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7章
有效果的,可以让官家有一个台阶。 曾布的意思是,现在处罚肯定是不行的,可以先维持现场的局面,将燕王召回在说。 宋徽宗借着这个台阶,赶紧道:“嗯,曾相所言有理,此事还需要继续调查,那就传朕的旨意,先将燕王召回开封,在做定夺!” 宋徽宗说完:“诸位大臣,先起来吧,朕已经将武植召回开封!” 张令铎还是不依不饶:“陛下,燕王犯下大罪,应该立刻处罚,就算还要调查此事,也得押回燕王才是!” 宋徽宗有些头疼:“那就押回燕王,再做定夺,诸位爱卿起来吧!” 张令铎等人还想要说什么,但看宋徽宗执意如此,而且已经做出了让步,他们互相对视一眼,也只好这样了。 此刻。 津府。 今天的天气依然很好。 武植正在治理津府,现在他去了田地,除了是看新开垦的良田之外,就是看看百姓的田地种植物如何。 而武植所去的任何一个地方,路过的百姓都会投过来尊敬的目光,非常热情。 有时候武植会帮助百姓做一些小事。 一百姓笑道:“燕王,这等小事我们来做就好了,我们对于农作物还是有经验的,您是燕王,这脏活怕弄脏了大人的衣服!” 武植笑道:“无妨,这点脏乱不算什么。” “大人这次开垦了新的良田,我们家也有好几亩,真是太感谢了。来年可能有个好的收成了!” 武植和百姓打成一片,走到哪里都众星拱月,武植会询问他们一些种植上面的问题。 他们则会如实回答。 这时,武植看到一个面黄肌瘦的小孩在不远处,胳膊似乎还有伤痕。 武植问道:“这是谁家的小孩,胳膊怎么受伤了?” 那小孩的胳膊在流血。 一百姓道:“大人,这是我家的娃儿,前几天不小心受了伤,伤口有些严重,但也只能这样扛着了,扛过去是他的福气,抗不过去,也实在是没办法!” 小孩右胳膊上按照武植的话说,已经发炎了。 这可不是小事。 搞不好会就这样病死。 这是古代,医疗技术并不是很好,而且一些百姓也很难看得起病,武植道:“咱们津府最近建立了医疗室,让你的娃去医疗室看看,这些都是免费的,你跟我来!” 武植笑了笑,将那小孩召唤过来,便是带着去医疗室。 医疗室原先是荒废的一片房子,被武植翻新之后建立了医疗区。 就是给这些百姓服务的。 里面还有几位大夫在忙碌着。 古代一些人身体出现了小问题,如果不及时治疗就会病死,可不是现代有很好的医疗技术,很多伤势都可以控制。 这医疗室非常的干净,百姓们也是有些感慨:“这里真干净啊,我这满脚泥巴,怕是要弄脏了!” 而给娃儿包扎伤口的大夫笑道:“这是燕王要求的,咱们医疗室是给病人治病的,所以要保持整洁,干净,也算是给百姓们减少一些疾病的痛苦。” 许多百姓听到这话,更是对燕王感激不已。 “大人为了百姓殚精竭虑,小民一把年纪了,还从未碰到这么好的官,有燕王在真是我等百姓的福气。” “如果天下都是如大人这般的好官就好了!” “大人在津府,就是造福整城的百姓啊!” 许多百姓对燕王的为人,那真的是没话说。 武植笑道:“身为大宋官员,清正廉明,造福百姓这是做官的本分,又算的了什么。” “大人实在是太谦虚了!” 许多百姓有些感动。 “快,娃,还不谢过燕王!”大夫上了药包扎伤口后,旁边的孩子父亲赶紧带着他来给燕王道谢。 “谢谢大人救命之恩!”小孩又是有些害怕,又是恭敬的道。 武植笑着:“你现在这个年纪,也正是读书的时候,你这伤是在农活的时候摔到的吧?以后要小心,做农活是次要的,以后读书才是你的正途,这样你才能考取功名,将来造福百姓!” 在这里,还有其他的一些小孩。 武植:“在津府,本王已经建立了一座新的学堂,到时候所有孩童都要及时去报名!” 听到这话,在场的百姓都有些愕然。 “大人,新,新的学堂?” “这么说来,咱们家的娃儿也能上学读书了?” “太好了,若是我儿子也能读书,以后有个功名,再不济也比我们种田强啊!” 对于一些穷苦的百姓而言,读书真的是很奢侈的事情,他们能混个饭饱都已经是极为满足的事了。 读书,的确是高不可攀的。 “学堂已经规划好,在过段时间差不多可以建成。” “大人,如果我读书,好好学习,能否成为像大人一样的好官造福百姓呢?” 一孩童问道。 第416章 武植笑道:“当然可以啊!” “只要你好好读书,将来一定有出息!” “谢谢大人,我一定好好读书!” 一群孩童天真的笑道。 四周百姓也是笑呵呵的。 他们很喜欢燕王。 这几天武植在津府做了很多改革。 从良田到政务司的细节体系划分,在到医疗室的建立和新的学堂,这些都是在利益百姓。 让他们能过的更好。 有武植在这里督促,很多事情都办理的很快,整个全城百姓知道燕王的所作所为,谈到燕王他们都夸赞燕王是一个好官。 难得的好官啊! 许多百姓热泪盈眶,自己的孩子也能读书了,只是这学费好像也是一个问题。 然而,当武植告诉他们,如果家中没多少钱的可以贷钱读书,就是先欠着政务司的,以后可以慢慢还。 不但如此,还可以减少他们的学费。 当然,如果家中没有成年人,很难维持生活的,家中有小孩的也可以读书,对待这种特殊穷困孩子可以免费提供学堂学习。 这消息让一些百姓知道后浑身哆嗦。 读书太重要了! 读书的人和没读书的人,还是隔着很大的差别的,起跑线就不一样。 在古代,读书识字才能过的更好,你不认识字,没文化,什么都不懂那就只能种田了。 种田过过日子还行,但谁不想自家能有个官,或者是有个出息的人呢。 燕王对他们这般,在场百姓心中充满了感激。 “大人,等来年我们有了更多收成,一定好酒好肉请大人吃酒,咱们这些百姓没什么其他的东西,就只能用这个回报大人了!” “是啊!” “燕王在津府多待几天,我家老母鸡快下蛋了,到时候我全部拿来给燕王,希望燕王不要嫌弃才是!” 许多百姓非常激动。 想将自己有的好东西给燕王,来报答恩情。 虽然他们知道,燕王不会缺少这些东西,对他们好也不是为了这些,但他们就是想要将好的给燕王。 武植笑道:“这个倒是不必……” 武植寒暄了一番。 就在这时,外面有人走过来。 “圣旨到,燕王接旨!” 传旨的,还是上次那个太监。 这个太监来这里再次见到了燕王。 当他拿出圣旨后,众百姓不知道上面给燕王传的什么旨意。 很多百姓都担心,会不会是上次燕王杀了卫国公的事情? 太监:“燕王武植,在津府斩杀卫国公,无视丹书铁券,圣旨,肆意妄为造成朝堂震荡,由于兹事体大,故将其押回开封,严格审查……” 太监叽叽呱呱一大堆,武植就听到其中的重要信息,就是自己出事了。 想来应该是宋徽宗也顶不住自己犯错之后,朝臣们的压力,将自己召回了。 不过这个召回很有意思。 按理说这样的罪,是可以直接杀头的。 但只是将其召回。 这就意味深长了。 武植秒懂,这只是宋徽宗的缓兵之计。 太监宣旨之后,浑身开始哆嗦起来,因为他担心燕王反抗,若是造反,第一个杀的就是他。 也并非是他多虑,他知道,燕王是何等人物? 那可是将整个辽国都崩溃瓦解的神人。 这样的人,若是不满官家的旨意造反起来,那还真是天王老子来了都不管用。 他担心燕王会第一个将他抓起来。 太监小心翼翼的打量燕王,发现燕王面色不变,并没有表现出多么的不高兴,反而一张笑脸。 心里顿时松了一口气,太监立刻道:“燕王,其实陛下只是暂缓此事,不会对你做什么,毕竟燕王无视丹书铁券,此事的确是说不过去啊!官家让我给你带个话,让你先回来!他会想办法解决此事!只能委屈你了!” “哦?” 听到这里,武植笑了,然后接旨:“辛苦公公了,一路劳累,歇息会!待会咱们回城!” 武植一点也不生气,也没觉得这有什么问题。 因为他知道,这事情必须要有个交代。 