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5章
的情况下,她救不了任何人,也只好冷哼一声,作罢离去。 皇后来的快,去的也快,即便郑娄求饶却也无用。 “来人,将他们带下去,明日午时斩首!” “是!” “不要,不要杀我,皇后娘娘,姑姑……”郑娄,杜羽等人傻眼了。 皇后已经走了,哪里还顾得上他们…… 要说皇后。 回宫后也是气不打一处来。 武植是真一点面子也不给她。 旁边宫女小花一言不发,知道皇后气坏了。 “好一个武植!”显肃皇后双眼微微眯起,上次接生的时候,她被武植占了便宜,她知道武植是故意的。 如今武植把持朝堂,送钻石也无视了她。皇后本就忌惮武植,如今身为皇后亲临现场,武植居然一点面子也不给。 这种感觉她很讨厌。 皇后就算不掌权,朝中大臣也要给她几分薄面。 “这个武植,他成了宰相,为大宋建立了功劳,就真以为他是大宋的青天大老爷了,什么事情都要管,这以后岂不是要管在本宫头上?” 显肃皇后双眼闪过冷芒:“你在强,在能干,终究只是一个臣子,反了天了!” “皇后,这件事情,人证物证具在,就算武相想要偏向皇后,那种场合也不可能,皇后宽心。切莫气坏了身体。”小花在旁边劝道。 皇后反手就是一巴掌:“你懂什么?他一个臣子,面对本宫如此不给面子,若是哪天官家不在了,本宫就要被此人压在头上!” 小花捂着脸不敢说什么。 “现在陛下身体越来越差了,咱们可不能不防着。”显肃皇后气不打一处来。 她在怎么发脾气也无济于事。 第二天汴京城断头台,郑娄,杜玉,杜羽等这些恶霸,恶官都被当场斩首。 汴京城的百姓都津津乐道,有的人知道一些事情,觉得武植丝毫不给皇后面子,是个狠人。 有的百姓则觉得武植这样做,难免削弱了皇后的威严,皇后肯定不会善罢甘休。 这还没完,这些恶霸被斩首后,没过多久明洲的知州大人也被革职查办。 理由是包庇杀人犯,革职之后,本人被流放。 知州做梦都没想到会有这一天。 百姓们当然是高兴了。 尤其是明州广山本地百姓都欢呼了起来。 “宰相大人就是公正,恶霸被消灭了!” “是啊,知县都在斩了,真是雷霆行动啊!” “嗯!这才是雷霆行动,做的好!” 男女老少的百姓内心多了一份安全感。 之前被打的女子家属也得到了伸冤,还获赔了一笔不菲的钱财,至少几十万。 而死者家属更是获赔一百五十万。 这些钱都是被砍头的郑娄等人家里出。 武植随便就能找个理由抄家。反正他们也不是啥好人,很多钱财都来路不正。 这件事可谓真正做到了公平公正。 事情发生后,很多和恶霸有勾结的官员瑟瑟发抖。 本地恶霸更是收敛了不少。 知道武植是个狠人,自己若是犯了什么事情后果太严重了。 有的恶霸担心事发,会主动提出赔偿给之前他们伤害过的人,对方不追究,则可以平息事端。 而那些依然不依不饶的,他们只能求着他们。 至于杀人灭口? 现在整个全国都开始进行一场扫黑除恶,他们不敢。 是的。 武植在解决了广山案件后,便觉得大宋虽然经济高度发展,但当地恶霸的事情还是没有减少,于是便提出了扫黑。 将当地但凡是有不法性质的团体都抓起来。 凡闹事的,都要严格审讯。 一时间整个大宋天下的恶霸人人自危。作恶的人收敛了不少。 治安正在逐渐恢复。 武府。 武植和陈文昭在书房。 最近一系列的事情发生,陈文昭都有参与。 陈文昭:“武相,这次咱们得罪了皇后,您也要小心点。” “嗯!”武植道:“皇后能做什么?我动了她的人,她也只能看着。 朝堂中有不少大臣是她的人,但她若是作出什么幺蛾子,这个皇后也没有当的必要了。” 陈文昭一愣,才知武植根本不怕皇后。 想来也是,武植是什么人,一路走来做出了多少惊天动地的事情,一个皇后女流之辈,还真不会被放在眼里。 若是她老实也就罢了,若是不老实,就别怪武植收拾她。 