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5章
言尚反问:“为何我就不会拒绝?” 暮晚摇脸色蓦地沉下。 她咬牙:“你就嘴硬吧。” 她推他,言尚被她往旁边推,以为她要坐,他只好挪位给她。但是他才挪了一下,香风入怀,暮晚摇就坐在了他的大腿上,搂住他的脖颈。言尚本就有些红的脸,立时红得更厉害。 乌发下,他耳朵红得如同一滴红豆,极为可爱。暮晚摇爱的不行,听他低声:“你又干什么?” 暮晚摇低头来与他唇轻轻挨着,笑吟吟:“言二哥哥,有没有觉得身上很热啊?” 言尚不自在地拢了下自己在大夏日都包裹得严实的袖口,他心凉身清,本没有出汗,可是暮晚摇这般坐在他腿上闹他,他确实有些热。他踟蹰了半天,忽反应过来:“……你不是又给我下药了吧?” 暮晚摇得意地笑两声。 言尚当即涨红脸:“太胡来了!你怎能、怎能……这里是书舍!书舍!” 暮晚摇笑眯眼,如偷腥小猫一般来舔他。他又嫌恶又喜欢,又推她又抱她。他像个矛盾体一样,讨厌死了这只闯祸的小猫,可是她投入他怀里,他又舍不得将她扔出去。 珍惜般地紧紧拢住她抱他时,便也要忍受被她压着亲。 言尚与她推来推去、挣来挣去间,还是被暮晚摇强迫地到了原本摆着花瓶的圆架前。她随手一推将花瓶砸地,那清脆声弄得言尚紧张僵硬。可是她热情地揽着她,赤足轻轻地蹭他的腰,言尚只能步步沦陷。 而他还仰头与她喘息着商量:“……不能回房么?” 暮晚摇娇俏又故意:“不能!我早就想和你在书舍中玩这个了……嗯……” 她一声沙沙的吟,换他血液如崩,控不住自己。 而半是沉醉时,暮晚摇拥着他,下巴磕在言尚肩上。她侧过脸,与他微有些汗湿的脸颊轻蹭。视线朦胧,快意如阵,暮晚摇手指勾言尚的肩,忽然来咬他的耳朵:“我有一个秘密要告诉你。” 言尚恍惚沉迷中,耳朵被她一咬,又刺又舒适。他不禁扣紧她,好一会儿才无奈哑声:“你又怎么了?” 暮晚摇悄声:“我没有给你下药。” 言尚:“……暮晚摇!” 她哈哈大笑,趴在他肩头拍打他的肩,被他的反应逗得前仰后合,又被言尚紧张捞入怀中,他伸手来捂她的嘴,让她不要笑了——笑得这么无所谓! 好像生怕别人不知道他们在干什么似的! ----- 过了几日,李公在秦淮河上设宴,让言尚和暮晚摇来吃宴。二人来的时候,见李氏子女都在,李公难得下了榻,穿着常服,和气地对着他们笑。两个小辈自然见礼,李执坐在自己父亲身边,让出座位来,让暮晚摇和言尚坐在李公旁边。 李公先让人给二人倒酒:“前两日言二郎之问,让我醍醐灌顶。摇摇,这一杯,是我们所有人敬你,我们欠你一句道歉,今日在此,我以李氏家主的身份,向你致歉。希望你原谅我们。” 暮晚摇受了他的酒,含笑:“我不介意的。” 和亲离她已经过去了太多年,她又苦又难熬的时候是自己一个人扛过来的,迟来的道歉她不稀罕,也不在意。如今吃李公这酒,也不过是为了明面上冰释前嫌,双方好心无芥蒂地继续合作。 李公又敬言尚:“多谢言二郎一番话,打醒我这个老头子。” 言尚说不敢,也是恭敬吃了这盏酒。 李公叹。 李公看他二人波澜不惊的模样,心中愈发感叹年轻人不可限量,而自己垂垂老矣。然自己虽垂垂老矣,却还要为李氏子孙铺路。 李公笑着让众人动著吃菜,席上氛围极好,说笑间,不自觉地会说起以前的一些旧事。李公声音苍老:“我知道摇摇你心里一直怪我们,但我也要为自己辩驳一句——深陷此局,不得不为家族着想。 “我等都是被推着走的。若能有其他法子,谁不想做个好人呢?谁肯安然坐污泥涂炭之内,而不洒然处冰壶秋月之中?” 暮晚摇微笑,轻声:“我已经说过,我不在意了。” 李公说:“我知道,你是懂事的乖孩子。你如今的样子,和你母亲当年一模一样……你母亲十六七岁的时候,就如你一般。我是恍惚了,才总想起当年的事,看到你就想起你母亲。” 