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6章
起旁边的木盒。 “三字经?” 孔鲋眉头微皱,这是哪家典籍?为何闻所未闻? 皇帝送他此书又是何意? 他莫不是以为此书胜过儒家典籍?想要以此羞辱于他? 孔鲋嘴角扬起一抹冷笑。 皇帝赐死臣子,一般不会明说, 赐毒酒白绫之流反而是落了下乘。 以秦武帝的手段,拿一本胜过儒家典籍许多的书,让孔鲋羞愤自尽倒是有可能。 “老夫倒要看看是何等巨著!”孔鲋有几分不屑,拿起三字经,翻开第一页。 “人之初,性本善……” 孔鲋看到这六个字,眼睛便再也离不开了。 老头子之前大病一场,如今翻到此书,神情激动,面色变得红润起来。 短短六个字,好似给他注入了生命的力量。 这上面的每一句话,都与儒家思想契合,偏偏又朗朗上口。 “此书若是用于教化孩童……”孔鲋双眼渐渐眯起,眼底似藏有太阳,光芒四溢。 “彩!” 孔鲋胸口起伏不断,放声大笑起来。 不过他很快就平复了自己的心情,让自己处于平静的状态。 不可大喜大悲! 孔鲋自觉命不久矣,若过于大喜,死在途中,恐后人误会。 他必须活着到薛郡! “来人!给老夫送些吃食!” 孔鲋出了咸阳之后,茶饭不思,身体已逐渐消瘦,他之前亦想着活着回薛郡,但心中结郁,实在吃不下什么。 如今心怀大开,食欲大开,他也怕自己若是继续这样不能活着回到薛郡。 随行军士很快拿来了糕点肉脯和果汁。 这些都是赵凌让人准备的。 冯瑜的确已经接替了孔鲋的位置,但孔鲋不死,才能将利益最大化。 孔氏宗族在薛郡的根基身后,孔鲋的血统和资历都不是冯瑜能轻易替代的。 他活着到薛郡,交代孔氏一族为大秦效命,这才是赵凌想要的。 外面那些军士也不清楚孔鲋是怎么回事,怎么就突然能吃了。 不过陛下交代,要让孔鲋活着,如此也好。 立马有人快马加鞭回咸阳禀告赵凌。 咸阳城,长安候府。 这座府邸是赵凌令人新建的,与咸阳城其他权贵的府邸大有不同。 里面各种后世才有的家具。 厨子也是三川郡请来的,扶苏也早早地吃上了美食。 扶苏、蒙武、王翦都是受到赵凌的特殊照顾,他们的入厕的地方也被专人改了。 “手纸……”扶苏回府之后,看到仆人放在一旁的厕纸也不仅皱眉。 此手纸与宣纸不同,入手更为柔软舒适,薄薄的三层叠在一起为一张。 “未免过于奢侈。”扶苏令人将手纸收起来,“拿去写字岂不更好。” “侯爷,陛下说了,这等手纸过于吸墨,故而不适合书写,陛下已令人送来千张宣纸,并交代过,侯爷用完再令人送来便是。” 扶苏本就是比较节俭之人,但听仆从如此说,也不再坚持。 他回到书房,冷静下来,再次想到赵凌的种种行为。 他似乎真的冥冥之中有神明相助。 他五年前便知道自己会被赐死? 他身边哪来如此多的人才? 还有他登基之后的种种表现令扶苏惊为天人。 扶苏自幼时便被始皇帝重点培养,可他扪心自问,如果换作他当皇帝,他或许能保证朝堂不乱,大秦不乱。 但要像赵凌这般解决内忧外患,血洗草原,收服诸子百家,并且从中找到一个平衡点。 他真做不到! 大秦在赵凌的治理下肯定比他更好。 只是赵凌多智而近妖,若长期劳累,恐寿命不长啊! 扶苏不由在想,赵凌让他批阅文书,难不成是怕他英年早逝,无人接替皇位,大秦将乱? 以扶苏对赵凌的了解,他不会做无意义的事情。 扶苏的心头莫名地沉重,剑眉微皱,喃喃自语:“皇帝也该成婚了!” 大秦男子二十岁弱冠。 赵凌本该等弱冠之后,举行成年礼,冠以父系正统赢姓,随后才大婚。 “该去看看王太后了。”扶苏嘴角一扬,他好歹也是皇帝的长兄,皇帝的婚事也该操办了。 赵凌恐怕想破脑袋也想不到,他不过是想偷个懒,扶苏竟然能想这么多,而且他发散思维也太恐怖了,更想到给他找老婆这上面去了。 第181章:牧民术 “陛下,孔鲋已无求死之心。” 赵凌正批阅文书,张良进了章台宫。 “善!”赵凌放下毛笔,松了口气,“原齐地的那些贵族应该也老实了。” 张良点头道:“陛下高瞻远瞩,臣下佩服!” 齐国是大秦最后兼并的,当年王贲率兵攻齐,齐不战而降,原齐国贵族也被齐王建裹挟着投降。 秦与齐之间的战斗并不惨烈,所以齐国遗民对大秦并无太深的仇恨,反秦的势力并不算明显。 可也正因为如此,原齐地的大族几乎没有遭到战火的荼毒,实力是六国遗民保存得最好的。 之前不少赵楚余孽都藏在齐鲁之地,结交当地宗族权贵,如果孔鲋死在咸阳或者路上,某些人肯定会动乱起来。 而且那孔氏宗族也会掀起波澜。 