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诗小说

知诗小说> 金銮秘闻录(NPH) > 第39章

第39章

看一看。” “毕竟是斗了大半辈子的仇人.......” 林书棠知道她话中的意思,仇人离世,当然得亲自看一看才爽快。 她上前扶着大嫂进屋坐下,“你和孩子就不要去了,免得被那些脏东西冲撞,我去瞧瞧。” 陈婉柔温柔叮嘱她,“书棠,屋外冷,你莫在外久留。” 林书棠点了点头,“嗯。” 她说着低头看向大嫂手中的孩子。 这孩子十分懂事听话,每日除了吃,就是睡。 有了她尿不湿的帮助,姜氏和冯嬷嬷带着孩子也轻松很多,不用在大冬天里洗尿片。 林书棠抽空还会从空间拿出一些营养品给大嫂和孩子吃。 这不孩子长得白白胖胖,大嫂也容光焕发,恢复到了怀孕前。 林书棠将他们母子二人安抚好后,转身去了县衙外。 只见言县令和姜氏他们围在后山一角。 林书棠走上前看去,只见段忡被一张草席卷着放在新挖开的土坑里。 段青阳和林晚晚跪在一旁,大声哭着。 还有他身边的三位小妾,一个个哭得喘不过气。 段忡一死,他们这些人回京城彻底无望。 长房一家,除了老国公和段忡有官职,其他人常年游手好闲,在京城内并未有根基。 现在老国公死在京城大牢,段忡死在这流放之地。 段青阳即便过去是国公府世子,日后也难再有出头之日,也难怪他和林晚晚会哭得这么伤心。 言县令朝身旁两位官差吩咐道:“这哭也哭够了,埋了吧!” “是,大人!”官差们听罢,拿起锄头开始埋土。 三位小妾大声哭喊道:“老爷呀!老爷!” “你怎么就这么走了!老爷!” 官差一把将她们拽开,“好了,你们再哭也没有用,快些走开,不要妨碍我们下葬。” 三位小妾被他们一声吼,不敢多言,纷纷朝后退去。 段忡的几个女儿,蜷缩着一处,只是干巴巴看着。 这一路下来,每个人都很麻木。 仿佛死人已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 官差们继续埋着土,那位过去风风光光的崇国府的段大老爷,现在也只不过落得一个草席下葬。 要不是为了怕有瘟疫,可能言县令连埋都不想替他们埋。 随着土坑的土埋好,下葬也算是落成,小小的孤坟,连个墓碑都没有。 段青阳眼眶通红,转身时目光落到了林书棠身上。 眼眸里全是懊悔和羞愧。 懊悔自己当初不该换亲,羞愧自己如今的落魄。 林书棠抬眸撞上他的目光,露出一丝嘲讽的笑意。 段家长房是真的完了,段青阳再怎么折腾,也只能留在这里做个糙汉。 当然也要看他和林晚晚能不能熬过这天灾。 “爹,娘,我们回屋吧。”林书棠来到姜氏和段枫身旁。 姜氏回过神来,挽着林书棠道:“书棠,你醒了,走,正好也要开饭了,今日嬷嬷做了你最爱的猪骨汤。” 林书棠笑着点了点头,“嗯,娘,你慢些走。” 两人互相搀扶着,走过雪地,前往县丞府。 段青阳看着他们一家人的背影,长叹一口气,跪在自家父亲的孤坟前,不停地掉眼泪。 林晚晚想要起身,却被他一把拽了下来,“跪好,我们得替我父亲守孝。” 第186章 魏知府家彻底完了 “守孝?”林晚晚气得直哆嗦,“段青阳,你也不看看这是什么地方,满地白雪,冷风呼啸,你让我跪在这里守孝,是想要我死啊!” 过去的林家小姐,终究变成了泼妇。 段青阳却不管这么多,硬拽着她跪。 林晚晚本就来了月事,往这雪地里一跪,多半得伤身子。 可段青阳不管这些,他将满腔的怒火都发泄在林晚晚的身上,将自己国公府的遭遇都怪罪她头上。 都说林书棠是灾星,现在看来林晚晚才是。 自从林晚晚嫁进他家之后,他们长房一家先是流放后是家破人亡。 他紧紧抓着林晚晚的手,眸中满是恨意。 