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1章
” 第354章 武植笑道:“陛下,大宋军队只要打仗,就会产生伤亡,而一旦伤亡就需要及时拯救,否则就会死很多人,一些士兵本来可以活,却因为没人救护白白丢了命!” “当然,军队中也有大夫,但太少了没什么用,所以微臣的意思是专门给军队建立护理营,做伤口护理,处理伤口恶化等情况,增加士兵存活机会,大面积减少伤亡。” “你要扩大炮火营和火枪营,空军,护理营,这些朕都支持你!” 宋徽宗:“不过扩充得花不少银子吧?辽国和金国已经灭掉了,这些是不是可以缓着一点?” 武植笑道:“陛下,辽国土地广袤,百姓众多,管理起来也需要更多的士兵。 每个地方都要有一定的军队实力,微臣扩充军营可以分散调配,不仅仅是集中在汴京,辽国很多地方都可以有空军和火枪营!一来可以震慑,二来可以增强国力!” “虽然现在辽国和金国没了,不代表大宋就不需要增强,相反想要保住这些地盘,这些都不能懈怠,大宋要更强大才行!” 宋徽宗点点头:“也有道理!只是如此大消耗,得多少银子?” “陛下,其实这钱,如果从国库里面出还不如从外面征收!” “哦?你的意思是,收税?” 武植点点头:“是的,国库的钱不动,该采取新的税收模式,让大宋更加充盈了!” “那要什么样的方法呢?”宋徽宗问道。 宋徽宗倒是很有兴趣听武植说这些。 武植笑道:“之前咱们不是从商人那里尝试过小区域的收税吗?现在可以大规模全国普及了!到时候税收上来一定是天文数字!” “至于辽国地界,大宋可以先不管那边,将这边收税,等时机成熟在开始收税那边的区域!收的钱都可以用来增强大宋实力!还有微臣的封地燕云,也会采取这种方法。” 宋徽宗闻言,犹豫了一下:“大宋全国收税,这是一件大事,但既然燕王你提议,朕觉得可行! 至于燕王你的封地……那是你的地盘,朕就不操心了,你想怎么折腾按照你的想法就行!不过,可不能又出现反叛的局面啊!” 宋徽宗刚说完,却是笑了:“不过以燕王你的手段,怕是不会有这种情况,即便有,也不算什么大事!” 宋徽宗觉得自己似乎想多了。 辽国都能打下来,燕王自己的封地管理自然不会有问题的。 宋徽宗笑道:“现在辽国已成为大宋地界,接下来如何治理天下显得尤为重要,燕王有什么好的治理方法,都可以说出来!” 武植点点头,既然如此,他便将自己很多想法说出。 除了这些之外,武植还和宋徽宗商议准备在大宋开银行。 这银行也是一个大趋势。 如果开出来,自然是非常赚钱的,还可以解决很多百姓的问题。 “银行?”宋徽宗倒是有些好奇武植准备如何运作。 对于武植搞出来的东西,宋徽宗还是比较有信心的。 武植接着道:“以前有王公变法,每年上半年给予百姓借粮,借钱,半年收取他们二分利息,在到下半年收获时还上,也是一种帮助天下百姓的法子,只是这件事情下面处理的时候出现了偏差。 有官员逼迫百姓借他们钱,采取利滚利的方式逼迫的他们还高额的利息,甚至不少官员增加了很多名目采取勒索的手段,导致这个方法反而让百姓痛苦不堪,王公的变法反倒是成了官员放贷赚息的手段和名义。” 宋徽宗:“燕王说的没错,但你提出的建立银行,这些事情恐怕还是无法避免啊!” 武植:“这也是微臣想的,所以在建立银行的同时,还要对天下的土地进行一定的改革!” “哦?怎么改?” “天下的士族占据了不少百姓的田地,导致税收始终上不来,税还是由百姓承担,这也是大宋为什么那么多反贼的原因,这些都要经过改良!” “我们可以采取收回田地的方式,建立农司,在通过银行发放贷款给这些官吏,让他们来做,每年定下一个数量指标,而生产出来的粮食,便是让农司的官员来上缴偿还贷的钱财!” “而每年,可以按照所生产的粮食来算政绩,用这个指标决定是否升官,赏罚,当然,这个方法暂时不能在大宋实行,微臣可以先在燕云十六州运作,如果试验的好可以推行到整个大宋!