陈文昭:“武相,我听说皇城的防卫指挥使被换成了一个叫做郑吏的人。 防卫军两千人,专门守卫皇城安危,被皇后给换掉,这是典型的后宫干政啊!” “武相还是要提防着一点。” 听到这话,武植笑道:“听说是防卫首领退休,皇后举荐的新人,陛下也同意了。 这件事情我知道,但皇后插手的事情越多,她露出破绽机会也越多,她的一举一动我了如指掌,放心吧!” “现在各地的治安怎么样了?”武植问道。 陈文昭:“武相提出扫黑后,大宋犯罪率减少了三成,各地恶霸,游手好闲的那帮人也不敢闹事,好了很多。” 武植:“游手好闲的人多了,对天下不稳定,在颁发一道公告,除公职人员,闲散人员不得聚众,超过十五人游街者视为团体性质,必须警告,当地衙门要严格审问。” “是!” 武植作为宰相,很多事情都能全权处理。 宋徽宗不想管那么多事。 若非宋徽宗怕朝臣非议,他甚至想将奏折都给武植批了…… 随着大宋一系列对扫黑的改革,百姓安稳,恶霸恐惧。 天下自然稳定,百姓内心的安全感提升,让人觉得这个朝廷太好了。 而随着时间缓缓而过。 这天早晨。 武植躺着,李师师在她身上一顿音乐才艺展现,节奏的声音一波接着一波,表演完毕后,武植便是站起身来,来到窗户边,打开窗户发现外面鹅毛大雪,寒风呼啸。 今年的冬天似乎比往年更为冷一些。 第616章 时间已经进入了冬季,大面积白雪皑皑,给汴京城铺上了一层白色雪衣。 寒气来的突然,武植又滚回被窝里面躺着了。 还是被窝暖和。 左手李师师,右手潘金莲。 “老爷在想什么呢,快来吃蜜呀?”潘金莲忽然翻身,贴了过来。 潘金莲和武植最熟悉,两个人哪里有什么需要忌讳的,想怎么来都行。胆子也是大的很。武植被大山压住,有些踹不过气来。 李师师则盘着,跪在榻上劳作。 顿时,武植脑海中什么东西都忘了……他是一点也不冷。 汴京城外,许多百姓出来做事,冷的哆嗦。 “这也太冷了吧,忽然一夜之间就下大雪了,都没个预兆。” “今年得多准备点柴火。” “没事,反正有毛衣卖。” “有毛衣是热乎,但如果有炭火取暖就更好了。” 由于忽然降临寒气,所以一些身体虚弱的老百姓,还是感冒了。 就如同流感一样,汴京城的感冒的不在少数。 许多人走着走着就会打喷嚏。鼻涕直流。 “妈的,也太冷了。” “是啊,我好久没生病了,这是今年第一次。” “还是待在家里吧!” 百姓们在家里取暖,汴京城的朝臣们也都窝在家里。身披毛衣,感觉今年比去年冷,好在有毛衣暖身,不然谁受得了啊。 天气转凉,全国各地的毛衣也在大量销售。与此同时带动了木材行业卖的火热。 呜呜呜!那寒冷如同冷刀子刮来,若非今年毛衣盛行,就这天气不知道死多少人。 阿切……显肃皇后在皇宫中打了一个喷嚏。 “这个冬天冷的受不了啊。”宫女道:“今年大宋可能要难熬了。” 皇后裹着厚厚的毛衣,虽然感冒不舒服,但也不至于多大担心,反正她在皇宫,只要不出去就行了。 古代最怕的就是天灾人祸,还有传染病。 一场流感席卷整个大宋全国,无数百姓,达官贵人得病的人就太多了。 今天早朝,关于这些病情的奏折就有上百封。 别以为流感就不是什么大事,如今大宋已经开始死人了。 寒冷和流感导致一些本来虚弱的百姓熬不住死了。 虽然有保暖的衣服,但今年确实是太冷了一些。 很多地方已经死了好多人。 整个大宋都在运送木材,送往各地保暖。 朝堂上,满朝文武都在议论死人的事情。 现在大宋因为天气比往年更冷,所以很容易有这种现象,武植也是有些头疼。 以前这种忽然的大雪天气就降临过大宋,这次严重的是寒气,大雪倒是其次。 因为雪很快停了,冷空气却席卷大宋。河面已经凝结厚厚的冰层。 一口唾沫出去,不出多久就能变成冰块。 就是这么冷。 天灾来的猛烈,众人都在忧心这件事情。 自古以来,热与冷都是任何活着生物不可忽略的问题。