第126章
。 “嬷嬷,嬷嬷,这可怎么办才好!”玄桃一个黄花大闺女,遇到这种时候,急得已是六神无主。 秋嬷嬷直掉眼泪,还是王世普道,“去,去请皇上来吧!” 谢知微却道,“不用,今日有大朝会……” 她话还没有落,陆偃就已经在门外了,“皇后娘娘如何了?” 陆偃的声音表面听着很柔和,可却透着一种骨子里的冷,王世普忙连滚带爬地出去了,跪在地上,“回禀督主,娘娘,娘娘脉象实在是凶险!” “你们进去,一同会诊!” 许意等人进来,一一切脉后,便去了明间。 谢知微松了一口气,她将左手腕上的一根银针拔了下来,缓缓地闭上了眼睛。 胎动依旧,她今日早上还没有来得及吃东西,肚子里开始造起反来了,隔着一层薄薄的中衣,谢知微能够看到肚皮上不时起一个小鼓包,她不由得爱怜地摸着肚皮,在心里安慰,“宝宝乖,娘马上就吃东西了哦!“ 不知道是不是母子连心,肚子里的躁动总算是平息下来了。 “玄桃!”谢知微喊了一声。 玄桃忙进来了,她见谢知微的精神好了很多,总算是放下心来,谢知微朝她招手,她凑了过来,谢知微低声道,“去跟陆大人说一声,就说我没事,再你偷偷地给我拿些吃的进来。” 玄桃大吃一惊,却也很快明白过来了,她松了一口气,但出去的时候,依然是满脸戚容。 不一会儿,玄桃进来了,她身后跟着陆偃,陆偃走到床边,朝她看了一眼,谢知微不好意思地笑了一下,他闭了闭眼,虽然虚惊一场,但既然是“虚惊”,总比真的受惊好多了。 “大哥哥,剩下的就交给你了!”谢知微道。 “知道了,以后不许这么闹了。”陆偃道。 谢知微乖巧地点了点头,陆偃的眼底浮现出了难得的笑意,这才转身出去。 “想出法子来了吗?”陆偃冰冷的声音响起,“皇后娘娘本来好好的,自从昨日之后,就一而再再而三地不安,你们就想不出好的办法来?” 王世普受谢知微的恩最深,他是真的着急,战战兢兢,“昨日皇后娘娘服用的那个方子,效果还不错,下官的意见,不如还是用那个方子先服用一剂?” 陆偃不置可否,看向许意,许意低着头,一滴汗水从他的鼻尖滚落,若是果然龙胎不保,他这个太医院院判恐怕是性命不保的。 只是,他也格外疑惑,昨日那么凶险,皇后娘娘是怎么熬过来的,既然已经好了,又休息了一夜,照理不敢凶险成这样。 陆偃的目光渐冷,对米团道,“去太和殿跟皇上说,皇后娘娘胎象不稳,脉象凶险。” 太和殿里,太皇太后站在阶前,拄着一根龙头拐杖,她自然不会当着百官的面训斥皇帝,对跪在地上的首辅道,“不要喊哀家太皇太后,谁封了哀家太皇太后了?“ 谢眺头触地,虽跪在地上,背脊拱起,却如同山岳。 “太皇太后,不管您承认还是不承认这身份,您总归是皇上和皇后的祖母,祖孙辈分既然已定,又何必在乎一个身份呢?” 谢眺抬起头来,“太皇太后回宫,皇后娘娘因有孕,身体不适,未从香山赶回来接驾,听说昨日已经受到了天罚,胎位不稳,还望太皇太后看在这份上,能够消气。” “你什么意思?你是说昨日哀家对皇后惩罚,才导致胎位不稳?” “臣没有这个意思,臣已经说了是天罚!为人孙媳,不遵孝道,自然受到天罚!” 一御史站了出来,“谢首辅,下官可不认可你说的不遵孝道,当今之际,首要乃是皇嗣。皇上成婚四载,如今将有嫡子,此乃国本,应是至关重要之事。自古上慈下孝,关键时刻,太皇太后应当对皇后娘娘多有宽宥。” 萧恂坐在龙椅上,听到这话,吃了一惊,抬眼朝这御史看去,不认识,但既然是为了湄湄说话,就肯定不是什么坏人。 太皇太后气得扶着阶陛上的柱子,身体晃了晃,她怒目瞪着谢眺,“哪一家的媳妇不为家里传宗接代,现在好了,皇上成婚四载,才有了这点子血脉,这是立下了大功劳了?” “回太皇太后的话,皇后娘娘有孕,原本就是立下了大功劳!”这御史也是个头铁的,抬起头来,目光炯炯地盯着太皇太后殷氏。 “你们,你们……”太皇太后不由得在朝臣中寻找支持者,她的目光不由自主地落在了张明贺的身上。 张明贺暗地里叹了口气,不得不从列班中走了出来,“皇上,御史对太皇太后无礼,臣以为,皇上应当惩治。” 萧恂挑眉朝张明贺看了一眼,淡淡地道,“失礼在何处?” 就在这时,米团已经快步进来了,他在门口驻足,张惶地看过来,萧恂腾地起身,米团便忙就地跪下,“启奏皇上,皇后娘娘胎像不稳,太医诊断,脉象很不好!” 萧恂已是神色大变,一张俊脸惨白,什么都顾不上了,从龙椅上冲了下去,便朝外奔去。 谢眺忙从地上爬起来,跟着就要过去,走到了殿门口,才想起,这是宫里,他不由得立住了脚步。 “谢大人,请随咱家来!” 芝麻走了过来,跟谢眺行过礼,便领着谢眺往坤宁宫的方向去,谢眺明知这里是后宫,自己过去不妥,但他认出这是陆偃跟前的贴身太监,便问道,“皇后娘娘如何了?” “皇后娘娘才用了一碗粥,两个花卷。”芝麻四顾无人,低声道。 谢眺顿住了脚步,震惊地望着芝麻,芝麻伸手道,“谢大人,皇后娘娘大危,请随咱家来。” 第921章 责怪 谢眺是什么人,转念便明白怎么回事了,问道,“昨日,皇后娘娘在乐寿宫门前,立了多久?