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诗小说

知诗小说> 秋珂(H) > 第136章

第136章

儿皇上责备了锡元,明日锡元去当差估摸着也不会那么顺当了。 吴锡元看着火着起来了,便扔了一大块柴火进去。 听了苏九月这话,他抬头冲着她一笑,“媳妇儿,你就别操心了。皇上又不是昏君,今儿明明是咱们受了欺负,他老人家又怎会责怪我?那岂不是是非不分了嘛?” 苏九月揉面的动作一顿,侧过脸看他,满脸都是不赞同,“夫君,怡姐儿说了,来了京城说话要注意着些。” 吴锡元瞧着他媳妇儿一脸认真的模样,没忍住笑出了声,“在外头我自然不会说的,这不是在家跟我媳妇儿说私房话呢嘛!外头又没人偷听着。” 苏九月皱了皱鼻子,“戏文里都唱了,隔墙有耳,你还是得注意着些。” 吴锡元知道她也是为了自己好,也没再逗她,“我记下了,都听媳妇儿的。” 苏九月这才点了点头,问他:“水开了吗?” “马上了,开了我喊你。” …… 等吃过饭,收拾了厨房,两人才回到屋子里正儿八经说起了今日发生的事儿。 “皇上罚了定国公三个月的俸禄,赵佑天他爹罚俸一年,至于赵佑天自个儿一年都不许出门。” 苏九月听了却皱了皱鼻子,“不让赵佑天出门就行了,怎的作甚还罚了定国公?” 她来京城有些时候了,听着太医署里那些医女们讲了,大夏朝的安定跟定国公府上有着莫大的关系。 从大夏朝建朝开始,每一位定国公都会去镇守边关,这才给他们府上赢来了这世袭的爵位。 那赵佑天是赵家二房的三子,虽说同世子爷一般大,但兄弟两人的性子却截然不同。 一个是京城里家家户户都想要的乘龙快婿,一个则是人人看到都头疼的纨绔子弟。 吴锡元一看她这样子,就知道她应当是替定国公不值,便解释了一句。 “那赵佑天犯了错,看似跟定国公没甚关系。可他出门在外,大家不也都是看在他是定国公府上的三公子才惧怕他的?如今他犯了错,他的家里人自然也少不了一个管教不严的名声。皇上罚了定国公三个月俸禄也是看在定国公府上立功无数的份儿上,不然仅仅是这一个罪名,可能就要失了圣心了。” 吴锡元先前儿说的这些大道理,苏九月也算是听明白了。赵佑天借着定国公府的名号在外头作威作福,定国公府就要替他善后。 “回头可得跟咱们家人说说,万万不能借着你的名头在外头胡来,不然你岂不是也得受这起子委屈了?”苏九月说的十分郑重。 吴锡元见着她时时刻刻都能想到自己,心里也是一阵失笑。 有妻如此,夫复何求呢? “你说得对,我会叮嘱家里人的。”吴锡元说道。 苏九月也跟着道:“不行,我也得跟我娘家写封信,好生说说这事儿。” 第649章 京中来信 夏杨村 一大早上的,刘翠花正在给自家两个儿媳妇和孩子们煲鸡汤。 如今老二家也生产了,是个男娃娃,他们老吴家可算是有后了。 再加上如今日子过得越来越好,给家里人弄点好吃的补补身子也是正常。 前几日官府敲锣打鼓的来送喜报,十里八村的都知道他们家锡元被点了状元。 别说他们小小的夏杨村了,便是整个清水县,还是头一次出状元的。 镇子上的几个员外给家里送了许多东西和婢女,她可不敢要。 都活了半辈子了,她可不是那种只想着占便宜的憨憨,人家的东西是这样好收的?回头人家求上门让她儿子帮着办事儿可咋办? 她们家中清贫,儿子能走到这一步实属不易,家里给他帮不上什么忙,可万万不能拖了他的后腿。 她的头发被一根银簪子挽了起来,这银簪子还是先前儿九月给她打的。 只是那时候她觉着自己一个乡村老妇戴个银簪子未免有些太招摇了些,可如今不一样了,她儿子那样有出息,她不过是戴个银簪子怎么了?! 