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诗小说

知诗小说> 这个炮灰有点东西[快穿] > 第45章

第45章

涌进厨房开始做吃的。 一群大老爷们则坐在屋檐底下一边乘凉一边说闲话,三个舅舅这时候也不放满宝离开了,稀罕的把她拉到身前看了又看,老半天后感慨的道:“满宝真是越来越出息了,我刚看你算筹打得好呀,再长大点儿还了得?” 满宝不好意思的笑,谦虚道:“先生说我的算筹还差得远呢,还得学。” “你们庄先生人好,可得好好孝敬孝敬他,”钱大舅说到这儿,扭头问老周头,“刚才我们昏头昏脑的,光顾着看钱了,都没好好的谢一谢庄先生,你回头可得让大娘多送些鸡蛋过去。对了,” 钱大舅道:“本来说端午让你大嫂他们过来看看你两个小孙子的,再松些鸡蛋过来,既然提到了这事儿,明儿我就让你大嫂他们过来,多带点儿鸡蛋,给庄先生送去。” 后天就是端午。 老周头笑眯眯的应下。 他最近还有点儿愁呢,家里两个儿媳妇太能吃了,加上他不太舍得买肉,所以最近家里隔上两天也要煮一顿鸡蛋,哪怕是只给几个孩子吃,他们大人喝喝汤,那去的鸡蛋也不少。 毕竟,他们家现在能吃鸡蛋的孙子孙女可就有七个,加上满宝,再加上在他眼里还没成年的老五老六,一人一个鸡蛋一顿就去了十个,再加上两个特别能吃的儿媳妇…… 老周头好几次想换下大儿媳,想着干脆让二儿媳给两个小的儿媳妇做吃的算了。 不过现在是不太用愁了,只要想到此时房间里堆着的银子,老周头就特别高兴,特别豪气,决定晚上把家里所有的鸡蛋都煮了。 嗯,还可以再去大集上割一块肉回来。 他们在这边说话,满宝趁机溜到了钱三舅旁边,安慰他道:“三舅你别伤心了,一会儿我给你糖吃。” 说着,满宝从兜里抠出一块糖给他。 钱三舅接过就塞嘴里吃了,然后深深地叹了一口气,浑身都充满了忧伤。 满宝看着心疼得不行,在她心里,这是她亲舅,所以对三个舅舅是真的感情挺深的。 而三个舅舅中,她跟大舅和三舅的关系最好。 前者是因为大嫂每次带她回娘家都是吃住在钱家,她可是打小被钱大舅抱在怀里的。 至于钱三舅,她很喜欢被他顶在脖子上到处玩儿,而且她记得小时候每次去三舅家,三舅总是偷偷地去厨房给她做好吃的。 虽然大嫂说,那是因为三舅自己想吃,所以借口给她吃…… 但她还是很喜欢三舅。 可大舅说的也没错,赌钱是不对的。 她从小就知道,陷入赌博的赌徒是没有理智可言的,好比隔壁的癞子,他发作起来甚至都不能称之为人。 ☆.第四百二十八章 劝和 所以满宝伸手拉过钱三舅的手,握紧后正好显出他左手缺失的小指,满宝到嘴边安慰的话就没忍住一转,“三舅,就算是为了你的另一个小指头,你也不能再去赌坊了。” 钱三舅:…… 他磨着牙小声道:“我没去赌坊,我就是去县城逛街,晃荡到那儿的,要是让我知道谁在村子里乱嚼舌根……” “就是晃荡,也不能去赌坊附近晃荡,”满宝道:“你学学我四哥,他这两年没少去县城,但就从不靠近赌坊。” 满宝小大人一般的叹气,“三舅,赌钱有什么好玩儿,还是肉好吃,有了钱就去买肉吃吧,上次我在县城吃的红烧肉真好吃。” 满宝觉得肚子更饿了,她干脆丢下钱三舅,拔腿就往厨房跑。 还想和她说悄悄话的钱三舅只来得及看到她的背影,伸出的手连袖子都没抓着。 满宝跑进厨房里,冯氏,何氏和钱大嫂正在厨房门口不远处洗菜,而钱氏则和钱大舅母在厨房里给小钱氏打下手。 满宝跑进来的时候,小钱氏刚起锅一大盆鸡蛋炖豆腐,这豆腐是昨天留下的,一直镇在井水里,只是多少还是有些味儿。 但她一煮,这些味儿又都散了。 看到满宝,小钱氏便在碗里盛了两个鸡蛋和几块豆腐,让她坐在一旁吃。 钱大舅母看着直笑,对钱氏道:“这孩子的手艺越来越好了。” 这孩子自然说的是小钱氏了。 钱氏点头,笑道:“家里她做的饭菜最好吃了,她几个妯娌,宁愿把里外里都包了,也要跟她换着来做菜。她们也都学过,还手把手的教了,可也不知道为什么,明明放的是一样的油盐,煮出来的东西就是不一样。” 钱大舅母笑得眼睛都眯起来了,道:“这孩子打小就有这个本事,还没灶台高的时候,踩着凳子就能炒菜了,第一次下厨可把我吓坏了,也不知道她怎么就这么大的胆子,大人不在家,肚子饿了,直接就生火自己煮了,直接用去我半罐子的油,她三个兄弟还直呼好吃,哎呦,能不好吃吧,用了半罐子的猪油呢。” 满宝在一旁听得津津有味,她最喜欢听这些故事了,尤其还是家里大人小时候的故事。 小钱氏在一旁有些羞臊,一低头看见满宝那双亮晶晶的眼睛,就点了一下她的额头道:“赶紧吃你的,瞎听什么?” 满宝立即点头。 钱氏就顺势笑道:“我们家满宝比她嫂子可差远了,她要是饿了,连桌腿都能啃,就是不会做饭,你说愁不愁?” “愁什么呀,满宝一身的本事,就算不会做饭也自有人送吃的上来,”钱大舅母说到这儿心中一动,低声道:“我看这正是她天命不凡的表现呢,你想啊,仙子哪有自己做饭的,那不都是衣来伸手饭来张口吗?” 钱氏眼睛一亮,合掌笑道:“大嫂说得对,你不说我都没想到这点儿呢。” 满宝在一旁听得目瞪口呆,她记得更早的时候,娘亲让她跟在大嫂身边多学一学做饭做菜,还说有了本事以后不管去哪儿都不愁吃穿,因为她只喜欢吃,娘还愁得吃不下饭呢。 怎么到这儿就全变了? 冯氏等人把洗好的菜送进厨房。 厨房里站不了这么多人,钱氏干脆让她们去收拾桌椅板凳去了,她和钱大舅母继续在厨房里帮忙切菜和烧火。 小钱氏则只负责煮。 钱大舅母往外看了一眼,便把话题说到了钱氏身上,“我看你身体大好了,家里也越发和睦,你也应该对妹夫多两分耐心,别总是跟他吵架。” 钱氏脸上笑着应下,心里却对老周头有些咬牙切齿。 满宝帮她娘说话,“大舅母,我娘没跟我爹吵架,他们可要好了。” 钱大舅母笑着点她的额头,“就你小机灵,行,我不说你娘了。” 但一转身还是忍不住说她,只是这会儿压低了声音,“就算吵,那也是夫妻间私下的事,在房间里闹闹就行了,实不该闹到外面去,不然这多让妹夫丢面子啊?” 她小声道:“他都是做祖父的人了,人越老越好面,回头他出去走动,村里的人看见问到他脸上来,或是有些促狭的打趣他,他恼不恼?这一恼,可不得回来找你吵,到最后受气的还是你。” 满宝就搬了张小凳子坐在她们脚边不远处吃东西,听得一愣一愣的。 难道在她不知道的时候,她爹跟她娘闹翻了?不会还打架了吧? 钱氏低声应下,偶尔低头警告的瞥一眼小闺女,满宝识趣的闭嘴,不敢在这时候发问。 一直到下半响,大家吃完午食送钱家人离开,钱氏才瞥了一眼老周头,转身回屋。 老周头琢磨了一下这眼神的意思,有些不太确定的问小闺女,“你娘这是高兴,还是不高兴啊?” 