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3章
女儿。” 唐县令掀起眼皮看了他一眼,问道:“人埋在哪里了?” “就在村尾周家的坟地里,以前是没名没分的埋着,不敢叫人知道,后来县衙里去了一个官差,说是有周银的丧报,周家就大张旗鼓的把他重新下葬了。” “那仔细的说一说周银吧,他犯了什么事?怎么死的?” “他是盗匪呀,”癞头有些懵,“这不是官老爷们说的吗?” 唐县令挑了挑眉,问道:“哪个官老爷什么时候说的?” “就十一二年前,他和他媳妇被人砍死在山上,我们才把人抬回来,村里就来了几个骑高头大马的官老爷,”癞头比划起来,道:“他们拿了大刀和画像,说画像上的人是盗匪,被他们捉拿时砍死在了山上,问我们是谁收葬了,还问他们叫什么名字,哪家的人。” 癞头道:“当时他们那么凶,我们哪敢说是周金家的人?都是乡里乡亲的,他们家跟村里好多人家都有恩,大家就都说没见过,不知道,把人给糊弄走了。后来又来了一拨人,还仔细的每家每户翻找过,我们更不敢往外说了。” 这个信息量就有些大了,书记员都忍不住抬头看了一眼唐县令。 唐县令坐直了身体,问道:“十一二年前,那是大贞二年,还是大贞三年?” 癞头想也不想便道:“大贞三年。” “你怎么记得这么清楚?” “因为前一年益州城也发大水,还波及到了我们那儿,而我二女儿就是大贞二年生的,大人一说我就想起来了。” 唐县令问道:“周银以前卖身过,他第一次回乡是什么时候?” “就是大贞三年,他就回那么一次,娶了媳妇,生了闺女,衣锦还乡的。” 唐县令就抬了抬下巴道:“那就仔细的说一说吧。” 癞头在他锐利的目光下有些胆怯,缩了缩脖子问道:“说,说什么?” ※※※※※※※※※※※※※※※※※※※※ 作家的话 下一次更新在下午两点左右 ☆.第七百九十一章 招供(二) “就说一说周银,比如他小时候如何,长大后又如何,当年他是怎么卖身,怎么离家的,再回家时又是一番什么景况,他给家里带回去了什么东西,说过什么话,做过什么事?”唐县令点了点桌子道:“你要是据实以告,我查明事情的确与你无关便放了你,但你若撒谎,我去七里村一查问,与你说的有出入,那……” 正打算把周银往恶里说,将自己推脱干净的癞头顿了一下,便老老实实地道:“周银,他打小就聪明……” 癞头只比周银大两岁,但他从小也是生活在周银的阴影下的,他从小就羡慕周银。 因为他日子过得好,且太讨人喜欢了。 往前二十多年,他们家的日子是过得比老周家要好的,别看现在癞头家的日子过得最差,而老周家的日子过得最好。 他小时候,癞头家的日子可比老周家好太多了,那会儿老周家的日子才是过得最差的那一拨。 因为他们家只有他一个儿子,而老周家孩子太多,又都是半大的孩子,这会儿的孩子活儿干得不多,吃的却多,所以很穷。 但这么难的日子,周银的日子竟然过得不错,让癞头都羡慕起来。 当然,他觉着过得不错不是指吃得好,穿得好,而是周银很自在,他大嫂钱氏很纵容他。 六七岁的小孩儿,谁能跟着大人去县城? 但周银就可以,只要钱氏或周金去县城里卖东西或买东西,周银必可以跟着。 而每次进县城,他肯定能买一块儿糖。 所以整个七里村,上上下下的孩子都羡慕他。 而等他到八九岁上,周银都可以自己跑去县城里玩儿了,他还自己认了字。而且因为周银长得好,又聪明,村里的大人们都喜欢他,过年时大家窜着拜年,他得到的糕点都比别的孩子多一些。 癞头知道唐县令要去问村里的人,也不敢瞒着,就把大德十一年旱灾,周银把自己卖了还帮村里的人找了活儿的事说了。 癞头道:“因为这事,村里的人都感念他的恩情,大贞三年,他带着媳妇孩子回村,村子里人都去他家看他,听他说要定居在村里,村长还说要给他选块好地,到时候大家一块儿去给他修房子呢,也是因为这个,当初大家才跟着老周家的人一起瞒着官差的。” 唐县令问:“他回乡都带了什么东西?” “就两个包袱,他是跟着商队回来的,说是怕路上不安全,他带着妻儿不好走,所以只带了两个包袱上路,家里其他东西都另外托了朋友带回来,因为东西多,落在了后面,他还说给村里人都带了礼物呢。”癞头道:“然后他在村里停了两天就带着他媳妇说要出门把东西带回来,结果这一去就没回来,还是上山打猎挖野菜的人看到他们被砍得不成样子了抬回来的。” “那他们的行李呢?” “没了呀,当时他们身上就只有一身衣服,除此外什么都没有了。” “他回来了就没说过自己在外做什么营生的?” “说了,他说也是种地,偶尔做些小买卖,”癞头迟疑了一下后道:“他跟我们说,他岳父是一个秀才老爷,他跟着商队出去后半途病了,没办法就在一个什么州停下了,病得快死的时候,秀才公看他可怜,便给了他一些水米,又给他抓了一些药,这才熬过了那个坎。” “然后他就常去秀才公家帮工,跑腿,秀才公看他勤快,便收留了他,”癞头有些怀疑,又有些羡慕的道:“那秀才公只有一个女儿,干脆就招了他做女婿,他们是给秀才公和秀才娘子养老送终后才回来的。秀才公家的家业都给了他呢。” 唐县令脑中却快速的闪过一纸公文,道:“商州?” 癞头眼睛一亮,连连点头道:“对对对,就是商州,就是商州。” 唐县令心里的疑惑却更多了,他问道:“说周银是盗匪的,可有说他在何处抢劫,抢劫了谁?” “我们哪敢问官老爷呀,别说我,就是周金一家都不知道的。” 唐县令又问,“那周银的同伙呢?” 癞头:“不知道,从没见过,或许是周银的那个朋友?但我们也不认识,没见过呀。” 接下来就是一问三不知了,他知道周银卖身前的事,也知道周满在周家抚养后的事,但这中间的事,癞头根本什么都不知道。 唐县令来来去去的查问,发现他真的什么都不知道后便挥了挥手让人把他带下去。 癞头胆怯起来,连忙问道:“大,大人,我没撒谎,您到村里一问就知道,您,您能不能先放了我?” 唐县令就看着他问道:“你确定你要回村?你们村的人若是知道你把一切都招供了……” 癞头脸色一白,那他们一家肯定会被赶出村子的。 癞头咽了咽口水问,“不是说,瞒报犯人是会被当做同犯吗?” “不错,但周银的罪名还不确定,所以本官不会拿你们七里村的人问罪。”唐县令知道说得太隐晦他可能听不懂,因此直截了当的道:“但你招供了你们村隐瞒多年的秘密却是事实。” 癞头顿时大哭出声,哭叫道:“大人,小的这可都是听您的招供的,您可不能害小的呀。” “我不害你,”唐县令道:“所以你最近便先在县衙里住下吧,你自己也把嘴巴闭严实了,除非我问,否则不论谁问你都不要多说。等本官查清了事情,不论周银有罪无罪,本官都放你一条生路,可你要是胡言乱语,坏了本官的好事……” 癞头立即保证,“小的一定不乱说,从今天开始,除非大人问,小的就是个哑巴。” 