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9章
个籍籍无名之辈,提出如此划时代意义的言论,自然是会遭受一些非议。 很显然,冯瑜给扶苏说通了,扶苏也认可这样的做法。 只是这一次扶苏没能像之前那么刚硬,面对儒家的领袖,曾经的师长,提出在当今看起来离经叛道的言论,他也变得有些不够自信。 毕竟还未实践的东西,他又怎敢断言一定该这么做呢? 扶苏的眼界和才华都是上等,却是缺了嬴政那股子天下唯吾独尊的霸气。 孔鲋在赵凌的凝视下莫名的心慌。 赵凌登基之前,儒家被法家打压得体无完肤,在朝堂之上虽然也有不少门生担任博士,实际上根本没什么话语权。 如今赵凌算是给了他们儒家机会,若是惹怒了赵凌,之前的努力都有可能功亏一篑。 孔鲋只能小心翼翼地回道:“请陛下明察。” 赵凌不再问孔鲋,目光落在扶苏身上。 扶苏依旧儒雅谦逊的模样,相比方才口不择言,面对赵凌又战战兢兢的孔鲋,他更像是儒家的传人。 赵凌只是语气平淡地问道:“长安候,可有此事?” 扶苏仅仅只是犹豫片刻,目光与冯瑜短暂的接触之后,正色道:“陛下,臣以为当下儒家的学说并不适合大秦,若陛下欲以儒学教化天下,应与法家、阴阳家相融合。” 孔鲋闻言,激动地说道:“陛下,您听见了,擅改圣人学说,还与别家学说融合,此为人言否?融合之后,那究竟是哪家学说?” 扶苏说出他以为当下儒家的学说并不适合大秦时,孔鲋就想打断他说话了,但碍于赵凌的威严,勉强听他说完。 哪怕是面对赵凌,他依旧还是说出“此为人言否?”这样的话来,可知他内心是何等的愤怒。 淳于越也是在旁气得又是摇头,又是叹气,仿佛在后悔自己教出了一个数典忘祖的学生。 在他看来,扶苏这就是对整个儒家的背叛。 他已经开始质疑扶苏的人品了。 他们都忘记了他们在赵凌的威逼利诱之下,弃扶苏如敝履。 “长安候以为,需怎样改,儒家才可用?”赵凌问出这样的话,心中也是一阵暗叹,扶苏如果早有这样的觉悟,父皇恐怕直接就立他为太子了,哪来这么多事? 至于怎么改? 冯瑜是他的学生,让冯瑜跟着扶苏修《万民典》一事是他早就计划好的。 他就想看看,冯瑜有没有能力说服扶苏,也想看看扶苏是否开悟。 两人的能力一同察看。 结果似乎挺令人满意的。 扶苏还没开口,孔鲋就高声喊道:“陛下!” 赵凌差点没给他吓一跳,疑惑地望着孔鲋,问道:“博士御监有话要说?” 孔鲋热泪盈眶,慢慢跪地。 常奉府众位博士纷纷跟着跪了一片。 孔鲋这才语重心长地说道:“陛下,圣人之典籍,怎可妄改?慎行啊!” 扶苏见状也没再说了,这齐齐跪了一片,他再说下去,这些儒生怕是要死谏了。 扶苏欲言又止,赵凌也算再次见到扶苏的“软弱可欺”,这些儒生就如此跪着,便能堵住他的嘴,要是真让扶苏当了皇帝,这些腐儒死谏的成功率究竟该有多高? 赵凌脸上露出温和的笑容,说道:“孔老先生说得极是,圣人典籍怎可妄改?长安候朕是乱来。” “若先生不愿听长安候讲完,那长安候便不必讲了,朕也就不听了。” 孔鲋和一众博士喜上眉梢,孔鲋连忙高呼:“陛下圣明!” 其他的博士也跟着高呼,对赵凌歌功颂德。 赵凌等他们完事之后,这才冷着一张脸对扶苏说道:“长安候,朕命你集百家所长,编撰《万民典》,你亦不可如此不尊重儒家的选择,简直就是乱来。” 扶苏垂头道:“扶苏请陛下降罪!” 孔鲋嘴角一扯,眼泪也不流了,满是笑脸,果然陛下是各种找机会整治扶苏。 让扶苏编撰《万民典》,实则是想要找机会降罪于他。 帝王心术便是如此,伴君如伴虎啊! 还好陛下重用儒家。 “长安候,儒家既然不愿意听从你的意见改变,那儒家的所有典籍皆不入万民典,召回儒家前往各郡县乡里的门生。” “朕罚你计算儒家门生这月的俸禄,朕明日便发放给他们,免得有人说朕小气!” “从此以后,儒家所有典籍不得在民间流传!” 第123章:嬴政都太过仁慈 “从此以后,儒家所有典籍不得在民间流传!” 赵凌说出这话之后,常奉府所有的人都盯着他。 孔鲋和淳于越等人甚至还没想明白问题出在哪里。 皇帝不是要惩罚扶苏吗? 计算儒家门生这月的俸禄?俸禄还是由皇帝出。 你管这叫惩罚? 赵凌还说什么尊重儒家。 他的的确确也是尊重了儒家不改典籍的意愿。 只是不改便所有儒家典籍皆不入《万民典》,并且禁止在民间流传。 孔鲋以头抢地,高声喊道:“陛下,不可啊!” 淳于越更是哽咽道:“陛下!您答应过臣下,以儒学教化百姓的啊!” 