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3章
人都处在一中极度惶恐的状态中。 康熙每日的行程都安排得很满,向太皇太后请安回来,他的第一件事就是前往上书房,检查儿子们的功课。 这两天上书房有一位新同学入学,那就是五阿哥胤祺,他情况比较特殊,其他几位兄弟自幼就多多少少会讲一些汉语,而他生长在宁寿宫,只会说蒙古语和满语,一点汉语都不会。汉族老师没法给他上课。 因此,康熙还专程为他找了个满文师傅教学。 胤祐跟在阿玛身后,来到了那个给他留下了巨大心里阴影的地方。 康熙来到正厅的主位坐下,让人去把太子以及其他几位皇子都叫过来。 胤祐规规矩矩的站在阿玛身旁,就像自己即将被考试那么紧张。 大家陆陆续续来到正厅,先是齐齐跪下给汗阿玛请安,然后太子站在最前面,其他四个兄弟依次站在他身后。 康熙问道:“太子昨日学的什么?” “回汗阿玛,昨日学的是《礼记-礼运第九》前面一段。” 康熙点点头:“背一遍吧。” “昔者仲尼与于蜡宾,事毕,出游于观之上,喟然而叹……” 几位阿哥年纪不同,上课的进度也不同,但其他几人也都大同小异,只是康熙在对太子的要求更加严格,学习的内容也更加广泛。 即便如此,胤礽的学习态度一向很端正,不管任务多重,压力多大他都勤勤恳恳,下午的骑射课程也一点没有落下。对比其他几位兄弟的参差,太子真是个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优等生。 听着太子哥哥背书,胤祐一开始走进上书房的时候,那种紧张无措的情绪渐渐平复了不少。他感觉太子哥哥就是天底下最厉害的小孩儿,不接受任何反驳。 “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康熙点点头:“给你的兄弟们讲一讲,这一段说了什么。” 太子又接着道:“孔子说:大道施行的时代,以及三代英杰执政的时代,我都没能赶上,但我有志于他们那样的功绩。那个时代,天下为人们共有。选择有贤德的人,推举有才能的人治理国家。讲究诚信,维护和睦……” 小家伙一直看着他的太子哥哥,满眼都在冒星星。虽然听不懂他讲的是什么,但就是觉得他讲述经典的时候,那种自信从容又娓娓道来的状态太棒了,恨不得为他鼓掌。 大阿哥站在太子身后,脸上虽然还勉强维持着恭敬的神色,其实心里早已有些不耐烦。 皇子们的文化课程虽然包括《四书》和《五经》的全部内容,但《礼记》的学习始终贯穿整个学习阶段,并且是重中之重。 以康熙的要求就是每学习一篇,必须读一百二十遍,再背一百二十遍。 这个要求可不是人人都能做得到,比如大阿哥,让他习武摔跤、骑马射箭,再苦再累他也不会吭一声。但是让他背书那不就跟要他命一样,时常学了后面的就忘了前面的。 偏偏汗阿玛的抽查又没什么规律,今天或许考的是现学的内容,明天说不定就把一年前的内容找出来让他们背诵。 就是在这种高压环境下,皇子们的文化课再怎么差也差不到哪里去。 等太子讲完了,康熙脸上才露出了笑容,这个接班人培养得确实不错,至少从现在来看,他是很满意的。 而后,他又把目光落到了后面几个儿子身上。老五太小了,又被皇太后娇宠惯了,即便只是学习满文,也不见得有多刻苦。 关键还不能说,一说这小子回去就不高兴,他不高兴皇太后就不高兴,皇太后不高兴,康熙去请安的时候就要拐弯抹角的跟他求情,让他别把胤祺逼得太狠了。 一看到胤祺他就忍不住要把目光放在一旁的胤祐身上,这么一对比,至少老五还肯来读书,身旁这个恨不得有多远躲多远。 比起老五,老四就好太多了,虽然天资比不上太子,但贵在勤勉刻苦。