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章
冲喝多了酒,满口牛皮啊! 武植暗道你家娘子马上就要被人污了,还满嘴牛批话…… 要不要告诉他呢? 对于武植而言这只是举手之劳。 但他又不想出面得罪高衙内,不过办法嘛还是有的。 第一,他可以跑过去扯皮,弄散了这桌酒宴,以免林冲喝多了耽搁时机。 但是有风险,自己会得罪高衙内,不划算。 第二嘛,就简单了,武植让小二拿点笔纸来,写了一个字条,让小二给赛了过去。 这一幕也没人注意。 至于武植,喝了点小酒也差不多可以散了,便在暗处观察了一番。 那纸条上大致意思是你家娘子在陆谦府,他们要骗你家娘子去陆谦家给高衙内提供方便之类。 林冲何等人,只看内容便知是好心人在帮他。 他看了纸条有些恼怒,也对书信人很是感激,虽然他没见过此人。不管真与假,他立刻告辞回去了。 留下陆谦两人一脸无法理解。他们对视一眼,知道计划落空。不知道是如何被林冲识破的,只能叹息行动失败。 看到这一幕,武植才离去,反正酒楼很大,他到处观看了一下。 楼里许多姑娘来回走动。 大多都是酒楼内的风尘女子。 姿色嘛倒是还可以,不过武植家有金莲,侧有丫鬟庞春梅,对于这些胭脂俗粉倒是没怎么多留意。 武植和赵三走在楼里,走廊非常宽阔,上面很高大,虽然这里只有三层,却堪比五层楼的高度,整座酒楼乃是五座高楼互通连接在一起,有飞桥从河道之上呈拱形连接。 此地聚集了汴京的文人,贵人,富商,包括来赶考的许多举人。 包括清河县中和武植同考的。 此刻的赵三跟着武植就如同乡巴佬进城,东看看西看看,也感叹这里之奢华。 络绎不绝的人来来往往,武植停留在窗边目光掠向外面的景色。 就在这时。 旁边台阶走上来了两名男子。 看神态不是常人。 为首之人身穿华服,看起来三十几岁,旁边跟着一名身材健壮的年轻人。 只是稍微靠后,神态时刻注意前方男子,显得小心翼翼。 此二人,大有来头。 为首的便是宋徽宗赵佶。 旁边则是有名的权宦童贯。 此人体貌魁梧,腮下生有胡须,倒很难认出他是宦官。 童贯是北宋权宦,六贼之一,性巧媚,善逢迎,是历史上掌控兵权最大的宦官,获得爵位最高也是第一位代国出使,被册封为王的宦官。 每次出来玩,宋徽宗不是带蔡京,高俅等人,就是童贯。 童贯道:“公子,李师师就在韵燕阁楼中,这次偷偷出来时间不多,还得快点才是。” 赵佶点点头。 二人不由脚步加快了一些。 宋徽宗的长相,也许是他的艺术气质,让他看起来似翩翩公子,气度风华,如今他年纪也不大,面相也颇为儒雅。 不过看起来儒雅,实际上宋徽宗是出了名的喜欢逛这种地方。还有一副好身体,尤其是腰子。 入金之前,宋徽宗至少有38个儿子,33个女儿,加上入金国之后生的14名子女,全部子女至少80余人。 说他是公几中的打桩机也不为过。 二人从远处走来,武植和赵三在窗户边,过路的人很多,所以也没在意。 赵三看着外面的景色,不由笑道:“老爷,这里的美景我赵三还是第一次见,要不是跟随老爷过来,这辈子恐怕还来不了汴京观看到这般景色啊!” 所有高楼之间都有红色灯笼,天空绽放烟花,即便此刻天色渐晚,也是日夜如白昼。 武植点点头:“这汴京乃是皇城之地,自然是最繁荣的,那些赶考的人以后都想留在汴京也不是没有道理的!” 四周来来往往的人,有一些年轻人还会在窗边吟诗作对,嬉笑谈乐。 不过赵三听了觉得不咋地。 赵三道:“哎,我也想吟诗一首了,可惜肚中没墨水啊!对了老爷,您诗词造诣很深,这样的美景,老爷……” “你小子。” 武植笑道:“诗词嘛不难,如此美景的确需要一首诗……” “就知道老爷大才!”让赵三现场吟诗一首,那是要他的命,但是老爷就不同了,本身是解元公,诗词还不是小意思。 这时武植道:“城中酒楼高入天,烹龙煮凤味肥鲜。