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9章
子一看,发现这里面的东西不像是大宋的,很多都是其他异域风情的造型,有金银首饰,还有一些土特产,当然,也少不了黄金白银,纸币,珍珠玛瑙之类的东西。 在这些箱子中还有一些清单,上面详细介绍了一些东西。 还有一封介绍信。 拿着信封仔细端详前面一点内容,他算是懂了。 这玩意,是大理国送过来的? 真是怪事。 这大理国忽然冒出来送礼物,是几个意思? 想要和大宋宰相建立关系? 武植想了想,没有看完信。 他知道大理这个地方还是非常出名的。 “如果我没有记错,现在这个年代,大理的皇帝应该是谁呢?”武植眉头一皱:“好像是那个叫什么……对了,叫做段誉,对,就是叫做段誉的家伙!” 天龙八部里面的段誉? 武植倒是有点好奇这个人长的是否和电视上那般潇洒啊。 武植翻找了一下,里面很多大珍珠,嗯,眼珠那么大。 还有紫色的珍珠,都是价值不菲的东西。 这满满八个大箱子都是金钱财富。 武植惊叹:“这段誉出手挺大方啊!” 里面还有一些上好的绸缎,还有精美的画卷,有些画卷一看就是老古董,价值肯定不低。 不过想来也是,作为消灭了金国,辽国,西夏的大宋强国宰相,那些小国自然不敢怠慢。 武植的份量还是非常重的。 对于大理,武植多少有点了解,大理现在这个时期依然是被高族的人欺压。 段誉能在遥远的大理将这些礼物运送过去,是非常不容易的。 “这信封下面还有字……”武植继续看着信封,琢磨一会儿后,武植明白了。 原来段誉作为大理皇帝,却一直被高家压着,他这次过来送这么多礼物,也是想要和武植搞好关系,希望借助武植的力量将皇帝的位置做稳。 如果能将大理高氏一族镇压就更好了。 哪怕是地位齐平,他这个皇帝当的也稳固。 因为高氏一族很难对付,所以才送来礼物,这样的心思武植已经完全明白了。 这几乎等于明说了段誉的处境。 当然,礼物武植是收了,至于要不要帮忙,或者是拒绝都在武植一念之间。 武植可以收了礼物不做事,毕竟武植还真就看不上这点钱。 他是开印钞机的,会在乎这点钱? 但人家这也是诚意,武植暂时没做出决定。 武植暗道:“如今的大理,怕是也不太平啊!” 第591章 其实在这个年代,本来就是一个战乱的世界。 之前大宋和金国辽国打仗的时候,也到处乱糟糟的。 其他小国之间的边疆亦是如此,很难真正意义上的太平。 如今大宋反倒是比较安稳。但不代表其他地方也是如此。 正是因为大宋强大,所以大理这些小国才会寻求庇护。 武植在大宋那是大名鼎鼎的宰相人物,段誉也知道和武植搞好关系,有助于他自己坐稳皇帝位置。 但想要攀附另外一个势力,也不是那么容易的。 段誉想要灭掉高家一族,或者是镇压,武植不帮忙他们也没法。 根据历史,大理是段誉家族的人统治了十几年,只是随着其他势力的崛起,已经开始威胁到段誉家族。 尤其是现在,段誉的政权几乎要靠着高家来传达,这是非常危险的一件事情。 你传递出去的命令,受到别人的限制,这个皇权就有问题了。 武植:“如果我猜测没错,现在段誉不仅仅是向我送上了礼物,大宋说得上话的大臣估计都送了,还有宋徽宗!” 武植的猜测不无道理,只有告诉大宋他们那边的困境,在给予一定的好处,大宋这边朝臣拿人手短,替他们说话的机会会更多,到时宋徽宗同意,武植也同意,基本上这件事情就定下了。 其中武相是关键,如果武植不同意,可以影响宋徽宗的判断。 所以段誉送给武植的礼物要多的多。 接下来,根据武植的了解,果然,很多官员都暗中收了好处,这是武植的情报网获取的消息。 而这天上朝,宋徽宗更是将大理段誉送过来的贺礼告知了在场的朝臣。 “近日,大理皇帝送了几箱子礼物过来,表明他们当前的处境,大理高氏一族已经有架空皇权,造反的迹象,所以大理皇帝想要让大宋帮忙镇压高氏,诸位大臣可有什么要说的?” 