便是戴上十个八个的,旁人见了也只有夸她的份儿。 给锅里丢进去几个八角茴香,香味儿顿时就四溢了开来。 这时,门口正好传来了一声,“家里有人在吗?!这么香啊!” 刘翠花听着声音不是很耳熟,便擦了擦手,从厨房走出去看了一眼。 门口站着的是个从未见过的人,身上穿的衣裳瞧着也像是官家的衣裳。 “有人!有人!” 刘翠花的脸上露出了笑颜,迈着小碎步,朝着门口快走了两步,“您这是……找谁的?” 衙役将手上的信递给了她,“老人家,我是驿站当差的,这是您的信。” 一听说是给她的信,刘翠花顿时笑得就合不拢嘴,连忙朝着屋子里喊道:“老大家的!老二家的!你们快出来!锡元来信了!” 家中的男人都下地干活了,只剩下女人们和几个孩子。 陈招娣和田秀娘两人原本正在屋子里做绣活,一听到她娘的声音,就立刻丢下手中的活儿利索的下了炕。 他们家老三是全家最有出息的,这次送回来的信指不定又有什么好消息呢! 看着几个女人围了过来,这衙役也有些拘谨,放下信就要走人。 “大娘,信我也送到了,就先回去交差了。” 他才刚转过身,就被刘翠花叫住,“差爷,您等等啊,我们一家不认字的,能不能劳驾您帮着念一下?” 他们当差的经常要帮人读信,因此他也确实识得几个字,便将吴锡元送来的信念给她们听。 “你是说我儿当官了?!”刘翠花十分高兴。 衙役点了点头,指了指信,“信上是这么说的,翰林院修撰。” “我儿可真有出息啊!” 那衙役将信封里取出来的银票一并递给了刘翠花,“大娘,这是您儿子给您的银票,您且收好了。” “这银票……不就是张纸吗?” 刘翠花还是头一次见银票,那衙役又苦口婆心的给她解释了一遍,她这才明白了过来。 “你是说拿着这银票去钱庄就能取出银子来?” “对!整个大夏朝的任何地方都能取。” “那这可真是太方便了!” …… 将衙役送走,刘翠花才急忙对着桃儿说道:“桃儿,你去将你爷爷他们叫回来,就说你三叔来信了!” 桃儿应了一声,兔子似的朝着外头蹦了出去。 没多大一会儿,吴家父子三个就从外头跑了进来。 才刚一进门,连头上的汗都顾不上擦,吴传就冲着刘翠花问道:“老三来信了?” 刘翠花将一直捏在手上的信塞进了他的手里,吴传激动地打开信,看了半天又还给了她,“这……这信上写了啥?我也不认识啊?” 刘翠花哈哈笑了起来,“瞧你看得认真,我还当你背着我认字了呢!这信上写着锡元当了官,翰林院……什么来着?老二家的?” 她看向了田秀娘,田秀娘笑着补充道:“是翰林院修撰!京官!” 刘翠花这才又接着说道:“对,翰林院修撰。锡元说他和九丫在京城置办了个小院子,让你去享清福呢!” 吴传高兴地不行,“老大、老二!明儿去买几刀纸钱,咱们去给你爷上个坟。” “欸!”大成二成齐声应了下来。 刘翠花见着他们都知道了,便在屋子里坐不住了,“不行,我得去串个门子去,这样的大喜事不能咱们一家乐呵啊!” 家里人都知道她这是要去显摆了,可她自个儿的儿子有了出息,还能不让人显摆了? 刘翠花摘了围裙就朝着外头走,边走边说道:“鸡汤我炖在锅里了,待会儿你们自个儿去舀着喝。” 才走两步,她忽然就想了起来,“对了,亲家估摸着还不知道这事儿哩!老大,待会儿你辛苦跑一趟,去给九月她爹娘也送个信儿,让他们家也跟着乐呵乐呵。” 见着大成应了下来,她这才兴奋地出了门。 苏大牛如今在镇子上也站稳了脚,生意虽然算不上红火,但养家糊口也没什么问题。 陈百灵也没闲着,每日发了些豆芽去街口卖,也能给家里补贴些零花钱。 这才过去没几个月,夫妻俩也都小有积蓄了。 大成来的时候,苏大牛才刚送走了个客人。 