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4章
不是真的客商啊。 白善笑眯眯的道:“我们这里的猪都是阉割过的,不仅味道更好,长得也更快,看见这一头了吗,这是第一批阉割过的猪,才养了不到七个月,现在已经可以开始杀了,这样我让人杀一头,晚上我请你们吃全猪宴。” 众官吏:……并不想吃。 他们都更喜欢吃羊肉和鸡肉,再不济也是吃鱼肉,基本上很少吃猪肉的。 白善却已经拉着他们去看果园里鸡,“我们的鸡养的也多,最近我们北海县的兽医发现,公鸡也是可以阉割的,而且阉割后长的肉更多不说,肉的味道也更好……” 他观察着他们的神色,立即一转道:“不过我们养的母鸡也很多,有不少已经开始下蛋,所以鸡蛋每天都能产出很多,很是新鲜。” 说完这些,白善终于道出自己的目的,“将来你们州县若有需要采购这些东西,可以考虑我们北海县的,我们这里不论是猪肉鸡肉还是瓜果菜蔬都比外头的好吃。” 众人:……他们只是采买盐的官吏,不采买农副产品啊。 不过白善是县令,不仅官比他们大,此时他们还需要仰仗白善拿到官盐,所以他们没表现出来,只是笑吟吟的表示一定一定。 白善也不管他们是真心,还是假意,笑容满面的让庄子里的长工抓一头猪杀了送到驿站去,然后就带着他们回县城,“明天用过饭我们就去大家洼买盐,诸位把自己的人手和钱都带上吧。” 他笑道:“现在北海县人手有限,暂时不能将官盐运到县城里交易,所以还需要你们亲去盐场交易。” 众人眼睛大亮,没想到来的第二天就能得到准话,他们不介意多跑一段路去盐场啊,只担心买不到盐。 采买们热情了一些,纷纷表示这都不是问题,多远他们都愿意去,你们人手不够,他们有啊。 第二天一早,白善亲自带着他们往大家洼去。 大家洼现在看着还是灰扑扑的,周立威把能开盐田的地方都开出来了,此时已经不能再开,但每天的产盐量是巨大的。 这段时间,从各个庄子里调到这里来的长工数不胜数,因为工人众多,围着小家洼的空地都被建成了一排排房子,还有了集市,不知道的人过来,必定认为这是一个大镇,而不只是一个小村庄。 周立威现在是这里的总管事,事情太多,基本上没有功法下田晒盐铲盐了,但他也没白多少,经过半个夏天的毒晒,现在看着更黑了。 他小跑着迎上白善和他身后的众多人,跑上前道:“大人,盐都在库房里,我们去库房吗?” 白善点了点头,直接领着大家去买盐。 采买们还以为要休息一晚上,第二天再谈买卖呢,没想到盐场的管事这么雷厉风行。 他们连忙跟上,走过一些盐田,他们只觉阳光照射在盐田上反射出来的光让他们眼睛发涩,一行人愣愣的走到了库房。 周立威让人开了库房,将盐一袋一袋的扛出来,“来吧,把官引拿出来对照。” ☆. 第3111章 她不专攻 盐不是你想买多少就能买多少的,来采买的官吏都会带上官引,也叫盐引。 是刺史府核定的所需采买的盐量。 拿着这张官引到产盐地便可兑买官盐,最好的结果是足量,不好的结果就是不足量。 不足量也会在官引上注明,卖了多少便写多少,以免有人私吞官盐,用做私盐。 当然,这并不能完全杜绝私盐,只是堵了一条路而已。 周立威这段时间一直在学习这些事情,不过到底是第一次接触这种政务,还有些紧张,手心都出汗了。 他看了一眼白善,白善对他微微一笑,点了点头,袖手站在一旁等待。 其他官吏见状,对周立威这个盐场管事也多了几分尊重,忙将官引拿出来。 周立威看了一眼,便对身后的长工道:“拿称来。” 一袋又一袋官盐被抬出来,称过以后放在一边,采买的官吏上前,摸了摸那盐袋后问,“可以拆开看看吗?” 周立威便上前打开袋子给他看。 其他采买也立即围上去,大家捻了一点儿盐放嘴里尝了尝,的确和上一季度送的盐一样,众人满意的点点头。 他们仔细的查了查,还随机选了一袋盐放出大半后检查,确认品质都一样后才满意的倒回去。 称好足量的盐,周立威就在官引上写上已购兑足量,然后盖了盐场的章,看向采买官吏,“钱呢?” 官吏愣了一下后连忙让人把车赶上来,让人把钱抬下来,双方算好,于是周立威给官引收钱,对方就让人把盐装车拉到一旁。 不过他也没走,继续围观其他采买购盐。 一袋又一袋盐被抬出来,一个库房的盐被买空,周立威转身便带他们去隔壁的库房。 众人目光微闪,北海县还真能耐,竟然真的有这么多盐替代掉江南的盐场? 这事对他们的影响其实不大,对于他们这些采买的盐官来说,只要有官盐给他们采买就行,在哪儿买不是买呢? 说真的,眼见着江南的盐场被抢了生意,他们心里还是有一点儿窃喜的。 但其实北海县的盐并不足以供应这么多的人。 他们一走周立威就说了,“小姑父,库房里还有六十八袋盐,再来几个采买我这边就不够了。” 他道:“时间太短了,虽然现在产盐量挺高,但需要买盐的地方也多。” 白善颔首,“我知道,放心,我那边有办法。” 他的办法就是给莱州的刺史写了一封信。 北海县时不时的来一个采买官盐的官吏,他有时让人把他们带到盐场,有时候将他们引荐给莱州过来的官员,介绍他们互相认识后就不管了。 采买官盐的官吏被忽悠着去了一趟莱州,不仅在那边采买了官盐,还走莱州码头运送官盐。 白善听说后微微一笑,将信封好交给衙役,“送到驿站,这是给登州的信,这是送往京城的,送去吧。” “是。” 白善伸了一下懒腰,转着脖子通过小门回家,才走了没一会儿就看到周四郎站在廊下盯着一朵花出神。 白善便上前,“四哥,您看什么呢?” “看花,”周四郎呆呆的道:“我都回来两天了,你说我怎么看东西还是会摇来晃去?” 白善迟疑了一下后道:“坐船太久的后遗症?”他没坐过这么久的船,也不知道啊。 周四郎摇头,“不对,我去的时候也坐船了,当时下船的时候虽然觉得有点儿晃,但睡一晚上就好了,这次尤为严重,你看,这花好好的长着,它又动了。” 白善:“……这是风吹的。 “哦,”周四郎移开目光,扭头去看走廊上的柱子,揉了揉额头。 白善关切的问:“怎么样,摇晃了吗?” “这会儿没有,但有时突然转身或转头,它就会摇晃,最关键的是我还经常做噩梦,半梦半醒时就觉得那床是摇动的,就跟在船上一样,”周四郎叹息道:“白善啊,你说我是不是生病了?” 白善就拉着他走,“是不是生病问满宝就知道了。” “不是,你听我说,”周四郎拉住他,“你们常说的话里不是有那么一句吗,就是学问手艺各有专长……” “术业有专攻?” “对对对,就是这个。”周四郎呼出一口气道:“我觉得满宝可能不太专长这个,她毕竟没有坐过船。” 白善认真的打量对方,确认他是认真的以后便点头道:“你说得对,那我先扶你回去休息吧,一会儿我让人去请个大夫来。” 周四郎扶着他的手走,“这样不好吧,大嫂知道了会不会生气啊?” 