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诗小说

知诗小说> 〖短篇〗寡妇陷阱 > 第23章

第23章

,那在下便告退了!” “日巡使慢走!” 见易书元没事了,孙恒才转身离去。 目送对方离开,易书元心里也宽松了一些,之前还想着怎么和元江县阴司搭话呢,结果就这么解决了,本来还觉得可能到时候得请阔南山神帮忙了。 …… 元江县城隍庙处,这会正是人流涌动,诸多香客前来上香的时候,庙外的街道上也极为热闹,其繁华程度不比县衙之外的大街差。 但是在常人视线之外,一名特殊的官差正快速穿过大街上的人流前往城隍庙。 明明庙外庙内都是香客,但当这名官差一步跨入庙宇正殿的大门,光线也在此刻暗了下来,原本从殿外看进去的香客们全都不见了,整个大殿只剩下了庙中神像和这名官差。 这官差正是才从易书元那离开的日巡使孙恒,此时他对着殿中的城隍像行礼道。 “城隍大人,属下已去过元江县衙见了那位易先生,据其所言,昨夜变动正是他修行所致。” 神台上巨大的城隍像此刻竟然缓缓低头看向孙恒,一道洪亮的声音回荡在殿内。 “果然是此人。” 孙恒立刻又说道。 “那位易先生还说有事情请教,希望能够前来拜会城隍大人,说是经黄公指点。” 巨大的城隍像在此刻缓缓站起来,身上好似有灰尘脱落却又化为一缕缕烟雾,带着一阵阵檀香,巨大神像一步跨出的时候,身形也越来越小,最终在神台前化为一个常人大小且头戴纱翅冠的老者。 “他要见我?” 孙恒点头回应。 “确实是这么说的。” 城隍微微皱眉,看向县衙的方向,喃喃道。 “此人修为深不可测,却在县衙当一个小吏编撰县志,多少有些荒唐,不似寻常仙道中人,然其又为一介孤魂出头伸冤,若是又认识黄宏川,那更不像邪魔之流,他借一个莫须有的凡人名号来我元江县,究竟有何深意……” “大人,那我便去回绝他?” 城隍转头看向日巡使,抬手阻止。 “不可!此人道行莫测,既提出相见之事,我不好驳了他的面子,且让我探他一探,这样吧,稍晚一些你便去告知他,就说明日卯时开庙之刻我邀其来城隍庙一叙!” “属下明白了!” 日巡使拱手领命,城隍点了点头看向殿外。 “嗯,先下去吧。” “是,属下告退!” 日巡使离开了大殿,殿内只剩下了元江县城隍一人站着,殿外不远处,诸多香客怀着各自的心情和诉求,又带着香往这边走来。 城隍迈步走向殿外,一步跨出,身边都是上香的人流,再回头,身后的大殿内也是人群熙攘,信众们都在拜着那泥塑的神像。 这位易先生,究竟是谁? 老城隍的神情若有所思,作为管辖元江县一域的地方神祇,先不说外来者了,至少对元江县境内的所有凡人住户都有所了解,更有城隍殿的阴司宝物可以查证凡人所作所为。 生死册作为阴司神道之力衍化的宝物,虽没有易书元上辈子神话中那么夸张的能力,但可以帮助阴司之神了解辖境内凡人的状况,甚至在有人死期将至时作出提醒。 那一天晚上,当易书元被注意到的时候,元江县阴司就已经通过各种方式详细查过了,一段时间以来了解到易书元是易保康胞兄,易升长子,不论是易家人还是西河村村民,无人不知晓这件事。 只是这一切在元江县阴司上下阴神看来实在是荒唐至极。 盖因为易家根本没有一个叫易书元的长子,就连生死册上都没有这个名字! 这实在是一件极为匪夷所思的事情,很难理解为什么很多凡人认可并记得易书元这么一个人,而阴司神祇却毫无印象,若阴司神祇大抵还有遗忘一说,那生死册呢? 如果是对方施法,那为何做这种看似没什么意义的事呢? 而且记忆这种事情是很玄乎的,因为凡人虽然很容易被幻境所骗,但思维也是最为复杂的。 