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诗小说

知诗小说> 买个病秧相公冲喜,我腰疼了 > 第77章

第77章

问道:“对了,最近有没有什么大事发生?” “大事?”曾布不明白武植为什么问这个,其实武植是想要找到立功的机会。 在有些消息方面,曾布还是比武植要广的。 曾布笑道:“看来你听到了一些风声啊!” 武植笑而不语,他其实没听到什么风声。 曾布凝重道:“最近孟州出现了连续的暴雨,导致百姓的粮食收成出现了停滞,而大雨围困也导致孟州一片水灾,百姓们天天在家里待着,似乎出现了粮食见底的情况!” “而且那边下雨的情况比汴京严重,很多粮食也被水淹没了!” “这么严重?”武植内心一震,这么说来在过一段时间孟州会水深火热。 很有可能,现在已经水深火热了。 像这种暴雨天气在现代都很常见,更何况是古代。 一旦发生这种情况,会造成动乱。 大宋朝堂要做出应急策略。 武植闻言,内心瞬间想了很多。 他知道很多历史解决粮食的问题,这不是送上门来的机会吗? 当然,还得看朝堂上怎么处理。 很快,众人上朝。 满朝文武排列。 宋徽宗这才慢悠悠从后面走了出来,看样子似乎还没睡醒。 睁着眼睛看着在场的人,他想快点退朝,便让大臣们有事快点商议。 刚开始,是一些小事情。 随后,有人提出了孟州出现粮食缺失的问题。 这可不是小问题,很多大臣都站出来说此事处理不好,对大宋民心会产生影响。 宋徽宗也仔细听了,便道:“前几天从附近不是调过去一批粮食吗?” 有大臣站出来:“陛下,前几天是调过去十三万旦粮食,只是才不过三四天就全部吃空了!” “现在,朝廷应该在送往一批粮食,解决孟州粮食问题。” 宋徽宗:“那就从粮商那里购买!” 这时曾布站出来:“陛下,这也正是问题所在,那些附近的粮商看到孟州缺失粮食,都不愿意拿出来,反而囤积粮食,想要等待粮食涨价在出售!” “这群粮商太过分了!”有大臣闻言,也是气的不行。 宋徽宗道:“那从附近的州府官仓运往。” 曾布:“陛下,周边那些州府只够维持他们本地的粮食用度,如果调动过去可能后果更严重。 轻易调动,他们也会出现这种问题,据微臣所知附近几个州府最近都是暴雨倾盆,而孟州最为严重!” “那就从汴京运输过去!” 宋徽宗揉了揉脑袋,也是有些头疼。 朝中一位大臣又接着道:“陛下,汴京也只有三十万旦,而且此刻运往,时间上也不够啊!” “即便调度过去也吃不了几日就没了,不是长久之计,最近雨水很多,运输也是一个大问题。” 宋徽宗闻言有些郁闷,合着都是一群废物。 这也不行那也不行…… 看到这里,武植心思琢磨,看来最近外面下雨有些严重,他在汴京感受不是很明显。 说来说去,就是那些囤货的商人手里有货就是不卖,等待价格上涨。 这也是古代商人地位低的原因之一。 这时候囤货待价,是在发国难财。 宋徽宗扫视朝臣一圈,又问道:“依你们之见,此事有何办法?” 第137章 所有大臣们面面相觑,要说有什么办法,好像也没有特别好的主意。 有的大臣明知不行,却还是主张先用附近州府的粮食救济。 也有人说这样岂不是拆东墙补西墙,那边也会出问题。 绕来绕去,让宋徽宗头疼。 曾布道:“最主要是这些商人,如果他们肯拿出粮食就可以解决孟州的问题!” 一大臣道:“这些商人很狡猾,让他们拿出粮食,我看难!” “但想要解决粮食问题,还只能从这些商人身上下手啊。” “依你之见,如何才能让他们拿出粮食?” “不如,陛下一道旨意,强行让他们开仓放粮!” 曾布闻言,摇摇头:“强行让他们放粮,这些商人也可以说自己无粮,或者拿出少部分,也解决不了问题。 再者朝廷总不能动用武力去解决吧? 用这种方法天下文人绝对会反抗,甚至引起动荡!“ 朝中大臣们都在分析这个问题。 就在诸位大臣争论的面红耳赤的时候。 