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8章
滔天大罪,送到皇陵圈禁一辈子也就是了。 也有昔日跟三皇子和德清大长公主有过来往的官员,此刻都夹紧了尾巴,大气都不敢出,更不敢发言。 生怕一个不慎,就被抓住了小辫子,打成了三皇子和德清大长公主一系。 三皇子和德清大长公主是皇室血脉,他们能留得命在。 可三皇子和德清大长公主的那些人脉和手下,想来就没这个好运气了。 这个时候被裹胁进里头,那可真是九死无生了。 当然也有几个老臣,都冷静地站在人群外,一言不发。 吵吵嚷嚷了半日,也没吵出个名堂来。 皇帝也不着急,让明日早朝再议,然后宣布了退朝。 才退朝,就宣了刑部尚书,户部尚书,还有大理寺卿和都察院左都御史,还有其他几位心腹大臣去御书房。 御书房里,温暖如春。 一进去就看了座,还让内侍奉上茶来。 一人端着一盏茶,都低头吃茶不作声。 皇帝批完了基本奏折后,才开口:“诸位卿家,对三皇子和德清大长公主谋逆一案,有何看法?” 大家不由自主地翻了个白眼,你开口就给定成谋逆了,我们还能有什么其他看法不成? 不过在座的这些大臣们,跟三皇子素日并无太多交情,跟德清大长公主更是关系不睦。 毕竟之前德清大长公主手下势力可不小,也抢了不少他们给自己人谋的好处,自然是看大长公主不顺眼的。 只不过之前德清大长公主有皇帝护着,他们只能自认倒霉。 如今德清大长公主谋逆之罪铁板钉钉,趁机踩上两脚,那自然无可厚非。 三皇子毕竟是皇帝的亲儿子,别看如今这喊打喊杀说什么谋逆,可人家毕竟是亲父子,说不得哪天又回转过来了呢? 他们若此刻对三皇子太严苛,焉知以后三皇子会不会卷土重来?到时候他记仇怎么办? 因此大家不用对视,就都心里有了数。 开口都是对德清大长公主的处罚,比如贬为庶民,比如抄了德清大长公主的公主府,比如德清大长公主的驸马,儿子,还有孙子辈,是流放还是处斩? 反正绝口不提如何处置三皇子。 大家相处这么多年,都是千年的老狐狸。 这些人心里怎么想的,皇帝心里清楚得很。 暗骂了一声都是老滑头。 先定下了德清大长公主的下场。 德清大长公主贬为庶民,公主府抄没归于皇帝私库。 德清大长公主驸马,大长公主的三个儿子全部处斩。 全家老小包括德清大长公主,流放千里之外的西北。 德清大长公主一系的官员,让德清大长公主供出名单来,按照名单来清查,贬官的贬官,流放的流放,抄家的抄家,夺去功名的夺去功名。 主打宁杀错,勿放过。 至此,赫赫扬扬两朝的德清大长公主一系,土崩瓦解,烟消云散的结局已经注定。 讨论完德清大长公主一些的处置,大家就又装死了。 仿佛刚才神采奕奕口沫横飞,争论德清大长公主的孙儿辈是流放还是十岁以上全部处斩的不是他们一样。 皇帝摆摆手,示意众人退下。 偏生将兰大尚书给留了下来。 得赦的众人同情地看了一眼兰大尚书,脚底抹油快溜了。 等到人都走了,皇帝才开口:“兰卿,对三皇子,你觉得该如何处置?” 兰尚书心中无语,那是你儿子,你问我? 想了想,认真地道:“先前朝堂上,周大人说三皇子喊冤,说豢养私兵并不是为了谋逆,而是为了有一条退路。臣以为,陛下和三皇下殿下终究是多年父子,说不得就是有人挑唆才走到今天这个局面。” “陛下不若亲自去见见三皇子,听听他的说法,再做区处也不迟。不然若这里头真有误会或者别的缘故,冤枉了三皇子殿下,也正好能分说个清楚明白。” “再者,父子天性,血脉相承,陛下为父为君,都要仔细慎重才是。” 兰尚书故意撇开了三皇子原话里,夺取位置失败那一句,只提前面说不是为了谋逆。 虽然他心知肚明,这不过是三皇子最后为了博取皇帝一点怜悯的说法,也知道皇帝心里也清楚的很。 都豢养私兵,私采矿场了,谋逆的事情你是一件不落,最后你说你不是为了谋逆? 你当大家都是傻子呢! 只是看皇帝这意思,又想处置三皇子,给其他儿子一个警告,又还想在史书上留下一个慈和的名声,不想背上杀子的名声。 身为臣子,自然要给皇帝梯子下才是。 去见了三皇子,若是皇帝对三皇子起了杀心,那自然是三皇子被软禁在府中,还不思悔改。 