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诗小说

知诗小说> 这个炮灰有点东西[快穿] > 第80章

第80章

拿来,这个还可以。 满宝跑回房间,卖家已经发过来不少图片和解说,道:“适合男性佩戴的首饰有戒指,手串,发冠等,你都可以看一看,我们用的材质都是很好的,做工嘛,这种东西这么便宜,你们也是拿来扮演,我保证一两次还是能用的。” 满宝一看这解说总算是想起来了,不高兴的回道:“根本就用不了一两次,我还没用呢,宝石就掉了,花瓣也掉了,你只说练手之作,也没说粘都没粘住呀。” “咦,掉了吗?”卖家略微有些心虚,道:“那些首饰我都做了好几年了,可能是放置的时间太久了,这样吧,我给你寄一些胶水,再多送你一些东西怎么样?你就从这里头随便挑一些吧。” 但满宝看着列出来的东西一脸懵,问科科,“戒指是什么东西?戴在手上不好干活吧?这手串颜色好好看,不应该是女孩子戴的吗?我爹也能戴?发冠,这发冠……” 这发冠,别说她爹,就是杨县令和唐县令那样的人恐怕都戴不出去吧? 但是,的确很好看呀。 满宝看着图片蠢蠢欲动,摸了摸自己的脑瓜后转了转眼珠子,“先给我来三顶这样的,这个质量没问题吧,万一我戴上坏了怎么办,岂不是要披头散发?” 卖家可不知道买东西的人在另外一个世界,不太在意的回复道:“披头散发也好呀,另一种扮演妆容,多好,你们随机应变嘛。” 满宝已经习惯了他们的言语,选了三个她觉得最适合她和白善白二郎的后便认真的思考起来,她该给她爹她哥们买些什么做礼物呢? 科科安静的待在她的脑海里一动不动,满宝将那有限的图片都翻完了,忍不住问,“你这里只有这些东西吗,就没有其他的了?” “有,”卖家回道:“不过如果你连这些都看不上,那些没上架的更看不上了。” 满宝对未来人的审美很怀疑,问道:“都还有些什么?” 卖家劝道:“其实我这些戒指做得不错的,虽然图案可能有点瑕疵,但这是全手工制作,如果是送给不重要的男性朋友,还是可以拿得出手的。” 满宝道:“很重要,都是我爹和我哥哥,亲的那种。” 卖家一听却更放心了,一连丢出几个哈哈大笑的表情道:“那就更容易了,随便挑随便选,送给亲人嘛,看的是创意和心意,我相信,不管你送他们什么他们都会喜欢的,这些戒指和手串就很不错,古人很喜欢这样材质和样式的,你们家都是古装爱好者?” 满宝严肃的回道:“不,我们家都是远古的爱好者。” 对面沉默了许久,就在满宝忍不住想要戳一戳他的时候,对话框里铛铛铛丢出一堆图片,满宝一一点开,就见上面全是一些乱七八糟的东西。 有点缀着玻璃珠子的腰带,有各种花样的发带,还有各种男士的钗子,发冠,还有各种式样的衣裳,大袍和披风。 卖家特别兴奋的道:“这些全是我刚做店铺时的练手之作,因为不够熟练,所以成品有点儿瑕疵,但我敢保证,这是最贴近远古人的产品,你买了绝对不吃亏,你要我就便宜打包卖你。” 作为远古人的满宝断然拒绝,“不要!” 这东西买了也用不了,她买了有什么用? 她长这么大,也算是见过世面的了,见过的最尊贵的人——益州王,他都没穿得这么花花绿绿的,她买了这些东西来,她爹倒是敢穿呀! 不过…… 满宝盯着那条闪闪发光的腰带看了许久,问道:“腰带上的珠子单卖吗?” “……我还得给你把珠子抠下来?你要我就整条腰带送你了,就当是给之前首饰不稳固的赔礼。” 满宝高兴起来,也不好意思什么都不买,主要是她爹她哥们还等着呢,于是满宝纠结起来,指着那些手串道:“算了,给我来六串手串吧,不,七串,算了,还是八串吧。” “……肯定了吗,是八串还是九串十串?” 满宝深深地叹了一口气,道:“十五串吧。” 对面的卖家懵掉了,现在的买家都那么随意和活泼的吗? 他低头看了一眼脚边盒子里的珠串,忍不住乐得眯起了眼睛,说不定今天他还真的能把这些旧货都清理干净呢。 他尽量平缓的问道:“确定了吗,不多来几串吗?你要是买够二十串,我就多送你五串,买够二十五串,我就送你七串,以此类推……” 老周头坐立难安,伸着脖子看了好一会儿,问周四郎,“你妹妹买了什么东西,怎么去拿个东西这么久?” 周四郎摇头,“她的事儿我哪儿知道?” “你不知道,让你跟着去益州城有什么用?你不是去益州城照顾你幺妹的吗?” 周四郎连忙道:“满宝每天都要去药铺学习的,我总不能也跟着,纪大夫要嫌弃的,所以我只偶尔过去看看,这些东西她什么时候买的我都不知道呢。” 周四郎感慨,“您又不是不知道,她从小就能藏事,藏东西更是厉害,对了爹,你手里还拿着满宝的钱吧,要不一并给她拿着就是了,说真的,她藏钱是真的稳。” 他能知道家里每个人大概的藏钱地点,但就是想不出来满宝的钱藏在哪儿。 当然,他没有故意去打探过,就是猜的,或是偶尔听到那么一耳朵,或不小心看到那么一二眼。 正想着,满宝抱着一个小包裹跑了过来,她讨好的对她爹笑了笑,然后打开包裹,大家就被包裹里那条光彩夺目的腰带给刺激失了神。 老周头将张大的嘴巴闭上,忍不住咽了咽口水才问,“满宝,这腰带上的东西也都是假的?” 满宝见他似乎很喜欢的模样,顿时高兴起来,乐滋滋的挥着小手道:“没错,都是假的!” ※※※※※※※※※※※※※※※※※※※※ 作家的话 下一次更新在晚上九点左右 ☆.第七百七十三章 守夜 老周头的表情停滞了一下,他摸着腰带上那颗红珠子问:“这些都是假的?怎么假得这么好看?” “手艺好吧,”满宝生怕她爹心疼,连忙道:“买的时候特别便宜,所以爹,你想怎么用都行。” 老周头摸着腰带来来回回看了许久,摇头道:“虽然是假的,但这东西看得我心慌,还是别往外拿了,自个看着玩儿就行。” 满宝就从包袱里摸出一串手串给他,“没关系,我也觉着这腰带太招眼,您戴着这个好了。” 老周头没想到自己还有手串,虽然他从没见过男子戴手串的,但也高兴的不行,毕竟是自己闺女送的不是? 谁知道满宝给哥哥们也都是手串,只是串的珠子颜色样式不一样而已。 周大郎几个拿着颜色鲜艳的手串看了又看,还是没能看出它的材质,便问道:“这东西,似铁又不是铁,似石头又不是石头,颜色还这么多彩,是什么东西做的?” 满宝摸了摸后道:“不知道,不过应该是石头吧,就是不知道是什么石头。反正好看就行了。” 这倒也是,周大郎们没再多想,都往上手上戴了戴,这才发现包袱里还有好些手串,便问道:“这些是……” “给大头他们的。” 她给娘和嫂子们准备了,爹和哥哥们吃醋,那她给大丫她们准备了,要是不给大头他们,岂不是又要吃醋? 所以还不如一口气多买些。 满宝特别大方的挥手道:“打包买的,很便宜。” 老周头就忍不住感叹,“看来这外头的人都很厉害呀,竟然能把石头染得这么好看,不过这些东西怎么是男人戴?” 