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诗小说

知诗小说> 美利坚警探:从美剧菜鸟老警开始 > 第96章

第96章

鸭腿,她还惦记着亲妈,你说你算个什么玩意儿。” 数落完刘长海,李天明又看向了刘明海。 “我说他没说你是吧?你好到哪去?跟你哥一样的货色,觉得娶我姐一个农村的,委屈你了?” “不委屈!” “我让你说话了吗?” 李天明斜了一眼,吓得刘明海噤若寒蝉。 “就你们这两块料,真要是离了婚,到死打一辈子光棍儿,你们家这门口,谁特么敢进,还有这么一块儿滚刀肉。” 邻居们顿时一阵哄笑声。 老太婆想反驳,却又不敢,装怂又不甘心。 “我……我……” “妈,您能不能别说话了。” 刘明海其实不是个蠢人,他知道李天明说得没错。 为啥二十多岁说不上个媳妇儿? 真的因为他的身高? 好歹是个正式工人,冲这个就不缺好姑娘。 可为啥一直没人给他说亲,还不是因为老娘的坏名声。 要不是李翠同样年纪大了,真未必能跟他。 想明白了这一节,刘明海再看老娘,心里也觉得烦。 “往后我家里的事,您就别跟着掺和了,孩子愿意帮着带就带着,不愿意……我也不强求。” 呵! 上辈子可是被他老娘管了半辈子,没想到挨了两顿打,倒是能说上几句人话了。 早知道这样,上辈子就该在结婚当天揍他个半死。 刘长海见弟弟反了,胆气也壮了几分。 “妈,往后我屋里的事,您也别管,您要是嫌弃招娣她妈,我们就搬出去。” 说完,就回了屋。 老虔婆咋也没想到,最后自己成了孤家寡人。 “我……” 扬起手刚要往大腿上拍,继续她的表演,却发展周围人看她的眼神,就像是在看一个笑话。 这下大半辈子的威风,彻底散尽,整个人就像是没了精气神一样,起身灰溜溜地回了自己的小屋。 “好……” 也不知道是哪位高邻,突然叫了一声好。 紧接着还响起了掌声。 显而易见,街坊邻居也苦坐地炮久矣。 第三十六章 这回是真的赚着钱了 “我不听你的保证,我只看你是怎么做的,以后但凡让我听说,我姐在你们家受了委屈,我就找你算账。” 李天明才不信一个人能这么快就改了多年的习惯。 刘明海不过是被打怕了。 在他看来,最简单的解决办法就是离婚。 两口子过不到一块儿,勉强凑合有意思吗? 上辈子,李天明就深受其害。 几次想着离了算了。 可只要他刚有这个念头,不是杜鹃的爸妈要死要活,就是闺女要死要活的。 每一次最后妥协的都是李天明。 算了,就这样吧! 结果呢? 一辈子活得憋屈透顶。 李天明不想大姐也憋屈一生,可这终究是他的想法。 放在这个年代,离婚是一件非常丢人的事。 尤其是女人,一旦离婚,就好像失了贞,周围所有人都会笑话她,包括她的娘家人。 因为人们会理所当然地认为,女人之所以离婚,只因为娘家没教育好。 这都是什么歪理。 但李翠本人也是这么认为的。 “孩子都生了俩,离啥离!” 一句话说得李天明没了脾气。 李翠本来想留李天明在家吃饭,可他哪吃得下。 警告了刘明海,上车离开。 “天明!” 李翠追了出来,姐弟两个四目相对。 好半晌,李翠才憋出来一句。 “姐是不是挺没出息的?” 听到这句话,李天明心头一颤。 “没有,你要是没出息,当年咱们几个还不得让乔凤云欺负死,姐,在他家别委屈自己,不行就回家,我养着你和孩子。” 李翠想哭,可她忍住了,以前在婆家受了委屈,她忍着是不想给娘家添麻烦,以后…… 再也不会了。 她李翠也不是个没钢火的。 “姐记下了,快走吧,路上留神!” “知道了!” 李天明挥了挥手,掐紧了油门,很快转过一条街,便消失不见了。 回到村里,天已经黑了。 