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3章
里觉着可行,但嘴上依旧没说死道:“我先抛个砖,许叔你听听看。” “行,你说。”老许头干脆道。 吴远这才开口道:“为了保障小龙虾养殖户的利益,培育整个养殖市场,咱们村里统一和各个养殖户签合同,以补贴价收购小龙虾,比如5毛钱一斤,具体可以再研究。” “如此以来,5毛钱一斤收上来的小龙虾,在卖给三姐这样的本地商户时,指定是亏本的。但销往外地,比如上海的教授夫人和我媳妇她小姨这样的商户时,起码是可以保本的。” “毕竟大城市的价格,完全可以做到咱们本地的两倍。对于她们来说,两块钱一斤的十三香小龙虾,原材料5毛钱一斤,合情合理。” “除此之外,村里今年继续收购野生小龙虾,来抵消补贴价带来的成本。最终算下来,村里应当贴不了多少钱。” 老许头听完,一拍桌子道:“还是你脑瓜子好使!这样的话,倒也说得过去了。” “不过跟各个养殖户签订的补贴价收购合同,得有个上限,比如说每亩最多收购500斤!免得那些养殖户高价收购野生龙虾来凑数,赚差价。” 这确实是个空子。 但经老许头这么一堵,就不是问题了。 吴远点点头道:“反正大体思路就是这样,许叔你再完善完善。” “等过了两三年,物价涨上去,村里需要补贴的空间渐渐小了,到时候整个小龙虾养殖产业,也就进入了良性循环。” 老许头啧啧道:“确实如此。” “不过这法子,也只有咱们村有资格用。换做是别的村子,一分钱掰作两半花的,哪敢下这么大决心去补贴农民?” 说到这里,老许头追问道:“小远你说实话,这回咱们往回倒腾的铝锭子什么的,真能挣着钱?” 吴远哈哈一笑:“许叔,这事啊,我说再多也没用,咱们拭目以待呗。” 正说着,许慧琴过来了。 老许头扭头就问:“慧琴哪,一亩虾塘才产个三五百斤的小龙虾,这太少了。你能不能加把劲,把产量搞上去?” “最起码也跟庄稼一样,七八百斤往上,够一够一千斤啊!这样一年两茬三茬养下来,老百姓才有的赚呀。” 许慧琴为难地道:“大伯,这小龙虾生长对环境也是有要求的。养殖密度太大的话,不利于成活,到头来得不偿失。” 老许头早知如此,所以就是随口一问。 再加上有吴远提出的思路,这事其实已经有谱了。 可惜许慧琴不知道。 她特地赶过来,就是给老许头出谋划策的。 所以在打消了老许头催生小龙虾产量的念头之后,许慧琴接着道:“大伯,我也想过了。” “我觉着,咱们可以把养殖的小龙虾往大城市卖,争取卖个高价,应当不难。” “这样一来,养殖户就有利可图。至少养殖小龙虾的经济性,能超过普通庄稼。” 可惜老许头刚听过吴远提出的思路。 再听这个侄女提出来的想法,就不足为奇了。 “刚才吴老板已经给我出过主意了,比你这个思路更健全,更有可行性。” 随即老许头絮絮叨叨地,跟许慧琴,把吴远的思路复述了一遍。 中间遗漏的地方,吴远偶尔插一句,补充一下。 听得许慧琴是眼前一亮之余,如释重负道:“这个思路果然好,很细致很周到。” 老许头指点着大侄女道:“你呀,还得好好跟人吴老板学!” “人家就到这儿一根烟的功夫,就想出这么好的法子来。” 吴远眼见许慧琴被说的脸都红了,当即打岔道:“许叔,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慧琴繁殖和养殖小龙虾是行家,她才是咱们村小龙虾产业化的关键人物!” 