周大郎也问周四郎,“益州城的男人喜欢带手串?” 周四郎自己都有些怀疑,“我见的多是跟我们一样做苦力的,带这些东西怎么干活儿?或许是有钱人家的老爷少爷们喜欢戴?” “也没见白老爷和白少爷们戴呀?” “哎呀,白老爷的袖子这么大,就是戴了我们也看不着,至于白少爷,他都还下河摸泥鳅呢,怎么能戴拿东西呢?” 大家这么一想也是,于是不纠结了,纷纷往自己手上套手串,看了看后乐道:“别说,还真挺好看的。” 小钱氏她们也觉得很好看。 等天快黑了,大头他们总算是玩够了跑回家守夜,便收获了一份礼物,又热闹了一场。 大丫和二丫拉着满宝和三丫钻到了她的房间里,拿着铜镜要互相打扮。 周立君道:“我学了好几种发型,我给你们梳。” 大丫羡慕,“你教我。” “行。” 教梳头自然要有一个坐着被当参考,三丫还小,头发不够长,也不够多,满宝便被拉到了椅子上坐好。 周立君梳着满宝的头发道:“小姑,你的头发可真好。” 乌溜溜的,又黑又直,一手捧起能从手心里滑落,大丫也很艳羡,“我娘让我养头发,可这头发怎么养呀?” 满宝想了想后道:“你等着,我回头就查医书,等知道了就告诉你。” 大丫抿嘴笑,“好。” 四个小姑娘一起探讨梳头发,将她们才得的珠花往头上插,耳环也戴上,然后换了新衣裳跑到堂屋那边给大家看。 屋里顿时一片热闹。 钱氏将满宝拉到身前,满眼的欣慰,“我们家满宝长大了。” 老周头深以为然的点头,然后守夜过后才睡了三个时辰就醒了,外面天色还昏暗着呢,不过鸡早就打过鸣了。 隔以往,老周家也有人起了,但大年初一是特别的日子,不会有谁赶这么早起来的。 所以钱氏听到动静便抬头看了他一眼,见他摸出那条闪闪的腰带,便忍不住叹气,“昨晚上还没看够呀,都说了是假的。” “要不是假的,那得花多少钱?假的也是满宝的孝心。” 钱氏哼了一声没说话。 老周头便拿着腰带坐到床边,小声的道:“我想着把这东西找个盒子装了,我们把它埋到老二的墓里,算是满宝给他的怎么样?” 钱氏顿了一下道:“你就不能埋点儿好东西?这都是中看不中用的东西,你哪怕给他打个银锁也比埋条破腰带的好呀。” “那怎么一样,这是满宝送的,我打的银锁又不是她的孝心,再说了,哪有往墓里埋银子的,那不是……”暴殄天物吗? 钱给活着的人能吃能用,给死了的人有什么用? 说着话,老周头已经摸出一个盒子来了,将腰带折好后小心翼翼的放进去,道:“今天我带满宝去坟上,让她多给老二磕两个头,我也跟老二说一说,满宝越发的出息了,让他和弟妹在底下好好的保佑保佑满宝。” 钱氏低声应了一下,也睡不着了,爬起来道:“今年家里过得比往年好,你也给爹娘多烧些纸钱。” “放心,我让大郎他们早买好了,不会短了爹娘花用的。” 活着的时候他们没钱,死了的,这钱还是可以多给一些的。 因为守夜,满宝难得的晚起,最后是被敲门声敲醒的,她爬起来往外一看,大头他们也被叫醒了。 大年初一祭祖,家中的男丁是必要去的。 至于女孩子,老周家似乎一直就满宝一个跟着去,因为打小如此,满宝以前也没觉得有什么不对,但这次去益州城,接触的人多了,满宝才知道,有些地方,女孩子是不能在大年初一这一天去祭祖的。 她一边洗脸一边左右看,问在灶上忙活的大嫂,“大嫂,大丫她们呢?” “还没起呢,昨晚上睡得晚,估计得太阳出来了才起床呢。” 满宝忍不住嘟囔道:“为什么她们不去祭祖?” 小钱氏顿了一下后回头与她笑道:“她们辈分小,你是长辈才要去的,去的时候多替她们磕几个头,让老祖宗们保佑她们将来找个好夫婿知道吗?” 满宝应了下来,拧了毛巾后道:“还是保佑她们健康平安,前程似锦吧,以后赚很多很多的钱。” 小钱氏露出笑容,“好。” ※※※※※※※※※※※※※※※※※※※※ 作家的话 晚安 ☆.第七百七十四章 钓鱼 满宝跟着哥哥们去到墓前,老周头让周大郎他们在周银的墓边挖了一个大洞,他就将一个盒子放进去,再把泥填上,从附近挖些泥土来隆起坟头,与大坟头融为了一体。 满宝看得愣愣的,问道:“爹,你往二叔墓里放了啥?” 老周头“嘘”了一声,左右看了看,发现附近暂时还就他们一家,这才放开声音道:“也没啥,就是昨晚你送我的腰带。” 满宝愣住,半响才问道:“爹,你埋它干嘛?” “送给你二叔看一看,说不准他喜欢呢?”反正也不是多贵重的东西,他拿着也戴不出去,还不如给弟弟呢。 满宝挠了挠脑袋后看着她爹道:“爹,你跟二叔的感情真好。” 周大郎和周二郎把坟整好,听到满宝的话沉默了一下,跟小叔感情好的不是爹,是他们好不好? 不过算了,这种事自己知道就行,没必要宣扬出去。 满宝将祭祖的肉和饭拿出来摆好,周三郎点了一把香,给了满宝三支,大家纷纷作揖祭拜。 满宝把香插好以后还跪到地上磕头,老周头在一旁道:“多磕几个。” 正想起身的满宝便又跪好多磕了几个,“爹,够了吗?” 老周头笑眯眯的点头,“够了,够了。” 满宝跟着哥哥们,领着侄子们给这附近的老祖宗们都磕过头,便等着老祖宗们吃饭。 满宝习惯性的从祖父的坟前拔出三根香来走到不远处的一个坟前,上香请坟的主人一起过去用饭。 这是自她有记忆以来,每次来上坟都要做的事。 老周家的人蹲在墓地周围看着,并没有告诉满宝坟里的主人已经移到了这边来,由着她去那里拜了拜。 都拜了这么多年,要是这会儿不给拜,孩子才要问为什么呢,满宝又那么聪明…… 大年初一多是祭祖,或是上山去拜神仙,还有到村口的榕树底下烧香的,也不知道拜的是什么。 满宝他们回到家时,早食都还没准备好呢,好些人都还没起床,她蹲在大门口放空了一下脑子,便走到河边去玩水,不,是看水。 她随手捡了跟棍子,就蹲在河边里拨水玩儿。 白善走到河边时就见她正一人蹲在地上打水打得欢快,便从地上捡了一块石头扔过去…… 石头溅起的水花扑在满宝脸上,白善见了哈哈大笑起来。 满宝抬头看见他忍不住笑开,隔着一条河大声问道:“你怎么来了?” 白善便也走到河边蹲下,捡了石头往河里扔,回道:“我家才祭完祖宗,我觉着待家里烦闷便出来走一走。” 大年初一不兴去人家家里做客,也就能在路上走一走了。 满宝笑道:“我也是,你看,冬天的水是不是比较清澈,我刚才看到好些小鱼在游。” 白善探头往里看了好一会儿才道:“太小了,也不能吃,不知道水渠那边有没有大鱼,不若下午我们去钓鱼?” “今天是初一,不好出门啊。” 白善道:“我们悄悄地去。” 悄悄地去是不可能的,因为白善的身后总会跟着一个大吉。 不过他们也没惊动很多人,白善跑回家去吃了早食,提着两根鱼竿就出门了。 满宝则找出了小锄头和小竹篓,俩人河边一汇合,便顺着河流往上,走到了大渠那边,找了块看着还挺湿润的地便开始挖蚯蚓。 