见着是大成来了,便将他请了进去,“大成来了啊!走,屋里坐!” 大成跟着他进了后院,看着院子里晾着的干干净净的衣裳,在院子的一角还养了些花花草草的。 刚一进屋,陈百灵就端了茶水进来,“大老远的过来,喝口水歇一歇。” 大成道了声谢,在凳子上坐了下来,苏大牛才说道:“听说你们铺子的生意极好了,你们兄弟俩是打算在后山养鸡?” 大成点了点头,“后山的地便宜,鸡也用不着专门喂,在山上跑了一跑就饱了。” 苏大牛也很赞同,“这法子确实不错,还是你们年轻人有想法。今儿你来,可是九月有信了?” 第650章 我不去 大成嗯了一声,又急忙摇了摇头,“不是您女儿来信了,是您女婿,他来信说皇上给他封了官,今后应当是要留京了。” 苏大牛闻言也一脸兴奋,“他们两口子就要留京了?!那可真是太好了,天子脚下啊!” 大成也十分羡慕,一开始还有些后悔当初爹娘让他们三兄弟读书,他当初也用点功就好了。 但后来他也想开了,虽说他们是一母同胞,但这人跟人确实是不一样的。他这脑子根本就比不上锡元,当初学堂里那么多学子,最后考中的不也只有锡元一个? 有些事是羡慕不来的,他们如今的日子跟从前相比已经好了许多。家里的娃娃也能四季换新衣裳,平时只有逢年过节才能吃肉,如今已经成了寻常菜,他已经很满足了。 如今他兄弟做了官,还要接他爹娘去京里,日子定然会越过越好的。 “正是,这是您女婿让人捎回来的,我娘让给您送过来,说是孝敬您的。”他将两块银子递给了苏大牛。 这银子是他娘自个儿出的,原本家里人还有些不大情愿。可是她娘说了,人家女儿在京城里帮着他们照顾老三,便是给老丈人些银子怎么了?再说不还有锡元让人捎回来的银票呢嘛?! 大伙儿一想也是这么个道理,这才勉勉强强地应了下来。 苏大牛一看他手里的银子,连忙拒绝道:“不不不,这我们可不能要,留着孝敬你爹娘吧!你们家帮我们的已经够多了。” 大成是个老实的,他娘交代的事儿他定然给办的妥妥帖帖的。 见他说不要,那哪儿成啊?他急忙将手上的银子塞进苏大牛怀里,义正言辞地道:“不行,您可不能不要,这是我娘交代的,您若是不收下,回去我娘该收拾我了。” 苏大牛无法,只好将银子收下,转而对着一旁的陈百灵说道:“你先前儿不是给亲家家里那俩娃娃做了身小衣裳吗?去找出来让大成给带回去。” 陈百灵应了一声,跑去里屋将自己做的衣裳给找了出来,仔细用小包袱包好,才走了出去。 “先前儿买了块天香绢,摸着手感甚是柔软,想着正适合小孩子,就给孩子们做了两身。”说着她又不好意思地笑了笑,“我也不晓得孩子多大了,就稍稍做的大了一些,若是尺寸不合适,还得劳烦亲家给孩子们改改。” 说着她就将小包袱放在了桌子上,大成取了过来,“那我便替家里的两个小的谢谢亲家了。” 陈百灵摆了摆手,“这有甚好道谢的,不过是举手之劳,左右我闲着也是闲着。” 说完她便起身朝着屋子外头走,一边走还一边说道:“既然来了少不得要在家里吃顿饭,你先坐,我去做饭去。” 苏大牛也是如此说,大成原本不想麻烦他们,见他们两口子如此盛情,这才应了下来。 苏大牛又问了他铺子的事儿,吴家的鸡蛋和鸡都是卖得最好的。 也不知道他家的鸡到底是怎么养的,不仅比别家大一圈儿,就连毛发都比旁人家的鲜亮许多,阳光底下泛着光,一盆水都浇不透。 不过吴家的鸡和蛋都进了有钱人家的厨房,等闲人家可舍不得买。 倒是他家亲家实在够意思,每隔一段时间就给他们家里送只鸡过来,家里的几个孩子吃食上跟得上了,一个个的身量都窜了一窜。 苏大牛时常想,若是从前九月在家的时候,家里日子也过成这样,那孩子也不至于吃那么多苦了。 