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诗小说

知诗小说> 买个病秧相公冲喜,我腰疼了 > 第256章

第256章

储的粮食,那还不是要了他们的性命。 毕竟粮食之重要,就是家财。 如果遇到的是什么强盗,劫匪,或者是一些地方豪强抢夺粮食,那怎么办? 然而,眼前的人是大名鼎鼎的武相,还有当今陛下以及大宋诸位大臣。自然不存在这些问题。 所以老农非常乐意。 口里说着好,走路也很快,赶紧去里面一处地方,打开一扇门。 众人进去一看。 好家伙。 整个仓库里面都是堆积的高高粮食,那几个大缸已经装不下,全部将粮食给溢出,堆积在了地上。 这一看就知道是大收获,过的极为富裕啊。 郭飞明看到这场面,也是神色变化:“一处百姓人家居然有这么多粮食?” “百姓家如果有这样的收成,那还真是非常不错了!” 许多人知道,像这种情况也只有一些富人家里,或者是地主家才有的情况。 虽然这里的粮食和官仓不能相比,但这是一处农庄啊。 就是一百姓家里。 有这样的粮食极为惊人了。 “百姓家的粮食都堆积不下,就这么落在地上堆着,如此情况就是南方也不多见!” 李彦面色惊叹。 郭飞明心里在想,这一定是他们知道官家要来,所以提前准备好的。 这样的情况只能出现在勋贵家族或财主家,普通百姓不可能如此丰收。 这一点郭飞明心里非常清楚。 他活了大半辈子了,又不是不了解大宋的情况。 然而现在这里,就一农户家。 却有如此丰厚的收成,他自然是有些不敢相信的。 如果每个农户家里都能有这样的收成,那整个全城有多少农户?整个燕云十六州有多少这样的农户百姓啊? 这样累计起来的收成之惊人,就不用说了。那还真是与武植上报的税收情况相等。 宋徽宗看到官仓都没有这么震惊。 因为官仓他只看到了一个,仓库堆积粮食是正常的,但百姓家里还堆积这么多,有点不可思议了。 宋徽宗惊讶问道:“这是整个农庄的粮食,还是一家人的?” 听到这话,周泉立刻找来了一名这里的官员。 是管理这片区域的农业官员。 最低级的九品芝麻官。 对于这里区域情况,他是最了解的,所以周泉赶紧找来了。 在武植的政务司,像这样的官员有不少,每个区域都有一个。 是当地的百姓兼任。 这些都是掌握比较雄厚农业技术的人才,因为他们要管理农业,种植情况,肯定要找一个懂的人来管理。 武植要的是物尽其用,有什么样的能力,就放在什么位置最合适。 此人见到燕王和宋徽宗之后,还是有些紧张的,但也知道是自己表现的机会。 也不能给燕王丢脸。 他过来后,行礼,然后恭敬道:“陛下,这里的粮食只是一处农户的,并不是整个农庄的粮食!” “整个农庄粮食仓库不在这里。这里太小了!装不下……” 郭飞明一愣,这还小? 宋徽宗大喜:“这么说来,燕云真是个丰收年啊!” 这人又道:“陛下,您看,这里都是小麦,这些小麦通过研磨可以变成面粉,然后可以做成馒头,馅饼,或者是包子,全部都是小麦做成的!” 这人说着,指着一个方向,众人便是看到在旁边有浓烟袅袅,有香腾腾的气味飘散而来。 说着,这人带着宋徽宗他们去了另外一个地方。 在一座房子里面,堆积着高高的小麦。 每个打开后,粮食都散落溢出来,装的太满了。 宋徽宗:“这难道也是一家农业的收成?” 这官员笑道:“陛下,这不是,这是咱们村要上缴的税粮,暂时只能放在这里。” 嗯? 众人一听,这就有意思了。 既然是上缴的税收货物,为什么放在这里呢? 不应该早早就运送到汴京吗? 不少朝臣好奇起来,顺便看了一眼武植。要知道,这里可是他在管理。 燕云虽然是武植的封地,但每年的税收还是不能少的,这些既然是税粮,怎么会留在这里。 难道是贪污? 许多朝臣心里活跃起来。这要是武植没处理好,被抓了现场,露馅就有意思了。 宋徽宗问道:“为何税粮会在这里?” 