公孙下马闻香醉,一饮不惜费万钱。招贵客,引高贤。楼上笙歌列管弦,百般美术珍羞味,四面阑干彩画檐。” 赵三听的眼珠子放大,仅从诗词声音上听,赵三也感觉此诗配合现场樊楼绝对名副其实,不由震惊。 其实这首诗就是出自宋朝,不过属于无名作者,首先不说是否出自未来年月,还是当今,即便是当今,听过的人恐怕也是屈指可数。 所以武植用这首诗词,也是没问题的。 这样的诗词,他脑海中还有很多。 这时,忽然一道雄厚的声音传来: “公孙下马闻香醉,一饮不惜费万钱……好诗啊!” 旁边赵佶和童贯路过,刚刚听到这首诗词,不由得让赵佶一愣,连声称赞起来。 童贯也是点点头:“赵公子,此人所作诗词,形容的就是此刻的樊楼,的确绘声绘色,将其中的精髓描绘了出来,有些才能。怕不是进京赶考的举人吧?” 赵佶最欣赏有才能的人,他看到武植便道:“兄台作的诗甚好,不知这位兄台哪里人?” 闻言,武植回道:“我乃东平府下,清河县人,武植!阁下是……” 赵佶道:“在下赵易,清河县居然有这样大才之人,幸会幸会啊!普天之下,能作出这样诗词的人不多见。武植兄来汴京可是来科考的?” 赵佶的脑瓜子还可以,一个清河县的人跑到这汴京,看武植也就二十七八的模样,便猜出了一二。 赵三笑道:“我们家老爷就是来科考的,在清河县刚中的解元公。” “哦?武兄居然是清河县的解元公?”赵佶听后颇为意外,童贯对武植也是多看了一眼。 难怪此人能作出这样的诗词,如果是解元公,倒是能理解了。 两个人交流一番,武植也不是太清楚这二人是做什么的,看来头应该不小。 他们二人只说自己是经商之人,其他的也没透露。 武植和赵佶聊的倒是很愉快。 因为武植脑海是个文库,知诗词文化,而赵佶是一个艺术皇帝,聊的东西就多了。 到最后,两人从诗词文化,民生,又从古朝聊到大宋,在聊到当今官家宋徽宗身上。 赵佶将话题引到皇帝身上,武植内心一震。 而童贯也是注意力在武植身上。他担心武植说出什么大逆不道的话来,虽然赵佶是偷偷出来,但乱说话肯定是聊不下去的。 既然聊到宋徽宗,武植想了想。 “要说道大宋官家……”武植道:“这不是一般人呐!” “哦?武兄此话怎讲?”赵佶来了兴趣。童贯则是谨慎起来,不知道武植想说什么。 第74章 这宋徽宗自然不是一般人。 武植想说此人是战斗中的打桩机,更想说他是皇帝中的败类,乱用权臣等等。 但这能说吗?武植又不傻,什么时候都不能说一些负面的话,否则会招惹麻烦。 之前武植聊天的时候,都忌讳乱说,尤其是这种风雅文人汇聚之地。 只要说好的就没问题,武植笑道:“当今官家……据我所知,乃是一名大才子,在艺术方面颇有造诣,算是当今一流文人,一般人比不上。” 闻言,童贯脸色稍微好看许多。 宋徽宗也是点点头。 “其次!”武植接着道:“官家不但才气惊人,也颇为有义气,少有人能比!” 听到这话,赵佶疑惑道:“这诗词画术当今官家的确有些造诣,但这义气又从何说起?” 童贯也是不解。 武植笑道:“当今官家自然是很讲义气的,当初跟他一起的朋友,只要有才能的人皇帝都会提拔委以重任,此乃兄弟之义。” “而且皇帝身边的人都颇具艺术才能,可谓惺惺相惜,是众多才能之人的伯乐!有福同享,岂是一般人能做到?” 武植就差说宋徽宗是个昏君了,朝堂之上任人唯亲,是要不得的。 当然,现在大宋局面暂时稳定,不出靖康之耻,武植这么说也没毛病。 武植是故意如此,因为他观眼前之人形态举止不一般,在汴京多的是达官贵人,往好的说是没什么问题的。 既夸了皇帝之才,是伯乐,慧眼识珠,又赞美皇帝身边的也是能人。 尤其是在眼前宋徽宗和童贯面前,更是给足了面子。 当然,武植并不知道眼前的人是宋徽宗。 总之,真话是不能随便乱说的。 宋徽宗和童贯对视一眼,都是相视一笑。 看武植的眼神多了一丝欣赏。 