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章
一起说话。 “我家的厨娘就会做馄饨,等我回去问她,到时将法子写下来给你。”又道:“你家送的豆腐很好吃,我父亲说罗江县里很难找得出比你家豆腐做得还要好的了。只是你家常送,怪不好意思的。” “豆腐并不贵,只是费些力气而已,”满宝道:“我二哥说傅县令为了全县的老百姓奔波,使我们免了秋税,不知保全了多少人家,一点子豆腐而已,不值当什么。” 傅文芸掩嘴而笑,“这话要是让我父亲听到了,他一定高兴得不得了。” 两个小女孩儿对视一眼,都忍不住捂嘴乐起来。一旁的秋月根本不知道这有什么好乐的。 “你信上说傅县令要高升了?” 傅文芸左右看了看,这才低声道:“事情还没定下,你不要告诉别人。不过已有八分准了。” 她道:“秋税一事,父亲入了魏大人的眼,又得罪了绵州一地的官员,已是不能再在这里了,魏大人便和朝廷举荐,加之我父亲履历也足够了,便被升调到了建州泰宁县做县令。” 满宝“咦”了一声,小声问道:“那不还是县令吗?” 傅文芸就抿嘴一笑,同样小声的道:“我也是才知道,原来县令和县令也是不一样的。” 她道:“我父亲可高兴了,说他一下升了两级,我粗粗一算,竟是从七品下升到了正六品,可我要问为什么,父亲又不太高兴,并不喜欢与我说。” 满宝就道:“不急,等我回去问先生,先生肯定知道。” 傅文芸点头,忧愁的道:“父亲升迁是好事,只是这样一来我们就要离开罗江县,以后再相见还不知要到何时呢。” 满宝并不愁,她觉得自己的目标就是走遍大江南北,将天下能收集到的植物都收集一遍,因此安慰傅文芸道:“你等我去看你。” 傅文芸忍不住乐,“你那么小,什么时候才能长大到去看我?” 满宝道:“快了,快了,我很快就长大了。只是你要记得给我写信,这样我才知道你在哪儿,才能一找一个准。” 除了自家姐妹,傅文芸并没有说得上话的朋友,所以她连连点头,牵着满宝的手叹息,“我也只能给你写信说说心里话了。” “这话说的,难道不能和我说?” 满宝和傅文芸一起抬头看去,就见包厢门打开,一个小姑娘带着一个丫头走了进来,门口还守着两个婆子。 满宝认得她,立即扬起笑脸打招呼,“傅大姐姐!” 傅文芸也起身叫了一声“姐姐”,然后解释道:“妹妹并不是那个意思,只是说和满宝说得比较来。” “那是和我说得不来了?”见傅文芸脸色发僵,她便扑哧一声笑出来,挥手道:“好了,好了,不逗你们了。” 傅文萱伸手捏了捏满宝胖乎乎的脸颊,感叹道:“真肉,我打小就想有个胖乎乎的妹妹,那样又好抱又好摸,可惜文芸比我还瘦。” 然后又扭头去说傅文芸,“难得能出一趟门,你就坐在酒楼里喝茶吃点心,既不买首饰也不买衣裳,多浪费呀。” 傅文芸不在意的道:“姐姐去买吧,我和满宝约好了一会儿要去书铺看看。” 满宝连连点头,她们早在信里约好了,下次有机会一起去逛书铺。 傅文萱就看着两个小姑娘叹气,“那些书有什么好看的?没见小弟为看书都快要疯了吗,你竟然上赶着去看。行吧,我也不打搅你们了,我和刘姐姐约好了要一起去看布料,你果真不来吗?” 傅文芸摇头。 傅文萱便喝了一口茶,起身道:“行吧,那我走了。” “姐姐不留下来先用点饭食吗?” “这才哪儿到哪儿呀,我还不饿,你们饿了就吃吧。” 傅文萱风风火火的又走了。 傅文芸见满宝满眼迷惑,就解释了一句,“我父亲要给我大姐说亲了,这一去建州,我大姐可能就要出嫁了。” 所以呢? 见满宝一脸懵懂,傅文芸便叹息一声道:“等你再长大些就明白了,嫁人好比女孩儿第二次投胎,我大姐此时心中惶惶,行事便和以前大为不同。” 满宝也点头,“上次见傅大姐姐她不是这样的。” 当时傅文萱给她的感觉是温柔沉静,可今日见的傅文萱完全不一样。 傅文芸却道:“过一段时间就好了。” 满宝就看着傅文芸问,“以后你要说亲了也会变成这样吗?” 傅文芸想了想道:“我不想变。” 满宝点点头,“多读书就好啦。” 傅文芸:……这和读书有什么关系? 满宝道:“先生说了,当心中惶恐时要多读书,当犹豫不决时要多读书,当冲动易怒时要多读书,当心中喜悦无以表达时要多读书。” 傅文芸:“……你先生不愧是教书先生。” 满宝骄傲:“那是当然,庄先生最厉害了。” ※※※※※※※※※※※※※※※※※※※※ 作家的话 我们要多读书啊 ☆.第三百二十八章 伤感 周五郎和周六郎慢慢的将碗里的馄饨吃完,再把汤水也给喝了,然后抬头对视一眼,都不太想去接幺妹了。 不带孩子的感觉真的很好呀! 周五郎放下碗筷,抹了一下嘴巴,付了钱后就抬头看向酒楼的二楼。 透过窗户看着街上风景的满宝最先发现他的目光,便一脸兴奋的冲他挥手。 周五郎就站在楼下冲上面看,掐腰问道:“你们一会儿要出去玩吗,要是不去,我和老六自己去玩了,待晚一些再来接你。” 傅文芸立即用手指点了点满宝的手臂,满宝立即道:“你们去吧,晚些我们要是不在酒楼,那就是去书铺了。” 周五郎就明白了,一会儿她们要去逛书铺,那他们更得分开玩了。他一点儿也不想去看书。 其实周五郎一开始还是很喜欢读书的,乡下人谁不希望自己认得无数的字,掌握无数的学识,然后考官,封侯拜相? 梦嘛,就算是再不切实际也会有人做的。 但头天认了五个字,第二天就忘光了,再来,再忘,而且认字的过程那么枯燥…… 不是谁都有耐心蹲在地上用树枝照着纸上的字一笔一划的写上半天的。 所以周五郎现在是看到书就头疼,也就是在家里时才会和大头他们一起认一些字,不至于忘掉它们而已。 他觉得,能够真正从心底热爱读书,且爱得深沉的,要么是个书呆子,要么就是像他家幺妹那样聪明的孩子。 他两边都不靠,自然就不爱读书了。 罗江县的书铺并不大,里面的书也很少,而且少有更新的,这两年满宝和白善宝只要来县城就会到书铺里走一圈,所以书铺的掌柜对她已经很熟了。 倒是傅文芸眼生得很。 一见到满宝,掌柜的便指了一个位置,满宝便对他笑笑,拉着傅文芸过去。 她知道,书铺进的新书便是放在那个位置了。 书铺里的人并不多,满宝翻了翻便翻出了两本薄薄的册子,一本是一个叫孔仲达的人写的《仲达诗集》,还有一本则是《毛诗正义》。 满宝已经学完了《诗经》,见了便先拿起《毛诗正义》翻看起来。 傅文芸看了一眼,正巧她才学完诗经,印象还特别深刻,连忙问道:“可是《毛传》?” 满宝已经翻开,点了点头,看了好一会儿道:“你可以买一本回去慢慢看。” “你这么说,显然是本好书了。”傅文芸从书架上取下一本书来,打算买了回去慢慢看。 傅文芸知道满宝看过很多书,却没想到她看了这么多,书铺里的这么多的书,她都能说得头头是道起来。 