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8章
!” 顾亭雪眸色暗了暗,语气冷淡了不少,用冰冷的声音说“以我对皇上的了解,皇上对贵妃娘娘,算是喜爱极了,比当年对薛皇后也是不少的。娘娘一点都不感动么?” 香君打量着顾亭雪,只觉得好笑。 他就是不愿意说细节是不是? “真的么?喜爱极了是有多喜爱?比亭雪对本宫爱得还多么?” 顾亭雪捏紧了手心,不去看香君的眼睛,微微撇过头,语气低沉地说:“我再爱娘娘,也不过是一个太监,连一个正常男人的爱都给不了娘娘。但皇帝是这世上地位最高的男子,万人之上,就算是他一点点的爱,也比一个宦官的爱强得多。” 顾亭雪垂着眸子,睫毛轻轻地颤抖着。 因为睫毛太长,所以遮住了眼神,但只看一眼,香君就知道,但凡她说一句难听的话,顾亭雪就能立刻碎在她面前。 “是么,皇上那么爱本宫,能为了我赶紧去死么?” 顾亭雪愣了愣,然后沉默了。 只不过他一直紧紧捏住的手,终于是稍微松了一些。 “本宫觉得,皇上应该是不能为我死的。既然如此,那本宫也不稀罕他对我有多喜爱。” “若是皇上真的要娘娘做皇后,让娘娘的孩子做太子,娘娘还会想要他死么?” 香君不可置信地看着顾亭雪。 “当然,若是元朗是太子了,那皇帝一死,本宫就是名正言顺的太后了,我怎么会不想他死?” 顾亭雪也是被香君弄得没了脾气。 从前娘娘这般的铁石心肠,总让顾亭雪咬牙切齿,现如今却有些庆幸,娘娘是个不肯动真心的人。 看到顾亭雪那欲言又止的样子,香君终于是收了笑,不跟他打趣了。 “亭雪,看着我的眼睛。” 顾亭雪抬眸,看向香君。 香君定定地看着顾亭雪,一字一顿地说:“亭雪,我和太后不同。” 第266章 陪娘娘赌一次 太后到底是选择了皇帝儿子,委屈了太监儿子。 兴许是因为她心中,江山稳固比她个人的情感要重要些。 兴许是她真的认为,只有皇帝才能保住她最爱的孩子。 “本宫不喜欢这世上,所有能踩在我头上,能左右我命运的人。你应该庆幸,你只能给本宫一个太监的爱,但凡你要给本宫一个男人的爱,本宫怕是跑都来不及呢。” 顾亭雪的睫毛颤了颤,抬眸,又对上了香君的眼睛。 “娘娘是会拿捏我的,娘娘此言一出,我怕是太监都当得心甘情愿了。” 顾亭雪走到香君身边,半跪在她身旁,手轻轻地放在她的肚子上。 “既然娘娘不在意皇上,何必要冒险生下这个孩子呢?让皇帝选别的皇子权衡局势好了,有奴才辅佐着娘娘,娘娘一定会赢到最后的。” “亭雪,这个孩子,本宫只能生下来了。如今,我已经四个多月,现在落胎不仅会损伤母体,还会惹得皇上怀疑。皇上这般在乎这个孩子,亲自看了我两个月,还说,这孩子长大之后,他要亲自教导。 若不是我执意要回来看元朗,现在怕是还在他身边拘着呢。若是我一回来,孩子就没了,皇上一怒之下,要彻查,咱们能保证不被人抓到任何把柄么?说不定,我承香殿的人也都要被牵连…… 你觉得皇帝爱重本宫,但咱们这个皇帝的爱,根本拿不出手。现在还不是我能得意的时候,我不仅不能得意,而且一步都不能错。 事到如今,我只能再赌一把了。这辈子,我的身子没有受过大的损伤,宫中又都是咱们自己的人,若是我还不能顺利生产,便是天意如此。 但这个孩子若是能平安生下来,本宫就有两个皇子,一个有你支持,一个有皇帝扶持,本宫就是地位稳固。你再信我一次,好么?” 顾亭雪叹息一声,轻轻地摸了摸香君的肚子,眼神也忽然变得冷厉起来。 “好,娘娘要赌一次,那我也陪娘娘赌一次。” 香君低头看着顾亭雪,“你要做什么?” “若是到了生产那日,娘娘还是难产,皇上又打算……打算对娘娘剖腹取子的话……咱们也得做好最坏的准备。” “咱们要如何准备?” “皇上若是要杀您,咱们也只能孤注一掷。虽然,皇帝有十二卫,但只要咱们能控制住皇宫,不让消息传出去,立刻拥立,也不一定会输。” 