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3章
国啊、哈利法克斯王国之类的东部小国一块儿端了也没问题…… 当然,真要干这么干了,杨秋的基本盘估计也要崩溃了——推翻旧政权却不能快速规划治理、及时建立起新秩序,只会导致手段更恶劣、方式更极端的投机者飞速上位抢占权力真空;那么打下来的地区就不能说是解放,只能说是被扯进战争泥潭,动荡混乱,哀鸿遍野,民不聊生…… 只摧毁而不建设,杨秋就算是真的疯了都不会去干这样的事。 (异界时间)年初时杨秋就已经非常想把阿德勒领这帮不干人事的贵族端掉,就是考虑到国家队储备的人手不够、市政厅还有不少干员文员需要学习培训,这才耐心地等到了现在…… 到了现在,就是检验市政厅储备人才的时候了——二十四小时的异界时间内获得贫民窟几十万住户的信任,在战争进行期间安抚住这些距离战场最近、也最容易被有心人煽动、利用的平民,使这些无辜民众不因交战导致的紧张气氛发生较大规模的混乱、不得发生暴乱! 这,绝对是个挑战。 作为普通职员中的志愿者来到前线的汉克太太,在出发时就知道自己肩膀上的担子有多重。 但汉克太太并没有畏惧……她的儿子山姆·汉克与数千名穷凶极恶的罪犯为邻、在塔兰坦荒原一呆就是一年多,她是决不能容忍身为母亲的自己给儿子丢脸的。 像汉克太太这样勇敢的妇女还有很多,她们大多在后勤司任职,又或是承保了后勤司在城中开设的公营店铺经营;见只靠口头招揽无法让那些贫民窟住户接近她们,这些曾经的主妇太太们商议了会儿,索性分成多个小组,两三个人拉着一辆三轮车,勇敢地进入贫民窟中幽深的小巷。 贫民窟的巷子马车是进不来的,体型小巧的三轮车倒是没有太大问题。 汉克太太和同样主动报名来当志愿者的凉菜师傅凯特·伯克利、以及凯特的兄长贝奇,三人拉着三轮车穿进巷子里,习惯了沿街叫卖的凉菜师傅凯特便与汉克太太一样热情地招呼躲在家里偷偷打量着他们的住户们。 “一碗青菜素粉只要两个铜币,试吃一下看看吧,便宜又美味,还送一小碟小菜!” 汉克太太抓起一把威斯特姆自产的杂粮粉条,冲三轮车中小炉子上放着的大锅比划;凯特则用长柄木勺从塑料桶中舀起一勺子气味辛辣的咸菜,主动往从家中探头出来的住户鼻子上怼。 以土豆、玉米和少量麦粉打出来的杂粮粉条口感要比米粉差得多,但毕竟是粮食,煮熟以后就会自然而然地散发出食物的香气;再加上两个铜币一份的价格确实非常便宜,贫民窟的住户们平时吃一顿都比这个开销大,很快,就有胆子大的人走出家门,试探性地付了钱。 “我们没有带餐具呢,从你家里拿个碗出来!”汉克太太愉快地收了钱,特别自来熟地招呼。 付钱的住户从家里拿了个木碗出来,汉克太太又摆手:“太小了,拿个大碗来,三两粉加上汤,装不下的!” 住户激动地换了个大的木碗出来,汉克太太便当着许多本地街坊窥探的视线,给这人连汤带粉装了满满当当一大碗…… 凯特也没忘记给这人的粉碗里加上一小勺子赠送的小菜。 这名住户双目圆瞪,当场端着木碗呼噜噜喝汤、甚至迫不及待地用脏手扒拉粉条时,更多人拿着自家的木碗、陶碗,忙不迭奔出家门,跑向散发着食物香气的移动三轮车粉面售卖点…… 被亡灵们骑出塔兰坦荒原、骑到威斯特姆来的人力三轮车,是杨秋从G省本地一家生产农机的机械厂订的,车身笨重皮实,通常被G省农民用来装粮食土地,也经常被工人用来装砖、装水泥、装煤,别看貌不惊人,负重大几百斤不在话下。 装了接近三百斤粉条的三轮车,一条巷子才走到一半,就卖空了。 好在这种情况市政厅方面早有预料,还剩下十几斤粉时汉克太太就让一位住户家的孩子帮忙去通知后面补充粉条,很快,就有干员踩着自行车、驮着满满两大框干粉条送过来…… 这场粉条大热卖生意,一直持续到中午。 