唐县令满意的点了点头,让人把他押下去。 江琦将记好的笔录呈上去给唐县令看。 唐县令看过一遍后确认无误便签了字,然后将笔录收起来塞进自己的袖子里。 江琦默默地看着他,唐县令无视他的目光,道:“江琦,你去把大贞三年来县公干的名单找出来,还有那一年发布的公告,来源,我都要。” ※※※※※※※※※※※※※※※※※※※※ 作家的话 下一次更新在下午六点左右 ☆.第七百九十二章 不同的理想(一) 江琦也只犹豫了一下便低头应下了。 虽然只是听了癞头的口供,但他也能察觉到其中的不对来。因为听着,周银不像是抢劫的盗匪,倒像是被盗匪抢的那一个。 一个从小便聪明,感恩,又善良的人,衣锦还乡后变成了盗匪? 反倒是周银嘴里说的,他靠着岳丈立足更显得可信。 唐县令很满意他的态度,道:“长博与本县提过你,说你机敏仁厚,将来前途不可限量。” 江琦低头道:“那是大人抬爱。” 唐县令问道:“你相信癞头说的话吗?” 江琦:“信。 “那你信他口中的那些官差说的话吗?周银是盗匪。”你 江琦垂下眼眸,半响才道:“大人,刑名是要讲究证据的,如今我们什么证据都没有,下官不敢妄加猜测。” 唐县令笑道:“不怪乎长博喜欢你,你说的没错,刑名是讲究证据的,所以我们现在就要去找证据。” 江琦很好奇,“唐大人和我们大人为何对这个案子这么执着?之前我们并不知道周银涉及盗匪之事。” “我吗?”唐县令想了想后说道:“如果我说是为了天下无冤之人,无冤之案,你信吗?” 江琦躬身道:“自然信。” 唐县令看着他的脸笑了笑,“可你的脸和眼睛告诉本县,你不信。” 江琦身子微僵。 唐县令走出房间,站在院子里仰望蔚蓝的天空舒出一口气,浅笑道:“这院子四四方方的,但围墙还是低了些,我记着小时候最喜欢做的事就是蹲在一个高墙四方院里看天空了。” 江琦一头雾水的听着,并不发表看法。 唐县令道:“这个案子,我大约能猜到你们大人是为了什么,他是一个……嗯,很爱干净的人,律己也律人。我嘛,一是你们大人给的口供漏洞很大,一看便是有冤情;二也实在是好奇。” “就凭癞头一开始的口供,大人便能笃定有冤情?那长命锁就不能是谁送的,或是捡到的……” 唐县令就笑道:“这天下的事情只分为两种,一种是别人的事,一种是与自己有关的事;也可以分为可言之事,不可言说之事。一个人很难为另一个人完全的保守秘密,除非他是个道德感极高之人,你看癞头是这样的人吗?” “与你说这么多理由,不过是因为你不懂,而我这里其实最初的理由就是,我就知道癞头是撒谎的,我的感觉告诉我,这其中有莫大的隐情,而这隐情涉及刑案。”唐县令道:“而这样的感觉是我多年断案积累下来的经验。” 江琦顿了顿,他知道唐县令的父亲是左都御史,而左都御史是刑部出身,当年也是出了名的刑名高手,曾经以刑部侍郎的身份巡游天下,断天下奇案,也是因此声名大噪,然后被提为左都御史。 “那,我们大人呢?”江琦还是很不明白,当初他们大人怎么就莫名其妙的查起长命锁,查起周金周银来? 虽然杨和书没和他说过理由,但唐县令用脚趾头猜都猜得出来,但他为什么要告诉江琦呢? 他上下打量了一下江琦,问道:“我倒觉得你不该跟着长博,你倒适合跟着我,怎么样,可愿到华阳县来当书记吏?。” 江琦一怔,心脏剧跳起来,同时口干舌燥,一时拿不定主意唐县令这是在试探他的野心和对杨县令的忠心,还是真的看上了他想把他拉过去。 江琦咽了咽口水后道:“下官的委派皆是杨大人做主,所以下官听杨大人的。” 唐县令闻言哈哈大笑起来,笑道:“好,待他成亲回来,我就和他说一声,让他把你派给我。” 他意有所指的道:“好奇心重,又敢问,也敢想,本县觉得你倒更适合刑部。” 唐县令说罢便走,江琦低下头去躬身行礼送他。 等唐县令走没影了,江琦这才直起身子来。 明理连忙追上唐县令,见这会儿早已经过了午时,连忙让人去厨房准备吃食。 “老爷,要不要给杨少爷写封信?也好让杨少爷安心安心。” 唐县令想了想后道:“也好,我也正有事托他去查呢。” 吃完了饭,唐县令便让明理再去前面县衙里将那封丧报拿了过来,他点了点后笑道:“绵州周银,娶妻商州夏氏,怎么就这么巧?” 明理给他倒茶,就静静地听着。 “我还得去绵州一趟,查一查户籍,看一看绵州同龄的人中有几个人叫周银,但长博也得帮我查一查,这梁州的刺史与郭县的县令人脉。” 明理头皮发麻,“老爷,这案子牵扯得也太大了吧?直接去七里村查一查不就好了?” “七里村自然也是要去的,但该有的证据也得有,该查的事也得查,这封公文不对。” “可老爷,您是华阳县的县令,如今来这儿只是暂代,而且,这还是杨少爷和明刺史私底下同意的,都没走公文呢,事情闹大,京城的大人们知道了,就是老太爷再御史台也保不住您呀。” 唐县令就笑道:“所以我们的动静可以小一些,悄悄的来。” “老爷,要不,您还是和夫人商量一下吧。” 唐县令扭过头,“你别多话,你不说,我不说,她就不会知道。所以如果最后她知道了,那一定是你多话。” 明理被噎得说不出话来,心里如同被秋风吹过的树枝一样萧瑟。 唐县令这才提笔给杨和书写信,一边写还一边道:“你别说,他这坏习惯总算是歪打正着了一次,竟然查出这么一个案子来,但他这个坏习惯还是得改。” 明理道:“杨少爷说过,他并不想去查满小姐他们的,毕竟是朋友,只是满小姐他们家种出了新麦种,所以才多查了一些。” “你信他?”唐县令哼了一声道:“他打小就这样,所以才那么讨厌,你看他有几个交好的朋友的?” 说罢,唐县令干脆在信里教育了杨和书一顿,明理看得忧心不已,“老爷,杨少爷要成亲了,您还是别在这时候跟他吵架了。” “没事,有心情跟我吵架,说明他对这门亲事还算满意。” ※※※※※※※※※※※※※※※※※※※※ 作家的话 下一次更新在晚上八点 ☆.第七百九十三章 二月二(给书友“锦衣卫:蓉蓉”的打赏加更8) 唐县令写完了信送出去,便开始去资料房里和江琦一起查资料,“找个机会,我们得去七里村一趟。” 江琦想了想后道:“再过四日便是龙抬头,七里村旁边的大梨村有个道观,每年二月二都有庙会,大家会上山拜太上老君和土地公公,那会儿热闹得很,大人若不想引人注目,可那时前往。” 所以他说江琦适合跟他混刑名,他都没说,他便知道他不欲将事情闹大,想悄悄的查。唐县令看着他意味深长的笑了一下,点头道:“这个主意不错,那我们就二月二去。” 天色渐暗,俩人都没查到什么东西,但唐县令并不气馁,扭了扭脖子后起身回后院去休息,他打算今晚早点睡。 而此时,蹲在大门口望天的满宝确定了今天四哥不会回来,便转身回家了。 白善见她连饭都吃不香了,便道:“府学二月二放假,要不我们二月初一回家?” 