说完,转而问起道:“对了,慧琴,目前培育了多少小龙虾苗?” 许慧琴精神一阵道:“大约有八百来公斤,可供养殖二十亩的样子。” 换算下来,也就是每亩40公斤虾苗的样子。 二十亩的规模,着实算不上什么产业化。 所以许慧琴紧跟着补充道:“等到下一茬小龙虾成熟,咱们村的繁育规模应该能慢慢上到五十亩左右。” 听起来依旧不多。 但毕竟小龙虾的终端市场,也亟需拓展。 一味地提高村里的养殖规模,等于是剃头挑子一头热。 有风险不说,也没那个必要。 饶是如此,老许头已经拨拉着算盘算开道:“二十亩养殖面积,满打满算一万斤,全部补贴收购的话,补贴成本三千块。” “五十亩养殖面积,满打满算两万五千斤,补贴成本七千五!” “一年下来,村里最多贴补一万零五百块。” “还好,还好!”老许头悻悻地抹了抹额头道。 第1227章 先富带后富,才是真本事 确定最大贴补的额度,老许头心中有数,自然就放下心来。 剩下就是照此拿个章程出来,形成个行之有效的办法,然后经过梨园村投资委员会的集体讨论,最终公示执行。 饶是如此,老许头依旧忍不住问了吴远一句道:“吴老板,你说这东西,咱们村里不会要一直贴补下去吧?” 当着晚辈的面,老许头总喜欢叫他吴老板。 吴远也没让他失望,不假思索地道:“不会,许叔。等上海和省城这样的大城市中,小龙虾的消费市场一旦形成,补贴的空间就会随之缩小。” “再加上未来物价上涨的因素,我估计不出三年,咱们村的小龙虾就能形成利润可观的稳定产业链。” 打村部离开,天色已经暗了下来。 春天的白昼明显变长了,以至于夜里总觉着不够睡的。 真正叫人体会到了‘春眠不觉晓’的意味。 回到吴家小楼,媳妇杨落雁已经回来了,正在厨房里忙里忙外。 吴远摸了摸自顾自在沙发边上玩的小江和玥玥。 随即就卷起袖子,作势要帮媳妇的忙。 杨落雁见状道:“饿极了吧?一会就得了,不用你帮。” 果然这家常便饭,自己还是插不上手。 吴远就手在厨房洗了把手。 就听媳妇提起道:“对了,听妈说,今天台岛那边来信了,就放在咱屋里床头上。” 每次台岛来信,都是航空信封。 那独特的标识,连玥玥都能认出来了。 吴远甩了甩手,转身进了房间,果然见着一封信件,在床头柜上放着。 摸起来拆开一看。 薄薄的几页信纸,除却前面的例行问候和交流之外。 二表哥施代功还在最后,隐晦地表达了,两岸局势紧张,有可能打起来的隐忧。 毕竟年初老美轰炸老萨这事过去刚没多久。 战争的脚步,仿佛就在身边似的。 吴远微微一笑。 这大表哥施代成几近退休,二表哥施代功年纪也不小的。 胆子是越来越小了。 不过屈居台岛那个弹丸之地,本身安全感就是极具欠缺的。 尤其是在国际局势风声鹤唳的情况下。 失笑之余,吴远正准备提笔回信。 就听小江屁颠颠地跑过来,奶声奶气地道:“爸爸,吃饭。” 晚饭四菜一汤,营养自然是不缺的。 味道也说得过去。 俩孩子吃得津津有味的,看得杨落雁是成就感爆棚。 回头一看亲妈刘慧,有些茶饭不思,食欲不振的。 杨落雁不由好奇道:“妈,怎么了?今晚饭菜不合你胃口?” 刘慧没有回答,而是叹气道:“也不知道你爹在东北吃不吃得惯,睡不睡得香?” “他也真是的,一大把年纪了,还当自己是年轻人,那般瞎折腾,跑那么大老远去……” 吴远小声问媳妇道:“今天爹没打电话回来?” 杨落雁缓缓摇了摇头后,对刘慧直接反唇相讥道:“妈,你这么担心我爹。