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诗小说

知诗小说> 逆爱(H) > 第13章

第13章

见?” 村民们纷纷张口表态,虽然这个时候都还在热血沸腾的时候,说的话不一定是真心的,冷静下来可能会想的更多,但是刘卫民也不求别的。 村里人的性情他还是了解的,要说大凶大恶还真没有,不过占小便宜的也不能避免。 他也是打个预防针,免得有人眼红,或者有人耳根子软,再被人一窜达,再做出点什么不好看的事来。 还有一点,看公社领导那口风,估计秋收后还有知青要下来,他们村以后应该也是避免不了了,有的事,他得想想,提前打算一下。 “行,咱们老少爷们都是一口吐沫一根钉,我没啥不信的,反正以后这小简知青就是咱自家孩子,老少爷们婶子们都看护着点。” 第16章 “还有一点,我知道,大家都有亲戚在别的村,我也有。 大家日子都不好过,你们自己衡量,借,就要守好嘴,什么该说,什么不该说。 不借,也要处理好关系,别再闹上门来。 当然,我的想法是鸟悄儿的,实在心疼老丈人或者兄弟姐妹的,可以暗中帮助一点,千万别弄得沸沸扬扬的,到时候人家问你在哪儿你说不说? 咱们知道都挖回来了,人家信不信?出事了怎么办? 我不可能按着你们让你们干或者不让你们干,凡事你们自己考虑好。 还有,一人分这点,说多不多,说少呢,在这年景,也不少了。 说是挺到秋收,但是大家伙也都清楚,庄稼都是瘪的,说句都不爱听的,不绝产,就是好的。 都是上有老下有小的,你们,也都往远了想想。 行了,不说那个,来,咱们分东西!” 被秋收打击的情绪瞬间又高涨起来。 全村300来人,今天上山就将近200人,平均一人弄回来的也至少有100斤,壮劳力至少200斤,一个人能分上七八十斤! 一听到这个数字,顿时又哭了不少人。 这是什么概念?简单来之前,从春天到现在,家家都是维持着饿不死的状态,七八十斤是一大家人半个月二十天的粮食,还得搀着野菜和磨碎的苞米瓤子,现在是一个人就能分上这些, “能挺到秋收了,” “是啊,是啊,” 一些孩子更是,嘴里已经开始泛口水了, “妈,是不是有吃的了?” “奶,这是给我们吃的吗?” 简单唯一熟悉的小黑蛋,也瞪大了溜圆的眼睛, “这是吃的吗?给小孩吃吗?” 王桂花也红着眼眶,揉着孙子的小肩膀, “是吃的,是吃的,饿不死人啦。” 当晚,刘家屯上空都弥漫着香甜的气味。 简单的那份,是刘卫民的儿子刘建设给送去的,刘建设话不多,就临走时说了一句, “简知青,有事你就招呼。” 说完没等简单回答转身就走了,倒是把简单说愣了一下。 反应过来,不由得觉得,也挺好,起码知道感恩啊。 趁着这会天气好,简单把王桂花给找的白菜和萝卜种子,数量是不少,把空地都给种上了,能不能长成的,入乡随俗呗。 再说她是要在这边待十多年的,以后这都是日常的生活了,她得适应。 只不过这个季节,好像也种不了别的。 前院后院的绕了几圈,掏出了在深山挖的荆棘,贴着墙根栽下去,这种是她在山上特意挑的,能长到一米多,跟围墙差不多高,主要是多刺,也算是多一层安全防护吧。 又在大门口左右两边各栽了一棵小松树。 她倒是想弄个葡萄架,但是想想过几年可能会发生的乱象,算了,忍忍吧,本来底子就经不起查,还是别惹眼再给人留下贪图享受的话把子了。 还是高大挺拔又代表正直的松树吧。 回忆着看过的农村小说,这段时间农村还能干什么来着? 晒干菜,不太行得通,今年这年景,旱的要死,什么都长不起来,各家的菜苗子都当主食了都不够呢。 看了半天,才发现,自己能做的好像只能是上山,好东西都在山上呢。 