满宝道:“连着休沐也才放三天假,回家才能停留一天,也太奔波了。” 庄先生闻言抬头看了满宝一眼,见她情绪低落,想了想,到底是小孩子,若和他一样万事不萦于心,那才要糟呢,因此笑道:“那就和学里多请两日假好了,我与你们一同回去,大梨村的庙会连开两天,我们也回去凑凑热闹。” 三人眼睛皆是一亮,就连一旁的周立君都忍不住低低的欢呼一声。 庄先生伸手拍了拍满宝的脑袋,劝慰道:“人走在这世上,总会遇到许多关卡,你当时觉得太高迈不过去,但你耐下心来坚持坚持,迈也好,爬也好,绕路也罢,过个几年再回头看,你就会发现那点儿关卡不算什么。因为前面总还有更难的事情在等着你,而以前所受的磨难都是最珍贵的记忆之一。” 满宝问:“那一直开开心心的记忆不好吗?” “好是好,但开心的记忆多了,你就记不住了,”庄先生笑道:“有坎的记忆才最深刻,不仅有苦和酸涩,也有甜,而且因为吃了苦和酸涩,那甜才显得尤为蜜。” 桌上的四人都听得一愣一愣的,显然都不太能理解。 厨娘想了想,回忆了一下自己的往昔,点头道:“先生说得真好,我现在这么一回想,最先想起来的还真是苦后的事。” 白善道:“我最先想到的是被满宝打的事。” 满宝:“我也最先想到被你打的事。” 俩人一起看向白二郎,白二郎心虚的看了一眼庄先生,小声道:“我最先想到的是被先生提到门外罚背书的事。” 庄先生:…… 周立君道:“我最先想到的是大伯母后来煮了菜,我娘就把二弟碗里她做的菜倒我碗里让我吃了,然后奶奶把我的碗接了过去把菜拨走了,给了夹了好多大伯母做的菜。” 庄先生微微点头,“所以你们看,你们平日开心的事情也不少,但这会儿能最快想起来的能有几件呢?” 满宝沉思。 白善吃完饭便跟在她身后,道:“先生说的对,再怎么样还有我们呢,你爹娘也疼你,有什么坎迈不过去呢?” 满宝道:“我没觉得迈不过去,就是不太开心而已。” “等回了家就好了。” 满宝点头,她问四哥,四哥可能不说,但她可以去问爹娘呀。“就不知道我娘他们会不会告诉我。” “到时候我去帮你。” 满宝心安了不少,对白善微微一笑。 白善在府学先生们的眼里勉强算得上是好学生,所以请假还不算难,在磨了两天后,学官总算是允了他两天的假,可以初六再回去上课。 他们初一放旬假,一大早便收了东西出城回家。 二月二龙抬头,正是万物复苏的开始,各地都有庙会,热闹一点儿的县里还会举办活动,自然,县令就算不出席,也是要管事的。 罗江县往年就没办,今年杨县令不在,更不会办了。 而华阳县因为是益州城的郭县,是有一些活动的,虽不隆重,但爱惜名声的士绅权贵都会舍些东西来, 今年唐县令不在益州城,主持事情的则是县尉和主簿,不过这都是有章程的,并不难。 但明刺史还是忍不住问了一句,“知鹤还没回来?他这是在罗江县待上瘾了?” 祁大人笑道:“他和杨县令是至交好友,听闻杨县令不擅刑名,或许想趁此机会帮杨县令理一理县务也不一定。” 明刺史就笑道:“他自己的县务都没理清楚,哪有那个功夫?而且杨和书出自杨氏,素来傲气,怎么可能让他插手县务?” 听出刺史对唐县令的回护,祁大人笑了笑,没有再讨论这个话题。 但不止是明刺史,就连益州王都问了一句,“今年不见唐县令上门,他不在城内?” 张节度使愣了一下后笑道:“他公干去了吧,王爷也知道,县衙里的事情都是些琐碎的小事,要费很多的心力,如今又快到春种了,他要忙的可就多了。” 益州王道:“也是,以前只知道唐县令爱刑名,不擅管民务,来华阳县两年民务都一直是交给丁主簿来管,却没想到去年突然接手民务也能做得这么好,显然平时没少做功课的。” 张节度使尴尬的笑了笑,去年算计益州各世家手里的田地安置流民的事他也有份儿。 益州王显然也想到了这一点儿,看着张节度使浅笑道:“也是唐大人家世显赫,家学渊源,又有张大人和明刺史保驾护航,这才做得这么好。” “这都是唐县令能力出众,明刺史也爱才,我年纪大了,这些琐碎事哪儿管得过来?”所以跟他一点儿关系也没有,您要记仇就记他们两个好了。 益州王笑了笑,他也不过是好奇的问了一句,还不把唐县令的去向放在心里。 他举杯看向张节度使,“此次本王开春日宴,宴请来蜀的朋友,请张大人也出席饮一杯水酒,到时候大家谈诗论道岂不快哉?” 张节度使自然是一点儿意见也没有,举杯应下。 春天嘛,不是这个宴,就是那个宴,他早就习惯了。 ※※※※※※※※※※※※※※※※※※※※ 作家的话 晚安 ☆.第七百九十四章 意外 老周家的人没想到满宝他们会在这时候回来,毕竟他们才出去了十三四天,而且此时家里正惶惶,气氛很是不好。 满宝和周立君一从大门外蹦进来,整个院子的大人们都一静。 孩子们却很高兴,尤其是五头和六头,迈着小短腿就冲着小姑跑去,一头扎进她的怀里就要糖吃。 满宝从兜里掏了一把糖塞给他们,冲着她爹就跑去…… 老周头头疼的看着她,“你怎么这会子回来了?” 满宝不高兴了:“爹,你不想我回家呀?” 老周头连忙道:“没有,没有,就是你也没说一声,爹有些被吓着。” 满宝就看向她娘。 钱氏虽然也惊讶,不过面上没表现出来,她点了点头道:“去洗漱吧,我让大丫给你收拾房间去。” “咦,大丫在家吗?”满宝说完,这才看到大嫂也在家里,惊讶的问,“大嫂,铺子不开门吗?” 小钱氏看了婆婆一眼,笑道:“回家过二月二,所以铺子关几天,你们饿了吧,我给你们做饭去,想吃些什么菜?” “随便,只要是大嫂做的我都爱吃。” 老周家人早吃过晚食了,这会天都黑了,大家正准备洗洗手脚睡觉呢,满宝和周立君一回来,大家便坐在堂屋里看着她们吃东西。 钱氏问:“你们怎么回来了?” 周立君看向小姑,满宝道:“二月二,我们要回来赶庙会,府学和书院也都放假呢。” “回来几天?” 满宝道:“初五回去。” 老周头忍不住惊叫,“这么久?” 满宝扭头看着她爹,越发肯定家里有事了。 她看了一眼围成圈圈坐着的哥哥嫂子们,没有立刻问,而是等吃完了面,又去洗漱换了衣服,这才跑到大院这边来。 这会儿,大家都各回各屋了,院子里静悄悄的,只爹娘的房间里破天荒的亮着灯。 就算现在老周家日子比以前好了,老周头和钱氏也依然节省得很,能不点灯的时候绝对不点灯。 满宝走到大哥大嫂的屋外,犹豫了一下还是没敲门,而是径直去了正屋。 她知道,如今家里依旧是爹娘当家做主,如果她和白善猜准了,她真的不是爹娘的孩子,大嫂便是知道,再疼她也不会告诉她的,所以还是得问爹娘。 满宝敲门。 屋里正说悄悄话的夫妻俩一顿,老周头下床去开门,看见满宝在门外便好奇的问,“怎么还不睡?” “爹,我有话跟你们说?” “有什么话不能明天说?”老周头道:“你现在是大姑娘了,可不能再跟爹娘睡了。” “我没要和你们睡,”满宝挤到房间里,愣是突破她爹的伟岸身躯钻到屋里去,“娘,我有事。” 