郑居中:“陛下,大理和大宋一直都相安无事,两国经济交往频繁,现在每年也会向我们大宋上贡,作为友邦,帮他们一下也无妨,微臣赞同大宋出兵,帮助他们平定内乱!” 郑居中收了好处,该说的话还是要说的。 工部尚书王判站出:“微臣也赞同。” “只是我们帮助大理,总得有些好处,这件事可以商量一番!不能轻易出兵,得让大理付出一点代价。” 宋徽宗闻言笑道:“王爱卿,大理皇帝送来的礼物中,已经说明了,他们愿意全国购买纸币,让大宋货币和他们的货币同化,且愿意每年多上缴三成上贡!” 满朝文武议论起来。 购买他们的货币,意味着大宋可以用纸币交换他们的黄金财富,且他们的经济货币会受到大宋影响。 通过这件事大宋可以赚不少钱。 虽然四周邻国已经开始用纸币,但并未大面积普及,大理此举,无疑会让大宋受益匪浅。 其次,提高三层上贡,也不少了。 换成银两也有好几百万。 宋徽宗:“武爱卿,你有什么看法?” 武植本来没准备这么快提及此事,毕竟要不要出手武植还在考虑,战争不是小事。 不过既然段誉已经运筹到这般地步,让宋徽宗都出来说话了,武植拿了人家的钱,自然不会拒绝。 武植:“陛下,微臣觉得此事可以帮,大理乃是大宋的藩属之国。他们那边内部出现问题,我们有足够的出手理由。” 藩属国实际上也是近年来大宋强大后才在名义上有的。 毕竟大理还是很强,以前两国交好,都不会轻举妄动。 宋徽宗点点头:“既然武相也赞同,那么大宋就出兵吧,只是派何人前往,武爱卿……” 宋徽宗看向武植。 “父皇!”不远处赵枢赶紧站出:“武相连连战功,多有劳累,现在又要负责修建铁路,官道,制造火车等事务,不如让武相好生休息,儿臣愿带兵前往,帮助大理平乱!” 其实现在大理还没有打起来,但他们完全可以借助这样的名义去消灭高氏一族,重新换权。 旁边赵构听到这里,眉头一皱,本来赵构是想要出征的,想到武植在此,万一武植想要出征,自己抢夺了武相的风头,岂不是得罪了? 这赵枢抢先一步要出征,他还不如站出来争夺一番。 这件事情如果成功,也是一项政绩。 对于他将来争夺太子之位也是一种资本,可以让父皇对自己刮目相看。 赵枢本来就是大皇子,有继承太子位置的资格,可谓是不二之选,如今要是在建立军功,那可了不得。 太子之位就稳妥了,到时候没他什么事。 赵构有些着急,也站出来道:“父皇,儿臣也愿意领兵前往大理平乱!” 嗯? 赵枢撇头看了一眼,这赵构也想要和他争夺? 赵枢亲王头衔因为上次的事情被废掉,但他作为皇子依然可以议政参政,此刻正是他表现的机会。 在赵枢看来,平定大理内乱不是什么难事。那武相带兵出去,连辽国金国这等大国都能轻而易举的消灭,他就不相信自己带兵过去,还平不了一个大理。 何况还只是平定里面的内乱,毫不夸张的说,他赵枢即便是平了大理都有信心,一个内乱算什么? 立功机会在眼前,自己不争取就不会有机会。 赵枢:“父皇,还是让儿臣去吧!而且上次儿臣犯错,儿臣愿意将功补过,还请父皇成全!” 宋徽宗一看赵枢跪在地上可怜巴巴的祈求这次机会,又看了看赵构。 他叹息一声,想了想,毕竟赵枢是大皇子,不出意外就是将来的太子,让他历练一番也并非不可。 不过他还要询问武相的意见,到底让谁出征,是个问题。 赵构此刻正满心欢心,等待武植举荐自己,然而,他失望了。 “既然殿下想要亲自出征,微臣无异议!就让肃王去吧!” 虽然赵枢肃王的称号已经没了,不妨碍武植这么称呼他。 而且,武植不认为赵枢能做好这件事情。 大理不是一个小国,而是比一般国家要强大的多的国度,既然高氏一族能威胁到皇权,可见军权还有许多政务他们都能插手,段誉都不可奈何。 到这般地步,直接过去平乱,那就是和整个大理对抗,稍有不测就会造成巨大的损失。 