以神通法术来影响一人的记忆不难,但如果是一家人一个村,并且还要所有人的记忆相互串联,下至孩童上至老叟,乃至于部分阴魂亦是如此,且延绵数十年之久,这就有点太不可想象了! “他要见,那便见吧。” 老城隍微微皱眉,思索片刻之后还是决定等见过易书元再去寻阔南山神了解一下,毕竟黄宏川也是个怪人,他成为城隍这两百多年来就打过一次交道,实在了解不深。 第34章 见的不是鬼! 傍晚,易书元一边看着书,一边就着水吃着几个窝窝头,看的不是山神送的书,而是手中这本书叫做《珍馐奇录》的书籍,现在他这样子和上辈子看美食视频吃泡面不能说完全相同,但也是异曲同工。 等将桌上的三个窝头吃完,易书元不由放下书轻轻叹了口气。 “哎,再忍两天……” 易书元这么喃喃自语地安慰自己,再忍两天就能正式领薪金了,这两天就随便吃点对付对付吧。 之前易保康给的钱易书元已经差不多快用光了,主要是稍稍买了点日用品直接用去了不少,以至于现在真的囊中羞涩。 元江县衙每月二十之后清账,就这么两天了,易书元也不想去借钱或者预支工钱,就等着发薪金的日子了。 工作进度嘛,确实没有预想中那么快,易书元觉得自己肯定是领不满额度的,但毕竟他的工作是大致时间暂定的前提下按月平均发放薪俸的,不至于太少,最后不管用时长还是短,钱的总量是不会变的。 “至少得有三贯吧?” 易书元不由露出笑容,如果不是临时工,领足薪俸干一年得有四十多两银子,而且假期其实不少,看似一旬一休沐,实则春节、寒食、上元、中元、端午和各特殊时令节日乃至皇帝的生日都有假期。 这么一看,易书元觉得如果不是自己志在红尘且已入修行之道,现在的工作确实还不错。 正在这么无聊瞎想之中,易书元忽然觉得有一股阴寒之气由远及近,让他微微一惊。 肯定不是冷风,鬼还是阴差?还有那么一丝丝若有若无的檀香味……是鬼神! 这会县衙比较安静,易书元的感觉也就更敏锐了一些,比白天更早感觉到有鬼神的存在,他站了起来走到门前,将门打开看向感觉中的方向。 也就是这一刻,之前中午见过的那位日巡使孙恒出现在了廊道的尽头,也看到了文库门口的易书元正在看向自己。 孙恒心头一愣,明白对方早知道自己这一刻到来,便赶紧靠近过去,毕恭毕敬地先行了一礼。 “城隍下辖日巡使孙恒,见过易先生!” 易书元回了一礼后立刻询问自己的请求结果。 “孙日巡,可是城隍大人有回复了?” 听到易书元略显期待的声音,孙恒点头回道。 “先生说得对,城隍大人命我传达,明日卯时开庙后邀先生在城隍庙一叙,不知先生意下如何?” 易书元能有什么意见,当然是同意了。 “如此甚好,请告知城隍大人,明日卯时易某定会前往城隍庙,多谢孙日巡代为转达了!” “先生客气了!若无其他事,在下就告退了!” “好,易某不送了!” 孙恒觉得和易书元说话毫无压抑之感,更感觉易书元身边清新自然,心里不由又想到城隍大人严肃的样子,感觉城隍大人是不是过于紧张了。 日巡使和易书元道别的时候,走廊另一边的小院门前,一个人原本路过的身影收住了脚步,他看到易书元站在门前一副和人说话的样子,不由眉头紧锁。 这易先生在干嘛?不过见易书元带着笑容看过来,那身影也露出笑脸相迎,只是这时候阴差经过,带起一阵阴风,让楚航顿时身上一凉。 “楚兄又来找吴大人?” “呃,是啊!” “嗯,大人应该在老地方,你自去吧。” 易书元说完就回了文库中了,楚航走过文库的时候朝里面看了看,易书元正在里面伏案书写。 楚航看了看就离开了,只是眉头有些难以舒展,此前县衙里在传,一般的鬼是进不来县衙的,所以刚刚应该只是自己的错觉吧。 