行吧,反正她现在也没事,背着背篓就从后门出去了。 这边离山能近几步,主要是,和平时村民们去的不是一个方向。 山脚下肯定都被人找遍了,往上走了走,比那边能好那么一点,但是也是荒的很。 简单没管,遇着能烧的干树枝,枯萎的树杈,都没放过,她弄的是火墙,冬天取暖需要的柴火多着呢。 日子一天天的过,很快就到了往年秋收的时候,越是临近,刘卫民越是愁得慌,几个村干部和老人几乎是整天的站在地头,唉声叹气。 到了开镰的日子,刘卫民的动员大会都没有底气,匆匆说了几句就赶紧开始。 往年沉甸甸的苞米棒子今年没有一点重量,轻飘飘的。 虽然心里都有数,但是真正看到,也是心里一沉,很多人都是红着眼眶在干活。 往年热火朝天的喜悦,今年几乎全程都是静悄悄的,老农民最怕的就是老天爷不开眼。 本来需要十天的掰苞米只用了五天就收了干净,一部分苞米棒上有点收获,大部分都是只有几个粒的,放在后世就是直接粉了喂猪的那种,但是没有人舍得,哪怕长了一粒,也都宝贝的收好。 全场院堆的一地的苞米棒,实际上只收获了不到去年十分之一的粮食,从始至终,大家伙都是沉默着,这点粮食,就连公粮都不够,更别说分到手里了。心情沉重,很多人胳膊腿都沉的抬不起来,前些天的好心情已经荡然无存,取而代之的是深深的绝望,连小孩子都放低了脚步,不敢再闹。 接下来的红薯和土豆倒是还好点,毕竟是抗旱的东西。 虽然比起往年也是要减产不少,但是跟苞米相比,就是高产了,这让绝望的刘家屯村民算是稍稍有了那么一丁点安慰。 收成不好,也比往年少了不少劳累,对于初次接触农活的简大小姐来说,也是个挑战。 不过是仗着力气大,加上加餐,营养足。 秋收只用了往年一半的时间,交公粮的主力苞米,却还是挂了空。 当然,不是刘家屯一家,整个公社,整个县城,整个省,几乎都是同样的景象,有好几个严重的地区甚至已经出现了饿死人事件。 去开会的刘卫民万分庆幸,分过去刘家屯的是简单,若是还是之前的知青,弄不好也会发生这种悲剧。 想想,其实也挺后怕的。 当时进山时还犹豫过,后来是什么让他坚定了呢? 各村都是差不多的情况,公社那边也是无奈。 毕竟城里的供应粮还要指望着这公粮,但是也不能把农民兄弟逼上绝路,公社护着下面,上面偏重于城里,拉扯了一个星期,最后才决定,今年的公粮用土豆地瓜代替,只交去年的三分之一。 即便这样,很多村长也都当场痛哭。 第17章 刘卫民也心酸的很,三分之一,这不是要了命了吗? 几个垂头丧气的村长,临走临走还又被塞了几个知青,就怕他们尥蹶子,才放到出门才告诉,硬塞过去你不收也得收了。 结果,还是有几个人当场坐地下就哭。 “书记啊,这是要逼死人啊?今年累死累活的浇水,庄稼也就收上来不到往年四分之一,公粮要交那么多,又给了这么好几个吃白饭的...... 书记啊,你让俺们咋活啊?” 有开头的,其他人也都忍不住了,现在下乡才开始没几年,还没出多少幺蛾子,但是不会干农活是真的,分口粮是真的。 “书记啊,咱们各个村的情况你这都知道。 那庄稼,从种下去就旱着,都是靠大家伙儿一扁担一扁担的从河里挑水浇的,那旱的一夏天都是蔫吧的,啥也没上来啊,秋收那苞米棒子都是空的。 你倒是说,三分之一也不是小数,我们拿啥交啊? 老百姓,咋活啊?” “这一夏天,十斤粮食,十来口人,吃了一个多月,那山上都薅秃了啊。” “我们村是没直接饿死人,有个小子被逼的,进了深山,就没出来......” 公社书记是个四十多岁的人,黝黑的脸色,颧骨都瘦的突了出来,是个退伍的老兵,左腿一瘸一拐的,眉头就没舒展开, “我知道我知道,大家的难处我都知道,不光咱们向阳公社,就是整个安吉县,整个林北省,都是差不多的情况,我去开会,听到也都是这种消息。 