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诗小说

知诗小说> 所以少看星辰(NP) > 第141章

第141章

,就正好周子都正局促地坐在昭临宫里。 顾亭雪见状也没多说什么,连衣服都没换,直接就挤走了大总管小路子,到娘娘旁边伺候茶水。 香君看顾亭雪的脸色,清了清嗓子,对顾亭雪说:“顾大人也帮着周将军看一看吧。” “看什么?” “哀家想给周将军赐婚,但也得找到一个合周将军心意的,便让周将军自己看一看。” 周子都面前摆着三张画像。 顾亭雪挑了挑眉,神色倒是愉悦了不少。 只是周子都起身回绝了香君的赐婚,只说这几位小姐,都是家里金尊玉贵养着的,怕是受不了边疆的苦寒,便告辞走了。 等人走了,香君的一张脸才垮下来。 “这也不行,那也不行,哀家都给他挑了半个月了!” 说完,香君才看向顾亭雪,“回来了也不知道换身衣服歇一歇,你倒是不怕累着自个儿。” 顾亭雪拿起周子都留在此处的画像。 “娘娘倒是舍得周将军。” “少跟哀家在这里阴阳怪气。” “周将军为何不愿娶妻,娘娘难道不知道么?” “知道又如何,但为了大齐,他必须娶妻,还必须多生几个孩子。这大将军王是这辈子不会再有后代了,他一死,哀家都不知道天德军怎么办?名将就该多生孩子!” 第441章 (番外)太后的日常6 虽说,那些天赋异禀的名将得靠老天爷给,几代也不一定有一个。 但是有基本军士素养、能得到军队将领支持、能凝聚军心的将领,还是可以靠世代传承来培养的。 如果说最开始,顾亭雪还有那么一点小小的忧虑,如今也是烟消云散了。 他的娘娘,满脑子就只有天下,他实在是多虑了。 “我倒是有个不错的人选,娘娘要不要看一看?” “谁?” 顾亭雪回答:“李昭月。” 香君没听说过京城有这么一位贵女啊,又问:“谁?” “将门遗孤,她祖上也是开国名将,家族定身过得时候,子弟皆习兵法,府邸藏书千卷,兵器陈列如林。但到了第三代,家族男性就接连战死,因为人丁稀薄,所以渐渐就没落了。先帝当年夺嫡的时候,陷害薛氏,她家也被波及,因为祖上留下的丹书铁劵,所以倒是没有被抄家灭族,只是被流放。流放几年,家族的男性接连死去,后来虽然平冤昭雪,回到了京城,却只剩下家里的老祖母支撑着公府,因为没有男丁,连爵位也无人承袭,自然也就渐渐被京城的名门望族排除在外了。” 香君心里骂着先帝,真是造了不少孽。 “那她家中有多少人?” “全都是女眷了。她今年十八岁,照说早该出嫁了,但因为一些事情,耽搁了。” “因为什么事情?” “因为十五岁的时候,跟着家里嫂嫂们出去参加宴会相看的时候,一人打了三个纨绔,之后便有了恶名,不仅她没嫁出去,她的姐姐和妹妹也都耽搁了。” 香君想了想,果然合适。 周子都那种闷葫芦,就得给她找个直来直去的。 “她家其他的姐姐妹妹如何?” “她的几个妹妹都还小,大姐李昭玉倒是个人物,如今都是她在管家、教育姊妹,当年因为自己妹妹被退了婚,却也没有怪过妹妹,还是她亲自去那三家被打的纨绔家里,给妹妹的请的罪,是个极稳重的人。” 香君心里有了主意。 “世代忠良,若是落得这个下场,岂不是让所有将士们寒心?哀家,要让天下所有为国征战的将领和军士们看一看,哀家治下,绝不会让一个忠臣寒心。” (十一) 京城最近有了一件新鲜事。 没落多年的李国公府,忽然就炙手可热了起来。 先是全家都被太后娘娘召入宫中,得了不少的赏赐。 紧接着太后娘娘下了旨,先是夸赞了李家的满门忠烈,然后说:既然男丁凋零,便女眷扛旗。 公府的爵位便传给李家十九岁还没嫁人的长女李昭玉承袭。 从此之后,京城无论男女,看到李昭玉都得尊称一句小公爵。 至于李昭玉以后是要找上门女婿,还是不生孩子过继一个,香君都不管,随她去。 