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8章
定陛下是否能允他们入股国企啊! 咸阳城中的小贵族好奇,大贵族们蓄势待发,一时间有关国企的事情成为他们茶余饭后的谈资。 若有谁知道国企的相关事宜,那便将迎来众人羡慕的眼光,也有了吹嘘的资本。 仿佛他们已经有资格入股国企,将来的家族气运便与大秦的国运连在一起。 三日过去,冯家门庭若市。 之前冯去疾辞官之后,他的许多门生故吏都选择了疏远冯家,哪怕冯劫还是御史大夫,但局势不明的情况下,他们可不敢跟冯家走得太近。 赵凌连李斯赵高这样的权臣都是说杀就杀,一个冯家,他灭不得? 可就在冯去疾走出皇宫之后,一切局势都变得明朗起来。 冯家依旧是那棵苍天大树。 冯去疾每日除了修改秦律,还需应对这些再次贴上来的故交。 官员的确不能受贿,但冯去疾现在可不是丞相了,给他送什么都不触犯秦律。 冯去疾看着满院子的礼物,还有用宣纸写了三篇的礼单,也是笑出了声来。 何谓人情冷暖? 如今的他,似乎比他之前当丞相的时候更受这些人的尊敬。 “诸位,陛下令冯某一月时间卖掉一万斤棉花,数量巨大,实在难以完成。” 冯去疾只是对前来冯府拜访的门生故吏说了这么一番话,棉花尚未到,一万斤棉花已经被订了五千斤,那些人留下全额的货款,也不管棉花什么时候到。 三日时间,卖了五千多斤棉花。 那堆放在库房的黄金和半两钱堆成了小山,粮食更是填满了三处宅院,他只能禀告赵凌,让人将这些钱财和粮食搬进国库和粮仓。 冯去疾看着客厅那些对他毕恭毕敬的大小贵族们,心中不免好笑。 陛下,这难道也都在你的预料之中? 自从赵凌登基之后,先是细盐、纸张狠狠贵族们的钱财,随后又由西文彦带头,捐募军费,如今又是棉花。 咸阳城的八月有些许炎热,这个时候买御寒的棉花? 还三日之内卖出五千多斤,四万多两黄金啊! 冯府中人,记账的,搬运钱财粮食的仆役忙都忙不过来。 如果按照赵凌所说,卖完一万斤棉花就给他一万两黄金,那他这三日便挣了五千两黄金? 冯去疾越是细想,越是觉得赵凌深不可测。 这赚钱的速度,难怪他都不屑于收农民的赋税,还用钱财买农民的粮食。 还有他说生产那些农具,提高农民的生产效率,农民们过好了,粮食种多了,大秦的国库本就不怎么缺钱粮,赵凌这段时间做事可没怎么用国库的钱啊…… 冯去疾在心中默默推演,他能清晰地意识到,赵凌如果继续这么下去,农民会过得很好,国库也不会缺钱。 百姓过好了,生得也多,到时候大秦的百姓会越来越多,农民也会越来越多,大秦额粮食自然也就越来越多…… 这就好似滚雪球一般。 若百姓的日子过好了,谁又愿意叛乱? 还有两月之后的国企计划。 冯去疾已经看到两月之后咸阳城这些贵族们疯狂的模样。 赵凌会让他们入股吗? 请君入瓮? 但如果只是赵凌的骗局,国企并赚不到钱,这些贵族会怎样? 他们会反? 冯去疾想到这里又忍不住笑了。 那时候的贵族们没钱没粮,赵凌深得民心,手握重兵,他们拿什么反? 当年始皇帝让六国的贵族都住在咸阳,给官给房,不就是看重他们在各地的势力和财富吗? 对于这些六国的贵族,本来就不好处理。 赵凌如此一来,似乎就解决掉始皇帝一直耿耿于怀的问题。 国企究竟赚不赚钱,这个问题对冯去疾而言真的已经不重要了。 赵凌许诺的一万两黄金肯定投了,至于后面的两万两黄金,若是让他投,他便投,不让他投也无所谓了。 第137章:商人必须管控好 八月中旬。 赵凌站在咸阳城外,百官站在两侧。 蒙毅带着陷军营回来了,除了被派去追杀项羽的两千兵,还有死了的四百多人,还有七千五百余人。 七千多身穿重甲,头戴面具,手持长枪的骑兵出现在咸阳城外,他们的战甲在烈日之下散发出冰冷的寒意。 哪怕再热,他们也没有脱下战甲。 “下马!” 为首的陷军营将领沉声一喝,七十名负责指挥军队的传讯官开始挥舞旗帜,传达军令。 不过片刻,七千余名将士齐齐下马。 赵凌看着面前的将士们,喊道:“卸甲!” 传讯官再次挥舞旗帜。 将士们纷纷卸甲,摘下面具。 这些将士身上的衣服已经全被打湿,脸颊通红。 八月中旬的咸阳,已是非常的炎热,这些将士竟然穿着战甲覆盖全身跋涉回城,军纪严明可见一斑。 “陷军营斩头曼部落六万三千五百三十五人,今奉诏回咸阳,此乃军功薄,献与陛下。” 赵凌接过用纸张线订的军功薄,递给旁边的内史,宣布道:“陷军营众将士先连升四级,再依人头提升爵位,重新制验。” 