由二百多名志愿者负责的六十多俩三轮车移动粉条售卖点把整个贫民窟的巷子穿了一遍,整整卖掉了七吨多点东风重卡拉来的粉条、和从新镇(阿德勒领南部荒原)拉来的十几马车菜蔬…… 贫民窟住户当前的具体人数,也顺带给统计出来了。 “保守估计,现在贫民窟里留存的住户大约有二十六、七万人。” 一早上的时间搭建出来的前线营地里,紧张地核算了一遍粉条消耗数字后,亲自来前方坐镇的后勤司大管家米娅女士擦着汗道:“比我们之前掌握的数字少了很多,少的那部分人,应当是下到乡村去打秋收零工去了。” 米娅女士的助手、后勤司干员班点头道:“应该是,我去帮忙送粉条和水、汤料的时候观察过,住户里面青壮年男性很少,绝大部分是女人,老人和小孩。” 从新镇跟过来帮忙的一名干员也道:“我听约翰说过,他以前每年都要在秋收时期下乡去呆上一个多月,不然就没有过冬的粮食,这里的贫民区住户大约也差不多。” “青壮少也是好事,至少不会被城里的贵族裹挟上战场。”米娅女士点头道,又转脸看得力助手班,“我们来了一早上,城内有没有反应?” “暂时还没看见动静。”班回道,“半小时前我去南城门看过一次,城门还开着,还有洗衣场的人从城里拉衣物出来,进城打零工的人也在正常出入。” “这里的老爷们反应可没有那么快,搞不好连咱们人都到城下的事儿都还搞不清楚呢。”从新镇来帮忙的那名干员讽刺地道,“你们是绝猜不到这儿的人做事有多拖拖拉拉的,九月份的时候沃尔顿先生就收到杜塔塔城税务司的信函,声称要来人监督秋税,结果沃尔顿先生做足了准备、又等了大半个月,人都还没到……也就两百多公里路程,就算是蜗牛,爬也该爬到了吧?” 米娅、班等人不由失笑。 班笑着道:“我看,倒不见得是税务司有多么拖拉,这帮人干别的事儿不积极,收税可是很积极的。估计是以为那块儿荒原第一年开荒种不出多少粮食,所以才兴趣缺缺。” “有道理。”新镇来的干员乐道,“也幸好他们不知道咱们有多能种粮食,不然老早把这里的贫民迁去开荒了,那还不知道要白白被他们害死多少人。” 华夏人以为的开荒,和这个世界的开荒,有隔着次元的认知偏差…… 在华夏人的观念里,开荒是伟大的,也是艰难、困苦、物资窘迫、吃苦受累、披荆斩棘的。 可这个世界的开荒,是要命的。 贵族老爷们如果认为某块区域有开荒价值,通常的做法是,准备一批物资,招募一批流民,再派出几个得力的管家执事,便只等着这块荒地被流民开垦成良田、获得源源不绝的农业产出。 开荒前期的投资,对于贵族老爷们来说,就是最大的成本。 可对于被招募……不,被征用的流民来说,开荒的成本,是他们的命。 贵族老爷可不会跟他们签订五险一金的用工合同,不会提供任何医疗保障,甚至连开荒期间的一日两餐究竟能不能吃饱,都要看负责管理他们的管家执事还愿不愿意当人…… 一座拥有数百亩良田的农场从荒地之中崛起,贵族老爷可能支付了几百上千金币的代价,而真正参与开荒的流民,付出的可能是几条,乃至十几条人命。 更离谱的是,因为这些流民是被征召来做事,开荒出的土地也并不属于他们,他们完成了开荒,所得到的,只是身份上从流民转化为农奴…… 封建时代的华夏上层,尚且知道要让迁移开荒之民拥有开荒之地,之后再花上几十年上百年的时间慢慢盘剥开荒之民、将税赋转嫁于他们、兼并他们的土地……虽然结果仍旧相等,但至少吃人时的姿态会更“体面”一些。 这个世界的贵族阶级也讲究体面,只是这个体面,哪怕是故作姿态的伪善,也仍然不会朝向下等人。 闲话几句,在帐篷里稍作休息的人们又分头离开做事。 这个世界的底层平民大多每日只用两餐,早上吃过一顿粉条,中午就不会再进食了;不少住户一边回味着粉条口感和小菜带来的味觉刺激,一边回复到平时的生活节奏,手脚不停地忙起糊口的活计。 