挖着挖着满宝有些疑惑,“河里的鱼都是吃蚯蚓的吗?” 白善道:“可能吧。” 满宝:“那蚯蚓钻到了塘泥里,难道鱼也能跟蚯蚓似的钻进去吗?” 白善:“也吃菜叶子,水草和泥吧?不然河里也没这么多蚯蚓给它们吃呀。” “那我们要是挖不到蚯蚓,用菜叶子钓鱼能钓着吗?” 白善:“你可以试一试。” 满宝道:“一会儿试,不过我们挖到蚯蚓了。” 大吉就在大渠边上找了块还算干净的草地盘腿坐下,百无聊赖的看着他们蹲在地上折腾。 等他们终于挖够了蚯蚓,便找了块看似水草丰美的地段开始下勾。 满宝道:“我四哥说了,水草丰美的地儿鱼多,它们都还爱躲在草根底下,就是不好钓,总是会拉到水草。” 白善不在意的道:“没事,我家的钩子特别多,要是断了,我们再装一个。” 满宝就放心大胆的在水渠里下勾了。 钓鱼比的就是耐性,俩人搬了找了些干草铺在地上坐着,便开始等着鱼咬勾。 白善问她,“我们什么时候去给先生拜年呢?” “初三吧,白二今年还要去他舅舅家吗?若不去,初四初五也可以。” “那就初三吧。”他家的亲戚都不在这儿,也只用去白二郎家拜一拜年,并不忙。 而满宝每年都只去钱家而已,一天也足够了。 俩人就这么坐在水边说闲话,坐了大半天,倒是也有鱼咬勾,但就是钓不上来。 俩人也不急,等到下响肚子饿了,便把鱼竿一收回家去。 已经晒着太阳在草地上睡着的大吉也从地上爬了起来,幽幽的跟了上去。 他还是更喜欢跟着少爷在七里村的日子,清闲自在,却也不算虚度光阴。 不像在益州城,似乎忙忙碌碌,但总觉得一天下来什么事儿也没做。 当然,还处于学习阶段,恨不得一刻钟掰成两刻钟来用的白善和满宝是体会不到这种感觉的。 他们提着空竹篓回去,碰见村民们在村子里坐着说话便抬手打了一下招呼。 有人看了一眼他们的空竹篓,忍不住笑道:“没钓着吧?咱村里那些还留下来的鱼都快要成精了,可不好钓。” 满宝问:“那笨鱼呢?” “年前全叫我们捞得差不多了,对了,你家里捞得最多,你三哥带着你五哥,一天两桶鱼的往家里拎,怎么,没晒成咸鱼给你留着吗?” 咸鱼是不可能的,打回去的鱼,差不多都叫周二郎拿到集市上去卖了,剩下的不是被他们自家吃了,就是被小钱氏做成了鱼酱封在坛子里。 知道满宝去钓鱼,小钱氏还以为她是馋鱼了,道:“昨天晚上你怎么不多吃几口?今天大集也没人去赶集呀,真想吃,我让你大哥去河里下篓,或许能抓到一些。” 满宝摇头,“不是想吃鱼,就是想钓鱼。” 小钱氏便笑着挥手道:“那就是闲的,出去玩儿吧,明天大嫂带你回舅舅家。” ※※※※※※※※※※※※※※※※※※※※ 作家的话 下一次更新在下午六点左右 ☆.第七百七十五章 话唠 小钱氏是每年都要回娘家的,周大郎自然要跟着,毕竟那不仅是自己的岳家,也是自个的舅舅家。 除了夫妻俩,儿子闺女也是要带回去的,还有没成亲的弟弟妹妹,多数时候也要跟着他们回去。 满宝是必定跟着的,往年周五郎和周六郎也都会跟着,但今年周五郎要跟自个媳妇孩子回岳家,周六郎怕了被人催婚,也决定在家装乌龟,打死不出门。 便只剩下满宝还热情满满的跟他们回家了。 初二一大早,各人各自散去,整个老周家就只剩下夫妻两个和一个周六郎了。 老周头嫌弃得不行,指使周六郎干活儿,“把家里的木柴劈一劈,趁着家里人少,把厨房收拾干净了,中午我们就简单的吃点儿面就行。” 当然,揉面煮面这样的事是周六郎干的,老夫妻两个就坐着等吃。 满宝去钱家三个舅舅家里晃了一圈,收获压岁钱若干,不过她现在长大了,不像以前那样满村钻着拜年了。 到了舅舅家,她便老老实实的坐着,只跟表侄子侄女们玩儿。 没办法,表哥他们都是跟哥哥他们一样的岁数,差的有点儿大。 钱大舅母往外看了眼乖乖在院子里和人玩的满宝,悄声和小钱氏道:“这才大半年没见,满宝看着长大了许多。” 小钱氏笑道:“孩子嘛,长得快,出去走一圈就懂事了。” 钱大舅母点头,小声问道:“那她现在还粘你吗?” “不还跟以前一样吗?” 钱大舅母就松了一口气,笑道:“那就好,我就怕你们姑嫂间疏远了,对了,大头也能说亲了吧?” 小钱氏点头,“不过那孩子不急,他现在正和他四叔往外倒腾东西呢,我想着等他也长一些本事再说亲,至少得会犁地,知道种地吧?” 小钱氏发愁道:“他叔叔多,上头又有他爹在,到现在还没拿过犁呢,我和他爹商量着,开春让他学着犁地去,等把地里的活儿都学会了,自己有了主意,就可以说媳妇了。” 这是钱家的教育方式,钱大舅母再熟悉不过,她点了点头,“不过我觉着这种地的事也随缘,你不还有一个铺子吗?以后这铺子也是要留给大头的,还不如现在就教他做好铺子里的事。” 小钱氏却道:“那铺子以后是要留给满宝的。” 钱大舅母忍不住低声道:“满宝现在还能看中这一个铺子吗?我听人说,你们家四郎把生意都做到益州城的县太爷府上了,就是满宝给牵的线是吗?” 当时他们运粮是从村里请了人的,送去的粮食直接送到了县衙,也卸在了县衙的粮库里,有官吏直接交接。 甚至还有人看到过他们进屋里去清算银子,当时来去都是满宝领路,还有人看到满宝和唐县令站在一起说话。 这种事,只要有一人说了,转头就能传得整片区域的人都知道,何况钱家还是老周家的姻亲,钱大舅母不止一次的听人提起这事。 满宝这么出息,他们大房是最高兴的了。 因为满宝她孝顺呀。 她不仅觉得小姑钱氏是她娘,还把她闺女小钱氏当娘待,前年更是直接给她闺女送了个铺子。 那简直比养个儿子还孝顺,钱大舅母不高兴才怪。 她低声道:“我看这铺子她既然给了你就没想着再要回去,你还不如就给大头留着……” 小钱氏忍不住叫,“娘——” “好好好,我不说,”钱大舅母点到即止,道:“反正这是你们老周家的事,我也就那么一提,我就是想着大头要是有个铺子,那要好说亲许多。对了,你有看上的人家没?” 小钱氏摇头,“等过了明年秋收我再看看。” 母女俩略过了这个话题,钱大舅母拿着做好的芝麻糖出去,冲孩子们招手,“糖做好了,快来吃吧。” 大家便跑上去,钱大舅母拿了一个碗装得满满的塞进满宝的手里,“你别跟他们挤,一会儿把你衣裳挤坏了。” 满宝从碗里拿了一块芝麻糖咬了一口道:“不会的,大舅母,你做的芝麻糖真好吃,和大嫂做的一样好吃。” 钱大舅母笑眯了眼,道:“你要喜欢吃,下午回去的时候我给你装一袋,拿回去慢慢吃。” 满宝连连点头,高兴的道:“谢谢大舅母。” 芝麻精贵,但糖更精贵,往年钱家可舍不得用这么多糖做芝麻糖,但去年收成不错,好的麦种卖给了白老爷,好的新麦子给了老周家,赚了不少的钱。 所以钱大舅母才舍得做这么多芝麻糖,还放这么多糖。 甜得不腻,又有芝麻的醇香,满宝特别的喜欢吃,差点吃饱了糖吃不下饭。 中午他们是在钱大舅家里吃的饭,钱家二房和三房都过来吃,这也算是每年的习惯。 