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5章
“人之性恶,其善者伪也。” 荀子强调后天教化的重要性。 而《三字经》更偏向孟子思想。 淳于越看得脸上满是笑容。 叔孙通和伏生则是两人捧着《弟子规》看了起来。 “彩!彩!彩!” 淳于越已经看得颅内高潮了,连连喝彩。 叔孙通和伏生也是看得呼吸急促。 “弟子规,圣人训。首孝悌,次谨信。” “泛爱众,而亲仁。有余力,则学文。” …… 叔孙通和伏生都看的呼吸急促了。 孔子、孟子被后世称为圣人,但在秦朝可不是这样的。 儒家门生奉两位为圣人,但始皇帝承认了吗? 《弟子规》开篇六个字,已经等同秦武帝承认孔孟圣人的地位,同样承认了儒家的地位。 后面的内容皆与孔孟思想相通。 三人就站在那里,嘴里一边念叨,气息也是越来越急促,叔孙通和伏生甚至都已经热泪盈眶了。 以此书作为孩童的启蒙读物? 那是什么意思? 秦武帝真的要重用儒家,以儒家的思想来教化天下。 淳于越听到叔孙通念出《弟子规》的内容,也忍不住朝旁边瞥,他真恨不得将《三字经》和《弟子规》一同看完。 赵凌看着三人的模样,心中也是暗笑。 有一说一,他的内心其实倾向于荀子主张的性恶论。 孩童若是不经教化,没有后天的教育,他们心中的恶也是十分可怕的。 可他认为,既然是教育孩童,便应该宣扬人性本善。 原因也很简单,在宣扬人性本善的过程中是否就相当于告诉孩童,他们本性是善的? 一句话读百遍千遍,孩童自己都信了。 善!会成在他们的心中围起一堵墙,让他们不再往恶的方向走。 这难道不算是对孩童后天的教化吗? 第179章:他们哭死了 “三位爱卿,朕若以《三字经》和《弟子规》作为大秦百姓识字启蒙之书,三位意下如何?” 赵凌望着面前这三位儒家的代表,脸上笑容渐浓。 他早就想好了用这两本后世的读物来教化百姓,但时间却是一拖再拖,并让诸子百家互相融合。 让他们自己去编撰。 人太轻易得到的东西,便不会珍惜。 如果赵凌第一次拿出纸张的时候便直接拿出《三字经》和《弟子规》,那淳于越等儒家弟子那还不傲到天上去? 后面还想让诸子百家的门生融合? 儒家的门生也不会感到如此莫大的压力。 帝王心术,便是要让人感觉快要失去的时候,再重新给他们希望,那样才会真正的死心塌地。 常奉府中,诸子百家争鸣。 儒家门生是看在眼里的,孔鲋甚至都已经绝望了。 赵凌就是要告诉他们,朕不用儒家,亦可用法家、墨家。 儒家并不是唯一的选择。 淳于越等人望着赵凌,在赵凌问出这样的问题之后,他们心中的激动之情已经无以言表。 叔孙通率先伏地,叩首高呼:“吾皇千古!” 淳于越和伏生同样跪地,两人高举书籍,好似朝奉的信徒。 “吾皇千古!” 还需要其它的回答吗? 赵凌已经将人拉扯麻了。 “既如此,三位爱卿召儒家门生习读《三字经》与《弟子规》,一月习读熟练,再前往各郡县代替之前去的门生,令其返回咸阳,重新学习。” 之前孔鲋已经派了一些门生前往各郡县教孩童识字,也算是抢占先机吧,只是他们一来便教孩童晦涩难懂的论语,许多孩子不过是为了一口吃食,这才勉为其难读书。 哪怕赵凌想要让百姓识字,但并不代表百姓就真的想他的儿子们识字,也不是所有的孩童都喜欢读书。 普通庶民家中,七八岁的孩童就已经算半个劳动力,放牛插秧砍柴这些活,他们是能做的。 庶民们为了生计已经劳累不堪,哪像已经脱产的贵族们还有多余的时间去读书习字,有空暇的时间去思考,甚至去习武。 赵凌之前虽然没有推出《三字经》和《弟子规》,但西家答应了,每日提供六至十岁孩童的两餐,这些孩童只要愿意去读书习字,便不至于被饿死。 赵凌之前还有下令,除了六岁至以十岁孩童。 百姓若能开荒五亩良田,家中亦可有一人习字,再无年岁限制。 孩童一月内识得十字,可得粮食五石。 十岁以上,一月内识得十字,可得粮食十石。 这些奖励的粮食便是从国库里面出的。 赵凌给了他们好处!他们这才愿意识字。 这条政令,毫无疑问,需要更多的钱粮作为支撑。 如今国库充盈,时间也对上了,直接疯狂撒钱便是。 “喏!” 淳于越、伏生、叔孙通齐声应喏。 赵凌挥了挥衣袖:“这两本书带下去吧,明日朕会令人再送百套至常奉府,尔等与博士们分一分,习得之后自行誊写吧。” “百……百套?”淳于越的眼睛瞪得老大,更是不可置信地望着赵凌。 以如今一张宣纸一两金的价格来算,如此一本书,单单只算纸张的价格,其价值便超过十两黄金,百套岂不是两百本? 