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诗小说

知诗小说> 最强打脸修仙系统 > 第203章

第203章

么过低,低了百分之三十三――高低的差距超过百分之一百。战略情报处给罗斯福总统提供的情报,就象卡纳里斯给希特勒提供的报告那样,常常缺乏关于敌人及其意图的内部情报。但是,尽管如此,同盟国的情报工作取得了相当大的成功――原因主要是因为它们破译密码的能力比德国强得多,因此它们的口头情报占优势。相比之下,德国人就显然差得多。 五个基本因素造成德国情报工作的失败:一、盲目的狂妄自大,使德国脱离现实;二、侵略活动,导致忽略情报工作;三、军官团内部的权力斗争,使许多将领敌视情报工作;四、纳粹国家的权力结构,严重损害了情报工作;五、反犹太主义,使德国情报机构丧失了许多有才能的人。 虽然人们常常认为反犹太主义只是希特勒的德国的产物,其实反犹太主义早就对德国武装部队和情报机构起着有害作用。因为它排斥了许多爱国的犹太人,他们本来是可以做出大量贡献的。例如,普鲁土军队干脆不任命犹太人为正式军官。纳粹党人强化了这种态度,加剧了恶劣影响。他们要科学,技术和学术机构奉行纳粹党哲学,把犹太人排挤出这些机构。他们制定了一项法律,令人可笑地说是为了“重建专业文职机构”,这项法律命令: “凡不是雅利安血统的官员都要辞退。”尽管这对军事机构似乎没有什么影响,因为那儿几乎没有犹太人可以解雇――例如在海军通讯情报处,似乎没有让谁离开――但是对其他方面却产生了灾难性的影响。纳粹党人驱逐了格廷根数学研究所的犹太人所长,德国这个第一流的数学研究中心从此就垮了。这样一些剥夺许多犹太人科学家的职业的措施,加上街头羞辱和仇恨犹太人的气氛,便把他们撵出了德国。数学家,科学家、工程师源源不断地涌往大不列颠、俄国,尤其是美国。 他们的才能都是很高的。且不说艾伯特・爱因斯坦出类拔萃,就是其他一些人,在他们的同行中也是鹤立鸡群的:单在数学方面,约有百分之二十的犹太人被选入他们东道国的最荣誉的学术团体。三十年代的德国并不感觉到失去了他们。他们的离去,使德国产生涣然一新、队伍纯洁、未辱使命的痛快感觉。但是,即使是最强大的刺激,也弥补不了让平庸之才取代第一流的知识分子所造成的损失。 反犹太主义不只限于德国。美国和英国的军事机构也受到了传染。但是他们没有系统地排斥犹太人,他们并未拒绝犹太人在文职方面的帮助。最富有戏剧性的结果是:同盟国在犹太人科学大脑的帮助下,造出了原子弹,而德国人由于失去了他们(当然还有其他许多原因),却没有造出来。在情报方面,同盟国拥有许多德语说得很好的人,这些人担任审问者,发挥了非常难得的作用。他们保留了象威廉・F・弗里德曼那样的犹太人,弗里德曼是一个小组的组长,这个小组解开了日本的“紫色”密码机的奥秘,从而在很大程度上洞悉了德国和日本的政策。德国的反犹太主义一方面挖掉了希特勒的情报潜力,另一方面又大大增强了同盟国的情报实力,这样就加倍损害了德国的情报工作。 德国人常常被人们指责为狂妄自大,就这个民族对现实的感觉来说,这个指责是正确的,而情报工作只不过是这种感觉的具体化的一小部分。狂妄自大使德国人对世界具有不真实的看法,从而导致这个国家作出了许多有害的决定。 这个缺陷似乎是由两个互相关联的因素造成的。在德国,民族优越感比在任何别的国家都要强烈。思想更僵化,独裁主义在德国比在其他地方表现得更明显,这就妨碍它根据现实情况来纠正错误。这个心理因素,来自马丁・路得的学说。德国疏远西方,是有着极端沙文主义的根源的。 在鼎盛的中世纪,在西西里出生和长大的霍恩施陶芬家族的腓特烈二世(卡纳里斯被处决的前夜还阅读他的传记),为了世代推行他更感兴趣的意大利和地中海政治,把他的权力交给了他的德意志诸侯。这些权力有助于各侯国在六个世纪中维持封建割据,反对神圣罗马帝国的集权,反对普鲁士蒸蒸日上的统治,反对知识分子要求统一政治和文化的强烈呼声。这种允许各封建诸侯割据的政策,使现在叫做德国的这一地区,同正在形成统一的民族国家的英国和法国显著不同。就是在这样的历史环境下,拿破仑把普鲁土打得一败涂地,并且征服了其他德意志侯国,消灭了有一千年历史的第一帝国――罗马帝国。 