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诗小说

知诗小说> 洪荒:女圣石矶,才情艳艳 > 第307章

第307章

想到这里,王安石抬起头来,喝道:“停。掉转马车,本相要面圣。” 王安石不知道此时皇帝也正和石越讨论着《汴京新闻》。 赵顼一面饶有兴趣的看着手里的报纸,一面笑道:“这个桑充国倒有点意思,这个‘报纸’,不就是卿的《三代之治》里的东西吗?” 石越笑道:“正是。陛下。不过这第八版以民议官,只怕会惹来朝中大臣的不满。” 这一点,赵顼自然是心知肚明――多一个地方监督他们,朝中大臣肯定会不满。他想了想,一面觉得这样做可以有人监督那些官员,未必不是好事;一面又觉得朝廷的威信似乎颇受影响,而且万一这些报纸诽谤的话,影响更坏……一时竟是拿不定主意。他看了石越一眼,道:“卿有什么好建议,与朕说来。” 石越欠身笑道:“陛下圣明。桑充国与臣其实有兄弟之情,但是他这次创办《汴京新闻》,臣并不以为然……” 赵顼打断了石越,奇道:“这是为何?朕以为这报纸很好。朕在宫中,出去不易,难知民间疾苦。这报纸能将民间之事一一写来,还有这些叫什么‘广告’的,有酒的价格,粮食的价格等等,朕读了这些,便知道民间是什么情况。这报纸还可以向百姓介绍朝廷政令,虽然略有嫌疑,然而也是教化百姓之意……” 石越见赵顼滔滔不绝说来,倒似比自己更维护这报纸,心里不禁好笑。不过这报纸现在制约的是朝中的大臣,皇帝又很年轻,对新鲜的东西抱有好感,倒也不是很奇怪的事情。 好不容易等皇帝说完,石越这才回道:“陛下真是圣明。报纸这个物什,说白了一方面是为百姓说话的,另一方面则是为朝廷说话的。它的主要作用,是使下情上达,上情下达,而使奸吏不能从中欺上瞒下。再不能一手掩尽天下人耳目,报纸便是民间之耳目。但是凡事有一利必有一弊……” 赵顼点了点头,说道:“卿说得有理。且说说这弊又在何处?” “这报纸的弊端,其一,是免不了议论朝政,有时就免不了要损害朝廷的威信;其二,这报纸说的话,未必就一定可信,难免没有激愤之辞,不实之语;其三,报纸未必不会被奸人所利用。而报纸流传极广极快,有这些弊端,就是隐患。” 赵顼这时又觉得石越所说有理,不由问道:“可有良法绝其弊,留其利?” 石越不觉笑了笑,顺着皇帝的话头说道:“臣有几个方法,不知道是否可行,请陛下圣裁。” “爱卿且说。” “陛下,臣以为,要除其弊,则不可断然取缔报纸,否则难免为后世所讥。报纸虽近古以来没有听说过,但说到底,也是民意,也是清议,防民之口,终非明君智者所为。所以陛下欲除其弊而留其利,实是英明。而要除其弊,其要点莫过于预防。而预防之策,其一,是立法,臣以为可以制订《出版管制条例》,什么事情不可以说,什么事情不可乱说,都要规定得一清二楚,违者则有各种惩罚。而其要点,则是既不过于烦苛,又不可以过于简略,养成民间士风气节,凡读书人皆能以天下为己任,这才是最要紧的。其二,则是报纸不能只有一家,只有一家,容易被人控制,受人利用,有人挟清议来要挟朝廷,也不可不防。所以不如朝廷以开明之姿态,鼓励天下士民兴办报馆。一方面可以借报纸教化天下百姓,一方面使报纸互相制衡。”石越这些主意表面很保守,又要管制报纸,又要制衡报纸,其实却不过是以退为进之计。若依了这个计划,则天下报纸丛生,风气养成,结果谁能预料? 赵顼哪里知道背后的用心,听了这话,不由笑道:“石卿眼光长远,如此这般,确是良策。” 正在夸奖间,有内侍匆匆来报:“陛下,王丞相求见。” 第八章 汴京新闻 如果我们有立场的话,我们的立场就是中立。 ――《汴京新闻》评论员 王安石给皇帝见过礼后,抬头看见放在御案上的报纸,又看了石越一眼,便知道皇帝和石越肯定在谈论《汴京新闻》的事情。 石越给王安石行过礼,站到一边。赵顼笑道:“丞相此来,却有何事?” “陛下,臣是为了这《汴京新闻》而来。” 赵顼笑道:“这倒巧了,朕刚刚就和石卿在说这事。石卿将刚才的事向丞相说一遍吧。” 石越应了一声“是”,便又将之前讨论的事情,和王安石细细说了一遍。 王安石听完,皱眉道:“陛下,臣以为定下条例管制,倒也不失为一个办法。只是任由他们这么非议朝政,只怕终有一天,朝廷大事,要受流俗影响。圣人说,不在其位,不谋其政。这些人公然点评朝政得失,虽目下看来无大不妥,但长久看来,终会有隐患。若要议订条例

相关推荐: 珊璐短篇CP文   爸与(H)   我在末世养男宠   召唤之绝世帝王   假戏真做后他火葬场了   痛之花(H)   芊芊入怀   福尔摩斯在霍格沃茨   未婚妻和乡下表弟   深海gl (AB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