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诗小说

知诗小说> 老板给我做按摩 > 第250章

第250章

烈地跳了起来,他做梦都没有想到,谢眺居然会直接说出了这样的话来。 但眼下,他也别无选择,他不求拥立之功,但求将来无过。皇太后是妇人之见,不清楚朝廷局势,皇上这几年清醒的时候少,糊涂的时候多,恐怕都不清楚,外头都是什么局面了。 这皇位,别说传给几个皇子了,哪怕是现在皇上突然吃了灵丹妙药好起来,也坐不稳了。 “请皇上物归原主!”曾士毅一开口,文臣们也都跟着发声了。 武将们这边,待文臣们的声音落下去,裴济那大嗓门便跟着喊了一声,“臣等请封昭阳帝之嫡子宸王殿下为皇太子!” 他一开口,武将们异口同声均跟着喊了起来,声音几乎要将东暖阁上屋顶掀翻,整个京城都听得见了。 皇帝说不出话来,他一口血喷了出来。 此时,皇太后也明白怎么回事了,她深深地看了榻上的皇帝一眼,做梦都没想到,局势居然不受控,她走到窗前,朝外面的朝臣们看去,语重心长地道,“皇上哪一点对不起你们?张明贺,皇上也对不起你吗?” 张明贺不敢抬头,身为兵部尚书,他太清楚如今大雍的军力都掌握在谁的手上了。 裴济为禁军大统领,谢元柏升任五军都督府大都督,楚易宁为西山大营指挥使,许良为楚州指挥使,更别说,萧恂手底下的铁鹰骑和陆偃掌控的寒羽军了。 可以说萧恂手下猛将如云,而唯一远在福州的袁義又是谢元柏的岳父。 张明贺无奈地道,“皇太后,当年昭阳帝为了不让大雍陷入战乱之中,拔剑自刎,今日,只是让皇上物归原主,封宸王殿下为太子,且是在皇子们请辞太子之后,臣等的请求,为何皇太后要说臣等与皇上作对?” “臣等为社稷之心,请皇上明鉴!” “请皇上明鉴!” 众臣们跪在地上,无论是文臣还是武将,人人都摆出一副坚决不退让的架势,皇太后的心里一片冰雪。 这算什么? 皇帝还没有死呢,这就开始一边倒了? 皇太后很是后悔,不该对萧恂太过宠溺,这一切都要怪萧珗,她向小儿子看去,见小儿子果然很高兴的样子,这一刻,她是明白了,原来小儿子不是不争,不是不怨,都等在这儿呢! 这是该有多恨,当兄弟的才能做出这样的事来! 她不由得冷笑一声,“萧珗,看样子,你是想当太上皇了?” 萧珗愣了一下,旋即明白过来,笑道,“母后,难道我这个太上皇,就当不得吗?我好歹也是阿恂的父王呢,大皇兄不在了,我把他抚养长大,便是我将来不想受封,阿恂也不会答应,我又何必为难自己养大的儿子呢?” “你,你,你……”皇太后眼见局势不受控了,她索性两眼一闭,晕了过去。 庆寿宫里,宫灯闪烁,散发出橘黄色的光芒。 夕阳西下,不知何时,起了风,窗前的杏树枝叶摇摆,抽打着窗棂,发出刺耳的声音。 皇太后躺在床上,双手放在身侧一双老而不昏黄的眼睛睁得大大的,屋子里还弥漫着一股若有若无的,连熏香都驱散不开的霉味儿。 现在就已经如此了,将来呢?她人虽在五台山,但朝中的局势,并不是一概不知,萧恂要迁都,燕京城里已经建起了雄伟的宫殿,六部衙门,短短两三年时间,繁华程度已经直逼京城。 今日哪怕皇上不死,大雍也已经四分五裂了,西凉和北契的疆土合起来直追大雍,萧恂麾下的军士,除了他自己训练出来的那一部分之外,北契和西凉臣服的那一部分骁勇善战,若无良将,大雍根本不敢掠其锋芒。 既然皇太后能够从后宫的倾轧中,最后脱颖而出,亲生的儿子当了皇帝,她当然不是个政治白痴。 胡嬷嬷端了一碗药过来,先放在了桌上,她将床幔用银钩勾起来,看到皇太后睁大的圆眼睛,一点儿都不惊讶,而是道,“皇太后,起来喝点药,这日子还长呢,听说太医给皇上已经诊过脉了,脉象还稳妥,皇太后也不必担心。” 