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6章
休皱眉说道:“陇右如此,何不攻上陇右?” 曹真苦笑一声:“谈何容易,这是诸葛亮的阳谋!” “阳谋?”曹休有些不解。 “正是。”曹真却跟曹休解释道:“诸葛亮虽然回到了汉中,却在陇右留下了魏延,我若引军去攻陇右,诸葛亮却从汉中出兵直扑长安,我们如何应对?” 曹休愣住了。 曹真长叹一声:“魏延乃蜀贼上将,非我亲往,无人可制,可我若攻陇右,陈仓却又交给谁?这才是我为何一直没有动的原因。” 曹休猛然想了起来:“子丹,我听说,陛下派了典满和鹰卫已经潜入了陇右……” “不要再提他了!”曹真却突然暴怒:“典满已经被斩了,人头都送到我这里来了!” 曹休大吃一惊:“什么?被斩了?” 曹真再次叹了一口气:“是的,前些日子送来的,可惜了典韦一代猛将,留下的儿子就此亡故,韦家算是完了!” 曹休神色凝重:“子丹,我从扬州带回来了三千虎贲之士,若你信得过我,我带兵去攻陇右,你留在这里防备诸葛亮如何?” 第103章 你莫不是看不起? 曹真愣了一下:“你想就带三千人就攻打陇右?” 曹休笑了:“子丹莫非在说笑?如今蜀贼在陇右已经势成,三千人如何能打得下来,我却没有自大的毛病。” 曹真诧异的看着曹休,随即脸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他还记得曹休去东南之前,与自己见过一面,那时候的曹休是辅政大臣,如何的不可一世,如今却变得沉稳了许多。 “文烈这样说,我就放心了,陛下已经下诏调动兵马到关中,等兵到,你我各领一军,管教诸葛亮首尾不能相顾!” 曹休点点头。 曹真却继续说道:“如今我在陈仓防备蜀贼,你且回长安坐镇,如今世家步步紧逼,朝中没有咱们宗室的重臣在,我不放心。” 曹休一怔:“子丹的意思是?” 曹真的话却没有说透,而是语重心长的说道:“文烈,在朝中,你是群臣之首,也是宗室重臣,有些话你能说,有些事你能做,而我却不能,非是我不敢,实在是我不能!” 曹休心领神会:“这个我明白,我这就赶回长安去。” 曹真却又说道:“你回去之后,一定要请陛下返回都城,若是等兵到了之后,你我两路分兵而进,若有一支汉军偷袭长安,陛下若在,你我回不回师?” 曹休一听就明白了:“也好,我会尽量说服陛下尽快回銮的!” 曹真一把抓住曹休的手:“文烈,辛苦你了!” 曹休哈哈大笑:“子丹尽管放心就是了,有你我二人在,这大魏稳如泰山!” …… 大汉建兴六年九月十八,汉中。 诸葛亮收到了冀县军议司发来的奏报,看完了奏报之后,诸葛亮却笑了:“这个李曜,还算有些机灵,既然他要戏耍一下曹魏,我也不是不能配合。” 说着,却在一张帛布上写下了一句话,找出一个竹筒,将帛布塞了进去。 “来人。” 一名下人走了进来:“丞相。” 诸葛亮将手里的竹筒递给他,叮嘱道:“此信送到军议司洛阳分司去,不可耽误!” 下人恭敬的接过竹筒,退出了大帐。 下人刚走,却见杨仪却进来了。 “丞相,刚刚接到密报,曹魏大司马曹休已经从扬州返回了长安,或许与我大汉有关!” 诸葛亮闻言,眉头却是一皱:“曹休坐镇扬州,应对东吴的威胁,如今他却回到了长安?他有没有带兵回来?带了多少兵马?” 杨仪愣了一下,赶紧说道:“丞相,听细作说,曹休带了三千人马回来,丞相问这个做甚?” 诸葛亮却长叹了一口气:“若曹文烈孤身回来,那估计是东南方向,东吴击败了魏军,可如今曹休还带了三千兵回来,那就说明东南那边,东吴八成是败了。” 杨仪却是不懂了,赶紧问道:“丞相这是何意?” 诸葛亮却说道:“若是曹休败了,曹休的所有兵力都要留守扬州诸地,怎会带兵回来?若是曹休胜了,没了东吴的威胁,他才能从扬州调兵回来!” “原来如此!”杨仪恍然大悟,却是说道:“丞相,曹休此来,必是为了陇右,你看,要不要再拨付一些兵马去陇右?” 诸葛亮却摇了摇头:“不用了,曹魏就算想要动兵,没有半年的时间是出不了兵的,半年之后,曹魏还能不能出兵还不一定呢!” 他的语气之中似乎另有深意,杨仪也不敢多问,刚要出去,却见姜维掀开帘子进来,脸上甚至还带着一些笑意。 “丞相,冀县长李曜派人给你送了一份厚礼。” 诸葛亮一怔,一个县长给自己送什么礼?再说了,自己身为大汉丞相,用得着你给我送礼吗? “送的何物?” 杨仪本来是要出去的,此时却留了下来,这样的场面可不是经常能见到的。 姜维没有回答诸葛亮的话,而是让人抬进来两口箱子,然后打开箱盖。 诸葛亮定睛一看,却见两口箱子里装的好像是书一样的东西。 他拿着鹅毛扇,走了过去,随手拿起一本,正是礼记。 他随手翻了几页,眉头却皱了起来。 “这书,似乎不是抄写的?还有这纸,似乎也不是佐伯纸,也不是麻纸。” 姜维却笑道:“丞相,我问了送礼的人,这纸是冀县自己产的,名曰李公纸,这书也不是抄的,而是印的,就丞相手里拿的这本礼记,就印了不下三千本!其余书籍也印了不数千本,这箱子里装的就是冀县能找到的所有书籍!” 诸葛亮听完,也不置可否,而是放下了手里的礼记,拿起了另外一本,却是春秋。 杨仪一脸的不可置信,上前也拿起一本论语就翻看了起来。 诸葛亮翻了翻春秋,却是长叹一声:“李曜大才,此举却是利于天下读书人,功德无量啊!” 他清楚的记得,若不是他诸葛家也是世家,家中从小就有不少藏书,到了荆州之后,无论是他岳父还是水镜先生,哪一个不是藏书的大家? 也正是因为如此多的藏书,才造就了
相关推荐:
学霸和学霸的日常
醉情计(第二、三卷)
凄子开发日志
郝叔和他的女人-续
一本正经的羞羞小脑洞
圈圈圈圈酱短篇合集二
【刀剑乱舞】审神计画
小师弟可太不是人了
致重峦(高干)
修仙:从杂役到仙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