“ “听外头说是立了一个时辰,咱家想,若不是太久,怎么会这样?再说了,皇后娘娘月份不轻,皇子又生得比别的孩子要大些,别说一个时辰了,就是那么立着不动,一盏茶功夫都受不了。” 太和殿里,皇帝和谢眺的惊慌落在人的眼里,偏偏太皇太后站在阶陛上兀自生气,一点儿紧张着急的情绪都没有,落在众臣子的眼里,难免会让人多想。 方榈是乐寿宫的大太监,见吃不妙,忙走了过来,“太皇太后,皇后娘娘不安,您是宫里的老祖宗,您若是能够去坐镇的话,皇后娘娘想必会尽快好起来。” 张权谨也上前来,“太皇太后,依微臣看,方公公的话言之有理,皇后娘娘年纪尚轻,这养的又是头胎,恐不知轻重,才会胎位不稳,反反复复。” 太皇太后深吸一口气,心里稍微安定一些,朝方榈伸出手,“走,哀家去看看,皇太后不在宫里,皇后娘娘的确是太不醒事了些,若是有个三长两短,这损的可是皇家血脉。” 听这话里的意思,若是皇后娘娘有个什么事,还是皇后娘娘的过错了。 太皇太后才走,太和殿里便议论起来了,有耿直的人道,“简直是岂有此理,寻常小户人家也没有如此的!” 虽然没有把话说明白,但谁都听得出来,这是在责怪太皇太后。 “岩清,此言差矣,卑不议尊,幼不议长,若实在是有谏言,就上折子。” 张明贺站在一边,低着头,面相向龙椅,一副恭谨的样子,张权谨看了他一眼,眼中闪过一抹鄙夷,这就是个两面派,想讨好太皇太后,又不想失了圣宠。 他端看将来,张明贺能讨什么好? 曾士毅走到了门边,对守在门口的太监道,“烦请公公帮忙问一下圣意,我等是继续在这里等,还是先散朝,各自有事忙各自的去?” 那公公见大殿里头乱成了一锅粥,各站皇后娘娘和太皇太后的两派都要打起来了,他忙抬脚就往后宫跑。 走到了半路,正好迎面看到陆偃来了,忙噗通跪下,“督主,曾大人问今日朝会开还是不开?” 陆偃一面朝南书房走,一面道,“去太和殿说一声,皇上有令,今日的朝会就先到这里,命内阁阁老们将今日朝会议的事,写个条陈呈上来。” “是!” 那太监便又一溜烟地回去了,将旨意传达了,曾士毅朝张明贺和张权谨等人看了一眼,道,“几位阁老,那就随本官去内阁值房商议一番吧!” 池裕德走在最后面,等到了内阁值房,各自坐在自己的位置上,首辅的那把圈椅空着,四人各是眼神复杂地看了一眼。 曾士毅身为次辅,此时谢眺不在,又有旨意下来,他不得不担起重任,“先议一议吧,浙江那边,现在灾情形势如何,我们都不清楚,方才有人提议,派遣钦差大臣过去,户部如今……原本亏空严重,户部这笔钱,还是皇上当年征战西凉和北契的时候,追缴的战利品充了国库,好在赈灾的银子还有,不至于拆东墙补西墙。” 曾士毅说到这里,突然升起了一个想法,若是他能够坐上首辅的位置,遇到了这样一位皇帝,百年之后,名垂青史,应是毫无悬念的。 一时间,他说话的语气都强硬了些,“对于钦差,你们有什么想法?” 见二张没有说话,池裕德便道,“我举荐高孟渚!” 高孟渚? 张明贺张了张嘴,还没有说话,张权谨道,“高孟渚?就是字岩清的那个御史?” “正是!”池裕德道,“高孟渚,字岩清,寿康七年进士,后中庶吉士,六部观政后,入都察院。“ “池阁老对高孟渚此人真是了如指掌,连他哪一年中进士都清清楚楚!”张权谨道。 池裕德见此人如此轻浮,已是心中不喜,不软不硬地顶了一句,“难道说,张大人对朝中同僚的来龙去脉都不甚清楚?” 张权谨很是不喜,“我不同意用此人,诸位阁老今日在太和殿也看到了,高孟渚对太皇太后实在是无礼,此等不忠之人,如何能够得以重用?” 高孟渚师从王克安,乃是新安理学派的后起之秀。 曾士毅朝池裕德看了一眼,池裕德虽在内阁,但他素来话少。不过,该他表态的,他也从来都肯担当。 曾士毅想起来了,池裕德乃是王克明的师弟,按辈分来说,高孟渚乃是池裕德的师侄。 “到底选谁,最终要看圣意,我们没有必要在这里争执,若是两位张阁老有推荐的人选,不妨把人名报上来。” 张明贺抬起头来朝曾士毅看了一眼,很是厌恶曾士毅有意无意地把他与张权谨相提并论,但这种话,不好直接说,要不然就是直接把两人都得罪了。 “眼下朝廷用人实在是捉襟见肘,这两年,不光是守孝的被夺情,候缺的全部都补了缺,国子监里稍微年纪大些的都被派去了西疆和北地,即便如此,依然不够。依我看,不妨让那些权贵子弟出来也做点事。” 张明贺这番老成持国之言,不由得令人起了警惕,良久,曾士毅问道,“不知张阁老有没有合适的人选?” “依我看,衮国长公主府的郑靖彦就很不错,身上有军功,他这样的人出身便富贵,一来眼界高,不至于贪那点财,朝廷拨下去的粮,多数都能到百姓的手里,二来也正好去看看人间百态,也算是一番历练。” 曾士毅有些听不懂这话了,池裕德也锁住了眉头,端起茶盏慢慢地抿着,好似没有听见的样子。 张权谨道,“如此一说,那正好我也有个人选,庆云侯府世子也是权贵,正好也符合张阁老说的条件。” 