可如果不一般呢? “嘶……” 楚航赶紧抖了抖身子快步离去,只是仍然会忍不住回头看看文库方向,似乎也不对啊,而且天都没黑呢,那还是自己想多了? 虽然在心中这么安慰自己,但楚航的心思却没有停下。 因为小时候不太美好的经历,楚航见惯了各种坑蒙拐骗或者有点皮毛本事就吹上天的所谓高人,反倒在半个家乡的元江县遇上了易书元,前有助冤魂告状,后面也有一同经历的茶棚之事,就显得其人越来越觉得他神秘了。 儿时不能解决所以在埋藏已久的某种期盼,似乎也在楚航心中有萌芽的念头。 …… 今晚易书元没有再熬夜,而是早早回到了自己的那个单间寝舍躺下,不过自然不是单纯的睡觉,而是再次以自身体悟修行起来。 修行这种事肯定是不能乱来的,但易书元心中有道,好处就是若觉得不对也能自查,而且现在不过算是单纯的吐纳天地元气而已。 有了之前日巡游的提醒,今天晚上易书元的修行也轻巧了许多,但也更加细致,躺在床上悠然而眠,随着呼吸缓缓吐纳着那若有若无的灵气。 在易书元的感觉中,就像是身体躺在了室外,身边始终有一股淡淡的清风吹拂,让他每一个毛孔都倍感舒畅,更好似月光直接透过了屋顶直接落到了他的身上,让其在睡梦中亦觉得周身明亮。 等到天色渐明,易书元又自然而然地醒来,走出屋舍看向院墙外的东方。 朝日初升,映得易书元脸上通红,那种模模糊糊的阳火随着日光挥洒至天地间,也不怪阴魂之流白天难以现身。 时间差不多了,易书元稍稍洗漱了一下,随后离开县衙前往城隍庙,没过多久已经到了庙外的那条街上。 此刻太阳初升,街上人算不上多,但已经有很多摊贩开始提前准备,各个店铺也都已经打开了门,只是暂时还没有吆喝起来,显得街道上有些冷清。 易书元独自在街上走着,也留意着一些包子铺和面馆之类的地方,但还是见城隍要紧,所以脚下步子不停。 因为不是什么特殊的日子,也不用争什么头香,大清早的城隍庙附近自然没多少香客,倒是卖香的摊贩早已经提前就位。 见到易书元走来,立刻有勤快的摊贩招呼起来。 “哎这位公子,来拜城隍爷啊?我看您没准备香烛呢,要不要从我这买吧?三炷香只需两文钱!” “多谢了,不用!” 易书元笑脸回绝,径直走向庙门。 城隍庙对面醉宾楼的一个雅间内,楚航用小二送来的热棉巾擦着脸,一边的桌上和软榻上趴着躺着两三个人,几人几乎是把酒言欢听曲作诗地闹了一整晚。 同心楼虽然好,但离县衙太近了,容易被自己舅舅逮住,要通宵玩乐,两楼之一的醉宾楼就是最好选择。 正精神一点了的时候,放下棉巾的楚航无意间看向窗户,随后便是微微一愣,竟看到易书元居然大清早来城隍庙了。 可能是因为昨天的事情让楚航比较在意,他犹豫了一下,看了看睡着的友人们后,居然鬼使神差般直接下了楼。 在常人肉眼可见的视线之外,两名阴差已经左右分立在庙门前等候了,看到易书元过来,孙恒和另一名日巡游立刻上前几步行礼。 “易先生,城隍大人已经恭候多时了,还请随我们来!” 易书元拱了拱手没有说话,随着两位日游神进入了庙宇,穿过外院外殿越过中庭又来到内院,此刻庙门不过刚开,内面冷冷清清,直至正殿也没什么香客。 “易先生请!” 孙恒先走一步,跨入了正殿,易书元也紧随其后,哪知道一步跨入,周围的光线头刹那间都暗了一些…… 还是那个摊贩处,楚航买了三炷香,视线则一直看着易书元的方向。 在易书元进入城隍庙正殿之后,楚航也已经小心地走进了庙院,但好似一个恍神的功夫,再瞅城隍殿方向,里面看起来一个人都没有,这就让他有些不淡定了。 “我来拜神的,来拜神的!” 