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章
” 嬴政大笑:“如此说来,朕还只能躲在这密室之中苟活一生了?” “陛下此言差矣,城外大军不可能长期驻扎,最多几日便会撤去,陛下可先观其后效,若二公子当真能控制住朝堂,处理好政事,那自然是再好不过。” “如果不然,等大军散去,臣护送陛下出城,陛下只需登高一呼,大秦的将士依旧会为您而战。” 嬴政哪怕再心急,也不得不考虑蒙武所说。 嬴政他们在密室之中商谈,又有一名密卫进来,跪地说道:“禀陛下,二公子带领盖聂、张良、萧何等人朝寝宫殿去了。” “盖聂武艺高强,令寝宫密卫闭息而视,等他们出了寝宫之后,再前来禀报。” 嬴政想到现在的局势就忍不住笑出声来:“蒙武,你猜朕那逆子带着张良等人去朕寝宫,面对那假尸会说些什么?” 蒙武双眼微眯:“据臣所知,盖聂乃是赵国人,张良是韩国人,张良曾对陛下进行行刺,盖聂七年前更是杀了我三千大秦将士,陛下与他们皆有亡国之恨。” 嬴政冷笑一声:“接着说。” 蒙武脸色微变,咬牙道:“二公子恐会说些对陛下大不敬的话,以此来博取他二人的忠心。” 嬴政满脸怒色,“朕兼并六国,混一海内,成不世之功,若真有一日驾崩,子孙后人竟然带着六国余孽在朕面前辱朕骂朕,那可真成了奇耻大辱!” 蒙武正色道:“陛下放心,若二公子当真有辱陛下,老臣只需将其嘴脸宣告天下,凡吾大秦子民,必诛之!” 嬴政脸色阴沉得难看,再也没有说话。 朕的二公子,你说你有胆识,有谋略,哪怕不会处理政事,这点根本不算什么。 但你为何要将六国余孽深夜带到朕的寝宫? 为了张良,你可以直接将三大氏族的族长下狱,本就是胆大妄为了。 这一点朕都可以帮你善后。 你竟然为了得到他们的忠心,任由他们这些贼子侮辱朕的尸身? 纵使那是一具假尸,嬴政这位千古第一位皇帝也绝对受不了这等奇耻大辱。 若赵凌真的敢这么做,将来等待他的会是秦始皇的滔天怒火。 寝宫殿。 赵凌慢慢推开殿门,身后跟着盖聂、张良、韩信以及萧何。 “四位先生,劳累陪伴了。”赵凌进殿之后,说道,“朕的父皇宾天,身为儿子,自然是要为其守灵,等大哥回咸阳,再举行葬礼。” 始皇帝嬴政驾崩,赵凌准备明日宣告天下,也命人准备丧事,此时咸阳宫内正在布置嬴政的身后事,他们一行五人也皆穿着白衣。 赵凌更是命令下去,不止咸阳城内,咸阳城外驻扎的士兵也都必须头系白布,身披素衣。 天下人皆哀之,这才是始皇帝应有的丧事排面。 第19章:张良劝谏 盖聂、张良等人走进寝宫殿内,一眼便看到了那一尊青铜棺。 里面躺着的便是灭了他们国家的秦始皇嬴政。 赵凌朝青铜棺那方又拜了三拜,这才跪坐在下方。 若是在遇到赵凌之前,盖聂等人得知嬴政死讯,当浮一大白,直呼快哉。 赵凌还在三川郡时,早就与他们各种争辩,讲秦皇之功绩,谈战国之纷争,甚至从商周谈至今世。 始皇帝虽灭六国,但也终止了两百多年的战乱,使百姓不在流离失所。 始皇帝驾崩之后,若后继无人,再起战乱,那又将是一场乱世。 嬴政对盖聂、韩信等人来说,虽有灭国只恨,但他们都是心怀大义之辈。 赵凌与他们谈古论今,仗着后世之学,凭多出两千年的见识,将他们一一说服,并许下宏愿,要还天下以天平,让百姓安居乐业,许他们一个盛世繁华。 三川郡在赵凌的治理下有如人间仙境,赵凌也用这种实际行动证明给他们看了,否则他们怎么可能追随赵凌? 盖聂、韩信等人也是朝青铜棺方向深深一拜。 这一拜,众人情绪复杂万分。 这一拜,他们放下了灭国之仇,将眼界放往天下,也间接承认了嬴政的功绩,亦是表达对赵凌已故父亲的尊重和缅怀。 礼毕之后,众人纷纷席地跪坐。 张良竟开口道:“陛下,子房以为今日陛下冲动了。” 赵凌凝视张良:“子房先生何出此言?” 张良拱了拱手:“陛下既为秦君,当知至孟西白三族实乃大秦砥柱,如今天下正值饥荒之年,三大氏族的势力盘踞全国,他们屯粮积马,百姓以他们马首是瞻,陛下欲治天下,需笼络之。” “为张良得罪三大氏族,实为不智。” “陛下又怎知张良才学可担任丞相之位?”张良声音平淡,却充满坚决道,“若陛下今日之举是为收服张良,那大可不必,张良已决心追随陛下。” “张良为大秦不曾有建树,入朝便封相,不仅三大氏族之人不服,军中将领也会不服。”张良越说越激动,“陛下此举,失了人心,恐朝堂涣散。” “张良请陛下收回成命,释放孟西白三族之臣。” 赵凌在朝堂之上为张良不惜得罪三大氏族,的确让张良感动,心中更是生出士为知己者死的感觉。 