闻言,此人笑道:“陛下,这里距离汴京太远了,所以暂时只能放在这里!” 宋徽宗点点头,倒也没在追问。 旁边的郭飞明站出来:“陛下,这不对吧!即便远了点,也可以先存放在津府仓库啊!” 郭飞明心里有些高兴,感觉自己抓住了武植的把柄。 不过按理来说,武植不应该犯这种低级错误才是。 他也不能笃定,但万一是武植疏忽大意了,自己岂不是可以抓住机会打击一番? 第448章 “是这样的!” 这时,官员立刻解释道:“陛下,燕云上缴货物税收的津府仓库,其实早就已经堆满了,放不下。 所以只能放在各自的地盘先暂时存着,等那里的粮食都运走了,咱们这边的在运送过去,即便如此,也得分好几次呢!” “……” 他们算是听出来了,总之一句话,他们这边的粮食收成高的惊人。 各个地方都已经放不下了。 原来是这个原因! 郭飞明心中有些失望。 这的确是一个很好证明粮食为什么放在这里的理由。 宋徽宗听到这里,也是陷入了沉思。 汴京以前也有过粮食缺少的情况,因为那是在黄河附近,如果决堤了汴京会有大水,导致收成不好。 然而现在汴京各地都非常完好,堤坝已经通过修建渠道,分流到燕云这边。 这是在燕云收回来的时候,很快实行的事。 解决了洪水问题,如今燕云又有源源不断的粮食汇聚起来,今年国库粮食比往年不知道多了多少。 这真是让人太意外了。 要知道,以前有些区域,百姓连饭都吃不上。 不差粮食的都是一些勋贵家族。 但在这里,百姓们的粮仓堆积,不愁吃喝,百姓们富裕了啊! 这就和以前是两个不同的情况了。 而且每家每户要都是如此情况。 只是,在过段时间等几次秋雨过后,这些小麦可能要发霉不能在放了吧? 一旦发霉就不能吃了啊。 如果是个别家这种情况还好,但每家每户如此多的粮食,怎么储备反而成了大问题啊! 以前都是空仓,现在堆积不下,想来真是汗颜啊! 以前他们总是听闻哪里没有粮食,哪里在饿死百姓。 如今,宋徽宗第一个想到的却是这粮食该怎么处理? 解决不好,浪费很多粮食。 没粮的时候缺,有粮的时候又愁这个。 哎……但总比没有要好。 宋徽宗心里还是挺得劲的。 但宋徽宗还是觉得这些粮食如果坏了,也是很重要的问题。 他提出了自己的想法。 农官听了之后,道:“陛下,小人有一个建议!” 嗯? 农官说了之后,在场的大臣看向他,他却没有丝毫的慌乱,虽然有些紧张,但该表现的时候就应该表现。即便是表现错了。 他就是一个芝麻不入流的小官,根本没什么资格像陛下提什么建议。 因为在场这么多王公大臣,哪一个都可以说话,可以提出自己的想法。 一个小小的农官,若非今日陛下出行来到这里,他这辈子都不可能见到官家。 宋徽宗倒是点点头:“有什么建议,说吧!” “是!” 农官道:“陛下,您担心的问题,小人认为并不是不可以解决!” “这么多税收的粮食都来不及运送,等到了汴京也没有仓库存放,粮食随意搁置反而会弄坏粮食。 其实我们这里的粮食足够满足百姓的生机,汴京更是不缺粮食,所以小人觉得这些多出来的粮食,可以先将汴京的粮食出售,然后在将这里的粮食纷纷运送汴京。” “这样汴京的粮食运走,四面八方的税收粮食在源源不断运送过去,便不会出现仓库满了放不下的情况!” “这样既解决了燕云粮食堆积问题,也可以给国库带来丰厚的收入!” 嗯? 在场的朝臣感觉这农官还真敢说。 “依你之见,要卖给谁呢?” “陛下,在汴京临近的地方,有西夏,而在燕云连接的地方有高丽!” “不如就将汴京的粮食卖给西夏,将燕云这边的税收粮食直接卖给高丽,这样一来,一部分粮食甚至可以不用运送到汴京!” “到时候卖的钱在运送汴京,也就不存在粮食囤积的问题了!金银是不会坏的!” “当然,这是卖给高丽的情况下,若是只卖给西夏,这些货物还是需要运送汴京,只是汴京仓库腾出来,也有了位置放。 总之,大宋粮食增加,需要一些销售渠道分流出去,不然堆积在手中如同陛下之见,会有一部分坏掉,那就是损失了!” 