林书棠走到家门口的时候,听到远处传来林晚晚的痛呼声。 她缓缓回头看去。 姜氏顺着她的目光看去,说道:“看来是段青阳又动手打人了,我们不用理会。” “这自己选的路,即便是再苦再累,也都得守着。” 林书棠挽着婆母的手,继续朝前走。 婆母说的话没错,段青阳可是林晚晚费尽心机要嫁的人,既然选了, 那再苦,也得受。 林书棠唇角微微扬起,跨过门槛,继续朝房内走去。 他们刚回家没多久,冯嬷嬷的猪骨汤已经端上了桌。 汤里有玉米,味道鲜甜。 姜氏让林书棠先喝了一碗,等她喝完,段砚洲和大哥舅舅们也回到家中。 冯嬷嬷立马将剩下的菜都端上桌。 其中有一碗土豆丝。 这个朝代没有土豆,林书棠用空间的种子,在温棚里种了一些土豆和红薯。 红薯还在发芽,土豆已经结了果,林书棠便摘了几个土豆,教冯嬷嬷怎么做土豆丝。 原本她还以为大家不会很快接受这新事物,谁知道,这土豆丝一上桌,很快就没了。 果然,没有人能够拒绝土豆。 三妹一边吃一边说道:“二嫂种的这个菜真好吃,比我们过去在皇宫里吃的还要好吃。” 过去皇宫内的确进贡过土豆,但是品种和现代的大为不同,口感也天差地别。 六舅和七舅两人也连连夸赞。 就连六舅连盘子里的汤汁都舍不得丢,倒在米饭里拌着又吃了一碗。 林书棠见土豆这么受欢迎,那可以到种植空间大范围种植。 日后还能拿去卖。 想到此,她连忙将饭吃完,和段砚洲回到房内。 她将长公主一事简单告诉他,准备三日后跟他一同去雁城。 林书棠初来此地,人生地不熟,带段砚洲去,也算有个向导。 两人在动身之前,先找到了七舅。 七舅睡得迷迷糊糊,“书棠,你来找我有何事?” 林书棠回道:“七舅,我要和砚洲出趟远门,你可有要送给舅母的信件?” 七舅坐起身,“出门?你们要去哪里?现在四处都有瘟疫。” 林书棠回道:“我们绕过有瘟疫的州府,去附近的城镇添物资。” 七舅眉头皱着,“你让砚洲去便可,何须自己动身,现在外面实在是太危险了。” 林书棠安抚他笑,“七舅,我自己也想外出走走,你放心,有砚洲在,我不会有事。” 七舅知道自己这外甥女一向很有自己的想法,就算是劝,也劝不住,“那好,你们路上小心。” 他说着起身,拿出笔墨,写下了一封家书,递给林书棠,“信若是送得出去就送,若是送不出去就罢了。” “等过些时日,我就回雁城。” 林书棠接过信件回道:“好的,七舅。” 她收好信件后,同段砚洲回到房内,两人准备明日一早再动身。 长公主说的三天,他们还能提前一天到达雁城,顺便探探路。 他们这边等着收粮食,魏家那边却是天塌了。 魏家夫妇裹着草席,来到了府中库房。 两人本想用玉石换粮食,可是魏家夫妇将库房门打开,见到了却是空空荡荡的屋子,以及呼啸而来的冷风。 魏知府直接吐出一口鲜血倒在了地上。 “完了,全完了,什么都没有了。” “我就知道,奚家人不会放过我,他们就算是死,也要让我下地狱!” “完了.......都完了.......” 他面色惨白地看着前方喃喃自语。 魏夫人只裹着草席,早就冻得全身发紫,嘴唇干裂,“老爷.......我们这下该怎么办啊?” 第187章 初到雁城,买买买 魏知府瘫坐在地上,双眸无神地看着前方,“还能怎么样?自然是等死.......” 魏夫人连忙抓着他的手臂,惊慌道:“不,老爷,我也不想死,我们府里不是还有家财吗?我们快些拿去换袄子,换粮食!” 魏知府仰着头无力道:“没了,都没了,我方才去库房看过,全都没了。” 魏夫人大惊失色,跌坐在地上,失了顷刻神,又道:“老爷,我们不如去街上找人先借一件衣裳,或者借一些粮,等熬过这几日,就进京找贺王.......” 