银行却是可以先建立起来!” 宋徽宗:“这收回田地,怕是不好收吧?毕竟这要得罪天下的士绅啊!” 宋徽宗感觉有些头大,他还真没这个胆子! 这相当于动了天下士绅的蛋糕,万一他们不干,要将他这个官家弄下来呢? 压力还是很大的。 不过又想到是武植,宋徽宗也安心不少。 武植笑道:“大宋的不可轻动,陛下也不用担心。咱们可以先收燕云十六州的,如果燕云十六州实行的好,可以退一步,先在辽国地界实行,如果大面积都没问题便可推广整个大宋!” “这样可以带动天下的官员积极性,让他们来效命,带动农业产量!当然,若是那些土地主和动了利益的官员想要反抗,微臣自有办法!” “至于此举实行后,大宋的百姓则是可以按照所做的劳动成分高低来分配钱财!家里子嗣单薄的,可以略微照顾,总之不能在出现饿死,灾荒的情况。如此大宋的反贼数量才会从根上杜绝。” 武植:“这种方法的坏处就是,可能出现分工不均,有人和官府勾结,亲属获得优待之类的空子,但每一条法都有利弊,如今大宋版图扩张。 目前最严重的就是各地士绅土地过多,豪强地主欺压百姓的事情频繁,导致很多普通百姓没有生路被各种欺压,才有了许多造反的反贼!” “如果采取这种方式,虽然也不可避免出现这种情况,但将那些士族手中的土地收回国有,发放他们一次钱财,将土地租给百姓,一切公开化,合理化,这样每个百姓都能分得田地进行务农,将贫富差距缩短,让士绅利益减少,百姓利益有增!” “而征收田地的钱也不用价格太高,咱们打击的就是这些各地官商勾结的土霸王!” 比如士绅霸占田地过多,剥削百姓为其卖命,又偷税的情况,导致他们越来越富有!而那些赚不到什么钱粮,被欺压的百姓心里怎么能不恨呢? 他们吃不饱,被人欺,就只能落草为寇。 就是因为这些地方的霸主太多了,他们倒是过的逍遥自在,却是苦了天下百姓。 这也是大宋为什么这么多人造反的原因。 各地的土霸王,最显而易见的就是一些士绅和员外,就如同当地的资本家,剥削百姓。 而士绅和员外各自指的什么人呢?这个大家都知道,也很好理解。 第355章 咱们先来说说员外—— 简单讲,员外,指的就是在外的员。外,套用今天概念,可以理解成体制外员,也可以理解成领导部。 合起来员外,大意就是身处体制外的潜在的领导,通俗讲话,也可以叫候补官员。 照这意思,员外应该是不在编却有官身的人,是否富裕,是不是大地主,倒不一定。 再说士绅—— 相比员外,士绅的概念比较细琐。 词义来讲,士绅最初是士和绅的组合。 士,本是周朝开始贯行的宗法制当中一个概念,指最低一等的贵族。最高级的贵族是天子,天子制下,为诸侯,诸侯之下,为大夫,大夫制下,为士;再往下,就不是贵族了。 隋唐以来推行的科举制,使得没有贵族身份的民间人士,有了入仕也就是做官的机会。 有科举之后的大多数朝代里,科举考试有四个第次,乡试,会试,院试,殿试。 乡试入围,便是秀才。当然,北宋没有秀才之说。 古代秀才有资格参加会试,会试入围,举人,有资格参加院试。 院试入围,贡士,理论上有资格参加殿试。 殿试,则是皇帝亲自主持钦定。 殿试中的即为进士。 因为是皇帝主持殿试,所以进士也称天子门生。 举人,贡士,进士,原则上都会被赋予士的身份,俗话讲叫做有功名。 有的朝代有功名的人,会得到标志身份的物件。就算举人和贡士没有,进士也一定会有。 传统来讲,这个物件,是一条带特殊标记和装饰的腰带,就是绅。 也有说是,绅指的是官员上朝时候必须佩戴的装饰性,标志性的腰带,用来别住用来奏报的笏板。 笏板,就是官员向皇帝奏报事情时候双手擎在胸前的类长方形的板板,依制定制的,不能随随便便拿块板子冒充。 是依制定制的。 