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1章
的。 不是说方公子不好,只是那日就见了一面,相处的时间也不长,怎么就能喜欢上呢? 再说她当时那泼辣打人的模样,但凡是个正常人也不可能喜欢的吧? “我觉得方公子对我就是一时新鲜,见多了京城中的淑女,第一次见我这样乡下来的,有些感兴趣而已,说不定过段日子就没那么喜欢了。” 说完,她看着江若云说道:“四婶,我不想嫁人,我觉得做生意挺好的,能赚钱,能过自己喜欢的生活,不用受谁的约束。” 徐曼点点头:“好样的,跟我想的一样。” 江若云打了一下徐曼,说道:“你有这样的想法是可以的,若是这辈子都没办法遇到合心意的人,那就不嫁,过自己喜欢的日子比什么都强。但我们现在要讨论的是,如果方公子对你是认真的,说服了家里,还要找媒人来说亲,你愿不愿意跟他试着相处看看呢?” 李氏很想发表自己的意见,但被江若云拦住了,先看看锦儿怎么说。 锦儿没有立刻回答,而是回想起那日在花园里跟方明杰相处的细节,然后老实说道:“四婶,我不知道。我对方公子了解不多,只知道他很有耐性,愿意帮我看账本,指出我的错处教我改正,我把他当先生看待的,没想那么多。” 江若云点点头,耐心问道:“那将来若是给你和方公子相处的机会,你愿不愿意试一试?当然,具体的我们会安排,确保你们的相处不会被外人知道,也能保全你们各自的名声。” 在徐曼的影响下,江若云觉得婚姻这事还是要看缘分的,要是两个孩子有缘,那成就一段好姻缘也是好事,但要是没有缘分,相处中发现对方有自己不能接受的缺点,那就好聚好散,并不影响双方继续说亲。 锦儿有些紧张,手心都出了汗,看看李氏,又看看江若云和徐曼,不知道该怎么回答。 李氏实在憋不住,说道:“方公子做的这些倒是很体面,但我觉得方家那样的高门大户,锦儿将来会吃亏,我就想让锦儿找个门第低一些的,我和她爹能护得住她,将来弘儿要是走仕途,多少帮衬一些也就好了,方家这边我是真有些头疼。” 其实她焦虑的是家里会为了跟方家结亲答应婚事,从而让锦儿受委屈,只是目前暂时不敢说出来。 “二嫂,其实你担心的那些都没有必要,首先我们家也不差,锦儿虽不说熟读诗书,但咱们也是用心教导的,如今小小年纪就能操办这么大的宴会,换做那些贵女还不一定做得到。” “你们不要总想着咱家是乡下来的,怕被人看不起,实际上就是因为咱家锦儿足够优秀,才会吸引了方公子的目光,且若是方家真的觉得锦儿配不上方公子,也不会轻易点头许诺等方公子中举后会找人上门说亲。至少方老先生不是这种人。” “方家人都承认锦儿的优秀,咱们作为锦儿的家人,更是要给她足够的自信,让她能跟方公子平起平坐的相处,才能看出他们之间到底合不合适。” 徐曼连连点头,拉着李氏的手说道:“是啊二嫂,我们理解你是怕锦儿受委屈,但咱们家里这么多人呢,锦儿有那么多兄弟姐妹撑腰,难道还怕在方家手上吃亏吗?锦儿这么优秀的姑娘,被人喜欢是很正常的,且也只说可以让他们两个人相处看看,并不是直接就定了锦儿一生的。” 李氏突然觉得很有道理,她闺女就是很优秀的诶。 锦儿被她们说的有些脸红,觉得自己并没有她们说的那么好,但回想自己与方明杰相处的细节,她发现自己很喜欢跟方明杰相处,因为他很聪明,教自己算账的方法总是说在点子上,让她一点就通。 于是,她说道:“要是方公子能支持我继续做生意,我愿意听四婶的,跟他相处看看。” 江若雨点点头,做好锦儿的思想工作,让她不要抗拒与适龄男子往来,也算是全了方家的体面,至于最后到底能不能成,那就看两个孩子具体相处成什么样了。 反正她们肯定尊重锦儿的意见,要是锦儿不愿意,也不会强迫的。 有了江若云给的底气,李氏也不焦虑了,母女俩一起回去,李氏也还有自己的事情要做,就没多说什么,各自回了房间。 梁玉弘做完功课就一直等着娘和姐姐回来,想知道四婶到底如何看待这件事的,悄悄摸去他姐的房间,问个清楚。 锦儿拿着手里的账本就打在他脑袋上,说道:“小孩子好好读书才是正经,怎么净操心这些事情?” 