原来落足点在这里,曾士毅看看二张,他觉得但愿自己想多了。 “若是无异议,那我就拟条陈,尽快送去给皇上御览!” 第922章 绝食 坤宁宫里,太皇太后进来了,看到里头一阵人仰马翻,她一颗心也不由得紧了起来,朝许意看去,见许意轻轻地点了点头,太皇太后倒抽了一口凉气。 她不由得想起来今日在太和殿里那些文臣武将们恨不得将她吃了,若是谢知微果真有个三长两短,满朝一半的文臣出自崔谢门下,将来史书上将如何对她口诛笔伐? 想到这里,太皇太后便朝内室去,玄桃忙帮她打了帘子,将她一路领到了内室。 谢知微正躺在床上,一张巴掌大的小脸雪白,额头上还有细密的汗珠,萧恂正单膝跪在脚踏上,捧着她的手,不知所措。 谢知微一眼看到太皇太后进来,忙要起身行礼,萧恂按着她不让她起来,太皇太后本不欲谢知微行礼,可是看到萧恂这般,不由得冷声道,“躺着吧,哀家可受不得你的大礼!” 谢知微含泪咬唇看着太皇太后,她似乎看到了曾经太皇太后对她的好,当年,将元后娘娘赐下的镯子戴到她的手上,如同天底下每一个慈祥的祖母。 她明白,天家一向没有什么骨肉亲情,那时候她还是难免想到,阿恂有这么一位祖母护着,原也是幸福的。 谢知微挣扎着要起身,她推开萧恂,“皇祖母来了,于情于理,妾身都要行礼!” 萧恂转身朝太皇太后看去,“皇祖母,您若有什么不满,就冲着孙儿来吧,您若是觉得孙儿坐了这个皇位,您心头不满,您想要谁坐这皇位,孙儿让位就是了。” 他说着,似乎动了情,“孙儿已是弱冠之年,和皇后只得了这点血脉,孙儿盼孩儿盼了好久了,皇后肚子里也是太祖血脉,太皇太后为何就这般容不下呢?” 太皇太后气得脸都白了,“哀家,哀家何时说过容不下了?她进皇家四年,哀家何曾要她立过什么规矩?你既然是谢家嫡长女,谢家就是这样教你为媳之道的?” 谢知微淌着眼泪,坐在床上,“太皇太后,孙媳进皇家四年,何曾做过什么失礼之处?请太皇太后明示,若有过,孙媳当改之。” 她一张小脸苍白,但显出坚毅之色,即便如此狼狈,也依然不失风度。 太皇太后早知道谢知微不是善茬,此时,看到她这副样子,便明白,只怕,这还是个硬茬。 正僵持间,玄桃进来了,低声道,“皇后娘娘,襄王府那边传来了好消息,说是世子妃诞下了一位郡主。” 太皇太后听着刺耳极了,“一个赔钱货,什么好消息!” 谢知微抬眼朝太皇太后看了一眼,声音极为虚弱,“把前日我备好的礼物给世子妃送过去,好好跟她说,就说从古至今都是先开花后结果,女儿都是娘亲的小棉袄,没什么不好,让她好好养身体。” 这便是和自己对上了,太皇太后怒不可遏,不由得朝谢知微的肚子深深地看了一眼,既是如此,那就给她致命一击好了,握紧了拳头,冷哼一声,“我们走!” 晌午,乐寿宫拂冬来报,“皇后娘娘,乐寿宫里胡嬷嬷说太皇太后心情不好,午膳竟是一口没吃,担心太皇太后会饿出病来!” 谢知微“嗯”了一声,吩咐道,“恐是太皇太后病了,太皇太后身份尊贵,我肚子里的皇儿算不得什么,让太医们去乐寿宫,好好为太皇太后诊治,不得有误。” “这……” 拂冬还没有说话,玄桃便挽了拂冬的胳膊出去,“拂冬姐姐,您就可怜可怜我们皇后娘娘吧,皇后娘娘昨日从乐寿宫回来,就颗粒未进,滴水不沾,皇后娘娘还是双身子的人呢,这可怎么办才好啊!” 玄桃边说眼泪都出来了,拂冬再多的话也说不出来了,只好领了一群太医回去,守在乐寿宫里。 谢知微靠在床头,喊了杜沅进来,吩咐道,“悄悄儿去跟陆大人说,就说乐寿宫那边的厨房里,让盯着那边的食材,不能叫太皇太后一面说绝食,一面偷偷地吃东西。” 杜沅一听,眼睛一亮,“皇后娘娘,要不,奴婢去乐寿宫的小厨房把那边的食材……” 谢知微摇摇头,“君子有所为有所不为,兵来将挡水来土掩,我们没必要做一些自堕身份的事。” 杜沅惭愧一笑,“奴婢知道了!” 陆偃在南书房里,杜沅在门口探头探脑,陆偃看到了,抬眼看去,“进来!” 杜沅走到了书案旁边,低声将谢知微的话说了,陆偃不由得抿唇一笑,道,“知道了!” 待杜沅走了之后,陆偃便喊了米团来,吩咐道,“乐寿宫那边,太皇太后说是食欲不佳,不思饮食,皇后娘娘已经派了太医过去,你让人盯着些,既然主子都不思饮食,底下的人都不要吃,也不得让人偷吃。” “是!” 乐寿宫小厨房里,米团亲自去了一趟,他前脚才走,后脚胡嬷嬷便派人来了,说是要三份点心。 小厨房的头儿道,“不知是谁吃?” “既然是上面要,你管是谁吃,横竖赶紧做就是了。” 那头儿道,“这小厨房是为太皇太后设的,既是太皇太后不思饮食,那到底是谁要吃,我们总得知道。” 那宫女气笑了,“这倒是奇了怪了,我们是什么人,会要了太皇太后的份例去吃?三份点心,你们到底做不做?” 那头儿便吩咐一个太监,“去坤宁宫报一声,就说太皇太后肯用膳了,要了三份点心呢,让皇后娘娘不要担心了。” 