白善忍着笑道:“不会的,大嫂现在忙着带大姐儿呢,我让大夫悄悄的来,悄悄的走,不会知道的。” 周四郎就呼出一口气,“好,就悄悄的来啊。” 把人送回房,白善就撩起袍子小跑着去医署里找周满。 周满正在编撰医书,因为正写得兴起,所以才没下衙回家。 听到动静抬头看了一眼,见是白善便又低下头去写,“你怎么来了?” “来请大夫。” 周满头也不抬,“给谁请啊?” “四哥。” 周满就停笔想了一下,问道:“什么病?” 白善:“晕船?” 他也有点儿不确定,含笑道:“他说自己现在看东西都是晃的,晚上还总是做噩梦,觉得还在船上呢,他想请别的大夫去看看。” 周满琢磨了一下,总算放下笔来,“他这是信不过我的医术啊。” 白善忍着笑道:“他说这是术业有专攻,你可能不擅长治晕船症。” 周满一愣,眼睛微亮,“对呀,还真有可能,那请谁好呢?田大夫和邵大夫都下衙回去了,嗯,韦大夫还在,可以让韦大夫去看看。” 周满摸着下巴思考起来,“其实四哥最主要的不是晕船,他是心里忧惧,到现在都不能安宁,所以才迟迟不好,我已经给他开了安宁汤了。” 白善便一叹,严肃了些,“也不怪四哥害怕,我现在想起来都后怕呢,今天唐学兄的信到了,他已经到江南。从魏大人上书新盐政开始,杨学兄就一直被刺杀,有在路上刺杀的,也有在府中刺杀的,唐学兄他们一路去江南,进江南之后就遭遇了两次刺杀。” 他叹气道:“那些人已经疯了,也亏得四哥空着手从杨学兄那里出来的,他但凡带点儿东西,哪怕他们找不出有问题的东西来,只怕也会想着宁可错杀不可错过。” 只是想一想他都觉得后怕,更不要说周四郎了。 周满皱眉,很是厌恶,“江南的情势何时能安定?” “快了,”白善抓了她的手道:“新盐政要实行,他们最近这段时间的动静这么大,想要不留痕迹根本不可能,何况去主办的还是唐学兄。” ☆.第3112章 忧惧 周满有些写不下去了,干脆把案上的资料一收,放进篮子里道:“回家写。” 她叫来西饼,“去请韦大夫出诊。” 西饼:“去谁家?” “我们家,”周满道:“给我四哥看,惊惧忧虑,嗯,还有晕船,让韦大夫多安慰一下病人。” 周满收医书的手一顿,小声问白善,“我跟着去,四哥会不会紧张啊,要不我当不知道这事儿?” 白善:“四哥又不傻,县里现在两个好大夫都在你医署里当学徒,怎么可能瞒得过他?” 周满一想也是,“行吧,不过为了不让他紧张,一会儿我在外面等候。” 事实证明,周四郎还真是傻的,他完全想不起来这一点儿,所以白善带着韦大夫进去看他,他就悄悄的问,“满宝不知道我悄悄请大夫的事吧?” 正要坐下问诊的韦大夫身子一僵。 白善也顿了一下,然后就面无异色的道:“不知道,我让人去外头请的。” 周四郎也没认出来韦大夫是医署里的学徒,就是靠在床上看他,“大夫,我觉得您有点儿眼熟,似乎在哪里见过。” 韦大夫面无表情的道:“在周大人那里吧。” 白善:…… 周四郎点头,“还真是,我在满宝那儿见过好多大夫,您是哪个药铺的?” “韦记。” 没听说过,但不妨碍周四郎夸奖,“听说过,听说过,韦大夫真是妙手丹青啊。” 白善正端茶喝水,差点儿一口茶喷出来,他努力的咽下去,忍不住咳了几声,眼尾都红了,眼泪差点儿下来。 “四哥,你现在头还晕吗?” “晕!”周四郎捂着脑袋道:“其实也不是很晕,就是睡觉睡得不好,总是做噩梦不说,还会被惊醒,一醒来就难睡着,好像一直在船上一样,有时候想醒过来都醒不过来,不好受。” 韦大夫一听这症状便道:“这不是晕船吧?或者说不只是晕船……” 韦大夫给他摸了摸脉,觉得他就是思虑过甚才会如此,于是让他放松心情,他道:“我给你开副安神汤吧。” 韦大夫觉得他是第一次出海被吓着了,毕竟大海危险。 韦大夫下去开药方,顺便看一下之前周满给他开的方子,看过后半晌不言,最后还给他开了一样的方子。 韦大夫郁闷的去找周满,“周大人,您给周四爷开的方子就已经是最好的了,我实在是想不出更好的方子了,思虑过甚说到底是心病,得让他自己想开才行。” 周满忧虑的点头,苦思起来,最后跑回房间翻找起来。 五月忙跟上,问道:“娘子,您要找什么?” 周满努力的想了想道:“我记得在京城的时候我给魏大人制香,当时做坏了一些,因为用料珍贵,我没舍得扔,就用香袋和盒子装起来了,我带来了吗?” 五月想了想后去搬了一张凳子过去,踩着将柜子上面的一个箱子搬下来,打开,里面什么东西都有,甚至还有周满小时候玩的竹蚂蚱。 五月找出一个小盒子,先打开看了一眼才递给周满,“娘子看是不是这个?” 周满接过,打开拿出一个小香袋,闻了闻后高兴的点头,“就是这个。” 周满拿着香袋去找周四郎,“四哥,这是安神香,我以前做给魏大人的,坏了一些,晚上睡前你放香炉里烧了吧。” 周四郎把自己当成病人一样躺在床上,愣愣的道:“坏的也能用啊?” “就是做碎了,不太成型,效果还是一样的。” 周满打开香袋给他看,“本来我想留着自己用的,但我和白善都睡得好好,一直用不上,稀里糊涂就收到箱子里去了,幸亏来北海县的时候带上了,不然就浪费了。” 周四郎好奇起来,“这香真有用?” “试试,安神的。” 周四郎晚上就放进了香炉里,为了让效果好一点儿,他还在床边放了一张凳子,特意把香炉移到凳子上…… 闻着淡淡的香味儿,不知道是安神香起了效果,还是才喝没多久的安宁汤有了效果,周四郎眼皮沉重,慢慢睡着了…… 半夜,夜深人静时,周四郎的腿一蹬,人一下就惊醒了。 周四郎睁着眼睛看帐子,摸了摸脑门上的汗,半天睡不着,只能扯开帐子下床。 周四郎看了外面的天色一眼,忍不住叹息,开门出去。 奇了怪了,他怎么就睡不着呢? 周四郎百思不得其解,满宝说他是忧惧过甚,韦大夫也说他是思虑过甚,但他自觉回来后就放下心来了,并不害怕呀,怎么会睡不着呢? 周四郎觉得他们都诊错了,他分明就是晕船! 周四郎在院子里转起来,头疼,给他开什么安宁汤啊,就给他开晕船的药就行了,可惜满宝上次给他上船预防晕船的药都吃光了,不然…… “四哥,你干嘛呢?” 周四郎啪叽一声就摔在了地上,抖着嘴唇去看突然出现在不远处,一身白色里衣的周满,“我,我这会儿觉得我被吓到了,大嫂呢,快叫大嫂把我的魂儿叫回来。” 周满:…… 一人从她身后越过,快步上前将周四郎扶起来,周四郎这才发现那儿站的不止周满一人,还站着白善,他抖着嘴唇问他,“大晚上的你们不睡觉干嘛呢?” 白善将人扶起来,半晌无言,“四哥,这话该我们问您吧?大晚上您不睡觉在院子里干嘛呢?” 周满道:“我们是被你来回走路的声音吵醒的。” 她瞪眼道:“要不是府里四周都有值夜的护卫和侍卫,我们差点儿以为刺客摸到我们院子里来了。” 周四郎:…… 周满伸手抓过他的手,给他按了几个穴位,疼得他要抽手,被周满抓住,“现在还怕不怕?” 