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1章
地(散兵坑、战壕、地下掩蔽所、交通壕、坚固支撑点、机枪掩体和混凝土掩体)设在哪里? 3 ・敌人在哪里设立路障和障碍物? 4 ・在哪里布了地雷? 5 ・哪里是肉搏战防线? 6 ・哪里是反坦克防线? 巡逻队的规模根据任务的艰巨程度各不相同。有时只派遣几个士兵潜入敌人领土。一九四零年初,第九十八步兵师的二八九步兵团派遣了这样一个巡逻队,在马奇诺防线附近连续巡逻了两个晚上以后,写了以下的报告:由第十连温克勒尔中尉率领的巡逻队,于一九四零年三月二日晚越过沙伊本哈尔特以西运动场对面的劳特(从德国进入法国的德语地区阿尔萨斯), 发现在沙伊本哈尔特至尼德劳特巴赫铁路线上有一个(无人占领的)机枪阵地, 在海登堡有一个(无人占领的)地下掩蔽所。巡逻队没有遭到射击而回。 一九四零年三月三日,温克勒尔中尉和莱帕尔特少尉、梅德里希下士以及二等兵韦尔勒越过劳特又到这个地方,打算沿着东面的铁路路堤进行侦察。巡逻队在铁路线附近掉进一个手榴弹陷阱, 陷阱里的两个手榴弹爆炸了。由于爆炸,法国人知道来了巡逻队。巡逻队赶快返回。温克勒尔中尉受了轻伤。 战斗巡逻队比这种巡逻队的规模要大。它们除了侦察敌人阵地外,常常还要抓俘虏进行审问,并且搜缴文件。在意大利,第一空降军的这种巡逻队在美军后方十英里远的地方整整呆了三天,观察防御配系、供应线和后备队情况。在俄国,三二零掷弹兵团的袭击队侦察了敌人的领土,袭击队包括两个军士,五个士兵,三个工兵、两支由十个士兵组成的掩护队, 以及(二一二通讯营的)费德雷尔少尉(带着一部电台), 在施特夫勒军士的指挥下,于一九四三年一月十六日下午三时五十五分,从德国主阵地前沿出发, 于下午四时五十分接近敌人的有剌铁丝网。由于天空中的云层很快全消散了,侦察活动不能马上开始。在刺骨的寒风和踏上去嘎吱嘎吱作响的雪地上做准备工作是极为困难的。他们的到来没有引起敌人的注意; 俄国的机枪哨所对着另一个方向发射; 有剌铁丝网高五英尺, 共有三排, 形成一个十五英尺纵深的铁丝网障碍。在这个障碍前面是反坦克地雷, 大约伸出雪地四英寸,一眼就认得出来。铁丝网障碍和反坦克地雷中间距离为三十五英尺。铁丝网前面不远的地方是圆锥状的铸铁拉丝地雷。工兵普罗布斯特下士剪断铁丝网和张拉钢丝,然后往机枪射击孔里塞进一包分离式装填的炸药, 炸约包上还拴了一个致盲弹。一个工兵和一个士兵立刻到突破点以北和以南约一百英尺的地方, 各埋下一个警戒地雷。这时,正北面掩体里的一个哨兵惊叫起来。 泥灰墙用铁丝网围着, 主阵地的四周围设了障碍。 在越过障碍时,一个地雷爆炸了,没有造成伤亡。他们冲进去的这个掩体,原来是个取了暖的主阵地, 有一个房间那么大。前几天这里经常冒烟, 给人的印象是,这是一个有人住的掩体,里面还有一个主阵地。主阵地已被炸药包摧毁,那个俄国哨兵被炸死 机枪被炸毁,掩体里面没有别的人。 这时在俄国人的墙里,大约有三、四十名士兵,从北面反扑过来。他们最初被相距大约三十五英尺以外的袭击队用手榴弹、自动手枪和枪榴弹击退。警戒地雷无疑使故人遭到伤亡。根据(我们士兵)一致的看法,敌人死伤十二至十五人。与此同时, 一个俄国士兵跑向突破点阵地; 他被另外一个警戒地雷炸到半空中。在反击过程中, 有三名袭击队员因中敌人手榴弹弹片而受了轻伤。袭击队又整个炸毁了一个掩体之后,撤出了突破点阵地。由于战场上一片嘈杂, 无线电的声音听不清, 重武器的发射用火花信号指挥。从泥灰墙到俄国铁丝网的途中, 袭击队的指挥官因中流弹而受伤,另一人因中手榴弹片而受伤。 重武器立即开始发射,而且打得很准,因此可以有把握地推测,这种远距离拦阻射击造成了敌人更多的伤亡,因为炮火集中射向突破点,而且直接命中主阵地前沿。 查明的情况:1 ・掩体是加了热的,给人的印象,是个生活和战斗掩体。 2 ・岗哨有铁丝网,敌人主阵地前沿里面布有地雷。 3 ・部队每次出击,俄军都立刻开始反击。 4 ・袭击队撤出以后,俄军以重迫击炮和反坦克炮火回击, 与上次作战不同。 