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9章
将得到了他的嘉许,那种残害百姓、违背军纪的自然也受到了惩罚。 永平帝要历练五个孙子,做这些的时候也就没有瞒着孙子们,甚至故意要他们旁观。 返程之际,永平帝要求五个皇孙分别就这次巡边之行写一篇文章,随便他们自己拟题发挥,进京前交给他就行。 听到这里,魏曕问:“你写的什么?” 衡哥儿写的是“劝农”。 这一路,衡哥儿在富庶的城县看到很多无田可耕的贫农佃农,也在偏远地区看到一片片因为人少而无人耕种的荒地。所以衡哥儿认为,可以将人多田少地区的部分百姓迁到人少田多的地方,由官府分配荒地、提供种子农具,前面两三年免收赋税。与此同时,官府还要安排官吏教导百姓如何耕种,避免农民因为耕种不当而浪费田地,另有一些奖惩措施。 魏曕笑道:“这是你自己想到的,还是在书上看到的?” 衡哥儿如实道:“我自己想到的。” 魏曕看看才十一岁的儿子,相信儿子没有撒谎。 其实儿子提到的迁民劝农之法,自古便有,先帝登基后也大力实施此法,包括父皇也是这么延续的。不过皇孙们大多年纪还小,应该还没有学到这些,所以,衡哥儿能够自己想到屯田法,并且提出了一系列对应的举措,虽然还不够完善,也足以令魏曕感到骄傲。 “皇祖父怎么说?”魏曕又问。 衡哥儿摇摇头:“前日才交给的皇祖父,交上去后就没有消息了,皇祖父也没有找我们谈话。” 魏曕沉默片刻,道:“那就不用再想了,以后继续读书,也不必对旁人提及此事。” 衡哥儿明白。 交完文章,他们五兄弟也凑到一起询问过彼此都写了什么,大郎言语不详,衡哥儿也就没有提太详细,只说自己认为该多开垦荒地。 宫里,回京第一晚,永平帝自然歇在了徐皇后的坤宁宫。 提到这一路的经历,永平帝也是兴致高昂,高兴的生气的,想起什么都要与徐皇后聊一聊。 徐皇后一边为丈夫通发,一边含笑听着,时不时回应两句。 “大郎他们表现如何?” 等永平帝列举过一圈官员,徐皇后笑着问,她做祖母的,当然也很关心孙子们的表现。 永平帝哼了哼:“二郎被他爹娘宠坏了,娇气的很,将来估计难成大事,四郎身板不行,这辈子也就这样了。” 龙生九子都各不相同,更何况孙子们,永平帝失望归失望,倒也没有太生气,毕竟孙子里面也有好的,并非全不成器。 先批评完差的,永平帝就把大郎狠狠地夸了一通。 三郎虽然也有些不足,可功夫学得不错,永平帝喜欢擅长武艺的儿孙,三郎有一样好,他就满意了,最怕的是那种文不成武不就的。 然后,永平帝也简单地夸了夸衡哥儿:“别看五郎年纪最小,吃苦耐劳的,什么都不挑,像老三。” 他夸衡哥儿的,还没有夸三郎的多,更别提与大郎比了。 徐皇后调侃道:“您该不是在我这里只夸大郎三郎,回头就去丽妃妹妹那里夸二郎四郎,再去顺妃妹妹那里夸五郎吧?” 永平帝放声大笑,握着徐皇后一只手道:“老夫老妻了,朕还用如此哄你高兴吗?” 徐皇后轻哼一声:“该哄还是要哄的,老小孩老小孩,我就爱听您哄我。” 永平帝转过来,看看徐皇后眼角越来越深的皱纹,握着她的手感慨道:“这次去平城的时候,我忽然想到咱们刚去平城就藩那年,那时候的平城,城墙残破不堪,北风一吹黄沙漫天,我都担心你这细皮嫩肉的受不了,可你一次都没叫过苦,跟着我任劳任怨。” 徐皇后眼眶一热,回忆着年轻时候与丈夫在平城的点点滴滴,靠到他怀里道:“其实我也更喜欢平城,那里更像咱们的家,咱们俩一起,一点一点将平城变成了现在的样子。那年平城被围,于我而言就是贼人要来抢我的家,我当时真是抱了与他们同归于尽的心……” 永平帝紧紧抱住她的肩膀:“好了,都过去了,现在平城已经在改建了,改好了咱们马上迁都过去,新皇宫就是在王府旧址上扩建起来的。” 