暮晚摇望向李公,慢慢道:“母亲病逝,外大公一定很难过吧?” 李公脸色微暗。 他是真有些伤心,他侧头看向船舱外灰蒙蒙的天幕,喃喃道:“我膝下五个孩子,你母亲是我唯一的女儿。我人至中年,白发人送黑发人,焉能不伤心?你问问你舅舅他们,他们几个孩子里,我最疼的便是你母亲。” 暮晚摇看向李执。 李执似也陷入回忆,说:“三姐当年……确实很得父亲宠爱。” 李公哽咽:“李氏风光,系于她一人身上,难道我忍心么?我这么一个女儿,日日捧在手心。现在想来也悔,她十几岁的时候,那时候,我就不该让她乱来。如果她不遇到你父皇……不遇到陛下!这一切,都会完全不同!” 暮晚摇静半晌,说:“我以为母后与父皇是因世家与皇室的结盟而联姻。” 李公道:“不是的。她十五岁的时候,女扮男装,在金陵四处游玩。” 他嘴角带上一抹恍惚的笑:“那时人人皆知李氏三郎,谁知李氏三娘子?也许就是她整日玩闹,才遇上了私访民间的你父皇吧。你父皇和她结为兄弟,后来才知道是兄妹。你父皇喜不自胜,连夜向我来求娶你母亲。我当时不肯,以为你父皇是个野小子,我李氏百年蛰伏金陵,怎能将女儿嫁给一个乡野寒门? “那一日,你母亲出去看戏……回来时,她就告诉我,她要嫁你父皇。她与我绝食,与我抗争。你父皇又来门前长跪不起,之后你父皇的皇子身份就暴露了。 “他们是真心相爱过的,他们是真心反抗我,真心要结为夫妻。你母亲壮志在怀,说你父皇就是她心中的大英雄,她与你父皇情投意合,要一起为天下子民做一番大事。 “他们心中尽是民!我那时笑他们可笑,他们只兀自不服。我被他们打动……可是摇摇,你看看如今,又是什么结局呢?你们皇室的门,是真的不该入啊。我好好的阿暖,毁于你父皇手中。而你父皇爱民么?多么可笑,他爱的是大魏,民只是其中一部分而已。 “摇摇,言素臣,言素臣那日在堂上所说的爱民之心,就让我想到当年的摇摇父母……一个轮回又一个轮回,沧桑间,三十年从中过。谁能回头?谁忍回首呢?” 席间气氛压抑下来。 李公颤巍巍地,有人扶着,走到了船舱窗子前。他坐在窗下,一众小辈都看向他。而他不回头,望着船舱外的水流汩汩,就好像看着涛涛时光长河,从中逝。 众人听到他喃喃地哼着一小曲,声音极轻,大约是金陵民谣,李氏子女听得神色皆恸,有的人已忍不住啜泣。席上断断续续的哽咽声中,言尚听得真切,却听不懂金陵调子。 暮晚摇轻声告诉他:“他唱的是这样的—— “少年侠气,交结五都雄。肝胆洞。毛发耸。立谈中。死生同。一诺千金重。推翘勇。矜豪纵。轻盖拥。联飞鞚。斗城东。轰饮酒垆,春色浮寒瓮。吸海垂虹。闲呼鹰嗾犬,白羽摘雕弓。狡穴俄空。乐匆匆。” 言尚低声:“是在唱你的父母,也是在唱那一代人的离去和苍老。” 暮晚摇心中难受,轻轻“嗯”了一声。 而老人家的曲声渐弱,直到听不见。满席皆寂,李执推案而起,走向窗下。李执将手伸到老人家的鼻下,一会儿轻声:“阿父去了。” 他回头,看向自己的妻子,对妻子淡淡一笑:“从此后,我没有父亲了。” 他妻子全程揪着手帕,担忧今晚之宴,公主会在席上发作。但她万万想不到,今晚之宴,是这样的结局。她眼中的泪当即大滴滚落,泪眼朦胧地走向自己的夫君。 而所有李氏子孙离席,悲痛地扑向李公。 圆月当空,船舱在秦淮河上飘荡。金光璀璨的河水,远处的欢歌笑语飘来。而近处,一室哭声,满堂凄艾。 言尚将暮晚摇搂入怀中,轻声:“纵是厌他,到底是亲人。都说寻常生死事,然事到临头,谁能无情看透?” 暮晚摇将脸埋于他怀中,闭目流了一滴泪。 第135章 南阳大雨。 长安来的内宦冒雨领圣旨而来, 直奔穰县县令府衙, 是要宣从长安来的圣旨。 但是穰县县令如今不在南阳, 内宦初到此地也是茫然, 不知县令不在,穰县平时难道只有县丞办事么?幸好几位公公没有等多久, 就等来了由仆从撑着伞、拾阶入堂的裴倾。 