没准爹现在吃香的喝辣的,乐不思蜀呢。” 刘慧俩眼一瞪:“他敢!” 随即端起饭碗猛刨起来,仿佛在跟远在千里之外的老伴较劲似的。 晚饭过后,杨落雁忙着收拾锅碗瓢盆。 吴远主动承揽了做狗饭喂狗的任务。 正当院子里的四条大狗吃得喷香时,收拾完家务的杨落雁,拎着个手提袋,指了指西边道:“我到隔壁去一趟,吃人家这么多豆腐和面条,总得表示表示。” 吴远点点头,“去吧。” 夫人社交,就完全交给媳妇去做。 吴远向来不跟着瞎掺和。 不多时,肖伟家那边传来一连串的狗叫。 连带着大黄几条狗也都从美食中抬起头来,跟着蓄势狂吠了两声。 那架势仿佛在给自家女主人助威。 不多时,狗饭吃完,吴远收了狗盆。 扔在水井边上,冲了冲手。 随即就进屋提笔给台岛回信了。 信里,为了打消两位表哥无畏的忧虑,吴远从内地经济的角度,阐述了不少。 这也是即具有说服力,同时又不担心会涉密的角度了。 至于内地上头同样被老美轰炸老萨这事震撼到了,以至于在痛定思痛地考虑转型这事,吴远是一个字都没提。 果然知道的越多,人就越不自由。 放在去年早些时候,吴远给台岛回信,哪需要考虑这许许多多、方方面面? 这一写,就写了将近一个钟头。 以至于媳妇杨落雁回来时,吴远这才堪堪收尾,正在反复通读。 “还没写完呢?” “差不多了,这是第三稿。一会你帮我看看,有什么不妥?” “至于么?” “至于!”吴远正色道:“这已经是第三版了,我觉着没什么敏感性的内容了。你再给把把关,咱最好别出岔子。” 杨落雁只得答应下来道:“行吧,等睡觉前再看。” 夜深人静时。 俩口子靠在床头,杨落雁展开吴远回的信件,一目十行地诵读。 看完之后,欣然叠起道:“我觉着没问题。” 吴远大气一松,接过媳妇塞进信封里的回信,随手放在床头。 就听媳妇提起道:“你猜猜陈杏带着俩孩子在家,都吃的什么饭?” 吴远并不太感兴趣地附和问:“吃得什么饭?” 毕竟这种事情,他本身就不能表现得太感兴趣。 不料下一秒,杨落雁叹息道:“就吃一个白菜炒豆腐,配着清汤寡水的面条。” 吴远回过头来,才发现自己是真的多虑了。 媳妇这是纯纯同情陈杏娘仨,并没有试探自己的意思。 “确实差了点,毕竟孩子正是长身体的时候。” “是啊!”杨落雁唏嘘道:“我也发现了,我给她拿了两件衣服,她似乎没那么高兴。倒是其中有一件能给她闺女穿,给她高兴的哟。” 吴远只能道:“等到村里的小龙虾养殖搞起来,日子会慢慢好起来的。年底等肖伟再挣钱回来,更是锦上添花了。” 杨落雁靠过来,幽幽地道:“我现在总算明白,你为什么花那么大力气,扶持村里了。” “咱们一家吃饱穿暖,真的不算什么。全村致富脱贫,都过上好日子,才是真本事!” 第1228章 小龙虾养殖,不如搞养蚕 兴许是由于头晚上送了衣服的缘故。 隔天周三的一大早。 村办小学的广播都还没响呢,陈杏就送来了新鲜刚出锅的豆腐。 顺带着送来半锅香喷喷的豆汁和半盆豆腐脑。 这可有日子没吃过了。 还在床上的吴远,直接被馋醒了。 起床出门一看,俩孩子喝得正香,以至于小嘴边染了一圈白白的豆汁,都浑然不知。 媳妇杨落雁正在准备点花生碎和香菜。 一并洒在豆腐脑上,愈发令人馋涎欲滴。 看得吴远都想先吃早饭,再行洗漱了。 结果被杨落雁拦着,啐了一口道:“忘记你昨晚舔过什么了吗?快去刷牙洗脸!这豆腐脑给你留着。” 吴远三下五除二地洗脸刷牙。 随即迫不及待地坐到餐桌边上,接过媳妇递来的豆腐脑,大快朵颐起来。 