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章
始皇帝这是要为赵凌清除将来的一切障碍! 只是血雨腥风之后这一堆烂摊子又该如何处理? 秦朝上朝的时候并不需要像后世一样行跪拜之礼,嬴政也一直都秉承着相对的平等随和,大殿两侧都是放有座位。 赵凌望着面前惴惴不安,心事重重的大臣们,也是很随意地说道:“各位爱卿都请坐吧!” 他话音落毕,大臣们才纷纷落座。 赵凌目光扫过众人:“各位有什么想说的,畅所欲言吧。” 武将这边,蒙武不说话,他们也都纷纷闭口不言,毕竟朝堂之事,他们武将本就没多少可以进言的,就老老实实坐着便好。 他们谁也不不知道赵凌的脾气秉性,若是说错话,恐招杀身之祸。 文臣那边,冯去疾也暂时选择了沉默。 朝堂之上一片寂然,落针可闻。 终于,扶苏的老师淳于越忍不住开口道:“陛下,敢问何时接扶苏公子进咸阳,又将如何对待扶苏公子?是软禁还是如何?” “朝中大臣死伤殆尽,职位空出许多,天下政事如此繁忙,陛下又打算派何人处理?” 第14章:诸位不会想让朕弑兄吧 “淳于仆射,朕既然说了会迎扶苏回咸阳,自是言出必行,父皇葬礼之上,他身为嫡长子,肯定是要在的。” 赵凌顿了顿,笑道,“至于说什么软禁,淳于仆射是在说笑吗?扶苏乃朕兄长,他只要不造 反,永远都是自由之身,他想干什么就干什么,朕还会给他赐爵封侯。” 淳于越盯着赵凌,一时间不知该如何应答。 只要扶苏不造 反? 根据秦国祖制,赵凌这才是造 反吧。 但这样的话,皇宫前那些自刎的大臣们临死之前已经说了不知多少遍了。 祖制? 赵凌坐拥数十万大军,连大臣们养的士卒也尽数拜在赵凌的门下,他还会在乎祖制? 若是说急了,他命人杀了如今还不知身在何处的扶苏,随便找个人顶罪,淳于越又该如何应对? 扶苏一死,那就符合祖制了。 故而,淳于越不敢再提这件事,也不敢再反驳。 他可以等扶苏到了咸阳再谋大事,但绝对不是现在旧事重提。 “在这件事上,朕这般处理,各位大臣没有意见吧?”赵凌的目光扫过众人,最后在冯去疾的身上停留了片刻,直到冯去疾和他对视了一眼,他才重新看向淳于越。 此时能站在朝堂上的文臣都不是什么愣头青,他们也都有大族背景。 此间文臣中,贵族世家以冯去疾为首,儒家子弟以淳于越为首。 这两人均不表态,谁又敢轻易表态? 赵凌刚才的回答可不好回应,若是说没有异议,那就等同承认了赵凌皇帝的身份,哪怕扶苏将来回到咸阳,他们再起事,便是造 反。 蒙武还在琢磨今天的局面究竟是不是始皇帝做下的局,哪有心思回答这种问题? 于是乎武将也都闷不做声。 见众人沉默,赵凌面色凝重地沉吟道:“看来诸位对此时存在异议,该不会是想让朕弑兄吧?” “还是说淳于仆射是想让朕将扶苏软禁起来?”赵凌叹了口气,“诸位应是怕有人打着扶苏的旗号作乱朝纲吧,既然如此,那朕就只能为难兄长,将他……” 淳于越瞳孔骤缩,连忙应道:“陛下!臣等无异议!还望陛下做宽德仁厚之君,善待公子扶苏!” 赵凌这是纯纯的无解阳谋。 虽然他告诉众人,扶苏还活着,但扶苏现在身在何处,无人知晓。 他都已经说了自己会善待扶苏,淳于越若是依旧不肯称臣,那他便杀了扶苏,或是软禁扶苏都在一念之间。 什么叫大势所趋? 赵凌甚至毫不避讳地点出有人可能打着扶苏的旗号造 反,他怕吗? 后世的一位伟人曾说过,枪杆子出政权。 这句话无论放在何时何地都是不变的真理。 赵凌上举仁义,不杀兄长,不诛胞弟,下面拿捏三十万大军,淳于越拿什么反对他? “臣等无异议!还望陛下做宽德仁厚之君,善待公子扶苏!” 淳于越为代表的儒家门生纷纷应和起来。 冯去疾身为右相,秦朝以右为尊,他代表了贵族世家,地位比嬴政亲自抬起来的李斯还要尊崇,他此时依旧沉默不语。 他是彻底的被赵凌给惊到了。 如此手腕,比起始皇帝也不遑多让啊。 可赵凌在皇宫外说的那一番话是在叫人不得不担忧。 赵凌若是成为皇帝,又会对他们这些贵族世家做些什么? 他当皇帝肯定不如让扶苏当皇帝好。 赵凌满意地看了淳于越一眼,然后直勾勾地盯着心事重重的冯去疾,面带笑意地问道:“冯丞相,你是有其他意见?你觉得是软禁扶苏好,还是直接杀了的好?” 冯去疾闻言吓得一个哆嗦,就算他尊为右相,大大小小的贵族世家以他为首,但他又怎敢冒天下之大不韪当着百官的面说出软禁扶苏和杀了扶苏的话? 最关键的是,他真的暗示过赵凌杀了扶苏。 如果赵凌将之前两人的谈话当着百官讲出来,哪怕没有挑明,他也会成为众矢之的。 