城内人被奇娜·达西和科尔森·奥尼尔在报纸上刊登的宣战宣言搞得心神不宁,城外贫民窟里的人可不关心那些——他们之中的绝大部分人,甚至压根就不知道有这事儿。 像往日那样劳作起来的住户们,口中讨论的都是贫民窟外那个多出来的大营,和那些看上去很友善、愿意用超乎想象的低廉价格卖食物给他们的因纳得立人。 离城门不远处,一座由土墙围起来的小院里,正利用简单的工具加工着皮具的十多名本地手工业者,就正兴致勃勃地讨论着那群因纳得立人。 懂得加工皮具的手艺人大多都是在贫民窟里收入还不错的成年男性,这些有一定“社会地位”的皮具匠人大声讨论时,附近的住户也凑了过来,要么拿着手工活计混进院子里,要么坐在门口,津津有味地听着他们讨论。 人们是绝难以相信这帮因纳得立是来打仗的,几乎所有人都以为这些人是从因纳得立来的商团,只是又说不清楚来做生意的人为什么要给他们那么大的实惠——要知道杜塔塔城内的食物是绝没有这么便宜的,或者说,阿德勒领地内,全境都找不出这种两个铜币就能吃饱又吃好的美事。 对于普遍长期营养不良、胃已经饿小的贫民窟住户来说,三两粉一碗的粉条加上滋味充足的浓汤,已经足够让人们体验到饱食的滋味……土豆虽然也能混个肚饱,可那种只有淡淡盐味的土豆泥、土豆饼,和吃到正经粮食的满足感还是差太多了。 猜测争论了半天,仍旧没有人能拿得出可信的结论来。 一位年纪最大的老皮具匠人把打好钉扣的皮带挂在身旁的木头架子上,拍着手道:“别瞎猜了,有那么一顿好吃的,碰上了就是运气,其它的就别多想了,安安稳稳过日子最重要。” 院内外,参与讨论或只是纯粹旁听的众多本地住户,瞬时一静。 有个蹲在门口的小男孩口无遮拦地道:“约克爷爷,你是说那种粉条吃不到第二次了吗?” 皮具匠人老约克嘴角拉了拉,没有应答,从手边的垫子上扯下来一条皮带,继续往上面打孔、装钉扣。 小男孩还想问什么,旁边有个更大点儿的小孩捅了下他的胳臂。 小男孩先是困惑回头,随后猛然瞪大眼睛。 坐在院子门槛上绞麻线的妇人神色微变,连忙起身,一手抓住一个半大孩子,连自己带着两个小孩全抢身进了院内。 站在院门口听别人闲扯议论的住户,也纷纷快步往自己家里走。 巷子里的人们纷纷避让之际,一群从城内出来的人,大摇大摆地走进小巷。 这群人全是青壮,穿着皮鞋,戴着小帽,衣服的料子和剪裁虽然很一般,但已经足够看出与贫民窟住户的差距——贫民窟的住户大部分人只有木底拖鞋和灯芯草编的草鞋可穿,衣物上也总是会有洗不掉的污垢和补丁。 这帮明显与贫民窟住户有差距的青壮年经过皮具匠人小院时,其中一人抬脚踩到妇人刚才坐过的门槛上,摘下小帽扇着风,随意到近乎无礼地冲院内盘坐着做活计的手艺人嚷嚷:“喂,老头,早上是不是有帮人在这附近做生意?” 第342章 战前准备(二) 院内的皮具匠人,以一种麻木而呆板的表情看着这群帮派成员。 没有人敢摇头,胆子最大的也只是错开视线。 已经有四十多近五十岁、在这个异界算得上是老人的老约克,硬着头皮与那问话的帮派小头领对视了数秒,僵硬地点了头,颤巍巍地开口:“是的……那些、那些因纳得立人,在南面空地那边。” 他不说也会有人说,还会给这座院子里的皮具匠人们惹来麻烦……这帮人没有借口时都要来白拿条皮带、强拿个皮包,又何况是有借口呢。 帮派小头领嗤笑了下,也不知道是“欣赏”老约克的识趣还是遗憾没有借口捞点外快,挥了下手,带着人大摇大摆离开。 被邻居家的妇人拉进院内的小男孩,后怕地看着那群凶恶的大人离开,又眼睁睁地看着院内的大人们再也没了之前热烈讨论的兴趣,一个个都变得沉默起来。 他似乎懵懵懂懂地、隐隐约约地有些明白,为什么约克爷爷会说那种又好吃、家里又买得起的粉条,只能吃到一次了。 正紧张地安排着安抚贫民窟住户工作的米娅女士,在半小时后得知本地帮派找上来的消息。 “果然来了啊。”偷闲喘口气的米娅女士,感慨地道。 这种所谓的本地帮派,米娅很熟……在她的家乡卡摩尔镇,两大家族分治下的工会,性质就和本地帮派差不多。 上万织户、数万织工把管着工会的两大家族养成了规模接近于乡下贵族的“庞然大物”,足足有三、四十万常住住户的贫民窟和城内的大量平民,能“养活”的帮派规模就更夸张。 曾经当过会所打手的班也情绪复杂地在旁边感叹:“落后地区的特色产物、懒政滋生的底层寄生虫……赵姐女士的形容真的非常生动。” 贵族老爷们是没有什么兴趣去管理那些又没有多少油水又麻烦的底层穷人的,城内城外都如此;杜塔塔城里一些自以为高傲的、可以俯瞰贫民窟住户的普通平民,在贵族老爷们眼里其实和城外的穷鬼是一样的生物。 不仅仅是杜塔塔城,曾经的因纳得立也一样——像是地球上的街道办、基层单位负责的工作,全给当时的市政厅仍给了帮派分子负责;包括保持主要街道的清洁、处理城内生活垃圾、维护城内下水管道、维持平民街区的基本秩序……等等。 从官方机构那儿拿到事权的本地帮派,理所当然能够“扎根于基层”、利用手头的权力经营起独属于他们的盈利空间。 比如,垄断底层务工派遣,又比如,垄断民生生意。 这些垄断生意中,最“细水长流”的,不外乎食品相关。 米娅女士的家乡卡摩尔镇,曾经的因纳得立,以及……当下的杜塔塔城,都是同样的情况:粮食价格的涨跌,半截握在有着贵族背书的粮商手中,半截握在本地帮派手中。 米娅女士思索了下,道:“这些人主动汇拢过来也是好事,班,你来负责这块吧,城里出来多少帮派成员,就尽可能留下多少。” “行。”班爽快点头,把手头的工作交给其他人,拍拍屁股往外走去。 很快,班就见到了第一批闻着腥味凑上来的帮派份子。 这帮人从贫民窟出来便拦住了正准备进入贫民区巷道内继续下一步安抚工作的志愿者和合同工们,耀武扬威地端着架子说些质疑外地人险恶用心的话,眼神儿还很不老实地在志愿者中的年轻女性身上扫。 普通住户会忌惮上千名精壮男性组成的“因纳得立商团”大部队,这些帮派份子可没把千人规模的“商团”放在眼里。 班凭着曾经的“工作经验”一眼认出这群帮派成员中的小头领,笑容满面地迎了上去。 “原来如此,我们冒昧地公开兜售廉价杂粮粉,让本地面包工坊的生意差点就做不下去了,这确实是我们的过错。”了解帮派成员的来意,班便笑眯眯地道,“这样吧,我们愿意补偿损失,不知道应该怎么补偿才合理呢?” 帮派小头领有些惊诧,估计是没想到才来了几十个人就吓唬住了这个看起来也挺像“道上兄弟”的光头壮汉,当即狮子大开口漫天要价。 班并没有满口答应,这样的话也太假了,容易招致对方警惕;假模假样地与人讨价还价了半天,这才把人往大营地带、说是让去看看“诚意”…… 然后,就木有然后了。 大营里虽然没有亡灵,但足足囤着几大百准职业级的民兵和好几十个职业级的干员,控制这群帮派成员跟关了门抓小猫差不多。 接下来,班索性安排了几名干员,两两分组去城门附近蹲守,只要看到城里有疑似帮派分子出来,就主动上去为“太君”领路…… 班还感觉这么一批批的抓效率不太高,索性“好吃好喝”伺候了一番落网的帮派成员、问出城中各大帮派的活动区域,让干员化妆成贫民窟住户,跑进城里去给帮忙送求救信…… 战争一旦开打,再蠢的帮派成员都会晓得来贫民窟抢生意的商团并不真就是来做生意的,说不得会鸟兽散——当初因纳
相关推荐:
学霸和学霸的日常
甜疯!禁欲总裁日日撩我夜夜梦我
一本正经的羞羞小脑洞
误打误撞(校园1v1H)
斗罗绝世:圣邪帝君
(兄弟战争同人)梦境
穿书后有人要杀我(np)
小师弟可太不是人了
差生(H)
如何逃脱乙女游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