不过也好,现在也算是苦尽甘来了。 . 刘翠花在外头显摆了一天,从村头到村尾无人不知她儿子做了京官,都来恭喜她。 她红光满面地回了家,吴传见着她回来了,才放下烟袋锅子问道:“显摆完了?” 刘翠花笑呵呵地道:“那可不,人人如今都知道咱儿子有出息了!” 吴传无奈地摇了摇头,又问她,“那你是咋想的?” 刘翠花走到桌子边儿上,给自己倒了一杯茶水,灌进了肚子里,才问他,“什么咋想的?我要想啥?” “老三不是让咱们上京城么?” 刘翠花在桌子边儿坐下,“我不去。” 吴传听了一愣,显然也没想到她会这么说,就问道:“你不去京城显摆了?” 刘翠花笑了笑,“京城里有什么好显摆的,都没人认识咱。再说了,儿子才刚做了官,在那边儿还没站稳脚,咱们急急忙忙地过去,还得多两个人开销,过去作甚?老大老二的孩子们还小,如今又要养鸡又要下地干活的,咱们一走也没人帮着带孩子。” 她这样一说,吴传也笑了,“我也正想说哩,我如今还年轻还能干两年活,真让我去了京城,也没地种,出门也没认识的人,还真不如就在家里待着算了。” 夫妻两人达成了共识,“回头给锡元他们去个信儿,就说咱们先不过去。等回头七老八十了,再去京城里看看,倒也不是不行,如今让他们俩先在那边儿待着吧!不是说九月在那边儿的太医署里谋了个什么职位么?也让她好好干,回头我儿媳妇混个什么官职,我老婆子又能出去显摆一圈儿了。” 他们两人商议妥当之后,便在下午吃饭的时候将这一消息告诉了自己的儿子和儿媳。 老大老二听了都十分惊讶,田秀娘更是瞪大了眼睛直接问道:“爹、娘,你们不去了?老三不是特意写信让你们过去的吗?” 刘翠花看了她一眼,“当然不能去了,怎的?你想我走?你不指着我帮你带娃娃了?我若是走了,这几个娃娃你们自个儿带不得愁死啊?” 田秀娘讪讪一笑,她其实从得了老三的信儿就开始愁了,没想到被她婆婆一眼看穿。 “您不走自然是好的,儿媳这不是奇怪么,好端端的去京里享福您不去,还留在家里帮我们带娃娃。” 刘翠花咧嘴一笑,“我跟你爹就不是那能享福的命,还是在咱们这山沟沟里自在,等日后干不动了再说。” 第651章 祭天 一旁的陈招娣也难得说道:“二弟妹,你甭看娘如今这样说,等到老三有了娃娃,都不用催的,她老人家保准跑的比谁都快。” 刘翠花哈哈大笑了起来,“那是自然,九丫如今年岁还小,生娃娃太过凶险。等过几年再要娃娃,到时候你们的娃娃也都大了。大的带小的,我就好腾出手去帮着九丫带娃娃了。” 家里人听了都跟着笑,田秀娘更是说道:“原先九丫刚来咱们家的时候,瘦得跟个豆芽菜似的,如今倒是好了,人也圆润了起来。我都觉得她嫁到咱们家许久了,今儿娘一提,我才想起来,九丫还是个小娃娃哩!” “可不是嘛,明年才及笄吧?不行,明年咱们也得上京里一趟,及笄可是个大事儿!” “成,到时候将咱们养的鸡给九丫带两只过去,给她也补补身子。要说起来,那太岁还是九丫捡回来的呢!” …… 一家人有说有笑的,隔天就让人给京城的吴锡元两口子捎了信儿过去,还顺带将吴锡元让人带回来的银票又给他们带了回去。 走驿站可比平素捎信快许多,即使这样,吴锡元收到信也已经是十日之后了。 信中爹娘说了来京城帮不上他们什么忙,反而要多两张嘴,倒不如在家里帮着大哥二哥带带孩子。又说他们在京里落脚不容易,把银票原封不动的给他们捎回来了,甚至还比他给的多了两张。 吴锡元将银票摊在桌子上,和苏九月两人面面相觑。 “娘……他们不来啊……”苏九月看起来有些失望,“我还想着就要见着娘了呢!” 吴锡元拉过她的手,两人的袖子交叠在一起,色彩不同,却也十分相配。 “娘也是怕拖累到我们,等咱们在这边儿待久一些,再让她们过来,她许是就应了。”吴锡元柔声说道。 苏九月点了点头,“二嫂生了个男娃娃,可真好啊,她这回也是儿女双全了。一个人确实带不过来,娘在家里帮一把也好。” 二嫂生男丁的事儿吴锡元倒是一点儿也不意外,这些事儿都是上一世发生了的。 比起大哥二哥的孩子,他更好奇他们自己的孩子。 只可惜,媳妇儿自个儿还是个孩子哩,有些事儿还是急不得。 他将银票交给了九月保管,对着她说道:“这些银票你先收起来吧!” 苏九月嗯了一声,将银票收在了柜子底的钱匣子里,才对着吴锡元问道:“你说皇上祭天求雨,让你们去伴驾?” 吴锡元点了点头,“是哩,今儿收到消息我也吃了一惊。” 他自个儿在心中也感慨着,怪不得人人都说翰林院晋升很快,这时不时的在皇上面前露上一面儿,皇上记住了,日后但凡有个什么差事能想到他们,那可不就晋升快了? “都说伴君如伴虎,皇上虽说瞧着比较仁厚,但你还是要小心一些啊。”苏九月仔细叮嘱道。 吴锡元点头,“我记下了,你莫要担心。” 就在两口子说话的时候,景孝帝又见了苏庄。 苏庄沉着一张脸,大步流星的进了勤政殿。 他去洛阳传旨的时候想了许多种可能,甚至想着即使动用武力,也要将洛阳王请到京城来。 可谁能想到他居然扑了个空,洛阳王府上根本没人,只留了一个有些耳背的守门人,问他个话都鸡同鸭讲,什么都说不明白。 景孝帝一看苏庄这脸色,就知道他约摸是无功而返了。 他看了一眼赵昌平,赵昌平立刻会意,让人搬了椅子上来,还顺便给苏大将军沏了一杯下火的茶。 景孝帝看着苏庄说道:“坐下喝杯茶,可是没请到人?” 苏庄摇了摇头,“何止没请到人,臣压根就没见到人。藩王不可离开封地,那洛阳王如今也不知道去了何处,真是好大的胆子!” 景孝帝看着他义愤填膺的样子,倒是笑了起来,“自然是好大的胆子,胆子不大,哪儿敢做这种掉脑袋的事儿?” 苏庄不赞同地看了他一眼,觉得皇上这可有可无的态度十分不端正,作为一个皇上,此时难道不应该比他更生气吗? 景孝帝斜睨了他一眼,淡淡的道:“别用那种眼神看着朕,如今坐在皇位上的可还是朕,着急的应当是他们,朕有什么好着急的?你若是有心,明日去祭天的时候,好好让人查探好周围,别给冒出个刺客来,朕这一年半载的活得可实在有够心惊胆战的。” 苏庄急忙单膝跪地,一抱拳,“臣!领命!自当护皇上周全!” 景孝帝一抬手,“行了,说话就说话,不用动不动就跪的,这天底下朕能信任的也就只有你了。” 不管皇上这话说的诚意有几分,都够苏庄感动的,他再三保证一定会护送皇上周全。 最后还亲自去了艳阳山上查探了一番,以确保皇上的安危。 艳阳山是京郊最高的山,山上有许多温泉庄子,但山顶上却是皇上的行宫,每次祭天的时候皇上都会去此处沐浴更衣,食素十五日,才回京去。 苏庄就差将整个山给搜一遍了,确保再没有藏着什么行踪可疑的人之后,才去给皇上复命。 清明时节雨纷纷,这日一早,外头就下起了蒙蒙细雨,皇上先去皇陵给列祖列宗上了香,才去了艳阳山上的天坛。 祭坛上摆满了牛头羊头,皇上感受着落在身上的蒙蒙细雨,伸手挥开了赵昌平挡在他头上的雨伞。 “咱们是来求雨的,还未开坛,上苍就赐下甘霖,此乃上苍对我等的垂怜,无需撑伞。” 赵昌平拗不过他,只能给小全子叮嘱一句,让他去嘱咐御膳房那边儿给皇上准备些姜茶,待会儿回去了喝两口去去寒。 景孝帝跪在蒲团上,虔诚的拜了三拜,上了香,又念了礼部送来的赞歌,才在奏乐声中回到了行宫。 可是他才转过身去,忽然就听到了一声惊呼,“皇上小心!有刺客!” 赵昌平下意识地挡在了皇上身前,朝着周围看去。 