香君想了想,虽说这是最坏的打算,成功的几率也不高,但总比直接死了强。 “好。”香君握住顾亭雪的手,“咱们一起赌一次。” 顾亭雪也点头,“只是,若是如此,晋王便更留不得了,娘娘生产前,他必须死,咱们才多重保障。” “放心吧,他活不过中秋。” …… 没多久,皇帝便下令提前回京。 一回京,香君就让柳太医给自己诊脉。 柳太医也说香君的胎相安稳,不用担心。 “娘娘,您的身体康健,又是二胎,之前调理得也极好,正是适宜生育的年纪,不必太过担心。反而是您日日忧虑,本来好好的没事,却可能因着娘娘的心情,会对娘娘的身子不利。” 香君想了想也是,上辈子她日日殚精竭虑地蹦哒,再加上一入宫被皇帝折磨得只剩半条命,伤了的身子一直都没有补回来却接连生产,后面才会难产。 这辈子,她好好的,何必总是被上辈子恐吓? 战战兢兢本就不是香君的性子。 想开了,香君便日日在承香殿里,悠闲地过自己的日子。 反正现在怀孕也没什么事情做,香君便找来了陆令仪,让她给自己讲学。 偶尔简妃和江嫔等人来香君宫里,也会凑过来听一听,简妃等人对这些实在是没什么兴趣,江嫔倒是求了恩典,常来与香君一起听。 陆明谦知道此事之后,找机会见了女儿一面。 “五皇子连三字经都读不懂,哪里读得了史书,怕不是贵妃娘娘想借此机会拉拢你。” “本就不是讲给五皇子听过的,是贵妃娘娘向学。父亲你也莫要慌张,你只不过是个读书人,贵妃拉拢我做什么?” 陆明谦在别人面前,自然是谦逊的,但在女儿面前,多少要摆一摆父亲的威风。 “你父亲在读书人之中,还是很有些名气的,算得上桃李满天下,以后五皇子和四皇子若是争夺储君之位,无论是谁得到你父亲我的支持,便是得到了天下文人的支持。你别瞧不上你父亲这样的读书人!” “女儿怎么会瞧不起父亲呢?但父亲如今已经是五皇子的老师了。贵妃还需要拉拢我么?” “若是你父亲想明哲保身,那也是有法子的。但若是你牵扯进去贵妃的事情里,为父可就没办法了。你不懂,咱们这位贵妃不简单的。” 陆令仪点点头,“是啊,我时常去承香殿,也觉得贵妃和别的宫妃不同。” “你知道便好,之前贵妃去北直隶吞蝗的事情,我也略有耳闻,我看,贵妃是个有韬略的,你还是离承香殿远一些,免得卷入后宫争斗里,父亲可是救不了你!” “女儿知道父亲救不了我。” 女儿这话,还是让陆明谦尴尬了一会儿。 又想到女儿当初嫁入陈家,受到百般折磨,他也是没能救下女儿,又忍不住红了眼眶,自责起来。 “父亲,若是我想选择贵妃呢?” 陆明谦神色一变,“女儿,你这是何意?” 陆令仪向父亲行了礼道:“父亲,世无麒麟阁,自有凤凰枝。兴许,贵妃就是女儿的凤凰枝呢?” 这句话的本意是即便没有显达的功名,也能找到属于自己的高洁栖身之地。 但很明显,陆令仪不是这个意思。 看女儿的神情,陆明谦就猜到了,自己这个女儿,入宫之后,还是生出了野心。 “你可知这意味着什么?” “父亲,我不是男儿郎,入不了那麒麟阁,更不可能青史留名,但女儿也希望这辈子轰轰烈烈地活一次,也不枉父亲生我一场,教导我多年。” 第267章 晋王死了! 陆明谦看着女儿,憋了半晌,最终还是重重叹了一口气。 陆明谦心中一直觉得对不起女儿,当年女儿曾经想削发,终身不嫁,留在家中研究学问,但他还是逼着让女儿嫁了人,觉得只有找个夫家,才是女儿的好归宿。 最后闹得女儿差一点被夫家折磨死。 因着对女儿的歉疚,从不涉及政治斗争的陆明谦,这才答应顾亭雪来给五皇子授课。 “你可想明白了?皇后陪伴皇上多年,根基深厚。” “父亲,女儿在宫中也半年有余,在女儿看来,皇后娘娘比不上贵妃。” 陆明谦摸了摸胡子,“也罢,五皇子虽然天资不佳,却秉性纯良。比咱们这个皇帝倒是好上不少。既然贵妃让你讲学,你便多给贵妃讲一些历代贤妃的故事,不能让贵妃走歪门邪道。” …… 也不知道是不是陆明谦提醒了陆令仪,也是奇怪了,最近陆令仪专爱给香君讲那些后妃干政,祸国殃民的故事。 