她看过的,她没看过的,哪些是值得看的,哪些是现阶段他们看了也看不懂的,哪些是已经没必要再看了的,她全都数得出来。 只是绕着书铺走了一圈,傅文芸怀里就抱了七八本书,有些书家里书房也是有的。 但她想要单属于自己的一本书。 虽然书贵得很,但她还是出得起钱的。 毕竟今天母亲给的钱,她并没有买衣服,也没买首饰。 傅文芸喜滋滋的把书买了,然后看向满宝,发现她空着两只手,就诧异的问道:“你不买吗?” “我买墨。” 掌柜的对傅文芸友善的笑了笑,熟练的从一个架子上取下一盒墨条来交给满宝,感叹道:“你写了这么多墨,那得去了多少纸呀,也没见你跟我买过纸。” 满宝毫不客气的道:“你的纸太贵了。” “给你的已经是最便宜的了,再便宜我就该亏本了。” 满宝便叹气,“所以读书贵。” 掌柜的对她笑笑,读书不贵,士人怎么难得? 满宝付了钱,将装着墨条的盒子放在自己的布袋里,这才帮着傅文芸抱着书往外走。 傅文芸今天很高兴,因此邀请满宝一起回酒楼,“我并不急着回去,我们一起到酒楼里坐坐,我请你吃午饭如何?” “好啊,”满宝欣然同意,“只是不知会不会打搅到你姐姐。” “不会的,她和刘家姐姐不一定会回酒楼用饭,我们先吃我们的。而且我选的书大多没有看过,正好请教一下你。” 别看傅文芸比满宝大,但读书的时间却比不上满宝。 读完《诗经》后她中间有一段时间是“休学”状态,而就是现在重新读书了,她也需要有半天的时间回后宅和姐姐一起学琴和学女红。 她会的比满宝要多得多,但单论书一道,她读的书还真没有满宝多。 她羡慕着满宝,满宝也羡慕着她,“下次来县城有机会听一听姐姐弹的琴就好啦。” 傅文芸笑道:“下次你来我家,我带你去我的房间,在那儿弹给你听。” 傅文芸知道满宝爱吃,所以点了三道酒楼的招牌菜,叫上秋月一起吃得津津有味。 满宝吃过后很中肯的道:“很好吃!” 傅文芸一直留意她的表情,闻言笑道:“但你一定吃过更好吃的,我看你脸上并没有多少惊喜。” 满宝就骄傲的道:“我朋友家的厨娘做的也很好吃,我大嫂做得也很好吃。” 傅文芸点头,“时常听你说起你大嫂的手艺,若有机会一定要仔细品尝品尝。” 俩人说着闲话,最后还是周五郎他们先找了过来,要把满宝领走。 傅文芸照例拿出一百文要买糖,可能是快要分开了,看着糖她也有些忧愁,“如果离开,以后我想吃你的糖都吃不到了。” 满宝张了张嘴巴,不知道该怎么安慰她。 周五郎奇怪的看了她一眼,道:“那就多买一些呗,二小姐,我家的糖果买多有优惠的,对了,您要去哪儿,离开久吗?” 周五郎滔滔不绝的道:“如果离开的时间久,最好多买一些,到时候封在瓮里,可以保存很久的,量超过五百颗,你买两颗我们送一颗给你好啦……” 满宝竟然觉得这主意不错。 傅文芸心底的伤感全叫周五郎给冲没了。 秋月暗暗瞪了周五郎一眼,适时的道:“小姐,大小姐过来了。” 周五郎就惋惜的住了嘴,最后道:“二小姐,要是买糖记得找我们哦,我二哥天天都来县城里卖菜的。” 傅文芸只能点头。 ☆.第三百二十九章 来信(给书友“Gail”的打赏加更) 周五郎和周六郎将整个县城都逛了一遍,期间还三次碰到过大嫂他们。没办法,罗江县就这么大,最繁华的就这么一条大街,然后左右再几条小街道。 虽然县城小,但他们还是玩得津津有味的,要不是二哥把东西都卖光了,他们还想多玩一会儿呢。 不错,周二郎把今天带来的东西都卖光了。 就算今年收成不好,在重大的节日下,很多人家还是舍得拿出一些钱来买些好吃的。 所以老周家带来的鱼,尤其是大条的,满宝他们都没走出街道他就差不多卖完了。 豆腐是最好卖的,一是这东西其他摊位上没有;二来豆腐便宜,又好吃。 而来买豆腐的人看到摊位上的菜蔬,总会买一些的。 反正价钱和别的摊位一样,在哪里买不是买呢? 老周家的菜蔬看着也不差呀。 就这样,他们家的菜快速的往外卖,倒是油煎的小鱼仔最难卖,一是它小,二是它贵,价钱比一斤大鱼还贵。 最后周二郎是把逛街回来的三丫和四头拎到前面,一人给他们一小荷叶包的小鱼仔,让他们站在摊位前吃。 大头二头和大丫二丫几次想伸手吃一条都被周二郎拍掉了手,他嫌弃四哥孩子有点大了,而且人太多了挡住摊位。 最后还是小钱氏一人给他们弄了点儿拎到摊位后面吃。 有带着小孩儿来买菜的,看到两小孩儿站在摊位前吃的小鱼仔,便忍不住问了一声。 周二郎刚用差不多大的荷叶装了些小鱼仔放在竹筐上摆好,闻言便道:“这些小鱼都是用油煎出来的,美味得很,所以五文钱一包。” 客人看了一眼荷叶上的小鱼仔,觉得也不少,于是点头买了。 周二郎总算找到了卖小鱼仔的方法,你不能告诉客人这东西十五文一斤,你得分出来,五文钱一包,算下来能有二十文钱一斤,但人家一点儿也不嫌弃贵。 一旁的周大郎都惊呆了, 逛街来了,回来这里歇一歇脚,顺便围观了一拨的小钱氏等人也惊呆了。 周三郎这会儿扭头对何氏道:“这下你信了吧,就是摆摊也不是谁都能做的。” 何氏深以为然的点头,别人她不说,老三就不行。 周二郎就这么一份一份的把小鱼仔都给卖了,期间再伴随豆腐无数,菜蔬无数。 摊位前的东西一点点的消失。 在最后一棵菜卖完后,周二郎便把东西一收,决定先去吃些东西,再顺便逛一逛县城。 他们是在路上碰见周五郎和周六郎的,见这两兄弟没带着满宝,自己优哉游哉的在这儿转悠,三个哥哥差点没忍住上手揍人。 所以周五郎这才火速过来找人。 他把满宝领回去的时候,老周家一行人正蹲在路口不远处,消失了半天的周四郎也不知何时把方氏领了回来,大家正在一起等他们。 一看到三人来了,大家就齐齐上阵教训三人,周大郎几个哥哥教训周五郎和周六郎,小钱氏几个嫂子则教训满宝。 “知道拍花子是怎么对不听话的孩子吗?”小钱氏板着脸道:“他们会把小孩儿剥干净,然后把耳朵割掉,眼睛挖掉,会把他们管在黑屋子里,然后一天就给吃一顿夹着麸皮的麦粥……” 满宝:“……嫂子,既然眼睛挖掉了,那屋子黑不黑又有什么要紧?” 众嫂子:…… 最后满宝被丢到了板车上,和三头四头三丫一起坐着板车被推回家。 其他人则拿着东西或挑着东西跟在板车边上。 时间还早,他们并不急着赶回家,所以慢悠悠的往家里走。 周大郎还特意在他们第一次发现女贞子的地方停留了一下,将那棵女贞子指给小钱氏她们看,“可能是因为今年雨水多,所以今年成熟的时间晚些。” 小钱氏垫脚看了一会儿,“我看有好几串都成熟了。” 周大郎笑道:“再等等,暂时还落不下来,到时候看一下其他几棵的情况,多摘一些也好统一晒。” 小钱氏点头,不再多问。 大家就站在路边看,满宝则特意跑过去让科科全方位的拍了好几张照片,决定等D博士解禁后发一张给她搞好一下关系。 大家对满宝的行为习以为常,全家都知道,满宝最喜欢亲近各种植物了。 