不得不说,陈杏做豆腐的水平真是一绝。 这要是在城里摆个摊卖早餐,怕是也不少赚。 就是每天起早贪黑地做豆腐,实在太辛苦了些。 再天生丽质的女人都能熬成婆。 早饭过后,马明朝也开车过来了,连带着又提溜了两条大青鱼。 到不了十斤,但七八斤还是有的。 看着吴远一脸疑惑道:“你家那鱼塘,都撂荒两年了,怎么还有这么大的鱼?” 马明朝笑着解释道:“老板,这可不是我家鱼塘里的。而是慧琴带人做虾塘,抽干了河水,捡漏的,大大小小十几条,各家都分了些。” 做虾塘,要单独打堰,设置防逃网,谁也不宜太深。 着实是一笔不小的功夫。 等到马明朝把两条大青鱼放到了水井旁边的大盆里。 玥玥迫不及待地指着青鱼,嚷嚷道:“吃鱼,吃鱼!” 这孩子打小就爱吃鱼。 吴远摸摸孩子脑袋道:“等爸爸晚上回来,给你做。” 说罢上了桑塔纳,直奔盼盼家具厂。 经历了最初的交际应酬之后,此时的家具厂中并无太多的事务。 最大的工作,就是之前本该属于杨沉鱼签字的任务,都沦落到他头上来了。 除此之外,依旧是喝茶看报逛车间的。 直到十点多,案头上的电话骤然响起。 吴远接起来一听,是颜如卿的声音:“颜姐,你找我有事?” 颜如卿言简意赅地道:“通知你一声,留在上海那边的几辆车,已经报关过了,等你派人去接收了。” 吴远当即道:“那我让明朝去接收。” 颜如卿思忖道:“也好,正好他去过那个公司,叫他直接找那边负责人拿接收材料……” 为了保险起见,吴远特地记下了对方的联系方式。 记完之后,咧嘴一笑:“颜姐,那我就不跟你客气了,谢啦!” 颜如卿翻了个白眼道:“你还有事没?” “没了没了……” 话音刚落,电话那头便传来嘟嘟嘟的忙音。 随即吴远叫来马明朝,把事情一交代,电话一转交。 马明朝迫不及待地就要出发去上海。 毕竟接新车这种事,对他来说,就跟接新媳妇似的,既期待又激动,还兴奋。 可是走到门口,才猝然转身道:“老板,我走了,你怎么办?” 吴远随口道:“我跟二叔的车回去呗,正好顺路,也不是什么麻烦事。” 马明朝当即掏出白色桑塔纳的钥匙道:“老板,这车钥匙留给你,你开着去哪儿也便宜。正好等我办完接收手续回来,顺便替你开一辆车回来。” 吴远啧啧称赞道:“不错不错,这样更好。反正上海那边车子够用,也是时候留一辆在老家备用。” 一通简单地商量之后,马明朝风风火火地走了。 就跟去接新娘的新郎官似的,意气风发。 在隔壁行政办公室,听到三言两语的桑语,过来倒茶时,忍不住问起道:“老板,这回会是什么样的豪车?会比宾利还要豪华吗?” 吴远心中隐隐有期待,但实际上他也不知道颜姐给他准备了什么样的惊喜。 所以也就实话实说了。 到了下午,临近四点的时候。 吴远正要早点扯呼,开车回家,给俩孩子做水煮鱼片吃。 卞孝生骑着二八大杠过来了。 于是正要下楼回家的吴远,就势迎下楼去,在楼梯口,握住了卞孝生道:“卞书记,什么风把你给吹来了?” 卞孝生不答反问道:“吴老板,不会不欢迎吧?” “哪能呢?”吴远松开手,掏出华子递过去道:“随时欢迎,热烈欢迎。” 二人回到三楼。 杨国柱也打副厂长的办公室里迎出来,跟卞孝生寒暄招呼了一通。 随即跟吴远交换个眼神。 眼见吴远没有叫他代劳接待的意思,就又找个由头,回办公室忙活去了。 吴远亲自把卞孝生,让到厂长办公室落座。 又叫来桑语,一通伺候茶水。 等到第二根华子点上的时候,俩人这才在沙发上坐下来。 