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6章
到让人物动物活过来,国画从另一方面做到了。” “但是油画如果以现在的派系发展,是走不到尽头的。” “所以,删减不是在某些方面完全删除然后再添加新内容就能达成的效果。” “而应该是整体上的减弱增强。” “所以,我用了五副画,向大家表达了地星绘画艺术的发展历程。” “那就是从写实到写意。” “从写意,到意向。” “这是一个已经验证过的过程。” 梅雷尔森呆呆不语:“所以……如果我想要在光线派的画法上再进一步,只能去学习国画的绘画风格,去删减光线派本身最强的东西……” “没错!是这样的,我已经走到极限后,没人比我更懂光线派。” “既然我都走不出下一步,那说明这条路已经探索到了尽头,下一步不在这条分支上。” 梅雷尔森激动:“那第六幅,第六幅是不是油画的未来!!!” “我想要看油画的未来!!!” “地星上的艺术家们做到了对不对!!!” 林轩笑而不语。 做到个德尔塔。 地星上的那些西画画家,在资本的压制之下,压根就不知道油画的发展历史是世界绘画艺术的交融史。 指望他们在洒颜料的过程中突然顿悟飞升? 不像国内,国内大众早八百年就接受过完整的绘画艺术发展历程的熏陶,但凡有资本敢于搞出泼墨洒水大师的噱头,就会被往死里喷。 林轩微笑:“第六附图,印象派也就是光线派的色彩运用于意象派的一种交融尝试。” “不过不是油画,而是国画。” “龙国画?龙国画也行!!!”梅雷尔森激动:“艺术是不分国界的,只要有出路,颜料又算得了什么?!!” 当梅雷尔森说出艺术是不分国界的时候,林轩已经成功了。 西方特别喜欢用XX是不分国界的忽悠,咱们只有魔法才能打败魔法。 “第六附画,来自于龙国古代一位天才少年,他的一生只留下过一副正式画作。” “与他同时代的《清明上河图》画成之际,作为当时大艺术家并且还是当时的皇帝的宋徽宗只是看了一眼,夸奖了一句还不错。” “而这一幅《千里江山图》却被宋徽宗视如珍宝,永久性珍藏。” 0117、千里江山,给绘画盖了帽了! 屏幕上出现了一排字,这字,精彩至极。 字笔锋极瘦,却灵动快捷,笔迹瘦劲,至瘦而不失其肉。 其笔画相对瘦硬,故笔法外露,可明显见到运转提顿等运笔痕迹,是一种风格相当独特的字体。 张培恩忍不住感叹了:“好字啊,不输蓝星历史上的楷圣程前堂。” 书画书画,书画一家,张培恩自己也是书法高手。 自然能看得出好坏。 瘦金体太特殊了,很容易查找到行迹,所以很容易看出强烈的风格,加上整体性的漂亮,结合起来当然是一种顶级书法。 画面在切换,出现了一幅画。 画是绢画,上面有花鸟亭台。 林轩:“字是瘦金体,画是院体。” “这两种东西都是由龙国古代一位皇帝发明的。” “他就是龙国历史上书画方面的最强帝王,宋徽宗。” “虽然当皇帝方面他可以说是历史皇帝中倒数级别的,但是画画写字方面,他是历史艺术家中正数top级别的。” “宋徽宗以皇权推动绘画艺术在宋朝的推广,绘画艺术迎来了一个高峰期。” 天下才子多得是,前朝每一千文人中有一个画家,今朝一千文人中有二百画家。 这种大幅度的提升,带来的是整个时代的绘画艺术的跃迁。 张培恩冷静下来,点了点头:“当皇帝首要是要当好皇帝,而不是画画,别说画画,就算是做人也不及做皇帝重要。” 做皇帝后,各方面的要求就产生了变化了。 皇帝里面出大画家,不算什么好事儿。 当然了,开国的另算。 艺术家当皇帝,容易亡国。 林轩点头:“宋徽宗提高了宫廷画师的社会地位,并且亲自教授有天赋的青年才俊绘画写字。” “《清明上河图》的画家,只能算他半个弟子。” “而《千里江山图》的画家,却是正儿八经的宫廷画师。” “那一年,王希孟,十七岁。” “王希孟要画江山,宋徽宗允他画江山。” “王希孟要世上最好的画绢,宋徽宗赐他最好的画绢。” “王希孟要世上最好的笔墨,宋徽宗与他最好的笔墨。” “王希孟要世上未曾出现的颜料,宋徽宗举国力而应允。” “王希孟还了宋徽宗它。” 随着林轩的介绍,《千里江山图》卷在长屏幕上展开。 这也是今天要专门搞出这长屏幕的原因。 千里江山,跃然纸上。 《千里江山图》画卷,不仅代表着青绿山水发展的里程;而且,集北宋以来水墨山水之大成,并将创作者的情感付诸创作之中。 《千里江山图》虽属于写意之作,但不乏工美佳作,表现了青年画家具有严谨的生活态度。 虽然历千年之久,《千里江山图》伤很多颜料已经脱落,但画法依旧清晰可见,矿物质石色的富丽的效果非常凸出。 山石之画法,是先用浓、淡线条勾出轮廓,再以柔润而长短不一的线条加皴(cun画时先勾出轮廓﹐再用淡干墨侧笔而画),峰顶皴法似荷叶皴,线条不刚不硬,之后再用淡墨加赭石或花青渲染,渲染多在前后两石中的后面一石,之后再罩染赭色,石头顶部以汁绿接染,再以石青或石绿罩染,山石下部保留赭石色。 卷首高山之巅直入云霄,映入眼帘。 跟随之后便是丘陵连绵,崇山峻岭,大自然的造化被一支笔妙笔复刻。 