同志们,国家现在正面临着困难,我们守着土地,森林,这都是天然的大宝库,总要比工人兄弟多上一分希望。 同志们,希望大家能克服不怕苦不怕累的精神,利用现有条件,自力更生。 大家的辛苦上面都是知道的,现在也正在想办法为大家解决,坚持一下,困难是暂时的,国家建设还需要大家添砖加瓦。” 眼见着这话说的死,没有留口,几个人也看出来是没有办法了,离开的脚步都沉重了不少,看向知青的的眼神也不太友好。 几个知青被刚才的场面吓了一跳,还没反过沫来,只能呆呆的跟着各自的村长后面走。 刘卫民一直以为自己村里是最穷的,今天一听别的村有饿死人的,瞬间就把简单的地位提高了两米。 再次庆幸,相信了简单的话,不然,今天因为这个出名的就应该是他了。 这么一想,心情居然又好了几分,连要交公粮的愁事都不想了。 不管咋滴,乡亲们的命都保住了。 因着简单,再一看这三个知青也顺眼了不少, “你们几个小知青,有没有要买的东西,村里的牛车也来了,可以等一会你们,” 一男两女三个知青看这村长,刚才据理力争要干仗的架势,这会又给他们笑脸,都只觉得脾气不太好,都没敢多说,只说去邮局取下包裹就行。 三个人,三个包裹,很快就跟着上了牛车。 “小简没回来呢?” 刘三爷喂了牛,抬起下巴, “呶,那不回来了?” 刘卫民抬头看过去,简单背着个小背篓,颠颠的跑过来。 十五岁的小姑娘,还是个孩子,还带着一说不太明显的稚。 扫了一眼车上的三个陌生人,和那堆行李,大概了解了。 扬起笑脸, “村长叔,三爷,呼......我没回来晚吧?” 刘三爷笑的一脸褶子, “没有没有,他们也刚到。办完事啦?快上来,咱们回去了。” “好嘞!” 简单把背篓摘下来先放上去,在刘三爷旁边的位置坐了下来,老黄牛称职的往回走。 简单就属于没话找话那种, “叔,咱们明天上工吗?” 刘卫民也没多想, “休息三天,给那苞米杆子都晾晾,过几天再都给捆上。你是不是又待不住了?又想往山上跑?” 简单也不否认, “我不寻思着,待着也是待着,还不如趁着没落雪,去多捡点柴禾,不是说咱这冬天可冷了吗?” “是啊,可冷了,等过些天地里和你们自留地里的活都弄完,就基本可以猫冬了,还真得多捡点。” “三叔,咱们是不是该上山了?” “可不是咋的?小简啊,你别着急,等等,过几天全村一起上山。” “是进深山吗?” 刘卫民手痒了, “当然不是,深山哪是那么好进的,你也少进,那里什么玩意都有。 这要落雪,山里挨饿的野兽也会出来觅食,可不能大意了。” 好意恶意她是听的出来的,也干脆的答应着。 “哎,三叔啊,你说今年这么旱,那山上还能有啥吗?” “那咋不能?山上和山下不一样,山是自己能存水的,再加上那些树,厉害着呢。 我小时候那次啊,我想想,从春天到秋天,那可真是一滴雨都没下啊,那庄稼,就只能眼睁睁的看着它荒着,旱的地都种不了,井里也都是泥,就那河里谁都到底了。 没招啊,人得活着啊,野菜那根本都没有,干脆就是寸草不生。 后来,村里人就往山上走,留下来就是等死,上山还有一线生机。 你知道我们看见的第一个能吃的是啥不? 是老鼠! 还有什么蛇啊,蜘蛛啊,虫子啊,只要看见活物,那就都不要命的扑上去,有的等不及的直接就往嘴里塞。 饿啊,饿的这肚子啊胃啊,都疼得受不了。 深山是进了的,里面的东西确实是不少,甚至还有不少长成的果子山货啥的,不过人也没剩下几个。 被老虎咬死的,被毒蛇咬死的,吃了毒蘑菇的,掉下山的,还有个人,找着水源,一高兴把自己淹死的。” 