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诗小说

知诗小说> 买个病秧相公冲喜,我腰疼了 > 第306章

第306章

上次和鲁智深比拼,固然有所留手,但和现在自身实力比起来,还是差了很多。 武植刚才其实也展现了大部分实力,不然还真压制不了。 这些梁山人还是相当强的。 这些人对于武力,如果和其他人比试输了,内心绝对不服气,不大战个四五次全输,根本不可能彻底服。 武植却让他们心服口服。 为何呢? 因为武植不是险胜,而是实力碾压! 每次和武植碰着,武植的拳头力大无穷,让他们疼的受不了,加上速度谁也抓不到,双方不在一个层次上。 他们知道这点,所以是心服口服。 也更加臣服了! 叮叮叮…… 听到脑海中的情绪值不断飙升,武植笑道:“诸位没受伤吧?” 卢俊义拱拱手:“武相分寸把握的很好,虽然击败我等,却并无一人受伤,这也证明了大人您炉火纯青收发自如的好功夫……” 军中此刻热闹起来,武植今日也尽兴,便是让军中添加了一些肉食和酒水。 众人听到这消息,全部欢呼起来。 军中之人埋锅造饭,好酒好肉,即便是到了夜晚也热闹不凡。 大宋军队的伙食相当不错,何况是禁军中的精锐。 加上武植也够大方,反正国库现在有钱,宋徽宗也完全不管这些事情。 稳定军心,伙食方面也很重要。 众兄弟们喝的脸红脖子粗,鲁智深因为打架没打过武植,所以他们一商议,要将武植给灌醉。 他们底下商议的时候,还带着一点奸笑。 结果呢? 武植连喝三十三碗不醉,旁边柴进,卢俊义,宋江吴用等人喝的叮当大醉了。 “大人……大人真是好酒量啊!比武倒也罢了,喝酒都这么厉害,让我等汗颜呐。” 卢俊义说完最后一句话,便是倒下。 嘴里还在喃喃自语。 鲁智深更是呼噜大睡,口中还喃喃自语我没醉,再来一碗。 他们都喝不过武植。 因为武植的身体好,他喝了酒之后连续不断的上厕,很快就排光了,可以说只要武植不想醉,他就醉不了。 于是乎,这群人都被武植喝倒。 众人本来想要将武植灌醉,结果自己倒是先倒下。 宋江一张脸喝成了猴子屁股,一动不动…… 第二天。 武植从李清照的被窝中早早醒来,右手搂着李清照,思维着什么。 “老爷,昨晚睡得好吗?”旁边柔声传来。 “嗯,很轻松,怎么,这么早醒了,不多睡会?” “老爷醒了,我就睡不着了……” 李清照满脸幸福,武植笑了笑,忽然觉得自己在大宋的日子,着实挺不错的。 要什么有什么。 就在这时,门外传来小舞的声音:“老爷,门外赵三说有人求见!” “哦?谁啊?” 第530章 “说是燕云那边政务司的人!”小舞如实回答。 在这个时辰,小舞知道老爷还在里面睡觉呢。 “知道了,小舞你让他们等会,我马上就来!” “好的老爷!”小舞高高兴兴的离开了。 不多时。 当武植出来的时候,便是看到了一个人。 燕云政务司的大臣。 不远千里亲自过来,是来给武植回报那边情况的。 此人也是政务司的内部总管,武植提拔起来,一个四十几岁的中年男子。 听他说了一些关于燕云的最近情况,武植点点头。 很多事情都在他意料之中。 这时总管大臣继续道:“目前燕云十六个地方已经建立了学校,基本三个村附近就有一座共同的普校,而十个镇就有一所中等学校,县上更建有一座高级学校。” “燕云的学子等上到高级学校的时候,一般在十四五岁,这时候可以步入民间开始劳工,这也是普通学子的最高学府。” “当然,在燕云中,每一个州还有一座最高的顶级学校,一共有十六座,这些都是给那些优秀的孩童上的。都是众多学子的佼佼者。” 武植点点头。 他很满意。 燕云十六州的教育武植很重视,所以在去年的时候就让这些官员着手去做。 现在总算是有了点成效。 至于最后的顶级学校,也是武植的意思,是收纳人才之所,也是以后为政务司提供源源不断官员的地方。 将这些优秀的聚集在一起,进行政务司的专有培养,教育,学习新的开拓思想,以后出来能到其他地方做官。 