满宝硬着头皮道:“高兴吧?” “也是,”老周头也高兴起来,“挣了这么多银子呢,能不高兴吗?” 他决定回去数一数银子。 箱子里还有一百二十二两银子,在老周头的前半生,他从没见过这么多的银子。 钱氏也没见过,不过她心里有数,至少满宝分在手里的钱就一定比这个多,所以她只看了一眼便看向老周头,问道:“你出去说我坏话了?” 老周头顺口问道:“我说你什么坏话了?” 钱氏忍不住一拍床板,结果满宝就跑进来了,她心中怒气一顿,想到她已经许多年不跟老周头生气吵架了,便按下怒气道:“不是你说的?我们今儿中午在大圆家,有人也去大圆家串门,都说你因为换麦种的事生气,因此还把我娘家人请来为你做主……” 钱氏说到这儿一顿,隐隐觉着有些不对,但还是道:“然后我就被你赶出来了,我娘家人都站你那边。你还在外面放话,说你以前不跟我吵是因为我身子不好,现在我身子好了,三天不打上房揭瓦,所以以后要照着三天一顿的揍我……” 老周头一脸茫然,“不是,我啥时候说过?我,我冤不冤啊,别人不知道大哥他们是为什么来的,你还不知道吗?” ☆.第四百二十九章 谣言起于你 站在屋里的满宝也有些呆,她后知后觉的反应过来,便心虚的举着小手道:“爹,娘,我,我好像知道为什么……” 满宝将送白老爷他们出去碰见人的事说了一遍,然后道:“肯定是周三起说的,爹,娘,当时外头就只有周三起一个人,也是他问我的。” 夫妻两个就沉默了一下,老周头气得牙痒痒,“这个三起,跟他娘一样的多嘴多舌,竟敢在外头造我的谣,回头看我不揍他。” 钱氏不生气了,却还是横了他一眼道:“一个做叔叔的欺负侄子算怎么回事?” 满宝就给她爹出主意,“爹,让四哥去揍他!” 想一想又觉得不好,所以在老周头还没开口时又补充道:“他年纪比四哥大,四哥肯定打不过他,让二哥三哥也去。” 正在外面听墙角的众兄弟:…… 周大郎起身,把几个弟弟都轰走,自己也走了。 算了,只要爹娘不吵架就行。 突然而起的高声,加上媳妇们的做的眼色让兄弟几个都提着一颗心,还以为爹娘又要吵起来了呢。 满宝和无忧无虑的大头等人不知道,他们几兄弟却是知道的,更往前的时候,爹和娘可是没少吵架。 也就是后来有了孙子,娘的身体又渐渐不好,俩人才不吵了的。 屋里的俩人到底没吵起来,满宝想要溜走,钱氏却把她叫住了,道:“过来帮娘算账记账。” 满宝便笑嘻嘻的上前,她最喜欢数钱钱了。 钱氏看她欢乐的模样,便也忍不住伸手摸了摸她的小脑袋,然后看见她绑得歪歪斜斜的头发,忍不住问,“你头发自己绑的?” 满宝点头。 钱氏就叹气,“过两天让大丫二丫教你怎么绑小揪揪,你是小姑娘了,得要学会绑头发了,来,先告诉娘,我们家这一趟总共挣了多少钱?” 满宝早算好了,道:“一共挣了一百二十两,余三百四十文。” 钱氏就摸着银子感慨,“谁能想到,一季二十亩的冬小麦竟然能挣这么多钱?” 老周头总算是想起来了,“本来不止这点儿的,你怎么让大郎他们抗走了三袋麦子?要是把那三袋也卖出去,那可得多好多钱呢。” “总要给亲朋留一些,”钱氏道:“以后亲家们上门来换麦种,你是给还是不给?我娘家那边都给了,不给其他家的说得过去吗?” “可你留下的麦种就那么些,给了我们自家还种不种了?”钱氏就知道他舍不得,所以才提前让几个儿子把麦子搬走,再把门一锁,儿媳妇挡在门前,她就不信他敢硬搬。 老周头的确很舍不得,嘟囔道:“一百五十文一斗呢。” 钱氏到底没忍住拧了他一下,道:“那是钱的事吗?乡里乡亲的,还是亲戚,以后说不准啥时候就要人家帮忙了。再且说了,那是你儿媳妇,也是人家的闺女。” 她指着满宝道:“你想想喜,想想满宝,要是不给,以后她们有脸回娘家吗?” “人心里不痛快,日子就过得不痛快,一大家子人,只要有一个闹起来,那家里就不得安生,我看你到时候能数着银子过日子吗?” 老周头很想说他能,但在媳妇的逼视下,他没敢说。 满宝在一旁连连点头,还小小声的声援她娘,“爹,万一以后我跟大姐在婆家有了好种子,你上门问我要和大姐要,我和大姐都不给你咋办?” 老周头眉毛一竖,钱氏的眼刀再次飞过来,他的话就堵在了嗓子眼出不来了。 钱氏低头再看满宝,就怎么看怎么顺眼了,摸了摸她的小脸蛋笑道:“我想着,这么多钱留在我们手里也没用,干脆分一些出去给孩子们吧。” “啥?”老周头的注意力立即被转移了,瞪眼道:“分出去干什么?” “给他们花用,”钱氏理所当然的道:“老大老二老三老四都是当爹的人了,底下有着孩子不得花钱?所以分一些给他们。” “他们手里头就有银子,用得着我们分吗?”老周头道:“我虽不管账,但我也知道,他们手里,包括老五和老六,甚至大头几个小的手里都有钱。” 他看向满宝,“满宝,是不是?” 他不止一次的搜刮过老五老六的钱,早就知道他们的大钱放在满宝那儿了,而大头几个小的,为了不被他们爹娘把钱搜走,也都是把钱存在满宝那儿的。 满宝还没回答,钱氏就打断他的话道:“你管他们有没有钱,咱身上留这么多钱也没用,对了,我正要和你说呢,家里有钱了,得给老五说亲了。” 这个老周头没意见,还提了一点儿,“说个好点儿的,聘礼高些没啥。” 但对分钱给几个儿子,他依然持反对意见。 但家里的钱一直是钱氏拿着的,怎么用,基本上也是钱氏说了算,好吧,虽然用前她会跟他商量,但多年来的习惯在这儿,钱氏做的主显然在老周头之上。 她道:“他们身上没你想的有那么多钱,从去年五月开始,老二上县城摆摊的钱都要上交,连卖竹编的钱都一块儿给我了,二房没挣什么钱。学堂没了,老大家的也没额外收入了,而老三老四和喜种的那点姜,卖得的钱先交上来六成,几个孩子再自己分一分,能有多少?” 老周头沉默。 “老四才有孩子,以后要给孩子买的东西还多着呢。”钱氏劝道。 老周头忍不住道:“所以我才不想把钱给他,那小子就不是个知道节制的,钱得省着才能有,知道吗?” 满宝又忍不住插嘴了,“爹,我朋友说,钱是花出来的,越花就越有钱。” “放屁,你哪个朋友说的,别跟这样的人做朋友,小心把你教坏。” 科科:……不是我说的,是你们人类自己在百科馆内输入的信息,宿主你别冤枉我。 老周头之所以能养活一大家子,甚至让他们活过了两次天灾,自认为靠的就是省。 平时小省,天灾时才有底气,灾时又大省,只求活着不求吃饱,一般熬过一年半载就能继续活下去。 靠花钱挣钱,这不是骗子是啥? ☆.第四百三十章 吵架 钱氏在这一点上很赞同老周头,因此也说了满宝一句,“持家要勤俭节约,不能总是想着买好吃的、好玩的,只有平时节省,一家才能有积余。” 钱氏一下没忍住,顺便教了一会儿女儿,“你看我们一大家子,人多,挣得也多,但若是没有积存,家里有一二人生病了,或是遇上天灾人祸了,到时怎么办?” 