几个人默默的听着,最后刘卫民深深的叹口气, “那几个小知青,都叫啥来着?” 几个知青顿时就想起在公社大发熊威的一幕,本来想好的话,又谨慎了三分。 先说话的是短头发的女生,听着挺爽朗的, “村长,我叫李燕,我们都是南市过来的,” 然后是那个看着文静的女生,也是穿的最简朴的一个,衣服的袖口还带着补丁。 “村长,我叫林招娣。” 第18章 最后是那唯一的男生, “村长,我叫陈建国。我们都是响应号召下乡来支援农村建设的,希望在您的领导下,能让咱们村更上一个台阶。” 好话谁都爱听,刘卫民也一样,尤其是这个陈建国说话还挺大方,不招人烦,点点头, “好,好。我跟你说一下咱们村的情况。 刚才在公社,你们也看见了,今年雨水少,咱们村收成也是非常不好。 哎,你们来的时候不对,要是平时的年景,我还能说好好上工,到年底能分到粮食,能吃几顿饱饭。 今年,交了公粮,其实,村里也没有余粮了,别说你们,就是乡亲们怎么过冬,怎么能熬到来年春天,我们还没有谱呢。” 几个知青听了,居然没有多意外,陈建国接话最快, “村长,实不相瞒,城里的情况更不好,我家里大哥在工厂,每个月也有供应粮。 但是,每个月供应的量也特别特别的少,没有之前的五分之一,很多家都是靠农村亲戚接济呢。 就是因为这个,我爸妈才狠心让我来下乡,说农村再不好,即便是一把草,也能熬出一锅汤来。 总比在城里等死的好。 万一真的熬不下去,那也就是我的命了。” 简单侧眼看了一下,想的倒是通透。 开朗的李燕, “村长,现在哪里都是这种情况,我们都理解。” 文静的林招娣, “是的,我家里也没有粮食了,我弟弟都开始喝粥了。” 其他几个人同时的,??? 李燕直接就问了, “你弟弟之前不喝粥吗?” 林招娣一副理所当然, “是啊,之前弟弟都是吃米饭的,我家三个人都有工作,这也是今年粮食紧张了,我妈就让我把工作给弟弟,来下乡了。 我妈说,农村到处都是吃的,勤快点就饿不死。” 车上的人都沉默了。 简单也有点惊讶,说实话,妈宝女伏地魔不少见,但是这怎么居然还当的这么开心呢? 远远的刘家屯的影子在视线里了,刘卫民咳了几声, “那个,一会给你们找住的地方,先收拾收拾,和村民一样,休息三天,熟悉熟悉村里环境,然后再上工。 对了,小简是在你们之前过来的知青,有事你们就多问问她。” 无奈,简单只能打了个招呼, “我叫简单,比你们早来了几个月。” 三个人是惊讶的,对视一眼,谁也没想到这是知青。 看她和村长,和赶车人说话的随意亲昵,他们都以为是亲戚,再不济也应该是村里人,怎么都想不到会是和他们一样的知青。 进了村,简单就下了车,拎起背篓, “三爷,村长叔,我先回去啦,有事让孩子来找我就行。” 又跟几个知青点头示意了下,背着背篓就回了家。 几个知青刚从身份中走出来,又面临第二个谜团,但是,互相看了看,都没敢轻易开口。 牛车慢悠悠的进村,停到了村里那栋青砖大瓦房门口。 从知道会有知青下来,刘卫民就找人简单收拾了,现在他还是有些可惜简单为什么放着这现成的房子不住,还要花钱去修那个小破房,没看这几个知青眼里的惊喜吗? 领着几个人进了院, “这是前些年地主的院子,现在就当知青点先给你们住。 都是成年人,什么能干什么不能干,不用我多说吧? 我就两点要求:好好上工,别惹事。 这些房间都能住,也都收拾了,你们自己分吧。 有事可以去问小简,或者直接去找我,我家在前面,在村里随便问一下就知道了。” 这住宿环境让三个人万分惊喜,就是在家里也没有这条件啊。 看村长要走,李燕才想起来, “村长,知青办那边说我们的知青补贴是可以在村里换粮食的,您看......” 