若是有那么一点怜悯之心,那就是三皇子被软禁在府中,悔不该当初。 是死是活,不都是皇帝一句话?只不过他这番话,算是给了皇帝一块遮羞布罢了。 这话果然说到了皇帝的心坎上。 他是老三的父皇,先是皇帝,才是父亲。 身为一个皇帝,是断断不允许有人觊觎他的宝座和权力的。 身为一个父亲,说实话,他对一个觊觎他的宝座和权力,年轻力壮充满威胁的儿子,并无多少慈父之心,更多的则是防备和警惕。 就如同狼群里的狼王一般,已经逐渐老去,而狼群里出现了年轻的,身体更强壮,虎视眈眈他的位置的公狼一样。 不想面对自己的衰老和迟暮,更是嫉妒儿子年轻的体魄和精力。 在皇帝现在的心中,这些儿子,此刻都不是儿子,而是要夺取自己宝座的掠夺者。 是敌人! 第521章 赵氏出首 当然,皇帝在臣子,尤其是心腹面前,还是要装,呃,掩饰一下的。 当下满意的点了点头:“兰爱卿所言极是。” 叹了口气,勉力挤出了一点悲伤来:“朕也想亲自问问老三,朕自认为对他不薄,为何他如此狼子野心,罔顾多年的父子之情,做出这等事情来。” 兰大尚书面上激动劝慰:“陛下何必自责,天下都知道陛下乃是仁爱明君,对臣民宽仁,对子女慈和。三皇子行此等之事,也许只是一时行差踏错,也许是有小人唆使。纵使有错,也是三皇子本心不坚定,辜负了陛下一番圣恩,陛下何必自责?” 心里却忍不住吐槽:您那些儿子,哪有一个省油的灯?这么些年,您是既不立太子,也不封王,防儿子跟防贼似的。 三皇子都孩子都好几个了,还只是个光头皇子。 他不占长,不占嫡,不占贵,三不占,偏生又有野心,不铤而走险才怪。 更何况,那德清大长公主起家不就是靠前期投资吗? 这些年,您对德清大长公主多有戒备,当人家真看不出来? 前期得了多少甜头,如今要收回去,别人也不乐意啊? 当年能混个从龙之功,如今想再混一个,也不过是重走一遍旧时路,老本行,这活人家熟啊。 这挨个挑来选去的,这三不占的三皇子不就入了人家的眼? 一个野心家,一个投机者,一拍即合不是很正常的事吗? 而且从皇帝的表现看,只怕三皇子的那些动作,他早就了如指掌。 却一直隐忍不发,不过是想彻底拔出德清大长公主的势力罢了。 三皇子就是他用来钓德清大长公主的饵。 如今做出这等姿态来,不是掩耳盗铃吗? 兰大尚书心中吐槽和嘴上劝慰两不耽误,好歹将皇帝给哄好了,这才功成身退。 出得宫来,上了自家马车,搓揉了一把脸,长出了一口气,又熬过了一天了。 据说,当晚皇帝就亲自去了一趟三皇子府,见了见三皇子。 父子俩究竟谈了些什么,外人不得而知。 不过第二日,皇帝就当朝宣布了,三皇子被贬为庶民,圈禁在皇子府,三世不出,遇赦不赦。 这旨意一下,众百官皆不敢言。 首恶伏法,接下来就是清算小喽罗的时刻了。 据说德清大长公主不管如何被威逼利诱,就是不说出跟她有关系,替她办事之人的名单。 皇帝也不急。 直接吩咐,先从德清大长公主的姻亲开始查。 宁杀错,不放过。 又下旨,若是和德清大长公主和三皇子有关之人,主动出首的话,可以酌情开恩,甚至予以嘉奖。 一时间,朝堂上文物百官,闻三皇子和德清大长公主色变。 谁要是跟他们扯上关系,那就是活到头了。 每日早朝,朝堂上的官员都会有几个没来。 这没来的,不用多想,就是被三司请去喝茶了。 至于喝茶后,能不能出来,那基本是不用想了。 基本是谁当天没来,事后基本就再也来不了了。 谁没来,那就是谁喜提了罢官,抄家,流放三件套。 问题严重的,跟德清大长公主关系更紧密的,那就不是流放,而直接喜提年后午门斩首套装了。 这也是几位大臣联名跟皇帝建议的,都要过年了,这个时候杀人,总是有伤天和,倒不如留到年后。 一时间,京城里那些官宦人家,昨日还人五人六高高在上,今日就被清算,一家子沦为了阶下囚。 官牙这些天都忙疯了,那些被抄家的人家,主子下狱,奴仆都被发卖。 他们天天眼睛一睁,就是去接收一批刚被抄
相关推荐:
姑母撩人
一幡在手天下我有
修仙有劫
小公子(H)
大唐绿帽王
五个男主非要当我好兄弟
高达之染血百合
自律的我简直无敌了
军师威武
将军宠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