大家坐了两张桌子,满宝和表嫂们坐在一起,被拉住各种问,主要是问益州城热不热闹,和他们的县城有什么区别,她在益州城里都干什么…… 满宝本来就爱说话,这么多人给她捧场,她说得更多了,一直到下响吃过晚食被小钱氏扯回家,她都还有些意犹未尽。 表嫂们站在一旁目送他们一家走远,都齐齐松了一口气。 大表嫂拍了一下胸口道:“满宝越发能说了。” 二表嫂:“本来我只问了一句益州府也有济世堂吗,她就说了半个时辰,哎哟,那什么关内道,什么道的,我哪儿听得懂呀,又不好说不听了。” 钱大舅母鄙视的看着她们,“说给你们听都听不懂,就这还长见识呢?” 大表嫂就问丈夫,“你听得懂吗?” 大表哥摇头,“不懂。” 大表嫂便满意了。 钱大舅母被噎了一下,转头回家去了。 而被小钱氏拽走的满宝还有些意犹未尽,拉着小钱氏说话,“大嫂,你想不想出去玩儿呀,去益州城怎么样?先生说外面的世界可大了,益州城还是太近了,或者你想去更远的地方?” 小钱氏道:“你歇一歇吧,都说了一天了,怎么也没见你嗓子哑?” 大头嘿嘿笑道:“娘,小姑早习惯了,您没见着她在药铺里给人看病,那是噼里啪啦能说大半天,哑才怪呢。” ※※※※※※※※※※※※※※※※※※※※ 作家的话 下一次更新九点 ☆.第七百七十六章 叮嘱 满宝辩解,“我这是看病,当然要问仔细些,也要叮嘱仔细些。” 小钱氏头疼,“以后的姑爷能受得了你吗?” 满宝乐道:“姑爷也爱说话就好啦。” 三头:“那完了,你回娘家的时候家里全是你俩的声音了。” 满宝伸脚要踢他,三头就一蹦蹦开了,俩人嘻嘻哈哈的笑闹着跑到了最前面。 白二郎今年也要去他舅舅家拜年,定了初五出门,要在那边住两个晚上,初七才回来,因此大家便定了初三去县城给庄先生拜年。 自庄先生卸了学堂的教学之责后,满宝他们再要拜年就得去县城庄家了。 庄家也习惯了每年抽出一天的时间来招待他们,满宝他们熟门熟路的提着年礼上门,给先生拜了年,留下吃了一顿饭,然后便拿了红包告辞离开。 因为要进县城拜年他们起的有点儿早,一爬到马车上满宝便有些犯困,她打了一个哈欠,找了个舒服点儿的位置靠着脑袋。 白善坐在她的身侧,问道:“有没有觉得今年拜年有什么不一样的?” 白二郎问:“有什么不一样的?” 满宝大大地打了一个哈欠,差点把眼泪打出来,她道:“有呀,今年师嫂对我特别热情。” 白善也点头,“我也觉得她对你好热情,可是为什么呢?” 白二郎和白善一起扭头看她,满宝微闭着眼睛道:“因为我是女孩子,出门在外,肯定是我照顾先生多一点儿,所以师嫂在感激我。” 白二郎便叫道:“才不是呢,明明是我照顾先生更多些。” 正要说话的白善忍不住和满宝一起却了一声,不过他也没再提这个话题,而是问道:“说好了元宵一起来县城?” 满宝点头,窝在角落里靠好。 大家便安静的回家去了。 元宵和过年又有些不一样,这一天杨县令下令打开城门,从十四那天早上城门大开后,一直到正月十六都不会关闭。 所以哪怕是住在乡下的村民也可以到县城里来赶热闹,只要人够多,走夜路也是不怕的。 不过像老周头这样的老头子是不会去的,相比于出去吹冷风,他更喜欢老婆孩子围火炉,安安稳稳的过节。 不过今年的元宵他想老婆孩子围火炉是不可能了,因为就连周大郎和周三郎都决定带老婆孩子进城去赶一波热闹,更别说其他人了。 不过,五头六头和七头年纪都还小,尤其是七头,此时还只能靠人抱着呢,所以他们三个孩子都被留了下来。 他们的爹娘都特别坏,听了满宝的建议,中午的时候特意带着他们玩儿,就不给他们睡觉,下午早早的吃了晚食,然后就哄他们睡觉。 孩子中午没睡,几乎才放到床上就睡着了,都不用哄的。 然后一大家子人就出门去了,满宝与他们一起到村口去,白善他们在车上等她,车尾的还挂着一个鸡笼。 小钱氏知道他们三个要好,加上有大吉在,便特别放心的道:“你去和他们玩吧,我们在后面自己走。” “那我去了,我在县城里等着你们。” 周四郎道:“别,我跟你四嫂不跟你一块儿玩儿。” 周五郎道:“我也不,不用等我们。” 而大头他们早在村里呼朋唤友相约好了要一起去县城玩儿,更不会和他们一起了,也就三头几个小的,因为还有被拍花子拍掉的危险,所以必须跟着各自的父母行动。 不过周大郎他们也各有自己的计划,也不打算带满宝玩儿,所以道:“你自去玩吧,你不是说晚上你还要回来的吗?若是不想回来,就去铺子里住一晚,我和你大嫂会回铺子里等着你们的。” 小钱氏点头,“不论你们是要回家来,还是就留在县城,到最后都得回铺子那里说一声,免得我们担心。” 满宝应下。 小钱氏这才对大头几个大孩子道:“就算能去县城玩儿,但也不能在外头玩得太晚知道吗?” 几个孩子只管点头。 小钱氏却继续唠叨:“不论做人做事都要以和为贵,今晚人多,你们可不许跟人拌嘴吵架,遇事先退一步,让三分,知道吗?” 大头:“娘,你以前可不是这么说的,你说人争一口气……” 周大郎就拍了一下他脑袋,“你娘说话你就老实听着,哪儿那么多话?这是往常,所以要人争一口气,这在外头玩儿,就这么一个晚上的功夫,人来人往,万一遇上个急脾气的打起来,你岂不是白受罪?” 周二郎也在一旁点头,顺便叮嘱二头,“不错,你们这会儿退一步又不会少块肉,这在外头不要争一时之气。” 又不是在村里,你软弱相让后以后会有人踩着你的软脾气再欺负上来。 大家一起看向还站在车边的满宝三人,道:“满宝,你也要如此,可不要跟人吵架。” “知道了大哥大嫂,”满宝本来正看得津津有味,这一扯到自己便心虚了,连忙爬上马车坐好,“那我们走了。” 老周家人一起冲他们挥手,慢悠悠的跟在马车后头走。 反正现在时间还早,县城得等天黑下来才热闹呢,他们有的是时间。 孩子们都是第一次晚上去县城过元宵,兴奋得不行,尤其是三头四头和三丫,他们三个小的,连县城的晚上都没看见过,更加期待不已。 而爬上马车的满宝也很期待,虽然她知道罗江县再热闹也不会有益州城的晚上热闹,但还是期盼不已。 白善则看着她嘿嘿一笑,“你可记住你大哥大嫂的话了,可不能跟人吵架呀。” 满宝道:“你脾气比我还急呢。” “胡说,我素来稳重,从不吵架打架的。” 满宝和白二郎就静静地看着他。 白善脸色微红,却一脸严肃的道:“我说真的,你们看我在府学的风评就知道了,我被人孤立欺负了,但我有跟他们打架吗?” 满宝不服气的问道:“那你干嘛跟我打架?” “那都是你先打我的。” 满宝仔细的回忆了一下,否认道:“才不是呢,比如上次打白凝就是你先动手的。” 白二郎也想起来了,“对,你最先动手的。” 满宝还在记忆里翻找起来,继续道:“还有六岁那年的夏天,在河边,也是你先打我的,还把我的胳膊给磕破了呢。” 