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1章
解决了县服装厂里上百号女工的再就业问题,这帮女工在这次的冲突中就没有参与。” “同时,因为租用县服装厂,也给厂子里财政带来了极大的缓解。听说徐县长这次能这么快平息事件,芙蓉衣巷的这笔租金,起了好大的作用。” 徐县长夹了一筷子苦瓜,满嘴苦涩之余,才开始后悔。 我怎么夹了这道菜? 目光落到吴远身上,也同样赶到后悔。 我真是失心疯了,怎么会想到从他这里打开突破口?他分明就比他媳妇难对付多了! 第309章 到什么山上,唱什么歌 就在徐县长暗自后悔的时候,吴远又把话给说回来了。 毕竟连续两次堵了徐县长的嘴,并不意味着今天这话题就能按过不提。 吴远真黑不提白不提,吃完就走的话,保不齐哪天盼盼家具厂就能迎来工商、税务联合大检查之类的事。 所以县长的面子还是得给的。 “话说回来,我跟我媳妇招工办厂,固然是为了自己个挣钱,但也存有报效社会的梦想。但是社会是残酷的,我们在实现的梦想的同时,时时刻刻不敢忘记生存第一的目标。” “咱不能为了报效社会,把厂子搞垮了,到头来,这包袱还得丢给政府。徐县长,你说对也不对?” 徐县长不得不点点头道:“老人家这次在上海过年,屡次谈话中也提过,决策、改革,都要考虑客观经济规律。把县服装厂这样一个国企包袱,直接打包甩给你爱人,的确是不负责任的行为。” 吴远冲着徐县长直竖大拇指道:“徐县长英明。” 一顶大高帽子甩过去,吴远又说了,“只要政府能把这个包袱妥善解决好,该剥离的剥离,该分割的分割,我跟我媳妇一定会全力配合政府工作。” 这话就相当于表态了。 虽然等于什么都没说,但今儿这态也只能表到这个份上。 毕竟县服装厂这个烂摊子,千头万绪的,政府且得理上一段时间呢。 而且理清之后,具体能推行到哪一步,还是且两说的事儿呢。 从县政府离开,吴远没有直接回厂,而是在县服装厂找到了媳妇杨落雁。 把和徐县长见面吃饭的事儿一说,也好让媳妇心里有个数。 顺便看了看如今的县服装厂,旁的不说,单单这块地,拿在手里,搁上十年,就是一笔好买卖。 印象里,县服装厂经历数次的改制破局,但都没有成功。 最终还是靠着把地皮一卖,才解决了这个拖了十年之久的大包袱。 当然,吴远也知道。 媳妇真要吃下县服装厂,肯定是指着它来支撑起芙蓉衣巷引领女装潮流的高层次目标。 不可能指着脚下占着这块地来咸鱼翻身的。 所以这一点,吴远也没具体跟媳妇提。 且看着县政府那边,能把县服装厂这个大问题解决到哪一步。 之后,就再说之后的话。 到什么山上,唱什么歌。 从县服装厂回到盼盼家具厂,吴远刚坐下没多久,彭组长就找上门来了。 昨儿一同商量事儿的时候,吴远就觉着这个表姐夫欲言又止的。 所以今天一见到他,并不奇怪。 “表姐夫,快进来坐,喝茶不?” 彭大伟却一直站着,连连摆手:“不用麻烦,老板。在厂里,你就别叫我表姐夫了,影响你管理。” “那不至于,”吴远散了根烟道:“这儿反正没外人。有什么事,表姐夫你直说。” “那我可直说了,老板。” “嗯,说。” “彭二良是我亲弟弟,他也想到咱们厂里来上班。” “那就来呗,只要他能过我师父那一关。” “可是,老板,这事它没这么简单。我一直拦着没让他过来。” “为什么?” “因为他之前一直搁北边工地上代工,现在工程还没干完,因为钱发的不及时,想要跑路,我觉着会给老板你带来麻烦。” “北边工地,哪个北边?”