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5章
会相信。 可百姓中也有些人有点关系,能弄到真消息。 这次还具体到哪个地方,哪个人。 尤其其中还涉及到一个女官,不免就更引人们的注意。 北朝帝封姜梨花为女官的事并未传得多广。 最多就在京城那边闹腾些时日,然后就是潼阳县这边。 连临安府百姓也只是有所耳闻,有信也有不信。 更别提其他地方了。 这次姜梨花的名字初次出现在东南其他土地上。 因女官和土地消息,百姓们关注度也高起来。 有些人听着不知真假的消息,决定自己往潼阳县亲眼瞧瞧。 “大虎,此行万万小心,谨言慎行,不要激动行事,只需确定土地是否能治便可,莫要与人发生什么冲突,速去速回。” 距离潼阳县五百里的台山郡一处小县乡村中,老村长孜孜不倦地叮嘱着。 背着行囊,虎背熊腰的汉子认真听取,等他说完才认真回应。 “村长放心,我晓得,我会尽快带消息回来。” 不少村人都过来相送。 虽然他们都不相信真有人能治好土地这个消息。 可对于已经在绝望边缘挣扎的他们来说,这可能是一线生机。 无论真假与否,都想要确认。 至少死,也得死得瞑目。 汉子背着行囊,顶着寒风,别过家人和村人,迈步离开。 这样的情况,不止出现在此处。 东南地区还有许多地方也发生。 许许多多的人,正往潼阳县去。 有的是单纯被派遣去打听消息。 有的则是担负一家或者乡县重任,代表前往潼阳县探听虚实。 此时的潼阳县,则热闹得跟秋收时候似的。 这个冬天,潼阳县的百姓们不再窝在屋子里数粮食还能不能扛到春后。 几乎所有人都出动,把冬日的汗水洒在他们生长的土地上。 修路、种田、建工坊、做食品、收菜! 百姓们忙得跟陀螺似的,却没有人觉得辛苦,反而觉得非常快乐,生活有盼头了。 十二月中旬,第二批种下去的肥田萝卜,也终于可以收成了。 这次种下去的肥田萝卜总共有一万一千多亩。 这还是因为种子不足导致,现在还有没抽选到的人在等第三批种植。 第二次萝卜收成可比第一次热闹多了。 甚至不少村子自发弄了锣鼓出来敲打庆祝。 他们庆祝的不只是萝卜丰收。 真正庆祝的是土地终于恢复正常了! 若说在消息公布那会,大家还持以怀疑态度。 可现在看着别村那一片片碧绿的韭菜田,谁能不信。 各个村之间虽然山高路远,却也有各种法子连通。 多的是人每天跨村去盯着田里的韭菜生长。 为了确认土地情况,大部分种植韭菜的人,这次都没有购买营养液和肥料。 而是真的用十几年前的原始老法子,自制粪肥。 然后他们就眼睁睁看着韭菜苗从破土到茁壮成长的每一天。 期间除非种植不当外,都没有出现过韭菜坏死或者种不活的情况。 这样的情况,他们已经很多年没有见过了。 不少人每次看到,都会忍不住泪流满面。 现在韭菜种植已经过了一个半月,依然长得很好。 按照姜大人说的,这时候其实也可以收下来吃了。 不过听说韭菜两个月后就会长出更好吃的韭菜苔,姜大人还出了价格提前订购。 众人便没打算收。 听说韭菜苔可以一直收,收两三个月呢。 一斤韭菜苔姜大人可给出10文的价钱,比韭菜叶高了一倍。 谁不等谁傻。 也有人忍不住先割了几颗韭菜,按照姜大人公布的法子简单烧了吃,或者包包子,做饼子。 发现果然非常美味,一点不像他们以前在山里采的野韭菜那种辛辣苦味。 至此,他们对韭菜的销路就更有信心。 但最高兴的,还是莫过于土地终于恢复了。 有韭菜的例子在前,第二批种肥田萝卜,和第三批等着种肥田萝卜的人几乎可称心急如焚。 好在现在第二批萝卜终于可以收,第三批人也终于有了种子,可以开始种。 大家都喜气洋洋。 不过喜气中却还是难掩一丝哀怨和懊悔。 因为第二批和第三批的人都不能种韭菜。 田地种过萝卜后,姜大人也不会再开展种其他作物活动。 之前不了解韭菜,他们觉得无所谓。 可现在知道韭菜能卖钱,亩产还高,那就是真心疼了。 韭菜还没收割,县里新建的食品加工坊便已经提前表示会收。 虽然是按照一斤两文的价钱,有些低。 