白善仔细的想了想,总算是想起来了,道:“那是因为你先抢我的鹅卵石的,那是我从河里摸起来的。” “我没抢,我就是看一看……” 眼见着俩人又要吵起来,白二郎忍不住在俩人中间伸手,叫道:“别吵了,周大哥都说了要让一步了,你们就不能让一让吗,要是在车上打起来车倒了怎么办?要吵架下车去吵。” ※※※※※※※※※※※※※※※※※※※※ 作家的话 晚安 ☆.第七百七十七章 灯山 白善就哼了一声转过头去,满宝也哼了一声转过另一边去。 白二郎一点儿也不操心,反正一会儿他们自己就好了。 车外驾车的大吉更不担心,从头到尾一直半闭着眼睛让马慢悠悠的往前跑,一点儿也不心急。 到了县城,大吉找了地方停好车,三人便一起背着手,意气风发的从大街的街头往下走。 此时已是傍晚,沿街两边的商铺都已经把灯笼挂好了,还有巨有钱的乡绅和商家一起做了灯山,在县城里占了好位置,等到夜色降临,这些灯山就会被点亮,整个县城都是亮的。 满宝他们此时逛过去只是看到各种灯笼而已,倒不显得多震撼,但沿街走动的百姓很震撼,他们没少看县城的元宵节,觉得今年的元宵节似乎格外的热闹。 “我数了一下,整整九座灯山,晚上要是点起来,那得多好看呀。” “今年的灯是比往年要多得多,听说县衙也做了一座,张老爷家里也做了一座,刘老爷家最厉害,整整做了两座灯山呢,说要成双成对。” 满宝他们坐在茶寮里听人说八卦听得津津有味,不一会儿话题便扯到了他们熟悉的人身上。 “要说我们罗江县有钱的人家,白马关镇的白家也算是一家了,但怎么从没见过他家做灯山?” “抠吧?” “不见得吧,你看每年县里修桥挖沟,白老爷都有出钱的,去年冬至那会儿还捐了些棉衣棉被出来给县里的贫户呢。”一人道:“我就在县衙里做文书,暗暗算过,这满县,除了县太爷外,每年善事做的最多的就是张老爷,然后就是白老爷了。” “那白老爷也有钱,怎么不做灯山呢?” “白老爷也不来县城过元宵呀,费那么多钱做一座灯山干嘛?” 白善和满宝一起盯着白二郎看,白二郎就压低了声音道:“我爹每年都在绵州城做一座灯山,不过今年没做。” 满宝好奇的问:“为什么?” “因为我大哥开年以后就要去京城考试,他不在绵州了,再做灯山给谁造势?”白二郎小声道:“我爹说了,等我大哥考上国子监,以后他就让人在京城做灯山,那个花销更大。” 白二郎从没为钱操过心,但被他爹念叨多了,他也就上心了一些,和俩人道:“我爹说,这花灯一年就看一次,看一次过后,这些花灯就算废了,钱算是打了水漂,所以得用在刀刃上。我大哥在府学读书,他就让人在绵州城做灯山,让人不至于看轻了我哥,我哥去了京城,就给我哥在京城做一座灯山,外人见了便知道我家也不是无能之辈,就不敢欺负我哥。” “等我将来考中了益州府学,我爹也给我在益州城点灯山……” 满宝问,“那你想你爹给你点灯山吗?” “不想。”白二郎小声道:“我家做的灯山一般,回头我还得守着灯山,还不如去看别人家的灯山呢。” 满宝和白善就一起松了一口气,冲他竖起大拇指,夸道:“你这想法才是正确的。” 白二郎嘿嘿一笑,不好意思的挠了挠脑袋,小声道:“主要是,我也不觉得自己能考上益州府学。” 白善认真想了想后道:“考上还是能考上的,就是可能得多学习两年。” 白二郎眼睛一亮,问道:“果真?” 白善点头,却一脸忧愁,“可两年后我应该也拿到去京城考试的名额了,到时候你是要去府学读书,还是跟着先生读书?” 白二郎一呆,怒气上来,“你怎么就知道自己能去京城了?” 满宝乐道:“这叫自信。” “那先生干嘛非得跟你去京城?我也是先生的弟子,我还是小弟子,先生就不能跟我留在益州城吗?” “因为二比一,我们人比你多,少数服从多数,先生肯定要跟我们去京城的。” 白二郎愣了一下后看向满宝,“你能不能不要去京城,京城这么远,可能一年都回不来家一趟。” 白善道:“她怎么可能不去?” “她为什么要去?” 白善愣愣的道:“她本来就要去呀……” 至于为什么一定会去…… 白善挠了挠脑袋,这不是必定的事吗,为什么还要有理由? 白善扭头看向满宝。 满宝却沉思起来,半响才问道:“京城一定有很多我没见过的花草树木,虫鱼鸟兽吧?” 白善点头,白二郎摇头。 科科道:“去吧宿主。” 满宝就挥着小拳头道:“我去!” 白善展开大大的笑脸,得意的冲白二郎扬眉笑,把白二郎气得不轻。 满宝对白二郎道:“你傻呀,到时候都在益州城待三年了,该玩的地方都玩遍了,为什么不去京城走一走呢?反正有先生跟着,读书不成问题。” 白善道:“若有不解的,师兄我也可以教你,反正我都在府学里上过的,先生们怎么讲课我都知道。” 满宝不甘示弱,立即道:“师姐我也可以教你,我看的课外书可多了,你想学什么?” 虽然都是好意,但白二郎就是觉着气鼓鼓的,于是扭过头去不理他们。 满宝和白善相视一眼,像两只小松鼠一样偷笑起来,然后一人拉住他一边,把他拖起来道:“行了,别生气了,我们去玩吧,现在离天黑还有好一会儿时间呢,不如我们先去看一看县衙的灯山,然后去酒楼里定一个好位置坐下。” “灯还没点呢,此时去看有什么意思?”白二郎不太想动弹,道:“我们直接去酒楼定位置好了,免得去晚了没位置。” 但县城到底不比益州城,出来玩儿会到酒楼定位置的人不多,哪怕天都快黑了,空位置依然有很多。 甚至还有好位置,好包厢呢。 满宝三个高兴不已,看了几个包厢后便定了一个视野最好的,直接给了钱让他们上茶水点心。 小伙计非常高兴的拿着钱下去了。 白善推开窗往外看了好一会儿,笑道:“这个位置好,几乎将半条街都收入眼底,能看到好几座灯山呢。” ※※※※※※※※※※※※※※※※※※※※ 作家的话 下一次更新在下午六点左右 ☆.第七百七十八章 包间 三人正凑在窗边看,掌柜的就亲自端了茶进来,看到三人便觉得面善,可又想不起来是谁,就犹豫着问道:“小公子们和小娘子也是我们罗江县人?” “当然了。” 掌柜的便笑问,“不知道公子是哪家的,恕小老儿眼拙,竟没认出来。” 白善道:“我们是白家的。” 掌柜的连忙把茶放到桌子上,给他们沏茶,笑道:“原来是白家的公子和娘子,除了已经点的茶点,可还要再来些饭菜?” 他们都是从家里吃了团圆饭出门的,不过他们可能要玩很晚,宵夜肯定是要吃的。 于是白善道:“先等一等,我们饿了自会点的。” 掌柜的笑着应下,行礼后退下。 一到外面,他便一巴掌拍在小伙计的头上,道:“就忘了叮嘱一句话,你就把这好位置给送出去了,你真是……” 小伙计捂着脑袋道:“叔,客人上门咱总不能把人往外轰吧,谁知道张家和刘家的老爷来不来这里赏灯?要是不来,咱家的包厢空着,那不是浪费吗?” “你就不会给别的位置呀,除了预留出来的那个包厢外,这个和隔壁那个是最好的了,往年都是张家定的。”