村支部的一间屋子还亮着灯,李学工等人都在等着李天明回来。 听到拖拉机的声响,几人一起迎了出来,明明憋了一肚子的话,可见着李天明却一句话没说。 “先进屋!” 几人自动散开,给李天明让了路。 “我的叔们,咱用不着这样。” 这话一说,几个人都笑了。 屋内,李天明先把卖鱼的钱和钢厂的收条一起掏了出来。 不用李学庆发话,金利便起身出门,将会计喊了进来。 马长山也一直在村支部候着呢。 数着钱,心里也是一阵翻腾。 这才几天啊,又进账两千多块,照这么下去,等到年底分红…… 这个年得肥成啥样啊! “快去下账!” 马长山答应一声,便出去了。 接下来才是重头戏。 李天明又从怀里掏出一个小纸包。 “野鸭子和大雁,一共121只,送我大伯家两只。” “应该,应该的。” “给我大姐两只!” “应该,大翠儿咋样?” “天明,大翠儿在老刘家没再挨欺负吧?” “要是老刘家再欺负咱老李家的姑奶奶,你只管招呼,百八十条汉子,直接堵他盐厂的大门。” 几人七嘴八舌地说着。 “没事,好着呢,刘明海前些日子让我收拾一顿,现在老实极了。” “要我说,刘明海还凑合,就是他那个妈不是东西。” “也怪你大姑,这是给大翠儿找了个什么人家。” “天明,有事说话,咱都是实在亲戚,没道理看着大翠儿挨欺负。” 李天明忙道:“真挺好的。” 他没说今天的事,也确实没必要说。 “另外,钢厂那个采购员,我做主送了两只。” “这个更应该。” “天明,这些事你做主就行了。” 李天明把纸包摊开,露出了里面的钱。 “野鸭子和大雁,对方都是按一只8块钱收的。” 李学工闻言惊呼出声。 “多少?8块?” 不怪李学工这么吃惊,去年李家台子年底分红的时候,一个工才几分钱,拼死拼活干一天,才几毛钱。 这还不是到手的钱。 因为还要分粮,分菜,这些都是要从工分里出。 家里壮劳力多的,最后能落下个百八十块钱。 要是劳动力少的,等分了口粮,说不定还得倒欠村里的钱。 一只野鸭子居然能卖8块钱,在他们这些老农民看来,简直就像…… 做梦一样。 “天明,那这里是……多少?” “920块!” 李学农给出了答案。 920块钱啊! 5家均分的话,一家能分到…… “184块钱!” 咝…… 除了李天明,其他几人整整齐齐地倒吸了一口凉气。 忙活一晚上,居然赚了一年的钱。 这钱来得…… 未免太容易了。 “天明,这钱拿着……不会出事吧?” 李学工还是不放心。 要是赚个十块八块的也就算了。 现在是一百多块。 太吓人了。 “能有啥事?以前闹灾的时候,咱不也上山抓野物,草甸子那一片本来就没主,也不是集体财产,咱抓了谁能说啥?” “可咱不是自家吃,是给……卖了。” 李学农心里也不踏实。 “咱还不是为了支持国家炼钢,工人老大哥缺营养,咋干活,咋炼好钢支援国家建设。” 李天明说着都觉得心累,不光要带着大家伙赚钱,过好日子,还得让他们赚得心安理得。 “天明说得对,又没犯错误,这钱拿了也不怕。” “对,是这个理。” “先等等!” 一直没说话的李学庆开了口。 “这钱,是天明带着咱们赚的,又是天明没日没夜地来回跑,天明的辛苦,咱们都看得见。” 众人都清楚,李天明如果不带他们,自己去草甸子支张网,照样能把钱给赚了。 “做人不能没良心,要我说,这钱该天明拿大头儿。” 李学庆说完,其他几人连连点头。 “天明,你拿一半。” “对,拿一半!” 李天明摆了摆手。 “学庆叔,咋分账,咱们事先说好了的,说到哪做到哪,我今天要是多拿一分钱,我成啥了?” 说完,直接上手,把钱分成了五份,自己拿了一份,然后把剩下的钱推到了每个人的面前。 他不是不爱钱,而是知道,维系好这种关系更重要。 