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诗小说

知诗小说> 局长的仿生人女友 > 第399章

第399章

,是少不了的。 随即潘麻子又过来拉着老三位,说了一圈的矫情话。 听得吴远只皱眉。 这潘麻子带上李鸿忠没多久,怎么别的本事没学到,竟学些虚头巴脑的功夫在身上了。 不过眼下当着老三位,不是说话的时候。 吴远只是强行打断了这个过程道:“爹,李叔,赵主任,我送你们到东城区瞧瞧,咱顺便也逛逛这北京城。” 一听这话,老三位自然是高兴。 到不了长城,好歹咱也瞧瞧这北京城。 起码回去之后,有个吹比的资本。 倒是杨支书想起道:“你那么忙,就别亲自陪我们了,叫明朝开车送我们就行。” 吴远坚持道:“你们难得来一回,咱也不差这一天半天的。” 于是一行四人回到腾达分公司。 门口明朝早已把老三位的行李取了下来,正放后备箱里放呢。 放完之后,转过身来,正瞅见老三位道:“老支书,李会计,赵主任,你们瞧瞧,是不是都在这里了?” 老三位故作镇静地扫了一眼,其实心情早已急不可耐了。 “在在在。” 吴远亲自为他们打开后座车门,“爹,你们只能挤一挤了。” 杨支书一瞧这空间,这座椅,“嗨,这不比咱们在火车上挤的宽敞多了?” 吴远顿时明白过来:“爹,敢情你们坐这么个长途火车,挤的是硬座啊?” 杨支书自觉失言。 这时候李会计解释道:“来的时候,跟着沉鱼一道睡了卧铺。这打抚顺回来,就说着能省点是一点,坚持坚持也就到了,所以……” 话未说完,吴远就做出决定道:“一会到火车站,我给你们都换了。这一夜的火车,坐着回去,身子骨怎么受得了?” “不用!”杨支书终于说话了,“咱们花的毕竟是投委会的公费,坐着苦一夜,就能剩下农村一家人半年的开销。该省还是要省的!” 说话间,老三位陆续上了后排。 吴远也随之拉开副驾做了上去,对于老丈人这坚持,他也没多做干涉。 “行吧。” 奔驰打北四环离开,面貌上依旧是城郊结合部的风貌。 等到了规划中的三环,再进了二环的轮廓。 四九城悠久而富有底蕴的风貌,开始展现出来。 虽然基建狂魔的威力,还没在这座核心城市身上展现出来。 但那满大街的四轮小车,随处熙熙攘攘的人群,以及形似肠梗阻的每个路口。 依旧让人感觉到这处城里的拥挤和繁忙。 感慨之余,老三位已经在后排讨论起东南西北来了。 吴远会心一笑。 这大抵是很多人到了一个新地方,都会发生的转向和适应过程了。 仨人争辩到最后,叫吴远来评理谁对谁错。 吴远才不接这个烫手山芋,转手抛给了明朝道:“他开车的,肯定不可能转向,你们问他。” 于是三张老脸,一致地看向马明朝。 马明朝看着观后镜里怼过来的三张老脸,最后无奈地给出了一个答案,“你们都错了,正面前才是北……” 好嘛,三个臭皮匠,完美地错过一个正确答案。 吴远绷着脸,忍着笑。 随即杨支书感慨开来道:“看来我们是真的老咯。” 李会计也充满自嘲道:“老杨头,你都抱孙子了,还不服老怎地?” 唯有赵富仁懵懵懂懂地开启了新话头道:“能在这样的城市落地生根,得有多不容易!” 杨支书一听,立马抓住道:“老赵啊,这话真叫你说对咯……” 就这样,老三位又跟着雀跃起来。 吴远倒是想给他们三颗烟,强迫他们歇一会。 结果人家接了之后,坚决不点烟。 生怕烟灰掉落,烧坏了椅皮。 吴远只好把掏出来的打火机,又放了回去。 好在这一路说说笑笑,吵吵闹闹,过得也是飞快。 