第652章 刺客 周围雾蒙蒙的细雨,周围除了屋檐下燕子叽叽喳喳的叫声,什么都没有。 下一瞬就听到吴锡元指着屋檐后边的烟囱喊道:“刺客就躲在烟囱里!” 苏庄亲自拔刀,纵身一跃跳上了屋顶。 那烟囱里躲着的人再也蹲不住了,从里头跳了出来。 苏庄反应迅速,直接挥刀砍了上去,那刺客拔刀挡了一下,借着这个力道翻身后跃,想要逃离。 可苏庄今儿犯了这么大的纰漏,怎么可能让他走,急忙欺身而上。 在场的无数人都看着两人紧张的打斗,宋阔等人也急忙带人去掩护皇上先回屋。 就在这时,吴锡元敏锐地察觉到捧着祭品的一个小太监突然脚下快了许多,直直朝着皇上那边凑了过去。 他下意识地觉得不大好,朝廷里是有别人的暗桩的,这一点他很清楚。 皇上也清楚,不然皇上也不可能被人下毒。 所以在皇上这次毒解了之后,他就将身边所有伺候的人全都换掉了,可谁又能保证新换的人里边不会有别人的暗桩呢? 因着翰林院里都是天子近臣,吴锡元此次也是来专门记录皇上祭天的诸多事宜,因此距离皇上很近。 众人掩护着皇上回屋,正好就走到了他的身边,看着那突然加速的小太监,吴锡元下意识地冲了过去,“皇上小心!” 他这一嗓子,引来了宋阔和岳卿言等人的视线。 他们一转头就看到了那个小太监,两人顿时脸色大变,急忙冲了过来。 那小太监眼瞅着冲不到皇上身边,干脆破罐子破摔,将匕首丢了出来。 岳卿言拔刀挡了下来,宋阔直接一刀架在了这个小太监的脖子上,制服了他。 这电闪雷鸣之间,苏庄也将人抓了起来。 看着这两个刺客跪在地上,景孝帝的脸黑的跟着乌云密布的天似的。 “带回去!朕要亲自审问!” “是!” 苏庄此次有巨大失职的嫌疑,虽说皇上应当不会因此责怪他,但他自己还是十分自责。 宋阔跟在他身后,安慰了他两句,“大将军莫要过多自责,这些人也不知道潜伏了多久,我等根本无从察觉,幸好此番并未酿成大祸,这才是不幸中的万幸。” 苏庄点了点头,“是这么个道理,但本将军失职也是真的,日后本将军自会去找皇上请罪!” 宋阔跟在他身边许久,也知道他的脾气,便叹了口气说道:“属下再去查探一番,看看可还有漏网之鱼。” 景孝帝亲自审问了这两个刺客,根本什么都问不出来,他怒火滔天地一拍桌子,“拉去刑部!朕就不信他们经过了七十二般刑罚之后,还能如此嘴硬!” 立刻就有人将这两个刺客拖了下去,景孝帝独自生了半天儿的闷气,才回想起来来今日的有功之臣。 “方才最先发现刺客的是谁?”景孝帝问道。 赵昌平方才看到了吴锡元的脸,便行了一礼,答道:“回皇上的话,是翰林院修撰吴锡元吴大人。” “新科状元?”景孝帝才见过吴锡元没多久,对此人还有印象。 “正是。”赵昌平回答道。 景孝帝的食指在椅子扶手上轻轻敲击,半晌才说道:“去把他叫来见朕。” 赵昌平应了一声,从屋子里退了出去。 外头的雨已经停了,屋檐上积攒的水滴断断续续地砸进了水坑里。 赵昌平朝着前院走去,心里却想着,这个状元郎也是该升官了吧? 先不说他有多少真才实学,只是单单说这运气,那就不是一般人能比得上的。 今儿在场的那么多人,居然两个刺客都是他发现的。 若不是这个吴大人是穷苦出身,他们实在怀疑今日这一出会不会是有人故意在做戏。 赵昌平才刚到前院,就听到裴驸马的声音,“皇上受了惊吓,怎的不让我等探望?若是不让我等探望,那就让我等先回去,留在这儿淋着雨,这叫什么事儿啊?!” 此话一出,立刻就有人反驳道:“圣上受了如此大的惊吓,裴驸马还惦记着先回去?实在不堪为臣!” “是啊!” 赵昌平冷笑一声,这才看了一眼门口的小太监,“通传吧!” 