回到家时,老周头和钱氏正坐在院子里编小竹篮,看到孩子们回来,老周头直接把手里的活计一扔,交给他们后就背着手回屋睡觉去了。 秋风飒爽,这么好睡觉的天气怎么能不睡呢? 周大郎等人也是这么想的,于是把孩子们赶回各自的房间睡觉,他们也把东西简单的收拾收拾便回屋休息了一会儿。 尤其是周大郎和小钱氏,俩人可是不到五更就起床了。 何氏和方氏挺着肚子也去休息了,剩下的人则在休息了两三刻钟后便又出门,该干什么就干什么。 满宝已经躺在自己的床上呼呼大睡了。 她有点想白善宝了,但他总是不给她写信,明明说好会给她写信的。 满宝嘟了嘟嘴,在梦中有些不开心的翻了一个身。然后睡梦中就听到有人在耳边大喊,“周满,有你的信!” 满宝“蹬”的一下从床上坐起来,趴在窗外的大头见怒了,转身不客气的拍着白二郎道:“看你把我小姑给吓的,你赔!” 白二郎眼珠子都快要瞪出来了,叫道:“人怎么赔?” 大头还没想出来,满宝已经清醒,从床上下来,“白二郎,是不是你在我耳边大声的喊有我的信?” “不是在耳边,是在窗外!”白二郎强调道:“也没有很大声,就是你睡着了,所以稍稍高声而已。” 满宝就从窗里冲他伸手,“信呢?” 白二郎哼哼的把信拍在她的手里,有些嫉妒的道:“你让白善别把你的信夹在给我的信里了,下次我不会再帮你送了。” “好吧,那你得帮我把信送给他,不然他怎么收到?” “好吧,那你快点写,我要回家了。” 白善宝给她的信很厚,满宝觉得要读完得需要一段时间,于是她给了白二郎一颗糖,想请他吃糖。 白二现在不太稀罕她的糖了,于是把头扭到一边,还哼了一声。 大头看了,转身便跑回厨房,不一会儿就用盘子盛了一些小鱼仔过来,直接往白二眼前一伸,道:“你吃不吃,我娘做的,可好吃了。” 白二郎就不动了。 ☆.第三百三十章 斗文 白二郎和大头坐在凳子上津津有味的吃着小鱼仔,大头问他,“好吃吗?” 白二郎点头,“去年的更好吃。” “那是小少爷家的厨娘做的,用好多油炸出来的当然好吃了。” 白二郎立即道:“我家也有油。” 然后看着大头。 家里的鱼他可做不了主意,渔网也不是他能碰的。 于是他转了转眼珠子道:“我让我四叔去捞鱼,你拿回家去炸,你得分我们一半。” 大头知道油有多贵,而小鱼仔是不花钱的,只花力气。 但白二郎不这么觉得,他觉得油自家就有,不花钱,倒是小鱼仔很难得。 于是俩人对视一眼,达成交易。 满宝费劲的将信封拆开,白善宝估计是怕白二郎偷看,所以将信封封得死死的。 将信封拆开,里面是叠得厚厚的信纸。 这么多信纸当然不是白善宝一蹴而就写成的,而是积存下来的,他特别贴心的按照顺序给她摆好了。 这与其说是给满宝写的信,不如写的是日记。 只是开头是满宝而已。 开头第一页纸是白善宝离开的当天写的,他们刚出罗江县城没多远,在路上找了块阴凉的地方停下午休时写的。 当时离愁消散了不少,正是对路途兴致勃勃的时候,所以他写的那山,那水,那树,甚至连树林里随处可听的虫鸣都活泼了不少。 满宝看着都觉得心情雀跃了。 但热情总有消退的时候,尤其他们大部分时间还是坐在马车里赶路。 路两边看到的树是差不多的,到最后就连看到的山都是差不多的,一点意趣也没有,所以白善宝后面给她写的信多是抱怨路途无聊,马车颠簸,或是与她讨论课业。 显然,在无聊之下,他只能拿出庄先生布置的作业来完成了。 一直到他到了陇州,信的内容才丰富起来。 白善宝显然还不知道什么叫家丑不可外扬以及家里的秘密,他跟满宝信中所写的些话甚至都没与祖母和母亲说过。 他们这一路上并不只是单纯的赶路而已,进了关内道,白家便陆续有了产业。 与世家大族自然不能比,但左一个庄子,右一个铺子还是让他们路上好过许多。 不同于上次奔波至七里村,心中惶然忧虑,这一次白家上下从从容容,便也觉得旅途并不是那么辛劳。 一路巡视产业回到陇州,最要紧的是去看一眼正被白氏盯着的产业,见一切都还好,刘氏便从容的带着善宝回陇州城。 今年白老爷受灾严重,那是因为他家的产业多在剑南道内,尤其是益州绵州一带,但白家,不,应该说是白善宝的产业不会。 白善宝的产业绝大多数还是在关内道,在陇州一带及其附近。 包括刘氏的嫁妆,郑氏的嫁妆也都在关内道内。 关内道今年可没有受灾,而且因与剑南道临近,是可以最先向益州一带输送粮食的。 普通百姓上面还有一道粮商,所以可能赚得不多,但刘氏不一样,他们家可是有不少庄子的。 都不用通过本地的粮商,直接庄子里组织一批商队,将粮食运到益州便能赚一笔。 不过她一向谨慎,并不愿意如此冒险,毕竟路上是有土匪的,谁知道什么时候就遇见土匪了? 但她也不愿意将粮价贱价出售给当地的粮商,那样也太亏了。 六月时,益州一带的粮价都飘上天了,结果关内道的粮商们依然压着粮价,只肯以平价向普通的老百姓购买粮食。 像白家这样粮食比较多的或许有优惠,一石多出几文钱来,但刘氏会在意那几文钱吗? 她人就在灾区,知道这里的粮价涨成了什么样儿,那些粮商要是平价购粮后送到这边来也能稍稍压一压价格她也就什么都不说了。 偏他们运到这里来却是将粮价提到了天上去。 她又不傻,自然不会吃那个亏。 因此当时她是直接在这边找了粮商,与对方直接在关内道与剑南道的交界处做了交易,大赚了一笔。 关内道的情况还算稳定,主要是她在那个地方有产业,与官府也有些交情,所以不怕有人打劫。 但进了剑南道就不一样了。 只不知是哪方面露了消息,白氏宗族的一些人知道刘氏大赚了一笔钱,不由眼红起来,便开始想着“买下”她在陇州附近的产业。 尤其是那些据说赚了大钱的田庄。 和三年前他们灰溜溜的离开陇州不同,这一次刘氏是风光满面的回来的。 在车架刚进入陇州境内时,白家便有管事带着下人先一步回到祖宅,先把他们家住的房子打扫出来。 就在白氏宗族的人一直盯着时,刘氏却带着儿媳和孙子先去那几个田庄和铺子里转了一圈,两三天后才进入陇州城。 白善宝在信中告诉满宝,每天一大早,祖母身边的刘嬷嬷就亲自来挖我起床,把我洗得白白净净的,再给我穿上特别好看的新衣裳,然后就领着我出门炫耀去了。 白善宝告诉满宝,他一点儿也不喜欢穿新衣裳,因为纹饰考究,他想蹲在地上玩一下石子都不行。 只是才回到陇州他就不喜欢陇州了。 不过也有高兴的事,就是他只要出去转一圈,当天晚上便有他的好几个小仇人会被揍。 “……祖母带我去见族长,族长问我如今可还在治学,听说我已经通读了《仪礼》,便很不相信,于是考我。”白善宝在信中道:“我知道,想要买我家产业的人里并没有他,但一切皆是他在放任,祖母虽不说,但我总觉得他收了他人的好处,这才处处与他人方便。” “正如先生所言,贪者必有所利,而我们的这位族长显然是贪者,所以我便以《大学》问他,我们告辞离开时,他的脸色很不好。”