武植站了出来:“陛下,我能解决!” 所有大臣们的目光看向武植,如果之前武植没有发言,此刻突然站出来,难免会显得有些唐突。 毕竟武植才只是侍读学士。 但经过之前万岁山的事情,在场诸位大臣反倒是希望武植发言,看他能有什么好办法。 宋徽宗眼睛一亮:“武侍读有何妙招,尽管说来!” 宋徽宗看向武植,双眼充满了欣赏。 武植总是能有办法。 这一点让宋徽宗感觉其他的朝臣似乎都不行。 曾布也意外看向武植,这个问题他仔细想过,目前来说想不到什么好办法。 武植能有办法? 现在满朝文武争论不休,若是真有办法解决问题,也是再好不过。 不管方法对不对,至少有人能提出。 而不是在这里争论,没个法子。 武植直言道:“想要解决这次粮食问题,一般的解决方法不奏效,我有一法,可有奇效。” “那就是提高粮食价格。” 武植这个方法提出来,立刻遭受到了全场的质疑。 所有人都不可思议的看向武植,上次武植弄了一个抬税。 现在又是抬粮食价格。 但是抬高粮食价格与这有什么关系? 一大臣站出来:“武侍读,按照你刚才所言,天下粮食价格高涨,那些商人岂不是更有恃无恐,待价而沽,他们更不愿拿出来,这次粮食问题还是得不到解决啊!” “这个方法我认为行不通!” “武侍读,上次万岁山的事情你的方法很好,但这个我不赞同!” 本来粮食就筹集不到,这时候提高粮食价格,岂不是让那些百姓更加无钱购买? 对于事情的发展会有更严重的后果。 满朝文武议论纷纷。 有些大臣则是仔细思维,感觉自己想到了什么,却又没有头绪。 武植笑道:“诸位大臣,我说的并非抬高大宋所有的粮价!” “莫非……” “要抬高的,是孟州的粮价!” 武植声音传递大殿。 此言一出,有大臣道:“孟州如今成灾,粮食必然上涨,武侍读意思是……” 曾布闻言,制止了此人:“你先不要说话,让武侍读将话说完。武侍读你且细细说来!” 那大臣有些尴尬。 却也不敢在说什么。 众人不是很理解武植这是什么道理。 那里本来就不好得到粮食,抬高价格岂不是更难? 武植声音响彻大殿,底气十足:“孟州很多百姓没粮食,但散户手中一定还有不少,其次就是大粮商手中也囤积了很多!” “现在的情况是孟州商户不肯卖粮,散户也在观望,但如果我们大宋偏向这些散户粮食,大量收购。那么孟州的粮食就会疯涨。” “散户手中的粮食少了,当粮食疯涨到一定高度,那些粮商大户肯定会忍不住想要出售。 甚至周边的一些粮商也会看到这块肥肉,将粮食运往孟州。” “发这种财的,不仅仅是孟州的商人,其他地方的商人都是如此打算!” “这些商人手中囤积了粮食,即便朝廷想要购买他们也不会放,但如果价格疯涨他们绝对会赶过去吃这块肥肉,能让他们赚的更多!” 一大臣疑惑道:“但如此一来,孟州粮食天价,那些百姓如何购买的起,到时候岂不是有很多人要饿死?” 武植摇摇头:“这只是开始的局面,而一旦四周州府的商人将粮食运往,孟州粮食就会堆积如山,到那个时候,粮食一旦多起来,卖的人就多了!” “那些粮商想要快速出售,就会出现竞争,一样东西卖的人多了,自然价格也会随之降低!” “降……降低?” 不少大臣听闻,猛然醒悟。 之前他们不认同武植所言,但听到后面…… 原来武植是要利用价格吸引周边的粮商聚集孟州,而一旦聚集粮食成山,价格达到一定高度就会出现猛跌。 到时候,没有卖完的粮食在运往回去也是不小的成本。 商户肯定会直接出售脱手,毕竟粮食价格降了,大势已成,留在手中也会变成累赘。 粮食是不能久囤的。 时间长了会变质,到时候会一文不值。 武植继续道:“而在百姓购买不起的那段期间,朝廷已经收购足够多的粮食,让他们渡过难关也未尝不可,总之,这次是以解决灾民为目的。” “想要从这里运送粮食太远,从附近调动,会影响本地的粮食生计。 而那些商人又不肯出手,只有提高价格让他们看到利益主动前往孟州,才能解决这次粮食的问题。” 