裴倾肩头被雨淋湿,大袖垂至膝下,也一片潮润。他向来宣旨的内宦告罪, 无奈地笑:“……我是当地长史, 穰县政务如今由我暂时代为处理。如今县令有事不在穰县,若要宣旨,恐怕公公要多走一趟了。” 内宦大惊:“如何当地县令却不在府衙?这、这……郎君可是胡说的?县令私自离开属地,是要降罪的。这才得圣旨升官,要是让中枢知道,岂不是又要贬谪?郎君,这可不能开玩笑。” 裴倾不知道该怎么回答, 裴倾身后一个内宦笑眯眯地冒了出来,问那领旨而来的内宦:“你要寻的,可是言二郎?那便无事, 言二郎……被丹阳公主绑走了。这是公主殿下的行为,长安那边知道了也会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公公就不要多生事端了。” 裴倾便让自己身边的仆从上前,悄悄将一锭金子塞入那宣旨内宦的袖中。内宦阴晴不定的脸色才稍微好些,无奈道:“既是天家公主所为, 言二郎必然是受迫的,怪也只能怪公主。” 先头内宦:“是极是极。” 后头来的内宦便奇怪道:“这位公公,你怎会也在南阳?难道在我之前,公公也是来给穰县县令宣旨的?” 先头的公公笑眯眯否认:“不是不是。我是带着圣旨,先给裴郎君,后给丹阳公主的。原本以为公主还在南阳,到了南阳,裴郎君一说,我才知道公主已经去金陵了,待雨停了,我少不得要往金陵一趟,把旨意带给丹阳公主。” 被两位公公微妙的眼神看着,裴倾勉强地笑了两下,说雨大,请两位公公吃酒,他便离开,将空间让给了两位内宦。 等裴倾走了,摆置的酒席上了案,边吃边喝间,那早就来了南阳的内宦才神秘地告诉后来者:“我这带来的旨意啊,也没什么不能说。长安应该都传开消息了吧?我这里两道旨意,一封是撤掉裴郎君驸马之位的,裴郎君自然面色不佳。 “另一封,则是告示新驸马的。我自然要去金陵,亲自将这圣旨交到公主手中了。” 后者恍然大悟:“原来如此!我在长安时便听说了,原来丹阳公主的驸马真的要换人啊。” 前者似笑非笑,喝多了酒,他大着舌头:“陛下早就中意丹阳公主和言二郎,又不是第一日。” 后者大惊:“新驸马是言二郎?!难怪……难怪。” 前者好奇问:“你的两封圣旨,难道其中一封不是指婚,指定言二郎驸马之事么?” 后者摇头笑:“我带来的旨意,是从中书省下发的。也是两封,但两封都有关官位,确实和驸马一事无关。” 前者疑惑,却也点头,心想这位公公恐怕是在中书省供职的,所以他前来是为了官职升调,中书省并不关心言二郎要娶谁,要尚谁。前者本要问后者,言二郎的官职会如何变,是好消息还是坏消息,但供职中书省的后者嘴巴却极严,什么也不肯说。 总而言之——两位公公碰了碰酒,把酒言欢:“如此一来,你我正好做个伴,一起前去金陵,为两位贵人一道宣旨了。” ----- 长安中,所谓讨论官员回避之事,始终没有结果。但隐隐的,随着太子和秦王私下里达成和解,也没有人再关心官员回避之事了。 秦王默许了太子接管山南道的兵马,而太子的回馈,是对南阳姜氏的重新洗牌、官员调任,不再阻拦。南阳姜氏先前的领头人纷纷落马,但新的人上位。虽然元气伤了些,却到底还是姜氏的领地。 这让秦王不安中,也勉强接受这个结局。 然而如今局势,秦王已经不能再说服自己了。各方势力相逼,上面明显是要拿他开刀,拿南阳姜氏开刀。太子损失杨氏,他损失姜氏。如今看来,像是父皇让他们兄弟俩自相残杀一样。 父皇不向着他。 这几个月,在面对南阳姜氏一案中,秦王明显有这
相关推荐:
《腹黑哥哥。霸道爱》
御用兵王
穿成炮灰后和灰姑娘he了
穿越后我被阴鸷帝王标记了
宣言(肉)
生存文男配[快穿]
狂野总统
沦陷的蓝调[SP 1V1]
修仙有劫
媚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