刘卫民叹气,心里算了算, “现在这情况,你们也都看到了,今年的粮食也几乎绝收,村里能匀给你们一个人五十斤红薯和土豆,” 说完了自己都觉得心疼, “我这也是响应政策,考虑到你们离开家不容易。 就是这个也是紧张的很,村里人也分不上这么多,你们,也要省着吃,可能,是要坚持到明年春天的。” 几个人正在兴头上,哪考虑那么多,拎着行李找了相中的房间,开始收拾行李。 简单没管那么多,这个天气晒这么远也是很热的,进屋先来了一杯冰水, “爽快!” 然后洗漱,都收拾利索了,锅里烧上水,热上中午在国营饭店打包的饭菜,美味的晚餐! 李燕几个人简单收拾了一下,出门打听着找到了村里的水井,一打上来,也是失望的很, “怎么也是这么浑啊?” 旁边的村民一看生面孔,就知道是新来的知青,一代入简单,对他们的态度还挺热情, “这就不错啦,拎回去坐清两天,就好了。” 刚才的兴奋劲这会已经被打回了现实。 没有桶,端着盆回了知青点,再看看没有锅的灶,冷清的灶台,冰凉的炕,混浊的水, 几个人才意识到,这是乡下,他们已经到了一个陌生的地方。 面面相觑。 半天,陈建国试探道, “要不,我们先去找村长把粮食换了,然后再去问一下简知青,都应该准备些什么?” 李燕和林招娣也没有别的办法,都点头应付。 刘卫民也刚坐在炕边准备吃饭,跟王桂花还说着新来的知青呢,就听见了敲门,刘卫民刚拿起筷子的手就是一顿, “就不能让我消停的吃顿饭再过来吗?” 刘大莲还没上炕,转身就往外走, “我去开门。” 刘卫民起身, “你们吃吧,我去,应该是过来换粮食的,我去喊爱国哥,直接去村部,给他们办完利索。” 王桂花小声叮嘱, “可别换多了呀,村里这冬天还不知道咋过呢?” “我知道,我心里有数,你们先吃吧。” “村长,” 刘卫民也没停,直接就出了门, “是要换粮食吧?走吧,我领你们过去。” 第19章 会计刘爱国也是从饭桌上被叫走的,对新知青的政策,几个人早就商量好了,这会倒是也没什么说的。 收了钱,给了粮食,记了账,红脸白脸的俩人也都习惯了,都不用提前打招呼,就能配合的很完美。 看着三个人背着粮食袋子走了,刘爱国还有点不敢相信, “是知青太懂事了,还是咱们这配合太逼真了?这么容易,我都有点不习惯。” 刘卫民哈哈笑, “我去开会的时候,他们也在,听了个尾巴,正好是我们哭诉的那段。” “怪不得呢,你可别说,这效果还真是好。 哎,我听说其他村子的知青这事那事的,我这心就一直提着呢。 咱也不奢求再来个小简,可就盼着千万别给咱们送来两个那样惹事的就行。 这日子本来就不好过,他们再给添点事,那就更没法过了。” “是啊,穷点都不怕,就怕惹事的。 开会时候他们都跟书记抱怨,这知青就吃粮食,不干活,添乱,我都没敢吱声,就怕一说话就笑出来。” “知道小简知青的好了?” “以前也知道啊,这一对比啊,就更觉着跟捡着宝了一样,可不能让别人知道喽。” “你这老家伙,那你可千万藏好了,保护好了。 今天这几个,这么看还行,但是也没准是被吓的,现在还没反过沫来,以后还是得注意点。” 刘卫民不客气, “过了这三天,就让跟着正常上工,手里这点粮食能吃到啥时候? 手里再有钱买不着粮食,还不得消停的上工? 等累的抬不起腰的时候,就没有精力想那些有的没的了。” 刘爱国点头, “你心里有数就行。 对了,小简知青咋安排啊?之前没有外人,咋都行,现在又来了知青,都一样是知青,咱们面上太特殊对待了,怕是他们会对她有意见。 而且,就是不上工,乡亲们对小简知青都是亲的很,这边再特殊,就不太好看了。 