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1章
这让他好不容易鼓起的勇气又消散而去。 这两天,姜氏抱着小女儿去周瑶那里住了两日,之所以留宿,是因为周瑶的女儿在有玩伴的时候就不那样哭个没完。 周瑶医术再高明,也没法治小儿啼哭,不用她开口,听孩子哭哑嗓子的姜氏也心疼这个小东西。 不可避免的,李青文又听到了一些关于周瑶和这个孩子的事情。 这个小丫头才几个月大,而周瑶去年春天才从边城回安阳关探亲,算算日子,大概回去没多久便成亲了,偏偏孩子他爹又没了…… 因为周瑶救助了很多人,大家伙相信她的为人,大都只在心里犯嘀咕,鲜少说出来,大冬天的,没甚事情做,可不是天天瞎捉摸。 虽然不说,但只要口风和眼神有些不一样,总归就会一些话传出来,毕竟不是人人的嘴巴都那么紧的。 李青文倒是没闲着,回来后,便跟陶若凝还有孙家人一起商谈了好久,自然是关于两家案子的事情。 江面上一上冻,李青风带着人去钓回来许多狗鱼,回来后,有的冻上,有的炖了,有的炒成了肉松,李家则把肉化冻后剔下来剁成肉泥,做丸子和灌肉肠。 因为老祖宗说那铜火锅好吃,李青文特意去了二爷爷家里,教几个婶娘怎么装火锅,自然被留下来吃饭,吃完饭又陪着老祖宗说了一下午的话。 回去的时候,李青文绕到营地里面,顺便去方氏那里拿梅干菜,还没到地方,先看到了老孙和小姑。 老孙把雪铲到车上,然后往营地外面拉,因为冬天下雪不断,光铲雪不够,还得把雪拉出去,要不很快就堆无可堆。 老孙铲雪,李茂玉站着没动,好像一直在说话。 李青文刚要招呼一声,就看到老孙抬手把小姑上的帽子给掰正了…… 待李青文拿上菜干往回走,心里头还在想刚才看到的。 老孙他们早就是自由身,因为之前在洛维大公的领地豁出性命打仗,发了一笔横财,他们原本都可以舒舒服服的回老家盖新房置地,再加上以后有做蜡烛赚钱的分成,日子比上不足,比下绰绰有余。 齐敏和马永江他们再次来边城,一个是因为喜欢的姑娘在这里,另外一个是想收边城的货物运送到京城,两地奔走,既能赚钱,又能为两个案子出力。 老孙跟着来边城时,李青文是有些不解的,因为他说了不想再东奔西走,只想安心的过日子,却又从洪州不远几千里来到了这儿…… 原来跟马永江和齐敏他们的目的并无差别啊,可是之前从来没发觉过,不知道是他们之间确实没甚么,还是他没有想到过。 因为不确定,李青文回去后也没有说,只旁敲侧击的问了几句,倒是没想到,原来娘亲早就知道小姑和老孙的事情。 “你小姑好看又能干,只要是眼睛不瞎的,都能看的到……” 即便过去这么多年了,陈氏想到小姑子从前受的罪,依旧耿耿于怀。 到了边城之后,本村和其他村子的人都有相中李茂玉的,也到她这里来打探过口风,陈氏从来没劝过李茂玉再寻他人。 在边城这里,李茂玉和四个孩子好好的,不缺吃穿,又有哥嫂看顾着,日子顺风顺水,别提多惬意了,再嫁人曾经的过往不免被提及,好好的日子不过,何必再遭受这个罪呢。 是以,陈氏只在李茂玉面前提了两个,看到李茂玉摇头后,剩下的自己便谢绝了。 老孙跟其他人不一样,李茂玉帮着他们这群人做饭洗衣时,他也不声张,只默默的帮把手,并无逾越之言和动作,就这样水滴石穿了好几年。 大家伙住的都不远,就算老孙的动作再隐蔽,日子久了也能被人看出来,不过直到他被朝廷赦免无罪,也都没有说什么,回去看了家里的长辈,又不声不响的跟了过来。 这次他回到边城后,陈氏第一次听李茂玉问她,觉得老孙如何。 李茂玉从前吃了不少苦,真的打算这样一直守着孩子一直到死,再也不想重蹈覆辙,但是人心都是肉长的,老孙这么多年对她如何,李茂玉心里还是有些不能平静的。 乍一听到这个,李青文有些意外,同时也在想,如果小姑和老孙真的成了,那他的辈分一下可就长了…… 李青文并没有胡思乱想太久,他被拉去村里的学堂,给孩子们讲学,毕竟是边城唯二的举人之一,他获得了这等殊荣。 虽然李青文尽心尽力的按照书上讲了,但显然坐着的这些小滑头,一个个更想知道京城到底有多大,人是不是多的数不过来,以及皇帝到底长什么样子。 竟然这样,李青文索性便缩短了讲经义的时间,更多的是讲述他在京城的所见所闻,果然一个个听的两眼冒光,不复之前无精打采的模样。 把这些孩子的兴趣给吊起来,李青文鼓励他们好好读书,日后如果能考到举人,也能去往京城继续进学和考试,到时候就能真真切切的游玩京城,总比现在只能干想强。 