钱氏便笑道:“过来吧。” 满宝立即跑过去,还回头冲她爹扬了一个得意的眼神。 满宝坐在她娘的身边抱住她的胳膊,钱氏伸手摸了摸她的脑袋问,“什么事儿,说吧。” 满宝却一时犹豫了起来,心头有无数的疑问,却不知从何问起,从何说起。 老周头见满宝低垂着头不说话,忍不住问:“你是不是在外头闯祸了?是打了人,还是……” “没有,”满宝抬起头否定,看了一眼她爹后从衣领里将那块一直戴着的长命锁取出来,“爹,娘,这长命锁是哪来的?” 老周头和钱氏一愣,不明白她怎么问起这个来,便道:“是爹娘给你打的呀,怎么了?” 满宝垂下眼眸问,“花了多少钱呢?” 老周头想了想,斟酌着道:“不贵,也就二三两吧,你怎么想起问这个来了?” 满宝心中一酸,眼眶便有些发红,她忍了一下没忍住,眼泪就噼里啪啦的往下落,老周头一怔,连忙心疼的去给她抹眼泪,“你这是怎么了,你在外头被人欺负了?” 粗粝的手抹在满宝嫩嫩的脸上,她都能感受到疼,但满宝心里更委屈了,眼泪也掉得更凶了。 老周头着急起来,连忙看向老妻。 钱氏心中一动,嘴巴动了动,最后也只是伸手抱住了满宝。 满宝便扑进母亲怀里哭起来,哭了半响,心里的郁结散了不少,一抬头看到关切的看着她的父母,她便嘟了嘟嘴委屈道:“你们都骗我,我都知道了。” 老周头问:“我们骗你什么事,你都知道什么了?” 满宝抹掉脸上还剩的泪水,带着哭音道:“爹,你知道这长命锁值多少钱吗?” 老周头愣愣,“值多少钱?” 满宝本来想说价值百两的,但一看她爹这模样,就道:“价值千金!” 老周头脚就一软,扶住她的肩膀才站稳了,“这,这么多?” 钱氏也惊讶的张大了嘴巴,连忙问道:“这是谁说的?” 满宝道:“唐大人说的,他说这个长命锁不是一般人戴得起的,我也拿着去问过银楼的掌柜了,这银锁是一个特别有名的银匠打的,所以特别贵。” “这再贵,它也只是一块银子呀,怎么可能值这么多钱?”老周头喃喃,“他们也没这么多钱啊……” 满宝耳尖的听到了,问道:“他们是谁?是,是……” 满宝眼泪又盈于睫,问道:“是他们吗?” 钱氏一看,便知道她是知道了,心中惶惶,半抱住她问,“那个唐县令也知道了?” 满宝看着母亲不说话。 钱氏便叹了一口气。 满宝扯了扯她的衣袖,哭道:“娘,你就告诉我吧。” 钱氏看向老周头。 老周头一屁股坐在一旁的椅子上,沉默着没说话。 屋里一下安静了下来。 而此时,白善也才吃完晚食,告别祖母和母亲回自己的房间。 刘老夫人笑着送他离开,等他走得没影了,脸上的笑容这才落下来。 一旁的郑氏一头雾水,小心翼翼的问,“母亲,怎么了?” “没什么,只是没想到他们这会子回来而已,你先回去休息吧,我再独自坐会儿。” 郑氏便行礼告退。 等郑氏走了,刘老夫人这才扶着刘嬷嬷的手道:“走吧,去让大吉来见我。” “是。” 白善突然回来,同样出乎刘老夫人的预料,而且这孩子似乎很守和满宝的信诺,什么都没告诉刘老夫人,所以刘老夫人跟他说了半天话,也不明白他为何此时跑回来了。 ※※※※※※※※※※※※※※※※※※※※ 作家的话 下一次更新在下午两点左右 ☆.第七百九十五章 身世 大吉早等着老夫人叫了,因此很快便过来了,他低声将少爷吓唬周四郎的话说了,也禀报了两个孩子躲在房里的猜测。 刘老夫人没想到两个孩子竟然能猜到满宝的身世,沉默了一下后挥手道:“我知道了,你下去吧。” 大吉躬身退下。 刘老夫人便忍不住叹了一口气。 刘嬷嬷问道:“老夫人,周家会告诉满小姐吗?” 刘老夫人沉吟片刻,道:“不管他们说不说,我们都要说了。周家近日都很担惊受怕,唐县令眼见着也要查到这儿来了,所以该说的就都说了吧。至于他们是否告诉满宝,还是由他们自己考量决定吧。” 钱氏和老周头现在就在考量,俩人现在隔空对望,用眼神在交流。 满宝抬着她的小脑袋,看看她爹,又看看她娘,见他们这样肆无忌惮的当着她的面眉来眼去,便气得一拍床。 夫妻两个便低头看她。 满宝便略有些心虚,这样对着父母发脾气是很无礼的行为,她缩回手,嘟了嘟嘴道:“爹,娘,你们就告诉我吧,不然我就去问哥哥嫂子们,还有村子里的人,他们是不是也知道?” 钱氏就叹了一口气,问道:“这长命锁就不能是爹娘从别处得了送你的?” “那从何处得的?”满宝打破砂锅问到底,“娘,如今唐县令正在查我们家呢,我不知道他在查什么,但我也觉得这么好的长命锁,我们家是买不起的。” 钱氏沉默了一下后道:“这长命锁是你小叔打的……” 满宝静静地看着钱氏。 钱氏便闭了闭眼,看向老周头。 老周头坐在椅子上叹了一口气道:“说吧,孩子都知道了,瞒着有什么意思?官爷们都快要找来了,到时候我们还不知要怎么样呢,总要让满宝去给他们夫妻俩上炷香。” 钱氏便摸着满宝的脑袋道:“满宝,你的确不是娘生的,你是你小叔小婶的孩子。” 满宝眼泪落下来,抹了抹后道:“我就知道,我,我和善宝都猜着了。娘,你把他们的事都告诉我吧,怎么你们不把我当侄女儿养,却当闺女养呢?” 钱氏就拉着满宝的手细细的将周银卖身后又回来的事情说了,“……当时你才六个多月,也不认生,娘一抱你,你就咯咯的笑。那会儿正换季,天气不定,你又才回来,不知道是不是水土不服,第二天便有些恹恹的,你爹娘托了人往这边运行李,只送到县城,所以他们第三天就要进城去拿行李,顺便买些紧缺的东西。我想着你年纪小,总这么奔波不好,就把你留了下来。” 午夜梦回时,钱氏不止一次庆幸她当时的说服,却又有些后悔,当时应该把他们夫妻俩也留下来,只要晚一天进城,说不定就不一样了。 “你爹娘,”钱氏说到这儿哽咽了一下,红着眼睛道:“他们是被人害死的,就在入城的那片大虎山里,你爹娘的脸上被人用刀划了好几道,当时你四哥把他们抬回来,我们就想去县城报案的,可我们还没来得及去,便有官爷拿着你爹的画像来村里,说你爹是盗匪……” 满宝惊讶的张大了嘴巴。 钱氏握紧了她的手道:“你爹怎么可能会是盗匪呢?他从小便心善,这次回乡就是想在村里安家立业,他又有妻有子,怎么会去做这种杀头的勾当?他是冤枉的,但那些官差拿着他的画像信誓旦旦,我,我们都没敢认……“ 满宝问:“我爹卖身了,那他是怎么赎身的,又是怎么赚了这么多钱,对了,我娘是谁?” 钱氏抹了抹脸上的泪道:“你爹说了,当初他卖身给商队就跟着商队一路往北做生意去,但走到半途,或许是水土不服,或许是因为淋雨,他高烧不断,已经走不动了。” “商队的管事找大夫给他看了一下,治好病要费不少钱,而且还不能再走,所以商队就把他留下了,”钱氏道:“商队给你爹留下了几副药,但那药吃完了还没好,你爹要住,也要吃,没几天就把身上的积蓄全花光了。