这宫女一听这话,不由得怒了,“站住,是谁说这三盘点心是太皇太后吃的了?” “姑姑,您在太皇太后跟前再得脸,您也不能害了我们,我们这些人都是服侍太皇太后的,就算想巴结您,也不敢不要命啊!” 这宫人见此,知道再说下去,恐会出事,她一跺脚就出去了。 厨房里,众人面面相觑,都抿嘴偷偷笑起来了。 堂堂的太皇太后拿绝食来威胁皇后娘娘,说出去,实在是丢人。 胡嬷嬷听了宫人的话,顿时愕然,她哪怕是太皇太后身边第一人,也不得吩咐小厨房为她做膳食,难道真的要让太皇太后绝食不成? 第923章 饿晕 太皇太后养尊处优这么多年,什么时候短过吃食,饿了一餐,她已是头晕眼花,偏偏,太医院的太医们聚集在乐寿宫,她不好明目张胆地要吃食,便说让胡嬷嬷帮她去要两份点心来。 胡嬷嬷走进太皇太后的寝宫,跪在脚踏上,凑近太皇太后将小厨房里的事说了。 她低声道,“这怕是有人故意的,太皇太后,这可怎么办才好!” 难不成她闹绝食是好玩的吗?可真要把自己饿出个好歹来,也不是不行,挨饿的滋味,太皇太后尝过了之后,便不想再尝第二次了。 “她这是在逼哀家呢,真是好手段啊!”太皇太后难免落下泪来,“哀家死了儿子,就被孙媳妇欺负成这样?” 胡嬷嬷却是沉默不语,外头如今不知道都传成了什么样,说是太皇太后不满萧恂当皇帝,磋磨皇后娘娘,硬是容不下皇后娘娘肚子里的皇嗣,为的是要让自己嫡亲的孙儿当皇帝。 谁不知道,当年皇位乃是寿康帝从昭阳帝手里夺过来的,谁不知道,太皇太后当年故意麻痹了昭阳帝,做出一副假仁假义的嘴脸,母子勾结,忘恩负义,谋朝篡位,谁不知道,当今皇帝原本三年前就可以登基为帝,却依然以德报怨,等寿康帝寿终正寝之后,才登基。 此乃物归原主! 皇帝仁孝,太皇太后竟然以长辈身份,虐待有孕的孙媳,以至于皇后差点流产,太皇太后竟然不但不有过改之,反而以绝食威胁。 绝食不说,却是明面儿上绝食,暗地里却吃着点心,分明就是为老不尊,为难晚辈。 谢眺被领到了南书房,看到坐在里面的陆偃,他的心突然安宁下来了,走了进去,彼此见过礼,陆偃起身道,“谢阁老,请坐!” 谢眺坐了下来,饶是他已经历练得八风不动,也依然难免担忧,问道,“陆大人,不知皇后娘娘现在如何了?” 陆偃让人上了茶,挥手将屋子里的人都屏退了,道,“谢大人,皇后娘娘如今的处境,本座想,您应当知道,皇后娘娘是晚辈,这天底下,再大,大不过一个‘孝’字去,任皇后娘娘再聪明能干,也不可能讨得了太皇太后的欢喜。不知这话,本座说得对不对?” 这是肺腑之言了,谢眺没必要隐瞒自己的想法,他站起身朝陆偃拱手,“陆大人洞若观火,说得甚是在理!” 陆偃极为满意,他料想谢眺也不是迂腐之人。 “皇后娘娘一旦被动了,皇上也不好做事。本座看了曾阁老拟的条陈,赈灾的钦差,一共四位阁老,就推举了三人。” 陆偃将条陈递给谢眺,谢眺接过来看了一眼,见上面一共三人:高孟渚、郑靖彦和庆云侯世子殷瑭。 “郑靖彦乃是衮国长公主的儿子,这应当是张明贺拿来打掩护的,若说以前,本座对张明贺还有些观望的话,如今,本座是毫不怀疑,他就是太皇太后的人。” 谢眺道,“庆云侯世子是万万不可的,此人走马斗鸡,勾栏酒肆,赌场常客,却绝不是办事的人。” “太皇太后是有些慌了,这也是常情,年纪大了,若是换了嫡亲的皇子们,那是会看在太皇太后的面上,不至于让庆云侯削了爵位,但皇上就未必了。太皇太后如此迫不及待,未必不是想探一下皇上的态度。” 陆偃抬了抬袍摆,问谢眺,“谢大人如何看?” 谢眺琢磨片刻,抬起眼来朝陆偃看去,“以我的想法,那就三个人一起去。都察院这边,我会想办法!” 彼此虽然没有说破,但如何做,已经达成了一致。 这就是聪明人与聪明人打交道。 陆偃让人送谢眺出宫。 谢眺回到家里,李禄就迎了上来,“老太爷,今日太太一回来,洪大太太和谢大姑娘就去了太太屋里,一直吵闹到了现在。” 谢眺气得胡子都在抖动,可是,若让他安排人把谢洪等人撵出去,他一时又拉不下这面子。毕竟,谢洪几个是本家人,他们是拍拍屁股一走了之了,他这一房留在京城,又有皇后娘娘在,岂不是惹人笑话。 “大太太怎么说?” “大太太让人去请二姑娘和二姑爷回来,说是大家商量着怎么办?” 谢眺想到袁氏是气糊涂了,却又觉得,即便气糊涂了,也不至于会请二姑爷来。 许良一接到消息,听说是皇后娘娘吩咐的,他心里便有了数,让人去通知了孟津郡王一声,他便来了谢家。 洪大太太一家三口已经被袁氏请到了花厅,许良来了之后,与众人见过礼,在下首坐了,“大伯娘,您不请小婿来,小婿也要过来,眼下有一桩亲事,小婿想请大伯娘的示下。” 袁氏松了一口气,“虽说嫁出去的女儿泼出去的水,但我这人能力也有限,寻常中馈中的事,我能自己做主,可这,事关房头,我实在是不知道如何处理,才请了你们来。家里的事,一时说不清楚,你就先说你的事吧!” “大伯娘,孟津郡王府向小婿递了个消息过来,说是想求娶谢家的姑娘,您也知道,如今的郡王还没有正妃,说是一嫁过去就是正妃,问小婿,还有没有待字闺中的姨妹,想与小婿做个连襟。” 