白善宝道:“不巧的是,我出门碰见了他那个很讨厌的孙子,于是特意停下来问他最近在读什么书。晚上我特意趴在他们家墙外听了,他孙子叫得好惨,据说他第二天还要去上学,所以我决定明天我也不休息了,也去族学里借读。” 满宝乐得哈哈大笑起来,一翻,这才发现是最后一封信,显然,他没来得及写第二天的信就把信给寄出来了。 ☆.第三百三十一章 威胁 满宝从窗口探头往外看了一眼,见白二郎还坐在外面和大头吃小鱼仔,便立即收了信坐到书桌后开始写信。 白善宝的信是跟着刘氏的信一起回来的,他们并没有拜托过路的客商帮忙带信,因为这样的信件容易丢失,还很迟。 这个时代的路太难走,各种不可控的因素太多,如果一个客商路上病了,或是中途决定去另一个地方,那他们的信必定也会跟着那个客商去流浪。 短则三四月,长则二三年,一封信可能才会送到它的主人手上。 白家自然不可能走这样的途径,他们是派家里的下人来回送信的。 和拜托客商带信只需几十文钱的花销不同,让自家下人带信你得给他准备一匹马,准备一路上的马料,还有他住宿、食用的费用。 才能陇州到七里村,只单行一趟,五两银子总不会少的。 五两呀,搁老周家以前,除去家里的花销,两年也未必能存下五两银子。 而就算是白家,若没有要紧事,刘氏也不会用这样的方法联系白老爷,只为两小儿通信更不可能了。 至于大人间有什么事满宝和白善宝并不关注,他们还小呢,大人的事知道的多了会长不高的。 这也是先生说的。 对于庄先生的话,不仅满宝很信任,就是白善宝也很信任。 所以他们只说孩子间的事。 满宝在信中抱怨了一下没有油炸小鱼仔,道:“等你回来,我们再捞一次小鱼,不然你今年都没有油炸小鱼吃。” 油炸小鱼,放到餐桌上不算特别好吃,但如果放在茶桌上给孩子们当零嘴,那就是一道不错的零嘴。 别说白二郎,就是回家过节的白大郎都喜欢。 当天傍晚白二郎要回去时,小钱氏取了一张大大的干荷叶,从盆里拨出一半小鱼仔给白二郎带回去吃。 白二郎高兴得不行,把满宝写的厚厚的信往怀里一塞就抱着荷叶走了。 大头送他出门,生怕他反悔,一再叮嘱道:“明天一早我们在河边等你,你可一定要来啊,记得带一只木桶。” 白二郎狠狠地点头。 送回家的小鱼仔却是先送到厨房里过了一遍油,被煎过,又炸了一遍的小鱼仔更香,更好吃。 饭后时白大郎忍不住捏了一条又一条,白老爷见了便不再拦着小儿子去捞鱼,还对白大郎道:“明天你和你弟弟去看看,你难得回家一趟,与村里的少年多玩玩也是好的。” 白太太嘟囔道:“跟他们有什么好玩的,大字不识一个,还不如留家里和我们说说话。” 她一年到头都没怎么见到大儿子,怎么能还把孩子往外派呢? 白老爷瞥了她一眼道:“谁说人家大字不识的,周家上上下下现在都认字,听说就是年纪最小的一个孩子都认得数字了。” 白太太:…… 白大郎感兴趣起来,“那不是耕读之家了吗?” 白老爷颔首,“他家家风不错,你和二郎多与人玩耍也没什么的。” 于是第二天白大郎就跟着白二郎去了。 周四郎老早就带着渔网和一众弟弟在那里等着了。 周大郎他们对小鱼仔没兴趣,而且这几天村里的人一直在捞鱼,感觉已经捞不出大鱼来了。 所以很大方的没有管他们。 周四郎已经成亲,媳妇又有了孩子,在大家的眼里就是大人了。 由他带着下河,大家都很放心。 周四郎也干脆,拒绝了年纪过小,还不能干活儿的三头三丫和四头,就把剩下的人都带到河边去了。 满宝也不能干活儿,然而他拒绝不了她。 和白家的两位少爷汇合,周四郎就领着他们出村子,往下游而去。 “上游最近几天也总是在摸鱼,我们村也有人上去摸,在那儿早没什么大鱼了。” 白二郎立即道:“我们不要大鱼,我们要小鱼。” 周四郎道:“行吧,到时候小鱼给你们拿回去油炸,大鱼我们家留下。放心吧,大鱼小鱼下游都比较多。” 白大郎很疑惑,“为什么?” “因为没人去那里捞呗,”周四郎道:“这鱼跟人一样,都喜欢住在一个地方,又不是去年决堤的时候,水急,把鱼都给往下游冲。上游捞了下游就没了。” 他道:“现在水流平缓,那些鱼当然是住在自个家里了,上游捞得很了,也就是上游下来串门的鱼少了点儿而已,下游的鱼该有多少还是有多少的。” 满宝和一众人等都瞪大了眼睛,竟然觉得他说的很有道理。 周四郎嘿嘿笑道:“放心吧,这个我很有经验,以前我们在这里下鱼篓都能抓住鱼呢,更别说渔网了。 周四郎带着他们走了小半个时辰,总算是到了地方。 这是一片野地,两边是已经收割过的水田,田里已经没有水了。 河的宽度有点窄,且河床很小,河岸两边是密密的水草,近河岸的那片水也都是密密的水草,一看就是少有人来的地方。 周四郎拿过一根长长的棍子,示意他们看。 他将棍子伸到河里,触底了才拿起来,然后让大家看棍子上的印记,问道:“知道为什么没人来这里摸鱼了吗?” 周五郎和白二郎等一头雾水,白大郎却是面色一变,满宝则直接惊叹道:“好深的水呀,比我深多了。” 周四郎就嘿嘿笑,将棍子竖起来,他跟棍子站在一起,比划了一下那道水痕道:“不仅比你深,比我还深呢,所以谁要是掉下去,除非会游水,不然……哼哼。” 无知无畏的少年和孩子们一动不动,眼中却闪着激动的光。 白大郎皱了皱眉。 周四郎继续道:“就算是会水也得小心,这底下很多水草,一不小心就会被缠住脚,所以没有我的命令,你们谁也不准乱走,知道吗?” 白大郎见他说得明白,这才放心了些。 周四郎去警告探头探脑的满宝,“你不准靠近河边知道吗,不然被水鬼拖到河里,你就再没有好吃的,也看不见爹娘和大嫂了。” 满宝就抖了一下身子,点头。 ☆.第三百三十二章 鱼呀鱼呀 周四郎显然没少来这一段河,对这里熟得很。 有一段木桥连通两岸,只是木桥很窄,只能同时容三人通过,且两边没有阻挡,看着就像是用一棵树劈成两板然后搭建起来的,特别的简陋。 周四郎将渔网撒开,拿到对岸去,让周五郎和大头跟着过来拉渔网,又让周六郎和大丫拽住另一头的渔网。 这一段河流水深却窄,空间不仅足够他们拉网,还有多余的空间。 白大郎和白二郎也上手帮忙,周四郎则掐着腰负责指挥,将网拉到他认为会有鱼的地方停止不动,他便拿着棍子四处敲打水草,将里面的鱼给惊动出来,然后再往渔网那里赶。 小半天以后,他们这才将渔网拖起来,在周四郎的指挥下四面合拢,还没彻底合起来,众人便看到了中间跳跃的大鱼。 一群孩子哗啦啦的就往前凑着看,周四郎的棍子毫不客气的拍打在他们眼前的水面上,呵斥道:“看什么看,看什么看,往后去一点儿,不怕摔下去啊。” 他对用力往后拽着渔网的周五郎和大头道:“就这么拽着,别动啊。” 说罢跑到木桥处,从那里飞奔过去,然后取过木桶和另一个网,直接下水捞鱼。 水依然很深,但只到周四郎的前胸,并没有淹过他的头顶。 