所谓验等同后世的身份证,上面会记载相关人的籍贯身份,包括家中情况,以及爵位和身高。 不更爵位(4等爵位)已经可以免服轮流戍边,可担任基层官吏,五大夫(9等爵位)以上更高爵位者有机会进入中央官僚体系。 根据大秦斩首授爵的军功制,士兵每斩获一个敌军首级,可晋升一级爵位。 军官按所率部队总斩首数晋升,如屯长需全队斩首33级方可晋爵。 按照军功制下来,不少人可能会在不更的爵位上再升五六级,也算是一步登天了。 “伤者按伤情发放抚恤金,断手断脚者,有战功,发放百金。” “战死者,家中若有父母妻儿,发放千金。” 战场之上,受伤在所难免,有人断手断脚,然后失去劳动力,赵凌意在提高大秦伤兵的待遇。 三川郡那边便有不少的受伤老兵没有稳定的生活,他已经给了不少福利,以此保证他们的生活来源。 但这不该是一郡之地郡守做的是,朝堂这边就该做好表率。 国库现在真的不缺钱,赵凌要提高普通百姓和底层将士的福利。 陷军营的将士们听到赵凌的封赏,一个个喜上眉梢,有的人已经激动得流泪了。 他们本是各地被判了死刑,即将执行,被赵凌强行救出来的,他们犯的罪行其中有盗窃、群盗、逃避兵役、违反宵禁的,这些罪行在秦朝都是死罪,赵凌将他们救下,组成死囚营。 自那一刻,他们便没了之前的身份,如今立下战功,不仅仅可以重新做人,反倒有了爵位和赏赐,赵凌对他们而言,可算是再生父母了。 赵凌封赏了回城的陷军营,给了他们一个崭新的人生。 随后大军进城,赵凌安排人给陷军营安排了一场盛宴。 内史也开始着手统计陷军营的将士们的战功,定下他们的爵位,制作他们的“验”。 一切都有条不紊的进行着。 这些将士们将代表赵凌返回各个郡县乡里,不识字的学习识字,随后取代一些被贵族氏族推上来的官吏,与科农院官员一同监管郡县乡里的一些小贵族,避免贵族们进行土地兼并。 七千多人散下去,再次收拢权力,这便是赵凌要做的。 就算没有陷军营,如今大秦的军队已经够强了,匈奴都被打下来了,剩下那些百越、月氏,暂时根本不用管。 百越那边偶尔有摩擦,赵凌已经令人将红衣大炮运往边境,守住边境便可。 一群未开化的蛮夷而已,何必耗费大军去征伐? 匈奴被灭之后,只要风声传过去,他们直接就被吓破胆了,来犯者,红衣大炮轰上几炮,自然就吓退了。 南方如今由任嚣、赵佗驻守的二十万大军本就只承担戍边、屯垦、同化任务,并没有再对百越发起进攻。 赵凌目前给他们的任务也仅仅是镇守边关,散布头曼被斩,大秦横扫草原的消息,先乱其军心,让他们好好掂量一下,到底应该怎么跟大秦相处。 夕阳西下,赵凌坐在章台宫内继续翻阅着各地报上来的文书。 赵凌开始在想一个问题,究竟该如何更好地用好商人。 他提高商人的地位,并不觉得嬴政他们重农抑商是错的。 何为重农抑商? 就是因为商人太强,所以要抑制打压。 农民太弱,故而才要重用。 商人逐利,人性复杂。 商君书并没有错,如果农民看到商人赚得比他们多,过得比他们好,就会有更多的人去行商,从未荒废了田地。 要知道华夏两千多年文明里,除了元朝,几乎都是重农抑商,一个民族能在这个不变的根本国策下一直延续传承两千多年,证明这个选择并不是错误的。 商人过于强势,势必压迫底层。 春秋战国时期,跨国游走的商人众多,而且那些商人的日子过得都是不错的,比如吕不韦、陶朱公。 当时秦处西陲之地,除了种田、冶铁、造兵器,什么也不会干。 那时的秦是被诸国看不起的,中原地区郑魏之地,以商立国,通衢之地,商贸核心,高台楼阁,歌舞飘忽。 可最后的结局是怎样呢? 还不是秦王扫六合? 你屯盐粮钱财,我屯兵,你的盐,你的粮,还有你的钱财都是我的。 官商不可勾结!否则对底层百姓将是无尽的祸害。 赵凌是有手段对付这些商人的,房地产的开发是借商人的钱财,但房价必须让百姓住得起才行。 建立国企,想要将大秦顶层贵族们的财富流通下去,又不能让他们成为大秦的蛀虫,也必须把握好这个度。 赵凌这时候才发现,当皇帝是真的不容易啊,他那迷人的老父亲怎么就突然驾崩了呢? 明明还可以再潇洒两年呢。 真是叫人猝不及防。 赵凌起身走出章台
相关推荐:
沦陷的蓝调[SP 1V1]
被觊觎的她(废土 np)
倒刺
老师,喘给我听
偏执狂
我曝光前世惊炸全网
自律的我简直无敌了
祸国妖姬
人妻卖春物语
穿成炮灰后和灰姑娘he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