周四郎梗着脖子道:“我那是怕吗?我那是左脚绊右脚摔的。” “是是是,您不是怕,”周满和他一起坐在了栏杆上,一边按着他手上的穴位一边问,“又睡不着?” 周四郎颔首,“上半夜睡得挺好的,就是下半夜被吓醒了。” 周满很好奇,“你梦见什么了?” 周四郎皱紧了眉头,半晌不说话。 周满就推了他一下,“说呗,说不定说出来病就好了。” 周四郎就无奈的道:“就是噩梦,乱七八糟的,我先是梦见自己掉到了海里淹死了,转眼又梦见船上出现了刺客把我杀死了,还有你和白善也遇到了刺客……” 他皱紧眉头道:“反正就是乱七八糟的各种噩梦,然后就醒了。” 白善惊讶,一阵见血的问道:“四哥怎么会觉得我和满宝会遇到刺客?” 周满遇到刺客的事俩人并没有宣扬开来,家里除了白二郎和殷或,其他人都不知道呢,更不要说刚回来的周四郎了。 ※※※※※※※※※※※※※※※※※※※※ 作家的话 明天见啦,晚安 ☆.第3113章 喝酒吧 周四郎瞥了他一眼后道:“你都把人家的财路给抢了,人家会不想杀你?” 他坐在俩人之间,深深的叹了一口气,“断人钱财如杀人父母,你看杨大人多厉害的一个人,家世那么好,他断了他们的财路,他们照样派刺客杀他。” 周四郎每每想起这个就头顶冒汗,他抖了抖,伸手搓了一下胳膊上起的鸡皮疙瘩,和俩人道:“而这断的财路到了你手里,你说他们恨不恨你?” 他用自己举例子,“我一直给草原卖茶叶呢,要是有一天,有个人拦住我,不给我卖了,还把我的买家都抢了去,我肯定恨死他们了。” 周满和白善:…… “当然了,我倒不至于就去杀他们,”周四郎见俩人目光怪异,立即解释道:“此处不留爷自有留爷处不是?可我那点儿茶叶才赚几个钱,那江南的盐场赚多少钱啊。” 他压低声音道:“我听人说,我们大晋的官盐大半是从江南出的,你想想这世上谁不吃盐?一天光吃的盐就去了多少,那得多少钱啊……” 白善:“……倒也没那么厉害,其他地方也是产盐的,还有井盐呢,其他沿海地方也有些许盐场,江南盐场最多占了大晋四分之一左右的盐。” 但这却是最集中的,其他地方的盐多是自给自足,比如青州。 青州几个县都是从北海县拿盐,基本上没有多余的往外卖,偶尔有,也就能卖给最近的齐州一点点。 所以和不仅能够供应整个淮南道,还能向外供应大晋近四分之一州县的江南盐场相比,以前的北海县差远了。 周四郎想了想,没能算出来到底是多少钱,反正觉得也挺多的,“这是说每四户就有一户吃江南的盐?” 白善颔首,“差不多吧。” “那也很赚钱啊,”周四郎道:“现在这些钱都叫你赚去了,这是挡了多少人的财路啊?” 白善:“……不是我赚的,我没落多少好处。” “反正大家就认定是你了,”周四郎道:“我以前觉得当官挺好的,这天底下还有比当官更威风吗?除了比你们更大的官儿外,也没人能欺负你们了。” “欺负也没啥,大家同朝为官,多少有些情分,你们又都聪明,别人未必能斗得过你们,可我没想到他们斗不过人会直接动刀子啊,”周四郎抬手抹了一下额头上的汗,心有余悸的道:“你可不知道,听人说,杨大人在江南隔几天就被人刺杀,连出门喝的茶里可能都有毒,你们说要是那些人发现杀不了杨大人,转过来杀你们咋办?” 以前他们在官场上明争暗斗,周四郎觉得没啥,他妹妹人缘好,俩人又都聪明,明争暗斗那些人也斗不过俩人,可现在…… 周四郎有些忧愁,看着俩人小心翼翼的问道:“要是……你们这会儿肯辞官不?” 白善没说话。 周满则是直接问他,“从京城到夏州的路上有土匪,你们路过很可能会被打劫,你这会儿愿意放弃那条商路吗?” “那必定不行啊,我们走了多少年才把这条商路开出来的,我们和大雨那边都走熟了。” 周满道:“我和白善也不愿意,哪有遇着一点儿挫折就放弃的?” 她道:“而且我和白善要是都不当官儿了,谁来庇护我们家的商队?信不信转头你们连药材生意都做不下去。” 白善颔首,“只有我和周满还在官场上,他们才不敢对你们动手,要斗也是和我们斗。可要是我们两个都退了,他们肯定会痛打落水狗的。” “我才不是狗呢,”周四郎嘀咕了一句,不过还是明白了他们的意思,不由的叹息一声,“算了,我就先不回京城了,明天我就去龙池把人都带回来,让人在后罩房那儿给我腾出几间房来,我带着伙计们住进去,人多了,来刺客咱也不怕。” 周满:“……倒也不必,四哥,你该干啥干啥去,这儿可是县衙后院,白天有衙役在,晚上还有家里的护卫和侍卫们在。” “对了,公主和殷或都住在这儿,他们身边带的侍卫和护卫可都是好手,刺客敢来吗?” 周四郎听得眼睛微亮,心底安心了一点儿。 白善继续道:“而且这是青州,距离江南远着呢,这儿是我的地盘,我还能在自己的地盘上被别人欺负?” 周四郎一拍大腿,“对啊,这是你的地盘。唉,杨大人就是时运不好,竟然调去了江南,那可是别人的地盘,难怪他总被人刺杀。” “夏州多好呀,我跟你们说,杨大人在夏州可有威望了……” “我知道,我知道,”周满连忙打断他,“四哥,你今晚还睡觉吗?我们明天还要上衙呢。” “我感觉一下,”周四郎歪着脑袋望天,好一会儿后对两个眼巴巴看着他的人道:“我现在毫无睡意啊。” 白善和周满脑袋一下就低下去了,怎么办,想打人呢。 三人枯坐了一下,白善试探性的提议道:“听说喝醉的人会睡得很好。” 周四郎一听,高兴起来,转着眼珠子道:“但我没酒啊。” “我有,”白善立即起身,“你等等,我去拿酒。” 不管是白善、白二郎还是殷或,三人都不太会喝酒,但逢年过节总会有人送酒,而且家里偶尔也会有客人,所以还是有酒的。 白善搬了一坛酒转身正要走,想了想,又转身回去抱了一坛。 周满看到沉默了好一会儿,“喝冷酒不好,我去生炉子热酒。” 炉子生起来,白善把酒开了倒进酒壶里热,周满又道:“饿着肚子吃酒也不好,我去厨房找些东西吧。” 她去厨房翻了翻,翻出几个馒头,想了想,在橱柜里仔细翻了翻,果然找到一些点心,于是装了给周四郎带上。 周四郎看着一盘馒头和一碟点心,半晌说不出话来,“哪怕是来一碟炒豆子也好呀。” “没有,你将就吃吧。” 周四郎给自己倒了一杯酒,先啃了一口馒头,喝下半口酒,眼睛一瞪,亮晶晶的,“这酒好啊!” ☆. 第3114章 活泼 殷或习惯性早起,他照着周满的叮嘱搓热了手脚才起床,洗漱完便出门散步。 走着,走着,习惯性的往白善他们的院子去,就见俩人正一脸懵的坐在院子里的凳子上,脸上还有些红印子。 他好奇的进去,“你们干什么呢?” 俩人面无表情的抬起头看向他,目光呆滞,好一会儿才道:“哦,是你啊,起了?” 殷或:“……” 他仔细打量了一下俩人,见他们身上披着衣裳,但里面还是里衣,他不由转开头去非礼勿视,“你们这是刚醒?怎么不穿衣洗漱?” 