当时客栈的人把他抬到了外面,是你外祖看着他可怜,便让他住在门房里,又请了大夫给他治病。” “你爹那会儿也才十四岁,他好了以后就留在你外祖家里帮工,偶尔再出去给人跑跑腿赚些钱,想要把看病的钱还给你外祖。” 老周头连连点头,“你爹从不肯白受人的好处,我估摸着也是因为这个,你外祖就看上你爹了,然后就招了你爹做女婿,你爹给他们养老送终后就带着你和你娘回村来了。” 满宝脸上的泪也干了,这会儿倒不伤心了,只是好奇的问,“那我娘就没个兄弟姐妹什么的?” 在她的认知里,好像家家户户都有兄弟姐妹。 老周头道:“没有,所以你外祖家的钱财都是你爹娘的,你脖子上的长命锁听说也是你外祖请人给你打的。” 满宝若有所思,“那我爹岂不是上门女婿?” 老周头点头,“是上门女婿。” 满宝:“那我怎么姓周呢?” 老周头和钱氏:…… 满宝看看她娘,又看向她爹。 老周头就拍着她的脑袋心虚的道:“真是个傻丫头,你爹回来过的事都不能往外说,你都得假装是我的闺女,那能不姓周吗?” 满宝就耷拉着脑袋问,“那,那我以后要改姓吗?” 老周头有些不情愿的道:“不,不用吧?” 钱氏则是思忖道:“要是能改,自然还是改回去好,当年你外祖给你取了名字的,可惜是个男孩儿的名字,所以你爹娘没用,想着以后给你弟弟用,谁知道……” 钱氏顿了一下道:“你爹是个信诺的人,说了是上门女婿就是上门女婿。” 老周头有些不甘愿的动了动腿,小声道:“那我还想给满宝招个上门女婿呢……” 满宝觉得这个距离她太远了,她总算是记起了当下最要紧的事,“所以唐县令在查当年盗匪的事?我既然说小叔……我爹是盗匪,那总有被偷盗或抢劫的苦主吧?苦主是谁?” 钱氏和老周头一起摇头,道:“我们也和衙门打听过,但那些官差不是县衙的人,我们也不敢打听得特别细,生怕人怀疑上来,都还是托你舅舅们拐着弯儿的和县衙的衙役亲眷打听的,什么都没打听出来。” ※※※※※※※※※※※※※※※※※※※※ 作家的话 下一次更新在下午六点左右 呵呵哈哈哈,我以为我定时了,结果我忘了 ☆.第七百九十六章 恍惚 满宝就皱着自己的小脸思索起来。 老周头颇为忐忑,“满宝呀,要是你爹的事儿发了,那我们家里人还有你会不会问罪?还有村子里的人,大家都帮着瞒了,县太爷会不会把大家伙儿都给抓了?” 满宝问道:“全村都知道?” 老周头点头,“年纪大的都知道吧,当年你爹回来的时候可热闹了,大家都来我们家里凑热闹。” 满宝想了想便安慰道:“别怕,就算是隐瞒逃犯,犯案的人这么多,也就抓案首,比如村长大哥和里长爷爷,还有爹和大哥他们。” 老周头一点儿也没被安慰道,捂着胸口道:“这可怎么了得?” 满宝知道了实情,却放松了不少,一再的问她娘,“娘,你确定,我爹真的不是坏人吗?” 钱氏想也不想就点头,“确定!” 满宝就捏着拳头道:“那就不用怕了,您放心,现在查案的是唐县令,他可聪明了,心也不坏,不会做糊涂官的,我爹不是坏人,那就要把杀他的人查出来才好。” 钱氏忍不住坐直了身体,握住她的手问,“所以这还是好事,是吗?” 满宝点头,“是。” 老周头却很怀疑,“不会他们也跟以前的官爷一样,冲上来就说你爹是盗匪,然后把我们都抓走吧?” 满宝道:“不会的,等我回了益州城,我就去找唐县令,请他帮忙查这个案子,可惜杨县令回京成亲去了,还不知道要到什么时候才回来呢,好在唐县令破案特别厉害,我听他身边的明理说过,他破案可比杨县令强多了。” 老周头就松了一口气,“那就好,那就好。” 谈完了要紧事,屋里一下就安静下来了。 老周头扭捏的看着他闺女道:“满宝啊,虽然你不是我生的,但咱身上流的血还是一样的,爹还和以前一样疼你,你可别往心里去,知道吗?” “我知道,爹。” 老周头听到这声“爹”总算是放心下来了,用粗粝的大掌去握住她的手,拍了拍道:“满宝呀,你爹年纪比你大哥大姐还要小,我和你娘就是当儿子养大的,你呢,也是我们养大的,一把屎一把尿啊,不容易,爹心里最疼你了,等你以后招了上门女婿,爹和娘不跟你们大哥过,就跟你过,去给你看孩子,等我们老了动弹不了,我们就让你哥哥们把我们抬过来照顾送终……” 钱氏横了他一眼道:“你没事说这些做什么?” “怎么不能说?我这不是为了让满宝安心吗?让她知道,不管她是不是我们亲生的,我们都最疼她。” “你是最疼她吗?”钱氏恼火道:“家里什么时候说过要给满宝招上门女婿了?会做上门女婿的能是什么好人?” “怎么就不是好人了?那老二也是上门女婿,他不是好人吗?”老周头道:“满宝这么有本事,脾气又这么大,这外头谁家的小子配得上她?嫁到外面去,万一被人欺负了怎么办?还不如选个长得好的招了做上门女婿,到时候就在左近建一栋房子,有她六个哥哥看着,谁敢欺负她?” “你还想把她留在村里?满宝读了这么多的书,庄先生都说她以后前程大着呢,你怎么能想着把孩子拘在村里……” 夫妻俩当即就吵了起来。 满宝看看爹,又看看娘,便悄咪咪的溜下床跑了,留下他们自己吵架。 满宝跑回自己的房间,爬回床上的时候还很平静,但这一静下来心脏便开始砰砰的跳起来,她到现在都还有些茫然,所以她的确不是她爹娘的孩子? 满宝挠了挠脑袋,想找个人说话,于是她找科科,“科科,我爹竟然不是我爹,我娘竟然也不是我娘。” 科科“嗯”了一声,见宿主半天不说话,就问道:“然后呢?” 满宝:“你不觉得很奇妙吗?” 科科:“不觉得。” 满宝:“算了,我不跟你说了,我要去和白善说。” 她扭头看着窗外,期盼道:“也不知道什么时候天亮,我还想去拜一拜他们呢,我以前都不知道小叔就是我爹,更不知道我娘也跟着埋在那里。” 科科算了算后道:“还有九个小时三十八分钟天亮。” 满宝默默地躺下,将被子拉起来盖住自己,将双手放在肚子上道:“那八个小时后你把我叫醒吧。” 科科记下了,于是天没亮就把满宝叫醒了。 满宝爬起来穿好衣服,看了眼外面的雾气,听到大院那边传来动静,便知道大嫂肯定起了,她便缩着脖子爬过去。 小钱氏和冯氏已经起来弄早食和烧水了,看到满宝溜过来,小钱氏连忙拉住她的小手,见还算温暖便松了一口气,问道:“怎么起这么早?这天还没亮呢。” “一会儿我要出门去找善宝。” “那也不必这么早,善少爷说不定都没醒呢。” 冯氏在一旁笑问:“小姑,要不要热水洗脸?” 满宝点头。 冯氏便用木盆给她盛了热水,“快去洗漱吧,多穿些衣服,现在才二月呢,天还冷得很。” 满宝抱着木盆却没走,问道:“大嫂,二嫂,今天家里要去逛庙会吗?” 冯氏:“去呀,家里人都去的。” 小钱氏想了想道:“今年爹和娘可能不去了,昨天娘让我把香收了,应该是让我们去烧香。” 满宝道:“我也不去了。” 冯氏奇怪的看她,“你回来不就是要去逛庙会吗?