想和许良做连襟是假,与皇上做连襟是真吧! 袁氏眼角余光朝洪大太太看了一眼,见她眼睛都亮了,心里不由得冷笑一声,“待字闺中的姑娘着实没有了,三姑娘和四姑娘都是说好了的亲事,亲家都来请期了。” 洪大太太忙道,“瞧大嫂说的,莫非只有老太爷膝下的姑娘才算做是谢家的姑娘,我们筠姐儿难道不是?” 袁氏瞪大了眼睛,“筠姐儿?难道筠姐儿不是要进宫给她姐夫当侍妾的吗?怎么能给郡王当正妃呢?” 是给郡王做正妃,还是将来看谢知微的脸色过日子,几乎是一瞬间的功夫,洪大太太母女便做好了选择,若是能给王爷做正头娘子,谁还愿意给人当妾呢? 第924章 送神 袁氏对许良道,“还请二姑爷回去跟孟津郡王爷说一声,就说,多谢郡王爷抬爱,只是谢家眼下恐怕也没有姑娘有这福气抬进去当正妃娘娘,满京城的贵女这么多,若是郡王爷看上了谁家的,我倒是愿意帮郡王爷跑路,赚取一双媒人鞋穿。” 洪大太太一听这话便怒了,很不客气地对袁氏道,“大嫂,你这是什么话?筠姐儿什么时候说了要进宫去服侍皇上了?到底是谁在嚼舌根?” 袁氏道,“前也不知道是谁说是咱们家溪哥儿说的,洪大太太也说了,恨不得满京城的人都知道了,还让我给你一个说法,让皇后娘娘把筠姐儿抬进宫里去。这……” 袁氏朝许良看了一眼,“二姑爷,你也不是外人,我这口无遮拦的,把这些话都说出来了,您可别往外说。” 许良忙起身拱手道,“大伯娘,小婿自然不是外人,小婿绝不会往外说。只是,既然话已经说出来了,若皇上那边也没有异议,还是要把人留着,万一那天皇上问起来了,岂不是欺君之罪?” “是这个话!”袁氏对洪大太太道,“洪大太太,说出去的话,泼出去的水,筠姐儿的名声已然如此,又怎么能把姑娘往郡王府里嫁?” 许良正色道,“眼下,除了襄王府,也只有一个不作数的岷亲王,先帝的几个皇子们也都是郡王,孟津郡王的祖父与建元爷乃是极好的兄弟,已故的老郡王爷是荒唐了些,而今这位郡王爷极求上进,皇上现在正是缺人用的时候,将来或可做出一番事业。“ 谢从筠听到了心里去,既然已经是郡王了,将来皇帝为了笼络人心,不让人说他苛待兄弟,总是要封几个兄弟当亲王的,她去宫里求一求谢知微,把今日的情分说一说,难道谢知微还敢不帮一把? 要知道,她今日不进宫,那也是在为谢知微留后路呢,总不至于姐妹二人都争一个男人吧! 这般想着,谢从筠便朝母亲使了个眼色,洪大太太也觉得这是一门好亲事,软了语气,“大嫂,一笔写不出两个'谢’字,筠姐儿是被我宠坏了,可她年纪还小,大嫂就不要与她一般计较了。我这个人,一向是个糊涂的,大嫂与我计较,那都是低了身份,不合算。我们这些做长辈的,看着晚辈再不妥,也还是希望她能有个好前程不是?” 袁氏笑了笑,“洪大太太这是说哪里话,我怎么和一个晚辈计较了?我也不是这样的人。谢家和谁结亲,不和谁结亲,我看还是问问老太爷的好。” 洪大太太便领着谢从筠出去了,去找了谢洪,将孟津郡王求娶谢家女的事说了,谢洪就算觉得不妥,也拗不过这母女二人,更何况洪大太太的话又很有道理。 “孟津郡王和皇上的关系如今还是远了些,况且我听说原先老郡王便是折在了皇后娘娘的手里,若孟津郡王府想要长长久久,与谢家结亲不失为一个好办法,若是这样,筠姐儿嫁进了孟津郡王府,不怕他们不把筠姐儿当菩萨一样供着。” 谢从筠一听这话,自然是高兴极了,她似乎憧憬到了将来在郡王府里只手遮天的场景,抱着母亲的手,“娘,您这是在嘲笑女儿呢!” 洪大太太似乎女儿已经是郡王妃了,摸着女儿的头道,“凭我筠姐儿这人品,这容貌,这身份,也只是晚生了几年而已。” 若是早生几年,估摸着也没谢知微什么事了! 谢洪迫不及待地起身去了七谏斋,他原以为谢眺还要刁难一番,谁知,谢眺只提了一个条件,“你们在京中也有住处,这几日就收拾出来搬出去,将来筠姐儿出阁也有个所在。” 谢洪想到自己将来好歹也是郡王爷的老丈人,没想过女儿要在谢家出阁,又想到,这桩婚事若是成,女儿年岁不小了,过六礼,置办嫁妆,在这边着实也不妥,满口答应下来。 本家二房得到消息,人人都很高兴,纷纷恭喜谢从筠,似乎,谢从筠已经下了小定,成了孟津郡王府的郡王妃。 也有人跟谢从筠道,“当初大姑娘被聘为宸王妃,是先皇赐婚,赐婚的时候,就被封为了宸王妃,五姑娘应当也有这个尊荣的。“ 谢从筠面儿上虽不动声色,心底却是计较上了,若是皇后下懿旨,算不得什么,最好能够请太皇太后或是皇太后下懿旨。 本家二房搬出去后,谢眺便叹了口气,对李禄道,“请神容易送神难啊,以后本家二房那边再上门,能不让进,就尽量不让进。家里有什么事,也不必再通知那边了。” 李禄察言观色,忙道,“是,二老太爷是个好人,就是太宠溺儿女了些。” 谢眺摆摆手,“不说这些,这些不是你应当说的话,照着我说的去做就是了。” 襄王府给新诞下的郡主洗三,袁氏亲自去了,送了一套用浆洗了好几次的松江棉布做的小衣服,一套实心金项圈镯子,工艺很讲究,看着格外精致,一看就是花了心思准备的。 