胡嬷嬷扶起了皇太后,将一个大迎枕放在了她的身后,她自己跪在脚踏上,直起了身子,一面给皇太后喂药,一面听皇太后道,“我担心什么?他是一死了之了,我呢?还有这些孩子们,将来可怎么办才好!” “可怜我这么多年,我真是白疼了那一对白眼狼了!” 胡嬷嬷知道,皇太后说的是襄王父子,这话,她可不敢接,只好劝道,“母子哪有隔夜仇?皇太后这么多年都宠过来了,有您在,襄王不管多大年纪,终究都是当儿子的。” 皇太后恨得不得了,“若今日,要这皇位的是萧恪,我心里也好受些,可偏偏是萧恂,你难道忘了,当年昭阳是怎么死的了?” 昭阳帝好歹当过皇帝的人,政绩斐然,可死了之后,萧璴登基,居然给昭阳帝上谥号为“悯太子”,当年为了这事,兵部尚书顾璘死谏,一头撞上了金銮殿,昏迷了三个月才醒过来,要不是崔家,捡不回这条命。 胡嬷嬷道,“这都是过去一二十年的事了,皇太后,子孙们不听话,您也不能不顾身体,总是要把身体养好了,才好帮他们掌舵。” “那些王公大臣们呢,还跪在外头?” “还跪着呢,都是些大老爷们,有太医盯着,不会出什么事。” 第867章 从龙 “领头的是谁?” 胡嬷嬷撇了撇嘴,“文官里头,领头的自然是谢大人,孙女儿是宸王妃,他自是要站在孙女婿这一边,武将里头是裴济,是跟了宸王殿下的人,勋贵里头是岷亲王领头。“ 皇太后气了个倒仰,岷亲王乃是皇帝的叔叔,他母亲最高的位份不过是死了之后,被追封了个嫔,正因如此,岷亲王萧柝一生胆小怕事,每年宫里开宴,他都是畏畏缩缩地恨不得钻到桌子底下去,真是想不到,这样一个人这个时候,却站了出来了。 “他想做什么?都是超品的亲王了,以为有了这从龙之功,将来还能当太子不成?” 皇太后说的就是气话了,宸王妃又不是生不出儿子来,就算生不出来,也不会封一个叔祖当太子。 胡嬷嬷从碟子里捻了一块甜津津的杏脯喂给皇太后吃,去去口里的苦味,“皇太后,奴婢叫人传膳吧,摆在哪儿?” “暂时不吃,让人去问问,皇帝如何了?” 正说着,门外传来了大宫女的声音,“长公主,皇太后在休息,奴婢去通禀一下!” “是常寿吗?让她进来!”皇太后的声音透着一股子威严,常寿在门边的脚步微顿,又很快跨了进来,喊道,“母后!” 她过来要行礼,皇太后不耐烦地道,“起来吧,这里没人,不必多礼了!” 胡嬷嬷忙搬了锦杌过来,给常寿坐。 常寿一屁股坐在上面,问道,“母后,现在怎么办?难道真的要立萧恂那狗东西为皇太子不成?那这成了什么了?岂不是会把皇兄气死?” “我且问你,惠和是怎么回事?”皇太后一看到这个女儿就气得发慌,“你就养了这一个女儿,你看看你把她养成了什么样子?” 常寿眼底闪过一道寒光,“我就当没有养过这个女儿,母后不要在我面前提她,她自甘堕落,天要下雨,娘要嫁人,我有什么办法?” “你说的是人话吗?哀家怎么养出了你这么个东西?你好意思说她,你也不看看当年,你看上了蒋献之后,我是怎么帮你安置的。更何况,那和尚,既没有家室,惠和既然看上了,让他还俗就好了,何必弄到现在这样,简直是丢人现眼!” “母后,这能怪我吗?难道我没有这么做过吗?是惠和她不答应,况且,现在,我出入都有人监视,哪里敢行差踏错半步。要怪的话,这也要怪母后和皇兄,养虎为患,才会落到今日这般田地!” “你,闭嘴!”皇太后气得差点一口血吐出来,她朝胡嬷嬷伸手,常寿忙起身要扶她,皇太后理都不理,吩咐道,“服侍我更衣,我要去看看皇帝。” 萧珗躺在麟德殿的西暖阁里,萧恂坐在榻边,从小太监的手里接了一碗药,喂给萧珗喝,“父王,还是叫太医来给您瞧瞧吧,您既然要来,怎么也不跟我一块儿来,一路上必然吃了不少苦。” 卢容昭坐在一边,抬眼朝萧珗看了一眼,萧珗呵呵一笑,不敢惹长嫂生气。 “我就坐个车,感觉身体好点跑个马,能有什么?” 