嘴里嘟囔着这话,捏着三炷香的楚航犹豫过后故作大方地走入了城隍殿,装模作样先拜了拜,视线余光却没发现易书元,他干脆又在里头绕了一圈,但还是没找到易书元。 “怪事,我明明见到他进来了的……” 回到了正殿门前的楚航喃喃自语眉头紧锁,然后下意识看了一眼城隍像,心头猛然一跳。 换成其他人进庙不见,楚航更多想的是可能错开了,但易书元毕竟是县衙的奇人,而且刚刚自己明明较为关注那个方向的,这种情况下,不能不让楚航过度联想。 第35章 阴间事 楚航心中想着自己舅舅说过的话,一般的鬼进不了县衙,但如果是神的话就肯定没问题了。 这么想着,楚航心中敬畏,在一边的烛台那点了香,照着城隍像拜了拜,然后将香插到了香炉里,赶紧先回醉宾楼去了。 …… 城隍庙内,易书元一步跨入正殿,只觉光影交错之间明暗有异,庙外的一些杂音都在此刻消失不见,人已经进入到了真正的城隍殿内。 和之前日巡使回来的那次不同,此刻易书元的眼前并无什么巨大的神像,而是一间略显空旷的大殿,一股香火气环绕在殿内,周围三三两两站着一些认不出的身影。 “城隍大人,易先生到了!” 日巡使孙恒带着易书元进来,同时也开口通报。 像是才听到身后动静,一个身穿蟒纹皂袍其头戴纱翅冠的老者转过身来,看向此刻也将注意力放到了他身上的易书元。 易书元作为拜访者当然先行拱手行礼。 “在下易书元,见过城隍大人!” 老城隍脸上浮现笑容,同样拱手回礼。 “易先生不必多礼,老夫正是本县城隍向常青,听闻先生欲来访,老夫已经暂搁公务,在此恭候多时了!嗯,请上座!” 殿内中央有桌有椅,城隍亲自带着易书元走向内部,然后相继坐下,边上还有其他鬼神落座,向城隍也一一为易书元介绍。 “此乃阴阳司、功过司、罚恶司……等各司之神与文武判官!” 各个主官听到城隍说到自己,也纷纷向易书元拱手,后者当然也不敢怠慢,一一还礼相迎。 这过程中,阴司各神也在细细观察着易书元,这人道行不知深浅,但举止有礼气度不凡,阴司各神对人心最为敏感,即便对方道行高深,但那种自然而然呈现出来的以诚待人之感不似作伪,而且似乎对阴司分外好奇。 这种情况下,包括城隍向常青在内的阴司各神心下都放松了一些,真正亲自接触之后,他们能感受到,这位易先生至少绝非邪祟之辈! 易书元确实对周围的一切都很好奇,若非怕被人误会不礼貌,他这会肯定是东张西望起来了,就算是现在也是忍不住会观察一下视线范围内的一些事物。 “易先生,你此番前来,不知有何要事相商?” 城隍虽然开门见山了,易书元却还要拐弯抹角一下,斟酌了一下言语后便说道。 “此事稍有些复杂,与阴间事物有关,我与那阔南山神黄公关系尚可,他说与城隍大人有一些交情,也是他建议我来此请教。” 很正常的提一嘴共同的熟人拉近关系,在易书元看来效果也非常明显。 只是易书元有一点想岔了,黄宏川之前所谓的“有一点交情”,确实只是一点,多一点都没有了。 在场的鬼神其实对阔南山神了解不多,只知道其性子虽然洒脱但眼界很高,不太好相处,但毕竟是正神,尊重不能少,面子也得给。 于是城隍也表现得更客气一些。 “请教不敢当,但我等一定知无不言,不知易先生想了解何事?” 很明显,易书元能感觉到城隍说话的态度都有微妙变化,看来关系这种东西,即便在鬼神这边也不可免俗。 这么想着,易书元的思绪也渐渐转到了阔南山,心中回忆着当时的惊蛰之劫。 “此前,易某拿走山中一水中灵物的住所为砚台,又在数日之前将之归还,因此事与黄公在阔南山上对饮畅谈,在下还向其讨教仙道之妙……” 易书元说的都是实话,但他话一到这,城隍和一些鬼神不由就皱起眉头,从易书元的语调中,他竟然向阔南山神这一神修讨教仙道?