紧接着,香君又下了一道赐婚的诏书,将李家二女李昭月赐婚给了周子都,下月完婚,由光禄寺亲自为两人筹办婚礼,太后做主婚人。 这个圣旨下一年,李家的门槛就要被媒人踏破了,本来无人问津的三小姐和四小姐,一下子就成了京中众人争相求娶的对象。 香君观察着,这承恩公的老祖母倒也是个人物,多好的门第,她都拒绝。 还放话说,从前瞧不上她们家的女儿,如今为了权势而来,必不会真心对孙女们好,所以承恩公家,以后不嫁女,只招婿。 (十二) 周子都还是成亲了。 虽说之前推脱着不想成亲,但既然圣旨都下了,他也接旨了,便也不会再扭捏,娶妻过日子便是。 走到洞房里,掀开新娘的盖头,周子都第一眼就看到一双圆溜溜的大眼睛正亮晶晶的看着自己。 李昭月长了一张圆脸,眼睛也圆,看着还真不像传说中的,是京城著名的恶女。 “你怎么才来,饿死我了。”只听得一连串的咕噜声,新娘子捂着肚子说:“能吃饱了再办事么?不然我没力气。” 周子都脸上闪过一丝红不自在,但也没有纠正新娘子那“粗狂”的说话方式,只是点点头,严肃地说:“我让人传膳。” (十三) 袁好女最近总在做梦,但这个梦让她很为难。 看她这扭扭捏捏的样子,香君没好气地说:“你怎么也学得这么矫情了?” “臣心里有个疑问,一直想问娘娘。” “问!” “娘娘说让我女嗣袭爵,但娘娘又说了,我不能嫁人,那我怎么生孩子。” 香君看着袁好女,心里感叹着,这几千年来的礼教,实在是害人不浅,袁好女都已经女扮男装从军了,竟然也觉得要成亲才能生孩子。 “哀家让你别嫁人,有没有叫你不生孩子,生孩子不是找个男人就行了么?” 袁好女一副恍然大悟的样子。 香君压着火,问道:“怎么,想生孩子了?” “倒不是我想生,就是我连着一个月,都在做梦,总是梦见福宝,她说她本来要转世给我做女儿的,但是我一直不生孩子,她要没办法了,她再不投胎就要被赶走了。” 提到福宝,香君的神色一瞬间便柔和下来。 她立刻把顾亭雪从演武场叫了回来,顺便让他把今年新科进士的名单要了过来,看了看觉得不够,又把国子监的学生名单要了过来。 然后,当着袁好女的面,香君就开始和顾亭雪商量起来给袁好女找男人的事情。 袁好女的身体素质好,脑子算不得笨,但是也可以再改良一下,找个聪明男人,说不定下一代的将领更优秀。 但香君不喜欢长得丑的,所以还得长得好看。 不仅如此,年纪也不能大,就二十岁左右的,不要娶了妻的。 个子还不能矮小,得高大,这样和袁好女一起生的孩子,一定是高大威猛的。 袁好女看两人商量也不搭理她,她就小步挪到旁边坐下,自己吃起桌上的葡萄来。 等袁好女一盘葡萄吃完,那边的人选也定好了。 顾亭雪交给袁好女一排名单,袁好女数了数,有十个人。 “这么多?” “自然要多一点,换着来。”顾亭雪平静地说:“这样,他们就不知道你的孩子,到底是谁的。” “知道又如何?” “知道了,就会有麻烦,以后就会出大问题,别小看了男人攀附权贵的野心,男人不要脸起来,是女人远远比不上的。娘娘这是为你好。” 袁好女仔细看着名单,大多是新科进士,也有两个国子监的学生。 “那我怎么跟他们睡觉啊?” 顾亭雪叹一口气,“你那一身武艺,他们都是些读书人,你怕什么?” 袁好女惊讶,“霸王硬上弓啊!” “放心吧,都是读书人,要面子,不敢声张。” 袁好女了然地点点头,把那名单收了起来。 想了想顾亭雪又不放心,“晚些,我让人送些东西到你府上,用得着。” 袁好女这才开心地走了。 等袁好女走了,香君才又把顾亭雪叫到身边来,小声说:“你让人盯着些。” “娘娘是怕闹出事情来?” 香君摇头,“我好奇。” 第442章 (番外)太后的日常7 (十四) 袁好女在一年后生了个女儿。 取名福宝。 香君为着不让有的男人过来占便宜,特意让袁好女在宫中生的孩子,还把生育的时间往后推了两个月。 