这话李青文要是从前说,大家伙都不会在意,毕竟饭都吃不饱了,谁能读的起书啊,可现在不一样了,家家户户衣食无忧,又靠着采摘药材和做蜡烛赚了些银子,只要自家孩子是那块料,都是能使劲供孩子读书的。 当然,也不是所有孩子都向往繁华的京城,还有不少人的愿望是以后坐大船。 在离开边城之前,齐敏和马永江还有李青风他们一起商量过,那时便往临肃拉了些木头,使了银子,让那里的人帮着打造大船。 不管怎么修路,从边城往南的路都不会少几里,从水路走无疑是最轻松的,这个他们早早就想好了。 虽然还没见到大船的影子,但是李正亮已经替他小四叔把牛给吹出去了,小孩子最是好奇,早就嚷嚷的都知道了,李青风跟李正亮说过,如果做船缺银子,就将他抵给那些人。 这话倒不是吓唬李正亮,造船真的挺费钱的,他们明明都拉了木头过去,但至今为止也花出去快两千两银子了。 李青文回来时经过临肃,船老大特意把岸边正在修建的船指给他们看,还有一小半才能弄好,堆在那里,周边都是乱七八糟的木头,一时也看不出什么。 不过,如果有朝一日能坐着自己家的船往来京城和边城,那滋味定然也不错。 第241章 白生生的南瓜子泡在盆里, 除了水,这里面还有盐、糖和花椒、香叶等等,泡够了时辰, 再放到锅里煮,煮两刻钟左右,捞出来放在篦子上沥水,然后风干。 这样的天气, 自然是不能拿到外面去,摊开后, 放在火墙附近, 不到半天瓜子就干透了。 边城的天气冬天本来就干, 火炕和火墙一烧, 人动不动就流鼻血。 江淙进门时,陈氏上前用小小的扫帚扫掉身上的雪。不用他开口,便道:“仔儿在后面炒瓜子呢。” 进到东屋跟李茂贤和李青瑞打过招呼, 江淙去了后屋, 原本烧火的姜氏笑盈盈的起了身,让开的地方。 江淙是烧火的一把好手,火候掌握的很好,这个大家都知道, 南瓜子在京城多受喜欢, 姜氏并不知道,只是觉得江淙烧火的话,起码不容易炒糊。 李青文原本正要往锅里倒, 看到江淙来了, 眼中闪着惊喜的光, 但因为嫂子和娘亲还在, 只是伸手摸了一把江淙的脸,“外头还这么冷啊?” “嗯,风挺大的。”江淙回道。 江淙摸了摸铁锅的锅沿,试探出了热度,然后把灶膛里面的火稍微散了些。 南瓜籽进了锅里,李青文拿着木铲子,来回铲动。 灶膛口很热乎,坐了一会儿,江淙手烤的暖和了,一边往里面塞柴禾,一边回应陈氏的话。 脱离了流犯的身份后,江淙和蒋立平比从前更忙了,这一年到头,陈氏都没咋见到江淙,现在有空,自然要多问问洪州那边家里的事情。 白色的瓜子染上了一抹黄色,香味也散发出来,李青文铲子动的更快,顺手抓了几个瓜子给江淙,“哥,尝尝熟没熟。” 江淙并没有吃过炒瓜子,哪里知道甚么生熟,扒开外面的皮,露出里面扁扁的瓜子仁,站起来,塞到李青文的嘴里。 有些粗糙的指腹在下唇蹭了一下,李青文心脏一跳,愣是没吃出来生熟…… 偷偷的看了江淙一眼,对方正认真的烧着火,好像刚才的动作是不小心一般。 没办法,李青文又翻炒了一会儿,这次不用他动手,江淙从锅里抓了几个扒开,继续喂给李青文。 陈氏在旁边看着,满脸笑容,她是越瞧江淙越顺眼,不是一家人,胜似一家人。 等到终于熟了,李青文将锅里的瓜子铲出来,放在篮子里面,递给陈氏,“娘,你们去前屋吃去吧,我再炒几锅。” 自从吃到了南瓜,家家户户都把里面的瓜子当成了宝贝,吃南瓜的时候,每一粒瓜子都被好好保存下来,一个种子能结几十上百斤的瓜,都快稀罕死人了。 种了两年南瓜,一亩地的南瓜弄出来的瓜子都有一二百斤,总算是不用再当眼珠子一样对待,可以拿出来炒着吃。 李青文泡了一麻袋的瓜子,想要一次炒完,得分十几锅。 陈氏哪里能扔儿子和江淙在这干活,自己去吃东西,她不肯,李青文便将娘亲连劝带推的弄到了前屋。 炒松子和榛子大家都吃过,炒瓜子是第一次,味道咸鲜,皮也很脆,吃起来很香。 陈氏临走之前往江淙手里塞了一大把,现在,江淙坐在小板凳上,因为个头高,这个动作看上去有些委屈
相关推荐:
镇妖博物馆
顾氏女前传
这个炮灰有点东西[快穿]
篮坛大亨
山有木兮【NP】
乡村桃运小神医
将军在上
鉴宝狂婿
村夜
林枫苏慕白天赋无敌的我一心只想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