可眼前这人分明就是仙道中人,甚至都无法窥探其虚实。 莫不是我听岔了,是探讨仙道?这么一想好像就没问题了,山神勾连地脉牵动山势,在天地自然之道方面确实与仙修能聊上话题。 易书元不知道城隍心里的复杂想法,简要说了前因之后就继续讲后果。 “酒水见底,黄公离去,而易某不胜酒力,已经醉了,便于山岗上小寐,只是惊蛰一至,雷鸣声起,那溪中娃娃却因我归还的石砚而招来霹雳,殒命天雷之下……” 易书元也不是有什么说什么,至少自身渡劫的事情他隐瞒了下来,着重讲了娃娃的事,但他渡劫这件事可以不说,渡劫中的感受却能讲。 所以为求让鬼神信服,一些劫中所感易书元也讲了不少,只是将之转嫁到娃娃身上,成了娃娃遭劫而易书元凭借自身感知感受到了一部分恐怖过程。 但即便如此,随着易书元说出的种种细节,元江县阴司内一众鬼神如坐针毡,仅仅是听到易书元的一些叙述,就恍若心中雷毫卷动悸动难安! 就算易书元根本不可能将一整夜惊蛰劫数讲出来,但当他终于说到和山神一起发现娃娃身死之后,一众鬼神竟有一种缓过一口气来的感觉,仿佛在心中都经历了一次小小的劫难。 “只可惜,我将充当了一段时间砚台的山石还给娃娃,反倒害了娃娃性命,只剩一缕精气同山石结合……” 易书元既然是求人,自然将娃娃那部分事情讲得尽量详细,务必不造成什么信息缺漏,也阐明了其还有一丝元气保存在山石之中。 “我与黄公讨论之后,认为若借助天道轮回之力,娃娃尚有一线生机,只是此事还需请教幽冥之神,或许少不得还得有幽冥大神相助!” 这里易书元也没直说是黄宏川的意思,更没讲黄宏川认为这里的城隍可能不足以完成此事,只言是商议过后的决定,说完这些,易书元期待地看向向常青。 “城隍大人,可有指教?” 老城隍此刻心绪莫名,还在想着一块砚台上留了一丝墨,竟然招来灭顶之灾,但易书元问了,只能压下心中的思绪,斟酌着回答。 “我当了这么多年的城隍,还从没听过让一块石头去投胎的,只是照先生和黄公的说法,那山石本身不凡,又有墨韵保全智慧,那娃娃也确实不能说必死无疑……” 其实老城隍心里是另一番话,一块石头去投胎,哪怕它有一丝精怪的元气在里头,但它还是块石头啊,这玩意怎么可能投胎成功? 只不过这件事是易书元提出来的,之前刚进城隍殿时的易书元,和现在的易书元,在一众鬼神心中已又有不同,既然对方说有可能,便先绞尽脑汁去顺着易书元的思路想。 “若真要行得此事,关键不在于我等法力是否高深,而是在于即便我等是幽冥之神,也只能助其过完黄泉路,但想要过忘川河就……” 老城隍眉头紧锁,话音到这里暂且中断。 易书元先是微微皱眉,然后又面露好奇,他对这里阴间的事根本不了解,至多也就是听一些传说,此刻机会难得,便立刻问道。 “不知城隍大人可否讲讲这投胎的过程,比如黄泉路和你说的忘川河,难道阴司也左右不了?” 向常青这会是真的掩盖不住诧异地看向易书元,此人连这个都不知道?但看易书元一脸认真,绝不像是故意来取笑人的。 一边的阴阳司监察看向老城隍,见其面有惊色没有说话,便接过问题回答道。 “易先生,常言道黄泉两条路,一条走阴司,一条去往生,以凡人为例,新死者沿黄泉路来到各处阴司,可能是土地送来,也可能是被阴差带来,等阴寿尽了,若有投胎资格,便需要沿着黄泉路再度出发,一直走到忘川河界……” 阴阳司监察到这里话音略微停顿,易书元身边的老城隍接过话茬。 “那忘川河便是魂灵的最后一道考验,河中有无数恶鬼怪物,尽是不得投胎的孤魂厉鬼,更是魂蛇满布,腥风扑面,即便阴司没能抓住魂灵把柄,错判他能够投胎,也很难过这条河!” “忘川桥上风雨摇,恶魂一上忘川桥,必会坠落!