吴远立刻抓住关键道:“缫丝厂工地的彭工头?” “对对对,就是他。” “那表姐夫,这事你做得对。缫丝厂是乡长的工程,要是知道彭工头跑我们厂当工人,那确实影响不太好。” 彭大伟作势起身道:“是吧,我也觉着。老板,我晚上就跟他说,叫他有始有终。” 这倒让吴远省心了。 送走彭大伟,吴远特地站在厂门口,往北面看了看。 缫丝厂的工地上,似乎有了些人气。 看来卞孝生是把钱发下去了。 结果临下班的时候,卞孝生满面春风地过来了,顺便还给吴远拿了条烟。 利群的。 吴远笑着打趣道:“卞乡长,平白无故的,我可不能白抽您的烟。” 卞孝生大马金刀地在沙发上坐下道:“谁说是给你白抽的了?借你的指点,今儿缫丝厂工地顺利开工了,这是给你的报酬。” 吴远给卞孝生散了烟,俩人凑头点上。 就听卞孝生吐了口烟雾道:“听说今儿个徐县长找你了?” 卧槽,这消息传得比互联网时代还快呀。 吴远一脸苦哈哈地道:“卞乡长你也知道了哈,徐县长找我过去,给我出难题的。” 卞孝生又问了:“是不是县服装厂的事?” 吴远点点头。 卞孝生什么也不说,直拍着吴远的肩膀道:“难为你跟你爱人了。” 吴远开始牢骚满腹道:“明眼人都知道,这是颗炸弹,谁敢往自己怀里搂?” 这回轮到卞孝生抽着烟,默默点头了。 “卞乡长,你也知道。咱这些做生意,办厂的,生存才是第一要务哪!别看咱们有时候能挣点钱,可是生存发展是始终盘旋在头顶的一个大问题。一着不慎,满盘皆输,我们可是没人替我们兜底的。” 这前半句话,卞孝生这段日子以来,搞缫丝厂,也是深有体会。 就这,他还是以一个乡长的身份感同身受的。 如果是换做朝不保夕、风险自担的生意人,肩上的担子和压力只会更大。 况且这年头,上头一纸文件,说不给搞就不给搞了。 简直就是过了今儿没明儿,朝不保夕。 不过响鼓不用重锤,吴远这话也是点到为止。 为了就是万一徐县长找卞孝生问东问西,自己这个怨言有个出口,也好跟当面和徐县长聊的那些,呼应上。 送走卞孝生,也到了下班的点了。 吴远带上厂长办公室的门,就见杨国柱还在埋头苦干,随口问了句:“二叔,不下班?” 杨国柱抬头扬扬手道:“你先回,你先回。” 吴远上了桑塔纳,先走县城绕了一圈,接上媳妇杨落雁,这才回家。 车子到了家后面,却见老支书正带着一群人,站在田间地头,指手画脚。 第310章 谁能想到厂长这么年轻 吴远摇下车窗,跟众人打了个招呼。 这才得知,眼前这块地,是准确集中退田种桑的。 各家各户都不多,差不多四五分地的样子。 另外再将北湖那块浇水麻烦的散地利用起来,挨家挨户凑个一亩桑田,就差不多了。 一亩桑,就足以养上一张半的蚕了。 足以完成乡里划下来的任务了。 不得不说,村里的规划还是很科学的。就这,推行起来,不免仍有阻力。 以至于吃晚饭时,老丈人还边吃边抱怨说:“去年我就通知了,这两块地别种麦子,别种麦子,真就有那些犟种跟你对着干。现在麦苗长成这样,化肥钱也搭了,结果却只能铲掉,现在又要死要活地不给铲。” 吴远提了一嘴道:“爹,现在天气还没暖起来,种桑树还早吧?” “早是早了点,可等到麦苗长起来,再去铲,阻力只会更大,麻烦只会更多。” 吴远不说话了。 农村就是这样,怎么做都会有人不满意。 倒是老丈人这支书一干几十年,工作思路和方法,肯定是最适应这块土地的。 