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2章
”叶长庚也催,“兵部那边让我歇在家里,闲得人心里发慌。” 叶娇见他们都催,觉得自己也该催催,跟着道:“对,快些,天凉了,再来几次大理寺,我就要被冻出风寒。” 听叶娇说风寒,尹世才的脖子往棉被里缩了缩。 而胡稼怔怔地站在大理寺公堂,面色苍白,神情交织着困惑和恐惧,久久没有说话。 “要快!”崔玉路也抿唇点头。 快! 世间的阴谋诡计需要慢慢筹谋,它们常常缠绕在一起,搅浑池水掩埋真相。 只有快,快得像一柄利剑,才能斩开迷雾、斩断水流,露出下面清澈的沙石。 大理寺官差手持上令,白日催马奔驰,夜晚举火照路,昼夜不停向北进发。 世上没有不透风的墙,更何况大理寺开堂审案,并未瞒着任何人。 “河东道南边,有人高价买粮?” 太子已许久不回东宫,今日回来,召户部官员问话。 那户部官员唯唯诺诺,答不清楚。 李璋挥手让他离开,又唤傅明烛。 “你做的吗?” 傅明烛矢口否认:“殿下说过,北部的案子不能牵扯到楚王妃,我怎么敢?” 但是能神不知鬼不觉买走叶娇送到河东道的粮食,又推波助澜哄抬物价,这样的本事,李璋只能想到两个人。 “不是我做的。” 李璨被太子宣召,却姗姗来迟。见到李璋,主动回答这个问题。 “刘砚会查出什么?”李璋问,“我不明白这件事跟云州卖粮案有什么关系。” “我也不明白,”李璨道,“所以我已经命人去阻止官差。在我们弄清楚事情之前,不能让官差到达云州。” “来得及吗?”李璋神色焦躁。 处处挖陷阱的人,最怕路上还有别人在挖陷阱。 “来得及。”李璨道,“除非大理寺官差飞过去。” “会有人拦吗?”离开大理寺回家的路上,叶娇也在问。 “会。”李策和叶长庚异口同声。 “可大理寺的官差已经出发了,”叶娇道,“我看刘砚那样子,恨不得让他飞过去。” 查案要快,以免歹人另谋退路。 云州距京都千里之遥,刘砚怕路上出事,派出三名官差,通知沿路驿站保护。他已经思虑周全,就差给这些官差插上一对翅膀。 “信鸽可以飞过去,”李策走慢一步,牵住叶娇的手,道,“他们只需要放信鸽过去,让人提前等在官道上,刺杀官差即可。” “那怎么办?”叶娇急得想要找马,“我去吧!我这会儿就去追官差,我把他护送到云州。” 叶长庚也回头道:“还是我去!” 李策笑起来。 他的笑虽然温和,却隐隐像是在嘲弄着谁。 “他们有信鸽,”他抬头看天,道,“咱们也有。” 已是深秋,晋州官道两边,堆满了杨树枯黄的落叶。 叶子是从树梢开始黄的,仿佛越是接近太阳,越是提前被烤熟了。余下在树枝上固执生长的,大多接近地面,在风中微微摇动。 而更接近地面的,是矮小的灌木,以及灌木下紧贴地面的杂草。 几个人黑衣蒙面,蹲在草丛底下,已苦等半日。 “消息准确吗?今日就会到吗?” “会吧。”另一人小心从怀中掏出水袋,喝了一口。 “你的水怎么一股酒味儿,让我尝尝。”旁边的人打趣着伸手。 偷喝酒的人当然不肯给,并且低声骂道:“找死吗?等杀了那人,我请客吃酒!” “喂!”话音刚落,背后突然有人问道,“请问,你们是要杀大理寺官差吗?” 一片树叶慢悠悠从枝头落下,落在其中一人的脖颈上。 凝滞恐惧的气氛被打破,他们一跃而起,同时向后挥刀。 不必询问,不必质疑,能问出这句话的,只能是敌人,是让他们毛骨悚然的敌人。 “呲——” 长刀刺入皮肤的声音并不大,却为何震耳欲聋? 水袋从居中那人手中落下,他面容扭曲看着杀死自己的人。 那人同样黑布蒙面,他的身后,站着十多个刺客。 比自己的人——多多了。 “其余人不用杀,带回去问话。”刀从他身体抽出,像抽走了他的筋骨。他软倒在地,听那人冷声道:“你们继续向北,给官差大人扫清道路。” “是!” 那些人齐齐低喝,地面有些抖动。 那是向北飞驰的官差,终于到了。 他们的刺杀,失败了。 阻止刺杀,并非万无一失。 但刘砚派出去的三名官差,最终还是有一人到达军营。 他奉命来清点军粮。 