白善打了一个哈欠,将落在地上的披风给周满披上,眼泪都快下来了,“别提了,一言难尽,我们先回去洗漱了,吃早食的时候见。” 说罢拥着周满回去。 周满也疲倦的冲殷或挥挥手,和白善拖着身子回屋。 殷或目送他们回屋,低头看着桌子上散落的酒杯和酒壶,再看一眼地上放着的两个空坛子,挑了挑眉,“他们倒是有闲情逸致,大晚上的喝酒?” 跟在他身后的长寿就道:“少爷,白大人他们身上也没多少酒味儿啊。” 殷或就看向收拾东西的五月,五月便笑道:“是四舅爷喝酒,我们郎主和娘子作陪。” 他们想等周四郎喝醉了回去睡觉,谁知道周四郎那么能喝,总也不醉,最后他们两个撑不住就趴在桌子上睡着了,周四郎自酌到天明,然后摇摇晃晃的回去舒服睡大觉,靠在一起趴着睡了半晚上的俩人却手麻脚麻,神情麻木。 “好端端的为何深夜饮酒?” “四舅爷睡不着。” 院子里的下人又不是死猪,何况五月和九兰就带着白景行睡在耳房呢,白善和周满刚醒来出门她们也都醒了。 不过是打小的习惯,知道白善和周满做事不喜欢下人跟着,所以她们虽然醒了却没有出门查看。 还是后来闻到了酒味儿,九兰才起来听吩咐,所以九兰也熬了半晚上,这会儿刚回屋趴着。 但九兰可以休息,周满和白善却不行。 俩人用冷水洗了一把脸才精神一些,但等到用早食的时候,俩人眼皮又耷拉下来了。 白二郎不停的抬头去看他们,“我听人说你们喝了一晚上的酒。” 周满有气无力的道:“你听谁传的谣言?” 五月将白景行抱上来,小东西一看见父母立即张开手就要抱。 白善伸手接过,将她放在膝盖上,下人立即将她的蛋羹送上来。 白善拿着勺子挖了蛋羹喂给她吃。 这是白景行一天中最快乐的时候,所以她特别乖巧的靠在父亲怀里,蛋羹一入口就用牙床嚼了嚼咽下去。 白善却不急着喂她下一口,而是用勺子点着她的嘴唇道:“吃慢一点儿,要细嚼慢咽知道吗?” 白景行踢了踢小短腿,拍了拍小手,催促着父亲赶紧喂她下一口。 白善挖了半勺喂她,对面的白若瑜双手握在一起看得认真,目光随着勺子一上一下,口水无意识的流下来…… 明达公主忙用帕子擦了擦他的小嘴巴,他这才醒过神来,便伸手指着那碗蛋羹。 明达笑道:“你已经吃过了。” 白若瑜不听,用力朝那边伸手,想要抓碗,差点儿整个人扑在桌子上,吓得白二郎忙伸手把人抱过去。 他轻轻拍了拍他的屁股道:“闹啥,差点儿抱不住你。” 白若瑜踢着腿儿,指着蛋羹就啊啊的叫。 白二郎就摸了摸他的小肚子,和明达道:“我觉得他还能吃一点儿。” 明达:“……不好吧,每天早上都是一碗的,还得喝奶的。” “哎呀,再给他吃一点儿嘛,相比奶水,他肯定更喜欢吃辅食。” 明达就看向周满。 周满想了想后点头道:“他们又长大了一点儿,给他们多吃点儿也行,不过别吃多了,小心积食。” 白二郎就喜滋滋的道:“放心,不会多的,我就给他两勺,让他不要看着大姐儿馋嘴。” 说给两勺就给两勺,剩下的他全自己吃了,一旁的殷或看得半晌无言,“到底是他想吃,还是你想吃啊。” “当然是他想吃了,这蛋羹一粒盐都没放,一点儿滋味也没有,有什么好吃的?” 周满抬头看了他一眼后道:“还是有滋味的,不然你也不会吃得这么有滋有味。” 白二郎:…… 这下连明达都忍不住笑了起来。 喂过两个孩子,郑氏就派人过来接孩子,“夫人说要带小娘子和小郎君出门逛逛,中午日头大就不出去了。” 孩子越大,睡眠的时间越少,越向往外面。 自从白善和周满养成每天傍晚带他们出门一逛的习惯后,只要不是在睡觉吃奶,他们就永远在想办法出去。 郑氏很宠孩子,舍不得他们啊啊的闹和撒娇,就时不时的抱出去晃一圈。 但这几日他们午睡醒来的时间越来越早,他们出门的时间总是赶在太阳最大的时候,郑氏就决定改一下出行时间。 白善和白二郎把他们交给下人抱下去,这才谈起正事来,“京城要来人了。” 一直在消极吃早食的周满闻言看向说话的殷或,“来人?来什么人?” 殷或看向白善,道:“盐政改革,朝廷已经成立了总盐运司,现在北海县已经代替江南成为最大的产盐区,所以盐运司的人要过来看看。” 殷或道:“我父亲给我的家书上写的,朝廷的公文应该也快到了。” 太子的信件比朝廷的公文早一步到北海县。 他明着告诉白善,盐运司要是接过盐场,那以后盐场经营就要全部交给盐运司了,把该处理的处理好,该安排的安排好…… 白善看完信后就丢给周满看,然后向后一趟倒在床上,“我哪有什么可处理的?盐场的钱现在全投在码头上,至于安排……” 白善想到了什么,连忙起身,“对了,立威那里得安排好。” “现在的钱够建码头了吗?” “还差一些,不过不要紧,盐运司只是说过来看情况,想要彻底接手,我估摸着得等江南的事尘埃落定,谁知道到什么时候?说不定要翻过今年,再来一季度的官盐收入,未来几年码头的建设钱都够了。” 白善算盘打得极好,却没料到,江南这会儿已经是大变天了。 ☆.第3115章 猪肉之美 周四郎前脚刚离开扬州,后脚唐鹤就带着人到了。 除了御史台、大理寺和刑部的人外,唐鹤还带来了五百禁军。 因为人太多,所以直接驻扎在了城外。 有这五百禁军在,以往隔一段时间就出现的刺客瞬间消失不见了。 唐鹤和杨和书道:“本来我们只带了五十禁卫军,陛下给了我们兵符,想着要是有事可以调集地方驻军,没想到我们一路上遇到了两次刺客。” “我们上书后,陛下直接让五百禁军快马加鞭的赶过来,我们就一起到了。” 别看数字不大,五百人,还是精挑细选出来的禁军,别说只是盐场,就是整个扬州驻军都反了他们也不惧,何况唐鹤手上还有兵符,杨和书更有直接调兵的权力。 唐鹤撸了袖子道:“来吧,说说这件事我们从哪儿开始?” 杨和书微微一笑道:“我知道他们将官盐藏在了何处。” 唐鹤挑眉,竖起大拇指道:“光凭这一点儿,他们就输得不冤。” 唐鹤和三部认真调查了一段时间,核查了一些情况后,在某个月高人静的夜晚,他们的人一起动手,直接将藏匿官盐的地方一锅端了,包括各个盐场的管事官吏…… 藏匿官盐,那就是贪墨官盐,以充作私盐,更不要说杨和书还查到了他们前几年造假官盐交易数量,贪墨盐税。 每一项都够杀头的。 江南风云变幻,但消息传得很慢,青州这边还什么都不知道。 临近入秋,前来采买盐的人越来越多,白善问清楚人的来历后,靠近青州的,他留下,或者介绍给寿光县; 靠近莱州的,他推荐给莱州; 离登州更近一点儿的,他推荐往登州去。 当然,他并不会让人白走一趟,那不是败坏北海县的清誉吗? 所以他都是先把莱州和登州的人请来,顺便让他们带上自己的盐,采买盐的人一到,他便介绍他们认识。 至于他们是怎么交易,又是怎么被拉到莱州和登州的,他就不管了。 白善这样友好,不仅包教包会,竟然还包售后,着实让莱州和登州的刺史县令们惊讶。 