生育那天,不仅袁好女哭了,香君也哭了一场。 做了太后之后,她都不记得自己多久没落泪了。 (十五) 新政推出第三年,朝廷没有如那些官绅们以为的崩溃。 百姓们缓过劲儿来,国库里也有银子。 大家也渐渐习惯了交商税。 香君也给商人们一些好处,那就是开了海禁。 这三年,就像是老天都在帮香君似的。 之前连年灾荒,这三年却气候极佳,收成也好。 当然,也有让香君不顺心的事情。 那就是,因为推行新政,杀的人太多,不仅是香君,就连大将军王的名声都跟着一起变差了。 顾亭雪和袁好女的名声那是一直都不好,所以也不要紧,这两人更是不在乎。 至于卫知也,也不知道为什么,似乎无人在意。 香君的新政,动的是那些官绅们的利益。要知道,读书人是有些手段的,虽然香君现在直接武力镇压,他们为了自己的小命,也不敢胡说八道,但是为了搞臭香君的名声,他们也还有别的手段。 比如说,写了许多香君和大将军王的话本子,在民间流传极,甚至都编出了野史,说大将军王和香君在先帝在的时候,就苟合了,也是大将军王将香君一手抚上太后宝座的。 不得不说,读书人阴起人来是真的狠。 甚至还有一本极为艳情的小说,写得那叫一个露骨,香君找来看了看,立刻扔到火盆里烧了。 对于这件事,香君其实不怎么在意。 但顾亭雪和陆令仪两人却是如临大敌。 这些年,顾亭雪已经极少展现他“鹰犬”的那一面了,也很少像前朝那般杀人如麻,但这回,他是真气着了,不等香君下令,就开始搜查这些写书的人,还把市面上的书全部焚毁。 他是一本都不肯落下,不仅仅是京城,全国各地都跑了一遍,势必要将每一本书都烧得一干二净。 至于陆令仪她担心的事情更为深远一些,太后娘娘在朝的时候,自然不用担心,可以后呢? 会不会后世之人,借太后娘娘来攻击天下的女子,让女子们的处境更加艰难。 虽然百姓都觉得香君好,但是百姓说了不算,百姓的评价也流传不到后世,最后就是这些读书人写得这些东西,能流传下去。 陆令仪冥思苦想了许多天,终于是让她想到了办法。 于是,陆令仪找娘娘要了银子,说是为了更好的教化百姓,她要修庙。 香君正忙着,便批了银子,让陆令仪自己去办。 之后几年,有一种信仰在民间四处传播,全国各地,香火最旺盛的便是虫娘娘庙。 不仅可以求收成好,还可以求子,因为虫子生得都多。 这便是陆令仪的法子,史书后人可以改,但是神明是百姓的信仰,世世代代相传,只要变成了习俗,就是谁都不能抹去的了。 她就是要用这种法子,让太后娘娘永远活在百姓的心里。 (十六) 香君最近很烦,因为如今的百姓都不叫香君太后,都叫她虫娘娘。 而且,陆令仪竟然把这件事瞒着自己。 还是许焕文回京之后,嫂嫂李云韶告诉她的。 香君一肚子气,在太极殿见许焕文的时候,脸都是黑的,许焕文还以为是自己犯了什么错。 许焕文这些年倒是把江南管理得极好,香君也是满意的,只是,香君不想自己再和那群老臣们吵架了,所以决定把许焕文留在京城。 许焕文自然也愿意留京,毕竟娘娘是许了他丞相的位置,只等着他把两位丞相中的一个挤走一个,他便能上位了。 临走的时候,香君却忽然叫住了许焕文。 “江南是朝廷的,不是哀家的,更不是许家的,不触碰哀家的底线,许家便还是太后的本家,若是许家做了不该做的事情……兄长别忘记了,哀家可不姓许。” 许焕文起了一身冷汗,立刻惶恐应下。 回去之后,许焕文第一件事便是修书给许家的家主,让他自查,许家到底有没有做什么不该做的事情。 查了一个月,却也没查出来什么,闹得许焕文晚上睡觉都睡不安稳。 直到顾亭雪把书都烧完了,回京遇到许焕文,看许焕文实在可怜,便提点了他一番。 “太后娘娘吓你的,许家有没有做不该做的事情,我能不知道么?” 