老周头连连点头,“就是,就是,满宝啊,你跟白家少爷们玩儿可以,也可以学他们的本事,但这花钱的本事就不要学了,我们要学会存钱,知道吗?” 钱氏回过神来,重新说起自己的目的,“但我说要把钱分给孩子们,不是分给他们立时拿去还完的。” 老周头一听老妻说起这个话题,立时不高兴的把脸扭到一边去。 钱氏怒了,一拍床板道:“满宝,把你爹的脸给我扭过来。” 满宝立即伸手去扒拉她爹的老脸。 老周头愤愤的把头扭回来,道:“你把钱给他们,他们能不花吗?既然都是要存着,那存在咱这儿和存在他们那儿有什么区别?最后他们要用钱的时候我会不给他们吗?” “当然有,”钱氏沉声道:“老四就先不说了,你看看老大老二老三,他们哪个身后不拖着一家子?不当家不知柴米油盐贵,他们都这么大了,你还给他们拿着钱到什么时候?我的意思,趁着现在家里有钱,也宽裕,就给他们一些,让他们学着自己当家。” 老周头道:“我还没死呢,他们想当家?” 老周头气得胸膛起伏,指着坐在一旁的满宝道:“不说老六还要好几年才说亲,就说满宝,她得再过七八年才说亲吧?他们当的什么家?” 钱氏淡淡的道:“大郎五岁的时候我就当家了,当时爹娘也还在呢,我要不是提早两年当家,爹娘走的时候,我们一家子都喝西北风去。” 老周头见她翻旧账,忍不住磨了磨牙。 满宝抬着小脑袋看看爹,又看看娘,最后道:“爹,娘,你们别吵架了,万一哥哥嫂子他们也学你们吵架咋办?” 钱氏就伸脚轻轻地踹了老周头一下,嫌弃道:“出门给我澄清去,我有没有跟你吵架打架,还有,自个去晒晒太阳清醒清醒,我给几个孩子分钱总不能是为了我自个吧?这是为了你们老周家!” 老周头就这么被赶出去了。 周大郎他们早在他们娘又一拍床板的时候就躲起来了,当然,顺道带着老婆孩子,所以此时院子里空落落的没人。 老五和老六也不知跑到哪儿去了。 明明今天赚了一大堆钱,但老周头还是气得不轻,背着手提着烟杆就气冲冲的去周三起家。 他打算找那倒霉侄儿算账去,真是吃饱了没事干,啥话都瞎传。 大热的天,没事可做的周三起正躺在床上呼呼大睡呢,然后就被他爹揪着耳朵给拖起来了。 周三起“哎哎”的叫着,就被提着耳朵拖到了老周头跟前。 老周头坐在周三起家的堂屋里抽烟,见他被提着耳朵过来,就掀起眼皮看了他一眼,语重心长的训道:“三起啊,你这都多大了,地里的稻子去看过了?前段时间不是下了两场雨吗?追肥了吗?” 周三起还一脸迷茫,老周头就继续道:“追了肥,田里的水再囤上三四天就够了,该放掉就放掉,这么多事要做,你干嘛非得编排我跟你婶儿……” 周三起爹便一巴掌拍在他脑袋上,“你这倒霉孩子,儿子都能满地跑了,你还在外头胡咧咧。” 周三起总算知道自己为什么被算账了,他连忙叫着冤枉,道:“叔,金叔,外头传的那些话可不是我说的,我回家吃了午饭就在附近晃悠一下而已,还没来得及跟人说呢,外头就传遍了。我还说呢,叔跟婶儿从不红脸,怎么可能闹到婶儿娘家人都来的地步?” 周三起叫道:“这事真不是我说的,叔儿,不信我发誓!” 老周头半信半疑,他爹也立即道:“金哥,这小子虽然口胡,但却是敢说敢当的,他说没有那就是没有。” “就是,对了叔,当时大驴他娘在她家院子里看着我和满宝呢,肯定也听到了我们说话,说不定是她传的。” 全村上下谁不知道周大圆他媳妇张氏跟钱氏不和? 偏她们还是同村的,七拐八拐的有些亲戚情分,钱家来人,谁家也没去,转身就去了周大圆家里坐着说闲话。 听说周大驴他娘私底下气得很呢。 老周头:……弄了半天,他还找错人了! 周三起也看出老周头心气不顺了,立即坐到他身边安慰他,“叔啊,这女人就是那样,咱不能跟她们一般见识,您看这大热的天儿,您不会是被婶儿赶出来的吧?” 老周头:…… 周三起一看他的脸色,兴奋了,想也不想就开口问道:“叔,婶儿家来人,不会真是来给您做主来的吧?” 老周头收烟袋,周三起他爹一看,不得了,立即把儿子踹走了,好声好气的把老周头给送了出去。 等回来就忍不住揍儿子,“啥话你都敢问,啥话你都敢往外说,都是跟你娘学的,好的不学,非学成了长舌妇……” 老周头站在墙外,听见周三起被揍得嗷嗷叫,这才满意了,背着手就顶着大毒日的回家去。 哼,既然是张氏传的话,那就是女人家的事了,他才不去澄清呢,忒的丢脸了,应该家里的那个老太婆去才是。 这么想着,老周头理直气壮的回家去,到了房门口就悄悄的推门进去。 昨晚睡得晚,起的早不说,还睡得不踏实,这会儿事情完了,大家都在正在屋里睡呢。 满宝就躺在钱氏的身边,她一直有午睡的习惯,此时小肚子就一呼一呼的,小嘴微微张着,香得不得了。 老周头摸到床边,小心翼翼的在最外面躺下了。 钱氏迷糊中把满宝往里挪了挪,给他让了一点儿位置。 老周头一看,放下心来,干脆就往里挤了挤,舒服的躺下了。 还是家里好啊,哪像外面,五月的太阳,就已经照得人眼前发晕了。 ☆.第四百三十一章 数钱 老周头出去晃悠了一圈,不知道是被太阳晒昏了头,还是被太阳给晒清醒了,反正等再满宝和钱氏醒过来时,他就叹了一口气问:“你想怎么分?” 钱氏睡了一个时辰,也计划到了,道:“我的意思,老大老二老三,一家十五两,老四才带着一个孩子,你又怕他拿着钱乱造,那就给他十两自己拿着,余下的一人五两,包括喜和满宝都有。” 满宝没想到还能听到自己的名字,高兴的问道:“我也有钱吗?” 钱氏笑道:“当然,你可是大功臣,你几个哥哥姐姐都有,你怎么能没有呢?” 地是大家一块儿重的,其实认真来说,大房会比较吃亏一点儿,因为大头大丫都能当半个劳动力了。 不过家里的这种事是不能算得很清楚的,等要算清楚的时候,家也就乱了。 老周头摸着烟袋问,“这得去多少钱呀?” 满宝在娘亲开始说的时候就开始掰着手指头算了,不一会儿就高兴的告诉她爹,“不多,七十五两而已。” 老周头手里的烟袋就啪叽一声掉在了床上,颤声问:“那,那我们老两口还剩多少?” “不算铜板,也不算钱盒里面的钱,还有四十五两呢,”满宝安慰老爹,“爹,你别伤心,等我们家的这季麦子种好了,我们又卖给白老爷,又能赚一笔。” 不说老周头,就是钱氏都呆住了,连忙问道:“还能继续卖这个价?” “不知道,我还没来得及跟白老爷提呢,这事不急,不急。” 哎呦,这可怎么不急呀。 老周头才要着急,满宝就已经笑眯眯的道:“春小麦里也就我们的小农庄和我们家用的是新麦种,我都想好了,要是白老爷不要,我们就自己扛到县城里去卖,就跟粮铺的种子价贵一点点就行。” 老周头立即不心疼给出去的那点钱了,积极的道:“也不用贵,其实跟粮铺的种子价一样都行。” 那些粮铺可真是坑人啊,一斗种子要这么多钱。 见老周头同意了,钱氏就道:“这么好的银锭剪了可惜,还是让老大老二他们明天进一次城,把它换成小一些的银锭吧,这样也好分。” 