掌柜的头疼道:“等晚上他们两家人来了,给了一家,不给另一家,你是嫌弃我头还不够秃吗?” 小伙计忍不住嘀咕,“那您不是说要给人换个包间吗,怎么也没换?” “换什么换?”掌柜的听到他的小声嘀咕,忍不住气道:“这是白家人,也是不能得罪的。” 这家不能得罪,那家也不能得罪,最后掌柜的就只能自己受罪了。 他扭着小伙计的耳朵下楼去,大吉见他们走了,这才将包厢门合上,回头对上少爷疑惑的目光。 大吉靠在门边,见满小姐和堂少爷正探出半个身子和楼下卖糖炒栗子的人挥手…… 白善收回了目光,与他道:“大吉,你坐着休息吧,在包厢里不必太拘谨。” 大吉应了一声,在桌边找了个位置坐下。 没过多久,包厢门被敲响,一个穿着褐色布衣的中年人拿着一荷叶的糖炒栗子,弯腰问道:“才是少爷小姐们点的栗子吗?” “对,就是我们点的。”满宝掏出钱来结账,笑眯眯的接过糖炒栗子。 白善和白二郎伸手拿了一个吃,忍不住点头道:“吃着还不错,糯糯的,再多买些吧。” 满宝便又掏出了一把铜钱,“帮我们再炒些上来。” 中年人高兴得接过钱,弯腰道:“少爷小姐们稍等,我这就去拿上来。” 满宝请大吉一起吃,大吉也不拘谨,就坐在桌边吃起来,而他们三个则搬着椅子坐在窗边,一边看着外面渐渐热闹起来的街道,一边吃。 夜色降临,不少人家不约而同的将挂在门边和廊下的灯笼点了起来,他们站在二楼居高临下的往下看,昏暗的夜色中,一盏盏各种式样的灯笼被点亮,绽放着橘黄色的暖暖灯光,整个夜色都被映照得温柔起来。 三人安静下来,静静地看着整个县城慢慢的亮了起来,而直到此时,街面上才传来人的欢呼声。 有孩子哇哇的叫着,也有大人指点花灯的说话声。 三人低头看去,这才发现街面上不知何时多出了许多人,不过,与他们见过的益州城大街还是少许多人。 人走在街道上既热闹,却又不会拥堵。 大家也不急,就慢悠悠的踱步往前走,你来走右边,我往走左边,互不干涉。 大家并不急着去看街对面的摊位和花灯,反正整个县城就这么大,一个晚上那么长,他们就是乌龟一样的速度也能逛完,所以急什么呢? 逛街的人不急,楼上看人的人自然也不会着急,就这么宁静平淡的看着,半响满宝才打断了沉寂道:“我更喜欢这样。” 白善微微点头。 白二郎挠了挠脑袋,没太接得上她的这个思路,不过,管她呢,总不能什么话都得究根究底,他就探头看着下面,不一会儿便惊叫道:“杨县令!” 满宝探头看去,一低头就对上了被白二郎那声惊叫吸引着抬头的杨县令的眼睛。 杨县令看见二楼窗口里探出的小脑袋,忍不住笑开,伸手和他们挥了挥。 三个小脑袋咻的一下就缩了回去。 杨县令收回手,对抬着东西的衙役道:“走吧,我们上去。” 满宝他们隔壁那个视野最好,位置也最好的包厢就是给杨县令留着的。 满宝他们开门出去,就见杨县令正上二楼来。 三人和杨县令打了一个招呼,看着那些衙役抬着箱子进包间,忍不住问道:“杨大人,你们干什么呢?” 杨县令道:“县城离大街有点儿远,所以我今晚在这儿办公。” 白二郎:“……县衙不就在大街上吗?” 杨县令笑,“哦,是离最热闹的那一段有点儿距离,不好调度。” 白善,“办公不该选个交通通畅之地吗,怎么反而选在繁华之地?万一传信通话的衙役被堵住……” 杨县令就拿手上的折扇敲了一下白善的脑袋,“乌鸦嘴,你们哪儿来的那么多的问题?” 满宝看着他手中的扇子问,“杨大人,你怎么和唐县令一样喜欢大冬天的拿折扇?不冷吗?” 杨县令就看着手中的折扇道:“这不是拿来扇风的,这是拿来敲人脑袋的,你要不要试一试?” 满宝连忙摇头。 杨县令暂时不想和他们说话,挥手道:“行了,玩儿去吧。” 三人便行礼告退,满宝想到了什么,又回头问道:“杨大人,今晚不会有危险吧,我家里人可都进城来了。” 杨县令对自己治下的民风还是很有信心的,挥手道:“只要他们不惹事,应该不会有事惹上他们。” 笑话,老周家有多少人? 放眼整个县城,谁会吃饱了没事干去惹那么大一群人? 不过…… 杨县令看着满宝叹息道:“满宝啊,你父亲不考虑一下分家吗?你家人也太多了。” 这样每年服劳役朝廷很吃亏呀。 满宝转身就走,一手还拉了一个小伙伴儿。 ※※※※※※※※※※※※※※※※※※※※ 作家的话 下一次更新在晚上九点左右 ☆.第七百七十九章 猜灯谜 包厢门在杨县令眼前关上,杨县令摇了摇头,背着手踱步进了自己的包间。 他走到窗边看了一眼外面渐渐热闹起来的街道,满意的点头,回身吩咐道:“多点几盏灯,让屋里亮些。” 衙役应下,多点了几盏灯后才拢手站在一旁。 杨县令便背着手站在窗前,看着下面的热闹景象,“去告诉张县尉,今夜大家多辛苦些,确保全城无虞,待过了元宵,本县重赏。” 衙役高兴的应下,县令说了是重赏就是重赏。 满宝把两个小伙伴拉回包间,白二郎问,“你家会分家吗?” “不会,”满宝道:“我爹说了,只要他和我娘还在,我家就不分家。” 连白善都忍不住咋舌,“你爹娘还能下地干活儿呢,那得多少年之后?怪不得杨县令着急,那会儿你大侄子他们儿子都长起来了吧?” 满宝算了算,还真是,不过,“便宜自家总比便宜衙门好吧,哼,要是分家了,我六个哥哥,每年都要出去服劳役,现在杨县令在还好,万一遇着一个坏县令,那岂不是有去无回?” 白善和白二郎都是跟着去看过服劳役的,的确很辛苦,基本上每个人去服役回来都要瘦脱形。 但听劳丁们说,傅县令对他们还算好的,至少早晚都是按时上下工,下雨或下雪则歇工,不会出现让他们冒雨冒雪连夜加工干活,不然那才是真的要人命呢。 这么一想,白善点头道:“那还是别分家了。” 满宝这会儿总算是体悟到了她爹不愿分家的一点儿心思,嘿嘿一乐道:“难怪我爹说什么都不肯分家呢。” 白善:“难怪村子里的人总说家有一老如有一宝,每次村里有老人过世他们家里的人都那么伤心,明明生前也没见他们多孝顺。” “咦,你说的是谁家?我怎么觉着我们村里的人都挺孝顺的?” 白善道:“一般一般吧,虽不至于不孝,但要说多孝顺也不是。” 他也没说是谁家,走到窗边道:“你们看,灯山要点起来了。” 满宝和白二郎瞬间被转移了注意力,奔上去探头往外一看,就见视野内能见到的灯山一点儿一点儿的亮起来,不到半刻,一整座灯笼搭成的山都亮了起来,满宝长这么大还是第一次见到这样的灯山,忍不住“哇”的一声,张大了嘴巴。 白善和白二郎以前都见过的,但毕竟是少年,再见到还是兴奋得不行,不由自主的跟着满宝“哇”的一声叫起来。 隔壁窗前站着的杨县令听到隔壁包间里传来的哇哇声,便忍不住摇头一笑。 他看着外面热闹欢呼起来的人们,露出满意的笑容。 其实这不算多热闹,甚至比他以前看过的热闹的十分之一都比不上,但他还是觉着这份热闹很舒心。 杨县令想,或许是因为这是他治理出来的县城? 