她淡定得完全不像是刚谈完人生大事的小女孩,让梁玉弘都有些摸不着头脑。 “姐,我好奇嘛,你就跟我说说,四婶到底是怎么说的?娘呢,是不是还紧张?” 第475章 锦儿定亲 锦儿原本不想跟他说太多的,但想着这小子知道情况后也是第一时间跟自己说,想了想说道:“四婶说若是方公子真能考上,那我跟他试试也是可以的。” 梁玉弘眼睛一亮,又问道:“娘也同意?她不是担心你受委屈吗?” “刚开始娘是有些担心的,但四婶说家里能给我撑腰,娘就不担心了。不过这都是没影的事,不要四处乱说,知道吗?” 梁玉弘忙点头,然后说道:“方公子要是真能当我姐夫也挺好的,他学问可好了,很多问题我们几个都看不明白,方公子看一眼就明白了,还能给我们解释得很清楚,不愧是方老先生带大的!” 人都是仰慕强者的,梁玉弘也是这样,方明杰符合他对贵族公子的一切幻想,出身好,品行好,长得也好,且跟他们相处的时候谦逊有礼,不会瞧不起他们,还很愿意跟他们分享自己的读书心得。 相处下来,梁玉弘真的从他身上学到很多,私心里,他也希望这样优秀的人能成为他的姐夫。 锦儿原本没有太大感触,对方明杰了解不多,答应愿意试一试也得等方明杰中举之后再说,但此时听着弟弟这般夸赞对方,她不由得有些紧张,对方这么优秀,她真的能配得上吗? 然而刚有这个想法,就想起四婶说的,她也很优秀,京中不少贵女也做不到她这样的,也是因为她本身优秀,才能让方明杰对她动心,她不应该有什么不好的想法。 想到这里,她更自信了几分,整理好神色,说道:“既然知道对方优秀,就多学习,四婶费心思托方老先生给你们请先生补课,你们一定要好好学,不要辜负四婶的帮助,你们也很优秀的。” 梁玉弘连连点头,说道:“姐,我知道的,我已经在努力克服了,争取下一次考试表现好一些。” 姐弟俩说完话,梁玉弘就回去睡觉了,他的功课已经做完了,必须保证充足的睡眠,才能扛得住每日高强度的学习。 锦儿想着弟弟说的那些话,小脸微红,她伸手拍拍自己的脸,让心情平复下来,然后继续理账本,尽量不出错。 锦儿的事情并没有让太多人知道,大家都忙着自己的事情,孩子们参加各种考试,结果有喜有忧,转眼就到了年关。 边境那边送了消息回来,楚国抵不住齐国的强势进攻,已经投降了,愿意割地赔偿,永远当齐国的附属国,不敢再蹦跶。 齐国军队取得空前的胜利,边关的将士们也能分批次班师回朝。 梁烨原本可以先回来的,但考虑到一些将军已经驻守边关很多年,梁烨便主动把机会让出去,自己带的兵最后一批次回来。 等回去的时候估计都要明年夏天了。 为此,他对媳妇很是愧疚,送回去的家书一封接一封,还送回不少过明路的战利品,都是吴国皇室里的好东西。 江若云能理解他的无奈,作为一名将领,很多事不能顺心如意,但打了胜仗是好事,左右不过晚一些回来,无伤大雅。 家里倒是有好事发生,卫勇和梁玉辰都中了秀才,方明杰成功中举,在父母的安排下与锦儿见了面,锦儿见他真的中了举,且第一时间就请长辈来家中说亲,愿意与他相处试试。 相处下来发现双方互相吸引,好感倍增,于是赶在年前定了亲事。 定亲这日,李氏哭成个泪人,她原本最担心的就是锦儿的婚事,没想到她的婚事是家里孩子最早定下的,对方还是那么好的人家,不在乎她和老二和离的事,还能让锦儿继续做自己喜欢的事。 最重要的是,方家提前给方明杰买了个小院子,可以让他们婚后出去单独住,小两口过自己的日子,不会有婆媳妯娌的矛盾。 这也是方老先生提出来的,方明杰中举,之后肯定还要往上考,出去住更能安心读书,且方家人多但住宅已经住不下了,把新婚的孩子分出去单独住也是一个好办法。 对于这样的安排,徐曼都忍不住给方老先生点个赞,老先生学问好,却一点也不古板,鼓励小年轻尝试新鲜玩意儿,还愿意做个开明的表率,让年轻一辈自由发展。 这样超前的思想,跟徐曼生活的后世也没什么区别了。 “二嫂,快别哭了,今日是大喜的日子,大家都看着呢。” 徐曼扯了扯李氏的袖子,好不容易给她化的妆,可不能哭花了。 李氏忙点头:“我就是高兴的,看到锦儿能有个这么好的归宿,我这心可算是安定了。” 