满宝又伸起自己的小手,高兴的道:“娘,我知道,不用拿到县城里去换,跟白善宝,白老爷他们换就可以了。” “他们有?” “有呀,五两一锭的银子,白善宝有好多,都是他用自己存下来的银块打的,特别漂亮。” 那是去银楼打回来的,质量比官银还要好呢,白善宝很大方的跟满宝换了一些,白老爷便把剩下的也给她换了,还笑问了一句,“你拿这么多五两的银锭干嘛?” “好分。” 白老爷便笑着点点头,对她家的银子怎么分不感兴趣,他感兴趣的是他们三儿挣的那个钱要怎么分。 所以他直接问满宝,“你和善宝二郎的钱要怎么分?” 满宝这才想起,她还有一大笔钱没有分呢,立即不想回家了,于是把银子都交给跟来的大哥二哥,让他们自己弄回家,她要去找白善宝。 周大郎和周二郎把换好的银子放到布里包好,这才塞到背篓里,闻言便把背篓背起来,叮嘱了满宝一声,“一会儿二哥就去买肉了,爹说晚上还要杀一只老母鸡呢,你可得早点儿回来吃饭。” “知道了,知道了,大哥二哥你们快走吧。” 白老爷也笑着和兄弟俩挥手告别,然后继续低头问满宝,“这么多钱呢,你们是打算拿来花,还是存着?” 满宝认真想了想道:“既拿来花,也拿来存吧。” 白老爷立即精神一振,笑问,“你们打算怎么花?” 满宝摇头道:“我还没想过。” 白老爷:“……你没想好,那二郎呢,他想好了吗?” 满宝顺口道:“他想去益州。” 白老爷眨眨眼,蹙眉问:“去益州干什么?” 满宝理所当然的道:“玩呀。” 白老爷:…… “听说益州很好玩呢,”满宝说到这里都心动了,喃喃道:“不然我也去益州玩吧?” 白老爷就觉得庄先生给三孩子布置的作业太少了,不然他们怎么会想着去益州玩儿? 他决定一会儿就去找庄先生好好的谈一谈,今天下半响放假就可以了,明天一定要把今天的课补上才行。 满宝已经挥手告别白老爷,跑到隔壁去找白善宝和白二郎。 白二郎正自己拿了玩具坐在榻上玩儿,白善宝则在另一边的榻上呼呼大睡,满宝跑进来,下意识的放轻了脚步,小声问白二郎,“我们的钱呢?” 白二郎指着隔壁的房间道:“都放在那边了。” 他忍不住抱怨,“你好慢啊,我和善宝都把钱数了三遍了。” 满宝很惋惜,看了一眼正在睡觉的白善宝,眼睛立即亮起来,她小声道:“那我也过去数一数。” 白二郎不在意的挥手道:“你去吧,我现在一点儿也不想看见钱,不太好玩儿。” 满宝就蹬蹬的跑到隔壁,守在门口打盹的大吉掀起眼皮看了她一眼,就又闭上了眼睛。 满宝推门进去,就看到本来装在箱子里的银子正分成了两堆堆在地上,银白色的光芒在阳光下的照射下越发闪亮。 满宝忍不住“哇”的一声,冲上去抱住银子咯咯的笑,对从窗口那里射进来的热乎乎的阳光都不在意了。 满宝看到了丢在一旁的垫子,直接拉过来盘腿坐下,然后就开始数钱。 她最喜欢数钱了,尤其是喜欢数自己的钱,晚上只要有时间,或是吃完晚食既不想出去玩儿,也不想睡觉时,就会把她的钱盒拿出来数钱。 而数银子显然比数铜板还要舒适,高兴。 因为银锭足够大,还更加的漂亮。 满宝直接把手里的银锭拍在一旁,数了一个“一”,然后伸手去摸第二块…… 听着房间里传出的一二三四……大吉忍不住摇头笑了笑,身子往屋檐下又缩了缩,刚好躲掉照射过来的阳光。 ☆.第四百三十二章 发现问题 白善宝和白二郎显然还没有将陇州的钱款给出去,所以屋里的钱正好是一千九百一十两,甚至银子堆边上还散落着一把铜钱,显然他们把那一百一十九文钱也给拆出来玩儿了。 满宝开心的把银锭数了两遍,其实也不多,十两一锭,也就一百九十一个而已。 满宝数得开心,但钱再好数两遍也够了。 她刚睡醒,并不想再睡,左右看了看便看到丢在一旁的账册,她直接手脚并用的爬过去拿起来看。 满宝隐约领悟到了一个道理,粮食,要是单单作为粮食卖出去,那是很不赚钱的,但如果作为种子卖出去,却能比单卖粮食多上四倍,甚至是更多。 她觉得以后他们的小农庄,甚至他们家都可以多挑选一些植株特别健壮,穗特别长,特别饱满的出来做种子。 就算以后不能这样一大批一大批的把粮食当种子卖,那也能挣不少钱,至少会比单纯的卖粮食要赚得多。 满宝一边翻着账册一边喜滋滋的想着。 然后翻着翻着她就觉得不对了。 满宝翻到前面看了一眼斗量的钱额总数,又翻到最后看一眼称重的钱额总数。 满宝一呆,干脆翻到第一页开始数斗量了多少袋的麦子,又去数称重的袋子数量。 然后发现斗量的麦子还比称重的多一袋呢。 直到这会儿,满宝才后知后觉的发现,他们好像叫白老爷坑了一把。 满宝算了一下之间相差的钱,惊呆了,然后心痛到无以复加。 不说斗量的还比称重的多一袋呢,就是相同,每一袋装的麦子有些差异,但也不改差这么多呀。 竟然差了九千二百零五文钱! 满宝抱着账册就冲到隔壁找白善宝。 白善宝正好醒了,正在喝水呢,看到满宝就噘嘴道:“你怎么才来啊,说是下半响来,结果我们等了你那么久都没来。” 满宝直接就把账册塞到他跟前,眼睛瞪得大大的道:“你看!” “怎么了?”白善宝接过账册。 白二郎也赶紧丢了玩具冲上来,兴奋的问,“是不是账算错了?” “不可能错的,”白善宝首先道:“我和满宝是分开算的,既然我们俩的数字一样,那就不会有错。而且先生都没说错,我也看过你家账房算的,我们是一样的。” 白二郎就沉静下来,“那你让我们看啥?” 满宝将她的发现告诉俩人,一脸惊奇的问道:“怎么会差这么多?” 白善宝却想起当时堂伯说要一半斗量,一半称重时先生说的话,他若有所思,“先生说,这是我们的第一道作业。” 白善宝抬头和满宝对视一眼,然后费了老大的功夫才从郑氏那里找出一个量斗来。 郑氏都快要愁死了。 婆母不在家,她根本管不住儿子。 昨天家里突然运进来一批麦子,吓了她一跳,结果今天她还没回神呢,这三孩子就把麦子给换成了钱。 现在又闹着要找量斗,她上哪儿给他们找量斗去? 结果还是家里的管事不知道从哪儿给他们找了一个来。 白善宝抱着斗认真的问管事,“是官制的吗?” “少爷放心,都是在县衙制定的工匠那儿做的,照的是朝廷的度量做的。” 三个孩子就跑回了前院。 前院的一个屋子里还放着一些麦子呢,那是跟村民换剩下来的麦子,不多,还剩下九袋而已。 在大吉的帮助下,他们解开了一个袋子,白善宝将量斗伸进去兜麦子,因他力气小,只装了一下半。 大吉也不帮忙,退到一旁抱着胳膊旁观。 白二郎帮着白善宝一起把装了麦子的量斗搬到地上,满宝不知道从哪儿摸出一个青花盘子来,直接哗哗的用盘子盛了麦子往量斗里倒。 大吉看到那青花盘子,忍不住动了一下,到最后还是没说话,只是把头扭到一边去,眼不见为净。 三人一起合力,用盘子把袋子里的麦子装满了量斗,刚好持平,白二郎就要扯过带来的袋子装上。 白善宝想了想,却拦住他,然后拿盘子装了一盘麦子又往上装了点儿,直到他尖尖的冒起来才作罢。 