魏知府眉头紧皱,绝望地摇了摇头,“你忘了,我们早就将这座城的百姓都赶出去,现在整个城内,就只剩下我们.......” 魏夫人急哭了,朝着自己大腿一拍,“早知道如此,我们当初就不该将他们赶走!” “真是报应!报应!” 魏知府随后又吐出一口血。 零下几十度的天气,两人衣着单薄地在外冻了一宿,眼下五脏六腑都坏了。 待傍晚时,魏知府最先断气,闭上眼睛的时候,嘴里还不停喊着奚大人的名字。 “大人!大人!我知道错了,我不该听信贺王之言害你们满门,大人!” 他喊着喊着,脚一蹬,渐渐没了呼吸,但脸上的愧疚却久久散不去。 魏夫人趴在他身旁哭了一整夜,翌日独自一人离开安州,但能不能活着走过这冰天雪地,那就未知了。 翌日清晨时,林书棠和段砚洲已来到雁城。 雁城内虽说天气也冷,但是温度却在零度以上,没有下雪,只是断断续续下着雨。 这对于他们长期生活在冰川里面的人来说,已经是温暖适宜。 林书棠难得褪下了自己厚厚的披风。 两人从空间出来后,坐着马车从城门入。 上次长公主送了她一枚令牌,她拿着令牌可以自由出入。 虽说宣国和大渊国交好,但若是没有令牌,平常百姓无法进入宣国境内。 眼下大渊国又有瘟疫,更是难上加难。 马车缓缓前行,可以看到路上来来往往的商贩。 他们受灾瞧着比她想象中的还要好,百姓的生活并未受太多影响,商铺门口的客人络绎不绝。 林书棠拉开马车帘子趴在窗口看着,穿来这么久,还是头一次感受到了什么叫作烟火气。 她还看到了有人在拿着冰糖葫芦叫卖。 虽说现代有很多好东西,但是古代传统的手艺可不是现代的美食能比的。 一颗颗裹着糖衣的冰糖葫芦,瞧着就很美味。 许是因为林书棠看着冰糖葫芦时的眸子太亮,段砚洲立马心领神会,不等她反应过来,跳下马车。 等林书棠再回头时,发现段砚洲的手里不知何时多了一串冰糖葫芦。 “来尝尝看。”他说着,眸子里满是怜惜。 两人成婚之后,他还未让她吃过这一口甜,心里多少有些愧疚。 林书棠接在手中,尝了一口,味道酸酸甜甜,的确很好吃。 而且外衣的糖甜而不腻不粘牙,清脆可口。 林书棠递给段砚洲,“你也尝尝。” 段砚洲握着她的手,也咬下一口。 两人吃得腮帮子鼓鼓的,嘴里心里都是甜的。 马车继续前行,林书棠一路上看到了不少好东西,有雁城特有的绸缎,以及他们独特的发饰。 她终于忍不住,从马车下来,一路买买买。 当然除了买这些小玩意之外,她还没忘记买粮食。 雁城特有的吃食是风干牛肉。 林书棠买了十多斤,全放在马车里。 等他们到达长公主府的时候,已经将整个马车装满了。 林书棠手一挥,先全囤进空间里。 两人下马车来到府门前,报了姓名,很快府里就有仆人来相迎。 “原来是林掌柜,公主殿下一直在等着你。” 林书棠疑惑地问:“等我?” 宫女回道:“是的,林掌柜,您上次卖给公主殿下的妆粉,很受皇后娘娘喜欢,这不,皇后娘娘正问起是从何买。” 林书棠笑道:“今日我正巧也带来了一些。” 宫女听后很是欢喜,将林书棠带到了长公主跟前。 长公主今日涂了粉底液,脸颊白皙透亮,再加上他们古代的胭脂,整个人神采奕奕,仿佛一下年轻了十岁。 “林掌柜,你来了。”她笑着上前,“给你的五千担粮食已经准备好了,就在后院。” 林书棠行礼道:“多谢公主殿下。” 长公主将她扶起来,“不必多礼,这是你应得的。” 她说着,立马派人来倒茶,“林掌柜你的妆粉很受皇后娘娘喜欢,她想问问你这里是否还有?” 林书棠笑着回道:“有,我今日随身带了三十多瓶。” 长公主听她说有三十多瓶,脸上顿时满是笑,“够了,够了。” 她说着,朝身后的侍从唤道,“来人,快去,将银子搬来。” 五十两银子一瓶,三十多瓶,一共是一千多两。 但长公主这回却搬来了五千两银子。 “林掌柜,你瞧瞧。” 