前景山峦村落起落,隔江群山秀美,青绿山水朝着两侧延伸,竽山峦遥相呼应。 跨江大桥将这一处精致和下一组景物相连接。 山里隐约有白衣大隐士,似在吟诗摇头又像是在思索天地奥秘。 再往前又是一座桥,桥上凉亭却给江山带来了人气。 远方烟波浩渺,层峦叠嶂,如同仙山洞府,在云中浮沉。 悬崖峭壁,九曲羊肠小道,巍峨瀑布,涛涛大江。 这样的美景材质是第一段。 第二段雕梁画柱,跨江木桥蔚为壮观,亭台楼阁虹桥挂空,山势参差峰回路转。 岸上绿意盎然,河中艄公泛舟。 第三段画势稍微平缓了下来,画中有一座小岛,渔村坐落,竽近景色连接。 尾部凸起高大的秀美山峰,沿江而上,与远山连绵,仿佛无止境般延伸。 每一座山峰,明明看上去都不像是真正的山峰。 但是恍惚之间,群山飘渺,就在眼前。 烟波浩荡,白云间,山就是如此。 梅雷尔森深吸一口气:“答案啊,果然,这就是答案啊!” “原来是这样的。” 林轩已经将地星上,毕加索有关绘画艺术的探讨完完全全讲给了梅雷尔森听。 这些东西,地星上绝大部分学画的人都没有这种级别的理解。 有些人可能有过这种思考,但是也不敢细想,不敢去确定。 但作为最顶级的大画家,梅雷尔森知道林轩没有说假话。 毕加索在另一条路上走的很远,但是却没能走到新的境界。 只不过毕加索走这条路天生就是主路,是正道,所以他的地位还在达芬奇和梵高之上。 梅雷尔森如同当年的毕加索一样,见过了真相,于是有着自己的思考。 融合派大师李军也有一些感悟,却不知道是不是和梅雷尔森一样,于是开口:“梅雷尔森大师,你是怎么想的?看出了什么?” 梅雷尔森有些激动,指着画:“画已经说明白了一切啊!!!” “如何在抛弃了形态特征和颜色特征的情况下追求意向,这副画体现的淋漓尽致啊!” 如果让一个古人直接看汽车,他会以为那是犀牛。 可如果这个古人是聪明人,先观察明白了自行车和摩托车的运作道理,再看到拖拉机,那就不难想象汽车是怎么一回事儿了。 梅雷尔森现在就是这种状态: “毕加索一开始的选题就错了!!!” “如果他选择的是如何在画一片山的时候不使用真实派和光线派的手法,同时还要表现出意向,那他可能早就成功了。” “但是他选择了牛这个具体的东西。” “具体的东西就有具体的形象,无论每一头牛有什么样的分别,百分之九十以上的特征都是一样的,怎么去抛弃形态画意向?” “但是,世界上多得是无常态的东西啊!” “水是没有常态的,山是没有常态的,火是没有常态的,树叶是没有常态的,花是没有常态的,云是没有常态的,雾是没有常态的……” “世界上没有两座一模一样的高山,也没有两朵一模一样的火焰,也没有两片一模一样的树叶。” “只需要用画笔表达出这些东西的共性,其余的东西都只需要看画的人去脑补。” “这个引导别人脑补的氛围,就是意向啊!!!” 林轩点头:“没错。” “这个词叫做写意。” “艺术家忽略艺术形象的外在逼真性,而强调其内在精神实质表现的艺术创作倾向和手法。” “最初起源于绘画,兴起于北宋,要求在形象之中有所蕴涵和寄寓,让“象”具有表意功能或成为表意的手段。写意也成为了龙国(包括地星蓝星)艺术审美重心自觉转向主体性的标志。” 写意,是一个非常难以形容的东西,外国人是很难理解到这东西的。 但是作为印象派(光线派)大师,又见识过立体派以及众多龙国古画,并且得到了分析法后,梅雷尔森理解了。 艺术的巅峰,就是写意。 而写意说起来简单,做起来难如登天。 写意还需要优雅,需要真实,有需要飘渺,需要很多很多东西。 一片一片又一片,无论如何也是写实。 单乾隆帝的枪手帮他写了一句‘飞入花丛都不见’,一首废物打油诗,瞬间成为了写意派代表诗作。 当然了,乾隆并不知道,他的枪手也是个抄袭党,抄袭了郑板桥的“一片两片三四片……飞入梅花总不见。” 写意,就是这样,神来之笔,化腐朽为神奇。 但如果做不到神来之笔,那就是腐朽本身。 写意意味着你要放弃现在熟知的一切,去博一个虚无缥缈。 如果成功了,那就是悟道,是开悟,是天门中开桃花飞仙。 如果失败了,那就失败了。 梅雷尔森此刻恨不得现场就有纸笔有画布,马上去实践自己得到的真知。 李军摆头:“梅雷尔森大师,你分析的不对。” 林轩在台上瞪了一下眼睛,幸好转播镜头对准李军去了,没人看到这一幕。 我特么费尽心思,终于把东西传承下来了。 你要闹什么幺蛾子? 卓越确定这是请来了自己人么? 韩阳确定这是自己人? 梅雷尔森:“哦?李,你有什么看法?” 李军:“实际上,你是从半路开始理解的,理解出了这个结果。” “实际上不是这样的。” “你只讲了现在自己如何通往写意,并没有讲你如何获得看懂写意这个资格。” 梅雷尔森拍额头:“对,但是……这可不好形容。” 李军:“其实很好理解,我小时候读书,老师交给我了一种读
相关推荐:
莫名其妙去修仙
孤灯暖他
万法无咎
某星露谷的农耕大师
修仙后,她一心做老祖
那一片厚土
圈套/玩物
招惹
斗罗之最强主角
艳鬼压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