正自意犹未尽间,就见奔驰拐入东城区胡同。 霎时间,天地间变得幽静起来。 颇有一种闹中取静的意趣来。 老三位瞬间安静下来。 杨支书心里一动,问起道:“小远,这里距离广场有多远?” 吴远笑道:“不远,走几步路也就到了。” 走几步路肯定是夸张了点。 但相对于偌大的北京城来说,此处距离老一辈都心驰神往的地方,指定是不远。 说完,吴远续了一句道:“一会咱喝口茶,我带你们去转转。就捎带手的事。” 这是生怕他们怕远不去。 这么一说,老三位也就没了反对,隐隐间生起期待来了。 说话间,奔驰怼到了四合院门口。 吴远径自推门下车道:“爹,李叔,赵会计下车吧,到了。” 老三位意犹未尽地下车,打眼一瞧,一口一个好家伙。 等到吴远拿着钥匙开了门,瞧着里面的别有洞天,更是震惊得无以复加。 李会计走到照壁处,就断定道:“小远,你这四合院,整得跟过去那大户人家,有什么区别?” 言下之意,也就是没什么分别。 但吴远却笑而不语道:“李叔,你们接着往里走,继续看,就知道有什么区别了。” 老三位进入前院,越过二道门。 一下子就抓住了重点道:“这套院子打外头看,跟过去大户人家的院子没什么区别,看着跟大红灯笼高高挂里的院子似的。可实际上,这装修,这风格,可现代多了。” 看到这里,杨支书一下子又感同身受地提了另外一个关键点。 “这院里,是不是跟你家小楼一样,洗澡上厕所都能在家里,不用去外头的公共厕所?” 第1246章 逛了这个地,就算没白来 对于老一辈来说,关注点在吃喝拉撒这些寻常事上,一点毛病都没有。 吴远欣然道:“爹,那是当然。” 说完吴远就快走几步道:“爹,你们现去凉亭那边坐一会我把门窗打开透透气。” 边忙活边解释道:“你们别看这皇城根下,见天地刮沙尘暴。每回走的时候,这门窗要是不关严实了,等回来屋里都能成沙漠了。” 这话自然是有夸张的成分。 但这年头首都沙尘暴也是真的厉害,就是了。 “也就是你们赶巧,碰上今儿个好天气。” 赵富仁抬头望天,连天空都看不真切,一切都灰蒙蒙的,这也算是好天? 李会计倒是看着满地干干净净的院子疑惑道:“你这院子里,也没你说得这么夸张啊!” 这时吴远开完门窗回来,给老三位一人散了根华子。 随即拨着打火机递过去道:“李叔,我这院子平日里有人帮忙照看着。” 杨支书点着了烟,吧嗒一口,看向凉亭下的鱼池道:“哟,这还有鱼?” 吴远嗯了一声:“几条锦鲤,搬家的时候,朋友送的。” 等到一根华子抽完,吴远把老三位让进正房。 亲自泡了壶茶,给几位润润口。 润过之后,就带着老丈人,任由李会计和赵富仁跟着,把四合院的里里外外逛了个遍。 起初老三位还看得有滋有味,有说有笑的。 看到后来,直接给他们看沉默了。 原本村里那栋吴家小楼,已经够村里其他人家追赶十好几年了。 相比之下,这一栋京城的四合院,竟成了他们永远都触摸不到的天花板了。 回过正房茶室。 吴远又给三人续了壶茶,就听老丈人问起道:“这样的院子,你还有一套?” 吴远点头:“另一套稍微远点。” 震惊之余,马明朝也回来了。 老三位甚至不知道明朝的去而复返。 所以杨支书还问起说:“明朝你停个车,怎么磨蹭到现在?是不是外头不好停车?” 马明朝不知道该说不该说,就显得有些支吾。 吴远只好当即挑明道:“爹,我让明朝出去买了点特产给你们,回头给带回去。” 杨支书当即要推辞。 直接被吴远一言封喉道:“这次到东北,你们什么特产也没带吧?