徐皇后:“那还要等多久,我现在就想回去看看。” 永平帝:“本来今年也想带你去的,可老大第一次监国,你不在我不放心,别急,下次巡边,朕肯定带你去,到时候让你留在平城住上几个月,等朕回来了再接你一块儿回来。” 徐皇后一脸憧憬:“那我可记住了,到时候不许您耍赖。” 永平帝笑道:“不耍不耍,朕何时骗过你。” 第二天,永平帝继续上朝听政,太子将所有权力交回皇上。 昨日没有机会,下朝后,永平帝才叫来太子,上下打量一遍,皱眉道:“国事繁重,你怎么没见瘦,反而越来越胖了?” 太子真心冤枉,国事确实繁重,他每天都早出晚归,越累越容易饿,越饿吃得就越多,心情好了胃口大开吃得多,心情不好的时候,更是靠吃东西发泄。 不过,看看父皇结实的手臂,再看看自己,太子也知道这种辩解没用,只能默默地听着。 永平帝扫眼儿子的双下巴,摇摇头:“你啊,就是吃不了苦。” 长子幼时刚练武的时候,他还亲自教导过,奈何这孩子没什么习武天分。没天分,那就勤能补拙吧,可是儿子多跑几圈就累得晕倒,看着徐皇后忧心的样子,永平帝也就不忍强求了。 幸好,大郎、三郎继续了他与徐家的习武天分,功夫学得不错。 太子告退后,永平帝看看奏折,看累了想要休息时,拿出了五个皇孙交上来的文章。 其实路上都看过了,二郎、三郎、四郎的看一遍足以,大郎、五郎的,永平帝反复比了又比。 大郎论的是对官员的考评,五郎论的是民生。 两个孙子写得都不错,可是,大郎已经十六了,先生教得也深,五郎才十一,应该还没学过屯田制,真就是这一路看到了,便想到了。 最后看一遍,永平帝将这五份文章单独放进一个匣子,不准备给旁人看了。 晌午,永平帝又一次去了学宫。 大通铺上,大郎、三郎、六郎凑在一起,二郎、四郎待在一起,七郎、八郎照旧守着五郎。 二郎人嫌狗憎,四郎没办法只能跟着他,大郎、五郎才是兄弟们中的两个小头领。 永平帝看看这两个孙子,默默离去。 第166章 (魏曕终于打消了那分怀疑) 衡哥儿跟着永平帝回京不久,也就要过年了。 腊月二十七,济昌伯府设宴宴请亲朋好友。 其实殷家在京城也没什么亲戚,就殷蕙、殷蓉这两个外嫁的孙女。殷墉虽然也认识些官员,可他并没有与人家怎么走动,对方携礼登门,只是叙旧殷墉就好好招待,如果有事想求魏曕或蒋维帧,希望殷墉帮忙搭钱,殷墉一概拒绝,久而久之,也就没剩下什么朋友。 殷蕙、殷蓉两家来得都挺早,宴席开始前,殷蕙、殷蓉、谢竹意带着孩子们去花园里逛了,男人们坐在厅堂喝茶聊天。 对于同时招待魏曕、蒋维帧这件事,殷墉已经有了经验,只要绝口不提官场朝廷,那就不会犯什么忌讳。 蒋维帧、殷阆也都摸清了魏曕的脾气,魏曕开口的时候他们附和,魏曕沉默他们就自聊自的。 蒋维帧与殷阆聊了些科举之事。 魏曕默默听着,倒也不觉得枯燥,余光偶尔在蒋维帧身上扫一遍。 一眨眼,父皇已经登基三年,就在今年年底,朝廷对这三年来各地官员的政绩做了考评。 蒋维帧现在是正五品的吏部郎中。 吏部的官员,很容易收受贿赂亦或是被人情左右,官员过刚则容易被其他同僚排挤,太好说话则容易失足犯错,蒋维帧在吏部却还算游刃有余,没有徇私舞弊,亦没怎么得罪人。当
相关推荐:
可以钓我吗
病娇黑匣子
掌中之物
进击的后浪
被恶魔一见钟情的种种下场
人在斗破,但全员NPC
逆战苍穹
抽到万人迷但绑定四个大佬
将军男后(修改版)
老司机和老干部的日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