赵凌瞥了二人一眼,嗤笑道:“有何不可?孔老先生根本未将长安候放在眼里!” “长安候乃朕大秦的侯爵,地位尊崇,又是朕之兄长,张口闭口就是竖子,长安候身为《万民典》的主撰,他还未说是如何更改,各位膝盖一弯,跪地便要堵住他的嘴?” 赵凌说着说着,脸上怒色渐起:“谁方才说长安候仗着朕的恩宠了?朕看你们才是仗着朕的恩宠给脸不要脸吧?真当朕赢氏一族好欺不成?” “还什么擅改圣人学说?不改便不改!谁稀罕用儒家?” “不是要召回门生吗?朕现在就公告天才,召集诸子百家有才之士,朕倒要看看,大秦没了儒家是不是就没人识字了!” 儒家这些人噤若寒蝉,脑袋就差钻进地里了。 赵凌说得一点都没错,嬴政在位的时候,儒家被打压成什么样了?甚至都还有性命之忧,儒家典籍都被烧得差不多了。 如今赵凌给他们机会,他们蹬鼻子上脸,不将扶苏放在眼里。 赵凌现在不用他们了,他们又该如何自处? “陛下,是臣的错!臣的错!”孔鲋连忙磕头,痛哭流涕,“陛下,臣愿听长安候所言,儒家愿改!愿改啊!” “望陛下收回成命!臣愿以……” “闭嘴!”赵凌突然喝止孔鲋,双目之中寒光四射,“孔鲋,莫要说什么以死谢罪之类的话,你敢说出那个字,朕便敢杀!” 孔鲋被赵凌身上毫不掩饰的杀意吓得一颤,最后选择了闭嘴。 淳于越也是不敢再说话。 什么以死谢罪,什么以死劝谏? 这些鬼话也就在嬴政和扶苏那种仁厚人面前好使,到了赵凌这里,他可不管。 什么后世如何评说,史书如何如何,他在乎吗? 老子是皇帝! 老子活着的时候想干什么干什么,死了之后你们爱咋说咋说。 暴君?昏君?亦或是一代明君? 这些重要吗? 反正他是听不到的! “长安候,你能不能改一改你那脾气?”赵凌目光一转,盯着扶苏训斥道,“别人家一跪,以死相逼,你就心软,莫说父皇见不得你如此作态,连朕都看不下去!” “皇室子弟,当心怀天下,该杀则杀!” “成大事者,岂能为他人三言两语所胁迫?” 扶苏在赵凌的教训下,那张温润如玉的脸庞尽显窘态,他在赵凌身上仿佛看到了嬴政的影子。 不! 赵凌似乎比父皇更加霸道。 赵凌见他还不说话,甚至连反驳都没有,皱眉道:“父皇那是太过仁慈,而你便是太软弱了!” 常奉府一众博士闻言更是不敢抬头。 他在说什么? 嬴政太过仁慈? 你说扶苏软弱,儒生们倒没太大的意见,不然怎么可以一跪就堵住他的嘴? 但你要说嬴政太仁慈…… 他们真的好想问问赵凌何为残暴? 他们又不敢真问,他们怕赵凌直接给他们演示一下,那可就太糟糕了。 扶苏也只是盯着赵凌看了半天,依旧没有任何的回应。 此时他心中不禁闪过许多的念头。 他是觉得冯瑜所说没任何问题的,但如果他是皇帝,他想要将诸子百家的学术融合,编撰出一套适合大秦的《万民典》。 儒家门生,他的老师淳于越和儒家的领袖孔鲋以死相逼。 他还会坚定不移地继续编撰那一套《万民典》吗? 扶苏心中没有答案,但赵凌给了他答案。 赵凌身上的杀伐之气真是他所欠缺的。 之前嬴政令他禁足一月,在这一月之中,嬴政令人给扶苏传消息,只说嬴政要责罚他的母后,让扶苏去求情。 扶苏还没自己的宫殿,便被自己宫中的奴婢仆从给围住了。 那些奴婢仆从就像孔鲋、淳于越他们这般跪在扶苏面前,祈求他不要出去,否则陛下会将他们全都杀了。 仅仅十余命仆从的性命,就将扶苏彻底困在宫中。 嬴政也因此事看出了扶苏的性子。 他太过仁慈! 若是皇子,仁慈还好! 皇帝过于仁慈,几条性命便能挡住他前进的步伐! 扶苏敢断定,若那年之事落在赵凌身上,宫中奴婢仆从旦有敢阻拦他者,必死无疑。 这可能便是两人之间最大的区别吧。 赵凌见扶苏还在发呆,冷声喝道:“长安候,朕要你说,儒家用还是不用!” 如今儒家的命运就在扶苏一句话之间。 只要扶苏说一句,用儒家。 那赵凌就会收回刚才的话,只要儒家愿意配合编撰《万民典》,以及在这之前派门生教孩童识字,赵凌还是会用儒家。 儒家也将欠扶苏一个天大的恩情。 赵凌却丝毫不在意。 朝堂大局已定,一群儒生敢拥立扶苏? 如果敢,此时他们就不该是战战兢兢跪在这里,而是在扶苏进咸阳时便选择为扶苏赴死!
相关推荐:
下弦美人(H)
我曝光前世惊炸全网
小怂包重生记(1v2)
将军宠夫
归宿(H)
生存文男配[快穿]
她戒之下 under her ring
偏执狂
沦陷的蓝调[SP 1V1]
赘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