许焕文这才松一口气,晚上好歹是能睡着觉了,但督促许家子弟从此之后谨言慎行是不敢停的。 (十七) 香君把许焕文留在了京城,打算派袁好女去做江南总督。 没想到,江南的官员们吓死了,反应激烈。 香君想了想,她这几年推行新政,实在是杀了不少人,如今也不宜太激烈,接下来,要好好安抚一下这群官绅。 再加上江南的事情也复杂,袁好女打仗倒是厉害,但是谋事还是差了一些。 思来想去,还是让卫知也去做了这个江南总督。 以后朝廷要海禁,但沿海地带,有倭寇作乱,实在是影响商人们做生意。 既然收了商贾的银子,也得让他们安稳做生意不是? 香君给给袁好女封了一个水师总督,让她带着水福兵去那边训练水师,以后能保护大齐商人在海上顺利的进行贸易。 (十八) 香君做太后的第四年。 这一日,她正躺在昭临宫里看奏折。 大将军王又奏折里阴阳怪气起来,问香君还记不得她对他许下的承诺,态度十分的嚣张,质问他的红夷大炮呢,他的神枪营呢? 这些,香君自然都是给大将军王备好了的,但是没想到他这么心急。 香君正想怎么回复大将军王,才能比他更嚣张、更霸道的时候,外面就传来了孩子们的哭闹声。 香君实在是头疼,问道:“又怎么了?” 梦梅出去看了一眼,回来回禀娘娘道:“回太后娘娘的话,是公主和皇子打起来了,奴才们都不敢上去拦。” 香君只能放下奏折,出去看她生的这对讨债鬼。 第443章 (番外)太后的日常8 香君走到院中,便看到一群人围在那里,又是哭又是叫的,奴才们也不敢上前,因为她那两个孩子实在是纠缠得紧,强行分开,还真可能受伤。 奴才们就只能跪在地上求着两位小祖宗松手。 香君也不着急,施施然走过去,让奴才们把事情的来龙去脉说清楚了。 事情的起因是因为亭雪给元祚做了一张弓。 那小弓做得极为精致,可贞看到了,便吵着顾亭雪,她也要一个。 亭雪无奈,只能又去给可贞做,说是三日后再给她。 但是顾亭雪走了之后,元祚却阴恻恻的在可贞耳边说了一句:“那又如何,亭雪先给我的,你永远都比我少三日,嘿嘿。” 这话,直接把可贞气得嚎啕大哭,抓住元祚的弓就给扔地上了。 “现在你没有了!” 元祚看自己的弓被扔了,也大哭起来。 “这是亭雪给我的弓!” 他气得就要打可贞,两人就这样扭打在了一起。 香君深吸一口气,厉声道:“你们再不分开,我便一人一顿戒尺!” 然而香君都威胁要一人打一顿了,两个孩子不肯分开,就是死死拽着对方的头发不撒手。 毕竟一人一顿戒尺,那也是公平的。 幸好,元朗来昭临宫给香君请安,元朗哄着,这才把妹妹和弟弟分开。 两人抱着元朗,都哭着要皇兄给自己做主。 香君本想直接一人一顿戒尺打一顿就好了,但元朗拦着,到底是没有打成。 虽然元朗也才十岁出头,但毕竟是皇帝,香君还是要给元朗面子的。 最后,为了安抚弟妹,元朗把两人分别带到偏殿里,不知道聊了什么,好歹是把两人安抚下来了。 元朗让妹妹和弟弟和好,两人牵个手就好了。 可是在两人牵手和好的时候,可贞也幽幽地说了一句:“方才,皇兄是先把我叫去偏殿说话的。” 哇的一声,元祚又哭了。 元朗微微瞪大了眼睛,哄了半天,怎么又回到原点了? 他求救地看向香君。 香君可不给他收拾烂摊子,急忙躲避元朗的眼神,扶着梦梅的手,转身就躲回了内殿。 (十九) 晚上,香君气得把顾亭雪臭骂一顿,让他跪在软垫上给她揉腿,好好反省一下自己犯的错误。 “这种事情,怎么可以两孩子不一样呢?” 顾亭雪也很是无奈,一边揉着香君的小腿,一边说:“我给元祚做的是一把弓,但我给可贞做的,可是一把镶嵌宝石的宝刀。” 香君更生气了:“她才几岁啊!你给她刀做什么!她拿得动么?” “没开刃的,可贞不是喜欢袁好女么,袁好女前些日子回京,她正闹着要跟她学武呢。” 香君好奇,“那元祚怎么没闹?