然后两州刺史就忍不住和手底下的县令道:“难怪人家年纪轻轻便前途无量,便是这份心胸便世上少有。” 县令们能怎么办呢? 只能连连点头表示,“是啊,是啊。” 周四郎跟在白善身后认识了不少人。 本来他早该回京城去的,走海路速度要快很多,他要是把握好时间,赶在年前再出海一次都是足够的。 但那天晚上喝过酒后,他虽然不失眠了,却也不打算回京了,而是打着保护周满白善的旗号,开始了县城龙池两地奔波。 他一开始是打算带着人守着县城的,结果跟着白善周满两天,发现他们出行不仅有护卫,还有衙役跟着,晚上悄悄起来几次,发现明里暗中还真有侍卫守夜,于是放下心来。 这一放心,他又不甘寂寞了,隔三差五的跑到龙池,一来是把手上的货卖出去一些,二来是打量着龙池那边的商铺买点儿东西,三就是为了从回来的客商手里再买一些他认为好卖的东西。 他上下跑得欢快,白善最近又热衷于领着来采买官盐的官吏四处溜达,作为经济支柱之一的龙池码头便是着重关照之一。 他特别喜欢推荐采买们带着盐乘坐官船回去,不仅快速还安全。 稀里糊涂跟着走了一路的徐州采买一脸懵的看着码头,他是向西走啊,走啥海路? 难道要坐船上了平州沧州,然后再从那里绕着回徐州? 周四郎就这么跟在白善身后认识了不少人。 虽然暂时看不出来有什么用,就好比他不理解白善为什么一直带着人去看他的官田庄子一样。 要知道,这些是采买官盐的官吏,又不是种地的。 周四郎就撞了撞妹夫,低声道:“你这样白费时间不说,还白费了许多钱,我听说你热衷请人吃饭?” 白善道:“官田庄子里养的猪和鸡多,我得提前找好销路,虽然现在本县能消耗,但越往后收成越多,到时候肯定消耗不了。” 他道:“像齐州,兖州几个州离我们青州都近,要是他们肯从我们县采买这些东西……” 就算后面盐场被盐运司接管了,他的官田庄子也能创收不少,可以做很多事了。 周四郎:“可惜猪和鸡都不好携带,不然我可以给你带出去,沿途一卖,肯定能赚不少。” 阉割过后的猪和鸡的确肉质更好,也更容易长肉出栏,节省了很多粮食。 白善伸手搭着他的肩膀笑道:“四哥,其实我觉得是可以的,鸡就不说了,但猪可以和牛一样赶着走呀……” 周四郎就把他的手拿下来,“别,你可别忽悠我,猪和牛那能一样吗?我带着牛只要在车上带一些草料或豆料就可以,再不济在路上吃些草也能让它们活着。” “但是猪,我要是喂得不好,你信不信到了地方它能把你好不容易养起来的肉全掉了。”周四郎道:“吃猪肉就靠着那肥肉了,要是那肉没了,我不都砸手里了吗?” 白善没养过猪,也就看个热闹,因此没考虑到这一点儿,直接傻眼,“那我这猪肉是卖不出去了?” “也不至于,”周四郎斟酌了一下后道:“你不是说齐州距离青州近吗?你先在青州里卖,然后慢慢卖到齐州去,你养的猪有那么多吗?两州应该可以消耗掉吧?” 白善就垮下肩膀道:“我觉得是可以的,但大家不舍的吃肉,就是不买我有什么办法?” 周四郎:…… 白善叹气。 周四郎迟疑道:“我记得猪肉比其他肉要便宜的,有钱人家或许看不上猪肉,但家境一般,甚至是贫寒的人家也不买吗?” 白善:“他们不知猪肉之美,而且也舍不得买肉,真到必须买肉的时候,他们宁可高价选择不会犯错的鸡肉和羊肉。” 周四郎就摸着下巴道:“那就让他们知道猪肉之美就是了。” 白善略一思索,冲他挑眉。 周四郎就笑嘻嘻的道:“让大嫂用猪肉做些肉菜放在摊位边,给人尝一尝,他们自然就知道猪肉的美味了。” ※※※※※※※※※※※※※※※※※※※※ 作家的话 明天见了,晚安 ☆.第3116章 油渣 周满和明达抱着孩子坐在厨房里,不断的吸着香气,口水急剧分泌,她们怀里的两个孩子更是目不转睛的盯着小钱氏手里的勺子看,口水从嘴角里流出来。 明达嫌弃的拿帕子擦掉白若瑜的口水,“你怎么这么馋?” 周满和她女儿一样眼也不眨的看着大嫂的勺子,头也不回的道:“像他爹呗。” 小钱氏闻言回头瞪了她一眼,催促她道:“大热的天你们窝在厨房里做什么?等我做好了就盛出去给你们吃。” 周满吸了吸飘过来的肉香味儿,摇头道:“厨房大着呢,我们坐在这儿一点儿也不热。” 明达点头,“要是热,让人端一盆冰盆来就是。” “哎哟,这锅里的油都不一定有一盆冰盆值钱。”为了看她炼油就花去一盆冰盆,这也太不划算了。 没错,小钱氏正在炼油,切成一块又一块的油渣此时慢慢浮起来,灶里只有烧红的木头煨着小火,大锅里的油冒着小泡,油渣越来越小,越来越小,到最后只有小半个指头那么小…… 小钱氏将油渣捞起来,把油挤了挤后放在一个大盘子里,手快的往上面洒了一点儿盐,盐接触到滚烫的油渣瞬间消失不见。 小钱氏将盘子端过来放在桌子上。 两个孩子的目光追随着落在了桌子上,还是白景行最先反应过来,身上就要抓。 被周满眼疾手快的抓住,“别拿手抓,而且这个你吃不了,就我能吃。” 油渣超级香,虽然看上去有点儿焦黄,但真的是太香了,想到素来饮食清淡,不太注重口腹之欲的明达都忍不住一再的看过来,在周满说话后接口道:“我也能吃吧?” 周满连连点头,“能能能,你肯定能。”眼睛亮晶晶的。 小钱氏见她这样馋,便拿筷子给她夹了一块塞进嘴里,白景行正张着嘴等呢,结果见大舅母竟然把肉给她身后的母亲而不是她,立时回头去看周满,盯着她看了许久,见她没有分享的意思,嘴巴一瘪就要哭。 周满唇齿生香,快乐得不行,见她要哭,连忙扭头和五月道:“快快快,快把蛋羹拿来。” 五月就端来两碗蛋羹,和宫女一起接过两个孩子。 四个大人带两个小孩儿就坐满了一桌,母子母女两对还是面对面。 于是周满和明达吃一块油炸,两个小孩儿就吃一口蛋羹,白若瑜是吃得津津有味,但白景行不是。 虽然她也没少吃一口,但她就是对桌子上的油渣很有执念,总是想要趁大人不注意伸手去抓,虽然总是抓一个空,但从她伸手的频率就可以看出她的执着。 小钱氏下定义,“她比大宝调皮。” 周满道:“这叫聪明,她就知道油渣比蛋羹香,比蛋羹好吃。” 明达就去看看安静的白若瑜,颔首道:“不错,大姐儿比大宝聪明。” 俩人虽然喜欢吃,但也不敢多吃,吃了几块后就克制的放下筷子,“大嫂,这个要摆在肉摊上?” 小钱氏应了一声,“还有很多油呢,都是今天一早杀了猪后送来的。” 她道:“我炼出来,明日给他们一些油渣放在摊位上给人品尝,希望能卖出去多一些吧。” 周满道:“粉蒸肉,肉丸子,还有粉蒸排骨,甚至炖猪蹄都很好吃。” 小钱氏:“……这是免费给人品尝的,就是让外头的人知道我们的猪肉肉质好,但也不能亏本赚吆喝呀。” 周满:“油也贵呀。” “那是油炸,油我都炼出来了,”小钱氏道:“你要是想吃,我回头在家里单独做就是。” 周满正要应好,明达提醒道:“满宝,我们好不容易才恢复正常的体型,这么吃,会再胖吧?” 