比如说:汉景帝时期,窦太后推崇黄老之学,逼迫景帝与儒生辕固生辩论,甚至欲杀辕固生;汉武帝即位初期,她仍以祖母身份干预朝政。凭借文帝遗孀身份与景帝“以孝治国”的伦理压力,压制皇权。以至于,汉武帝直至窦太后去世才得以推行“独尊儒术”。 再比如说:真宗晚年病重,刘娥代批奏折;仁宗即位后,她以太后身份临朝称制十一年,穿龙袍、祭太庙,几近称帝。还联合权臣丁谓、曹利用,压制仁宗生母李宸妃家族。但她的历史评价不错,都说她有有吕武之才,无吕武之恶,虽专权但治国稳健。 又比如说:和帝早逝后,邓绥立百日婴儿刘隆为殇帝,再立十三岁刘祜为安帝,持续临朝称制十六年。靠着兄弟邓骘掌禁军,家族垄断三公九卿职位,打压宦官与异姓贵族,坐稳了朝廷。但邓太后死后,安帝联合宦官剿灭邓氏,东汉自此陷入外戚与宦官交替专权的恶性循环之中。 紧接着又讲了冯小怜、张贵妃等等的事迹,听得怀孕了六个月的香君头疼。 怎么陆令仪讲的这些,听起来大多数都没有好下场? 讲完这些故事,陆令仪问香君感想。 香君很是无奈,“前些日子,你请旨回了家,回来就给本宫讲这些,可是你父亲要提醒本宫做个贤妃,不要后宫干政?” 陆令仪拜了拜娘娘,回答道:“父亲的确叮嘱过,但这却不是令仪给娘娘讲这些历史的用意。” “那你是何意?” “奴婢是想提醒娘娘,后宫不得干政,若是想不干政,就不能犯这几个后妃曾经犯过的错误。” “哪些错误?” “第一种错误,是不能利用制度控制朝廷,如刘娥依靠垂帘听政掌握天下,她做的事情合礼法,所以她的地位最稳固,后世评价也好。” 香君沉默了,她怎么觉得,有点不对。 “第二种,是错误的用情感控制君王,如冯小怜、张贵妃通过帝王私欲间接干政;后世评价不好。 第三种,是通过家族控制朝堂,如邓绥、贾南风依托外戚集团架空皇权。” 说完,陆令仪对娘娘又拜了拜。 “娘娘,作为女官,奴婢要提醒娘娘,千万要谨守本分,做一个贤妃。” 陆令仪这哪里是提醒香君后宫不要干政,这是在替她总结前人的成功经验。 “谢谢令仪提醒,本宫记下了,一定牢记妾妃之责。” 一旁的江嫔不是个笨的,她听懂了贵妃和陆令仪之间的暗语。 “陆司籍,有一个问题,本宫想问您。” “江嫔娘娘但问无妨。” “这世上,女子主政,是不是都比不上男子?为何,你说的这些人,后世评价都不好?” 陆令仪笑了笑,问道:“娘娘可知平阳昭公主?她是唐高祖李渊第三女,唐太宗李世民同母姐姐,李渊太原起兵后,平阳公主在鄠县招募数百义军,凭借胆识与谋略,说服何潘仁、李仲文等数支起义军归附,迅速壮大势力至七万人,她治军的时候军纪严明,禁止劫掠,百姓称其军为娘子军。后她与李世民会师,合攻长安,并且唐朝建立后,奉命驻守苇泽关。 然而,此后她的人生就仿佛消失了一般,史书中再无记载,等再有记载,就是她以军礼下葬的时候,连她的死因都无人知晓。甚至,她的名字都是后世传奇小说里杜撰的,史书上,她连名字都没有。” 此言一出,香君和江嫔对视一眼,两人都沉默了。 陆令仪继续说:“娘娘,我读武皇一朝的史书,时常觉得缺少了许多东西,除了上官婉儿,似乎历史上只强调武皇对狄仁杰的重用,要知道,武皇身边是有一整个女官集团在帮助她的。只是在历史上,这些人与事都被抹去了。我读史书,时常会想,历史上,到底有多少和平阳昭公主一样被抹除了名字的女子?” 江嫔缓缓开口说:“我们作为女子,成为皇子的妃子,已经是比天下女子的命都要好了
相关推荐:
婚里婚外
一个车标引发的惨剧(H)
女奴的等价替换
武当青书:诸天荡魔至洪荒
沉溺NPH
旺夫
一枕欢宠,总裁诱爱
女帝:夫君,你竟是魔教教主?
秘密关系_御书屋
新年快乐(1v1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