可以说,这十六座学校就是培养官的。 能进去的都不是一般人。 当然,武植的学校不是按照学习成绩来算,如果是这样那就和大宋的科考没什么区别。 武植更多考核的是思想,以及学生有哪方面的天赋,还有人品进行考核审查。 在他们要进入顶级学校的时候,政务司的人会提前暗中盘查学生的一切行为,对于道德,家庭背景,以及处事能力进行一定的记录。 期间,会对他们有一些世俗事务的考验。所以学习成绩并不是主要的。 大臣继续道:“根据统计,目前燕云一共有学府一百六十四座!” “嗯!”武植点点头:“你们做事效率不错,短时间建立一百多座学府,即便是本相也不曾想到效率如此之高。” 得到夸奖,大臣笑道:“武相的吩咐,下官岂敢耽搁!再者,这是利国利民的好事,下官能做这样的事,也是下官的荣幸!” 建立学校,的确是对天下百姓有巨大的作用。 能让那些未开化的得到思维上的启蒙和洗礼。 只有人才多了,一个地方才会得到更多的改变。 而且在燕云孩童们都要学习汉语汉字,要统一规划,只有这样才能形成一股民族的凝聚力和归属。 一个地方若是和其他地方没有任何区别,也没有可以继承的东西,那么未来很容易一盘散沙。 不分你我的这种,是要不得的。 总之,现在政务司的人各方面工作都很上心,培养这些人才,也可以为将来政务司源源不断提供人才。 此刻政务司总管大臣脸色非常喜悦,这次来汇报,得到了武植高度的夸赞。 说他办事能力不错,让总管大臣觉得这次大老远过来亲自汇报,还是非常欣慰的。 心里非常高兴。 这也证明,他在燕云十六州做的相当不错。 大臣继续道:“启禀武相,除了这些之外,下官自己带动一批政务司的官员去到处走动,在燕云各地方进行了一次全面普及。” “因为咱们的学校只能针对学子,但燕云很多百姓都没读过书,为了让大家都能学会汉字,政务司的人带着四书五经去了乡村田园,给那些不懂的百姓宣传,讲解。 除了讲解燕云最新的国策之外,就是给他们普及一点文化知识。让他们也学点东西。” “我们称这种行动为扫盲,目前扫盲已经达到了百分之三十。有相当一部分人没有读过书,有一部分人认识字,但读书不多。” “嗯,很好!” 武植笑道:“这种工作你们要持续,争取有一天将扫盲达到百分之百。 本相命你立刻选一座县城为扫盲城,以此作为扫盲的标杆,然后将消息传播出去,让燕云其他城都争夺这个名头,扫盲做的好,就是升官的资历,上下都一样,政务司会重点关注。” “这样会带动一个县的所有官员展开扫盲普及工作,增加全民知识文化水品,你们做事也要多思维思维,如此就不必亲自跑动,让县的基层官员带动他们自己的积极性。 为了自身的前途,他们会跑断腿积累资历功劳,如果每个基层的人主动积极起来,大家就不会这么累,他们也有好处。” 大臣点点头:“武相说的是。受教了!” “对了武相,今日我还带来了一样好东西,这样的东西恐怕武相您也未曾见过啊!” 总管大臣脸上有些激动和兴奋,随后手一挥,身后有人抬过来了一样东西。 武植有些好奇,他都没见过的东西是什么? 当总管大臣让手下将布掀开,顿时在武植的眼前出现了一样东西,这是一个像是木车一样的物件。 到处都是木头疙瘩,奇形怪状,但仔细一看,武植有些惊讶:“这是纺纱机?” 武植有些愕然。 珍妮纺纱机,是历史上工业改革的时候制造出来。 可以大大提升棉布的制作效率。 对棉线针织,以纺纱机的形势,使其变成用手动摇摆的制作。 而且在后续不断的发展中,纺纱机也在不断改革,变得更有效率。 只是这东西,应该是出自西方,怎么会到这里来呢? 武植仔细观察,虽然这纺纱机有一些灰尘,甚至有些链条部分已经出现了锈迹,但他一眼就看出,这就是珍妮纺纱机。 武植看到纺纱机,非常意外:“这东西你们是如何弄来的?” 听到这话,总管大臣笑了起来:“启禀武相,这是咱们燕云十六州的人制作出来的,说来燕云人才真是不少啊!” 