满宝却看得若有所思,伸手摇了摇量斗,白善宝和白二郎只“哎”了一声要阻止,以免她把麦子撒到地上,结果就见本来还冒尖的麦子哗哗的往下塌,不一会儿就又跟量斗持平了,甚至肉眼看着,还微微往下陷了一点儿。 白善宝和白二郎都惊呆了,俩人忍不住先看了一眼量斗的底部,“是不是漏了?” 满宝却总算是在记忆中找到了类似的场景,叫道:“不是漏了,是,是……” 满宝努力的想了想道:“一定是里头没装结实,每年我家收麦子和收谷子,我哥哥们都要用力的晃一晃,然后抬起来再往下砸,这样本来装得挺满的麻袋一下就空了许多,然后又可以往里装麦子和谷子了。” 两个男孩子都惊呆了,这显然超出了他们的认知。 不过白善宝很快回神,又用盘子往量斗里盛麦子,白二郎和满宝则负责摇,好一会儿,尖尖的量斗不会再往下塌陷了,他们这才把量斗里的麦子给倒到袋子里去,然后开始称。 十二斤,甚至往上的东西,一个孩子单手当然是提不起来的,所以满宝找来一根棍子,和白二郎一起把袋子连秤杆一起抬起来,白善宝则负责移动秤砣。 三个孩子之前收麦子时就学过怎么用称,此时凑在一起看,数了数,不一会儿就数出来了。 白二郎咋舌,不太确定的道:“是十二斤八两?” 白善宝沉重的点头。 白二郎呆了,“可不是说,一斗就是十二斤吗?就算有上下,这上下的也忒狠了吧。” 满宝叹气,“也怪我们文书上没写清楚,要是写明一定要称重,不许用量斗就好啦。” 白二郎呆愣,“所以我爹占我便宜?” 白善宝道:“这就是先生给我们布置的作业了,我们是不是要重新写一份不被堂伯占便宜的文书?” ☆.第四百三十三章 悟了 满宝却问道:“这是第一题,那第二题是啥?” 白善宝和白二郎对视一眼,一起摇头。 满宝就和白善宝一起看了外面的太阳一眼,见阳光还是那么那么的灿烂,却没那种晒晒的感觉了,便知道快到傍晚,说不定一会儿太阳就下山了。 于是白善宝道:“我们去请教先生吧。” 白二郎不乐意,“不了吧,明儿不是要上课吗?” 满宝却道:“还是去问吧,一会儿我们还要回来算账分钱呢。” 二对一,白二郎不得不屈从。 庄先生在隔壁白家呢,正在和白老爷喝茶,准备着一块儿吃晚食。 看到三孩子抱着账册过来,庄先生便与白老爷相视一眼,皆是微微一笑。 三人一看到他们两个脸上的笑容就忍不住嘟了嘟嘴,白二郎忍不住抱怨,“爹,你怎么能如此不守诚信?” 白老爷却笑道:“这叫在商言商,你们先拖着我买断村里的麦种,难道这就讲道义吗?” 白二郎噎住,扭头去看他的两个小伙伴,就见他们都没说话,便也闭紧了嘴不说话。 白老爷便教三个孩子道:“商人逐利,你们以后要想不吃亏,就得在文书上多下功法,让人无空子所钻,今儿我算网开一面了,只斗量一半,不然你们可不止损耗这么点钱。” 庄先生放下茶杯笑道,“给你们出的第一题你们已经回答了,这第二题就是改文书,第三题嘛……” 庄先生想了想后看向白老爷,笑道:“白老爷,借贵宝地给三个孩子上一上课?” 白老爷正想起身离开,想到了什么便又坐下,笑道:“先生就当我不在,只管教他们。” 他自己也想看一看庄先生平时是怎么教三个孩子的。 庄先生沉吟片刻,点头应下了,然后让三个孩子找地方坐下。 白善宝他们嫌弃还得去找凳子椅子,干脆在树底下找了块草地坐下。 看到三孩子就挨着他那些花花草草坐下,白老爷的心颤了颤。 “文书这样的东西,不是一时半会儿便能写得天衣无缝的,这个作业你们留着慢慢做,”庄先生道:“等你们再长大一些,能够懂得更多的道理了,还要学一学本朝的律法,你们写出来的文书要有用,就还得切合律法。” 三个孩子表示明白。 庄先生起身,单手背在身后,在三个孩子身前走着思索了片刻后道:“才白老爷说商人逐利,这话没错,却没有说尽。这世上不仅商人才逐利,士、农、工,甚至于更往下的奴,更往上的皇族都逐利,所以逐利并不可耻。” 三个孩子听得一脸认真,白善宝和满宝想了想后还跟着点了点头,而一旁石桌边坐着的白老爷却惊呆了,手里的茶杯差点给丢出去。 这,这个说法…… “但,再逐利,作为人,也应当有所为,而有所不为,”庄先生话锋一转道:“为师不知道你们将来要以什么为生,或者就去做了商人,我给你们的第三题是你们要做更久的作业,比第二题要长久很多很多,或许这一题你们要做一辈子。” 满宝有些忐忑,“先生,是我们这件事做错了吗?” 庄先生沉默了一会儿后方才摇头,道:“你们没做错,但先生也不能说你们做对了。这世上的事不是为师一个人说定的,你们都很聪明,尤其是在这一件事上,比我想的还要聪明许多。” 庄先生看了一眼白二郎道:“就是白诚,此次也很出乎为师的预料。” 白二郎却没有高兴,他左右看看,心里也有些忐忑,实在是此时气氛有些怪。 庄先生低头看着三个弟子道:“所以你们要认真的读书,多读书,多思考,或许将来,你们能回答今天先生都不能答出来的问题。” “我们读书,不仅是要学习先贤的本事,更要学先贤的为人,仁、义、礼、智、信,只是儒家做人的道理而已,而儒家之后还有道家,法家,兵家,墨家……” 白善宝问,“先生更喜欢哪家做人的道理?” 庄先生微微一笑,道:“几家的典籍中,儒家我读得最多,也理解颇深,然而处事我更爱道家,与人相处,却又多赖法家,自从下乡教书后,我却又喜欢了读墨家,你说,我更喜欢哪家?” 白善宝想,他怎么知道,他又不是先生肚子里的蛔虫。 庄先生一看他的脸色便明白了,哈哈大笑起来道:“便是先生肚子里的蛔虫也是不知道的,因为连我自己都不知道,但又为何非要知道呢?” “是啊,为什么非要知道呢?”满宝也反问,百科馆里的书从不会分为哪家哪家,里面的书包罗万象,无所不有,科科也从没说过,你读了这家的学说就不能再读那家,只要付得起积分,随便她读。 同时,与她交往的D博士等人也从不会问,你做人更喜欢哪家的道理? 这可怎么定呢? 满宝拢着眉头问,“做人,不就是做自己想成为的人吗?何必要管像哪家的学说?儒家倡孝,难道道家的人就不能孝顺父母了吗?既不喜欢儒家,也不喜欢道家的人难道就不能孝顺父母了吗?” 满宝年纪到底还小,她不知道怎么把心里的想法更好的说出来,只能用最简单的语言道:“我觉着这些东西本就是世上有的,所谓的做人学说不过是先贤们归纳总结出来的而已,在孔夫子没有说仁义礼智信之前,难道世人就不仁不义不礼不智不信吗?” 庄先生被问住了,他一时有些恍惚,踉跄了两下差点摔倒在地。 吓得满宝和白善宝白二郎连忙从地上爬起来扶住他,庄先生一把拽住满宝的手,眼睛亮晶晶的,口中喃喃,“是啊,是啊,我怎么反倒糊涂了,不,不对,是这世上绝大部分的人都糊涂了……哈哈哈哈,争什么儒道佛法,原来我们都糊涂了……” 满宝一头雾水的看向白善宝。 