拿破仑自称是法国革命的伟大人道主义理想的继承者。 为了鄙弃他,德意志各侯国人民也反对自由、平等和博爱,因为这些东西已以各种形式形成了民主西方的理想。他们孤芳自赏,赞美德国的举世无双和无与伦比。这种民族主义的提倡者约翰・戈特利布・菲希特,在他的《致德意志》一书中,极力反对“不共戴天的外国精神”,直言不讳地宣称“德国人只要充分利用各种有利条件,就能永远比外国人优越。”随着拿破仑被击败,随着一八六六年普鲁士战胜奥地利并并吞了几个毗连的邦国,统一指日可待,随着它在五年以后击败法国、宣布成立一个新的德意志帝国――第二帝国,德国人也就越来越狂妄自大。看起来德国似乎不可战胜。她的独立发展成功了。德国的一切都比别处的好。 但是,事实并非如此。尽管她的经济发展繁荣,军事胜利令人瞠目结舌,但她的人口和工业,同她所有潜在的敌人相比,绝不能说居世界第一位。她不承认这一点,这就使她脱离现实。别的国家也存在同样的问题,其中包括美国(“一个美国人顶十个日本人”)。但德国脱离现实的程度要严重得多,主要是因为她的经久不衰的民族主义加剧了她的优越感。这确实是危险的。然而最致命的,还是她的僵固不化,她无力改革,适应不了现实。 这种僵固不化起源于十六世纪欧洲宗教改革运动时开始的专制主义。马丁・路得和约翰・卡尔文把人们从罗马教皇的神权的束缚下解放出来。但是,虽然卡尔文的神学正如英国的清教徒革命所表现的那样,也允许反对俗权,路得的神学却反对抵制俗权。他的教义认为,人不是靠辛苦劳作得到拯救的,而是只有靠信仰崇拜才能得到拯救,这种教义产生了无政府主义的幽灵。他明明白白地教导说,在世间,人们必须服从合法统治者的统治。他说: “即使那些掌权的人是邪恶的,或者是没有信仰的,权力当局和它的权力也是好的、是上帝声援的。”他大声疾呼; “造反从来就是不对的,有人喊造反,最好的回答是一拳头把他的鼻子打出血。”盛行路得教的国家(如普鲁士)的父母们,愿意吸收这些思想,以便加强和帮助他们对家庭的控制。德国的专制统治比其他地方厉害。德国的革命从来没有成功过。 独裁人物之所以要独裁,原因之一是需要遏制潜在的忧虑,或者至少不去加剧这种潜在的忧虑。为了达到这个目的,有一种办法,是严格控制周围的环境,避免发生引起忧虑的事件。这样的独裁人物自然有一套符合他的需要的观点。由于这些观点深深埋在他的心灵里,仅仅外部的因素是改变不了这些观点的。它们不会向现实屈服。 许多德国人就是这样背上了盲目的优越感。他们的冥顽不化,使得现实无法冲淡他们这种无法遏制的过份的优越感。结果便是狂妄自大。这样极端顽固地过高估计自己,使得德国对于世界的看法,比其他奉行沙文主义的国家对世界的看法要歪曲得多。结果,当她最后同现实发生冲突时,后果自然有害得多,有时是灾难一场。 一九一七年,她认为美国太弱,离得太远,不可能采取任何行动,因而开始了无节制的潜水艇战争,以致美国对她宣战。当时的第一流学者弗里茨・菲舍尔教授写道: “德国对美国的政策,充分显示了二十世纪初德国的世界政策基本特点的原始色彩。德国人过分相信自己的力量,昏头昏脑地低估了美国的经济实力和组织能力。”结果他们打了败然而,即使在一九一八年春季德国的最大攻势失败以后,狂妄自大使德军的将领们不承认他们输掉了战争。后来的真投降也没有能使他们吸取教训。他们不相信别国的军队在战场上打败了德国军队。为了保持他们对自己的过高估计,他们死抱住这样的神话不放;他们是由于背后中了犹太人和共产党人的暗箭才失败的。 二十一年以后,狂妄自大又付出了致命的代价。希特勒和他的将领们,甚至不作调查研究,就断定德国能迅速征服苏联。几个月以后,他蔑视美国的巨大工业力量,对美国宣战。 如此脱离现实所造成的后果,影响到这个国家的生死存亡,也影响了情报工作,

相关推荐: 流萤   碧荷衍生文   清冷仙尊时刻准备跑路   薄情怀(1v1)   交易情爱(H)   游戏王之冉冉   玄门美人星际养崽指南   我在末世养男宠   火影之最强白眼   南安太妃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