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诗小说

知诗小说> 买个病秧相公冲喜,我腰疼了 > 第122章

第122章

? 还能收回中原燕云十六州? 扈三娘也是有些惊讶。 没看到武植的时候,扈三娘心里还有些忐忑,当看到武植的时候,扈三娘内心居然涌现了一丝丝的期待。 她希望武植能留下她。 “二十四……”武植盯着扈三娘,这个年纪其实也不小了在古代。 但目前来说,根据原著这扈三娘之前要嫁的人被梁山李逵杀了。 后面被宋江许配给了王英,就是那矮脚虎。 由于这矮脚虎被武植弄死,所以她留在梁山没有婚配,倒是跑到自家府上了。 真是有趣…… 武植笑了,他知道高俅去消灭梁山贼寇,肯定是打不过的,梁山的战斗力非常强。 高俅的领兵能力和装备,怎么可能打得过梁山贼寇。 只是他万万没想到这货居然给他来这么一出,让他给官家劝说诏安,想让他顺理成章的返回。 在送一个扈三娘? 这高俅,也真是一个人才! 第213章 这扈三娘可是水浒的名女。 根据武植的了解,她很会打仗,是一位能干的女将,人长得还非常漂亮。 而且扈三娘还有一个外号,名为一丈青! 水浒中,扈三娘在水泊梁山排在第五十九把交椅。 是梁山三位女将之一。 一丈青是比喻扈三娘凶狠毒辣的。 因为一丈青乃是一种大蛇,长一丈余,色黑,常隐于草丛中,见人不跑迎头而来,非常吓人。 当地百姓恶其名曰一丈青。 青者,乃黑色也。 扈三娘漂亮,美貌,英武在梁山英雄里边阵前交战,当场活捉敌将数字最大的就是扈三娘。 说来,之前武植还想过扈三娘,这才多久扈三娘就出现在他面前,而且还是以小妾的身份。 也就是说只要武植同意,扈三娘就是他的人了。 扈三娘为了想要报仇,或者是远离梁山这才过来。 扈三娘非常漂亮,若是轮姿色和潘金莲,李师师她们各有不同,此人气质和她们不一样。 潘金莲有一种柔弱的气质,庞春梅有一种艳丽的气质,李师师则是有一股才女的气质,而扈三娘有一股女将风范。 根据水浒中,扈三娘在跟随梁山的时候屡建战功,一般人根本打不过她。 若是给此女一个平台,她是可以建功立业的。 武植身边倒是真没有这样的女人。 此人可堪大用。 武植正需要一些人才。 可以留作打仗用,也可以留在身边。 如今武植可是镇国公,经过长时间在北宋这边,早就已经习惯了自己的身份和北宋这边的风俗。 他这样的人多弄几个,那就跟现代人招收保姆干活一样非常正常的事情。 只是武植会同意高俅的要求吗? 他是准备让高俅战败之后,任由梁山发展一段时间他才出手,若是提前诏安,梁山的人还没有到齐,战斗力肯定不如全盛时期,还怎么对付方腊他们。 武植内心并没有拒绝,但他不能直接答应。 武植笑道:“这件事情我不同意,你回去吧,没人管着你,即便你逃走本官也不拦你!” 听到这话,让原本觉得有希望的扈三娘内心沉入谷底。 瞬间她所有的想法,念头,在此刻清空。 因为她所有的复仇想法都是建立在攀上武植这颗大树的情况下。如今武植不同意,甚至不要她。 那她就没有了立足之地,即便她逃走又能上哪去? 她还要找哥哥,还要报仇,这些她怎么能做到? 而且梁山的那帮人到处都有关系,说不定就能将她找到在抓回去,到时候她在想要出来就万难了。 扈三娘有些着急了:“大人!小女子无处可去,希望能留在镇国公身边!” “这次我被高大人送往镇国公府,也是我自愿而来,若是能留在镇国公身边,以后别无二心,只希望有个安身之所,若是能跟随镇国公左右,小女子定然效犬马之劳!” 这话说的可谓有些郑重了。 不过会不会留下她,那还得看武植的意思。 扈三娘只能听天由命。 武植笑道:“你是想跟着我替你家族报仇吧?” 被武植点破了心思,扈三娘点点头:“我有这样的想法,但不敢奢望!” 武植:“如果我说的没错,你扈家庄全家已经被李逵杀了,只剩下你哥哥扈成逃脱,其余人已经不在,你想通过我给你复仇?” 