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诗小说

知诗小说> 买个病秧相公冲喜,我腰疼了 > 第321章

第321章

百万。 比之前多出三成。 宋徽宗听到之后,喜上眉梢,不管两边谁高谁低,这数字听起来很顺耳。 然后沈卫又说出了其余地方的税收。 比如两广区域,以及林武区域一共有三千万数额。这个就有点高了。 这些地方去年也不过刚刚达到两千万,也就是说比去年多了五成。 其实沈卫拿到这些账本的时候也是有些震惊,一度以为是那边弄错了,但他知道这事错不了,都是有实际记录的。 沈卫:“除此之外,在两湖区域也有四千三百万的税收。” 这些大额数字将在场的朝臣震惊了。 去年和今年相比,高了不是一丁点,南方经济这么发达吗? 沈卫接着道:“还有两府区域,也有四千万税收,如果全部算在一起,这次南方税收达到了一亿两千万多。相当于之前的两倍。” “好啊!” 听到这惊人的消息,宋徽宗高兴的站了起来。 不由得让宋徽宗为这次南方税收鼓掌。 满朝文武议论纷纷。 这的确是一个好成绩啊! 这什么概念? 要知道大宋每年能维持一定的数额,就已经是很不错了,如今一个南方区域就提供这么多税,是无法想象的。 完全超过了去年。 去年他们上报的时候都是细分很多小区域一起上报,还细分了很多农产品上税的情况,并不是总数,进程比较慢。 今年他们并没有细分什么农产品之类的税,上报的是很多区域所有缴税数额情况。 也因为数额巨大,干脆将几个大地方汇总报告。 满朝文武在说南方好,税收产量很高,这是好事啊。 证明大宋经济产业在日益壮大。 国库也会变得更加充盈。 看看,看看,这就是他们南方的税收,一个南方就有一亿两千万税! 甚至已经超越了以往大宋全国每年的征收总额。 足以见证大宋如今有多强了。 赵枢面容表情变化,时不时看向不远处的武相。发现武植很淡定,这让他有些纳闷。 蔡京这次和旁边人对视,目光中的神情不言而喻。 不过宋徽宗高兴之余,忽然想到如果武植那边不行,自己的皇庄岂不是泡汤了?不由有些担心。 他看向武植。 众人都看向武植。 知道这时是比高下的时候。 去年武植就比他们多,以前算法和现在有所不同,去年单一比较农业和一些新法商业税收就是他们的五倍多。 如今,南方区域总数,确实比去年武植燕云那边的高。 所以,众人目光看向武植,都想要知道答案。 武植也没有墨迹,他去年能超过他们,今年依然如此。 不过武植还没说话,赵枢笑道:“武相,今年那边的税收相比今年南方,可能有所不如吧?你那边是什么数额,可以说来大家听听。” 武植笑道:“你们南方今年税收增长了,我北方燕云也不低,陛下!” 武植看向上方的宋徽宗:“今年,单是燕云税收已经超过了南方,总计达到两亿五千万。刚好也是他们的两倍!” 武植的声音并不大,很缓慢,但就是这缓慢的语气说出的惊人消息,却是如同一颗巨石投入湖中掀起了惊涛骇浪! 文武百官沸腾了! “不可能!”赵枢脸色狂变。 这他妈的绝对不可能! 赵枢内心已经开始骂了。 因为这意味着什么,所有人都知道! 如果超过他们两倍,他们还怎么活? 那新法实行就要落实了啊! 面对满朝文武的沸腾和耳边传来难以置信的声音,武植并未理会,而是继续道:“陛下,刚才只说了燕云十六州,而西夏和小岛那边由于打下时间不长,没有计算。 但辽国那边政务司建立,到现在已经有些时间,早就开始种植了政务司发放下来的各种农产品,今年税收已经计算出来,总共两亿一千万!” 辽国被政务司接手时间尚早,新法实行没有燕云那么长,然而,在武植新农业产品的带动下也已经超过了大宋南方。 也就是说,武植的燕云和辽国那边加起来是四亿六千万税收。 这个数据上报出,蔡京,赵枢,沈卫等人神情纷纷色变。 甚至在场还有王大人为了今日重要的事情也来到这里,他们的脸色难看的就如同在脸上喷了一层黑色的浓雾。 