而石头这种死物根本连桥都上不去,就是有魂灵带上去,也会因为多了这一点异物而一起坠河!” 老城隍这么说着也看着易书元的反应,一副恍然之后皱眉的样子也不像假的。 “倘若真的要让一块石头过忘川河,只有另一种办法!” 易书元精神一振。 “什么办法?” 老城隍叹了口气,最终还是说了出来。 “除了忘川桥,还有幽冥渡!这其实不是什么正常手段,阴间之魂数不胜数,总有一些因为特殊原因过不了忘川桥却应当往生者,幽冥渡便因此而生,只是也因为幽冥渡的存在,一些个逃过阴司查探的恶魂,也有机会渡过忘川河……” 易书元明白为什么老城隍之前不太想说的样子了,这也算是阴间的一小部分灰暗面了吧。 “若有魂灵能带着石头一起乘坐幽冥渡过河,或许真的可以试一试让那石头去投胎……” 老城隍细细说着,既然已经朝这方面去思考了,便尽量完善。 易书元也逐渐了解到一些阴间的细节,正所谓鬼神不上幽冥渡,金身难近忘川桥,这最后一步就连阴间之神都没法帮,除非他不想要自己的道行选择重新做人。 忘川桥是不用想了,只能寄希望于幽冥渡,但也不是随便找个鬼魂就能带着石头上船过河的。 整条忘川河里是数不尽的厉鬼和怪物,充满了怨恨和不甘,它们碰不到忘川桥,却会想尽一切办法要把幽冥渡上的魂灵拉下水,每每有渡船经过,河中原本看似充满哀嚎和祈求声的可怜鬼物,就会凶相显露异常疯狂…… 鬼魂护着石头过河这种事情可不容易。 “对了,若行此事,那天庭是否会管?” 易书元这问题一出,满堂鬼神都愣了一下,城隍看他不是在开玩笑,便回答道。 “虽说幽冥之神与天界也算互有关联,但分数阴阳两端,不至于管得那么宽。” 老城隍这是客气的说法了,幽冥之内自成体系,可谓是重民生而轻苦修,以德为基而养金身,相互帮助是可以的,但不是民间以为的上下统属。 神奇之处也在这里了,阴间就不那么怕香火的影响,类似此等赏善罚恶之神,信者心中有善,恶者多惧怕三分,加上金身以德为基,不那么怕被香火愿力绑架,或者他们为神以来也就是愿力所期望的样子。 第36章 我辈不能测 等易书元从城隍庙出来的时候,已经是一个多时辰之后了。 来的时候是两个日巡使在庙门口等着,走的时候则是元江县城隍向常青亲自送他出来,两人边走边聊,一直聊到庙门口。 “好了,向老先生不用送了,今日多谢元江县诸位为易某解惑,又为易某出谋划策,易书元感激不尽!” 易书元真心道谢,向着向常青拱手行礼,后者也不敢怠慢,立刻还礼。 “易先生客气了,若有事,先生可随时来此寻我!” “一定!那么今日我便告辞了!” 说完这句,易书元收起手,在老城隍向常青的目送之下逐渐远去。 看着易书元的背影消失街道上,向常青微微皱眉又缓缓舒展,此人真是一个谜啊…… 到最后,向常青都没问出易书元为什么要来易家当这么一个易书元,或许真的另有深意吧,对方不说还是不要贸然提起的好。 这么想着,向常青看了一眼阔南山所在,思量之下决定晚上去见见黄宏川,定下这件事之后,他才转身走回庙中,只是在跨入庙门之前,他还抬头看了一眼醉宾楼。 此刻日头已经不早,城隍庙外的街上也已经十分热闹,庙里面的香客也多了起来。 醉宾楼的雅间内,昨夜的酒菜早已经撤去,宿醉的友人也已经请人抬去客栈,但桌上多了一些清淡粥食,因为楚航还留在这里。 楚航等了足足一个多时辰,耐心都快磨没了,竟然真见到易书元出庙来了,见到易书元和一个老者告别之后,他又下意识被那个老者吸引,猜测着对方是谁。 没想到那老者忽然抬头看向了这边,吓得楚航赶紧心虚地从窗边蹲下,等他再抬起头,那人早已经不见了。 