就是这小子一副少年老成的模样,康熙总也摸不准他心里想什么,大抵只有皇贵妃能搞懂他的心思。 至于老三,他和老大一样,幼年都养在大臣家中,长到快读书的年纪才接回来。 但是他和老大的性格却截然不同,他在文化课学习方面展现出了非常高的天赋,小小年纪,《四书》、《五经》就学的比他的大哥还要好,康熙对他的学习还是很满意的。 因此,他今天后面这点时间,主要的考察对象就变成了大阿哥胤禔。 康熙将跟前的那本《礼记》随意那么一翻,翻到哪篇文章就算哪篇文章,问师傅:“《月令第六》学过了吗?” “回皇上,已经学过了。” 康熙把书一合:“那就背这一篇。” “孟春之月,日在营室……其帝大皞,其神句芒……” 大阿哥磕磕绊绊,总算是背下来了,但康熙对此并不满意,最后不仅罚他将这一篇文章抄写一百二十遍,连他的师傅也一并罚了。 检查完孩子们的功课,康熙还有别的行程安排,站起来就往门外走。 胤祐和胤祺两个小可怜吓得大气都不敢喘,《礼运第九》是什么?《月令第六》又是什么?算上脚指头他俩也数不明白,一百二十遍究竟是多少遍。 胤祺心想:“完了完了,自己迟早会有这么一天。” 胤祐倒是比较乐观,转头向大阿哥做了个加油的手势:“抄写这么多遍,手会断的吧。大哥你再坚持一下,手断了就不用再抄了。” 大阿哥现下已经一个头两个大,听到他的话差点一口老血哽在喉头把自己噎死:“你盼我点好成吗?” 胤祐吐了吐舌头:“我这不也是为你着想。” “那我还真是谢谢你了。” 胤祺看到汗阿玛的背影消失在上书房大门外,立刻冲过去拉住胤祐的手:“好可怕,小七,读书好可怕,我不想读书呜呜呜~” 胤祐给了五哥一个安慰的抱抱,笑得比哭还难看:“忍一忍,你再忍一忍。说不定,下一次就轮到你受罚了。” 胤祺:“……” 他俩抱在一起瑟瑟发抖,大哥坐在桌前唉声叹气。太子倒是一派气定神闲,走过来摸了摸胤祐的脑袋:“你怎么来了?” 小家伙抬起头来,冲着太子哥哥苦笑:“我不想来,我想生病。” 太子用眼角余光看一眼大阿哥,笑道:“哪有那么夸张,只要你用心去学,其实也没那么难。” 小家伙扑进他怀里蹭了蹭:“我害怕……” “别怕,等你到了来上书房读书的年纪,你就去我那边,不懂的我教你。” 听到这话,在场其他兄弟都抬起头,望向这边。东边的书房那可是皇上专程为太子准备的,其他人不得擅入。 胤祐张了张嘴,正想说上哪儿不都得读书,他宁可跟大家一起,起码有哥哥们在,阿玛和师傅就注意不到他这个小不点。此时,魏珠却从门外急急忙忙的进来:“七阿哥,赶紧吧,皇上在外面等着呢。” 胤祐差点忘了,他是跟阿玛一起来的。尽管不情不愿,但他还是半推半就的跟着魏珠走出上书房。 康熙正背着手站在空地上,仰头去看那里立着的一面旗子。 胤祐看了半天也不知道这旗子有什么特别的,但是他愿意站在这里跟阿玛一起,看一面旗子看到天荒地老,那样就不用学那些晦涩难懂的课文了。 片刻之后,康熙低下头来,看到儿子两眼放空,一脸茫然的样子就好笑,问他:“你在看什么?” 小家伙回过神来,机智的答道:“阿玛在看什么,我就在看什么。” 这时候有小太监送上一本册子,康熙拿着笔在上面刷刷记两笔。 小家伙垫着脚张望,但他不识字,也不知道阿玛究竟写了什么。 父子俩回到南书房,正式开始了胤祐人生中第一堂课。课程内容很简单——一边认字,一边学习《三字经》。 这对于胤祐来说比想象中要容易,因为这篇文章他已经背得滚瓜烂熟。南巡的路上,太子也向他逐字逐句做过讲解,他也大致了解了全文意思。 现在主要的任务就是认字和书写,这倒是给康熙降低了不少教学难度。 不过,康熙并没有觉得教胤祐读书识字是一种负担,因为小家伙在跟他一起听南怀仁讲学的时候,就展现出了超强的独立思考能力,有时候提出的疑问,能把六十多岁的南怀仁问得哑口无言。 