周满想了想后自信的道:“我早上起床和傍晚洗漱前再多打一套拳就是了。” 为了吃,她可以很拼的。 小钱氏最喜欢做的一件事就是投喂满宝了,也连连点头。 油凉了一些,小钱氏让人把油瓮拿来盛油,然后她就着锅底和锅面的那点油做了一锅面,里面就放一些青菜和油渣,盛出来后,才觉得自己已经吃饱的明达竟然也饿了。 她摸了摸自己的胳膊,真的觉得自己比以前圆润了不少。 明达只要一想到此处便高兴,这说明她的身体比以前更好了。 小钱氏盛了面,让下人给郑氏、白善和殷或他们送去,她们三个则是在厨房里吃了。 其他人还罢,殷或却是第一次吃到油渣,所以他不认识,也就没有第一时间下筷。 他夹起一块油渣,抬头看向白善和白二郎,就见他们一人一碗面吃得香喷喷的,他不由好奇,“这是什么肉?” “这不是肉,这是油渣。”白善顿了顿,歪着脑袋思考,“话说你能吃油渣吗?” 白二郎立即抬头,一边吃面一边含糊的道:“应该不能吃,给我吧。” 他将自己的碗推过去,示意殷或把油渣拨过来。 殷或迟疑了一下,小心的放进嘴里嚼了嚼…… 白二郎:…… 白善就看着他笑,问道:“怎么样,好吃吗?” 殷或蹙着眉头点头,“挺香的,就是有点儿粗糙,但吃在嘴里有种焦脆的感觉,很好吃。” 最主要的是,他嚼过后有油出来,却又不觉油腻,他很喜欢。 白善就笑道:“喜欢就吃吧,满宝他们在厨房吃了呢,既然他们能让下人送来,显然是你能吃。” 白二郎就惋惜的收回碗,扭头和下人道:“还有没有,周大嫂炸的油渣最好吃了,洒上盐当零嘴吃也很不错,你去厨房里看看,要是还有就拿一碟来。” 白善道:“别吃太多,小心不消化。” 转头却吩咐下人,“问问看有没有小菜,面配大嫂做的小菜也好吃。” 下人应声而去。 等下人走了,三人才一边慢慢的吃,一边说话,“有些地方可以开始秋收了,保证秋收是我作为县令的职责,盐运司的人也快要到了,你们谁替我招待一下?” 白二郎沉默以对,殷或道:“让白二去吧,他是驸马,最合适不过。” 白善也是这么想的,于是看向白二郎。 ☆.第3117章 找上门来 白二郎只能点头答应,“行吧,那我晚上要吃粉蒸排骨!” 白善立即道:“我一会儿就去请大嫂做。” 他又看向殷或,“那码头那头就有劳你多帮我盯着了,还有江南那边的情况。” 殷或表示没问题。 白善喜滋滋的,问道:“你有想吃的东西吗?一并告诉我,我一会儿去求大嫂做。” 殷或微微一笑道:“我倒是更喜欢吃猪肉炖粉条里的粉条。” 最近天热,白善也不想吃过于油腻的,一想也觉得自己喜欢,于是点头道:“行,晚上就吃这个。” 白二郎:“别忘了我的粉蒸排骨。” “放心吧,忘不了。” 城郊外的官田庄子今天杀了两头猪,被切成一块一块的,凡是要开镰秋收的官田庄子都分到了一块肉。 并不是很大,只有十斤左右,大家尝尝味儿罢了,剩下的则拿到县城里去卖。 只不过县城里的屠夫是固定的,大家更喜欢吃羊肉,猪肉上就差一些,本来就有卖猪肉的,他们这会儿再一增加肉量就更卖不出去了。 所以小钱氏拿了不少回来,府里有侍卫,有自家的护卫,人很多,消耗也大。 白善一点菜单,她去厨房一翻就把需要的排骨和肉都翻出来了。 其实小钱氏心里也有些担心的,“每个官田庄子里都养了这么多猪,全都卖到县城里,县城里吃得下吗?而且其他屠户怎么办?” 白善笑道:“大嫂放心,我自有办法解决,您就只管帮着他们让外人知道我们庄子里的猪肉很好吃就行了。” 小钱氏点头:“行吧。” 白善想了想后道:“大嫂,明天您给油渣给他们,后儿就做些粉蒸肉之类的给他们尝尝怎么样?” “要亏本吧?” “分成一小块一小块的就行,您只管做,这笔钱我来出,放心,说不定到最后我们还能赚回来呢。” 小钱氏虽不明白,但还是照着做了。 第二天庄子里的人杀了猪把猪肉拉到菜市场后,便有下人给送了一大盘重新热过的油渣,香喷喷的,吸引住了不少大早上来买菜买肉的人。 有的人围上去看了一眼便犹犹豫豫的走了,还有的人则会出口相问,知道是免费品尝的,他们便纷纷上去吃了一块。 猪肉摊里的肉都卖完了,不似昨天还剩了好些。 明达却叫住回来禀报的下人,好奇的问道:“我们的猪肉卖完了,那别的猪肉摊上的肉呢?” “他们的也都卖完了,连隔壁卖羊肉的都早早卖光了肉,今天也不知怎么了,好多人都舍得拿钱买肉。” 明达惊奇,和周满道:“我还以为我们会占去别的肉摊生意呢。” 周满道:“久而久之的确会。” 她道:“就算是平民百姓,偶尔买一顿肉的钱还是有的,他们闻到了这么香的味道儿,自己或者家人馋了,买肉是正常的。” “但这种行为可一可二却不会太长久,”周满道:“除非他们赚的钱比以往要多很多,他们才会舍得长时间花钱买肉。” 明达:“可各个官田庄子里都养了猪,这么多肉卖出去可不是短期的事儿。” “是啊,而且杀了猪,后面还要进小猪仔呢。”周满笑道:“不过我问过白善了,他醉翁之意不在菜市场的普通老百姓身上,至少现在不在。” “那这么多肉卖给谁?” “当然是卖给那些吃得起肉的人了,猪肉比羊肉鸡肉都要便宜,本来不太吃得起肉的,这一便宜,他们也都能吃得起了。” 过了没几日,明达就知道周满说的这些人是谁了。 小钱氏按照白善说的,每天都用猪肉做上一盆菜放在摊位上,给感兴趣的人免费品尝。 连在龙池里忙着开店铺的周四郎都听说了这件事,特特让人传了话回来,“……说是让小的们往龙池送公文和信件时帮他捎带上一些大娘子做的菜,他们回头热一热就能吃,不然在那边还得出去吃,太费钱。” 小钱氏一听他们出去吃,便连忙问道:“他们不是住在别院里吗,怎么不开火?” 衙役顿了一下后小声道:“开火了的,就是周四爷嫌弃大家的手艺不太好。” 小钱氏便应了下来。 然后先是龙池那边的饭馆酒楼找上门来,最后县城这边的饭馆酒楼也忍耐不住,听到动静便也找了过来。 周满和明达肩并肩的从医署里回来时就见门口处挤了不少人。 俩人被堵在外面,前面的人根本不知道主人回来,正闹哄哄的和里面说话呢。 周满努力的踮起脚尖往里看,实在看不到,只听到大家乱糟糟的说什么“求太太指点”“求大娘子指教”之类的话。 听着不像是坏事,周满便不急着挤进去,实在是一时半会儿也挤不进去,于是她拍了拍前面一人的肩膀,好奇的问,“这是干什么呢,你们请的是县衙里的哪位太太?” “还能有哪位?”被她拍肩膀的人头也不回的道:“在这县衙后院里能被称为太太的除了周大人的大嫂还有谁?” 他道:“就那么几个女眷,公主和周大人自不必说,白县令高堂也能尊称一声夫人的,剩下的不就是周大人的大嫂了吗?” 