一个个都黑着脸,不敢相信,他们第一反应就是绝对不可能。 但武植没有道理在朝堂上造假,这是重罪,也不可能造假,有数据支撑,也会将上报的税全部运送过来。 他们不相信武植会贴钱,让自己赔这么多就是为了高过他们的税收。 因为这不是小数目,没人会这么傻。 如果税额是真,那他们又失败了! 根本拼不过武植新法落实下的燕云,更不用说还有辽国的累计数额。 由于纸币实行尚浅,所以这次计算还是用银两,而且是总数的计算。 数额之大,已经超越了历代宋朝官家治理下的税。 几乎多出平常大宋的七八倍。 老臣黄川道:“武相,燕云那种地方去年收成已经出乎意料,今年却又创新高,速度是否太快了!任何地方的税收不可能呈现这种成倍成倍的叠加趋势,这……” 黄川有些怀疑。 武植笑道:“黄大人,上次你也去燕云看了,如今燕云又是一副场面。燕云有很多肥沃的土地,全部被政务司的官员日夜开发,速度岂是你能想象? 比如小麦玉米,开发了肥沃的土地,种植新的杨树巩固土地,引导水流灌溉,这两种农产品一年甚至可以达到三熟的地步,税收提高上来,很难吗?” 王大人道:“即便如此,也不可能这么高!” 这个肥头大耳的南方知州官员王大人,双眼白部分遍布血丝,因为他们信心满满的税收在武植的数据面前不堪一击,任谁都接受不了。 他们也无法相信。 他们的好数据那是在搜刮百姓家底的情况下才能升上来,武植凭什么能暴涨这么多? 难道他也在燕云搜刮百姓吗? 除非他也如此,不然不可能。 此刻的宋徽宗是最高兴的,他已经不在乎武植的数额是真是假,因为新法势在必行,皇庄他也要实现了。 再者,他还真不怀疑武植的话。 别人做不到的事情,他武爱卿能做到,要不怎么说是大宋的肱股之臣呢? 宋徽宗坚定这么认为。 武植看向王大人,意味深长的目光:“王大人,你做不到的事情不代表本相不行,不过本相也可以给你说道说道。” “在南方,多的是贪官污吏,他们手底下掌握大量良田,甚至想办法免税,避税,包括官员的亲属熟人,都会送钱让他们想办法避税,若是这些人全部上缴,你们的税收不会低。” “而我们燕云十六州,并没有本地的这些恶霸,官员恶劣行为,所以每一个百姓和地方的富商都能义务做到上税,不漏税,加上农产量高,这样的税收不正常吗?” 武植:“我看是南方那边的税收太低了,所以才显得燕云比较高,若是你们南方没有地方官员霸占田地,每个人都上税,税收必定不低。 如果你们的税收上来,还会觉得我们燕云高吗? 所以不是我们的税收高,而是你们太低了!” “你!……武相,话不能乱说,我们南方官员怎么就霸占良田了?你有证据吗?”王大人眉头一皱,感觉武植这是在挑衅他,甚至在当面让他难堪。 武植笑道:“有没有这回事,你们心里清楚。” “怎么,你们不寻思自己那边为什么税收低,反而质疑燕云税收高,这不是笑话吗?” 王大人立刻道:“下官有一个疑惑,燕云如此高的税收,这其中必定蹊跷,……说句难听的,怕不是地方官员压榨了百姓,强行征收上来的吧?” 王大人想到了这点,因为他自己就是这么做上来的。 不然,凭什么燕云这么高的税? 这话就有些敏感了,在场还有一些南方官员听到王大人这么说,有些做贼心虚,低着脑袋。 同时也疑惑燕云为何能做到他们做不到的事情。 他们辛辛苦苦征收百姓,弄的怨声载道,却还是比不过燕云,着实有些气人。 武植笑道: “在燕云,所有政务司的官员也都会纳税,任何商人,地主,亦是如此。对所有人一视同仁。加上农产品产量高,这有何说不通的? 倒是你们南方官员,霸占的资源太多了,才导致税上不来吧!” 武植的话,句句都在质问南方官员的黑暗。 王大人和黄川等人无话可说。 幸好武植不知道,他们已经是在搜刮百姓的情况下才将税务抬高到这般地步,不然就糟糕了。 关键,即便他们这么做了还是比不过武植,气的不行。 