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1章
,景和二十六年——才过去的前一年——的进士,不论从二十出头的年龄看,还是从为官的资历以及行事看,都当得上“愣头青”三个字。 高祖皇帝广开言事之路,在京官员七品以上、地方官员四品以上,奏本皆可直达御前。中书省补阙又为谏官,举荐人才、供奉讽谏为其本职,得知朝中议论,他想出这么一个主意上奏,似乎也理所当然。 而想知道他背后究竟有无旁人指使,也很简单。 到了下衙的时辰,大太监陈宝换过一身家常衣裳,带上一个小内侍出宫,找到正走路回家,在街边买饼充晚饭的秦补阙,请他到酒楼里坐了坐。 三杯美酒下肚,几番夸赞递上,秦补阙头也昏昏,意也飘飘,不过几刻钟时间,就将他近日的交际行动吐露了个干净。 “是他同科,户部主事李应兰,还有兵部主事赵自珍同他议论过,是李主事先提起的,让楚王殿下就藩……”陈宝赔着笑回话,“是否比大军西征,或坐待西戎壮大,都更好。” 经过半日冷静,皇帝面上已经看不出怒意。 “李应兰。”他冷哼,又沉思,“赵自珍……” 户部。兵部。 他命:“再查。两人都查。” …… 查了两日,李应兰身上的线索,竟有一条隐隐指向了魏王——宫中德妃的长子,圣人的第四子,现封郡王之爵。 这与皇帝原本的判断大相径庭。 “魏王殿下的伴读若要查,”陈宝为难,“就不大方便轻轻遮住了。” 而赵自珍的行动,最终指向的是永兴侯府霍家。 对于这个还不算结果的结果,皇帝选择接受。 “这点小事,就不必动用皇城司了。”他把面前奏章一推,眼中满是失望,“鬼鬼祟祟,见不得光!有这主意,不敢光明正大来与朕说,只会藏在人后,还要把所有兄弟都扯下岸!” “不必详查,朕也知道是谁!”他冷笑。 这两日,相同提议的奏章,又有几封飞到他面前,秦补阙是太过冲动,不自觉给人打了头阵。藏在暗处之人,不知还煽动了多少心怀各异的蠢蛋,重提封王就藩之事! “传朕口谕:今日起,有再重提皇子就藩一事者,便以祸国谋反之罪论处!” 太子——太子要将楚王彻底赶去西疆,无非是怕他已经年老,将来若真有皇位之争,他不能顺利登极! 京中没了楚王,皇子里谁还可与他分庭抗礼?齐王、魏王之母,虽也都在一品夫人之位,但齐王只在修书,魏王不过太府寺卿,他两人的母族妻族,又谁能及得上承恩公府与寇家的权势? “朕自登位,便立他为太子,多年来,亲身教养,从无苛责。自皇后故去,二十五年未再续娶,又重修太子之礼,以使无人能轻动储君之位。本以为,父子之情必能保全。” 皇帝站起来,行至窗边,推开窗扇,看向大明宫之东:“可朕,才方至半百,他便如此……” 已将傍晚,窗外的日光渐趋稀薄。 东面的天空率先灰下去,西方的晚霞还余最后一丝,也将尽数沉没。 皇帝却觉得,那一抹黯淡的青紫晚霞真是刺眼。 “旁人也未必干净。” 他转回身,背对窗外稀疏的霞光,身体被薄暮笼罩,双眼却亮得惊人。 “楚王,呵,没了朕拘束,他在西疆就天高山远,尽得自由。” 一面走回已被烛光照亮的御案,他一面轻声地,失望地说:“齐王、魏王……有就藩之例在前,他们便也能趁机谋求外封……” - 皇帝震怒的口谕,追着沉落的霞光,一夜之间,就传遍了朝堂内外。 上过奏章的几人无不为之胆寒。有几人惊惧过甚,直接病倒在床,不能起身。 太子也又做了一夜噩梦。 东宫臣属集会,太子伴读庄某,便在一片死寂里愤然开口:“我早便说过,提议楚王就藩,有百害而无一利!” 他正任大理寺少卿,虽然只在三十过半年纪,怒目看向官阶高低不等的同僚,便似在公堂一般生出威势:“陛下若全无征西之心,为何会允楚王朝会提议?又为何不令晏尚书说死户部空虚,反令众臣议论开支?只要陛下之意已决,楚王西征本就无可阻拦!” “这话且不必再提!”工部尚书寇某摆手道,“陛下若真已决心西征,也不必叫朝臣商讨,又看京中各地的舆论反应了。无论如何,只要事还未定,就不能让楚王再立此功!” 他和礼部尚书,虽非东宫臣属,但今日太子会集众人,是以请宴宾客的名义,他两人一人为太子舅兄,一人为太子妃亲舅,自然也在会宴之列。 “那也不能提议让楚王就藩!”庄少卿皱眉,长叹,“从前我们都忽略了:只想到藩王之乱,今后再治不迟,先要确保殿下——”他看向太子,“可如今治理天下之人,毕竟还是圣上,而非——” 而非太子。 这番提议,便相当于先给陛下增添一个祸根,要让陛下先面对藩王之乱。 众人静心一想,更纷纷变了面色。 太子依旧不言,只是一杯接一杯给自己灌酒。 太子太傅站起身,叹着气,按住了太子还要倒酒的手。 “幸好,陛下没有详查。”他道,“没有详查,就是还不确定必是东宫所为,就是即便有所猜想,也在给殿下机会。” 他苍老的声音平稳地说:“殿下,只是一步走错,不算什么。” 太子抬起醉眼,看向他仅剩的这一位先生。 “如今殿下,只需做两件事。” 太子太傅沉吟抚须:“第一件,侍奉陛下如前,将‘孝’之一字,日夜贯彻。” “第二件,”他说,“让陛下知道,殿下还心系大周,心系大周的百姓河山。” 这话很容易理解。 不论是阻止楚王西征,还是提议楚王就藩,都会让多疑之人猜测,提议的人心里已无江山百姓,只有争权夺利。 太子是大周储君,若心中已无祖宗基业,只有个人私利,更无法叫一位励精图治的帝王,放心把江山传至他手。 知先生说得在理,太子应下,起身拜谢。 但东宫席散之后,面对空荡下来的宫殿,揉着醉后疼痛的额头,他想着这些时日的种种,忽地发出一声嗤笑。 “大周的江山。” 若他连继位都不能,还谈什么“大周的江山”! 若他事败身死,“大周的江山”,又还与他何干! - 警告过臣民之后,皇帝没有对任何一个皇子询问过“就藩”之事,只任他们惊疑慌乱。 在众皇子或忐忑、或焦虑、或平静的同时,江逾白也为自己的“终身大事”,陷入了一点烦恼。 上
相关推荐:
以美食之名:街口的关东煮
靴奴天堂
林峰林云瑶
摄春封艳
浪剑集(H)
莫求仙缘
三金影后是伪娘[娱乐圈]
主角周铮宫檀穿越成太子的小说无错版
相亲对象是老师怎么办
丫鬟小可怜成了少爷的心尖尖花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