怎么不去了?” 满宝挠了挠脑袋道:“去是去,但我不去这么早,我得去找善宝说说话儿,看他去不去。” 冯氏不知道他们读书人的事,便点头道:“行吧,不过一会儿娘起了,你得跟娘说一声。” 满宝点头,转身却把小钱氏给拉了出去。 小钱氏问道:“怎么了?” “大嫂,你给我收拾一些香烛纸钱呗。” “你要香烛纸钱干什么?” 满宝就压低了声音道:“去给我亲爹娘上香。” 小钱氏惊疑不定的看着她,不确定她是真的知道了,还是诓她的。 满宝没抬头看她,只一味的叹气道:“我爹还罢了,每年都给他磕头上香,也都给请他过来和祖父祖母们吃吃喝喝了,但我娘却从没请过,所以我要去看一看。” 小钱氏张了张嘴,半响才点头道:“好。” ※※※※※※※※※※※※※※※※※※※※ 作家的话 下一次更新在晚上九点左右 ☆.第七百九十七章 上坟(给书友“锦衣卫:蓉蓉”的打赏加更9) 目送满宝端着木盆走远,小钱氏想了想,转身走到正房门口,正好老周头和钱氏也起来了。 应该说,他们是一个晚上没睡,听到院子里有动静便准备着起床了。 小钱氏敲了敲门,老周头便披了衣服出门去,把空间让给她们。 小钱氏进门去低声将满宝刚才的话说了,问道:“娘,满宝知道了?” 钱氏点了点头,“她想去就让她去吧,你先别往外露了口风,衙门正在查这事,满宝说她可以求县太爷们给老二伸冤,可这事吧……总之先别往外露口风。” 小钱氏连忙点头,心中也有些忧虑起来。 这事并不单只是他们家的事,全村都参与进来了,若是不能伸冤,还是定的周银有罪,那整个村子的人都要跟着受罪。 天边才出现些亮光,满宝便提着装了香烛纸钱的篮子去白家找白善。 守门的下人听到敲门声时愣了一下,然后开门,一脸懵的看着满宝,“满小姐,这天才亮呢。” “我知道呀,白善起床了吗?” 下人苦恼道:“小的就是守门的,少爷在二院里头呢,要不您亲自去看看吧。” 说罢就让开身子让满宝进去了。 满宝便提着篮子进门。 白家的下人,除了厨房的人外,其他人也都是才起床没多久,出门打扫的打扫,倒夜香的倒夜香,路上碰见满宝都有些愣,但还是站到旁边弯腰行礼问安。 满宝一路畅通无阻的到了白善的院子,一早便有机灵的下人先跑去禀报了。 白善也起了,不过还没来得及洗漱,听到院子的动静,他便从门口里探出脑袋来,看到满宝便招手道:“我还要洗漱呢,你先在厅里等我。” 满宝应了一声,却把篮子交给一旁的下人拿去放好,进了他的房间,边看他洗脸边道:“你去跟我扫墓吗?我有好多话要和你说,还有事需要你帮我参考参考。” 白善一听便知道她昨天晚上肯定去问她爹娘了,也不知道结果怎么样? 他连连点头道:“好,你等一下我,待吃了早食我便跟你一块儿去。” 白善一边洗脸,一边对一旁候着的下人道:“你去厨房里拿两份早食,随便什么都可以,不必等都做好。” 满宝坐在一旁的椅子上道:“我吃过面,不想吃了。” 白善则对下人点头道:“去吧。” 下人应声而去。 白善净了面和手,便去梳好头发,等他把自己收拾好,下人才把早食端来。 满宝看了眼进进出出的下人,疑惑的道:“好多我没见过的人。” 白善点了点头道:“前不久祖母才让人从陇州带来的,虽然没见过,却是家生子。” 他将桌上的碗筷给了满宝一副,问她,“真的不再吃一些?” 满宝摇头,“没胃口。” 白善便加快了吃饭的速度,看来她受的打击不小,不然不会没胃口的。 白善一吃完便放下了筷子,起身道:“走吧。” “不去给刘祖母请安吗?” 白善摇头,“让下人去和祖母说一声就行了,等我们回来再去请安,这会儿祖母也才起没多久呢。” 满宝便找下人要回了自己的篮子,提着和他一块儿往外走。 大吉也不知道打哪儿冒出来的,在他们出大门前跟在了他们身后。 满宝看了他一眼,领着他们一块儿去了村尾他们家的墓地里, 才上山,满宝就一脸严肃的和大吉道:“大吉,我们要说悄悄话,你可不可以离远点儿不要听?” 大吉默默地点头,停住了脚步。 俩人便走到满宝小叔的墓前,大吉站的位置可以看到他们,却不会听到他们说的话。 满宝将篮子里的香烛都拿出来,白善帮着从附近揪了一把干草来,俩人打了火石点燃干草,便点了香烛插好。 满宝拿了一把香在手上,毕恭毕敬的跪下上香,白善站在一旁等她。 满宝将香插下去,这才和找了块草地和白善说话。 她没有犹豫的将昨天问到的事情都和他说了,然后道:“你说,我要怎么说服唐县令来帮我亲爹洗刷冤屈呢?” 白善道:“这个很难呀,唐县令虽然问了一句,但他现在人在益州城,又是华阳县的县令,怎么可能管到罗江县来?” “杨县令破案能力比不上唐县令,这又是陈年旧案,杨县令若是查不出来,那我们整个村子的人岂不是都要被问罪?”满宝道:“所以还是得求唐县令。” 白善就想了想道:“就算要求,也得先求杨县令,事发在罗江县内,唐县令要查,也得经过杨县令的同意,若能说服杨县令去请唐县令,那就容易多了。” “那得等他成亲回来呀。” “是呀,”白善掰了掰手指头算道:“就算他成了亲就回来,那也得小一个月呢,不急。” 满宝便叹气,“好吧,那我们还是得当什么事儿都没有样子。” 白善点头,安慰她道:“你是你小叔的女儿,那就还是周家的孩子,跟是你爹娘的孩子也没差了,你别伤心了。” 满宝道:“我不伤心了,就是觉得心里酸酸的,还有点儿苦,我总觉得替他们委屈。” 她道:“十二年了,我都不知道有他们,他们不仅被人害死,还要背负罪名,连家里人扫墓都不能光明正大的扫,我好难受。” 白善想了想,左右看了看,发现附近只有大吉一个人,便伸手抱住满宝,轻轻地拍着她的后背道:“要不你哭一场?” 满宝被他按在怀里,小脸儿微红,推开他道:“你别是趁机占我便宜吧?” “你才多大,我才多大?我能占你什么便宜?”虽然这么说,白善还是耳朵通红,大声的申诉道:“我这是作为朋友安慰你好不好?色者见色,是你自己想歪了。” 满宝没想到自己都那么难受了他还跟自己吵架,气得就冲他飞出一脚,白善往后一蹦,转身便跑了。 满宝顺手抄起地上的篮子就去追,一路跑到山脚下都没追上白善,只能气喘吁吁的停下。 白善也喘着气的停下,回身看着她笑问,“怎么样,心里不难受了吧?” 满宝仔细一感受,还真是,她一点儿也不难受了。 ※※※※※※※※※※※※※※※※※※※※ 作家的话 晚安 ☆.第七百九十八章 相遇 虽然满宝不难受了,但她还是冲白善哼了一声,提着篮子扭过头就走。 白善连忙去追她,脖子都还是红的,“你真生气了?” 满宝红着脸哼道:“你以后不许再抱我,我已经是大姑娘了。” 白善忍不住嘀咕,“明明就是个小姑娘……” 但他还是点头应下了。 俩人肩并肩的往村子里去,大吉也从山上下来了,默默地跟在俩人身后。 