一时间满朝文武都在议论纷纷,甚至有的官员不相信,还说要请陛下将他们派往燕云去做官,看看燕云到底是什么模样。 不过燕云是武植的封地,岂是他想去就能去的。 但也足以证明,他们有多么的不敢相信。 宋徽宗自己都觉得不可思议。 他在朝堂上大肆表扬了武植一番。 宋徽宗以前就知道,一个国家如果有一个人才,做出的贡献是极大的,但他也没想到,有人能改变一个朝代的税收直接翻七八倍的地步! 人才真的太重要了! 这让宋徽宗更加认可武植的能力,觉得其余朝臣们的无能。 这些税收都是上缴给国库的,宋徽宗自然高兴了。 更让他感动的是,燕云本来就已经是武植的封地,他只是需要每年上贡一些就可以了。 但一次谈话中,武植还是决定每年燕云税收按照大宋国土制度来,上缴国库。 虽然武植有掌管燕云的权利,税收还是放给了大宋。 首先是为了证明新法的好,没有这些实质的税收上来,你一张口说税收多么高多么高,新法多好,别人也不会信。 第二,武植也是为了大宋发展,这些国库中的钱都是要用在发展大宋身上。 还有就是可以避嫌,这么高的税收以后总是会被朝廷知道,难免会有人担心武植造反。 毕竟财富太多,可以打造大军。 武植并不缺钱,他但凡弄点手段就富可敌国了。即便如此,现在他也有至少十几亿的财富。 何况宋徽宗如此器重他,纸币厂虽然是他弄出,但权利是否给他,这个是宋徽宗决定的。 宋徽宗毫不犹豫的全权让他管理。 他就是制造钱的人。 所以他这么做,更多的是一种对于宋徽宗信任的反馈。 宋徽宗对他好,他自然也会报之以桃。 宋徽宗笑道:“武爱卿,快给朕说说,燕云到底发生了什么,让税收暴涨这么多,朕很有兴趣。” 武植笑道:“陛下,燕云所作的,无非就是根据新法改革而来。” 武植为了展示新法的好处,也不吝啬告知所有人。 文武百官最不喜欢听的就是新法这两个字,就如同一把刀,武植时不时的就拿出来在他们面前晃悠。 然而,没人能阻拦他发言。 武植道:“在燕云,广袤的土地上如今都还有继续开垦的新良田,而政务司的各大农业官员深入百姓基层,传授种植技术,帮助百姓分田,开垦,种植,大家一起共同发展致富。” “所有官员绝不空闲,都有他们各自该做的事情。” “还有,政务司在燕云已经生产了许多农具和农业药水,正是因为这些,所以才能让农产品一年三熟的地步。” “有些地方,如果在空闲的季节,百姓们都会聚众赌乐,所以微臣也开拓了许多新的厂房,让他们空闲之余,为了赚更多的钱而进厂劳作,同时给他们灌输致富的理念,让他们积极起来!” “这样百姓们日子越来越好,也会带动农业和工业的共同发展。” “如今,北方已经有了纺纱机,且经过改良已经开始上线工作,请了很多工人开始制造新的毛衣。” “毛衣?”宋徽宗点点头。感觉武植虽然人不在燕云,却是将燕云治理的井井有条。 听起来就非常不错啊。 “你接着说!” 第552章 “这次燕云制造出来的纺纱机可以提高效率,是工业的进步,而且那边已经采用水流动力转换开始大量制作!” 武植知道宋徽宗对于这些不清楚,便详细解释了一下。 宋徽宗一愣,他们大宋还有这种纺纱机? 满朝文武也颇为震惊,虽没见过,听武植说的这东西似乎很厉害。 武植笑道:“生产大量毛衣,是从辽国游牧业中采取的羊毛等材料,让这些百姓保持原有的产业,他们有销路也可以提高经济,到了冬天,毛衣还可以卖给天气寒冷的地方,包括我们大宋。” “毛衣也分了很多档次,低价和高价的,低价

相关推荐: 从全员BE走向合家欢(NP、黑帮)   宣言(肉)   人妻卖春物语   好你个负心汉_御书屋   我以力服仙   小怂包重生记(1v2)   综漫:开局就打宿傩?   赘婿   自律的我简直无敌了   下弦美人(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