赵氏还起不来,让贴身的嬷嬷去请了袁氏过来说话,“夫人,我原当起身相迎!” “别说傻话,你现在月子里,可任性不得半点,仔细落下了病根,等上了年纪就知道轻重了。”袁氏在床边的小杌子上坐下。 “夫人,皇后娘娘到底如何了?我甚是担心,每次叫人进宫去看,都说没什么事,可外头沸沸扬扬,也不知到底出了什么事。” “皇后娘娘那边,你就不用操心了,你好好的,也省得她担心呢。” “以前人说长嫂如母,我是不懂。如今,是终于懂了。皇后娘娘担心我,送了两个嬷嬷过来专门帮我调理身体,她自己都那样了,还在担心我,我都不知道如何感谢才好。” “一家子骨肉,说什么感谢的话。”袁氏生怕把她说得伤感了,忙道,“我看看小郡主。” 孩子生下来五斤六两,襄王爷格外喜欢,让人抱去前头给人看。孩子醒了,也不知道是尿了还是饿了,让人抱过来,才喂了奶,正睡得香甜。 第925章 丈夫 袁氏抱着孩子,看着粉嘟嘟的脸蛋儿,很是欢喜,也感慨道,“也不知道皇后娘娘肚子里的是儿子还是女儿呢?” 若是嫁到了寻常人家,依谢家这样的家势,就算生下来的是女儿又如何,可是,到了皇家就不一样了。 想到太皇太后对女儿的威逼,袁氏难免会担忧。 “夫人不用担心,皇太后回宫了,皇太后一向喜欢嫂嫂,嫂嫂这一胎一定会一举得男。” 到了吉时,洗三嬷嬷将小郡主抱到了正厅里去,前来观礼贵人们都就位了,一个个将手里的金锞子,银锭子往盆里扔。 待礼毕,用了宴席,众人便告辞了。 宫里,谢知微派来的人是秋嬷嬷,赵氏专门请去说了话,回到宫里,秋嬷嬷跟谢知微说起洗三的事儿,“小郡主生得极好,听说吃奶也好,每日里都很乖巧,眉眼精致,奴婢瞧着,和世子爷像。” 谢知微笑道,“女儿肖父,儿子肖母,听说都是有福气的。” 说这话的时候,萧恂在东梢间的书房里看奏折,暑热未完全消退,门帘子都打起来,这边的话,他也听到了。 等秋嬷嬷出去了,萧恂过来,将谢知微圈在怀里,“湄湄,你肚子里的是像我还是像你?” 谢知微笑道,“你问他啊!“ 萧恂不由得笑起来,对着谢知微的肚皮,“闺女,你是生得像爹,还是生得像娘?你要是生得像爹,等你一落地,爹就好好赏你。” “要是生得像我呢?”谢知微背地里每天都跟肚子里的孩子说“娘”啊“娘”的,但当着萧恂,她还是有些害羞。 “那就加倍地赏,我的女儿,不管像爹还是娘,既然投胎到了我面前,就是个有福气的。” 谢知微的眼底有些发烫,她抬手搭在了萧恂的肩上,萧恂抬起头,四目相对下,他不由自主地起身,含住了谢知微的唇,一时间,动了情。 百灵快步走来,见明间通往东次间的帘子关着,屋子里似乎又没有动静,便拿眼去看玄桃,玄桃打了个手势,正准备领着人出去,便听到里头谢知微的声音,“百灵回来了?” 谢知微轻轻地掐了一把萧恂的肚皮,硬邦邦的,她掐不起肉皮来,只好恼羞成怒地戳了他一把,惹得萧恂噗嗤一笑。 听到了百灵的脚步声,萧恂怕掉了谢知微的面子,便退到了东梢间。 百灵进来,见只有皇后娘娘一人,脸上又是泛起了一片桃红,心中正自诧异,听谢知微问道,“怎么说?” 百灵忙打起了十二分的精神,“回皇后娘娘的话,皇太后派了容嬷嬷出宫给小郡主送洗三礼,还说,等皇上手头事儿少些了还是正儿八经地封给郡主,给个爵位,女孩儿家,娇贵些好。” 谢知微忙起身道,“是!” 百灵把皇太后的话转述完了,便是她自己的话了,“皇后娘娘,太皇太后那里还是没有动静,没有给襄王府送洗三礼。” “没去就没去吧!”谢知微也明白,太皇太后的底线便是自己的儿子孙子当皇帝,曾经她说是有多疼爱小儿子襄王,可是一旦触犯到了她的底线,曾经的疼爱就是虚的了。 太皇太后只绝食了一天,次日,萧恂去给她请了安,说要在她的宫里用早膳,太皇太后就坡下驴,也不绝食了。 襄王还在,萧恂自然不敢真的把太皇太后饿死,让襄王觉着兔死狐悲物伤其类。太皇太后也知道,如今宫里便暂时陷入这种短暂的平衡来。 皇太后回宫后,去给太皇太后请安,在寝宫里,婆媳二人不知道说了什么,皇太后回宫后,便再也没有去给太皇太后请安了。 一个住东面,一个住西面,隔了一个皇宫,就好似在世界的两极,彼此生活在不同的世界里。 谢知微因动了胎气,现在娇弱得很,便称病不去给太皇太后请安了,次日,搬到了养心殿养胎。皇太后亲自来看了谢知微,将屋里的人都屏退了,低声问道,“你跟娘说真话,孩子没事吧?” “没什么大事。娘,您放心好了,我是大夫,我有分寸。” 皇太后静静地看着她良久,“我一向觉着你稳重,懂进退,怎么还是做出这糊涂事来,我且问你,若是真的有事呢?我是听说你在乐寿宫门口站了小半个时辰,若是真的动了胎气,你打算怎么办?” “这是你的头胎,阿恂的长子,容不得有半点疏忽。你在担心什么?这宫里还有我,太皇太后想管到你这里来,还有我这一层隔着呢。