小太监行了一礼,直起腰高声唱道:“赵总管到!” 前院逐渐安静了下来,就连裴正冲此时也低下了头。 吴锡元冷眼旁观着这一切,心里却琢磨着,这个裴驸马也不知道是真傻还是假傻?枪打出头鸟不知道吗?非得在这时候显得自己能耐,这可不就被赵公公给惦记上了? 赵昌平走进来对着诸位大臣们行了一礼,才说道:“皇上无甚大碍,诸位大人尽可放心。” 陆太师等人这才松了一口气,“我等方才实在是吓坏了。” 首辅曹彦潘也跟着附和道:“是啊,那两个刺客可招供了?” 赵昌平摇了摇头,“刺客已经被移交到刑部了,皇上让在下来请吴大人前去,诸位大臣若是有什么疑虑可先暂且等等。” 说完,他又特意看了一眼裴正冲,接着说道:“今日出了这等大事,皇上自然要仔细过问,诸位大人可先在此处稍坐片刻,莫要急躁。” 他走了之后,裴正冲才眉头一皱,“不过是个阉人,在本大人面前摆什么谱。” 这回他说话声音倒是小了许多,除开他身边的几个大人,其他人根本听不到。 只是那几个听到的人也自觉离他远了些,他哼了一声,在一旁的椅子上坐了下来,有些不以为然。 吴锡元跟着赵昌平来到了皇上住的屋子,他清楚皇上叫他过来所谓何事。 那刺客躲在烟囱里,实在藏的隐蔽,只是方才他听到那些叽叽喳喳的燕子们说,有个人堵在烟囱里,害得它们都没法躲雨了。 他收敛了心神,跟在赵昌平身后进了屋子,听着赵昌平跟皇上禀报道:“皇上,吴大人来了。” 吴锡元掀起衣摆行了一礼,“臣拜见皇上,皇上万福金安。” 景孝帝摆了摆手,“你起来说话。” 第653章 诰命夫人 吴锡元从地上起来,恭敬的垂首而立,不敢直面天颜。 就听坐在上首的景孝帝问道:“朕问你,你是怎么发现刺客的?” 吴锡元来的时候已经想好了如何应答,就回答道:“臣是今儿来记录祭天事宜的,方才习惯性的朝着周围看了一圈儿,不巧正好发现那烟囱处探出来一颗脑袋。臣瞧着他鬼鬼祟祟的模样,担心皇上的安危,情急之下才喊出了声。” 说着,他又撩起衣摆跪了下来,“臣惊扰了圣上,还请圣上责罚。” “起来吧,今儿若不是你及时发现,朕只怕早就没命了。”景孝帝说道。 有苏庄等人贴身保护,那刺客真不见得就能得逞,但哪个做皇帝的敢用自个儿的性命来赌呢? 吴锡元起身,“皇上自然洪福齐天,便是臣发现不了,也会有他人发现的。” 景孝帝轻声笑了笑,“你倒是个会说话的,说吧,你想要些什么?” 吴锡元抱拳,“回皇上的话,臣不过是实话实说罢了,不敢求赏。” 景孝帝却道:“让你说你就说,这偌大的江山都是朕的,也没甚是朕给不起的。” 吴锡元也知道若是再推辞,只怕皇上该恼怒了,为臣之道便是如此,进退要有度。 今儿发生的这一出在他的意料之外,他也从未想过让皇上赏他些什么。 他斟酌了片刻,才对着皇上一抱拳,说道:“皇上若是真想要赏臣些什么的话,不知臣可否替臣的妻子和母亲讨个诰命?” 这个要求确实不过分,这个吴锡元先前儿进宫替自个儿的妻子讨公道,这次又替母亲和妻子讨诰命,可见是个有情有义的。 从前他可没少听说那些学子们考中了进士就抛弃了家里的糟糠之妻,这人若是有情有义,那便有弱点,这样的人才叫人安心。 不过是个诰命,景孝帝并未多犹豫,就应了下来,“这倒是简单,因着你如今才不过从六品的职位,你母亲和妻子总不能越过你去,便封你妻子为六品安人吧!母亲则为太安人。” 吴锡元见皇上答应的爽快,心中十分高兴,觉得景孝帝比今后的景顺帝还要好哄,直接跪下给他磕了头,“臣谢主隆恩!” 等到苏庄将在场所有人都查了一遍之后,才放他们离开了行宫。 吴锡元蹭了王启英的马车回去的,王启英笑吟吟地看着他,问道:“妹婿可真是好样的!” 