周满点点头,觉得他分析的很有道理,于是好奇的问道:“你们要请她做什么?” “不是我们,是他们,”那人也跟着周满一样踮起脚尖往前看,微微压低了一些声音,“来请周大太太指点做猪肉的厨艺的,我也听不太清楚,反正外面说的,她做的菜很好吃,用猪肉做出来的菜色一点儿不比羊肉差,口感也很好。” “这价廉物美,大家就都找上门来了,我是来凑热闹的。”他声音压得更低了,“要我说他们就是趁着白县令不在城里,周大人又在医署顾不上家中,所以才堵到门上来的,这县衙后院现在但凡有一个能主事的,他们也不敢这么堵的。” 周满挑挑眉,点了点头。 明达在一旁听见,蹙眉,“我让人把他们驱赶开。” 堵在周满侧前方的人顿时身子一僵,回过头来看,眼睛瞬间瞪大,这才发现和自己说了好一会儿话的是周满。 ☆.第3118章 很有信心 他笑脸僵住,抬起手来要行礼。 周满便挥手,笑眯眯的道:“不必多礼。” 又嘘了一声道:“别大声。” 然后把明达往外拉了一点儿,以免她被熏到。 她靠在巷子里另一面墙上,和明达道:“别担心,我大嫂可不是会吃亏的人。” 明达:“……可大嫂素来温和,我是怕她吃亏。” 周满自信的挥手道:“放心吧,我大嫂不会吃亏的!” 她说得肯定,明达便只能等着看。 人虽然多,又堵在门口吵吵囔囔的,但小钱氏面色没多少变化,还是在院子里带孩子玩的郑氏听到动静找过来看见吓了一跳,被抱在丫头宫女怀里哄着的白景行和白若瑜也被吸引了过来,瞪着大大的眼睛看着。 小钱氏看见,生怕两个孩子被吓到,连忙冲她们挥手,让她们赶紧把孩子抱走。 回头看到他们还在乱嚷,七嘴八舌的说着话,她就忍不住大声道:“别吵了!” 众人被她的声音一震,场面瞬间一静。 小钱氏这才露出一点点笑容,但还是严肃居多,“我听到了,你们想和庄子买猪肉嘛,这个简单,你们去庄子里找管事,或者我一会儿请崔先生过来,你们和崔先生谈也行。” 大家安静了一会儿后道:“周大娘子,这猪肉有一股味儿,虽然比较淡,但用的料少了,这个味儿就去不掉,但用上那些大料,价格又高了。” “一样的价钱,大家肯定更喜欢吃羊肉的,”那人继续道:“不过我们都尝过周大娘子做的菜式,虽然有些菜也用了一些大料,但不多,而且有的一点儿不用,价格上就要便宜很多。” 对方冲小钱氏一笑,然后停下了话音,希望她能理解他的未尽之言。 小钱氏倒是理解了,毕竟她这几十年也不是白活的,可想学她的菜式,你们倒是继续往下说呀。 小钱氏沉默着看他们,大家大眼瞪小眼,半晌没说话。 最后还是小钱氏受不了一群大老爷们叽叽歪歪,磨磨蹭蹭的,干脆问道:“你们想学我的菜式?” 大家连连点头,忙解释道:“用猪肉的菜只有比羊肉的低才能卖出去,我们饭馆要是有周大娘子这手艺,做出来的猪肉肯定有不少人买,到时候说不定能包下一个官田庄子的养猪量呢。” “嗤。你那饭馆才多大?我那酒楼都不敢说直接包下一个官田庄子的出栏量,不过我也会尽可能买的,只要我们厨子也能做出那样的菜来,以后肯定需要不少猪肉。” 小钱氏总算知道白善为什么说赠菜做得好了,他们不仅能把庄子里的猪卖出去,还不挤占菜市场里屠夫的量,她说不定还能有一笔收入。 不过他走前也叮嘱过,这世上的商人都和四郎一个德行,嘴巴或许会抹上蜜,却一点儿便宜没少占,而且他们不是自家亲人,不仅会占便宜,还会骗人呢,所以让她不要听他们说什么,就想着她自己的本事能换来什么东西。 小钱氏沉思了一下后道:“我能教你们,不过我有条件的。” 大家连忙笑道:“您说,您说。” 小钱氏道:“大家或许不知道,我家里也开了一家饭馆。” 众人:……这就有点儿尴尬了,同行啊! 小钱氏道:“不过我家的饭馆不在这儿,而是在京城。” 大家松了一口气。 “虽然我家的饭馆不在这儿,但这毕竟是我们吃饭的本事,我们总不能自己把碗给摔了,所以你们让我教可以,你们拿什么跟我学?” 众人:……县令家的亲眷和他们要好处,这的确出乎他们的意料。白善自来北海县后可是从不收超过平常礼节的礼的。 县令家的千金满月的时候,送礼过重的都被白善退了回去,而其他家,这段时间凡是有谁家办酒的,他都随了与当初差不多的礼,可见他的脾气性格。 有人心中一动,正想着这是不是一个机会时,就听小钱氏高声道:“我也不和你们多要,因为大家都找上门来了,我教了这个,不教那个也不好,所以你们每家看着给个三五百文的束脩就行。” 她道:“一道菜,我给你们做三遍,详细的讲过三遍,能学到多少看各自的本事,如何?” 立即有人道:“三五百文算什么钱?周大娘子也太寒碜我们了,这样好的菜式,没有三五十两我们都不好意思拿出来。” 当即便有好几个点头应和,其他人顿时应也不是,不应也不是了。 不应嘛,有白拿小钱氏好处的嫌疑,只怕要得罪白县令和周大人;应嘛,三五十两的确太多了,他们不想付这么多。 正犹豫着,小钱氏已经瞪了那人一眼,严肃的大声道:“你可别害我家满宝和妹夫!” 她道:“我自家知道自家的本事,你们既然吃过我的菜,也应该知道,那就是普通的家常菜,别说我一次性教你们这么多人,就是单教一个,那菜方子也不值三五十两啊。” 小钱氏一脸戒备的看着他们,“你们别想着忽悠我收了钱,回头就告我家满宝和白善收受贿赂。” 众人:“……不会的,不会的,周大娘子,我们岂敢呢?” 小钱氏:“岂敢?那就是心里想,只是胆子不敢而已?” 众人:“不是,不是,我们连想都不会想,这也太龌龊了。” “对对对,很龌龊,我看三五百文就很不错。” 提议的那几个人顿时歇火,惋惜的低下头去,还以为能趁此机会和白县令周大人有点儿不一样的关系呢。 小钱氏便和他们敲定细节,一来一回,毫不落下风,因为大家安静了不少,小钱氏声音又大,所以明达在外面听得一清二楚。 明达惊讶的看向周满,这太出乎她意料了,在她的印象里,小钱氏就是一个温柔慈爱,做饭很好吃,很会照顾人的大嫂子。 可现在…… 周满喜滋滋的道:“没想到吧?我大嫂能干着呢。” 她道:“她可是我们老周家的长房长媳,很能干的,平时我嫂子可好,可温柔了,但立重他们要是做了错事,她能拿着棍子把人从村头撵到村尾,村子里要是有人来和我们家吵架,我娘基本上已经不出手,都是我大嫂带着我二嫂骂回去的。” 明达:“……骂,骂回去?” “是啊,骂回去,”周满自信的道:“不过这几年我大嫂越来越温柔了,我觉得我将来也会是这样,虽然现在大家都说我泼辣,但等我再长大一些,我一定能和我娘大嫂们一样变得温柔可亲的。” 明达扯了扯嘴角,“你对自己真有信心。” ※※※※※※※※※※※※※※※※※※※※ 作家的话 明天见啦,晚安 ☆.第3119章 稻穗 周满和明达就靠在墙上听着里面的小钱氏解决掉了所有人。 前来的掌柜和东家们转身时看到站在他们身后的周满和明达吓了一跳,然后立即展开笑容,纷纷行礼,“拜见公主和周大人。” 