昭阳帝当年,为了我没有纳后宫,我不会像别的婆婆那样主动给阿恂纳妃,但一条,我也不能眼睁睁地看着阿恂无后,你可明白?” 谢知微已是感动得落下泪来,“娘,儿媳明白!” “所以,与其害怕那么多,还不如安心地养胎,好好儿生养一个皇子出来,你也安心,我也安心,朝臣们也安心了。” “是,儿媳错了!” “也谈不上什么错吧,都是女人,我岂能不明白你的心呢?这也是你对阿恂的一片真心,比起那些看中他的身份与尊荣,而扑上来的女人们,你与他是结发夫妻,情分自然不同些。” “儿媳只是与皇上相识得早些。” “也不全是这些吧,都说皇帝是孤家寡人,一个人坐在那龙椅上,何其孤单。你能不能答应我一件事?” 谢知微抬眼看向皇太后,见她眼中神色慎重,她心头不由得一跳,起身要跪下来,皇太后拉住了她,“不必跪,你且说,能不能答应我一件事?” 谢知微骑虎难下,下意识地点头,“娘,我答应您!” 她说着,落下泪来! “你答应我,今生今世,都不把阿恂当皇帝,只把他当丈夫。”皇太后道,“你若是能答应我,我活着一日,就护着你一日,不叫他纳妃。” 谢知微摇摇头,在皇太后的厉目之下,她依然道,“娘,我答应您,我这一生都把阿恂当丈夫待着,不把他当皇帝。只是,我不要您护着我不让他纳妃。他乃是天子,富有四海,他若是不纳妃,是我的福气,若是纳妃,原也该当!” 第926章 胎动 皇太后笑了一下,“你看,你还是在把他当皇帝,你若是只把他当丈夫,你会说出这样的话来吗?” 谢知微低下了头,她有她的骄傲,不愿将自己低到尘埃里去,为了留住丈夫的爱,而费尽心尽。 皇太后叹了一口气,轻轻地抚着她的肩,“你可知道,你说的这些话,落到了阿恂的耳中,他该是多难受啊,多伤心。” 谢知微不解,抬起头来,满眼茫然。 皇太后却不再多说,起身道,“你是双身子的人了,不必送我,只好好想想我说的话。” 谢知微不知道该如何想,她只要想,便会想到前世,想到谢家被满门抄斩,想到她在冷宫里暗无天日的整整十年,也会想到最后萧恂提着长枪朝她奔来,那一声充满了凄厉的喊声“谢大姑娘”。 她知道自己应当相信萧恂,前世他并未娶妻,他也并不是好色之人,可是,心底里却有个声音说,前世他身中蛊毒,若是蛊毒不除,便会一代一代地传下去,从太祖皇帝起始,这蛊毒在萧家已经传了整整十代人了。 萧恂走过穿堂来到了后殿,屋子里,玄桃等人都跪下来行礼,萧恂不耐烦地摆摆手,“平身吧!皇后娘娘呢?” 谢知微听到声音忙从榻上起身,萧恂已经打起了帘子进来了,走到她跟前,仔细地打量她的神色,担忧地问,“怎么了?娘说你了?” 谢知微摇摇头,萧恂抱起她,她忙条件反射地伸手环住了他的脖子,看萧恂的脸。 她重生回来,第一次看到萧恂是在南熏门前,他策马扬鞭,凯旋而归,前来迎接他的姑娘们满城都是,那时候,他身着银铠,身后的披风翻卷如云,紫陌说,满京城的姑娘们都要睡不着觉了。 谢知微搭在萧恂肩上的手不由得微微用了力,像是在给自己勇气,“娘怎么会说我呢?娘对我一向都比对你好!” 萧恂不由得笑了,在她的脸上落下了一个吻,额头对准谢知微的额头,“那你怎么不开心?” 心底里的喜悦如泉涌一般,一点点地将她的心田灌满,她将脸贴在萧恂的胸口,“我哪有不开心?我要是不开心,我会不告诉你吗?” 自他继位后,萧恂便感觉到谢知微在慢慢地远离他,可这时候,他明显感觉到,谢知微如同小猫儿一样,又在一点一点地朝他靠近,他心头欢喜,却依旧小心翼翼,他知道,要让这小猫儿彻底放下戒心,愿意全身心地信任他,还需要时间。 他的湄湄不应当是这样子的,他的湄湄应该每天都开开心心,有了烦心事,都能跟他说,他帮她挡住一切风雨,她只需要在他的羽翼下,做任何想做的事。 他想,他毕生的心愿便是如此,让她能够彻底地信任他,信他这一生都会将她捧在手心里,妥善珍藏。 “那湄湄说好了的,以后有了不开心的事,一定要告诉我。”他说着,将手覆在她的肚皮上,正好,里头的小家伙一脚踹过来,力道之大,萧恂惊得弹跳起来,差点把谢知微拉得摔了。 萧恂看着自己的掌心,一时间,心头的感受无以复加,良久,他才道,“这小混蛋!” 他又关切地问谢知微,“湄湄,你好不好?有没有不舒服?” “我哪里不舒服了?怎么会不舒服?” “他这么踢你,你有没有不舒服?”萧恂心疼极了,轻轻地抚摸着她的肚子,“湄湄,等他出来了,我好好教训他,他居然敢踢你!” 以前都是在里面活动,伸展一下四肢,今日,这明显就是在踢人了,萧恂觉得是该好好教训一下这孩子了,难道他不知道,母亲怀胎十月是多么辛苦? 谢知微歪在萧恂的怀里,头一次不想起身,他看重她胜过了肚子里的孩子,她什么时候变得患得患失了呢? 是因为,萧恂在她的心里也渐渐地不可替代了吗? “阿恂,你别这样骂他,万一是个女儿呢,要是被你听到骂小混蛋,孩子会多难过。” “你放心,五六岁之前都不会有记忆,就算是女儿,她也不会记得。” “可我三岁就有记忆,虽然都是些很不一般的事才会记得,可的确是记得很多事。” “那也要到三岁呢。”