武植侃侃而谈,一计妙法,震惊朝野。 一大臣惊道:“这样一来,就等于那些粮食大户主动将粮食运往了孟州,我们朝廷不用人力物力,他们无偿帮我们搬运?” “正是如此!” 武植点点头。 这…… 此大臣脸色骇然:“那些商人都是为了利益,只要价格疯涨,他们一定出手。 一旦达到价格的巅峰粮食价格绝对会降低,后面则是疯狂抛售,导致粮食销售一空,武大人,……这,这计妙啊!不过…” 他忽然问道:“武大人,若是消息传播了出去,那些商人识破了计划该如何?” 听到这话,武植笑道:“不必担心,商人逐利,一点小利益他们也会闻风而动,何况粮食价格是平日数倍。 即便他们知道,在利益面前也还是会博一博!不怕他们不来,只要他们过去孟州,此事问题不大!” 这位大臣便不在说什么。 商人为利能发国难财,只要有钱赚,他们自然会蜂拥而至。 诸位大臣明白之后,也是久久无法平静。 不少人对武植很是佩服。 这种方法,他们怎么没想到? 全场的朝臣总算是明白武植的意图,当他们得知之后,现场安静了一会儿。 随之爆发沸腾的议论声音。 一个个交头接耳。 武状元此举虽然冒险,一旦成功,可以解决灾民的问题。 即便不成功,朝廷派人去收购粮食也可以暂缓燃眉之急。 而不是派人将粮食装车,遇到一些山路根本不好走,也来不及。 如果按照武植的办法就简单多了。 曾布暗道武植这思维是反其道而行啊! 大家想的是如何让商户出手粮食,也不想白白出那么多钱。 毕竟一直收购什么时候是个头? 这对国库影响很大。 而若是这样一来后,除了刚开始花费一点钱财,后面反而解决问题打破了这个困局。 花费小了很多。 蔡京也不由暗道这武植简直奇思妙想。这也行? 宋徽宗笑了起来:“武侍读此法甚妙,甚妙啊!……你们看看,这关键时刻,还是得看武侍读啊!” 第138章 不少大臣脸红。 倒也是无法反驳。 武植:“陛下,此法虽好,不过贸然提价格收购粮食,孟州的百姓多少会有些怨言,而抱怨陛下,所以也是有一定风险的!” 宋徽宗倒是笑道:“只要能解决问题,后面孟州百姓自然会感激朝廷,无妨!诸位大臣还有何建议,若是没异议,就按照武侍读此法。” 曾布赶紧道:“陛下,臣无异议,如果陛下真愿意这么做,打开国库收购粮食,这也是孟州百姓之福,此次难关过去,天下百姓一定会歌咏陛下仁义圣君!” 曾布一番话,宋徽宗笑道:“诶,此法都是武植所提!” 武植道:“微臣能出此计策,也是因为官家看中,微臣才能立足于朝堂之上,是陛下圣明。” 哦?宋徽宗被曾布和武植哄的一愣,可谓是龙颜大悦:“既然大家无异议,来人,拟旨!” 其余大臣见到有解决方法。 此刻官家已经下令,都纷纷行礼称赞陛下圣明。 这时武植忽然道:“陛下,既然此法是微臣提出,微臣斗胆,想要亲自前往孟州,实施陛下的恩惠!” “哦?武侍读要亲自督办这件事情?甚好,朕准了!” 宋徽宗听闻后,想都没想,直接准了。 这倒是让满朝文武有些想不通。 武植提出意见已经很好了,自己出手万一办砸,这有功之事可就变成坏事了。 若是没办成,他大可推到办事之人身上。 自己以身犯险,他就这么有自信? 朝堂中的蔡京想来,这武植看来是想要急于表现了么。 其实不是。 武植这一个月,也打听了一些事情。 听说孟州附近似乎有盐山,武植是准备去赚钱的。 赈灾只是其一。 再者,他也担心宋徽宗让其他人去事情如果弄砸了,多少会对他有影响。 只要办成,这就是一份功绩。

相关推荐: 铁血兵王都市纵横   缠绵星洲(1v1虐爱)   小怂包重生记(1v2)   姑母撩人   媚姑   大唐绿帽王   魔界受欢之叔诱(H)   将军宠夫   老师,喘给我听   寡妇门前桃花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