白善宝隐隐有些明白,却也不是很明白。 满宝说的话他听懂了,之前先生说的话他也听懂了,但这会儿先生说的话他是不懂的。 白老爷也不懂,不过这不妨碍他帮着三个孩子扶住庄先生。 ☆.第四百三十四章 不同 满宝和这世上所有人都不同,她在还是懵懂孩童的时候科科就来到了她身边。 小钱氏和钱氏是和她最亲近的人,小钱氏更是与她相处时间最多的人,但这都还比不上科科。 因为它无时无刻不在满宝身边。 不管一开始它是为了什么,反正满宝从小就能从它那里知道很多很多的东西。 所以她的脑子,更确切的说她的思想和当下所有的人都有些不一样的。 因为她不仅接受老周家上下的教育,庄先生的教育,从所接触到的人那里接收信息,她还从科科那里,从科科背后的百科馆那里接受各种信息。 甚至在论坛开放后,她还能通过论坛知道各个世界的人类与非人类等智慧生物的观点。 她年纪还太小了,并不会想太多。 她只是从论坛里看那些评论,知道了原来宇宙中的形体绝大部分都是圆形的球体,它们会滴溜溜的转着,而人类和一切都是都在球的表面生存着,他们之所以不会往下掉,是因为一种叫星球引力的东西。 甚至于,每个星球的引力还都是不一样的。 可庄先生不知道这个,白善宝也不知道,这个世界上所有人都不知道。 可这一点,满宝自己并没有意识到。 她只是在获知知识时产生了一些疑问,多想了想,便有了一些话。如果庄先生今天不引起这个话题,她可能永远也不会想到她刚才说的那番话。 满宝一脸的懵懂,庄先生抓着她却差点哭出声来,他也不知道自己为何想哭,他就是激动的。 天啊,这竟然是他的弟子! 见庄先生眼里流出泪水,满宝和白善宝白二郎都吓坏了,扶着他一动不敢动。 白先生也吓了一跳,连忙问道:“庄先生,您这是怎么了?” 庄先生摇了摇手,表示自己没事。 可满宝一脸的忐忑,小声问白善宝,“我是不是说错话了?” “没有吧,”白善宝看了一眼小声,同样小声的回道:“我看先生是高兴的。” “对,先生很高兴。”庄先生忍不住仰天大笑三百声,不过现在这不是最要紧的,最要紧的是,“为师决定了,满宝,善宝,包括二郎,你们的课要加快了,你们应该看更多的书,学习更多的知识,或许用不了多久,你们就能反过来教为师了。” 庄先生一脸严肃的宣布了这一“噩耗”,满宝和白善宝张大了嘴巴,他们似乎是想去益州来着…… 白善宝弱弱的道:“可是先生,我们还管着农庄呢……” “又不用你们亲自下地,你们不是有庄头吗?”庄先生道:“以后有事你们吩咐他就行了,你们又挣了这么多钱,正好存着,以后庄子里有事,请人就是,你们就不要下地去了,还是应该多读书。” 三孩子一起垮下肩膀,之前跟着凑热闹下地干活儿,其实他们对做农活儿已经不那么喜欢了,可庄先生这么一说,他们有些想到地里去干活儿了怎么办? 庄先生擦了擦眼泪,对自己的失态向白老爷道了歉,然后就对三个孩子道:“虽说满宝解了我的疑惑,但第三道题目还是存在,你们不用想着你们要学什么学说,你们可以全学,也可以选择的学习,但你们得想一想,你们要做一个怎样的人。” 庄先生道:“这个问题你们是要想一辈子的。” 庄先生挥手,正是雄心壮志的时候,“行了,你们回去吧,明儿早些到学堂,为师要好好的准备你们的功课,今年端午我们就不要放假了。” 三人没想到他们连端午都没得过了,皆嘟着嘴转身而去。 他们拿着账册而来,然后领了一个也许要做很多年的第二道题目,又领了一个要做一辈子的题目离开,早知道…… 三人同时想到,早知道他们就不来了。 回到放银子的房间,三人齐齐的叹了一口气。 满宝意兴阑珊的道:“我都想好了,我挣了这么多钱,端午那天要带着我侄子侄女们一起进城玩儿,我要请他们吃大餐,还要给我娘和大嫂买好看的金镯子。” 白善宝也叹气,直接坐在地上道:“我祖母不在家,我都想好了,和大吉一起罗江看热闹,听说那儿会有人快舟游江特别好玩儿。” 白二郎悲愤的喊道:“你们说挣了钱就能去益州的,中秋三天假,一天去,一天回,可以在益州玩一整天!” 满宝气弱的道:“可现在还没到中秋呢。” “连端午都不放假,中秋更不会放了。”白二郎又不傻,一想就知道,因此对于分银子也不太热衷了。 满宝“唉”的一声,白善宝也“唉”的一声,俩人一人坐在银堆的一边,拿着银锭敲敲打打,等彼此都冷静了一些后才道:“难道我们还能不读书吗?” 白二郎倒是想,但满宝一点儿也不想,她道:“虽然玩儿很重要,但读书更重要,我喜欢读书。” 白善宝认真想了想,发现他现在也挺喜欢读书的,于是俩人一起看向白二郎。 白二郎嘟了嘟嘴道:“我想啊,但可能吗?” 俩人一起摇头。 白二郎便也一屁股坐在了他们身旁,“那还谈什么?分钱吧。” 白善宝就从旁边摸出算筹来,道:“先给出我家的麦子钱粮,还剩下……一千四百八十八两,平分吗?” 满宝也算了算,道:“银子不好剪,留下十八两在公中,其余的平分吧。” 白善宝点头:“好。” 白二郎更不会有意见了。 大家就各自数出自己的银子来,余下的铜板则和十八两一起交给白庄头管着,跟白家这边的账目分开。 满宝分了四百九十两,可能是银子数多了,也就不太激动了,加上她还有了一种接下来会全年无休的预感,那就更激动不起来了。 不过将钱装到借来的背篓时,满宝还是稍稍开心了一些,还抽空关心了白二郎一下,“你也要把钱带回家吗?那你娘会不会帮你收着?” 她可是知道的,白二郎的大钱一直是他娘收着的。 ☆.第四百三十五章 保密 白二郎一呆,满宝不提,他还真没想过这个问题。 白二郎有了新的烦恼,立即把不能去益州玩的郁闷给丢在了脑后。 他想了许久也没想出好办法来,只能发愁的问两个小伙伴,“你们说怎么办啊?” 白善宝道:“你就是不给呗,难道你娘还会硬抢吗?” 反正他只要坚持,他娘拿他也没办法。 见白二郎脸上愁得不行,白善宝就认真的想了想道:“你去找你爹吧,让他帮你。” 满宝也跟着点头,然后还小小声的道:“不能去找你祖母。” 白善宝深以为然的点头。 “我娘和祖母都不答应的话,我爹更不会帮我了。”白二郎对俩人的主意表示怀疑。 “听我的没错,你去找堂伯或许还有五成的希望,你去找伯祖母,那是一成的希望也没有了。”白善宝想了想后补充道:“堂伯要是不答应,你就说我和满宝的钱都是自己拿着的,以后庄子里要用的一些大钱都得我们自己出。” “咦,不是说好了是由你家出吗?” 满宝:“你真笨,这就是个借口而已,你爹信了就行。” 白二郎勉为其难的点头,“那,那我去叫下人来帮我把银子搬回去?要不,我还是先拿一半回去吧,等我爹同意了我再拿另一半。” 白二郎看向白善宝,道:“你能先帮我保管另一半的钱吗?” 白善宝表示没问题。 满宝也把自己的钱装回家,只是银子太重了,她第一次只往背篓里装了二十个,然后背起来就往家走。 