下朝之后,张良冷静下来,便觉得赵凌做得太过了。 嬴政奋六世之余烈好不容易统一的天下很有可能就因为赵凌今日举动灭亡,届时天下再陷战乱纷争,那张良岂不成了天下的罪人? 萧何与韩信见状,同样出言道:“请陛下收回成命,放了孟西白三族之人。” 萧何更是说道:“萧何愿为说客。” 张良道:“三川学子都是陛下学生,皆有治世之才,张良愿亲自谢罪,辞去丞相之位,陛下让张良去治理一县一郡便可,实不敢担任丞相之位。” 赵凌沉吟了片刻,起身走到青铜棺前,背对张良等人:“子房,朕如何不知孟西白三族这些年为大秦做的一切?” “他们说得没错,没三族鼎力相助,大秦走不到今天。” “他们今日不过是劝谏,朕若是杀了他们,那就会背上冒杀功臣的暴君之名,三大氏族的势力盘踞全国,更是掌控了当地的粮食和兵马,饥荒之年,各地灾民无数,只要他们愿意开仓放粮,那些灾民都会忠于他们,军中也有不少出自三族的老秦人。” “杀了他们,大秦的根基会动摇,六国贵族的势力再趁势而起,天下大乱。” 张良听赵凌这么说,沉声问道:“陛下既然知道后果,今日在朝堂之上又是为何?” 张良心中有所猜测,此时对赵凌的好感降低了不少,如果赵凌只是为了在他面前做做样子来博取他的忠心,从而闹出这么大的动静,置天下于不顾,那他这戏也做得太过分了。 真是这样,那只能说明赵凌这人内心虚伪,且不分轻重,或许他可以是一位博学的好友,但绝不是一位合格的帝王。 他可以治理一郡,却未必能安抚天下,更不要说之前许诺的清明盛世。 张良想到这里,已有隐退之心。 “为何?”赵凌慢慢转过身,冷声道,“大秦各地饥荒,百姓食不果腹,六国贵族积粮屯兵,三大氏族也不妨多让,一个个的蠢蠢欲动,始皇帝驾崩的消息一旦传出咸阳,他们就会反。” “三大氏族是为大秦立下汗马功劳,但他们今日一句死谏便要左右朕的决定,今后朕要做的事情还有太多都是他们无法理解的,是不是朕做出一次决定,他们一次死谏,朕就要妥协?” “朕知三大氏族的力量不可忽视,但朕要的是听朕话的三大氏族,而不是整日想着为家族谋取利益的氏族。”赵凌盯着张良,“子房你不必自谦,你有为相之大才,朕向来用人不疑,今日所为也不是为了笼络你。” “今日若面临三大氏族的死谏妥协,那朕带来的三川学子明日怎么登上朝堂?”赵凌的语气不容置疑,“今日死谏,明日死谏,真当朕不敢杀他们,朕只是看在列祖列宗的面子上不想杀,否则就不是秋后问斩,而是斩立决了。” “三大氏族的确乃大秦砥柱,但他们现在忠于的是朕的父皇,如今大军围城,他们自然称朕一声陛下,子房你信不信,今日朕要是妥协,大军散去那日,三大氏族会在各地招兵买马,有人会打着扶苏的旗帜来反朕。” “六国残余势力若是造 反,三大氏族的兵马只会在旁边看着,甚至跟着他们来打咸阳。” 张良、萧何等人在三川郡都是待过一段时间的,他们都见过三川郡的繁荣,赵凌治理三川郡时下达的一项项命令在当世之人看来都显得离经叛道。 正如赵凌所说,今日孟西白三族死谏成功,明日三川学子便登不上朝堂,今后赵凌做得每一项政令都会受到阻碍,朝堂会继续被三大氏族和贵族世家们掌控。 如此这般,如何才能让天下百姓都过上三川郡百姓那种生活? 张良原本黯淡的双目中又有了光,也不再想着隐退了。 这才是他要追随的那个满腔热血,满腹韬略的皇帝,但他还是起身拱手问道:“不知陛下将如何解决三大氏族的问题?” 赵凌只是笑道:“子房只需按朕所说的去做好了,三大氏族那边,朕自能妥善处置。” 第20章:孟西白三族 赵凌和盖聂他们在寝宫殿一直待到第二日辰时。 这一夜,张良与萧何当着赵凌的面商讨三川学子的任职,赵凌也在旁听着,进行商榷,以免上朝的时候再觉得哪个学子不行,到时候再反驳,就有些不好看了。 张良任丞相第一次做事,赵凌肯定得想方设法竖立他的威信。 “很好。”赵凌在确定好三川学子的官职之后,立刻又命令道,“韩信,朕命你今日之前部署好宫廷宿卫,明日午时一过,将城外大军分三十五路前往各郡。” “一则向天下宣布始皇驾崩讣告以及朕登基之事,二则令带三大氏族族人开仓放粮,三则将从三川郡带来的粮食种子在各郡县种下。
相关推荐:
小公子(H)
媚姑
姑母撩人
沦陷的蓝调[SP 1V1]
偏执狂
穿成炮灰后和灰姑娘he了
小怂包重生记(1v2)
将军宠夫
左拥右抱_御书屋
穿越后我被阴鸷帝王标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