满宝和白大郎下意识的低头看去,再往回一看,这才发现他们不知不觉已经偏离最先下网的地方。 显然这里的水没那么深,而周四郎早摸清楚了。 他将木桶放在水上,直接扶着走过去,然后拿着手里的网,直接一条又一跳的往里捞鱼。 捞了七八条,他连忙将木桶盖子从旁边捞起来盖上,然后又扶着木桶回到岸上。 让岸上的二头几个把木桶往上拉。 满宝跟着一起把木桶拽上去,又给了他一只木桶。 如此两三趟,把网里的大鱼全都捞干净了,周四郎便直接从河里走到对岸,从周五郎手里接过渔网,然后就从河里走回来。 他让周六郎放松渔网,白大郎想了想,拽着渔网便与河岸呈一条线,给他放出更多的网。 周四郎走得更顺当了一点儿。 等慢慢的移到河岸边,周四郎便将渔网交给已经从木桥上过来的周五郎等人,自己爬上去。 大家这才齐心协力的把渔网往岸上拉。 鱼,水,水草等各种东西混杂在其中的渔网特别的重,所有人都用上了吃奶的劲儿才把渔网给拽上岸。 渔网里此时剩下的都是巴掌以下大小的鱼,周四郎昨天晚上特意改了一下渔网的孔洞大小。 孔只有一个拇指大小,因此渔网内有很多的小鱼仔,此时正噼里啪啦的在里面乱跳。 满宝跟着一众孩子哇哇的大叫,激动得不行。 周四郎坐在草地上不想动弹了。 在河里走可不轻松,尤其是拉着网在走。 周五郎已经带着人捡小鱼仔了,将大鱼都倒在两个桶里,剩下的两个桶则拿来装小鱼仔。 一些实在是太小的,又还活着的,他们便顺手扔到河里去。 白大郎还是第一次做这样的活儿,笨手笨脚的在一旁帮忙,进度比他弟弟还不如。 满宝的速度也很快,虽然她也做得少,但她见得多呀。 满宝噼里啪啦的往木桶里捡鱼,惹得白大郎忍不住看她,“我认得你,你是周家的小娘子,你是庄先生的弟子?” 满宝点头,也看向白大郎,“我也认得你,先生说你读书挺厉害的。” 白老爷就是为了给白大郎请先生,这才请庄先生来七里村教书的,然后白大郎才跟着他读了一年多就被庄先生举荐到了县学,然后又从县学到了府学。 是庄先生教书以来最优秀的一个弟子了。 当然,满宝觉得这是因为她和白善宝年纪还小的情况下。 认真算起来,俩人算是师兄妹,而且白大郎不止一次的听父亲夸奖对方,因此他很友好的道:“这次我回到家时先生已经回家去了,竟不能拜见先生,他老人家身体还好吧?” 满宝点头,“好得很,一顿能吃两碗饭呢。” 俩人说了些闲话,大家便已经把鱼都收干净了。 周四郎心满意足的拧了拧自己湿漉漉的裤腿,干脆就卷起来不放了。 他大手一挥,豪情万丈的道:“走吧,我们回家。” 白二郎看着河眼馋,“时间还早呢,我们再网一网?” “不行,这地儿淤泥多,我能走一趟就算厉害了,你还想我走第二趟?而且你吃得了这么多吗?” 大鱼不说,小鱼仔他们可是捞了两桶了,就算对半分,白家一家人也吃不了这么多吧。 周四郎很替对方着想,“两桶小鱼仔呢,要费的油可不少。” 白二郎何不食肉糜道:“我家不缺油。” 周四郎就替白老爷心焦,觉得他生了个败家儿子。人家白家小公子年纪比他还小呢,都知道要省着钱花。 白大郎轻咳一声道:“二郎,下次吃完了再来捞就是了,不急于这一时。” 周四郎就叮嘱,“你们自己可不要来,这里水深草多,村里的大人都不愿意来这里捞鱼的,要想捞鱼,直接叫家丁在村口的河里捞就行。” 白二郎不高兴道:“你不是说那里没鱼了吗?” “不是没鱼,是鱼少。我不稀得去费那点儿功夫。” 大家边说话边抬了东西回家,到了村口时两边要分开。 周四郎看了眼两只木桶里的小鱼,觉得他们家不能太占便宜,于是道:“给你们一桶大鱼,晚上回去可以先杀一条,要是觉得土腥味太重,那就用清水养到明天再杀。” 说着,他从另一个木桶里摸出来两三条大鱼放到另一只木桶里,直把木桶都堆满了。 然后他把那个满满的木桶交给周五郎他们,“拿回家去吧。” 他自己提了少的那只木桶,又拎了一只装满小鱼仔的木桶,扭头对白家兄弟道:“走吧,我送你们回去。” 众人:…… 周四郎叫了大头一起。 大头就和白二郎一起抬另一只装满小鱼仔的木桶,白大郎连忙上前帮忙。 到了白宅门前,周四郎将三只木桶都交给白家的下人,然后伸手捏了一把大头的屁股。 大头立即对白二郎喊,“你炸好了鱼,记得叫我来取呀。” 白二郎正在兴奋中,狠狠地点头,“放心吧。” 于是周四郎和大头放心了,齐齐送给他们一个笑容,然后转身回家。 ☆.第三百三十三章 盼望D博士 白大郎看着他们叔侄离开,总觉得有些不对,然而他找不出哪儿不对。 白老爷也没觉得哪儿不对,见俩孩子不仅拿回两桶小鱼仔,还带回三四条大鱼,忍不住赞赏他们道:“不错,不错,我说周家可交没错吧?” 白大郎点头,虽然总觉得哪儿不对,但这多出来的四条大鱼的确是周四郎白送的。 剩下的事白家父子自然不会操心了,直接把三桶鱼都送到厨房。 厨娘只用了小半天的时间就把两桶小鱼仔全都做好了。 白二郎午休起来便吃了一小盘,因为还是热乎的,所以滋味更好。 他很满意,让厨娘将做好的小鱼仔分出一半来,带着下人连着两只木桶一起给老周家送去。 厨娘看到那一大盆炸好的小鱼仔,忍不住摇了摇头,暗自嘀咕道:“料理这鱼的油不知能买多少好东西吃了……” 老周家本来不怎么在意几个孩子玩闹似的网鱼的,结果先是周五郎提回来满满的一桶大鱼,下午时白二郎又送来这么大一盆炸好的小鱼仔。 老周家上下:…… 大头很高兴的接待了白二郎,问道:“你怎么没叫我去拿,这么重多麻烦你呀。” 白二郎不在意的挥着小手道:“不麻烦,不麻烦。”反正又不是他拿,东西都是下人拿着的,他还能趁机出门玩一玩。 白二郎很少和老周家的孩子玩儿,虽然七里村就这么大,但各自还是有圈子的。 加上他跟白善宝和满宝不对付,更不可能跟大头他们一起玩了,有限的几次交流,不是在打架,就是在吵架。 不过这会儿白二郎觉得大头人还不错,以后大家可以多在一起玩儿。 他左右看了看好奇的问道:“你小姑呢?” “小姑在做作业呢,你要找她玩吗?” “不要!”白二郎断然拒绝,反而看向大头,“我和你一起去玩吧。” “好啊。”大头也觉得白二郎难得的豪爽,他不介意带他一起玩的。 一个院子之隔的满宝正在埋头写作业,等写完了作业她就躺在床上开始逛商城。 购物车里已经放了很多很多的麦种,但她没有付款买下。 满宝想要替换一些家里的麦子,这样过一段时间有村民来和他们家换麦种,就能用更好的麦种了。 这对她来说不难,因为现在稻子都还在晾晒,老周头房里专门放粮食的地方被清理出来暴晒,所以麦子现在都暂时放在周五郎和周六郎的房间里。 每一个房间地板上放上几块排列好的石头,再在上面铺上木板,然后放上一个用竹子编成的粮仓,再把麦子给倒进去。 没办法,家里麻袋不够用,这样的粮仓基本上家家户户都有一两个。 