妈正搁家等着呢!” 这话不止让老丈人沉默了。 甚至让李会计和赵富仁也跟着沉默了。 谁家还没个眼巴巴想看看外面世界的八卦老娘们呢? 好不容易出来一趟的,空着手回去,确实不妥。 杨支书当即道:“我把钱给你,既然是要带特产回去,哪能叫你花钱?” 李会计和赵富仁一听,也纷纷表态。 吴远笑道:“爹,李叔,赵主任,跟我还见外?再说一点小特产,能花多少钱?” 老三位讪讪地笑了。 杨支书紧跟着道:“不过话说回来,东北那边的土特产是真的多,也真的好。要不是这次出来办事,把钱花得差不多了,我指定要带点回去的。” 李会计和赵富仁纷纷跟着附和。 吴远自然也知道。 什么老山参,鹿茸,鹿血之类的。 当即安慰道:“没事,爹,等以后有机会再买。” 回过头来,吴远对马明朝道:“你坐下喝口水,一会我们就去广场逛逛。” 马明朝却连坐都不坐道:“没事,我不渴。要不咱现在就走呗!” 这年头,广场可谓是首都之行的必备打卡地。 好汉可以不当,但这里必须走一圈。 否则,那就等于是真白来了。 于是众人纷纷起身出了门,老三位上车的功夫,吴远给院门挂了锁,上了副驾。 奔驰离开东城区胡同,直奔几公里之外的长安街。 这年头的长安街,广场前还是可以停车的,甚至有公交站台的。 马明朝在广场边上把众人放下,就先找地方停车去了。 一下车,身在广场,这个电视中、电影中无数次出现过的经典场景。 吴远眼见地老三位激动起来了。 这时,旁边有拍照的过来搭讪道:“老板拍照不?彩色照片两块钱一张!” 吴远也不管他多少钱一张了,直接拉过摄影师道:“你跟着这老三位,只要拍得好,少不了你的。” 要不是时间太赶,吴远直接叫颜如卿的专业摄影师小帅过来跟拍了。 哪轮的上他们捡便宜? 不过话说回来,这帮子在祖国心脏为全国各地游客拍照的摄影师,钱是真不少赚。 说完,吴远就跟在后头。 看看这摄影师究竟专不专业。 好在对方还算是敬业,不是抬起相机就胡乱抓拍凑数。 反而每次都安排老三位在经典位置,经典角度,经典姿势…… 安排上好半天,这才认认真真地拍下。 随后跟过来的马明朝一见老板这么任由摄影师拍,不由叹道:“叫他这么拍,得花多少钱啊?” 吴远笑道:“他们难得来一趟,多拍点也好。谁叫我俩都不太会摆弄相机?” 一个钟头后,摄影师拍了整整俩个胶卷。 吴远当场付了一半的定金,随即留了个电话,叫对方洗好了,连同底片送过去结账。 接着又陪着老三位进了一趟纪念堂。 出来之后,老三位的心情都很沉重。 吴远没有多做安慰,默默地安排老三位上了车,直奔首都火车站。 在火车站旁边,陪着他们吃了碗面,这才把行李和特产都拎上,买了张站台票,亲自送上火车。 硬座车厢不比软卧,里头的椅子相对于老几位的腰来说,都是折磨受罪。 但吴远发现,不仅老丈人,就连李会计和赵富仁眼里,都闪动着微光。 似乎这次广场执行,给了他们什么莫名的力量。 对外在的这点旅途劳累,早已不看在眼里似的。 到了最后,杨支书甚至嫌弃闺女婿落啰嗦道:“行了,我们三个老家伙,又不是小孩。你尽管放心,赶紧下车。” 那吴远只能转身走了。 临走时,李会计还在后头叮嘱道:“等照片一出来,就抓紧寄到村里,千万别忘了。” “知道了,忘不了。” 吴远下了火车,就站在月台上。 直到哨声响起,汽笛轰鸣,火车在傍晚的余晖中离开。 第1247章 思维要发散,步子要更大 首都的火车站,吴远来了很多次了。 