之前做的事情,武植就想到过这点。 武植转身,看着众人:“津府,本王暂时离开,但就算本王不在,这一切秩序还是要维持,需要你们管理,之后我会来审查,若是做的好本王会给你们记功!” “医疗室要多找一些大夫,学堂也要尽快建立起来,本王说的这些绝对不是想想而已,是要看到成绩的,明白了吗?” “是,大人!” 一些政务司的人表示没问题。 这时,武植看向在场的百姓:“大家放心,本王承诺的新法都会全部实现,你们家的孩子以后都能上学。” 在场的百姓哽咽了。 “大人,您都被抓了,怎么还想着我们啊?” “是啊大人,我们现在担心您啊!” “这要是被抓回去,什么时候才能回来啊,大人会不会在也回不来了?” 一些百姓关心则乱。 “我不服!燕王如此为我们百姓作想,杀卫国公更是替天行道,这样千年难得的好官,为何还要被抓起来?” “这要是抓去还能回来吗?” “怎么会这样,这不公平!” “对,这不公平!” “大人,您不能走,这一走,就再也回不来了!” 许多百姓开始挡在燕王面前,不让武植走。 在他们眼中卫国公该杀,燕王没错。 杀这样的恶人,还要被抓起来,他们就是觉得不对! 凭什么? 许多百姓看向那太监的眼神都变得凶恶起来。 “咱们津府不能没有燕王,大家不要让他们带走燕王,跟他们拼了!” “对,燕王谁都不能动!” 许多百姓头脑一发热,纷纷维护武植,将武植给包围了起来。 太监一脸尴尬。 谁想抓燕王啊? 他也不敢啊。 这不是官家的旨意吗,又不是他的错? 他一脸无辜。 看到这种场面,显然有种要失控的趋势,武植赶紧道:“大家先不要激动……本王杀了卫国公,不顾圣旨,也无视了丹书铁券,官家此举圣明,陛下没有下令斩我已经是格外开恩,大家放心,本王还会在回来的,若是这么一闹,反而不好!” “到时候本王回来,希望看到津府变成另外一幅模样。以后有什么事都要及时向政务司反应,政务司定然会给你们一个公道!行了,都散了吧,好好过日子……” 武植几次劝说下,百姓才安定下来。 百姓就是这样,你对他们好他们就会拥护对你好。 正所谓一呼百应,这是什么? 这便是威望! 武植的威望已经很高了。 毫不夸张的说,燕王此刻说要造反,这些百姓估计也得跟着他一起干。 若是换个人,他们铁定不敢。 这便是民心。 民心真的很重要啊! 看武植如此淡定,还说了这么多将来津府的事,许多百姓一想燕王是何等人物,应该不会有事吧? 即便如此,很多百姓看着燕王离去,也是热泪盈眶,擦着眼泪,仿佛在也看不到燕王了。 众人一路尾随,跟随燕王。 和他告别。 而津府的事情武植交给了弟弟武松,宋江等人履行。 有他们在,武植很放心。 武植离去的时候说是押解,实际上不是。 那几个随行的官兵对武植客客气气,太监也是在身后卑躬屈膝,嘘寒问暖。 弄的好像是武植押解他们一样。 还有一座专门的轿子。 太监笑道:“燕王,这是官家专门为您准备的,说是旅途长远,别累坏了身子。” 武植点点头,也没客气,坐上了轿子。 那几个官兵充当起了抬轿子的角色。 这一幕很是怪异。 明明燕王是押解的犯人,官兵却抬着他,一路前往开封。 这哪里是犯人,这分明是大爷嘛! 第417章 在途中,那太监有一句没一句的和武植聊着。 也在为武植感慨。 武植功绩卓越,为大宋做了不少事情,桩桩件件都是为了大宋好。 这次杀卫国公,他也不认为有什么毛病。 卫国公的确不是什么好东西。 太监道:“那日在朝堂上,许多老臣都在极力想要处置燕王
相关推荐:
铁血兵王都市纵横
缠绵星洲(1v1虐爱)
小怂包重生记(1v2)
姑母撩人
媚姑
大唐绿帽王
魔界受欢之叔诱(H)
将军宠夫
老师,喘给我听
寡妇门前桃花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