就听卞孝生唏嘘道:“缫丝厂成立第二年了,我从开年到今天,都没睡过一个好觉。” “起初是担心今年会发生去年那般的汛情,影响厂里正常的生产秩序。” “后来又担心各乡镇种桑养蚕普及力度不够,蚕茧收成比起去年没有进步。” “终于在这两天,我这心里勉强才落了地。” “这其中,你四姐夫钟振涛的辛庄乡,可是帮了我的大忙!” 吴远可没居功,而是坦诚道:“最重要的,还是你卞书记对缫丝厂的发展,倾注了大量的心血。缫丝厂能有今天的起色,跟你的关注是分不开的。” 这话夸到了卞孝生的心里去了。 以至于卞孝生受用之余,难得开起了玩笑道:“这里头毕竟有你吴老板二十万的投资呢,我得为你这样的股东负责不是?” 吴远摆摆手。 就听卞孝生话锋一转,问起道:“我听说梨园村打算正式推广小龙虾养殖了?” “可那东西,野生的到处都是,去年收购价也才一毛两毛一斤吧?能挣钱吗?跟咱们蚕茧子价格相比,也太白菜价了。” “要不,还是让他们改做养蚕,现在也不晚,依旧能挣上三季蚕的收入……” 第1229章 不尝不知道,一尝吓一跳 卞孝生这纯属于,给点阳光就灿烂。 种桑养蚕的局面刚有点起色,就觉着自己能够指点江山了。 全然忘了眼前的吴远,事业做的遍地开花,干一行成一行,经验比他丰富多了。 好在吴远压根没跟他计较。 只当卞孝生这属于‘江山易改,本性难移’了。 所以等到卞孝生说完,吴远直接一推二五六道:“卞书记,这事你得找我老丈人商量去,找村里的老几位商量去。村里的事,我可做不了主。” 卞孝生咂巴咂巴嘴。 尽管他知道,吴远这是托词。 但是托得没毛病,无懈可击。 随即扬扬手,往回找补道:“嗨,我就是话赶着话,说到这儿了。” “其实我也想看看,到底种桑养蚕给村里带来的收入高,还是小龙虾养殖带来的收入高……” 这就是多少有些叫板的意思了。 吴远笑了笑道:“那咱们就拭目以待。” 约定达成。 卞孝生志得意满地走了。 看着一道送出来的杨国柱,一脸疑惑地道:“小远,卞孝生这是忘了缫丝厂被咱们家具厂力压的旧事了?” 吴远悠悠道:“可能是卞孝生他觉着,这回不是跟我较劲,是跟村里较劲。” 杨国柱失笑道:“如今村里头绪不少,看起来有点乱,可那也不是卞孝生他能比的。” 吴远俩手一摊:“所以说,道不同,不相为谋。卞孝生跟咱们,就属于这种。” 二人边说边回到办公室。 桑语正在躬身收拾着茶壶和茶盅,以及茶几上的烟灰缸。 见到吴远回来,边忙活边道:“老板,你是继续喝茶,还是喝点别的什么?” 吴远从衣架上拿下外套道:“什么也不喝了,我下班了。” 桑语看了看时间,知道还没到点,却也没有多问。 穿好外套的吴远,抄起手包和大哥大,摸上马明朝留在桌上的车钥匙。 径自下楼,上了那辆白色桑塔纳。 桑塔纳内依旧残留着大姨子留下的香水味,好在经过这几天的消散,淡了许多。 插上钥匙一拧,感受着车身的抖动,寻找着半联动的临界点。 吴远不慌不忙之中,忽然福至心灵地把刹车一撂,桑塔纳顺利启动离开。 谁说开破车就没有乐趣了? 一路稳稳当当地回到吴家小楼,吴远把车子往门口一扔,就停
相关推荐:
作恶(1V2)
三金影后是伪娘[娱乐圈]
以美食之名:街口的关东煮
和徐医生闪婚后
重生之兄弟情深(肉)
我可爱妻子的编年史
切切(百合)
一梦三四年
危险情人
小人物(胖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