这…… 听到这小小的农官说了一大堆,宋徽宗忽然双眼一亮,感觉此人说的并非没有道理。 诸位朝臣也是点点头,这芝麻大的官敢在两位丞相和官家面前提出自己的建议,就这份胆魄就不是一般人能比。 普通人在这么大人物面前说话哆嗦,几句话都说不清楚,思维模糊,根本无法直言。 宋徽宗忽然觉得,这燕云的一个芝麻小官,居然也是一个难得的人才啊? 这是武植选拔的人才吗? 就在这时,李彦道:“若是卖给高丽和西夏,岂不是增加了他们的粮食储备?这要是打起仗来,岂不是用在我们身上!” 农官笑道:“这位大人,您说的有道理。但是目前来说,大宋有陛下在,如今消灭了辽国金国,各地经济也增长,国富民强,别说是一个小小的高丽,就是西夏这等大国,大宋岂会畏惧?” “他们若是敢攻大宋,就算大宋所有的粮食送给他们,他们也不是大宋对手!” “因为他们和大宋的差别不仅仅是粮食,所以这种事不可能发生!” 在场的众人都是大宋朝臣,这话听着倒是舒服,所以也是点点头。 的确,如今大宋之势头,高丽这种小国根本就不敢,他们粮食储备再多也不是能攻打他们的理由。 除非是势均力敌,有庞大军队的大国,这样的地方缺少粮食无法大面积作战,若是给了粮食,就会助长他们的威风。 至于西夏和高丽,还真不存在这种问题。 其实众人是知道的,只是这么随口一问罢了。 宋徽宗点点头:“你这个主意不错,将多余的粮食卖出去可以增加国库,也不至于让粮食囤积坏掉。” 宋徽宗点点头。对于眼前的这个小官颇为欣赏。 此刻,他又问道:“你们这里的粮仓,一般有多少斤,每个仓库是多少农户提供的,津府又有多少这样的仓库呢。” 宋徽宗继续问,可以多了解一点。 农官笑道:“陛下,一座粮仓,一共是六十户人口累计的粮食。” “咱们这边的粮仓都在大城,或者是中等村落聚集,每六百个农户就会有十个小的粮仓。 而在咱们整个津府一共被武相设立了六百三十个乡镇,这么多乡镇算起来就有六千六百三十个大仓库。 而这些粮食仓库加起来,粮食就有几十万了。” 众人听的面色骇然。 一个津府居然就有这么多仓库,这么多产量,着实是有些惊人了。 农官继续道:“燕云之所以有这么多收成,其中也有大宋国库贷款的原因。 之前武相像朝廷贷了三千万拨款,都用于了基础建设,开挖河道,灌溉良田播种等等,所以除了是武相种子优良之外,还因为种植环境也得到很大改善!” “贷的钱还购买了许多树苗栽种。在燕云有黄沙含量的土地上种植,可防止土地流逝,巩固河堤,以后树木长大,也可以进行一部分建设所用。” “这些贷款,不出意外,明年这个时候,算上其他的一些收成差不多可以还了! 而且燕云这边每年都会提供大量税收,以后还会继续高涨。 每年保底估计也有两千万两银子。这只是初步计算,实际上只会更多。” 几千万两啊! 什么概念? 一年国库收入才多少? 但一个燕云就能赶上国库每年的大部分收入了! 宋徽宗啧啧称奇,这里发展的太好了。 武相不愧是武相啊。 听到这里,武植也没否认,这些的确是他在这里运作的方法,而且借款也的确是朝宋徽宗要了。 不是直接拨,而是以借的形势,毕竟要整顿燕云,乃是重中之重,用宋徽宗的钱,整治自己的封地,然后赚钱了在还给他就行了。 每年的税收,也足够宋徽宗大赚了。 听到燕云的成绩,旁边郭飞明,太子赵恒,宰相蔡京等人都是一言不发。 其实内心也是有些汗颜。 刚才他们的确看了许多仓库,听这人说

相关推荐: 一幡在手天下我有   我曝光前世惊炸全网   虫族之先婚后爱   我以力服仙   老师,喘给我听   铁血兵王都市纵横   小怂包重生记(1v2)   左拥右抱_御书屋   从全员BE走向合家欢(NP、黑帮)   重生之霸婚军门冷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