吴锡元知道他说得是什么,靠在马车壁上摇了摇头,“我也不过是好运,不然今儿这功劳绝对落不到我头上。” 说起来好运,王启英可比他有经验多了,他不赞同地摇头,“不不不,你这想法可不对,运气也是实力的一种。你说我运气好么?自然是好的,但若不是我的好运,许多案子根本就破不了。” 吴锡元一想也是,冲着王启英笑了笑,“也希望我日后也能同义兄一般好运。” 王启英哈哈笑了起来,“你自个儿原本就有能力,好运也不过只是锦上添花。说起来你今儿竟然替九月求了诰命,还真让我没想到,你小子可真有心眼儿。” 旁人不知道,他哪儿能不知道?九月那容貌有了皇上亲口封的诰命,那就是有了官身,日后便不会随意任人欺负。 吴锡元知道他是什么意思,咧嘴一笑,“我也不过是怕了。” 苏九月还在太医署熬药,忽然来了两个小太监让她接旨。 她整个人都懵了,最后还是一旁的赵嬷嬷提醒了一句,她才反应过来,扑通一下跪在了地上。 只听这声音,就知道晚上回去只怕她腿上得青两块。 那两个小太监可不会心疼她,将手上的圣旨宣读完,另外一个将金册子和诰命夫人的衣裳一并给了她。 苏九月捧着身衣裳和圣旨,直到两个小太监走了,她还没回过神来。 这时周围已经围了一圈儿凑热闹的人了,只听大家七嘴八舌地道:“六品安人?” “好家伙!咱们就为了个八品的女官要在这儿待够十五年,人家如今直接六品了。” “可不是,人比人气死啊!” “快别酸了,能行你也找个状元郎嫁了去。” “怎的?我嫁不了状元郎,还不让我酸两句了?” “别说了,我也开始酸了。” “苏医女,是不是你日后就不来了?” …… 苏九月一时间也不知道先回答谁的话,最后还是赵嬷嬷将其他人撵散了,才对着她说道:“日后该我见着你行礼了。” 苏九月十分恐慌,“嬷嬷,您别……” 赵嬷嬷笑了笑,“行了,规矩是怎样就是怎样,咱可不能没了规矩。倒是你,日后还来太医署么?” 从前他们可从没碰上这种情况,但想来也是分明可以在家里被人伺候着,谁会想不开来干这种伺候人的活儿? 苏九月想都没想,就直接说道:“自然是要来的!徐太医近日教了我治小儿夜咳,在咱们这儿我可学了不少东西呢!” 因着她学东西快,人也勤快,谁让帮着干个什么她都去了,这些老太医们见她好学就会指点一二,如今的苏九月可比从前的半吊子要好太多了。 赵嬷嬷听了她这话,才松了一口气,“听闻你这话,我可算是放心了,好不容易来了个机灵的。既然如此,明日你就来当领事姑姑吧!” 苏九月惊讶地抬起头,两眼都写着不可思议。 赵嬷嬷瞧着她呆呆愣愣地模样,扯了扯嘴角,问道:“怎的?你不想?” 苏九月急忙摇头,“想想想!就是觉得我……来得晚,还有许多姐姐比我厉害多了……” 赵嬷嬷打断了她的话,“你这丫头就这点不好,你厉害不厉害所有人都看在眼里,是我们说了算,并不是你自个儿说了算的。若是你再一味推脱,那我可真就让旁人当这个领事姑姑了。” 苏九月立刻闭上了嘴,赵嬷嬷这才放过了她,“行了,今儿出了这么大的事儿,只怕你留下来还会耽搁大伙儿干活,你先回去吧!也将东西归置归置,记得待会儿走的时候去门房换个号牌。” 第654章 六品安人 苏九月应了一声是,抱着自己的衣裳从杏林苑

相关推荐: 我的美女后宫   壮汉夫郎太宠我   作恶(1V2)   要命!郡主她被庶女拐跑了   穿越之八零大小姐   泰莉的乐園(GL SM)(繁/简)   一不小心攻略了男主   以美食之名:街口的关东煮   和徐医生闪婚后   在爱里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