此时太阳都升到半空了,他们说话的时间有点儿久,所以村里来来往往都是人。 大部分人是往大梨村的方向走去,正午的时候是庙会最热闹的开始,所以大家都会赶在午时前到达大梨村。 热闹会一直持续到晚上戌正大家才会散去,每年庙会满宝和白善都会和村里的小伙伴们一起去玩儿,最主要去拜一下半山上的土地公,再去道观里拜一拜各位神尊,尤其是天尊老爷。 满宝看到这么多人往大梨村去,不免心馋,“我们去不去?” 白善一看她的神色就知道她想去,便点头道:“去吧,去吧。” 满宝就道:“那你等我,我先拿篮子回家。” 白善点头,“一会儿我们去找白二,也不知道他还在不在。” 白二郎早跑了,他家看门的下人道:“二少爷一早就过去找堂少爷您了,您不在家,又去找满小姐,结果满小姐也不在,二少爷有些生气,就非让小的们跟着一起找,没找着,村里又有同窗来邀,二少爷就跟他们去庙会了。” 白善就扭头和满宝道:“他一定没有深找,不然你家里人肯定是知道我们去干嘛的,说这么多,就是为了不让我们怪罪他。” 一旁的下人缩着脖子讨好的笑。 满宝点头,“我们不怪罪他。” 白善道:“就是。”最多见着时给他肩膀来一拳重一点儿的,出去玩儿竟然不等他们。 大吉问,“少爷,你们是走着去,还是要坐车去?” 白善看向满宝,满宝则看了一眼天上的太阳,道:“时间不早了,我们坐车去吧。” 大吉便去马棚里取马套车。 白善和满宝站在自家门外说话聊天,说着说着,俩人总觉得遗忘了什么事,一直到大吉赶了车过来,白善才一拍掌叫道:“糟了,忘了给祖母和母亲请安了。” 满宝也总算是想起了这事,俩人面面相觑。 赶车过来的大吉顺口道:“老夫人和夫人也都赶庙会去了,少爷要请安,不如去道观里请吧。” 满宝则挠了挠脑袋道:“我也忘了跟我娘说一声了,刚才把篮子丢在院里就跑了。” 白善就道:“没事,我们有马车,时间来得及,你先回家和你娘说一声,免得她一会儿找不着你着急。” 大吉就道:“周太太也跟着一起去了,老夫人约了周老爷周太太一起,他们巳时就走了。” 满宝便和白善对视一眼,一起笑眯了眼,乐陶陶的爬上了马车,也不知道在乐什么。 车子还没到大梨村的山脚下便走不动了,到处都是人,路两边的草地里还摆了不少东西,都是临时占了位置做生意的小商贩。 卖的最多的就是香烛炮仗,然后是各种吃的东西。 满宝跳下马车,看了眼已经绵延上山的人流,惊叹道:“今年比去年还要热闹了。” 一旁的老翁听到,大声回道:“可不是,山上的道观灵验着呢,连天尊座下的仙子都来这里拜天尊,所以隔壁县城的人都来参拜呢,我估摸着过两年还得更热闹。” 白善就看向一旁天尊座下的仙子。 满宝有些不太好意思的低头笑,“事情都传到别的县城去了?” 白善就憋着笑道:“说不准以后还能传到益州城去呢。” 而此时,益州城华阳县的县太爷就正在一脸懵的听着乡民们给他普及天尊老爷和天尊座下仙子的二三事。 这些事自然不是钱氏说的,而是大家自己往上套的,一开始唐县令还当个传说来听,但越听越不对劲儿,越听越觉得这位天尊座下的仙子有点儿似曾相识。 唐县令连忙拦住正滔滔不绝的老太太,问道:“老人家,您说的这位仙子现在还在?” “哎呀,在呀,怎么不在,人还是个小孩儿呢,虽然是仙子,但下凡历劫,就跟凡人一样的,得等到百年后她才能回归仙位。” 唐县令没想到杨和书治下竟然还有此蒙昧之事,不由眨了眨眼问道:“不知那位仙子是哪儿的人?” “就是我们罗江县的,隔壁不远处的七里村老周家,她可有福气了,一人便带旺了整个家。” 唐县令忍不住哈哈大笑起来,问道:“她不会叫周满吧?” “叫什么不知道,但她娘是钱家村出来的,也是个很有福气的人,哎呦,生了六个儿子,两个闺女,一个比一个好。” 唐县令便确定了,这就是周满。 他忍不住笑出声来,扭头和一旁的江琦道:“你们大人知道此事吗?” 江琦点头,“知道,大人刚来上任没多久便碰到过满小姐,当时就知道了,不过大人当时没往心里去,觉得只是些流言,没想到这话越传越广,这道观上的香火也一年比一年旺。” 唐县令笑得眼泪都快要出来了,乐道:“没想到周满还有这能耐,竟是仙子吗?” 混在人群中往上爬的满宝似乎听到了自己的名字,便抬起头来四处望,和一旁的白善道:“我好像听到有人在叫我。” 白善也道:“我好像也听到了你的名字。” 坐在比他们略高一点儿的山路边石头上的唐县令听到了,回头往下看去,就见俩人正站在石阶上仰着头往上看。 两边一低头,两抬头,大家便看了个对眼。 唐县令微讶,问道:“你们怎么在这儿?” 满宝和白善更惊讶,叫道:“你怎么在这儿?” 满宝道:“这是我们的家乡呀,二月二放假,我们回家过节,唐大人你怎么在这儿?” 唐县令轻咳一声道:“杨县令不在,我过来暂代几天县务,听闻大梨村的庙会很热闹,我就过来看看。” ☆.第七百九十九章 同行 满宝忍不住扭头和白善对视一眼,再一转头,俩人就对唐县令展开大大的笑容,灿烂得差点闪瞎唐县令的眼。 虽然知道不应该,但唐县令还是忍不住脊背一寒,就好似有蚂蚁顺着他的脊背快速的爬过一样,颤栗了一下。 唐县令的目光在两人间左右滑动,问道:“可我记得府学二月二一般就放三天假,你们昨儿回来,明天就走?” 白善道:“我多请了两日假。” 唐县令怀疑的看着他,“就为了过二月二?” 白善点头道:“唐大人不也来了吗,显然也是对我们这儿的庙会很感兴趣,我们年年都来参加庙会的,今年要是不来便感觉像缺了什么一样。” 唐县令笑了笑,便从石头上起身,“既然这么巧,那我们不如一起走?” 满宝连连点头,热情的道:“这儿我们熟,唐县令,我们做东道,领着你好好的逛一逛好不好?” 唐县令笑着点头。 一行人便结伴同行。 唐县令见他们路上都不带歇的,一口气就往山上爬,忍不住问,“你们就不累?” 满宝和白善扭头看他,犹豫道:“唐大人,你又累了吗?要不我们歇一歇?” 唐县令就仰头看了一下不远处若隐若现的道观,坚强的道:“不,我不累。” 于是一群人便继续走,唐县令还是解释了一下,“你们这儿的山路比较陡,所以走着比较累,像栖霞山,我每年都爬的,可以一口气走到山上。” “是吗?”满宝看了一眼他们的山,又回想了一下栖霞山,勉强同意,“也是,栖霞山能上车,我们这儿只能靠走的,不过我们打小爬惯了,倒不觉得累。” 唐县令就很好奇的问,“你们常来这儿爬山?” “是啊,”满宝道:“每年二月二的庙会,五月端午,七月鬼节,九月重阳,还有年前上香都是要来一次道观的,以前先生休沐,闲了也会带我们来登高望远。” 唐县令就居高临下的看了一眼山脚下还在挪动的人流,再想一下庄先生的年纪,感叹道:“庄先生好身体呀。” 满宝和白善一起点头,然后又隐晦的看了一眼唐县令。 不过俩人现在正计划着有求于他,所以只能夸人,怎么可以去打击对方呢? 