老周家的人正各自忙着,满宝背着背篓回家,大家一时也并没有在意,直到满宝又背了背篓,手上还提了一个,小钱氏这才问道:“满宝,你这是干嘛去?” “我去善宝家拿东西。” “那得快些回来,我已经开始做菜了,”小钱氏笑吟吟的道:“爹今儿让杀了鸡,还买了肉。” 满宝应下,一出门就撒开脚丫子跑。 到了白家就还了白善宝的背篓,拿自己的去装银锭,她往里装了二十个,看着剩下的九个,犹豫着又往里塞了一个。 白善宝问,“你背得完吗?不能再多跑一趟吗?” “我家要吃饭了。” “那我帮你一起拿去吧。”白善宝也拿过自己的背篓要帮忙,满宝就把自己的背篓让给他,“这个比较重,你背这个吧,我背你的。” 白善宝想着自己比她大,又是男孩儿,便没有拒绝。 满宝喜滋滋的将剩余的八个银锭都放进背篓里,想了想,又从他那边拿出五个来,觉着这样不轻不重刚刚好,于是就背了起来看向他。 老周家的人看到两个孩子背着背篓去满宝的房间,不免好奇,“他们背什么呢?” 大头几个跟满宝玩得最好的立刻跟上去看,周五郎本来正蹲在屋檐下等吃晚食,见状也跟了上前。 周六郎早跟上去了,还伸手要替满宝提,“背篓里是啥?” 大家说着话涌进满宝的房间,满宝将竹篓上盖着的布打开,“铛铛铛”的配音道:“看!” 周六郎瞪大了眼睛,大头几个也是,忍不住一起“哇”的一声,周五郎挤上来看时都呆住了,结结巴巴的问道:“这这这,幺妹,满宝,你干什么了,怎么拿回来这么多钱?” 满宝不高兴了,道:“这可都是我挣的。” “啊?你怎么挣的?” 老周家里,知道满宝和白善宝白二郎一起跟村民们换了麦子转卖给白老爷的只有钱氏一人,其他人,包括老周头,都以为满宝只在他们家和白老爷之间牵了一条线,将自家的麦种高价卖给白老爷而已。 满宝也后知后觉的反应过来,这事貌似还没告诉爹呢。 满宝立即把钱盖起来,一脸严肃的对着一群小伙伴道:“这是我们的秘密,你们不能告诉大人!” 不说周五郎和周六郎,就是大头几个小的都愁得不行,“小姑,你这钱也太多了吧,得告诉大人。” “不行!”满宝拿出杀手锏,“你们的私房钱还在我手上呢,你们爹娘问我的时候我可从来都不说。” “可是……” 周五郎则问道:“满宝,这钱你怎么赚的,爹娘知道吗?” 满宝对着手指心虚的道:“只有娘知道,爹不知道。” 周五郎闻言却是松了一口气,“娘真的知道?” 满宝点头,“当然了!” 周五郎便想起昨天娘怎么也不愿意去换麦子,为此还跟爹吵了一架,看来,娘是早就知道了。 周五郎很爽快的点头,“行,我们不说。” 其他人也都不是傻子,一听就明白了,纷纷捂嘴而笑。 只有二丫比较担心,“小姑,你这么多钱放在屋里安全吗?” “贼还敢溜进我们家里来吗?”满宝道:“我有六个哥哥呢!” 二丫:“……不是,爷爷会去翻五叔六叔的房间……” 周五郎大手一挥,特别放心的道:“爹不会来查幺妹的房间的,你看我们放在她这儿的私房钱被查过吗?” 这倒是,上至周五郎,下至能跑能跳年纪最小的四头,他们的私房钱都在满宝的手里,这事在老周家就是公开的秘密,然而就是没人来查过满宝的房间。 老周头倒是会时不时的问满宝一句,却也从不查她的房。 二丫这么一想,点头了,也对,家里一项分工明确,大姑和小姑都是奶奶管着的,她爹和叔伯们则是爷爷管着的。 不知道为什么,二丫突然间有些同情她爹和叔伯们。 又多了一个共同秘密的小伙伴们凑在一起数满宝的银锭,心里羡慕的不行,他们很好奇,满宝到底是怎么挣钱的。 满宝便道:“我们把麦种也卖给白老爷了。” 周五郎忍不住咋舌,“麦种这么挣钱,那我们这季春小麦收了以后还能不能卖?” 满宝想了想道:“回头看看情况,要是我们的麦子收成好,应该可以。” 大头便若有所思,“原来我爹说的是真的,好好种地真的能挣钱。” “当然能挣钱了,”周五郎道:“要是不能挣钱,你爷奶是怎么把我们养大的?” ☆.第四百三十六章 别有目的哦 周五郎把一众小的领到外面,让满宝自己在屋里藏银子,白善宝很不解,“房间就这么大,这么多钱能藏在哪儿,直接放箱子里呗。” “不行,”周五郎严肃的道:“这么多钱要是不藏好,晚上怎么睡得着觉,整整二十九个呢。” 比他们家现有的还多。 白善宝想告诉他们,不是二十九个,而是四十九个,之前满宝已经背回来一篓了,不过刚才他在她的房间里并没有看到那二十个银锭,想到这事她都要瞒着她爹,他便没有多嘴。 藏在哪里能睡得着觉呢? 那当然是藏在科科那里了。 满宝将所有的银锭都拿出来,然后一股脑的塞进系统里,让它们和之前的二十块做伴儿。 这才把两个空背篓拖出去,一个还给白善宝,一个则放到院子里。 周五郎刚想问她藏好了没,一直守在厨房那里不肯挪动的四头跟被追的小鸡仔一样冲到小院,看见他们便喊了一声:“吃饭了,吃饭了,快去吃饭了。” 喊完转身又跑到大院,就远远的瞧见厨房门口守着的三丫正鼓着嘴巴,二伯母正让她吃慢一点儿。 四头“嗷”的一声冲上去,他就知道,谁去喊人吃饭谁倒霉,四头冲到厨房门口,就抬起小脑袋眼巴巴的看着厨房里的大伯母,二伯母和她娘。 何氏伸手拍了一下他后背,道:“还不快去搬凳子,别总想着从厨房里拿吃的,你看你哥哥姐姐们都没来。” 四头便叹了一口气,转身出去了。 三丫跟在他身后,吃完了嘴里的肉肉,也跟着一起搬东西。 老周家飘着一股诱人的肉香味,白善宝都忍不住深深地吸了一口气,满宝就热情的邀请他一起留下吃晚食,“可是我大嫂亲自做的哦,很好吃的。” 白善宝的确心动,“可我还没告诉我娘呢。” “让大吉回去说呗,而且他也要回去吃晚食的。” 白善宝觉得她说的有道理,于是跑出去让大吉回去通知他娘,他不回家吃饭了。 大吉看了一眼院子里正跑来跑去的大小孩子,觉着让少爷留在这儿应该没什么危险,并行了一礼后退下。 但他并没有听白善宝的话就不再来,而是通知完郑氏,他便又来到了老周家,本来是打算守在门外的,结果正把跑进院子里的鸡撵出去的四头看到了站在外面的他。 于是老周家人便知道了。 老周头便连忙亲自去拉人,“既然来了哪有不进门的理儿,来来来,你跟我们一块儿坐着吃。满宝,你快招呼白少爷用菜。” 小钱氏做了不少菜,虽然都是素菜居多,甚至有好几样用到的菜蔬是一样的,但做出来的样式就是不同。 白善宝吃得津津有味,觉着她做的并不比家里厨娘做得差。 满宝一边吃一边想,等她买了铁锅回来,大嫂能做的菜就更多了。 白善宝和大吉都吃得很尽兴,老周头也吃得很开心,中途还给闺女夹了两个鸡腿,让她分一个给白善宝。 满宝特别大方的分给他了。 她觉得今天爹也格外的大方呢。 