林书棠见状,眸中露出意外。 长公主在她耳边小声道:“皇后娘娘给了六千两银子我,我给你五千两,你好好收着,莫要被旁人知晓。” 林书棠恍然大悟,原来是长公主在皇后跟前提了价,然后从中赚取差价。 好在长公主够良心,给了她大头。 林书棠不计较这些,她要的,本来就是长公主这条人脉。 日后若是再有类似的生意,她就不用再经过苏钰章,直接和长公主交易便可。 当然,她也没忘记正事,将手中的家书递给她,“长公主,这是我七舅托我转交给你的书信。” “你七舅?”长公主疑惑着,缓缓将书信打开,只见入目的是她熟悉的字迹。 第188章 和公主舅母相认 长公主看着信上的字迹,手微微颤抖着,眼眶泛红,尔后抬头朝林书棠问:“远南的信怎么在你手上?” 林书棠如实回道:“长公主殿下,这位送信之人正是我母亲的幺弟,也是我的七舅。” “是他托我将信转交给你。” “你母亲的幺弟……”长公主喃喃自语念叨着,握着信的手一顿沉思起来,片刻后抬头重新看向林书棠,恍然一惊,“你母亲是奚家小姐?!” 林书棠作揖回:“回长公主的话,正是。” “你居然是远南的亲人!”长公主脸上满是难以置信,随后又再次朝手中的信件看去。 奚远南在信上先是报了平安,随后又提到了奚家和安州魏家仇怨。 长公主看完后这才知晓原来魏家和她的驸马竟有如此仇怨,“原来是如此,难怪他见我要给粮魏家会如此生气。” 林书棠接过她的话道:“长公主殿下,七舅他并非是因为和你争吵所以才离开雁城,他这次回大渊是为了寻找我六舅。” “他之所以没有给你道明,是怕隔墙有耳,再来也是怕你担心。这不,他一到岐南落稳脚,就立马给你送来信件。” 长公主听罢,脸色渐渐缓和,又看了看手中的信,奚远南在信的最后还提到自己在岐南寻到了六哥和大姐的女儿。 “还是巧,没想到你母亲就是他一直念着的大姐。”长公主感慨后,将信收好,朝林书棠柔声笑道:“林掌柜,远南是你七舅,那我便是你舅母,日后四下无人时,你直接唤我舅母便可。” 林书棠朝她再次作揖,“长公主殿下,这万万使不得。” 长公主上前将她扶起来,“我说使得就使得,早前看着林掌柜就觉得有些眼熟,没想到竟然还有这样的缘分。” “你是远南的外甥女,也就是我的外甥女,你们奚家现在也只剩下这两位舅舅,舅舅如父亲一般,那我便如你的母亲一般。” 她说着,看向林书棠今日拿来的妆粉,眉头一皱内疚道:“哎,你瞧瞧,我若是早知道,定多给一些银两你.......” 林书棠朝她回:“在商言商,殿下已经给了我一个好价钱,无须再另外多加银两。” 长公主见她不贪心,心中这位才初次认识的外甥女颇有些喜欢,握着她的手,一同坐到身旁的椅榻上,“你千里迢迢来雁城不容易,不如多待几天。” 林书棠这次来是为了拿粮食,不敢耽搁,笑着回绝道:“公主殿下,我们岐南可还有一群人等着粮,怕是不能久留,天黑之前上路启程。” “这么快就走?”长公主诧异问。 林书棠点了点头,“是的,殿下,这一路上都是风雪,若是不早些赶路,远在岐南的家人怕是要饿死。” 长公主一听此话,连忙松开手,“既然如此,我派人送你们出城。” 林书棠没有拒绝,这么多粮食有人帮忙送出城,自然是好。 她朝长公主作揖表示感谢,“多谢长公主。” 长公主看着她笑着摇了摇头,“你这孩子,都说了唤我舅母。” 她说完,走到门口屋外的宫女唤道:“来人,去将本公主的龙凤镯拿来。” “是,公主。” 龙凤镯? 林书棠疑惑回头,只见很快宫女推开房门,弯着腰低头送来一个锦盒,“舅母,这?” 长公主将其接在手中,将盒子打开,只见里面是一对镶嵌着红色宝石的金手镯。 公主将手镯拿在手中,走到林书棠跟前,亲自戴到她的手上,“初次与你相见,这是舅母送给你的见面礼。” 