甭管它高不高明,管用就行。 老支书吃完饭,带着大黑的狗饭就走了。 家里顿时冷清下来。 连刘慧都忍不住回想起,前阵子,文强文雅、熊武熊文在的日子了。 小孩子就是这样。 见多了厌,不见了又想。 吴远上楼从M1000中抽出录像带,往一楼客厅的录像机中一放。 刘慧和杨落雁娘俩不明就里,不知道他葫芦里卖的是什么药。 等到小江和玥玥的片段播出来,刘慧抱着小江,乐得跟孩子似地。 杨落雁回头,美目灼灼道:“这东西,还挺有意思的,你怎么想起来买的?” 吴远抬抬头,努努嘴道:“接着往下看,你就明白了。” 俩孩子的片段很快过去。 紧接着响起了青苹果乐园的韵律,以钟文雅为首的四个孩子出现在电视里。 这回不但是刘慧惊讶了,就连小江都指着电视,哦哦滴叫个不停。 随着歌曲的播放,起初文雅几个孩子跳的还不错,有模有样的。 刚接近一半时,突然停下来,就见有人掐断了信号。 刘慧意犹未尽地道:“跳得挺好的,怎么这就没了?” 不过吴远看出来了,刚才那一段是因为文强抢拍了,他想找补回来,结果一停,反而跳不下去了。 好在很快画面重新恢复。 几个孩子的第二次尝试终于开始。 这一次跳得愈发纯熟自信了,支撑的时间也更久一点,差不多到了四分之三,接近末尾了。 这次嘎然而止,没人意外。 倒不是因为习惯了,而是大家都看到了原因。 熊文这孩子,一不小心绊倒了自己。 所以刘慧嚷嚷道:“熊文这孩子没事吧,没摔疼吧?” 没事肯定是没事。 至于摔没摔疼,那只有问他自己个了。 短暂的空白之后,第三次尝试再度开始了。 这一回,带队的文雅,小脸上,自信到露出笑容了。 连吴远都觉着,这孩子天生戏精的料。 兴许是由于事不过三。 这一回,几个孩子不慌不忙地跳到结束,直到曲终人散。 杨落雁一开口便道:“文雅这孩子,培养培养,将来能当明星啊。” 明星如今还算是光鲜的标签。 所以杨落雁说这话,是充满了褒赞之意。 刘慧也跟着点头,“这孩子长得讨喜,小嘴叭叭地又甜,真得好好培养。” 收起录像带,把电视打到中央一台,正在播新闻联播。 外头一阵狗叫,随即又偃旗息鼓了。 接着蔺苗苗斜挎着个包回来了。 杨落雁起身去张罗道:“饿了么?锅里还有点饭。” 蔺苗苗连忙道:“我不饿,舅妈,跟明琪、范冰在县里吃过回来的。” 吴远问道:“县里小吃铺子多了?” 蔺苗苗随口道:“对呀,感觉比去年上半年多了不少。很多小吃店,都死灰复燃了。县里头逛起来,也算是有点热乎气了。” 看来这次老人家上海过年,开始带来一些潜移默化的改变。 即便这种改变,在未来的两年内,会有所反复,但好在方向上是好的,并没错。 夜阑如水。 吴远在领到了媳妇的慷慨奖励之后,就听杨落雁在他胸膛上画圈说道:“上海那边店开了一周了,我打算明天先过去看看。正好也趁机躲一躲县服装厂这边的风头。” 吴远揽住了媳妇道:“表姐和若霖不是初八就过去了吗?” “她们是她们,我是我。” “既然你主意已定,那明天让明朝送你过去。” 正月初十,天色初晴。 一大早,刘慧黑着脸给杨落雁下了一锅饺子。 连老支书也闻声过来了,一脸心疼幺女儿出门奔波的样子。 还顺便带来了隔壁二婶给若霖带的行李。 俩孩子不懂事的,依旧跟媳妇咿呀娃呀地。 等到杨落雁上了车,刘慧和蔺苗苗早把俩孩子抱到屋里,看不见了。 不然真看见了,怕是又有一通哭闹。 桑塔纳一走,吴远就只能推出二八大杠,回到骑车东奔西走的时光。 