这还是在有毛衣的情况下都能死人,太惨了。 “如果有电热器就好了!” “当然,有空调更好!” 武植脑海中各种念头闪现,但事发紧急,空调和电热器即便研发出来,也不可能大面积扩展全国各地。 只能就地取材,现在就要有措施才行。 对于取暖设备,武植还是不能马虎,武植会进行运作。 这时,工部尚书王判站出:“陛下,大宋人口众多,木材完全不够用,不少山头的树木已经砍空了,如果在到深处进行砍伐,势必后引起大面积的山林流失,又会造成泥石流与洪水的爆发,而且深处山林砍伐加上运送,过程没有这么快,怕也是来不及。” “这如何是好,莫非咱们大宋百姓今年真要过个灾年?” 郑居中说道:“武相,您可有什么好的办法?都知道你神通广大,现在满朝文武都没个法子。” 郑绅也是道:“眼下,只有看武相能有什么解决方案了!” 宋徽宗看向四周大臣,叹了口气,一到关键时候,还只能看武植的。 武植声音传来:“陛下,木材之事,乃是工部尚书王大人所管,在这方面王大人难道没有办法吗?” “这……”木材的事情的确归工部所管,此事他工部没有办法,只能指望武植。 如果因为木材的问题而导致天下百姓死伤,他工部也是逃脱不了的责任。 武植其实也并没有想出什么办法,所以给拒绝了,让工部自己解决。 将王判急坏了。 宋徽宗见状,也没有责怪,毕竟这是工部的责任。 退朝之后。 满朝文武多少对工部多少有点怨言,但他们自己也没什么办法,这能怪谁。 第二天,工部尚书和侍郎都找到武府,好言好语,想要请教武植解决办法。其实武植也挺着急。 现在大宋经济发展,如果今年冻死很多人,无疑会打击大宋的经济。 但他去商务司看了一下,空调的研发虽然有进展,但想要全面普及没那么快。 这和制造原子弹有些差别。 原子弹只要弄出几枚就可以用了,空调那么几台哪里能让成千上万的百姓用。 根本不够。 工部尚书对武植点头哈腰,希望武相能给出个解决方案。 到了冷天,木材供应不上,导致很多人死伤,对于工部多少是不好的名声。 武植分析一番,除了空调,木材之外,能取暖的东西就只剩下煤炭了。 古代,重要的物资,柴米油盐酱醋茶。 柴,也就是燃料,排在第一位,甚至在米之前。 古代的柴,有芦苇,也有各种草和秸秆,但是北方城市里主要是烧薪柴,也就是木柴。 讲究一点的烧木炭,那也是由木柴加工成的。 自打唐朝以来,人口越来越多,森林越来越少,加上盖房子,打家具都需要木头,木柴渐渐供应不上。 开封目前因为太冷,所以出现了柴火的问题。 开封在大平原上,四周根本没有天然森林。 据记载,当时老百姓为了生存,不惜砍伐桑树,枣树这些经济林木,充当柴火。 为这事朝廷没少操心,比如宋仁宗的时候规定,偷砍别人家桑树,42尺算一份,满三份就要判死罪。 但还是挡不住老百姓砍树,到后来,连祠堂庙宇,帝王陵墓的树木也成了砍伐对象。 大宋如今已经有这样的现象了。 第617章 尤其是首都开封。 虽然动员了举国之力保障供应,但柴火体积实在太大,难以储存和运输。 到了冬季雨雪交加,百姓苦寒的时候,问题尤其严重。 当时宋朝为了解决柴荒,还是费了心思的。 除了搞平价柴,还建立国家储备柴制度,准备了一些薪炭,在价格贵的时候抛售,平抑市场。 但是柴炭体积大,分布太分散,运输距离长,远水难解近渴,而且最关键的是全国都缺柴,开封又如何独善其身? 一直到了北宋中期,这个问题才有了转机。 有一种新燃料出现在开封,它的名字叫做石炭,
相关推荐:
穿成炮灰后和灰姑娘he了
姑母撩人
铁血兵王都市纵横
老师,喘给我听
大唐绿帽王
角色扮演家(高H)
阴影帝国
赘婿
自律的我简直无敌了
魔界受欢之叔诱(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