所以满宝要换掉麦子很简单,找个五哥或六哥不在的时候,悄悄的爬进粮仓里,让科科换掉同等重量的麦子就可以。 但现在的问题是,她买不了这么多的麦子。 昨天晚上,当得知过两天就要有村民来换麦种后,满宝便在临睡前把购物车里选好的麦种给下单了。 因为困得迷糊,有些闪出来的文字她就没仔细看,等她反应过来时,账户已经被锁了。 在科科的帮助下,她费了好大的功夫才弄明白发生了什么事。 因为她购买的麦种过多,且两个世界的科技相差太大,她的行为有涉嫌颠覆本星球人文及科技的嫌疑,所以账户暂时被封,目前除了收录及论坛功能外,商城的功能暂时被关闭。 一直等到审核通过才可以。 满宝有些生气,指责道:“你说过商城并不限定数量,只要交得起科技税就可以了。” “是的,但你昨天晚上拒绝缴纳科技税。” 满宝:“……有吗?” “有,麦种本来就有一定的科技税,何况你还大量购买,其需缴纳的税更高。你拒绝了。” 满宝垮下肩膀,“我昨晚上太困了,一定是没看清楚就点了,你说怎么办,过两天人家就要来换麦种了,我们不换麦种,就算今年到明年可以风调雨顺,亩产也不过两担,而且地力如果不能恢复,来年的秋收还会受影响。” 科科表示爱莫能助,他只是一个系统,只能重复申诉,好尽快让宿主解禁。 “每隔两小时我就会和主系统申诉一次,催促联盟的调查员加快速度。” “最短时间是多少?” 科科沉默了一下后道:“七十二个小时。” 满宝换算成时辰,沉默了一下后问,“太久了,我可以通过别的办法拿到麦种吗?” “比如?” “在论坛里交易?” “宿主,论坛里的帖子是宿主根据自身意念发的,索要的报酬也随宿主心意。” 满宝雀跃起来,“也就是说可以了?” “但是宿主,谁愿意费几千个积分去买这么一大批麦种,再付这么多快递费送到你这里来呢?尤其是在他们都是身价不菲的科研人员的情况下。您的目标物是什么?” 满宝道:“明明是三万六千八百个积分。” “那是因为加了科技税和快递费。” 原来科技税和快递费比物品本身还要贵出好几倍吗? 满宝在论坛了戳了戳,看着上面飘过的花花绿绿的文字不说话。 这上面帖子里写的东西很多她都不认识,只有少部分是听说过而没见过的,但这类东西在她的印象中也很贵重。 不论是出售的,还是求购的,她手上没有一样能拿得出与之相对的。 何况,珍稀的,如树麻雀、茯苓等都是十几万积分起步的,就算她这时候能拿得出来,她也舍不得拿去换几千积分的麦种啊。 就算是在论坛交易,也应该是价值相对,至少不能相差太大。 而她价值几千积分的东西,不,算上快递费,那就价值一万以上,两万以下的东西好啦。 满宝的目光在女贞子的枝叶上滑过,最后落在了角落里的那几堆土里。 D博士对女贞子的虽然很看重的样子,但她看得出来,她似乎更在乎茯苓。 而且事实证明,茯苓也比女贞子要贵。 不知道她还需不需要茯苓土,总是瞄着一个人的羊毛恁好像不太好,可她现在也找不到其他的“熟人”了。 话说D博士到底什么时候解禁啊,真是的,没事干嘛那样打探她的消息,害得自己被禁言了吧? 满宝戳着屏幕,盼着D博士赶紧上线。 ☆.第三百三十四章 讨好 D博士在解禁后并不想联系周满,至少很长的一段时间内她都不想联系周满。 虽然她脸皮足够厚,但还没有厚到在打探人的机密被当场抓包判罚后还能若无其事的再联系人。 或许是可以的,但一定不是三天后。 可她没想到,她刚一解禁就收到了周满的邮件。 她并不想打开,猜测这多半是一封质问的信件。 但在论坛里逛了一圈,没发现有自己特别感兴趣又能买得起的目标物时,D博士回头打开了周满给她的邮件。 令她惊诧的是,邮件并没有质问她,而是对她表示了关心,并发出了请求,希望她能帮对方一个忙。 D博士沉默了一下,迟疑道:“难道是让我做补偿?” 这么想也没错,可他们又没有签订什么长期合作的合同,也不是什么亲密的合作伙伴,互相打探一下而已,用得着给补偿吗? 想是这么想,D博士还是咬牙联系了周满。 没办法,她是生物学教授,但并没有庞大的集团愿意资助她的研究所,她只能和学校申请研究资金,手下带着一众博士生和研究生做研究。 但收益很小。 她必须有所发现才能养得活手底下一大帮人,却又不能在目标物上花费太多的成本。 而在论坛上能被人青睐的目标物,又属于生物系列的,动辄几十万,上百万。 而且,一份目标物未必就能有研究成果,有时候研究到一半目标物用完了,那你就得再花积分买,这个成本又不少。 周满是她寻找到的唯一一个既能拿出她所需要的目标物,所需积分又偏少,且能跟她长期联系的一个人。 D博士觉得她在一众异世界的幸运儿中就属于排位最末的一拨人,从她目前搜集到的信息来看。 满宝抱着被子都快要睡着了,系统这才滴滴响起来,她忍不住打了一个哈欠,揉着眼睛去看,这才发现是D博士回了邮件。 她看了一下时间,系统的右上角显示的是晚上八点五十分,那就是快亥时了,竟然这时候才回信息,未来的人都不睡觉的吗? 满宝又打了一个哈欠,眼角都忍不住分泌出眼泪来,本来她准备了好多好多话和她说的,但这会儿她太困了,不太想说话,于是三言两语就把商城把她禁了的事说了。 然后问,“我能不能拿东西跟你换麦种?科科说你们那里麦种并不贵,我要的也不多,就要两千斤而已。” “你知道两千斤要多少邮费吗?” 是的,不是要多少钱,而是要多少邮费。 麦种在她这儿还真不贵,但邮费贵呀。 满宝想了想回道:“不知道。” D博士:…… 科科突然插嘴道:“宿主,星际邮费也是有优惠的,对方大量寄出快递对她提高等级信誉只有好处,没有坏处,将来在邮递上也会得到很多便利。” 满宝眨眨眼,明白了,不用太过歉疚,于是她理直气壮的抛出自己的条件,“我手上有两份不一样的茯苓土,其中有一份是在一片三颗连成一片的茯苓底下挖回来的。” 正在打字的D博士收到这份邮件,立即把之前的文字删除,想了想问道:“你得告诉我,你最近一次收录的目标物是什么?” 满宝首先想到:“树麻雀?” 对面的D博士精神一振,立即退出去先搜索了一下树麻雀,发现是刚出来的词条,恐怕还没捂热,而她更关注的是植物一类,因此在百科馆中设置的是各种植物类词条。 只要有关注的植物类词条更新才会提醒。 虽然不是自己擅长的领域,但毕竟是新鲜出炉的词条,说明世上绝大多数人对此都不了解,这其中存在的机遇是不言而明的。 于是她回道:“可以,但你得给我一只树麻雀。” 满宝这些都不瞌睡了,她先问了一声科科,“我看着像傻子吗?” “不像。” “就是嘛,我明明是方圆百里内最聪明的小孩儿。”满宝颇有些不服气,于是回信也有些不高兴,“两千斤的麦种在商城上的售价都不到四万,你知道树麻雀一只要多少钱吗?” D博士这才回过神来,稍稍冷静了一些,道:“那我多给你一点儿麦种?