结果等骑到盼盼家具厂,就见三辆解放大卡车,把门给堵了。 从车辆缝隙间,骑进厂里一看,杨国柱和杨沉鱼,正跟卡车司机交涉着呢。 原本通知的是三天后来拉货。 结果这些司机提前三天就来了,而且表示雇主已经把这三天的费用也付了。 这是生怕盼盼家具厂年后生产出来的第一批家具,被别人家捷足先登了。 吴远听明白之后,直截了当道:“你们愿在这儿守着就守着,但不能堵着厂里的大门,更不能影响厂里的正常生产!” 结果有个二愣子司机不服气,开口就怼:“你谁呀,你说话管用么?” 杨国柱连忙拦住对方道:“这是我们老板,厂长,他说话不管用,谁说话管用?” 二愣子司机也被怼得没脾气了。 谁能想到这家风靡全省的家具厂厂长,竟然这么年轻! 于是又有司机问了:“那我们吃饭怎么办?” 吴远随口道:“厂里食堂按照市场价提供宾客餐,供你们选购。” 第311章 稳住基本盘,就能稳如老狗 卡车堵门的事情虽然解决了,但依旧给厂里的生产带来了压力。 毕竟就停在厂门口的横路边上,出来抽根烟都能瞄到。 这些个司机,拿了代理商和分销商的钱,吃从厂里买,住就在车上。 好在立春之后,天气确实暖了起来。 在驾驶仓里裹紧被子,抖一抖,也就过去了。 厂里的夜班,在正月十一这天,2月6号晚上,正式开始。 吴远当晚也没走,特地在厂里吃了晚饭,多留了一会。 等到十二点来钟,亲自去车间转了一圈,发现师傅们和女工们全都忙得如火如荼,这才放心地离开。 夜班一开始,师傅们都觉着新鲜,又带着干劲。 所以问题倒也不大。 怕就怕在这时间久了,思想松懈了,安全意识淡薄了,加上日积月累的疲劳,面对那些机床工具,一不小心就很可能出事故。 吴远心里一直绷着这根弦,每天都让杨国柱多催催机器设备那边,争取早一日到货安装。 厂里一全力忙起来,时间就过得飞快。 等到正月十四这天,送走了这三辆解放车司机,又来了下一拨的,五辆车。 这什么时候变成不成文的规则了都? 吴远有些无奈,而且这也来得太早了吧? 怪不得有传言说,李总借着亚运会的契机,狂揽了7.5个亿的订单,厂里每天来拉货的半挂车都排到了路上。 敢情这是真的。 而且已经提前在盼盼家具厂身上提前上演了。 回到家,空无一人。 刘慧带着俩孩子回自家了,蔺苗苗已经和马明琪、范冰冰提前启程去上海了。 因为农村有着十三、十五不能走的传统。 所以只能在正月十四出发了。 这家里瞬间冷冷清清的了。 马明朝见他下了车,甚至也跟着下车道:“老板,要不要我给你下碗面?” 随即又一脸赧然地道:“别的,我也不会。” 吴远挥挥手道:“快回去吧你,改天跟我去上海,团聚日子也就不多了。” 让一个大老爷们给自己下面? 就跟谁不会似的。 结果马明朝开着车,前脚刚走,熊刚便载着三姐吴秀华,怀里还抱着熊飞燕过来了。 “听说你今儿家里也没人了,怕你吃不上饭,所以过来看看。” 三姐还是那么个热心肠的人。 一下车,就放着熊飞燕满地跑,开始烧菜煮饭,包汤圆了。 汤圆显然是为明儿准备的。 就在三姐忙忙叨叨,熊飞燕楼上楼下地乱跑时,吴远跟熊刚坐在沙发上,吞云吐雾,说着家常话。 “飞燕在家里适应的怎么样?” “嗨,别提了!”熊刚弹弹烟灰道:“你三姐天天带着睡,挤的我都没地儿睡了。” “孩子这么大了,可以单独睡了。” “可你三姐舍不得。”熊刚摆摆手:“你没见过,你不知道,真就跟亲闺女似的。看得我有时候都忍不住恍惚,自我怀疑。” 