萧恂摸着谢知微的发,他能感受到谢知微对他的依恋,便将朝政上的事都忘到了九霄云外去了。 自从他从京城回来,太皇太后传出了要为他纳妃的话,他就觉得湄湄的心在渐渐远离他。不过,他不担心,时间长了,湄湄的心迟早会慢慢地回来。 就如同此刻,乖巧地,贴心地与他在一起,他只需要湄湄在他的身边,能够享受他的爱,一切便都圆满了。 原来,爱一个人是如此简单! 谢知微在萧恂的抚摸之下,渐渐地阖上了眼睛,睡梦中,一对欢快的,生得玉雪可爱的小儿女在院子里荡着秋千,叽叽喳喳地说着话,笑声飞上了天,扬得远远的。 衮国长公主府与襄王府比邻而居,衮国长公主坐在罗汉床上,一儿一女坐在两侧,衮国长公主一阵头疼,对郑靖彦道,“既然圣旨让你去办事,这不是正好,好好儿为老百姓办点实事。” 郑靖彦道,“可是娘,圣旨上居然还要我和庆云侯世子一起,您又不是不认识他,有他这搅屎棍子在,我还怎么办事?” 衮国长公主不由得好笑,“事情这么好办成,这天底下岂不是早就河清海晏了?你只记住一点,哪怕你办不好事呢,皇上拨了多少银子下去,你就帮着看好这些银子,不要叫人拿走了一钱一两。” 国库空虚了这么多年,寅吃卯粮这么多年,国库第一次有盈余,第一次赈灾用的是真金白银,不知道多少人都盯着呢。 偌大一座宫城,短短三四年时间建成这样,虽说有以前的北契皇城打底子,可若是没有大把大把的银钱,也依然难成。 浙江被太皇太后把持这么多年,从山到下都是太皇太后的人,想去正儿八经地赈灾,那是不可能的,但衮国长公主却不怕,这总比上战场要强多了。 “你只记住我的话,不要吃人的嘴软,也不要跟着人去那些风月场上,我可跟你说,这文官们待的地方,虽然没有明枪,可暗箭多,不会要了你的命,但往往比要你的命更让你难受。” “有这么吓人吗?”郑靖霜见哥哥被吓得脸都白了,她跃跃欲试,“娘,让我跟着哥哥去,我保护他!” 衮国长公主对这个女儿,早就看不顺眼了,“你保护他?你有本事先把自己嫁出去吧!” 第927章 回来 这说话就太难听了,这还是亲娘吗? 郑靖霜嘴巴翘得可以当夜壶了,“娘,我好歹也是您亲生的,我在家里能吃多少,能喝多少,您何苦这么嫌弃女儿呢?” “你都快二十了,正儿八经的姑娘家,谁这么晚了还不嫁出去?”衮国长公主道,“你看看满京城的公子们,谁到了这个年岁还没有娶亲的?错过了好年纪,就只有捡那些别人不要的歪瓜裂枣嫁了。” 郑靖霜心说,这正好,她道,“那何必还嫁呢?还不如不嫁了,像瑶期,像清涵,以前在闺中的时候多好,那么早嫁,嫁了现在可好了。前两日,我听说陆太太把清涵带进宫里去见皇后娘娘,说来说去,不都是子嗣吗?承平长公主居然还要主动提出把清涵夫婿屋里的通房丫鬟的药停了。” 衮国长公主气得快跳起来了,“你一个未出阁的姑娘家,从哪里听来的这些话,居然还敢学着说,你是不是打算一辈子都不嫁人了?” 韩嬷嬷来了,朝郑靖彦看了一眼,道,“长公主,潞国公府云二公子求见,说是要请世子爷去醉仙楼喝酒,为世子爷送行。” 衮国长公主也是舍不得儿子就这么出去,趟那龙潭虎穴,可孩子们也不能总是护在身边,如何长大?她摆摆手,“去吧,去吧!” 郑靖霜满脸通红,别扭地嘀咕了一声,“他怎么又来了?真是阴魂不散!” 衮国长公主斜睨了她一眼,见韩嬷嬷还没有走,吩咐道,“跟潞国公夫人说一说,就说皇后娘娘要生了,约她一起去隆恩寺给皇后娘娘和皇子请个平安符。” 韩嬷嬷心知肚明,笑着道,“是,奴婢这就去一趟潞国公府。” 郑靖霜吃了一惊,“娘,您要做什么?” 衮国长公主懒得跟她绕弯子,“自然是和潞国公夫人谈你们的婚事了。” “谁要嫁给他了?” “我谈不谈是我的事,你嫁不嫁是你的事,我不能总留你在家里,女大不中留,留来留去留成仇。” 说着,衮国长公主站起身来,朝次间走去,郑靖霜跟在她的身后,看着母亲削瘦的肩膀,略有些佝偻的背,她眼泪一下子就涌出来了,任性的话,再也说不出来了。 她只是很害怕而已,看看清涵,看看瑶期,再看看微妹妹,谁嫁人了是万事顺心的?哪怕是微妹妹,从前当姑娘的时候,一手医术,为她挣来了盛名,原以为跟着萧恂会很幸福,可是怀了孩子,摊上这样一个长辈,最后不也是小心翼翼吗? 她害怕了,可害怕了,就连日子都不过了吗? 次日,衮国长公主出府之后,郑靖霜就乖乖地待在家里待嫁了。 潞国公夫人因郑靖霜迟迟不肯嫁,原本是很不满意,几次要去云敬轩相看别的姑娘,可云敬轩却是非郑靖霜不娶,她越是对郑靖霜不满。 没想到,峰回路转,衮国长公主居然约她一起去隆恩寺,为皇后娘娘祈福是一回事,
相关推荐:
毒瘤
重生之兄弟情深(肉)
作恶(1V2)
迷踪(年下1v1)
摄春封艳
穿成恶毒女配怎么办
莫求仙缘
要命!郡主她被庶女拐跑了
三金影后是伪娘[娱乐圈]
深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