这份热闹有他的功劳在不是? 满宝三个掂着脚尖扒拉这窗口看着视线范围内的所有灯山全被点亮,这才回身高兴的呼朋唤友,“走,我们也下去看。” 三人领着大吉跑下楼去,白善拿出一小块银子丢给掌柜道:“包间我们定下了,一会儿要回来吃宵夜的,记得把门给我们看好了。” 掌柜的连忙应下,目送三人跑出酒楼去。 大吉跟在三人身后,一出去便紧紧地跟着白善。 街上人虽多,但还不至于人挤人,所以不会走散,但想跑起来也不可能,三个人便一起往前去,偶尔会停下看一下路边摊子上卖的东西或花灯。 然后…… “哇,这盏花灯好漂亮呀,咦,四哥,这么巧,你也在这儿?” 周四郎扭头看见三人,和他们打了一个招呼后就拉着媳妇走了,继续逛他们的去。 又逛了一会儿,白善觉得路边摊位上的一个玩具很厉害,才上去看了一眼,便有人叫道:“小姑,你们怎么也在这儿?不过我们看完了,你们看吧,我们先去那边儿玩了……” 等他们一路逛着走到灯山那里,三人遇见熟人若干,除了老周家人外,就是村子里的人,不过大家也没寒暄,毕竟想说话,他们可以天天在村子里说,所以基本上都是打一个招呼便各自去玩儿。 三人总算是到了灯山下,抬头看着搭建起来的灯笼,三人跟着人流一起绕着灯山转动起来。 “看,上面有灯谜,猜中了可以把花灯取走。”白二郎眼尖的看到灯笼上有字。 白二郎眯着眼睛去看上面的灯谜,满宝和白善兴致起来,也眯着眼睛去看。 转了一圈后,三人手中就都多了一盏花灯,他们下意识的比较了一下彼此手中的花灯,然后都嘿嘿一乐,满宝举着手中的荷花灯道:“我的最高,也最好看。” 自然,灯谜也是最难的。 白善道:“那是因为你眼神最好,要不是看不到最上面那盏灯的灯谜,我能将它赢下来。” 满宝:“我也行。” 白二郎也跟着道:“我也行!” 反正他们又不可能爬到上面去看灯谜,吹牛是可以不打草稿的。 这也是灯山财迷的规矩,往往挂在最顶上的那盏花灯是最好的,也是最贵的,谜也是最难的,为了不让人赢走,你还得自己想办法看清上面的灯谜。 当然,有的地方是不这么玩的,比如益州城和京城,这些大城里有钱人多,他们不介意把花灯往外送,所以灯谜是挂着的,看中了哪个,底下还有准备的副本,猜着了自有人去把花灯取下来给人。 白善看了一下灯山边上围着的人,发现看的人多,猜谜的人却没有几个,他眼珠子一转,拉住满宝道:“走,我们把所有灯山都猜一遍,就选一盏自己喜欢的猜怎么样?” 满宝觉得这个游戏好,眼睛一亮,点头道:“好!” 白二郎自然跟着他们,他略微有些怂,“我要是猜不着,你们可得帮我。” 白善和满宝一左一右的将他夹在中间,安慰他道:“放心吧,我们一定帮你,而且我觉着我们县里的灯谜都不难。” ※※※※※※※※※※※※※※※※※※※※ 作家的话 晚安 ☆.第七百八十章 帮忙 当然不难了,罗江县就是个下县,读书人没多少,识字的人也没多少,这一天不少铺子都会挂出花灯给人猜谜,好图个喜庆。 本来就灯多人少,再加大灯谜的难度,那今天晚上就不用玩了。 所以灯山的灯谜都是递进式的,山下的花灯灯谜并不难,还有好些是俗语,便是不识字,被人读出来了,聪明一些的人也总能猜着。 白二郎自然是看不上这样的花灯,选的花灯都是三四层以上的,长得比较好看的花灯。 三人一路猜过去,手上的花灯多了,便有些拿不下,三人一股脑的塞给后面走着的大吉,自己高兴的在前面蹦跶。 大吉:…… 等逛了后面的灯山,三人才琢磨出味来,围着灯山看的人不少,但猜谜的却没几个。 仅有的几个也是一看就是读书人的打扮。 满宝仔细一看便明白了,眼珠子一转,干脆就站在灯山前不走了,指着灯山底下的一盏花灯高声问,“谁要猜灯谜,我将灯谜念与他听。” 围着花灯的人群中立时传来“我,我,我”的应和声,人听着还不少。 满宝微微一笑,念着“蓬蓬又松松,三月飞空中,远看像雪花,近看一团绒。” 她话音才落,人群中便有一人高举着手叫道:“柳絮,柳絮——” 满宝微微一笑,将花灯取下来递给他,那个小哥挤到前面来,笑得眼睛都眯起来了,提着花灯就去守着灯山的人那里取谜底,只要准了,他就可以拿着花灯走了。 如果不准,他就得挂回来。 大家纷纷跟着去凑热闹,果然见谜底是对的,小伙子便高兴的提着花灯跑了,也不知道要拿去送给谁。 满宝一下就被人给围住了,“小娘子,读一读这个吧。” “也读一读这个……” 白善便上前帮忙,“我来帮你们读……” 三人就给大家读灯谜,他们猜得着就让他们猜,猜不着,他们就会看一下要猜谜的人的脸,要是长得合眼缘,他们就会提醒一下,长得不合眼缘,那三人就略过。 守着灯山的人显然没想到还专门有人守着灯山给人念灯谜的,要知道往年虽也有识字的人帮忙念灯谜,但那是自己来猜灯谜时碰上特别想要的人请求才会念一两个。 哪有这样专门站在灯山前给人念灯谜的? 但他也不能阻止,因为他们并没有违反规矩。 不过他偶尔也会卡一下,比如有人明明没猜出来,但他们见人长得好,或是年纪小,就指点人猜出来的,他就会以不合规矩给退回去。 眼见着他们把灯山的第一层和第二层全给猜走了,而三层四层也缺了好些花灯,本来挺好看的灯山变得七零八落起来,守灯山的人冷汗淋淋,这个晚上还很长呢,花灯真的都被猜走了,那也太丢脸了,老爷要是知道了…… 守灯的人连忙上前和满宝道:“小娘子,往下还有一座灯山呢,这往下也有,要不你们都去看一看?” 满宝想了想,觉得这个主意不错,反正县城就这么大,这一个晚上呢,时间好长,大家就做做好事呗。 满宝拉上了白善和白二郎,冲着最后一个灯山就去了,大家立即跟上,簇拥着他们往最后一个灯山去。 本来挺宽敞的街道一下变得拥挤起来,正在巡街的衙役们察觉到变化,连忙拽住一个跟着人群往前挤的人问,“你们这是干嘛去?” “去下一座灯山猜谜呀。” “上头不有灯山吗?怎么都往这儿来了?”人挤人,万一挤出事了怎么办? “上头那座灯山已经被猜得差不多了,我们来猜这一座。” 衙役很怀疑的看着他,“你识字?” “我不识字,但有一个识字的小娘子和两个小公子给大家念灯谜让大家猜,在上一个灯山那儿,足足猜出去了二十多盏花灯呢,可惜我嘴慢,抢不过别人。” 衙役:“……是脑子慢吧?” 他放开那人,也挤到人群中,凭借着他身上衣服的威势和自身的努力,他总算是挤到了最前面,就看到了被簇拥在人群中的三个特眼熟的人。 不知道为什么,明明知道他们是县令大人的朋友,但他心里还是有了些不好的预感。 他看了一眼三人,转身便挤了出去,找到与他一起当班的同僚,道:“赶紧的,去告诉县太爷,他那三个小朋友闹……搞事情了。” 罗江县最热闹的就这么一条大街,酒楼就在大街的中段,不近,但也不远,拔腿跑半刻钟就能到。 