他教儿子写字,一开始胤祐对此十分抗拒。手背在身后,说什么也不肯拿笔。 康熙十分不解,循循善诱的问了半天,才搞清楚缘由。原来是上次胤禛也试图教他写字,结果弄了他满手满脸的墨汁,小家伙怕脏,就再也不肯尝试。 老父亲沉吟半晌,没想到这孩子这么难搞,没办法,只能跟他讲道理:“笔墨是写字必不可少的工具,你连笔都不愿意拿要怎么写字?” 胤祐嘟着嘴看他:“这几个字我已经认识啦。” “认识有什么用,你要会写呀。” 小家伙躲到桌子后面藏起来:“我不要,他们会笑话我是小花猫。” 老父亲想象了一下,他粉嫩嫩的小脸蛋画上几道墨痕,还真是很像一只调皮捣蛋的小花猫。 “阿玛在这里,没人敢笑话你,快过来!” 胤祐摇头:“我出去他们就会笑话我。” 康熙沉下脸,拿出身为帝王的威严:“你再不过来,朕就打你屁股了。” 胤祐乖乖地转过身,弯下腰:“你打吧。” 康熙:“……” 本以为儿子聪明,教起来会很容易。哪知道聪明的孩子想法就多,自我意识尤为强烈,很难被驯服。无论怎么说,他宁可挨揍也不愿意变成小花猫,被人家笑话。 康熙忽然想起,这小崽子最崇拜的就是他的太子哥哥,时常骄傲的说太子是天底下最厉害的小孩。 于是老父亲又心生一计:“太子哥哥小时候,也是阿玛这样一笔一划教他写字的,所以他才会像今天这么厉害。小七不想试试吗?” “太子哥哥已经很厉害了,我还要那么厉害做什么?” “你……” 康熙稍微一皱眉,小家伙就撅起屁股,一副愿打愿挨的模样。老父亲打也不是,不打又不解恨。 父子俩就这么僵持着,眼看时间一点一滴流逝,皇上接下来还约了几位内大臣议事,没有太多时间跟他耗着。 忽然,他灵机一动,朝门口叫了一声:“梁九功!” 梁总管赶紧进来:“奴才在。” “去,让小厨房做几样点心。如若七阿哥一会儿表现得好,就作为奖赏,一会儿送去弘德殿。若是七阿哥表现不好,就送去上书房,分给他的哥哥们。” 一听到“点心”两个字,撅起屁股准备挨揍的小家伙立刻竖起耳朵,又听到阿玛说要分给哥哥们,他马上转过身来,主动站到了书案前面:“这个字这么简单,阿玛我一定能学会!” “……” 原来哄他写字这么简单,只要几盘点心就够了。 梁九功应声而去,却又被胤祐叫了回来:“等一下等一下……我想吃梅花糕,枣泥饼和杏仁酥。” 梁九功笑道:“是,奴才这就去吩咐小厨房做点心。” 有了点心的诱惑,小家伙学习之路就有了动力。似乎毛笔也变得轻巧了,墨汁也不那么脏了。 他学着阿玛的样子,有模有样的拿起笔。康熙一根手指一根手指纠正他握笔的姿势,然后将他的小手整个包裹在自己掌心,带着他在纸上写下小家伙人生中第一个字——人。 看着最后一捺收尾,小家伙也兴奋的咧开了嘴,好像写字也没有那么难。 康熙又握着他的小手,带他写了几遍。今天的学习任务只有“人之初”三个字,不知不觉就完成了。 这时候,几位大臣也已经在南书房外候着。康熙对儿子的表现还算满意。点了点头,让顾问行进来,把人带去弘德殿,让他自己练习。 胤祐对这个地方可并不陌生,以前阿玛要处理政务的时候,哥哥就独自在这里临摹字帖,或是背书。 但他总是待不住的,不一会儿就跑去院子,这里看看,那里瞧瞧。 可现在不行了,读书的不是哥哥,而是他自己。阿玛安排了顾太监盯着他。 没有了阿
相关推荐:
宣言(肉)
寡妇门前桃花多
倒刺
虫族之先婚后爱
从全员BE走向合家欢(NP、黑帮)
左拥右抱_御书屋
重生之霸婚军门冷妻
狂野总统
被觊觎的她(废土 np)
修仙有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