童贯暗道这解元公挺会说话。夸官家身边的人就是夸他,童贯心中还是很愉悦的。不由觉得这个解元公很上道。 不过,他恐怕不知道眼前的人,便是官家吧? 而武植这么说其实也没错,比如童贯他一个太监,却能把持兵权二十年没被人弄下来,且不说他为人怎么样,就这份功力,也是有很大能力的。只是名声不太好。 童贯赶紧道:“这位公子说的极是,当今官家的确非常义气,也很有才能,寻常人不及万一!” “诶,不能这么说!”赵佶道:“我看武兄之才,就非一般人能比啊!” 赵佶面带笑容,他感觉武植之言,说到他心坎上去了。 赵佶他之所以用身边的人,是因为朝堂之上都是陌生面孔,谁知道他们心里怎么想的,没有一点心腹怎么把持朝堂? 所以他提拔的都是身边的亲信。自己也觉得对身边人不错。 武植这么说,让赵佶颇为受用。 人都是喜欢听好话的。 赵佶甚至觉得武植还算挺懂他的人,颇有一种遇到知音的感觉。 毕竟朝堂之上还是有些闲言碎语,说他提拔身边之人有些胡来。听武植这样一说,他心里宽慰了。 可不是么,童贯,高俅之辈,那都是身边亲近的人,他上位之后都提拔起来,乃是有福同享啊。 “之前武兄之言,我也觉得很有道理!看来你我想法相同,……说来也真是相见恨晚呐。” 赵佶有些激动了:“行了,咱们也别站着了,今日我要去见汴京名女李师师,武兄可愿随我一同前去?” 童贯默不作声,他没什么意见。 若是平常,他可能会劝官家。 武植一愣,李师师? 武植自然知道李师师的大名。 李师师乃是汴京人,擅长歌舞,深谙诗词。 她原本是汴京城内经营染房王寅的女儿,三岁时父亲把她寄名佛寺,老僧为她摩顶,她突然大哭。 老僧人认为她很像佛门弟子,因为大家管佛门弟子叫师,所以她就被叫做王师师。 她四岁时父亲因罪死在狱中,因此流露街头,最后被昌院李蕴收养,并随其姓为李师师,并教她琴棋书画,歌舞侍人。 后来,李师师成为汴京知名青楼女子,是文人雅士,公子王孙竞相争夺的对象。最后连宋徽宗也闻其名而想一睹芳容。 没想到李师师就在附近。 武植反正无聊,便答应了! 随后一行人立刻前往韵燕阁中。 他们进入韵燕阁。 里面很宽广,有很多座位,由于宋徽宗和童贯是偷着出来的,一般人也不认识,就混在其中。 此刻武植在这里发现了两个熟人。 王韬和李树。 两个年轻人坐在不远处。 他们都是清河县的举人。 武植如果没记错的话,这王韬是清河县二甲,而那个略显瘦的青年李树则是三甲举人。 当初武植在现场看到此人因为中举而高兴的喊爹喊娘,痛哭流涕。 没想到他们也在这里。 应该是听闻了一些消息聚集而来,反正现在科考还有一段时间。 王韬和李树也意外看到了武植。 二人走来,王韬拱手:“解元公,幸会幸会,想不到在这里遇到了解元公啊!” 李树也是拱手笑道:“解元公,咱们都是同乡,在这汴京碰到也算是缘分啊!” 几个人寒暄一番,旁边赵佶并未说话,童贯也静静的等待。 看来武植是解元公,是真的了。 现场众人交头接耳,都在谈论。 就在这时,忽然里面有人走来。 引起现场一阵轰动。 一名身材高挑修长,乌黑长发,一身白衣罗裙的女子缓缓从其中走了出来。 此女面容带着白色的纱布,遮蔽了鼻梁到嘴巴的轮廓,一双明亮瞳孔扫过来,带着些礼貌的笑意。 有一股才女的气息,在旁边两名丫鬟的衬托下走来。 她一出来,将现场瞬间引爆。 王韬和李树也是目光看去,包括武植,旁边的赵佶与童贯。 李师师无论是美貌还是才气,都是非常有名。 在
相关推荐:
寡妇门前桃花多
姑母撩人
虫族之先婚后爱
心情小雨(1v1强制)
阴影帝国
被觊觎的她(废土 np)
自律的我简直无敌了
小裤衩和大淫蛋情史(H)
五个男主非要当我好兄弟
人妻卖春物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