林书棠缓缓抬起手,手腕上戴着的两个手镯碰撞发出叮铃响声,许是克数太多,两只手镯很沉,压在手腕上极其有份量。 她见手镯如此贵重,连忙婉拒道:“舅母,这万万使不得。” 说罢,准备将手镯拿下来。 长公主迅速按住她的手,笑道:“舅母送你的东西,你就好好拿着,这个手镯虽说值不了多少银子,但是你戴在手上日后在宣国内,不会有人敢为难你。” 林书棠再次低头朝手腕上的镯子看去,长公主既然这么说,那这金镯一定不简单。 在长公主的再三之下,林书棠收下手镯,在宫人的带领下来到后院,见到了那五百担粮食。 偌大的院子放眼看去,全是一袋一袋的粮食。 不得不说,长公主还真是富有。 林书棠在公主府上的侍卫帮助下,将这些粮食全部装车,一共装了整整二十多辆马车。 阵仗瞧着有些大。 他们走的时候,长公主亲自到公主府外来送行,“书棠,你七舅在信上说,你们不愿意随他一同来雁城,此事你还可以考虑考虑。” “我们这里虽然也受灾,但不至于要命,你们若是能来,能保证吃喝不愁。” 第189章 舅母送了一百担粮食 这个道理林书棠明白,只不过她一旦来宣国,那便是叛逃,想要再回京城主持大局可就难了。 她可不想让京城那些人就这么过安生日子。 更何况,这宣国境内也没有比他们大渊好多少。 宣国国主一直痴迷长生不老药,他底下三四个弟弟都想着夺位。 长公主和国主为亲姐弟,她自然也成了其他四个同父异母弟弟的眼中钉。 相比他们朝堂上的尔虞我诈,林书棠还是更喜欢在岐南做自己的土皇帝。 她和段砚洲驾着马车离开,等出了雁城,便退下了长公主派来的侍卫。 二十多辆马车,得需要车夫。 林书棠趁着他们走后,干脆将二十多辆马车连带着粮食一同收进空间里。 她进空间一数,发现原本五百担粮食,居然是六百担粮食。 “这……怎么多了一百担?”林书棠跟前的米粮心中不禁生出疑惑。 段砚洲走来道:“难不成是长公主特地多给了一百担?” “我瞧瞧。”林书棠话落,起身到装有粮食的马车里四处搜寻一番,还真发现了一封信。 她将信摊开来看,上面是长公主的字迹。 长公主说担心他们在岐南吃不饱,特地多给了一百担粮食给她,怕她不收,所以特地派人偷偷藏在他们身后的马车里。 信的最后,是对七舅的问好。 愿他能早日回雁城。 林书棠将信收好,感叹道:“还真是公主多给的粮,这一百担定是她的私粮........” “她为了七舅竟愿意拿出私粮,可见她对七舅的情义有多深。” 段砚洲替她将跟前的粮食摆放好,“既然如此,我们也别辜负她的好意,得回岐南后,替长公主将你七舅打包送来。” 林书棠觉得这主意不错,笑着点了点头。 两人从空间出来后,乘坐一辆马车继续前行,不过他们没有前往袁州,而是等到了雁城外的木香山下,绕道从后山前往隔壁的东临城。 他们这次前来,其实并没有打算这么早离开,来都来了,自然得多收一些东西再回去。 不然回去太早,容易引起舅舅他们怀疑。 东临城前方有个香禾村,过去是鱼米之乡,盛产粮食。 尤其是水稻和粟米。 他们二人到达城门口时,入目都是高挂在屋檐下的红灯笼。 林书棠和段砚洲先找了一处客栈歇下,等到翌日一早时,他们来到了东临村最大的米商秦家。 秦家过去和奚家有一段渊源。 秦家的老爷曾经是京城人

相关推荐: 【快穿】嫖文执行者_御书屋   差生(H)   [综漫] 受肉成功后成为了禅院家主   数风流人物   穿进书里和病娇大佬HE   天下男修皆炉鼎   鉴昭行   快穿之炮灰的开挂人生   洛神赋(网游 多攻)下   [综神话] 万人迷物语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