可算算一亩,如果真像姜大人说的,能有三千斤。 那么一亩下来就能赚6两啊。 即便去掉损坏的叶子什么,至少也能卖个五两银子。 更别说还有韭菜苔呢。 那可是姜大人自个收,给出一斤十文的价钱呢。 这样算下来,一亩韭菜少说能卖个七八两银子。 家里种得多的,几亩不得几十两银子入账。 尤其那些一大家子十几亩田的,这种一次韭菜,不得赚个上百两银子了。 这也难怪种韭菜的人这段日子一个个都红光满面,喜气洋洋。 每天都恨不得直接住在韭菜田里。 而那些原本有机会,却自己硬生生放弃的人,每天只能懊悔的咬牙抹眼泪。 直悔不当初。 姜梨花对此也是了解,却不打算理会。 韭菜她打算就只让百姓们种这么一次。 所以这次都没让他们留种,而是让他们卖韭菜苔来断种。 潼阳县接下来几年的农业主产,还是粮食为主。 毕竟北朝国现在很缺粮。 她可不能让农民们沉浸在卖菜赚钱中,而荒废粮食。 所以她早就让衙役宣告下去,韭菜只种这一次。 还让衙役们多下乡进行一些文化培训。 主要内容就是宣扬粮食的重要性。 这点不用宣扬,百姓自个都很清楚。 只是不断加深他们的想法而已,免得都陷钱眼里。 这消息更让那些没机会种韭菜的悔恨不已。 可惜世上没有后悔药,他们只能为自己当初的傻缺买单。 第一百八十章 把肠子都悔穿了 一万多亩的萝卜,食品工坊也照收不误。 萝卜和韭菜姜梨花都给了几张加工食品食谱。 萝卜有的切丝直接晒干,像菌菇一样做干货卖。 有的切丝腌制出各种口味,再晒半干,味道也不错,还能存放不少时间。 还有的直接糖渍、盐渍、酸渍等等,味道也很好。 她还提供了浓缩泉水,提升了这些食品的味道和口感,能提升顾客的喜好值。 还有萝卜晒干后搅碎,混合鱼肉碎等,做成萝卜干鱼罐头。 一些则腌制成酸辣萝卜,非常下饭。 这些都是做后可以存放很长一段时间。 等春季春播结束后,开一次春集试试水。 韭菜就做成腌菜。 部分做成韭菜饼子,卖给修路的工人。 因为定的价格都不高,两文钱一个饼子个头不小,味道还十分不错。 工人们这段时间也赚不少,便也舍得买。 甚至有些不止买自己吃,还多买一些带回家给妻儿父母吃。 时间进入十二月底,第一茬韭菜苔终于可以摘了。 一根根亭亭玉立的韭菜苔一夜之间从韭菜心中生长出来,迎风摇曳。 让好奇了许久的韭菜民和非韭菜民们纷纷围观研究。 “让开让开,我量量。” 一个老汉拿了一根竹竿儿过来,往韭菜旁边一戳,跟韭菜苔对比。 一家子其余人接连凑过去看情况。 发现韭菜苔高过杆上那条横线一点点,顿时都高兴得欢呼起来。 “高了高了,高过了,爹,是不是可以摘了?” “可以,都小心着点,记得差爷说的话,从底部掐断,小心别把整颗韭菜掐断,还没长高的不准动,别摘错,也别伤着了。” “知道啦知道啦。” 一家子不管大小老少,瞬间散开,各自在田垄里弯腰仔细掐韭菜苔。 村里其他家有种韭菜的,也纷纷忙活起来。 没一会每个人就拿着一大把跑回来小心放好,又噔噔噔跑到其他地方继续摘。 “小心着点跑,别踩到韭菜。” 田里时不时响起各种呼喝和谈话声,整个村子都热闹起来。 刘金花家就三亩地。 三口人一大早就把能摘的韭菜苔都摘下来。 平均每亩韭菜能摘下来十多斤韭菜苔。 刘金花直接给姜梨花送十斤过去。 虽然姜梨花之前种不少韭菜,但都是为了留种。 长出花的韭菜花杆就不能吃了。 她知道姜梨花对这东西似乎挺喜欢。 就算她自己已经预订不少,还是给她送去一些。 剩下的自家留五斤,剩下十几斤都送到工坊食堂里,中午做了给大伙加餐。 反正现在村里大半人家都种韭菜,不缺这玩意。 李家现在除了姜梨花和亲家那边,也没什么值得往来的亲戚。 这
相关推荐:
林枫苏慕白天赋无敌的我一心只想苟活
这个炮灰有点东西[快穿]
篮坛大亨
沉溺NPH
乡村透视仙医
家有甜妻:大叔的独家专宠
红豆
我的风骚情人
白日烟波
亮剑:傻子管炊事班,全成特种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