第531章 武植面色微怔:“你是说这纺纱机是燕云的人制造出来的?” 我靠! 武植内心一震,燕云有这样的人才? 这东西可不是什么人都能制造出来,谁这么厉害? 总管大臣笑道:“是的!说来也是巧,有一天我去田地看看农户的粮食情况,也走访了一些农户,结果发现一家农户中有人研究这东西,还有模有样,不过成品还没出来,我看此人鼓捣的像是那么回事,刚好我们政务司在想着改良,就将此人纳入了进来。” “结果没过一个月,还真让他鼓捣出来这么个神奇东西!” “出成品后,下官便立刻带来见大人,让大人也看看,以后看能不能批量生产!” “纺纱机可以通过飞梭制造出棉线,而这台改良的纺纱机可以在生产的同时,还能将棉线上下叠在一起。” “通过手摇可以不断制造,在这种效率下,咱们可以大量生产,若是多几台效率就更高了!老百姓若是都能用上这东西,咱们燕云的布匹产量可达到新的高峰!” 武植点点头,随后提出了新的想法:“可以批量生产。不过还可以继续改良,用手摇是通过人力,本相有更好的方法!” “更好的?”总管大臣有些发懵,这东西已经够好了,还能怎么改动呢? 武植:“在燕云十六州的地界有很多黄河之水,我们要做的就是将这纺纱机换掉人力,改用水力进行制造!” “通过水力?”总管大臣内心疑惑,听的云里雾里。 武植笑道:“不错,就是水力。河流的涌动会产生动力,只要我们将河流的水力连接上纺纱机,就可以源源不断的制造,不用采取人力这么麻烦!” “这是一个工业化的趋势!” “那要怎么连接水力呢?”总管大臣非常好奇。竖起耳朵听。 感觉武植简直是奇思妙想,但这能行得通吗。 武植:“人的力量终究有限,而黄河之水的流动之力是永动的。” 武植将这其中的原理讲解了一遍,其实这东西非常简单。 就是制造一个类似水车一样的东西,有很多圆形的叶子,放在流动的水中通过叶子的转动将动力传递给轴,轴这边在通过一些木质或者是金属转换装置传递给纺纱机。 这样纺纱机就会源源不断的通过水流力量进行转动,自动制造棉布。 只要黄河之水不停,纺纱机就会一直工作,这样的效率简直是一天二十四小时,只要有人时不时看守一会儿,无需人力在那里不断的摇摆。 武植说完之后,总管大臣似乎听懂了什么,不由双眼惊愕的看着武相,还有这么玩? 这…… 看到纺纱机的时候,他都从未想过借住水力,武植是如何想这么远的? 这简直就是奇思妙想啊。 这让总管大臣思想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冲击! 主要是他们毕竟是古代人,武植见过的东西多了。 科技的一些动力,齿轮的运用等等,古代知道的人还是不多的。 但经过武植这个思路开拓,在工业的道路上会带给人更多的想法和创新,人有了这种意识之后,才是真正的工业时代降临。 现在之所以有人制造这东西,实际是燕云对于棉布的巨大需求,导致催生了新物的产生。 而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需求更多,会导致更好的东西出来。 但这需要无数人的智慧来开启,如果有人提前弄出这些东西,无疑会加快大宋发展的进程,会让百姓们过的更好,更便利。 就好比电,如果古代人有了电,百姓们的生活肯定要比以前好。 因为有了电,才有一切可能。 当然,就是打个比方。 总之一切发展的前提,都因为需求的动力,现在因为大宋有强大的经济支持,所以这东西出来了。 以后大宋更加繁荣,会催发更多的效率产品。 听完武植讲究这些之后,总

相关推荐: 综漫:开局就打宿傩?   军师威武   将军宠夫   从全员BE走向合家欢(NP、黑帮)   赘婿   修仙有劫   御用兵王   小裤衩和大淫蛋情史(H)   小怂包重生记(1v2)   人妻卖春物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