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诗小说

知诗小说> 攻略好感度[娱乐圈] > 第229章

第229章

直长跪不起念念有词的村民们终于有了别的动作——跪在祠堂大门口的几十人纷纷站了起来,在众人的面前腾出了一块空地。 两名健壮的小伙子从祠堂内走了出来,两人合力将一张木质的长桌抬到了空出位置的祠堂门口,如果不是那生涩如提线木偶般的动作,这场面甚至还颇有一种宗教场合特有的庄严神圣。 “这是……”冯玉漱下意识地裹紧了身上的大红桌布,她发现,被村民抬出来的这张桌子,正是曾被宁哲用来藏匿林志远尸体的那张祭桌。 桌布现在裹在她身上,桌子本身又被村民抬出来了,这岂不是意味着,林志远的尸体也已经被村民们发现了? “别慌,安静看着就好。”宁哲将一根手指竖在冯玉漱因惊慌而微微张开的唇前。 屋顶下方,几名村民走上前来,将两长一短,一共三张白纸,放在了祠堂门口的桌面上。 随后,一名须发斑白的秃顶老人来到桌前,旁人立即笔墨伺候。 老人拿起毛笔,在惨白如纸的白纸上写下了血红的字: 上联: 下联: 横批: 第16章 来电显示 “在白纸上写红字啊,真稀奇。”宁哲单手撑着下巴,饶有兴味地看着那名秃顶老人笔走龙蛇地写完了对联。 旁边等候多时的几名村民旋即走上前来,4男1女,男人两两合力,拿起上联和下联往前走去,横批则由那1名女人单独拿着,5人一起走向了祠堂门口,看样子是要把这幅刚写好的对联给祠堂门口贴上。 宁哲小时候一直生活在农村,每逢端午、中秋等大节,村里有威望的老人都会提笔写上几幅对联,或是直接送给村里的人家,或是贴在河边的龙王庙上,对这样的场面已经见怪不怪了。 但凡是传统的对联、春联之类,普遍都是用红纸做底,墨笔书写,何家村这白纸红字的宁哲还是第一次见,看着怪瘆人的。 尤其是这幅对联的内容: 上联: 下联: 横批: “这对联不像是什么节庆喜事会有的样子,字里行间也没有给蛇神歌功颂德,上下联与横批的内容都仅仅是在阐述一件事。”宁哲低头看着那名书写完了对联的秃顶老人用铜盆净了手,轻声自语道:“何家子孙在荷花堂前添香,在巴蛇案前供奉珠玉,以证祖先?” 荷花堂不出意外指的就是这座祠堂,巴蛇案……大概说的就是供奉着蛇神木雕的那张圆桌了。 莫名其妙的对联,含混不清的用词,完全看不出想表达什么,难不成这一村人大清早的不吃早饭聚在这里,就是为了和蛇神攀关系、套近乎? 别说,还真有可能。 除此之外,何家村的反常之处还远不止有这些。 一般来讲,越是落后闭塞的地区则风俗越是传统保守,宗族观念也就越强,越发重视这象征意义上的面子建设。 但何家村的祠堂却相当破旧,年久失修的样子看着寒碜极了,墙角结着蜘蛛网,房顶角落掉了两三片瓦,不知多久了也不见人来补,屋外下大雨,屋里下小雨,宁哲觉得何家祖宗的牌位跟蛇神雕像一块放在这样的环境里估计要发霉。 不过尽管如此,这间祠堂仍是这片街区里相对而言最气派的建筑物,起码户型高大,柱子多两根呢,看的出来起码当初修建祠堂的时候还是很重视的,周边的其他屋子都要比祠堂矮上一头,数它最宽敞。 贴完对联后,祠堂前的群众再度跪拜了下去,用低沉的口吻一遍又一遍地重复着刚才的祭词,这场颇具规模的集体祭祀活动一直持续到了太阳升上天空,时间来到清晨06:28,聚集起来的人群才终于有了散去的迹象。 看着逐渐散去的人流,宁哲没有说话,默默陷入了沉思。 冯玉漱识趣地没有出言打扰,刚才那场平静、虔诚、秩序井然的集体祭祀给了她不小

相关推荐: 小人物(胖受)   要命!郡主她被庶女拐跑了   高门美人   相亲对象是老师怎么办   Black Hole   泰莉的乐園(GL SM)(繁/简)   成人爱情故事集|魁首风月谭   林峰林云瑶   性感寡妇,在线发癫   重生之兄弟情深(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