虽说赵凌完全可以凭借武力解决,但作为一个统治者,用武力解决问题反而是最下乘的。 强行引起鲁地之乱,以兵力镇压,与只用两本书便让儒家彻底为帝国效劳。 如何抉择,还用想吗? 赵凌可以预见,孔鲋回去之后,定会真心实意地让孔氏一族效忠大秦。 赵凌看着张良,笑到:“张良丞相找朕,不仅仅是为了孔鲋一事吧?” 张良犹豫了片刻,说道:“陛下,前几日各郡县的文书,臣与尉丞相皆是商议过的。” “三十五个郡县,税收没有上缴国库不说,皆还向朝廷要钱粮,这实在是说不过去。”张良沉吟道,“若各郡县都需要朝廷的扶持,那郡县制似乎还没有分封制强吧。” 张良曾是韩国的贵族公子,秦朝的统一,取消了贵族们的封地,使张良家族破灭,故而张良一直是倾向于以分封制治国,哪怕在三川郡时,已经被赵凌说服,但眼前这种状况,让张良忍不住旧事重提。 赵凌盯着张良的眼睛,语重心长地说道:“子房,你便莫要再想分封制了,周朝的分封制,最后导致什么结果,你已经看到了。” “你若是只想求一己之利,你要多少钱粮,要什么珍稀之物,朕都可以给你。” 张良连忙说道:“陛下,臣并不是重提分封制,也不是要什么东西,只是认为,朝廷不该给各郡县过多的扶持。” “至少不能郡守们要就给。” 如果是分封制,各封地的王应该每年朝贡才是,而不是像如今这般,郡县的赋税朝廷没有收就算了,竟然还从国库拨款出去。 至少从封建君主的角度来看,这简直就是天方夜谭。 大秦就三十六个郡县,除了三川郡以外,另外三十五个郡县今年皆没有上缴赋税,不仅仅如此,赵凌还给每一个郡县都拨了大量的钱粮。 赵凌还是很耐心地说道:“各郡县今年所收赋税皆不上缴,这是朕将郡守们派去任职的时候便已交代。” “今年大秦各地饥荒,本就减免了不少农民的赋税,若是想要让全国都如三川郡一般富庶,让百姓都不用挨饿受冻,那是需要大量的钱粮来维持的。” “更何况还有修路,建房,修建发电站,修建河坝,治理水患。”赵凌眯眼道,“郦食其已经让三川郡的富商们前往各郡县,大秦的血液将流动起来。” “财富不能就聚集于咸阳,而是藏富于民。” 赵凌的治国理念明显与商鞅、李斯的弱民强国政策背道而驰。 张良沉默了,以他的见解,是能理解赵凌的做法的,但是真这样做,他又觉得不对劲。 至少眼前的情况来看,朝廷并没有得到什么收益,反而要拿出许多钱粮出去。 若是封诸侯,不可能出现这种事。 赵凌之前只是跟张良说过分封制的坏处和郡县制的好处,但目前大秦的版图是空前的大,一个疆土辽阔的帝国该如何治理,张良也是需要学习的。 不同于后世之人,无论华夏大地分裂成什么样子,只要有人站出来,那必定是将一统华夏作为毕生追求, 无论经历了什么,华夏民族最后都会走向统一。 在当代正常人看来,嬴政非要将那么多的国家融合成一个国家,大家生活习惯不同,文化也不同,之前的千百年来,大家都是这么过的,统一才是违背天下人的意愿。 时代的局限性,还有张良的思想其实也跟西文彦他们那些贵族差不多。 这无关乎才智,他身为大秦丞相,上表的文书当中字里行间其实也看得出来。 他曾上书《牧民术》,是用道家之术来治理百姓。 赵凌承认,他写得很好,无为而治,道法自然,察民情于未形,牧民者之修养…… 但从“牧民”二字,难道还看不出张良的内心是怎么怎样的吗? “牧”字可用在牛羊牲畜上面,在当世也用于民。 因为在贵族的内心,民与牛羊牲畜无异。 这种潜意识写出来甚至不会察觉有任何问题,这才是最可怕的。 无论张良是何等的经世之才,甚至他都与赵凌之间交谈过许多次,赵凌已经以后世的一些学说努力改变他的观念,他那个“牧”字落在赵凌眼中依旧刺眼。 赵凌见张良沉默,下意识地问道:“子房,若人无贵贱之人,你觉得这样的天下好吗?” 张良摇头道:“尊卑当有序,否则天下将大乱。” 好吧,就知道会是这样的答案。 赵凌继续说道:“那朕希望子房能将天下的庶民至少当人看,而不是牲畜。” 张良眉头紧皱:“陛下何出此言,张良从未将庶民当作牲畜看待,只是尊卑地位有序,天下才能有序。” 张良自己都觉得自己对百姓很好了,也认可
相关推荐:
综漫:开局就打宿傩?
她太投入(骨科gl)
被觊觎的她(废土 np)
宣言(肉)
一幡在手天下我有
寡妇门前桃花多
偏执狂
铁血兵王都市纵横
重生之霸婚军门冷妻
生存文男配[快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