扈三娘对视一眼武植的眼睛,发现镇国公双眼犀利,似乎看透了她的内心。 扈三娘一时间倒是不知道如何回答。 武植笑道:“你想利用我,怕是有些难,我镇国公府不养闲人!” 扈三娘闻言,浑身一震。 她有些绝望。 只是,武植话锋一转,看向扈三娘:“当然,你想要留下,也不是不可以。若是你听话,在镇国公府任劳任怨,本官有朝一日也并非不可帮你。” “不但要听话,还要能干!帮我做一些事情!毕竟你和其他人有所区别,府邸目前也不缺丫鬟和小妾,你懂吗?” 扈三娘犹豫了一番,这才小声道:“小女子愿听从镇国公的安排,若说本事,我能上战场杀敌,这算不算能干?” 武植点点头:“在这方面,你的确能干!我有所耳闻。” 就在这时,门外传来声音:“老爷,夫人煮的鸡汤好了!” “端进来吧!” 武植招呼一声,随后小蝶从门外进来。 端来了一碗热呼呼的鸡汤。 武植笑道:“我家夫人天天给我熬鸡汤,见笑了!” 武植喝了一点,随后看向扈三娘,这个水浒中的英武女将,若是武植对她有什么想法,而付出什么具体的行动,武植可能并不会,但若是高大人给直接送过来。 就又不一样了。 何况现在是扈三娘求着留下。 武植笑道:“既然你听话,那好,喝了这碗鸡汤!” 扈三娘点点头,则是过来拿着鸡汤喝了起来。 也不怕里面有什么东西之类。 武植一见,扈三娘还当真听话,便是拿过了鸡汤。 扈三娘便是扭过头去,武植便是毫不犹豫豪横的抓住了扈三娘的小腰。 扈三娘脸色红润…… 经过一段时间。 武植又拿起鸡汤喝了起来,还是热乎的,只是一不小心汤洒落出来,糊了扈三娘一脸。 扈三娘一脸蒙圈。 “镇国公……” “抱歉,没端好……” “……”扈三娘恨不得找个地洞钻进去。很难为情。 她做梦都没想到,镇国公居然这么喜欢喝鸡汤。 时间缓缓而过,扈三娘起来之后,武植叫来了小蝶:“小蝶,叫庞春梅过来,这段时间让庞春梅带着扈三娘,教教他府里的一些规矩!” “是!” 小蝶便是带着扈三娘出去了。 扈三娘被带入庞春梅的房间中,庞春梅看到扈三娘,内心是有些不爽的。 但同为老爷的人,庞春梅还是解说了很多,甚至还有和老爷办事的一些吩咐和交代。 说老爷喜欢什么,不喜欢什么,都说的一清二楚。 扈三娘内心是有些蒙圈的,也只能跟随庞春梅学习怎么伺候老爷。 而此刻的武植。 则是心满意足的站在院落中,叫来了赵三。 赵三:“老爷有什么吩咐?” 赵三觉得老爷真是有福气啊,刚才那扈三娘他可是亲眼所见,不是一般人啊。 “你给高俅的人传信,告诉他我答应了,让他安心在梁山附近驻扎等待消息!” “是!” 赵三立刻去找之前传信的人,传信的人留下了地址,所以好找。 而当消息传回到高俅那里的时候,高俅高兴坏了。 高俅:“镇国公同意了?太好了!” 高俅大喜。 然后他就在等消息,而且他还将消息告诉了梁山的人。 梁山的人也在等待消息。 只是随着时间缓缓而过,他们左等右等,还是没个信。 不由有些着急。 而武植呢,他压根就没提这件事情。 也不是说没提,而是现在不是时机。 他虽然答应了,也没说一定要立刻运筹这件事情。 换句话说,武植将高俅忽悠了一顿。 此刻高俅气的七窍生烟,在营地中左右窜步,眼看时间越长他便越是焦急,不知道该如何办的时候。甚至还辱骂镇国公不讲信用。 “这个镇国公太过分了!怎么能这样?” “这都过去半个月了还没有消息,再这样下去该怎么办啊?” 高俅急的冒汗。 就在这时,有人进来递过来一封信:“高大人,这是镇国公托人送来的信!” 第214章 “镇国公?快,拿来看看!” 高俅迫不及待的接过信封。 他现在骑虎难下,实在是有些扛不住了。 他赶紧拆开信封,便看到武植写的字。 高俅盯着上面的字迹,看完之后大致意思是,武植已经和官家交流了这个问题。 