如此站在月台上,目送着别人离开,这倒还是头一回。 以至于火车都走远了,月台上人都散了,他还没回过神来。 直到月台上的工作人员过来撵人,吴远这才转身,匆匆离开。 从火车站回到东城区胡同。 一进胡同口,就让小卖部窗口的花娘给拦住了。 乍一看,花娘还是那个花娘。 凭窗摇曳,嗑着瓜子,一幅‘胡同里的探照灯、街道上的情报站’面孔。 可吴远总觉着这娘们,哪里变了。 但一时半会说不上来。 一见着吴远推门下车,花娘就真的来劲,仿佛浑身都动感光波了起来。 “果真是你呀,吴老板!金大妈跟我说时,我还不大敢信呢。” 吴远单肘靠在窗台上,先伸手要了包华子后,才道:“有什么不敢信的?我光明正大地来来回回,又不是搞什么地下工作的。” 花娘随手拿了包里头的华子递给吴远,又把对方推过来的钞票推回去道:“吃饭了没?没吃的话,我下面给你吃?” 吴远任由钞票在窗台上放着,径自拆了华子,先给窗口的一帮醉翁之意不在打牌的老少爷们散上一圈,随即才叼了一根在自己嘴里。 正准备摸出身上的打火机,花娘却已经化着了一根火柴,递了过来。 这体贴人的劲儿。 吴远没跟她客气,点上火之后才道:“这刚忙完回来,确实还没吃。” 花娘当即甩灭了火柴道:“那走吧。” 窗台外头的老少爷们开始起哄道:“花娘,我们这烟也都还没点呢!” 花娘直接把火柴盒都扔过去道:“自己点去。” 这时,小卖部里面的门口传来一道不中不洋的声音道:“老板娘,我们饿了,有什么吃得没有?” 吴远一听这腔调,就反应过来道:“嗬,你这院里都住上人了?” 花娘不由得有几分傲娇道:“多新鲜哪!我这装好的房子,不赶紧住人,我靠什么挣钱养儿子去?” “不过话说回来,我还得多谢老板您哪!老外们对装修格外满意,说是,既住的舒服,又体验到了咱们大中华的风土人情。” 一通嘚啵完,就听那老外又催了一句。 花娘当即从钱箱子里夹出一张五毛来,冲着院子嚷嚷道:“儿子,儿子!” 不多时,魏家小子在老外身后冒出头来。 就听花娘道:“给你五毛钱,你把这几个饿肚子的老外带出去找找吃的去。” 魏家小子闷不吭声地过来接了五毛钱,嘴边的笑意已经止不住了。 结果却被老娘猝不及防地弹了个脑瓜崩道:“没看见人哪,咋不知道叫人呢?” 魏家小子这才瓮里瓮气地委屈道:“吴叔。” 吴远应了一声,才转头声讨花娘道:“一点小事,至于打孩子么?” 眼见着魏家小子把饿肚子的老外领走了,花娘这才信誓旦旦地道:“咱们国家乃礼仪之邦,孩子可以不成材,但不能不懂礼貌。” 说完,把钱箱一锁,腰身一拧道:“走,下面给你吃。” 虽然说人都自告奋勇地出来了。 但吴远还是忍不住道:“下个面条的事,也用不着劳师动众的。” “再说了,你留在家里给那帮老外做点吃的,多挣点美金不是更好?” 花娘洋洋得意道:“做生意哪能吃独食?何况就这,咱也不少挣美金,你信不信?” 吴远心里一动,“你是说……” 话未出口,就被花娘抢断道:“不然我干嘛要让儿子带他们过去?” 吴远失笑,这里外里的人情世故,属实是让花娘给玩明白了。 这也让吴远看到了她在筹备超级市场、梳理货源、搞定后勤方面的能力。 二人说话间,走到四合院门口。 明朝已经先一步进家门了,正在倒座房的厨房里,烧水煮挂面。 眼瞅着明朝要把挂面下锅,花娘一马当先地拦了下来。 这才转头道:“老板,这挂面有什么吃头?我给你们做油泼面,那样劲道些。” 你这拦都拦下来了。 吴远还能说什么,只能道:“那就辛苦你了。” 