这赵枢还真以为打仗有这么简单,武植能行,那是因为他有挂。 他有挂吗? 没有吧? 有武植强横的体魄吗?也没有。 既然如此,从来没打过仗的赵枢,哪来的底气和自信? 所以武植不但没反驳,还同意了。 推荐的是赵枢,并非赵构。 此刻赵构懵了,脑海一片空白,原来自己当初讨好武植,到现在半点作用都没有,谁出征都是武植一句话的事情,但他不帮自己! 这让赵构一脸难以置信,难道武相不想扶持自己当太子吗?这…… 他不明白啊! 赵枢可是和武植作对的人,让他建立军功这样不好吧? 赵构却也没说什么。 知道武植的态度,赵构心一下凉透了! 没有武植帮忙,他根本不可能当上太子! 接下来其他朝臣也没异议。 当然也有推荐武植去的,但武植都同意了,说其他也没用。 赵枢大喜,他真没想到武植会帮他。 所以当即征求领兵六万过去平乱,宋徽宗也答应了,不过军队不是从武植这边调取,而是从童贯禁军中调走的。 童贯心里有些不爽,这赵枢会打仗吗?带走自己六万士兵过去全军覆没了怎么办? 听说赵枢要领兵六万,一名大臣站出来:“陛下,殿下没有领兵经验,贸然带领六万,如果不发生战事倒无妨,一旦爆发战争有全军覆没的可能,微臣建议派一位将军过去协助。比如岳将军!” “岳将军曾经在西夏边境战争中,屡战屡胜,派他去协助最好!” “嗯,有道理!”宋徽宗:“岳飞!” “臣在!”岳飞站出。 “你随赵枢一起,平定大理内乱!” “遵旨!” 赵枢一愣:“父皇,只是一个小小的大理内乱,微臣一人足矣!” 赵枢急切想要建功立业,不想岳飞跟着去。 宋徽宗却是摆摆手,给反驳了。 坚持让岳飞一起。 赵枢也只好领命,心里有些不爽。 凭什么?如果和岳飞一起,打赢了人家只会说是岳飞的功劳! 赵枢要的是所有的功劳,这将是他以后作为继承太子位置的资本,让岳飞去算怎么回事? 事到如今,赵枢也没法,但终究是他掌握了机会。 所以第二天,他便点兵点将,整顿军马,粮食辎重等物,在第五天就大军开拔,朝着大理出发了。 领着浩浩荡荡的队伍,坐在战马上,他身穿黑色铠甲,手持配剑,赵枢此刻心情前所未有的激动,眺望远方,他有一种驰骋天下的热血豪情,这种带兵打仗的感觉,真好! 是权利的味道。 也是赵枢的一种向往。 虽然以前赵枢也有过跟随大军出去见识一番,但一般都是在后方,也没有指挥权,根本没有这种感觉,而现在他领着队伍,指挥权在他。 即便岳飞也只是一个陪衬。 岳飞在旁边沉默不言,他知道这次之所以让赵枢去,很大可能是陛下想要让他建立军功,然后在一举册封太子,也算是一种磨练吧,当然这只是他的一种猜测,但大致不会有错。 平乱问题不大,可能不会动兵,如果是这点,功劳几乎轻而易举就得到了。 因为大宋很强,高氏如果但凡清醒一点,肯定不敢和大宋对抗,直接交权,如此大军就是震慑所用,不会真的去厮杀。 就看赵枢的运气好不好了。 第592章 与此同时。 一座宫殿院落。 一片片树叶簌簌的掉落,洒满了地面。 这个季节的树叶很难掉落,可想而知赵构几乎是发疯一般的出拳。 “这次机会错失,一旦让赵枢得到功劳,怕是太子之位我没得争了!” 树旁,赵构右手扶树干,神情低落,却也不敢找武植理论。 毕竟武植也没有义务要帮他。 旁边几名心腹出言安慰,对赵构也没什么作用。 虽然这些心腹说赵枢未必会成功,此事一旦成功是功劳,不成功则是败绩,对于赵枢是极为不利的事情,相反对赵构而言,是好事。 但赵构根本不相信,大宋如
相关推荐:
《腹黑哥哥。霸道爱》
倒刺
穿越后我被阴鸷帝王标记了
狂野总统
祸国妖姬
小可怜在修罗场焦头烂额
宣言(肉)
沦陷的蓝调[SP 1V1]
下弦美人(H)
将军夫夫闹离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