上辈子的他,万事不求人,脾气死倔死倔的,日子过得再难,连叔伯兄弟们的帮助都不愿意接受。 还是后来闯社会,才渐渐的明白了一个道理。 人是群居生物,想要过得好,就离不开人际关系。 李天明现在要做的就是,先成为李家台子这潭水里,游得最自如的那条鱼。 “几位叔,往后的日子还长着呢!” 几人默不作声,好半晌还是李学庆发了话。 “天明说得对,往后日子还长着呢,这回……听天明的。” 说着,第一个拿了钱,另外几人也纷纷把钱拿在了手里。 脸上满是掩饰不住的喜悦。 这是……真的赚着钱了。 “天明,下回什么时候送鱼?” “我和大伯定下了,往后鱼每隔两天送一回,野鸭子和大雁,隔一个礼拜送一趟。” 东西也不能送得太勤了,整天往海城跑,早晚会引起别人的注意。 抽完了一支烟,几人各自回家。 李天明进屋的时候,三个弟妹还没吃饭,都在等他呢。 “哥,我的发卡给我买了吗?” 小五一见着李天明,就扑了过来。 李天明连忙接住,随后从口袋里摸出一个红色的发卡。 夹在了小五头顶的小辫子上。 小五急得胡撸了半晌才取下来,捧在手里,笑得别提多高兴了。 看着小五在笑,李天明却感觉到一阵心酸。 回想起上辈子刚分家的时候,带着弟妹过的苦日子。 那个时候的小五也和现在一样,特别容易满足,一顿饱饭都能让她高兴好久。 暗暗打定主意,以后一定要让弟妹的日子过得越来越好。 现在还只是开始,刚刚摆脱赤贫,接下来才是大展拳脚的时候。 那些盼着我把日子过稀烂的,让爷告诉你们,啥叫红红火火。 第三十七章 你能咋?枪毙我? 李家台子的秋收如火如荼地进行着,全村的男女老少齐上阵,就连几岁的娃娃也在老人的带领下深入田间地头拾稻穗。 毕竟关系着来年一家人的口粮,多收一把粮食,就能多吃上一口。 临近10月底,县里来了通知,说是近期要下一场秋雨,全体社员更是不敢怠慢。 一旦稻子被秋雨打了,再上了冻霜,到时候根底下一烂,可就全完了。 李学庆和村里的几个支委商量过后,决定将五个生产队分成了三班倒。 这边的水稻还在收割,那边晾晒完,打成捆,已经运回了村里的场院。 场院更是彻夜灯火通明,脱粒的机器一刻不停地运转。 这期间,李天明又往海城跑了几趟,村里账上卖鱼的钱早已经过了万。 野鸭子和大雁也送了两次,还添了野鸭蛋,四毛钱一斤,也是一笔不小的收入。 李天明自己也没闲着,不是上山挖草药,就是下套抓野鸡。 经过这段时间的积累,盖新房的钱早就攒够了,只等着来年开春就动工。 只是,承包钢铁厂专家宿舍的事,李学军一直没给个准信,让李天明等得心焦。 每次去钢铁厂,他都要往那边工地看一看,依旧没有人干活。 秋收一直持续到11月初才结束,粮食晒干,装袋运往县城,村里的储备粮也早就堆满了粮仓。 中国人是最懂得饥饿是什么滋味的,无论是老人,还是孩子,都明白什么叫做手里有粮,心里不慌。 储粮也就成了刻在每一个中国人骨子里的头等大事。 忙完秋收,只歇了一天,家家户户的壮劳力又扛着搧刀去了苇海。 芦苇同样是国家的战略物资,当然,对于李家台子的村民来说,每年国家收购芦苇,拨给村里的那笔钱才是最实在的。 可刚干了半天,县里就来人叫停了。 来的是县物资局的局长丁满意。 “李主任,我来是为了什么,你有什么问题,心里应该清楚吧?”

相关推荐: 三寸人间   漫威诸天模板   流氓修仙之御女手记   【hp】斯内普和Alyssa   原神之无妄坡幽灵   羞嗕残爱   软樱   无双   再见,旧时光   御夫美娇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