大不了我给你积分,你说要多少积分?” 现在的树麻雀可不好抓,可能是因为今年七里村的人抓得太狠了,以至于那些鸟都成精了一样,最近已经不能再抓到它们了。 于是满宝回道:“很难抓,我现在已经抓不到了。” D博士咬咬牙,道:“你给我两份茯苓土,我给你两千斤麦种,但你还得答应卖我一只树麻雀,要活的,价钱你来开。” 满宝心动不已,那只带着蓝色羽毛的鸟百科馆到现在都没有给出词条,也没有给出命名,所以暂时只有一万的奖励积分,并没有收录积分。 最长时限是三个月,可如果这边有更好的机会能更快的得到积分…… 满宝狮子大开口道:“二十万……” 她有些不确定的要发出去,科科体贴的将“……”给她换成了句号。于是D博士收到的是平淡中带着强势的价格。 对方只沉默了一下便答应了。 满宝忍不住雀跃起来,抱着被子在床上滚了两圈,然后从系统的那几堆土里分出两份来给对方寄过去。 满宝道:“你先准备麦种给我,我急用。等我抓到了鸟再联系你。” D博士应下。 双方完成了交易,时间又还早,D博士就想跟满宝搞一下私人关系,主要是上次的交谈结束得有点儿尴尬,为了长期的发展,她觉得有必要解释一下。 于是道:“周先生,上次我不是有意冒犯您,和您不一样,我是第一次上这个论坛,有些规矩知道的还不是很清楚,还请您见谅。” 满宝并不在意,道:“我也是第一次上这个论坛,好多规矩也不熟的。” D博士觉得这话是在讽刺她,她心里有些不舒服,但还是决定忍气吞声,于是转移开话题道:“周先生是打算打量培育麦子吗?怎么需要这么多麦种?” ☆.第三百三十五章 你知道吗 “是啊,”满宝刚刚激动过了,现在又不想睡了,干脆躺在床上跟她聊天,“我们今年这里遭水灾了,日子很不好过,所以要种一季冬小麦。” D博士实在不能理解为什么遭水灾了就要种冬小麦,但作为生物学教授,对于冬小麦这种最基本的粮食作物的种植她还是很了解的。 于是就着种植冬小麦,她便跟满宝聊起来了。 满宝看着发过来的长长地邮件沉默起来,怎么办,好多都看不明白,什么一公斤的麦种要配什么型号的营养液多少支,每一个字都认识,为什么连在一起她就看不懂了呢? 满宝想了想,问道:“那你知道古代人是怎么种植冬小麦,提高它的产量的吗?” D博士沉默了一下,这才想起这位周先生似乎来自科技水平很低的世界,这样算来,应该是她的古代水平? 这个D博士当然也是了解的,于是又是洋洋洒洒的一篇文章发过去。 满宝看了看,发现还是不懂,上面说古代人惯常会给麦田施加氮肥等肥料,一亩要施…… 哦,满宝只知道家里也沤肥,但那不叫氮肥,也不叫什么钾肥,那就叫肥。 满宝弱弱的问道:“那你知道原始人是怎么种植冬小麦和提高冬小麦的产量的吗?” D博士彻底沉默了。 这一次满宝等了好久好久都没再等到她的信息,然后她的生物钟起了作用,忍不住打了一个哈欠,很干脆的将神识退出系统抱着被子睡过去了。 满宝第二天一大早便起床洗漱然后去学堂上课。 中午还在上课时她便听到系统滴滴的声音,满宝正在做笔记,没发分神看,科科便给她报道:“麦种到了,整一千公斤。” 满宝点了点头,心神还在课上,半响这话才进了心里,然后略微有些雀跃。 正好下学时间到了,庄先生宣布下课,大家冲出教室去打饭。 满宝慢了两步,先跑去和庄先生请假,表示今天中午她要回家一趟,不能再开小灶了。 庄先生对她挥了挥手,同意了。 满宝便跑到厨房和大嫂领了自己的饭菜,然后端着碗就跑回家。 正午时分,太阳有些大,钱氏在屋里午休,三嫂和四嫂坐在屋檐下做针线,大头他们不知道跑到哪儿去了,三头带着弟弟妹妹在院子里玩儿。 满宝在门外探头探脑的叫方氏看见了,只是她还没来得及说话,满宝就把手指放在嘴巴上嘘了一声,然后端着碗就一溜烟的跑到隔壁小院子里去了。 三头领着三丫和四头立即追上去。 方氏扭头问何氏,“三嫂,满宝这是干啥呢?” 何氏习以为常,道:“不用管她,要不是忘了什么东西,就是想起什么好玩的回来拿呢,她一向懂事,小孩子顽皮一些是应该的。” 方氏:“……这样子的吗?” 何氏不在意的点头,“是啊,孩子要管,但也不能什么事都管,你看我家四头,他只要不是去河边,也不偷东西,我就从来不管他,不然家里这么多孩子,每一个去干什么都要管,都要问,那一天到晚啥事不做,光围着孩子打转了。” 这一点她是跟着大嫂和二嫂学的,据说大嫂和二嫂是跟着婆婆学的。 满宝一溜烟跑到了五哥的房门外,将碗塞给三头,见他们看着她碗里的饭菜咽口水,就道:“分你们一半吃,不准吃完哟。” 三头也只比满宝大一个月而已,但心智是远比不上满宝的,他可是一直当自己是孩子的,于是很不客气的点头,然后谦让给比他小的弟弟妹妹。 至于小姑,从来不在他的谦让范围之内。 三个孩子坐到屋檐的台阶上你一口我一口的吃起来,满宝则开了周五郎的房门进去。 老周家的房间,除了老周头的房间有把钥匙外,其他的房门都不带锁,之内从里面关起来,平时都是虚掩的。 满宝毫不客气的进去,然后拖出一个凳子,直接站上去爬进粮仓里,然后就让科科换掉麦子。 当然,并不全都换掉,毕竟麦种只有两千斤,她换了大半,然后就爬出粮仓跑到隔壁周六郎的房间里也换了一波。 三头带着弟弟妹妹沉迷于吃饭中不可自拔,见小姑从五叔的房间里跑出来又跑去了六叔的房间,也只是抬头看了一眼而已。 不过他觉得小姑不听话,因为她衣服脏兮兮的了,一定是钻到床底下或者是粮仓里去了。 他们玩捉迷藏的时候也最喜欢进这两个地方了,就是每次一出来碰见大人都要被揍一顿。 满宝正坐在麦子上,觉着麦粒有点扎屁股,正打算换一个姿势时,科科突然道:“你六哥回来了。” 话音才落,科科立即停止了更换,片刻后,周六郎推门进来,一眼就看到了趴在粮仓边沿想要往外爬的满宝。 兄妹两个面面相觑,满宝眨眨眼,企图蒙混过关,可周六郎却看着她衣服上沾着的麦粒磨牙:“满宝!” 满宝手脚麻利的从粮仓里爬了出来,一拍衣服,衣服上沾着的麦粒就飞溅下来。 周六郎连忙去捡,压低了声音训斥,“你爬里面去干嘛,要让爹知道了非揍你不可。不对,是揍我!” 这么一想,周六郎更不敢让老爹知道了,连忙帮她拍身上的衣服,一边还要心疼落得满地的麦粒。 “你不上学了?你不午休?”想起刚才进门时看到三头他们正围在一起抱着一个碗吃东西,周六郎有些晕,“你吃午饭了吗?” 满宝老实的摇头。 周六郎把她拍干净,顾不得收拾地上的麦粒,连忙跑出去看,就见三个孩子已经把饭菜吃了大半,只剩下一点儿了。 周六郎:…… 三头抬起头来,戒备的道:“这是小姑的。” 周六郎忍不住拍他的脑袋,“知道是你小姑的还吃,吃吃吃……” 看着长得比满宝还小的三头,周六郎说不出话来了。 最后他跺了跺脚,喊道:“赶紧吃干净把碗洗了。” 