5 ・突破点的俄军阵地布有重重铁丝网。 6 ・突破点以东约二百英尺, 显然是居住处。 7 ・根据前面的袭击队的侦察, 第六连对面的俄军兵力最强。 结果:袭击队队长、两个袭击队员和两个工兵受轻伤。 一个战斗阵地连同一挺机关枪被炸毁,一哨兵被炸死。 在回击中,十二至十五个俄国人被击毙。 上述情报使团长更加了解敌方的情况,从而有助于他更有效地率领部队。 巡逻队,甚至战斗巡逻队,都是徒步的。在阵地战中,这符合侦察的基本概念:它在主力部队前面侦察,向它及时报告敌情,但是部队在行军时,就需要有一个比主力部队行动得更快的侦察队,才能满足要求。例如步兵,就需要骑兵来侦察。因此步兵团就得有―些骑兵排在主力部队前面进行侦察,每个骑兵排有三十三名骑兵。 由于师是若干兵种联合组成的,能够独立作战,因此它需要一个比较能够靠自己维持的侦察单位。德国每个步兵师都有一个侦察营。实际上每个侦察营是由一个主要作战单位和若干支援单位组成的――它本身俨然象个小型师。 侦察营的正规形式,是在第一次,第二次和第十二次动员“高潮”中总共动员的四十八个师中建立起来的。每师的侦察营里,侦察部队由一个侦察骑兵中队,人力支援自行车中队,携带着火炮的重武器中队,以及两辆轻便侦察车组成。虽然摩托化步兵师全是摩托化部队,其他大多数师却用自行车中队代替骑兵中队。每个这样的侦察营总共大约有六百人;正规侦察营还有二百名骑兵。 他们为师长进行侦察,并向师长报告,而不是向情报参谋报告。这些骑马和乘车的侦察部队,往往在黎明前出发,一般分成三队。中间的一队沿着所在师的主要前进道路前进,其他两队在左右两边的道路上前进,整个行进正面有五英里宽。如果他们遇到敌人的阻击,自行车侦察中队和重武器中队就加快速度赶到前面,放下自行车,形成突围力量。 骑兵侦察队在师前面十五和二十英里进行侦察,有时他们夜间不回到师里,呆在外面,通过骑兵无线电通讯排接受他们第二天的任务。他们不仅报告敌人的位置,还报告地形。例如,在法国战役期间,第三步兵师的侦察部队报告,跨过塞穆瓦斯河通向奥泰斯里维埃斯镇的桥都太窄。师长派工程兵前去修建了自己的桥梁。 德国在战争中从进攻转为防守,在俄国的战斗常常是阵地战,这就决定了侦察部队的厄运。部队不象大举进军时那样需要他们了。许多侦察部队的骑兵中队并入在崎岖地带打游击队的骑兵团里去了。一九四三年十月,部队终于得出了合乎逻辑的结论。它把侦察营改为枪手营――比普通营有较强的火力和机动性的步兵营。师长们把他们当作后备队,哪里形势特别告急,就把他们投向哪里。前侦察队员沮丧地说,他们成了师的救火队。 原则上,侦察员必须在主力部队前面活动,但是不能用马代替坦克进行侦察。只有装甲车才能代替。海因茨・古德里安上尉在二十年代就认识到这一点,当时他无视凡尔赛条约禁止德军拥有“装甲车、坦克以及一切类似装备”的规定,开始建立起一支德国装甲部队。 装甲车为了要向行动迅速的装甲师的师长报告敌人在哪里,常常需要跑得很远,而且经常要越过崎呕的地带,它们必须能跑很远的路程,以便穿过田野、涉过溪流、爬过山丘、越过战壕,而且要机动灵活。有时它们不得不冲过敌人的阻截,到前哨基地的后面去观察。因此它们携带着盔甲和武器。但是有史以来,侦察部队都不是战斗队。如果它们遭遇占压倒优势的敌军,它们就不能抵御作战,只好退到它们能安全地观察敌军并向上级报告的地方。为了便于这么做,德国重型侦察车另有一套面向尾部的驾驶系统及其驾驶员,这样侦察车就能迅速倒退脱离危险。(当侦察车向前行进时,尾部驾驶员的工作,只不过是看看景色逐渐消失罢了。) 德国军队在一九二六年开始发展装甲车,以满足这些要求。它最初要建造八轮或十轮装甲车的野心勃勃的计划太费钱。一九二九年,军方颁发了六轮装甲车的说明书。这种型号的车辆在三十年代初投入批量生产。这些装甲车
相关推荐:
小寡妇的第二春
召唤之绝世帝王
南城(H)
碧荷衍生文
漂亮大美人被腹黑校草叼走了
交易情爱(H)
末世女重生六零年代日常
珊璐短篇CP文
五个校花女神堵门叫我爸!
双凤求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