之前锦儿说不想嫁人,她虽然没说什么,但心里还是觉得女人家有个依靠是最好的,不能因为她们当父母的婚姻不美满,就耽误了孩子,要真是那样,她得愧疚一辈子。 如今锦儿不抵触这门婚事,两孩子也是互相看对眼的,再没有比这更合适的亲事了。 来祝贺的人有很多,大多是方老先生那边的关系,他老人家桃李满天下,家里办喜事,以前的学生都会过来拜会,梁家的孩子趁机又结识了不少文斗界的大人物,多少得了些指点,便比他们苦心钻研许久都有用了。 郑氏的书也写得差不多了,虽然还没有正式出版售卖,但还是听方老先生的意见,趁着今日的机会提前拿出来给大家伙儿研读看看,查缺补漏。 郑氏到底是女子,一些关于朝政的事情不是很懂,这会儿拿出来,正好让各位文斗帮着看看,再做精修。 虽然有些小错误,但跟这本书的价值比起来,根本不值一提。 郑氏写话本子很有经验,知道什么地方放钩子最能吸引人,故事情节引人入胜,让一众文斗看得惊叹不已。 “这话本子写的真好,让人在看故事的同时就把手段诀窍学进去了,真是了不得!” 有人捋着胡须称赞,话本子内容太多了,这么一会儿根本看不完,他们甚至想借回家慢慢看。 第476章 使臣来朝 当然,大家都是有头有脸的人,知道这书是要售卖的,能售卖之后买回家看就是,可不能张口跟人家借。 在方老先生的带领下,大家粗略过了一遍,修改了一些原则性的错误,再提出一些观点,郑氏在梁家一群小子的陪同下,把大家说的都记录下来,整理成册,之后再逐一修改,等确定没有问题后,就可以去找书铺掌柜印刷售卖了。 今日锦儿定亲,大家各有收获,梁家众人也被更多人接触到,相处过的都觉得她们人不错,也难怪皇帝愿意这么护着。 很快到过年,虽然梁烨不在,但家里还是给准备了不少东西寄到边关去,让梁烨和驻守在边关的战士们都能过个好年。 而今年作为皇帝登基后的第一个年,又打了胜仗,绝对要大操大办,梁家全家都被邀请去参加宫宴,与皇帝一起跨年守岁,祈祷明年风调雨顺,国家繁荣昌盛。 也正因为要进宫过年,家里就没准备太多的东西,而是从小年之后,就在城中搭设粥棚,给贫苦的百姓施粥送粮,让大家伙儿都能过个好年。 这事梁家人并没有声张,私下里做的,搭设的粥棚也没写梁家的旗号,但梁老头和邱氏闲不住,是亲自去守着粥棚做事的。 两位老人家时常去善堂帮忙,不少人都认识他们,见到他们便也就知道是梁家人在行善事了。 不过邱氏也聪明,不说自家居功,说是小太子的安排,也是为了让穷苦百姓们安然过年。 如此一来,小君的名声又高了不少。 有不少人家纷纷效仿,有的人家直接给粮食,也有的人家给的是布匹,质量不说多好,但肯定能做衣裳避体的,城里城外的百姓们得了好处,纷纷歌颂皇帝和小太子仁德。 年后,紧接着又要考试,而之前燕国投降,要派使臣前来谈判具体的条款,而其他小国也想趁机来抱齐国大腿,便纷纷决定来访。 太上皇的寿辰在四月份,皇帝斟酌一下,干脆借着给太上皇办寿诞的时候接待使臣,而等到那个时候,会试殿试都结束了,也能松懈下来,好好准备给使臣们一点小小的震撼。 方明杰中了前三甲,皇帝直接让他入翰林院,这是天大的好事,又是一阵庆祝。 方家想帮两个孩子办婚事,但梁家觉得锦儿年纪还小,婚后避免不了要生孩子,年纪太小伤身体,所以商议再过两年。 方家父母也是好说话的,想着两年后,儿子也能在官场上站稳脚跟,如此再成亲,更成熟稳重值得托付,便也就答应下来。 方明杰一路高中,给梁家孩子不少的冲击,卯足了劲儿去追方明杰的脚步,希望在这几年中抓住机会都上岸,否则这几年假设科考,官员饱和,后面几年考试的难度肯定会加大,考上了也不一定有好去处,到时就亏大了。 卫勇和梁玉辰的年纪也大了,两人成绩都不错,已经是秀才身,婚事也该相看起来。 卫家那边早就送
相关推荐:
渴望和爱是扶她国的镇痛剂
深宵(1V1 H)
母S子M
翡冷翠的毛血旺(1V1甜文)
老实交代我是谁(H)
虎王的花奴(H)
耻辱任务
山有木兮【NP】
一个车标引发的惨剧(H)
[HP同人] 住蜘蛛尾巷的巫师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