他没要你也给他打一把刀?” “可贞的性子你又不是不知道,有什么好东西,自然是偷偷藏着不说的,哪里像元祚,得了什么,就要炫耀。” 香君叹一口气,可贞能藏事儿,元祚爱得意,这两孩子倒是一人学了她一半。 就是元朗不知道像谁…… 香君打量着顾亭雪。 这几年顾亭雪那阴恻恻的性子倒是改了不少,虽然在前朝办事的时候,还是从前那个杀人如麻的权臣,但在宫里,尤其是在昭临宫里,整个人都平和了许多,偶尔还会与下面的人说下。 倒是真有些“亭亭雪、没青松”的气质了。 兴许元朗真是随了亭雪呢。 孩子像叔叔也是有的。 “啧,”香君一脚踢在顾亭雪脸上,“让你揉腿,手往哪里伸呢?” “我以为娘娘盯着我看,是这个意思呢。” 不等香君回应,顾亭雪就起身,将香君压在了身下。 “今日娘娘生了气,我给娘娘消消火。” (二十) 香君做太后的第四年。 三十万大军集结边境,主帅大将军王,是全军的最高指挥官。 副帅周子都,除了协助大将军王制定战术之外,还专司后勤与粮草与运输。 前面三年,大齐休养生息,香君从各处弄了不少银子,终于是攒足了家底, 但香君没想到,这一仗竟然打了足足三年。 若不是大齐这些年休养生息的政策和从海外源源不断赚来的银子,还真不够大将军王霍霍的。 这三年可是让大将军王给打爽了。 不用操心补给,不用操心军需。 朝廷不会给他任何掣肘,就算有的战术,让群臣对大将军王心生怀疑,太后也对他绝对信任。 就是打得北蒙愿意和谈朝贡,只要大将军王一封奏书坚定信念,香君就会支持他继续打下去。 时代的仇恨,如今都已经到了关键时刻了,怎么可以因为一点蝇头小利而退让呢? 最后一战,北蒙诸将已经知道败局无法挽回。 北蒙小皇帝只有七岁,为了不被俘虏后受尽侮辱,摄政王带着北蒙最后的小皇帝,也是北蒙最后一个皇室血脉一起自尽。 剩下的北蒙官员也纷纷殉国。 至此,北蒙灭国。 …… 大将军王带着薛娇娇站在辽阔的草原上时,终于心服口服地说:“你那妹妹,是真的有些本事,这太后她当得,这天下她也的确管得,本王之前是错看了她。” 薛娇娇眼里是对香君的骄傲,却又忍不住感到落寞,“那是太后娘娘,不是我的妹妹,你以后莫要乱说什么妹妹的话。” 大将军王要给香君写战报和奏折,也要问一问太后打算对北蒙怎么处置,要不要直接把北蒙王国灭种了,他可以来杀。 写完奏折,大将军王想了想,问薛娇娇,“要不要你也给太后娘娘写封信,我给你一同放到奏折里,送去京城?” 薛娇娇摇摇头。 “不必了,只要知道太后娘娘在京城里一切都好,我便安心了。想必……太后娘娘也不需要我的问候。” “这么多年,太后娘娘想必早就放下了,是你还在执着。” 薛娇娇看大将军王一眼,叹息一声:“你不懂。” 大将军王也不逼迫薛娇娇,她不愿意也就罢了。 京城。 香君收到了战报和大将军王亲自写的的奏折。 得知北蒙亡国了,香君只觉得长舒一口气。 这仗好歹是打完了,再不打完,香君都要打不起了,这三年,宫里连个宴会都不敢办,从前先帝执政的时候,她都没过过这种苦日子。 长长舒一口气,香君心情不错。 又看起大将军王亲自写的奏折来。 看到大将军王问要不要把北蒙百姓全都杀光,香君的眼皮忍不住跳了跳,然后拿起笔,在一旁批阅道:贵族和贵族的家奴定要一个不留,斩草除根,莫要留下隐患。普通百姓就留着替哀家养牛牧马吧。 香君放下朱批,又继续看下去,这次奏折的结尾,大将军王竟然写了一句:希望太后娘娘一切安好,长乐未央。

相关推荐: 淫魔神(陨落神)   亮剑:傻子管炊事班,全成特种兵   弟弟宠物   这个炮灰有点东西[快穿]   芙莉莲:开局拜师赛丽艾   乡村桃运小神医   村夜   篮坛大亨   机甲大佬只想当咸鱼   荒野直播之独闯天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