然后转身就走。 明朝被抢了工作,跟上吴远道:“老板,花娘她都开始叫你老板了?” 这一字之差,吴远确实也听出来了。 可是自己一个堂堂大老爷们,又不值当拿这一个字说事。 回头看看厨房里的花娘,正和着面,忙的浑身都带劲。 半个多钟头之后。 两大碗油泼面端到了正房的餐桌上。 确实是滋啦啦地冒着油花和香气,比挂面让人有食欲多了。 明朝端了其中一碗,就回到院中,对月秃噜去了。 剩下吴远做到桌前,被一屁股坐下来的花娘滴溜溜地盯着,连围裙都忘记解。 挑起一筷子,吹了热气,秃噜入口。 吴远边吃边点头道:“确实不错。” 的确是跟老家手擀面不同的味道和做法。 得到认可之后,花娘干脆解了围裙道:“干脆我跟你讲讲这些日子跑供销总社的事儿呗。” 吴远无可无不可地道:“你说,我听着呢。” 结果这一说,还真就不得了。 明明吴远眼跟前只看着一碗面,却吃出了满汉全席的错觉来。 不得不承认,这也是个能耐。 换个角度来想,超级市场这个想法,眼下除了花娘这人之外,还真就没有更加合适的人选来。 不过全交给花娘,也不太现实。 总得需要另寻摸个途径,再招个人手来,总揽一些面上的工作。 既是合作,又是分工。 所以听花娘讲完,吴远就大肆肯定了一番,并且鼓励她继续推进。 同时也做了进一步的指点。 “超级市场的货源,其实比供销社的货源,还要更加广泛一些。” “像是亚运村那个地方,住在高端公寓里的客户,是希望通过超级市场一站式的购物,解决家中柴米油盐以及吃穿用度的一系列问题。” “所以在货源这方面,还需要你发散一下思维,步子跨得大一些……” 花娘愕然道:“那不等于要把菜市场也搬进来了?” 吴远理所应当地点头道:“当然!” 第1248章 有枣没枣地,先搂一杆子 一听这话,花娘就有话说了。 “老板,你是个大老爷们,兴许不知道菜市场是个什么样的环境和地方……” 说到重点了。 吴远直接放下筷子道:“我怎么会不知道?” “你担心的,正是我要强调的第二个问题!那就是包装。” “不仅菜市场的柴米油盐、生鲜时蔬,通过必要的包装进入超级市场,放上货架任由挑选。而且供销社现有的货源,也要进一步加强包装,提升档次……” 这就触及到了花娘未曾到达的领域了。 关于这一点。 吴远脑海里,其实很清楚。 但要是向这年代的普通人去描述那样的场景,又有些力有未逮之处。 绞了半天的脑汁。 吴远最终还是放弃了,径自拿起筷子,继续秃噜起苗条来道:“这样吧,你先体会体会。等我搜集到资料,你再结合消化。” 眼下也只能这样了。 这一天的,迎来送往的,也太密了。 吴远脑子也跟不上转了。 一夜酣眠。 隔天一大早,4月23日,农历三月初九了。 吴远是在电话铃声中被吵醒的。 一醒来,发现外头院子上空的鸽子也在绕圈,咕咕咕个没完。 这才几点? 天刚蒙蒙亮! 吴远接起电话,声音都有些嘶哑道:“喂?” 结果电话那头传来媳妇杨落雁的声音道:“跟你说一声,爹他们都已经到家了,别记挂了。” 媳妇这口气,那指定是旁边有人哪。 吴远也不多腻

相关推荐: 切切(百合)   我可爱妻子的编年史   相亲对象是老师怎么办   壮汉夫郎太宠我   反派师尊只想死遁   三金影后是伪娘[娱乐圈]   重生之兄弟情深(肉)   地狱边境(H)   要命!郡主她被庶女拐跑了   在爱里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