犹豫再三之后,楚航结了账,再一次来到了城隍庙前,又买了三炷香,和其他香客们一起进了庙内,这次他既留心其他香客,也在心中有某种猜测的情况下频频看向各殿的神像。 最终,楚航又来到了城隍殿,当进入殿内的时候,他下意识抬头看向城隍像,只觉得身上过电一般,一股酥麻感从脚后跟直冲头顶。 那老者的样貌楚航自然是没看清的,但那身打扮和仪态感,竟和城隍像神似,也就是没戴那个显眼的纱翅冠而已。 楚航咽了口口水,诚心实意地向着城隍像拜了又拜,然后插上香马上离开了,这事对他的心理冲击太大了。 那位易先生,绝不是能见鬼神那么简单! 同时,楚航心中又升起一股兴奋感,这次终于遇上有真本事的高人了吧? …… 一个路边的馄饨摊上,易书元就着馄饨汤吃着馒头,也看着楚航从路边经过,看他时不时踮脚看看前头的样子,估计以为他易某人就在那个方向。 易书元洒然一笑,完全没有叫住楚航的想法,这货在吴明高那的评价就是一个妥妥的问题儿童。 将口中的馒头咽下,喝了一口馄饨汤,易书元看着碗中没有一个馄饨的清汤陷入沉思,热气如烟雾般一点点升腾,隐约间,汤面上的倒影好似随着他的思绪变化,变得朦胧且混乱起来。 “呼~” 易书元吹了吹热气,清汤中带起一阵阵涟漪,然后又送到嘴边喝了馄饨汤,吧唧了一下味道。 “店家,这汤水可否再加一点盐?” 摆摊的汉子瞥了易书元那边一眼,装作没听到,易书元也不以为意,不再多说什么,吃完馒头喝完汤,留下钱就走了。 摊主一面去把桌上的一文钱收起来,一面嘴里还嘀咕着。 “什么人都有,买个馒头要碗汤,还嫌汤淡……” 前头的易书元只当做没听到,快步朝着县衙方向走去了,走着走着又忽然露出了笑容,究竟是自己脸皮变更厚了,还是一入仙道心态又有所不同呢,或许都沾一点吧! 或许是因为娃娃的事情虽然麻烦,但至少算是有眉目了,易书元明显心情不错,回去的时候脸上都带着淡淡的笑容。 正在街上走着,一个吆喝声吸引了易书元的注意。 “卖扇子咯,卖扇子咯,团扇折扇蒲葵扇,天过阵子就热了,走过路过的都来看看啊~~~” 扇子? 易书元心中一动,走向了那边的街边摊贩,见到有人过来,摊贩热情地招呼起来。 “哎,这位公子,看看扇子吧,这边有上好的折扇,您看这把,红酸枝为骨,特制的宣纸为扇面,上面有名家字画,绝对是文人雅士首选呐!” 易书元拿起这把扇子闻了闻,又缓缓展开,扇子做得中规中矩,但所谓名家字画显然是夸大其词,只能说写得还算工整,画得还算像样。 “呃,您再看看这把,坚竹为骨漆纸为面,厚重素雅!” 摊贩可谓绘声绘色,说得头头是道。 易书元拿起那扇子在手中端详着转动一圈,随后展开扇子,漆黑的扇面居然掉下一点黑色纸渣,扇面的黑色上也斑驳了一点白色…… 摊贩赶紧取了一把没有纸面的扇子。 “这一把,香木重叠所制,做工精巧风过留香,自己用或者送给心仪才女都可啊!哦对,若是要送给佳人,这边的团扇也可看看!” 这把扇子的没有纸面,都是一片片薄薄的木头,也十分小巧,但那股香气更像是脂粉味道。 “这位公子,可看中哪一把?” 易书元放下手中的小折扇摇了摇头,这些扇子他都觉得不错,又都觉得差点意思。 “尚未见到想买的。” “这,客官您想要何种扇子?我下

相关推荐: 小白杨   (兄弟战争同人)梦境   学霸和学霸的日常   女扮男装死后,她开始演柔弱绿茶   洛神赋(网游 多攻)下   云翻雨覆   变成丧尸后被前男友抓住了   镇痛   一本正经的羞羞小脑洞   数风流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