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6章
在白水潭学院开设粥场,救济灾民。又亲自带着一干学生,去游说开封府的富豪贵人,要求有钱人捐粮捐钱,齐心合力救济灾民。有小人竟然在臣面前说他有非常之志,被臣痛声驳斥……”他知道赵顼此时对桑充国颇有好感,便顺着皇帝的意思,夸赞起桑充国来。 “非常之志?”赵顼不由一怔,冷笑道:“别说桑充国一介书生,单论白水潭数万学生,便没有谋反的理。自古以来,一群书生忠君爱国是有的,一群书生谋反,那是闻所未闻之事!只有恒、灵那种昏君,才相信那样的事情。” 韩绛对皇帝的这种历史观心里颇不以为然,嘴上却道:“陛下所说,自是正理。似这种为朝廷分忧之事,少不得便会有小人看不过眼。” 赵顼点点头,转过头问王安石道:“二位丞相一起来见朕,想是有事?” 王安石正要答话,忽见一个宦官走进来,叩首禀道:“陛下,银台司急奏!” “呈上来。” 那个宦官连忙把一份奏章和一个卷轴高高捧起,恭恭敬敬递上。 赵顼让李向安接过来一看,却是监安上门郑侠所写,他心中奇怪,不知道银台司急急忙忙递上一个小吏的奏章,是何用意。当下将前后文略去,只挑着紧要的句子看:“……去年以来,秋冬亢旱,兼以蝗灾,麦苗焦槁,五种不入,群情俱死……灾患之来,莫之或御。乞陛下开仓廪、赈贫乏,取有司掊克不道之政,一切罢去……臣仅以逐日所见,绘成一图,但经眼目,已可涕泣,而况有甚至此者乎?如陛下行臣之言,十日不雨,即乞斩臣宣德门外,以正欺君之罪!……”原来却是道灾情、要求救灾的奏折,所谓“取有司掊克不道之政,一切罢去”,乃是要求废除新法的委婉说法。赵顼本来看这样的奏折已经看得烦了,心下倒也不以为意,不过这次上书之人,却颇有胆色,说什么“行臣之言,十日不雨,即乞斩臣宣德门外”!而且区区一个监安上门,更让赵顼有点另眼相待。 他不自禁用眼角看了王安石一眼,拿起卷轴,打开一看,却是一幅数米长的图画,图上画了许多灾民,尽是衣衫褴褛,形容枯槁,这些灾民,有些在吃树皮,有些趴在地上哀号,有些在卖儿卖女,有些惨死路边……画家工笔极为传神,每幅图画之旁,都有小楷注释,图画之右,赫然写着《流民图》三个字的行书。 赵顼才看到一半,就已经感觉惨不忍睹,再也看不下去了。他强抑着情绪,看到三分之二,终于控制不住,将图一把抓起,丢给王安石、韩绛,颤声问道:“此图的内容,可是真的?”说完之后,眼睛死死地盯着王安石。 王安石默默打开《流民图》,注视了几秒钟,便把《流民图》递到韩绛手中,韩绛才看了一眼,冷汗就冒了出来。他正欲设辞分辩,不料王安石已经跪下,惨然说道:“陛下,此图所绘,的确就是外间百姓的惨状。” 韩绛绝对没有想到王安石会一口承认,大吃一惊。天子在九重之内,外面是个什么样子,还不是大臣们说了算?!现在虽然有报纸了,但是巧言设辞,也并非难事。他实是不知道王安石为何竟要一口承认。若是石越在此,必然也要吃惊的。因为他所学过的历史书,是说新党百般抵赖的。 赵顼见王安石承认,又惊又怒,道:“丞相,你、你……”皇帝用手指着王安石,却说不出一句话来。 王安石微微叹了口气,沉声说道:“陛下,臣深负圣恩,万死不能赎其罪。现在既知事事属实,断无欺君之理!” 韩绛听到赵顼和王安石的对话,心里却也乱成一团,完全失去了分析后果的能力。 赵顼瞪视王安石良久,又是失望又是焦虑,最后终于把手放下,一屁股坐在龙椅上,闭着眼睛,一字一句地说道:“既是属实,这幅《流民图》,就挂在内殿中。也好让朕天天记得,朕的子民们现在是什么样子!” 王安石心中的灰心,其实比皇帝远甚,负天下之望三十余年,一旦执政,数年之内,先是士大夫沸腾,议论纷纷,自己平素所看重的人,似司马光、范纯仁辈,根本不愿意与自己合作;好不容易国家财政渐上轨道,各处军事上也接连取得胜利,却来了一场大宋开国百余年没有的大灾! “陛下,王丞相执政之前,曾经上《本朝百年无事札子》,内中言道一旦有事,百姓必然不堪,今日之事,实非新法与丞相之错,而是替百年之沉苛还债!还望陛下明察。”韩绛终于理清了思绪,战战兢兢地说道。 王安石望了韩绛一眼,他不知道新法到现在为止,已经造就了一大批既得利益者,无论他自己怎么样想,这一批人却是肯定要一直打着新法的旗帜,来在政治上争取主动,维
相关推荐:
薄情怀(1v1)
学长,我们牵手吧 (BL)《不校园攻宠受系列》
我有亿万天赋
清冷仙尊时刻准备跑路
岁岁忘忧(完结)
末世女重生六零年代日常
一世独宠:庶女为妃
玄门美人星际养崽指南
实习小护士
仙道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