要查九万石卖给突厥的军粮是否全部追回,查河东道守军的粮仓,到底有多少猫腻。 官差手持大理寺令牌,无人敢挡。 他查了一个又一个粮仓,仔细清点,最终震惊疑惑,返程回京,带回来一个消息。 大理寺公堂上,风尘仆仆的官差跪地道:“回禀大人,卑职已查遍河东道粮仓,对比出入库记录,事先声称已卖给突厥,被云州刺史尹大人追回的粮食,找到了。” “多少?” “八万石。” 刘砚沉沉点头,拿算盘仔细算了算,道:“之前楚王说过,突厥境内土壤松软,四轮车运力不足。如此看来,按照记录的出入境次数,的确是运了八万石。” “还有一事。”官差抬头,送上一册账目,道,“河东道粮仓中,多了九万石粮草。” “什么?”刘砚起身,崔玉路张嘴。 不是少了一万石,反而多了九万石。 “怎么回事?你可看清楚了?” “看清楚了,”官差正色道,“卑职查了十多遍,那些粮草堆砌整齐,袋子上的标志完好无损,的的确确是河东道的粮草。反而是突厥人买走的粮草,袋子都换了不少,还有许多破损露粮的。” “怎么回事?”刘砚忍不住挠头。 “事情已经很清楚了,”崔玉路在屋内踱步,“河东道,根本就没有丢粮。” 没有丢粮。 卖粮案,便是子虚乌有。 诬陷楚王和叶将军卖粮的人,便死无葬身之地。 “这也太匪夷所思了!”刘砚惊声道。 …… 第339章 匪夷所思。 军中报称有人手持出入关卡文书,带走粮草。云州刺史尹世才命运粮督察胡稼协查,胡稼查出丢了九万石粮草。 尹世才命人追出关卡,找到买粮的突厥人。 那突厥人是突厥军中司库官,他交出叶长庚盖章放行的文书。可李策分析,突厥境内运力不如大唐,按照进出车辆数量频次,那些粮食不足九万石。 除此之外,刘砚根据云州记档,查出胡稼曾进出城门两次。 这是转机,是可重审案件的转机。 可对方很快提供了新的证据:晋州等四处柜坊掌柜,指认叶长庚存银。 仿佛有一股看不到的力量,把李策和叶长庚架在火上,一根根添柴,看火焰越来越高,将他们置之死地。 重重迷雾中,刘砚查出河东道有人高价采购粮草拉往北地。大理寺官员飞速去云州查问,在河东道守军军营中,多找出九万石粮草。 这粮草是从哪儿来的? 或者说,根本就没有丢粮。 因为没有丢粮,那些文书印鉴便无所谓真假。 因为没有丢粮,就算叶长庚去存银,又有何错? 因为没有丢粮,这桩案子从一开始,便是诬陷。 釜底抽薪般,从根本上,解决了这桩案子。 所以是有人为了诬陷叶长庚,伪造文书印鉴,把九万石粮草运出云州卖给突厥人,又主动报官,由尹世才审案,把这件案子审定结案。 至于那九万石粮草是从哪儿来的。 当然是从河东道南边来的,是他们高价采购的。 他们采购粮草,致使晋州等地缺粮,闹到京都。 刘砚脸上尚有疑惑未解,崔玉路却缓慢地分析始末,道:“如此一来,最有嫌疑诬陷叶将军的,是胡稼。” 胡稼是运粮督察,他滞留云州,仍然可以自由出入粮库。 “审胡稼!”刘砚当机立断。 胡稼拒不承认。 “从晋州等地买粮?下官官职低微俸禄微薄,不像安国公府家大业大,有那么多银两买粮。” “出城?下官真的是出城散心。没有证据表明,下官同突厥司库官暗中交易。” “粮草多了九万石,跟我有什么关系?我先前或许数错了,最多治我疏漏之罪。下官没有看丢粮食,便是无负皇恩,对朝廷尽职尽责。” 胡稼原本便说话啰嗦,此时为自己辩驳起来,恨不得满脸都长着嘴。刘砚听得眉头紧皱,把案卷翻来覆去好几遍,找不到别的突破口。 的确不能仅凭推断,便判定是胡稼卖粮陷害叶长庚。 动机呢?银钱呢? “要不然……”崔玉路提醒刘砚,“向中书要个批文,用刑吧。” 胡稼好歹是个官员,不能随意动用刑罚。 刘砚原本抗拒刑讯逼
相关推荐:
重生之公主要造反
恶女嫁三夫
长夜(H)
邻家少妇
他来过我的世界
罪大恶极_御书屋
莽夫从打穿肖申克开始
凡人之紫霄洞天
蛇行天下(H)
被恶魔一见钟情的种种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