两千两黄金…… 不! 若是成书,岂是如此单纯的计算? 黄金万两!! 这是淳于越对百套《三字经》和《弟子规》的价值估算! “陛下劳苦!臣等感激涕零!”淳于越这次真哭出来了,老泪纵横,“陛下切记保重龙体!” 在他看来,《三字经》和《弟子规》肯定是秦武帝呕心沥血亲手写出来的。 皇帝国事繁忙,一日批阅上百份文书,还要与那些该死的权贵大臣们勾心斗角,还要关心边关战事,竟然还呕心沥血为他们儒家编撰如此两本书来! 更一口气赐下百套!! 啊啊啊!淳于越我啊真的哭死了! 伏生和叔孙通想得更多了,这百套书,皇帝并未让常奉府誊写,难道…… 难道皇帝一人写了百套? 不说誊写,光是写出这些东西,定是耗尽心血…… 伏生也跟着高声喊了起来:“陛下莫要过于操劳!万万保重龙体啊!” 赵凌有些茫然,这尼玛哭丧呢? 朕年富力强,这《三字经》和《弟子规》不过一个时辰就写出来了,咸阳城中已经秘密建了印刷厂,半天的功夫就印刷出来了。 他想过淳于越他们会感动,但也不至于哭死吧? 还念叨什么让他保重龙体? “退下吧!” 赵凌挥了挥手,也不解释。 感动吧! 尽情脑补吧! 西文彦如今还得靠卖纸挣钱来接济大秦的孩童,所以纸张的价格还不能打下来。 反正普通人也不在乎习字是用纸还是竹简。 步子得一步步地走,百姓尚在温饱线上挣扎,就想全民识字,那才叫不知死活。 便让西文彦再靠纸张挣些钱吧。 淳于越他们三人退下之后,扶苏也是震惊地望着赵凌:“百套书籍?” 赵凌笑道:“其实那些书印刷起来并不麻烦。” “陛下,何为印刷?” 赵凌也不隐瞒,直接跟扶苏解释了一下印刷术的原理,听得扶苏双目泛光。 “有如此神术,若纸张足够,岂不是能印出更多的书来?” 他说了大概等同没说。 赵凌点了点头:“等等吧!再等等,纸会成为所有人都能用得起的东西。” “不瞒长安候,朕平日出恭之后,擦拭污垢便是用的纸。” 扶苏盯着赵凌,张了张嘴,却什么也没说。 他想说赵凌过于奢靡,想说他有辱斯文,但身为皇帝,稍稍奢靡点似乎也没问题。 “朕已经令人给长安候府上送手纸了,长安候回去之后试试。” 扶苏眉头紧锁,但长叹一口气之后,只能拱手道:“谢陛下恩赐!” 方才赵凌已经说了,许多他用的东西,都给扶苏送到府邸,让他回家试试。 扶苏能够感受到,皇帝依旧还把他当兄长。 他也想到皇帝竟然抽空编撰出《三字经》和《弟子规》是何等的操劳,自己为他批阅一些文书又算得了什么呢? 一切为了大秦! 第180章:他们想得都很多 从咸阳至薛郡的官道上。 五辆马车还有行驶在前方,后面跟着五十骑大秦的将士。 孔鲋闭目养神,坐在最前面马车之中,后面四辆马车里面装着的除了一路的食物和水,便是竹简。 一名庶长抱着木盒上了马车:“孔老先生,陛下有一物令下官交于先生。” 孔鲋眼睛都没睁一下,从容道:“不知陛下赐的是毒酒还是白绫?” 他一路又想了许多,始终觉得赵凌给的是空话,赵凌分明是打算重用法家和墨家,李斯的弟子当着皇帝的面对他不敬,皇帝也不过是轻轻呵斥一句。 大秦,依旧是法家为尊啊! 可笑的是,他究竟在期待什么? 秦武帝与秦始皇同样坚持郡县制,秦律虽然不如之前严苛,但许多律法依旧没有改变。 孔鲋承认,秦武帝是仁君! 至少比始皇帝仁慈许多,他也给了儒家一席之地。 只是他那与道家和纵横家学来的术法手段实在叫人防不胜防。 不过一个多月,秦武帝竟然能让他的门生冯瑜成为儒家新的领袖,还让诸子百家为其效命。 孔鲋站在赵凌的角度来想,认为赵凌极有可能不希望他活着回到薛郡。 薛郡乃是鲁地,任由赵凌再使手段,孔鲋的声望和血统在儒家都是不可替代的。 只要他在鲁地振臂一呼!天下儒生依旧将以他为首。 届时冯瑜倒成了个笑话。 只不过,如果他真的那样做,儒家在大秦可能便没了立足之地。 孔鲋回到鲁地绝不敢反,但似乎让他死在半路,才最符合皇帝的利益,直接以绝后患岂不更好? 庶长不明白孔鲋在说什么,将木盒放在孔鲋身旁:“孔老先生,下官告退。” 一名庶长对孔鲋自称下官,这已是十分的尊敬了。 孔鲋缓缓睁开眼,慢慢拿
相关推荐:
狂野总统
我曝光前世惊炸全网
姑母撩人
心情小雨(1v1强制)
被觊觎的她(废土 np)
偏执狂
将军夫夫闹离婚
左拥右抱_御书屋
我的师兄怎么可能是反派
高达之染血百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