一直到吃完饭,老周头才表露出他如此大方的原因,他笑眯眯的问白善宝,“小公子,我听满宝说,你们家拿来换麦子的麦子还剩许多?” “也不多,九袋而已。” “哎呀,已经很多了,”老周头道:“像你们这样的人家哪里吃得完,听说你们家地很多呢,而夏粮眼见着又要下来了,这些麦子得卖出去吧,不然留成陈粮可不好了。” 老周头正想请求白善宝,能不能和白老爷说一声,到时候转卖给他们几袋麦子。 他不太想让闺女去求白老爷,毕竟这事大事,压在闺女身上多不好,而且他们刚从白老爷那里挣了大钱,实在是有些不太好意思再低价从他那里买麦子。 毕竟当初白老爷可是拿一斤二两跟村子里换的麦种,结果他们家没换,反而是换了大钱。 不知道为啥,虽然满宝一直说这个价不贵,但他还是心虚得很。 钱氏瞥了他一眼,别人不知道,她却是知道的,那些麦子可不是白老爷的,而是三个孩子弄出来的。 果然,老周头的话音才落,白善宝就道:“那些麦子我都卖给满宝了。” 说到这儿,他扭头问满宝,“你买多少袋?要不你少买一点儿,剩下的我卖给老伯。” 老周家人:…… “啊?”满宝看看她爹,又看看白善宝,疑惑的道:“我跟我爹是一家呀。” “哎呀,”老周头一拍大腿,乐呵呵的笑道:“原来满宝和你提过了呀,那就算了,那就算了,当我没提这话儿,对了小公子,这满宝有没有说价钱?” “说了,”白善宝立即精神一振,看了一眼满宝后道:“我们说定了是三十文一斗。” 其实在粮还没到时,俩人说定的是三十五文一斗。 满宝早就想到了,他们家把麦子都当麦种卖了,家里剩下的肯定就那点陈米和已经磨好的面粉,根本不够吃几天的。 要是买不到粮,她爹一定会往里掺大把大把的麦麸的,一定会的! 所以她老早就和白善宝谈好了,三十五文一斗。 好歹还比粮铺里的低五文钱不是? 结果他们谁都没料到,粮价说降就降啊,昨天晚上白老爷就告诉他们,现在粮商在罗江县各乡镇收的麦子是二十八文一斗。 虽然粮铺的麦子没降价,不过白老爷估摸着也不差几天了。 所以满宝就找到白善宝要求降价,两个小人为此还小小的吵了一架,但想着大敌当前,俩人都各退了一步。 满宝没有要求白善宝一定要给乡下收购的粮价给她,白善宝也不再坚持赚她那五文钱。 直接成本价给她。 也正因为昨天晚上“剧烈的讨论”过这个话题,今天两个孩子都显得特别的友好。 但为了不让自己的苦劳摆给瞎子看,白善宝还是额外解释了一句,“我们从陇州拉来的时候就是三十文一斗,所以我给你们的可是成本价。” ☆.第四百三十七章 你来我往 七里村偏僻,目前还没有粮商跑到这儿来收麦子,所以老周头并不知道现在乡下麦子的收购价是多少。 但他知道粮铺的价是多少,因为昨天晚上他闺女刚给他提过。 所以他觉着比粮铺少十文钱一斗的麦子真的很便宜,这可是良心价了。 于是他便越过老妻握了一把白善宝的手,感激的道:“还是小公子心善啊。” 本来想问的怎么白老爷还从陇州运麦子,不是自家产的麦子……吗?的话也给忘了。 在老周头的认知里,白宅和白家虽然是两栋房子,但其实是一家子。 刘老夫人这边没有成年的男丁,自然是要仰仗白老爷的,所以白善宝在他家说的话便是代表着白老爷。 老周头忍不住在心里感慨,觉着白老爷真是个好人啊,先前他们才从他那儿赚了这么大一笔钱呢。 这么一想,老周头立即道:“小公子啊,你回去告诉白老爷,等夏收的麦子下来,他要是还想买我家的麦子当种子,我给他算便宜些。” “不行!”白善宝和满宝异口同声。 俩人同时道:“爹(老伯),你怎么能压价呢?” “啊?”老周头瞪眼,他闺女反对也就算了,怎么白家的小公子也反对,他不应该和白老爷是一伙儿的吗? 钱氏无奈的瞥了他一眼,直到这会儿他都还没明白吗?白善和白老爷家是两家! 满宝道:“爹,你压价了,那我们的农庄怎么办?咱可是自家人,你不能这么做。” 白善宝深以为然的点头。 老周头呆呆的看着白善宝,他跟满宝是一家人,可小公子和白老爷不是一家人吗? 他这不是在通过小公子卖白老爷一个好吗? 怎么白家小公子也反对? 一直到把人送出大门,老周头都还有些迷糊。 白善宝还悄悄的和满宝说呢,“我们可是一伙儿的,你家可不能压价。” “放心吧,”满宝道:“我一定看好我爹,我不在家,还有我娘呢。” 白善宝对满宝还是放心的,这才挥了挥手和她告别,“那行吧,我先回家了,明儿要上课呢,我得先回去预习预习。” 满宝便也皮一绷,想着一会儿她也要回屋去读书。 等主仆俩人都走远了,老周头才想起来他还有一个主要问题没问呢,“满宝,你有跟小公子说定买多少袋麦子吗?” 老周头念叨道:“其实还有一个来月麦子就下来了,可如果白老爷再跟我们家买麦种……其实也没啥,看着这个月也不像是会发大水的样子,麦穗已经开始灌浆,旱一些也没大影响,毕竟前儿刚下过雨……” “所以到时候直接跟村里人买一些粮也行,”老周头自己掰着手指头数了一下夏粮下来的日子,算其他的他不在行,但算家里的口粮,他直接的反应可比满宝快多了,因此道:“掺点麸皮,两麻袋也就够了……” 满宝听见了,立即叫道:“我不要掺麸皮的馒头!” 大头几个孩子立即围上来,也纷纷道:“爷爷,爷爷,我也不要吃。” 声音吵得不行,就好似有上百只鸡同时咯咯咯的在他耳边叫,老周头就一脸嫌弃的挥手,“行了,行了,不吃就不吃,那买三麻袋好了。” 孩子们一听高兴了,大人们一听也高兴了,家里才挣了这么多钱,怎么能掺麸皮呢? 老周头却转头找钱氏,问道:“不知道大哥他们那儿要不要买麦子,反正家里现磨好的面粉还能吃好几天,要不等明儿大嫂他们上门后问一声?” 钱氏点头:“行。” 老周头就低头对满宝灿烂的笑,声音轻柔的道:“满宝啊,你看能不能和小公子说一声,把麦子多给我们留两天,暂时别往外卖,或许到时候我们家多买几袋也是可能的。” 满宝表示没问题,反正在七里村,白善宝的那些麦子也卖不出去。 要是卖给罗江县的粮商,好像他又是亏本的。 老周头高兴起来,伸手摸着满宝的脑袋叹道:“我们家满宝真是越发厉害了。” 满宝和老周家一家人深以为然的点头,她也觉得她越来越厉害了,而接下来她会更厉害的。 因为庄先生今天露出来的口风,以后他们读书恐怕要如夏秋的大风,冬春的凛寒一样剧烈了。 唉—— 进了门,老周头便让人把大门关起来。 周三郎和周四郎一头雾水的把大门关上,这会儿太阳才要下山呢,天还大亮着呢,大白天的关什么门? 关了门,作为一家之主的老周头一屁股就占据了堂屋门槛的位置,只要是有家庭会议的时候,基本

相关推荐: 芙莉莲:开局拜师赛丽艾   红豆   淫魔神(陨落神)   林枫苏慕白天赋无敌的我一心只想苟活   娇软美人重生后被四个哥哥团宠了   乡村透视仙医   女奴的等价替换   一个车标引发的惨剧(H)   村夜   乡村桃运小神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