她救了咱们的性命,咱们知道,乡亲们知道,新来的又不能理解,你说是不是?” “我也知道,之前看她好像没有要偷懒的意思,反正这时候上工活计也不累,就是捆苞米杆子啥的,今年先这么地。 改明儿她我再问问,来年开春了再说。” 看周围没有人,刘卫民压低了声音, “开会这几次,看公社那边的风声,好像上面有点乱了,咱们干啥都鸟悄的,别打眼。” 刘爱国叹气, “你说好好的过日子不好吗?不是这事就是那事的。” “行了,别啥都说了。等上工了,村民也得约束好,虽然咱们村偏,也得让大伙知道啥能说,啥不能说。 尤其是那些平日里就喜欢东家长西家短的,可得跟他们说好了。” “就是闲的,让他们饿肚子,就没精力操心别人家的事了。” “你啊,你啊!” 李燕几个背着自己的粮食出了村部。 城里孩子,就是平时在家干活最多的林招娣,这五十斤也不是个轻快的,陈建国是个男同志,李燕在厂里也不是一点力不出的,几个人走走停停的,也不算太艰难。 这一折腾,回到知青点的大院,天色就有点暗下来了,几个人互相看了看,没有锅,没有柴, “要不今晚就别吃了,明天早点去问下简知青,咱们光有粮食也不行啊。” 其他两个人没有意见,好在路上准备的吃食还有一点,就着坐清了几个小时的凉水,晚上倒是也能熬的过去。 第二天休息,简单也没偷懒,想的是今天进山,可以在里面待两天,过两天跟村民一起肯定不能往大里面走了,她要趁着天还不冷,把里面的东西收一波,还有柴火也得多捡一些。 刚起来,就听见大门被敲响了,简单有一瞬间的迷糊,然后才呼啦一把头发,套上外套去开门。 “你们找,” 谁字到了嘴边被咽了回去,哦,是昨天新来的知青, “怎么了?” 声音还带着一点没睡醒的嘶哑。 “呀,不好意思,我们是不是来的太早了?” “不好意思啊,我们是换了地方睡得不安稳,早早的就醒了。” 主要也没想到她这个点还没起来。 都醒了,简单也不打算回去回笼了, “没事,你们先进来坐吧?” 院子里有几个木桩做的凳子,是之前修房子时他们帮着做的,这会正好坐外面。 简单顺手把窗户打开通风, “你们知青点都收拾好了?” 简单的目的是低调的苟着,也不想主动与人为敌。 她开了话头,几个人的拘束也好了很多, “收拾好了,比我想象的要好很多呢。” “是啊,家里都是十个人挤在一个小小的筒子楼里,恨不得转个身都费劲,没想到到这边还能自己一个那么大的房间。” 看简单有点欲言又止,李燕赶紧问, “怎么了,是我们说错了吗?” 简单摆摆手, “不是不是,我想说,刘家屯之前没有给分配知青。 我是第一批,你们算是第二批,但是你们是知青点第一批入住的,所以,” 李燕秒懂, “啊,那没事,能让我们享受一段时间独立的空间就很好了。” 林招娣也才反应过来,看那表情有点惋惜,倒是也没纠结, “这已经比家里好上很多了,我们是来支援农村建设的,不是来享受的。” 陈建国有点好奇, “简知青,你是什么时候来的?” “八月份,那时候比现在还热。你们现在这个时候挺好,秋收也结束了,天气也凉快了,马上要到猫冬的季节了。现在最需要操心的就是粮食,和冬天的取暖。” 他们态度不错,简单也愿意多说一些。 “啊,对了,差点忘了,我们过来就是想问一下

相关推荐: [综漫] 审神者今天也在万人迷   观里有真修   莫名其妙去修仙   王秀陆云鸿   天灾末世,我囤千亿物资带崽躺赢   夺冠后老婆不要我了[电竞]   无限辉煌图卷   降落   快穿之炮灰女配逆袭记(上)   小女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