吴远笑着打趣道:“你自我怀疑行,可千万别怀疑我三姐。” 熊刚一愣,旋即明白过来道:“那是自然,我也就是有些嫉妒。” “别嫉妒了,”吴远依旧笑道:“等仨孩子都长大了,你就知道闺女比起儿子来,有多贴心了。” 熊刚反问:“你跟弟妹不准备再生了?弟妹家有双胞胎的基因,不生可惜了。” 吴远一愣,这倒是计划生育的年月里,头一回有人问他这个问题。 不过他这从二胎、三胎放开的时代里回来的,对这个问题的考虑,首当其冲的却不是政策的限制。 而是:“这得看落雁的意思。你也知道她现在事业刚开始,怕是顾不过来。” 结果被三姐吴秀华听到,抢先道:“弟妹挣那么多钱干啥?到头来你还得吃冷锅冷灶。” 这三姐永远想着自家弟弟,连平日里千好万好的弟媳妇,都舍得埋怨了。 吴远替媳妇分辨道:“三姐,这不是挣不挣钱的问题。这是自我价值的实现。” 吴秀华也不多说,只是气咻咻道:“你就向着你媳妇吧!” 熊刚也劝解三姐道:“你就知足吧,搁三年前,你能想到幺弟日子能过得这么好?” 这话是不假。 人既要向前看,也要向后看。 向前看有奔头,向后看心宽。 很快,吴秀华烧了俩菜,用三角牌电饭锅闷了锅米饭。 吴远却拉着熊刚一起道:“三姐夫,陪我喝两盅。” 吴秀华警告道:“你可别让他喝多,回头再把我们娘俩带沟里去。” 说完,就抱着熊飞燕,坐沙发上,让孩子看电视,她则拿出盛有毛线的袋子,开始织毛衣了。 一刻也不闲着。 吴远给熊刚满了一盅,俩人碰盅归碰盅,但喝得特别小口。 这时候,茶几上电话响起。 是老支书打过来的,叫吴远过去吃饭。 难得老两口还没忘记吴远。 不过这会儿,吴远肯定去不了了。 挂了电话,也就跟熊刚提起道:“等天气再暖一点,我打算找人趁着天好,尽快把爹娘的陵给修一修,立个碑。” 熊刚举盅:“应该地,应该地。” “唯一我就担心的是,今年的汛期会来得比往年更早。所以我打算,等厂里忙过这阵,就立刻采购一波物资备着。” “三姐夫你在水利站,也多留意着点。有需要随时过来拖物资。” 熊刚却说道:“其实我把这个可能,作为示警报告,跟刘局提过。等事后一论起来,就足以成为一个亮点了。” 吴远点头道:“但能做得更好的话,肯定更稳妥点。” 酒足饭饱,送走三姐一家三口,吴远回屋,把剩饭剩菜凑吧凑吧,在煤气灶上热了热,分给大黄仨狗吃了。 随即痛痛快快地冲了个热水澡,只往暖气炉里塞了平时一半的煤,就回屋躺着了。 一年之计在于春。 这一年需要花钱的地方可不少。 越盘算是越心惊,以至于年前跟媳妇盘点的那千把万的盘子,顿时有些不够看了。 唯一值得欣慰的是,这一年刚刚开始。 只要稳住盼盼家具厂这个基本盘,所有的计划就都稳了。 而且能稳如老狗。 不过尝到了横财美味的吴远,还是忍不住往这方面动脑筋。 第312章 要想提货早,交钱也趁早 偌大的小院,只有一人仨狗。 吴远躺在一楼的床上,竟然提前体会到一丝中年男人的偷闲趣味来。 孩子不在身边。 老婆不在家。 正是一个男人放飞的时候。 只不过今晚的吴远,放飞的是思路和想象力。 琢磨着新一年的横财来路。
相关推荐:
高门美人
在爱里的人
仙尊的道侣是小作精
我的美女后宫
深陷
林峰林云瑶
以美食之名:街口的关东煮
我可爱妻子的编年史
浪剑集(H)
我在东京真没除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