明达微微颔首,掌柜们和周满恭维道:“最近县城风靡猪肉,听说做得最好吃的就是周大娘子,因此我们厚着脸皮来求教,周大娘子不愧是周大人的嫂子,已经答应教我们。” 周满浅浅一笑道:“我是我大嫂带大的,应该是我不愧是我大嫂的小姑子才是。” 众人愣了一下后纷纷点头应是,然后不要钱的好话都砸向小钱氏。 门里的小钱氏走出来,没好气的看了一眼周满,将她和明达一起往屋里拉,“既然回来了怎么不进门?两个孩子正闹着要出去玩儿呢。” 把人拉进来,将客人全都送走了。 门一关上周满便问,“大嫂,你都与他们说好了?” 小钱氏应了一声,笑道:“都是家产的菜色,不过有些菜是他们这里没有的,所以我教一下,不费多少工夫。” 找来的人不少,教一个五百文,而且是一次教好几个,一道菜重复做三遍而已,对于小钱氏来说很简单,这个钱也赚得容易。 “不过也有猪是阉割过的原因,阉猪的肉要少去一些味道,少用大料也能做得很好吃。” 周满颔首:“现在养阉猪的都是官田庄子里的人,民间愿意阉割猪的农户并不多,这一次之后应该会有许多人愿意了。” 潘兽医一直在北海县里继续阉猪大业,他的徒弟孙新已经发展出了阉鸡大业,但两项事业都还是主要面对官田庄子,村里养猪养鸡的人家大多不愿意尝试。 一来他们不相信阉割过的猪和鸡会长得更快,味道更好;二也是担心阉割后猪和鸡死亡。 不过没有什么事情在钱面前会成为一个问题,如果有,一定是买卖猪和鸡的收入还不足以让人动心。 但这是不可能的。 年前和开春养的那一批猪大多都可以出栏,官田庄子都是建在村庄的旁边,他们和当地的村民互通有无。 有几个大的官田庄子因为住在那里的长工多,还和附近的村庄形成了大集市。 所以村民们看见有人到庄子里抓猪,那猪赶出来,明明才养了七八个月的猪,却比他们以前养了一年的还要肥,还要大。 猪被绑住,几个人一起扛着大木头称重,然后算钱…… 看见那串在一起的铜板被塞进庄子管事的手里,围观的村民全都心头火热。 有心思活泛的就忍不住开口问,“管事,你们庄子的猪是怎么养的,难道日日吃白米不成?怎么长得这么快?” “是啊,是啊,这也长得太快了。” 管事道:“和你们一样,打猪草,庄子里种有菜,偶尔再掺一些豆子粉。” “那怎么长得这么快?” “我这猪是阉过的,”管事道:“我们大人老早就说了,阉过的猪长得比较快,鸡也是,不信你们去看我们庄子里养的鸡,那阉鸡是不是比公鸡要长肉?” “奇了怪了,身有残缺,怎么反而容易长肉?难道人也是吗?” “那得看宫里的公公才知道吧?” “县城里公主身边就有内侍。” 管事见他们话题越跑越偏,连忙打断他们的话,把话题再扯回来,“你们不是想养猪吗?可以去县城郊外的官田庄子里问一问,我们的小猪仔都是从那里拿的,全都是已经阉割好的,价格要高一些,拿回来就能养。” 他道:“你们现在养,到明年春种时刚好可以杀了吃肉,多好。” “那不是正赶上冬春吗?那会儿可没什么吃的东西,不好吧?” “猪吃的是多,怕是得种不少菜才行。” “还有豆子,那东西养牲畜,牛马吃了毛发都顺溜光亮,更不要说猪了。” 大家说得热闹,似乎养猪是困难重重,但第二天却有不少人往县城去问小猪仔。 最近已经清闲下来的潘兽医一下又忙碌起来,连忙回县衙找白善,只是白善下乡去了,并不在县衙里。 和董县尉一起负责县衙事务的崔先生想了想后道:“先从底下的村里找适龄的小猪仔,或是继续派人从县外购进。” 他道:“庄子里养的母猪要到明年才能产仔,今年肯定还是不够供应的。” 董县尉站在一旁啧啧摇头,“今年过年猪肉肯定涨价,官田庄子能赚一大笔钱,我今天出去吃饭,店里的客人,十桌有八桌点着的肉菜是猪肉,这在以前是很少见的。” 崔先生道:“现在官田庄子就很赚钱了,我们每天都在往外面卖猪,而且各庄子都要秋收了,等秋粮下来,又是一笔钱。” 就算不卖粮食,他们也能供应盐场和码头,以及自己庄子的粮食,花销上会小很多。 崔先生在心里计算着,却不知道此时白善正站在一个庄子的田边,看着长工把割下来的稻穗放在他手心。 他掂了掂重量,眼睛大亮,“今年的新稻种都种成了。” 长工们以前也多是种地的,家里凡是种过水稻的都能感觉到这一株和以前的差异,不过大人一直不让他们外传,此时开镰,他们终于忍耐不住,割了一把稻子后围上来,激动的问道:“大人,这稻种我们的家乡能不能种?” 白善握紧了手中的稻穗,望着这一片金黄色的稻田,一字一顿的道:“一定可以!” 因为事关粮食,所以白善寸步不离的等着收割结束后的结果,这才连着一旬都没回家,他写信回县衙,让周满派人快马加鞭的联系远在罗江县的周立重。 第一块田里的新稻种全部收获,脱粒后称过一次,然后晾晒过后又称一次,白善将数据记下封在折子里,将手边精挑细选出来的一株稻穗和折子一起放进盒子里。 他招来大吉,和他道:“这个盒子你亲自送回京城。” 大吉惊讶,“郎主,这边的安全……” “交给禁卫军们就好,”白善道:“现在这个东西才是更重要的,盐比之都要稍逊一筹,何况江南那边已经差不多尘埃落定,这会儿也没人会来杀我了。” 白善把盒子交给他,道:“拿回去交给先生,由先生送入宫中。” 大吉只能接过盒子,低头应了一声,“是。” ☆.第3120章 丰收 罗江县的秋收还在北海县之前,周立重前一年带回去的稻种其实不少,目的是想让县令推广开去,但县令不肯冒险,他便自家种了大半,又分了一点儿给村里人,剩下的基本上都被白老爷分了去。 最开始下镰的是钱家大舅舅,他一直觉得今年的水稻长得好,本来就一直盯着看。 等到黄了,他一天都没耽搁就收割,等把稻穗拿在手里掂了掂,他就觉得今年的收成极好。 收了一亩,稻穗都没舍得留在田里晾晒,直接就捆回家里脱粒,都没称,只看装了那么多麻袋他就瞪大了眼睛。 钱大舅舅来不及等所有的水稻都收完,撒腿就往七里村跑。 衙门里放农忙假,让官吏们回家收割粮食,周立重就戴着草帽在田里割稻谷呢,他家今天开镰。 钱大舅舅直接跑到地里把人拽出来,问他,“这新稻种我们能留种吗?还是明年还需要和你买新稻种?” 周立重精神一振道:“不用买,自家挑选好的留下,我试验过,它留种的稳定性很强。外公,你收割了?一亩地能收获多少?” 钱大舅舅:“现在是生稻谷,我今天脱粒称了一下,有六石多!” 他道:“晒干的话,怎么也有五石吧?比之前的亩产高了一倍不止。” 钱大舅舅紧紧地拽着他的手道:“立重,你们家有福气啊,你们家祖
相关推荐:
芙莉莲:开局拜师赛丽艾
红豆
淫魔神(陨落神)
林枫苏慕白天赋无敌的我一心只想苟活
娇软美人重生后被四个哥哥团宠了
乡村透视仙医
女奴的等价替换
一个车标引发的惨剧(H)
村夜
乡村桃运小神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