满宝夸他的话顺口就来,“唐大人,你也很厉害的,你看和我们一块儿爬山的都还是干惯了农活的呢,他们路上都要歇两趟才能上来。” 白善则绞尽脑汁的想了一点儿,“大家都出了不少汗,有些狼狈,大人还是这样风姿潇洒。” 唐县令就看了白善一眼道:“不会夸人就别夸了。” 他拿出帕子擦了擦额头上的汗,打开手上的折扇扇了扇风。 满宝就看着他的折扇纠结,好一会儿才道:“唐大人,出了汗扇风不好,而且这会儿还春寒呢,对身体不好。” 唐县令想起她是大夫,手中的折扇便一顿,他不动声色的合上,问道:“还有多久才到?” “不久了,再走一段就是了,而且这一段路很平缓的。” 唐县令便跟着满宝两个一起往前去,再往前去一些,路的确平缓了下来,唐县令便看见不少人从另一条路上上来,那些人大多是青壮,背后多背着一个老人,或是伸手扶着老人。 唐县令忍不住咦了一声,满宝就解释道:“那是另一条路,那条路比较平缓好走。我们平时来上香都是走的那一条的。” 唐县令问:“那我们为何不走那条?” 满宝道:“因为那条路上风景不比这条好,还窄,这条路可是杨县令请了县里的土豪们跟着一起修过的,可好走了。” 唐县令一点儿也不觉得好走,他看向白善,问道:“你家是不是也出钱了?” 白善点了点头,“出了一点儿,不过我家出的少,堂伯,还有县城里的张家和刘家出的最多。” 唐县令便看向他笑道:“土豪啊。” 满宝深以为然的点头,跟着道:“土豪。” 白善看了她一眼不说话。 道观里正香火鼎盛,一片热闹,不管带不带香上山,来这儿的人都要跪下拜一拜。 有钱人家,比如白家,张家,刘家这些大户人家,还会给道观施一些善钱。 当然,他们的待遇也是不一样的,他们上山来上香,守清道长他们便把观里剩余的房间腾出来给他们休息。 房间不够,这两年他们还新修建了两间,专门待客用。 没办法,道观的香火越来越旺,来的富贵人家也越来越多,他们总不能表现得过于寒酸了。 拿香客们给的善钱修缮了房屋,房屋又给香客们住,道虚就悄悄的和满宝说过,“这钱就相当于过了我们一道手又回到了他们身上,倒是我们劳累了一番。太不值当了。” 满宝问:“来了这么多人,善钱就没有剩余的?” “有是有,只是师父拿钱去买了米面和药材,上山来的居士求药,师父就给了。” 满宝道:“这就是值当了。” 道虚道:“可我们累坏了,近来抄写的经书越发少了,打坐时间都少了。” 一旁的道和就道:“可见满宝比你还适合修道的,白瞎了你在山上这么多时间,看东西都还没有满宝通透。” 道和问道:“你一个穷道士,拿钱去干什么?存着无用,不过是废钱,不如花用了,取之于善人,也用之于善人。” 连白善都忍不住给道和鼓掌,道:“心宁道远。” 道虚不服气,“钱的用处可多了,留着我们至少能吃肉不是?我们又不是秃驴,不用戒口,可以买许多好吃的。” 满宝哈哈大笑起来,道:“小心下次戒嗔师父来了,我和他说。” 道虚说她,“告状精。” 道和道:“这肉吃多了也不好,你不要总想着口腹之欲,你问问满宝,肉吃多了对身体好吗?” 满宝道:“对身体不好,对嘴巴和心里好。” 道虚和白善便一起和满宝哈哈大笑起来,道和站在一旁默默地看着他们。 满宝和道观里的人熟,但她看了一下里面的人流,和唐县令道:“估计没房间给您歇脚了,不过我认识里面的小道士,您要不介意,我带您去他们的房间里歇歇脚?” 唐县令看着她道:“你突然这么客气,我很有些害怕。” ※※※※※※※※※※※※※※※※※※※※ 作家的话 今天是陌颜的生日呀,下一次更新在下午三点左右 ☆.第八百章 太客气 满宝眨眨眼,坚持道:“谁说的,我一直都这么热情好客的。” 正说着话,守在观门前的刘嬷嬷看到了他们,她曾经在康学街白府见过唐县令一面,这会儿看到他和自家少爷碰在了一起,眼皮就忍不住跳动起来。 她连忙迎出来,先向白善和满宝行了行礼,这才面向唐县令行礼,笑道:“这位是益州城来的唐县令吧,我家老夫人听说您也来上香,特意让老奴在此等候,请大人去静室休息。” 唐县令闻言挑了挑眉,他来这儿的确不是秘密,但也不至于传到了七里村那么小的地方,还特意有人等了自己。 唐县令看了一眼同样惊讶的白善和满宝一眼,笑着点了点头,和刘嬷嬷一起走。 白善和满宝对视一眼,连忙要跟上。 刘嬷嬷就回头对他们道:“少爷,满小姐,你们上来了还没去上香呢,先去给老君上香再回静室休息吧。” 俩人便停下了脚步,唐县令回头冲他们笑了一下,跟着刘嬷嬷走了。 目送他们走远,俩人忍不住对视一眼。 白善道:“祖母肯定还是包的上次那个房间。” 满宝道:“我知道它内室里木榻边上还有一个窗户,待客总不可能在内室待客。” 一语闭,俩人也不急,先进正殿,给特别熟的天尊老爷雕像磕了三个头,拜了拜后便溜到了后院。 俩人熟门熟路的穿过道观的菜园子,绕到了几间房子的后面。 房子后面以前也是种的菜蔬,只是现在菜蔬都被拔了换上了花木,显然是为了美观。 满宝踩进去,就要偷偷的溜过去,然后一道轻咳声响起,满宝身子一僵,和白善一起扭头看过去,就见道虚从一棵树后绕出来,看着他们问,“你们干嘛呢,鬼鬼祟祟的。” 满宝嘘了一声,小声问道:“你怎么在这儿,今天人这么多,你不用待客吗?” “就是因为人很多,累得很我才到后面来歇一歇,你们干嘛来这儿?” 白善道:“你是偷懒吧?” 道虚就翻了一个白眼道:“我是偷懒,你们又是干什么来的?” 白善面不改色的指着一间房道:“那是我家包的房间,我们要给长辈一个惊喜来着,你可别坏了我们的事儿。” 道虚看了一眼,那间房的确是白家包的,不过惊喜…… 他怀疑的看着俩人,“你们别是使坏吧,什么惊喜需要绕到后窗来?” 满宝道:“那是因为你不懂。” 满宝想了想,干脆问道:“我们要开窗,你那儿有没有东西开窗?” 道虚在袖子里掏了掏,掏出一把钥匙来,犹豫着问道:“你们真是为了惊喜来的?” 白善已经劈手抢过,道:“总不能是为了闯祸吧。” 俩人小心翼翼的凑到窗下,就用钥匙从缝隙里伸进去,不断的去拨窗的锁条,道虚站在一旁看了一会儿,嫌弃得不行,推开白善道:“我来。” 白善就把位置让给他。 道虚趴在窗外看了一会儿,轻轻地的将锁条往上挪了挪,就在它往上滑动的一瞬间把窗户打开…… 他得意的回头去看俩人。 白善和满宝忍不住冲他竖起大拇指。 满宝探头往里看了一眼,听到
相关推荐:
芙莉莲:开局拜师赛丽艾
红豆
淫魔神(陨落神)
林枫苏慕白天赋无敌的我一心只想苟活
娇软美人重生后被四个哥哥团宠了
乡村透视仙医
女奴的等价替换
一个车标引发的惨剧(H)
村夜
乡村桃运小神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