也可以说是手板,通常是用玉,象牙或竹片制成,上面可以记事。 文武大臣朝见君王时,双手执笏以记录君命或旨意,亦可以将要对君王上奏的话记在笏板上,以防止遗忘。 而别住笏板的腰带,便是绅了! 就比如现在戏曲中,当官的人物腰间挂个圆圆的,镶嵌装饰物,活似加宽版呼啦圈的东东,就象征性地代表绅。 实际上,绅虽不是用来系腰身的,可也是应该围系在腰际,而且肯定是软性的织物,不可能是戏曲中呼啦圈式的硬质地。 笏板与绅,是套装。但如果某位有这个套装的大爷,因为不属于过失处罚的其他原因离开了官职,笏板就不能再持有了,但别笏板的腰带就是绅,可以留下作为身份标志。 只有绅而没有了笏板的人,大多数会暂且还乡,就成了乡绅。 也可称为士绅! 因为他们有关系,有地位。所以即便是回老家也会有一定的影响力。普通百姓是惹不起的。 而每年退下来的官员可不在少数。 他们中相当一部分可能再被启用为官,并相应再度有权持有笏板。 至少,他们自己多半是这样希望的。 这些人剥夺了很多百姓的利益,霸占田地让百姓为他们劳作,却给可怜的钱财,刚刚维持生活,甚至不足以维持过的很辛苦。 其实北宋以前也有新政推行,只是遇到了太多的阻碍,还有朝中官员有很多不支持的,所以导致推行的都被弄下去了。 而宋徽宗当初其实也想要用新法,但他担心弄出什么乱子来,没有这个魄力,最后还是重用了蔡京这种守旧派。 导致将江山给弄丢了。 可以说,现在大宋的很多制度有大问题,虽然很多地方依然很富裕,但穷苦的百姓也太多了。 宋徽宗闻言点点头,如果刚开始是在燕云十六州实行,试验一番倒也不是不可以。 “你准备怎么具体去实施呢?”宋徽宗还是想要问清楚。 听到这话,武植笑道:“大的方向是这样的,第一条,将所有土地全部收为大宋所有,让官吏去负责产量,让本地官员去银行贷钱,到期之后还上粮食。 第二,以往大宋的官员都是按照资历来升任,忽略了自身的功绩,这就导致很多官员都熬资历,不想为大宋效力,所以要有新的考核标准,可以破格提升那些有政绩的官员,资历只是其次。” “最后一条,大宋的恩荫制也有严重的弊端,很多官员只要通过恩荫制度,他们的兄弟姐妹在汴京任职的多的吓人,造成了严重的官僚裙带关系。 如果大宋的官员都是这些亲属,随意提拔,对于大宋有严重的危害,所以还是尽早消除这条规定!” “暂时微臣就想到了这些,事情还需要一样样的处理,即便是这几点就够运作很长时间了!” “嗯,燕王说的很好! 如果这些方法在燕云十六州实行的好,朕可以推行你的方法!” 宋徽宗点点头,便是同意了。 武植内心一喜,这种推行新东西改变还是挺有意思的,当然,武植要的是好效果。 宋徽宗同意,他才能放开手干。 这天,武植和宋徽宗商议了很久。 刚开始宋徽宗听的有些迷糊,最后也比较有信心了。 回去后,武植也命令自己的手下心腹将接下来一系列规划都理清楚,记录下来好一个个实行。 首先便是燕云。 不过现在武植还要成亲,所以目前不会过去,先让手下的人过去准备即可。 而随着时间缓缓过去。 十天很快就到。 武植成亲的日子也来了。 此刻,武植也是有些激动的。 当下他的府邸非常的热闹。 来了很多朝中大臣,甚至是官家也来了。 今天的府邸人头涌动,到处张灯结彩,整个汴京城的百姓也都议论纷纷,甚至府邸门前聚集了不少人来看热闹。 毕竟大宋嫁公主,可是大事啊! 就是蔡京,王黼,梁师成,李彦等人也来了。 官家都来了,他们
相关推荐:
从全员BE走向合家欢(NP、黑帮)
宣言(肉)
人妻卖春物语
好你个负心汉_御书屋
我以力服仙
小怂包重生记(1v2)
综漫:开局就打宿傩?
赘婿
自律的我简直无敌了
下弦美人(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