但他并没有说诏安的事,而是告诉官家剿灭山贼不是一天两天的事情,让官家耐心等待即可,反正有高太尉镇守,他们翻不起什么浪花之类。 听武植这么一说,宋徽宗也没着急结果。 武植又将宋徽宗的注意力转移到了金国和辽国身上。 现在金国已经又攻破了辽国三座城池。 因为辽国的武器出现了问题,被金国抓住机会一举连攻,拿下了三座城池。 辽国皇帝耶律洪基也是怒火攻心。 知道武器有问题,却拿大宋没有办法。 只能继续购买大量武器,而武植还是将那些劣质的卖给辽国。 你就说要不要吧? 你不要,我还不卖呢! 再者,你要了还能抵抗一段时间,你不要,只会被金国打的更狠! 武植这一招,气的辽国皇帝在皇宫吐血,却还只能拿出钱财继续购买。非常憋屈。 这样他们还能抵抗金国,若是没有了大宋的兵器,他们形势更严峻。 这就是技术上的领先,所造成的优势。 现在武植是坐山观虎斗,辽国明知镇国公的想法,却也无可奈何…… 另一边。 高太尉这段时间就在营帐中待着,不求有功,只要没过即可。 这是武植的意思。 只要官家不着急,他也能缓一段时间,但一直这样下去也不是个办法啊。 高俅:“镇国公说来说去,就是不说诏安的事情,难道让我自己提吗?” “怕是我和官家提,官家会说我无能吧!哎!” “我也只能等着了!” 高俅也是无奈。 旁边副官道:“大人,现在梁山的人也等着呢!” “让他们等吧!他们既然想要诏安,那也不是我说了算,我们不会攻打他们,他们也不敢打本官,就耗着吧,什么时候镇国公来信了在说!” 高俅叹息一声。 旁边副官严重怀疑高俅的办事能力,搞了半天就这样耗着,那他们来这里是做什么? 打又不行,诏安还得看镇国公的脸色。 这高俅真是够废的。 副官摇摇头,反正他就是个跟班的,顶头的是高俅,他无所谓。 而宋江那边一直等不到消息,朝廷军队也没有进攻的意思,宋江也很着急。 朝廷好像不是很重视他们。 既然如此,梁山的人也坐不住了。 “这样等下去什么时候是个头?那高俅我们也别管他了!梁山也要发展,这么多人人吃马嚼,不能就一直待在这里吧!” “不错,我们得活动啊!” “现在粮食酒肉,坐吃山空,不能就等着朝廷来消息,附近还有曾头市,此地我们也要拿下!” “我们的势力越强,朝廷才能重视我们。” 梁山的众多兄弟们开始议论起来。 即便没有朝廷,他们本来就动了对曾头市出手的意思。 毕竟打下一个地方他们资源就能更加丰富。人也能增多。 至于曾头市,他们也了解,曾头市的首领是曾弄,年纪不小了,他原先其实是女真部落的人,也就是金国人。 年轻的时候做买卖,非常有钱。 后来跑到这里来霸占了一块地方,召集一批人将此地改为曾头市。 由于势力大,很多官员都不敢得罪。 这曾弄年纪不小了,他有好几个儿子,还请了两个江湖之人,一个是史文恭,还有一个是苏定。 请他们当此地的教头。 宋江双眼闪过光芒:“曾头市方圆至少百里区域,他们的人口很多,兵马也有五六千,地盘更有五座大寨,想要打这个地方恐怕有些艰难!” 宋江经过一段分析,难以下定主意。 但晁盖却是执意要攻打曾头市。 晁盖想要通过攻打曾头市,重新建立自己的威望,否则他就要被宋江架空了。 这说来。晁盖和宋江是郓城县同乡,俩人是朋友,互为救命恩人。 上梁山前,晁盖是郓城县东溪村保正,宋江是郓城县衙押司,负责县衙文案工作。 先是晁盖带人在黄泥冈劫了梁中书送给太师蔡京的生辰纲,后被官府侦破,宋江冒死报信,救了晁盖。 后来晁盖上梁山,火并王伦,众人推戴晁盖当了一把手。 而

相关推荐: 从全员BE走向合家欢(NP、黑帮)   宣言(肉)   人妻卖春物语   好你个负心汉_御书屋   我以力服仙   小怂包重生记(1v2)   综漫:开局就打宿傩?   赘婿   自律的我简直无敌了   下弦美人(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