杨县令收到消息静了一下,然后问道:“猜谜的人多吗?” “挺多的,直接把街给堵住了,这边的人过不去,那边的人也过不来。” 杨县令点了点头,赞许道:“还不错,这些花灯总算是派上了用场,你去,多带上几个人,在他们猜谜的那段拦出可供一人通行的通道来,其他的,不许人拥挤,小心人跌倒和挤掉灯山,其他的,随他们去吧。“ 不过县城里人就这么多,想要挤掉灯山也不可能。 最多人挤人拥挤一些。 衙役们应声而去,将半数的安保力量都调到了那里,等他们猜完这座花灯,便又移步回到上面的花灯去,人群跟着移动,衙役们也跟着移动。 人群中不时传来欢呼嬉笑声,正用力给行人隔开一条通道的衙役们就觉得今年的元宵比往年的更吵更闹…… 等满宝他们把所有灯山都又走了一遍,帮人念了无数灯谜,确定再往上的灯谜也没人再猜得出来,而他们也看不见了,便提了自己的花灯告辞离去了。 大家再凝神一看那已经缺胳膊少腿的灯山,纷纷哄笑着离开。 很多人都拿到了花灯,但更多的人没拿到。 毕竟灯谜就只有这么多,反应慢些就被抢走了。 但不可否认,街上提着花灯的人多了许多,有孩子看见别人家的孩子有花灯,而他们没有,便闹着要买…… 大人们拗不过,只能花钱给他们买。 于是,街上提着花灯的人越发多了,放眼望去,整条街道都是点点流动的灯光,漂亮得不行。 ※※※※※※※※※※※※※※※※※※※※ 作家的话 下一次更新在下午六点左右 ☆.第七百八十一章 让你 满宝他们忙了许久,肚子饿了,便转身回了酒楼,趴在二楼一边等吃的,一边看着下面流动的灯河。 杨县令处理了今天晚上唯一的一起冲突事件,往下看了一眼,见他的“子民”都很安全,便背了手晃悠到隔壁。 因为他闻到了食物的清香。 酒楼的伙计正好给满宝他们送宵夜进来,杨县令都不用敲门,直接就能进来,“玩得可尽兴?” 三人连连点头,请杨县令坐下。 “杨大人,你不出去玩吗?” “我倒是想去,但这不是有你们在吗,我不放心。” 白善:“杨大人,我们不用你保护的。” 满宝:“是啊,我们有大吉。” 杨县令掀起眼皮看了他们一眼,道:“不,我是保护别人。” 满宝眨眨眼,明白过来,扭头和白善道:“我们是坏人吗?” 白善:“不是,是好人。” 满宝就抬着下巴冲杨县令示意。 杨县令就对着三人但笑不语。 就连白二郎都忍不住哼了一声,扭过头去不理他。 不过来者是客,哪怕不想理他,白善还是让伙计多添了一副碗筷给他。 忙了半个晚上,杨县令还是挺饿的,他看了看他们点的菜,满意的点了点头。 他就知道,跟着这三个小孩儿吃,总不会吃得太差的。 “花灯你们也看了,灯谜也猜了,今晚也因为你们热闹过了,接下来你们是要回家?” 白二郎:“这才哪到哪儿呀,我们打算子时再走。” 杨县令就扭头问一旁候着的随从,问道:“这会儿有亥时了吗?” 随从便道:“没有听到打更,应当还没到。” 满宝则看了一眼系统内的时间,肯定的道:“还没到,差两刻钟。” 杨县令就劝道:“你们就不累吗?往常这会子你们也睡觉了吧?这回去还需要时间呢。” 三人一起摇头,肯定的道:“我们一点儿也不累。” 杨县令便不再劝,而是问道:“那你们和我说说,接下来你们打算去玩什么?” 满宝嘿嘿一笑,道:“我们要去做生意。” 杨县令感兴趣起来,道:“来,用完宵夜,我陪你们走一趟,看你们做的什么生意。” 大家这才安静的用起宵夜来,杨县令显然没少跑到酒楼里吃吃喝喝,还和三人介绍起来桌上的菜哪道比较好吃。 大家正吃得津津有味,门外突然喧哗起来,房间里的几人都听到门外一声娇喝,“这间房一直是我们家用着的,今年却用不着了,骗谁呢?我倒想看看里面是谁……” 说罢“啪”的一声推开了门。 大吉不动声色的站了起来,走到了白善的身后。 还坐着吃饭的四人一起扭头看向门口,门外的人在看到杨县令时同时一僵,乌泱泱的人群突然安静了下来。 满宝盯着推开门的年轻妇人看了许久,总算是认出来了,高兴的挥手叫道:“是张姐姐呀。” 张氏这才转头看向满宝,许久也没认出来她是谁。 杨县令看看她,又看看满宝,笑问,“怎么,你认识张主簿家的大姑奶奶?” “认识呀,我小的时候,张姐姐可爱吃我家的糖了,我经常把糖卖给她吃。”满宝看着已经大变样的张家大姑奶奶感慨,“没想到张姐姐都嫁人了,不过也是应该的,因为傅二姐姐也嫁人了。” 杨县令挑了挑眉。 满宝这么一提,张氏总算是想起来她是谁了。 就是几年前总是喜欢往他们住的巷子里兜售糖果的小孩儿,那个明明庄户之女,却能跟傅二做朋友的小孩儿。 张氏上下打量了一下满宝,这才从她圆圆的脸上看出些以前的样子,不过她很快移开了视线,歉意的对杨县令屈膝行礼,“妾身不知道这是大人的包间,多有得罪了。” 张氏的母亲总算是从后头进来了,也连连道歉。 杨县令起身,对张母抬手笑道:“嫂子客气了,怎么,这个包间你们早定下了?” 掌柜的在后面冷汗直冒,连忙解释道:“张主簿家今年可能忘记了,并没有定包间,所以白公子们过来挑选包间时,店里的伙计就给定下了这间,也怪小老儿,刚才解释得慢了点儿,惊扰了客人们用餐,实在罪过,罪过,这样,小老儿赔一壶茶和一碟点心给公子和小娘子们。” 一番话将缘由说得清楚明白。 一旁的张家人连忙应道:“今年都忙忘了,吩咐了下人,谁知道竟没定好,大妞刚从婆家回来,她不知道,还以为是定好了的,所以冲动了些。” 张氏站在一旁,脸色青白交错,不过她没敢反驳堂伯母的话。 杨县令笑问,“客栈里没包间了吗?不然把我隔壁的那间让出来吧,我就和我这三个小友挤一挤就可以了。” 张家人岂敢,连忙要推辞。 杨县令就笑道:“应当的,本来元宵佳节,应该放张主簿回家团聚的,却因为本县能力有限,所以还需要张主簿和刘县尉佳节跟着加班。总不好张主簿在前面忙,还让嫂子在后头受委屈。” 说罢让随从去把隔壁包间里的东西都搬到这边来,将房间让给张家。 张家脸上虽谦虚,心中却高兴不已,推辞一番后便接受了。 满宝在一旁看得津津有味,见她的张姐姐要跟过去,还高兴的和她挥了挥手作别。 张氏强笑一声,跟着族人到了隔壁包间。 包间门重新关上,掌柜的亲自端了赔礼的东西进来,等人走了杨县令才好奇的问满宝,“怎么看着那位张家的姑奶奶和你不是很熟的样子?” “本来就不熟呀,我家的糖特别好吃,但她嫌贵,但为了能和傅二姐姐说上话,就总是买我家的糖吃,平时都是我五哥六哥把糖拿去卖给她,所以我和她不熟。” 杨县令:“那你还这

相关推荐: 武当青书:诸天荡魔至洪荒   篮坛大亨   荒野直播之独闯天涯   桃源俏美妇   神秘复苏:鬼戏   沉溺NPH   树深时见鹿   这个炮灰有点东西[快穿]   婚里婚外   将军在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