满宝从后面追上来了,叫道:“我还没吃呢……” “吃什么吃呀,不剩多少了,”周六郎拽着她往厨房去,“走,六哥给你煮点粥吃。” ☆.第三百三十六章 互帮 让周六郎煮粥是不可能的,因为粮食都在钱氏的房间里。 老周家的陈粮早就吃光了,现在吃的是刚晒干没多久的新粮,拿到磨坊里去壳弄回来的新米,熬粥是很香的。 周六郎才溜进房间要偷米就被钱氏给发现了,最后是何氏进屋里舀了小半碗米出去给满宝熬粥。 钱氏将闺女叫到屋里问话,“怎么跑回家了?” 满宝对着手指道:“我回来拿些东西……” 钱氏也不问她要拿什么东西,只道:“以后在学堂里吃过饭再回来,别把饭带回家。” 至于三头和三丫四头一起把满宝的饭菜都吃了的事,她并不责怪,也没去骂人。 这样年纪的孩子对吃是不会克制的。 老周家虽然没让几个孩子饿肚子,但吃得多好,多饱却不可能,想吃东西才是正常的。 只要满宝不把东西带回家,那家里的孩子就不会念,也不会争,这是最好的办法。 所以到最后受到责备的是满宝。 满宝低着头听训了,道:“娘,我朋友说外面的人都是一日三餐,这样才能长得健壮。” “娘还知道吃一日四餐的人比一日三餐的人还要健壮呢,然而家里没有这份能力,能够保证你们活下去已经可以了。”钱氏道:“家里稻谷不多,也就够吃三个多月,好在今年麦子的收成不错,等把麦种换给村里人了,家里就开始吃面了。” 钱氏道:“虽然今年会种冬小麦,但我们还是得给明年多留一些粮食,万一天老爷又发怒,家里也有些准备。” 所以吃白面是不可能的,面必定是要掺一些磨碎的麸皮一起做成褐色或黑色的馒头。 因为重阳后就要种冬小麦,所以中秋过后村里人又懒着休息了几天便开始陆陆续续来老周家看麦种。 今年水灾,各家不仅水稻受灾严重,小麦同样很严重,甚至有些人家小麦的受灾情况比水稻还要重。 毕竟小麦比水稻更不耐涝。 但是老周家的情况有些例外,他们家麦田的情况大家都是看在眼里的,大家暗自猜测,他们家亩产应该还在两担左右。 而且那沉甸甸的麦穗他们也看到了,所以大家才想从他这里换麦种的。 一斤换一斤,老周家老早就挑出了最好的麦种,剩下的麦子都是拿来吃的,自然不介意跟村里人换。 换好的麦子同样是晒得干干的,老周家直接把麦子装进袋子里放到老周头的房间里。 老周头还是觉得家里的粮食得放在自己的眼皮子底下才安心。 每天睡前看了一眼房间里的粮袋,他能睡得更沉一些,每天醒来再看一眼粮袋,他又感觉更精神了点儿。 这就和满宝每天临睡前都要看一眼系统里的钱盒,醒来的第一眼也是看一眼系统里的钱盒一样的道理。 自从上次交易过麦种后,D博士就不再出现了,满宝背着手在村里走了一圈,最后对着她刚走过便机警的飞到书上的鸟叹息。 看来,只能去找周虎哥帮忙了。 周虎同样决定要种冬小麦,但他种得少,只跟老周家换了四十斤麦种,打算种两亩左右。 他家现在只有他一个劳力,还得照顾妻儿,所以出门晚回来早,满宝背着手走过去时,他正在翻肥,打算晾晒一下,回头就要撒到田里去了。 大福拿着一个铲子在一旁帮忙,满头是汗。 满宝小大人一般的踱步过来问道:“周虎哥,你家的田犁了吗?” 周虎一边翻肥一边笑道:“还没有呢。” 满宝就道:“我让我大哥帮你犁地好不好,然后你帮我抓一些鸟雀。” 满宝指着不远处树上的鸟雀道:“就那种,要活的,多抓一点儿……” 周虎仰头看了一眼树上的鸟雀,笑道:“满宝要是想玩鸟,回头我给你抓两只就是了。” “今天就抓嘛,正好今天我大哥他们在犁田,让他们顺便把你家的田也犁了。” 周虎一愣,以为她说的是笑话,但满宝显然不是的。 她很快跑到了田里。 周大郎他们正在犁田,满宝就那么一提,周大郎便应下了。 本来他们就是要帮忙的,只不过提前了而已。 犁田至少得需要一个人拉犁,一个人扶犁,省力一点儿的则是像老周家这样两个人拉,一个人扶。 周虎家现在就他一个人,除非他拿着锄头把两亩田给锄出来,不然还是得请人帮忙。 等周虎赶到田里时,周大郎他们已经把犁给放到周虎家的田里了,他有些感动,又有些羞愧的跑上去扶住犁,“你们自家的地还没耕完呢,怎么能……” “哎呀,你跟我们客气什么,”周大郎推了一把他的肩膀,笑哈哈的道:“我家这一片的田都犁完了,这就要换地方了,顺便就把你这一亩多的田给犁了呗。” 周虎决定种的田有两块,这一块一亩多,还有一块比较小的就在家附近,更近。 周虎闻言,吸了吸有些发酸的鼻子,也没再推辞,上前接过周二郎手里的拉绳道:“我来吧。” 周二郎一笑,也没坚持,让他和大哥先拉犁。 周三郎扶着犁,走了三趟后,周二郎便和周四郎上前接手。 周虎不太想换下,周大郎就拉着他走,“先歇歇,急什么呢。” 周虎便默不作声的跟着周家兄弟一起犁地,第二天自家的犁完了继续去周家的田里继续。 周家兄弟也默认了两家一起合作。 这样的合作模式在村里也不少见,但更多的是两家劳力差不多,所要耕作的田地也差不多,两家合作效率更高,速度更快。 但老周家和周虎家显然并不相配。 但明显吃亏的老周家都不说,村里更不会有人说这样的事了。 甚至不少人还暗暗松了一口气呢,毕竟有老周家彻底接手,他们也就不用再去周虎家帮忙了。 不然这对他们来说是一个负担,对周虎家来说也是。 每次去帮忙都至少要吃一顿饭,现在周虎家也不宽裕,吃了不好意思,不吃也不好意思。 满宝几次想开口问自己的鸟雀,但见哥哥们和周虎都是一脸疲惫,她只能啥也不说,然后一脸忧愁的看着在树间飞跃,不一会儿就消失不见的鸟雀。 早知道当初就不抓这么狠了,现在它们都好警惕呀。 ☆.第三百三十七章 问价 周虎会打猎,虽然现在的鸟雀不太好抓,但他还是能抓住的,也就是多费一点儿心神而已。 本来他还以为满宝说的替她抓鸟雀,然后让哥哥给他犁地的话是帮助他的借口,谁知道一连好几天都能看见满宝在自家门前晃悠。 一问二禄,都是来问他是否有空,有没有出门抓鸟雀的。 周虎略想了想,觉得满宝还是个孩子,孩子都容易认死理,于是找了个时间去野外下套,第二天一大早就让二禄提了一串鸟给满宝。 有死的,也有活的。 满宝才出门就碰见二禄,她高兴得不行,挑了三只还算精神的鸟放进书箱里,剩下的让二禄提回家吃。 二禄没推辞,看了一眼她的书箱问,“你要带去学堂呀?” “是啊,我要给我朋友。” 二禄就明白了,肯定是学堂里的学生想看鸟,所以满宝才
相关推荐:
芙莉莲:开局拜师赛丽艾
红豆
淫魔神(陨落神)
林枫苏慕白天赋无敌的我一心只想苟活
娇软美人重生后被四个哥哥团宠了
乡村透视仙医
女奴的等价替换
一个车标引发的惨剧(H)
村夜
乡村桃运小神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