冯去疾慌忙起身,弯腰行礼:“陛下,扶苏公子也是德才兼备,还请陛下念及兄弟之情,善待扶苏公子。” 那些贵族世家的官员也纷纷开口:“还请陛下念及兄弟之情,善待扶苏公子。” 赵凌这才笑道:“这是自然。” 他要的是百官称臣! 挟扶苏,持大义,掌重兵,他们敢不称臣,那就等着被清算吧。 然后,他将目光落在了蒙武身上:“蒙老将军可有不同的意见?” 蒙武眼睛微眯,坐在那里没有起身,也没有行礼,声音浑厚如山岳落地:“请二公子念及兄弟之情,善待大公子,莫做那忤逆之徒。” 蒙毅在旁不敢说话,他已经对赵凌称臣,可他的父亲竟然还称赵凌为二公子,这是还没有承认赵凌的皇帝身份啊。 冯去疾和淳于越等文臣皆偷偷打量着赵凌的神色,也偷偷观察着蒙武的表情。 武将们也如蒙毅那般不敢搭话。 他们站队可不好站了。 进咸阳宫前,尽数武将已经称臣,其中不乏有蒙武的门生子弟,也有他亲手提拔出来的将领。 蒙武不承认赵凌皇帝的身份,他们现在该如何处之? 赵凌又会怎么对付蒙武? 蒙毅好似想到什么,脸色一阵煞白,看了看沉稳如山的父亲,又看了看满脸笑容好似春风温和的赵凌,连忙起身走到殿前,单膝跪地:“望陛下念臣父年事已高,这些年为大秦征战沙场立下汗马功劳,勿要追究其罪责!” “臣父年迈体衰,还请陛下允其解甲归田,安度晚年!” 他怕了! 他认为赵凌不像表面这般平易近人,赵高李斯同样是位高权重,他还不是说杀就杀。 众人皆称赵凌陛下,唯独蒙武称其为二公子。 已有杀身之祸啊! 帝王之心不可揣测,若赵凌面带怒色,或许还好说,但他听了父亲的话后,不怒反笑,恐杀心更重! 赵凌还没有说话,蒙武便怒不可遏地大声呵斥道:“蒙毅!你这逆子,丢人现眼的玩意儿!说谁年迈体弱了?” “老子还没说话,你还让老子卸甲归田?你个不为人子的东西!信不信老子现在就卸了你的狗腿?” 第15章:三大氏族死谏 大秦朝堂之上,哪怕是以前嬴政上朝的时候,大臣们也时长吵得不可开交。 文臣指着对方鼻子甚至是指着嬴政唾沫星子横飞,武将一言不合撸起袖子就是一顿干架,这类事情早就成了常态,连嬴政都见怪不怪了。 蒙武这些年退居二线,偶尔上朝也大都只是闭目养神,但他早年伐齐灭楚,杀敌无数,王翦两年前退隐之后,他就是大秦军界第一人。 蒙毅也深知自己父亲脾气实则火爆如雷,看他那眼神,自己要是敢再多说一句,他肯定上来就是一顿拳打脚踢,根本不会给任何人面子。 老子打儿子,那不是天经地义吗?就算始皇帝见了也最多轻飘飘地劝上两句然后坐在一旁看热闹。 蒙毅就算再急,也只能悻悻地看了赵凌一眼,然后拱了拱手,坐回自己的位置。 冯去疾和淳于越见状也只是坐山观虎斗。 要是赵凌拿蒙武开刀,降罪于他,那可就是得罪整个军方。 赵凌根基不稳,就算城外有三十万大军,但那三十万大军中有多少曾是蒙武的旧部? 蒙武不认新皇,赵凌凭什么登基? 杀了他? 且不说蒙武在大秦的影响力巨大,蒙恬、蒙毅会坐视不管?他们可都是手握重兵的将领啊! 赵凌和蒙武对视了一眼,只是笑道:“蒙老将军老当益壮,朕会听你的建议,善待扶苏的。” 蒙武承不承认赵凌皇帝的身份,在赵凌看来根本不重要。 赵凌兵强马壮,年轻力富,蒙武就算再有威望,他已经老了,他的两个儿子都已经拜在赵凌门下,自己还有韩信和张良这等奇才,这还不能控制秦国军政,那才叫好笑。 蒙武骂完蒙毅之后,眼睛一直都盯着赵凌,他想要从赵凌的脸上找出愤怒,找到一丝的杀意,甚至是一点点的情绪波动,从而来判断赵凌这个人的性格。 很可惜,他失望了。 赵凌那从容不迫的样子让蒙武产生一种错觉。 他好像在凝视不可见底的万丈深渊。 赵凌若不是城府极深,喜怒不形于色,那便是根本就不在乎他的看法。 根本就不在乎蒙武是否承认他这个皇帝。 蒙武眉头紧锁,沉声道:“请二公子回答淳于越的第二个问题,天下政事如此繁忙,陛下又打算派何人处理?” 赵凌忍不住大笑:“蒙老将军和淳于仆射考虑得真是周全,不过朕早已安排好替补这些官员的能人。” “来人,宣张子房、萧何以及三川郡学子进殿。” 咸阳宫外早就候着的张良和三川郡学子听到宣召,依次进殿。
相关推荐:
姑母撩人
我的师兄怎么可能是反派
倒刺
被觊觎的她(废土 np)
自律的我简直无敌了
虫族之先婚后爱
军师威武
好你个负心汉_御书屋
心情小雨(1v1强制)
偏执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