萧珗是怕耽误了儿子的事,又怕来晚了,儿子被皇太后欺负,这才快马加鞭地跑了来,他身体本就亏损严重,这两日没休息好,也跟着倒下了。 “你不要为我担心,我还想多活两天,将来当几天太上皇呢。” 萧恂笑了笑,眼底有些发热,“父王这般想,儿子求之不得!” 总比以前一天到晚地要死要活强。 东暖阁里传来了喧嚣声,萧珗父子隔了一个明堂都听得一清二楚,萧珗生怕萧昶远兄弟在那边如何了,忙起身要过去看。 萧恂按住了他,“父王,儿子去吧!” 皇太后正大声呵斥萧昶远兄弟二人,方才,她进来的时候,特意去看了场地上跪着的王公大臣们,真是气不打一处来,进来便骂两人不孝。 萧昶远兄弟退到了外面去,跪在廊檐下。 萧恂站在门槛内,朝背对着他站着的陆偃看了一眼,目光又扫过了王公大臣们,道,“都起来吧,没必要跪着了,要是不放心,就在这儿待着。” 人人的年纪都不轻了,当即就有太监搬了小杌子过来,先递给了谢眺,接下来是内阁和六部的堂官们,先紧着年纪大的一些人,也有一些觉得自己掺和够了,留下来也左右不了局势,便谢了内侍们的小杌子,三三两两地往外头走。 皇帝原本还醒着,听到了外面的动静,一急之下,昏迷了过去。 来的都是些二三品的文武大臣,萧恂一句话,这些人便奉若圭皋,可见他在朝中的地位,不管皇帝今日立谁为太子,只要不是萧恂,都坐不稳这江山。 但皇帝和皇太后都是心有不甘。 “萧恂,你究竟意欲何为?”皇太后到底是女人,沉不住气一些。 萧恂没有搭理皇太后,而是朝皇帝看了一眼,递了一个眼神给太医,那太医上前去为皇帝把脉,只觉得脉象越来越弱,顿时,汗如雨下。 萧恂便心中有数了,他懒得在这里等,抬步去了西暖阁。 萧珗忙拉住了儿子的手,问道,“如何了?” “今晚上应当会有结果了!” “唉,真是不容易啊!” 生,不容易;死,也不容易! 皇帝到底还是没有熬过子时,亥时三刻,宫里响起了丧钟的声音,萧恂从睡梦中惊醒,弹跳而起,陆偃正好进来了,神色间难掩疲惫,“皇上驾崩了!” “哦!”萧恂抹了一把脸,小太监鱼贯而入,服侍他净面,换衣。 萧珗被惊动了,正要起身,陆偃道,“王爷,此时没什么要您出力的,您先休息好,天亮后大朝会,那时候才是您要出力的时候。” 大朝会,应是皇帝大殓后,停灵在麟德殿里,国不可一日无君,新帝要在灵前继位。 “怎么继位?不会是靠我和皇太后打嘴仗,谁赢了,就听谁的吧?”襄王有点紧张,眼下,萧恂是势强,将皇帝的几个儿子压制得没有反抗之力,但将来呢? 第868章 罪己 万一将来,萧恂的儿子不争气,难道要将萧昶远几个全部都弄死才行? 龙生九子,子子不同,今日萧昶远兄弟几个是很有自知之明,可将来呢,难保养的儿子就没有野心。 不管怎么说,要是能够名正言顺地继位,还是名正言顺地好。 “皇帝咽气之前,内阁已经拟旨用印了,将之前的那段往事也都写在了圣旨里,罪己诏和册封太子都在一封诏书里,这样要稳妥一些。天亮后,就会颁布,这么多年了,就算是秘密也不应当是秘密了,老百姓们该知道的,还是要知道!” 东暖阁里,内阁的几位重臣跪在皇太后的跟前,中间用一扇屏风当着,皇太后哭哭啼啼,“你们是欺负我年老无依,几个皇子们年弱,皇帝尸骨未寒,你们竟然就越俎代庖,给皇帝下罪己诏!” 谢眺叹了一口气,“皇太后,您有两个儿子,何来无依之说?皇子们娶妻的娶妻,当父亲的当了父亲,何来年弱之说?至于说越俎代庖,臣等乃是内阁,奉命行事。皇上这些年,一直为当年做下的措施内疚,日夜不安,这才把身体亏损了,臣等都看在眼里,如今,大限已到,该还的债还了,将来去见先帝和昭阳帝,也就能多些坦然了!” “谢眺,你谢家数百年诗礼传家,没想到,你也只是个沽名钓誉之徒。你既然如此忠君,当年又为何不追随昭阳而去呢?” “皇太后,我谢家祖训,忠孝之前是爱民。昭阳帝为了大雍百姓尚且能够坦然而死,臣为了大雍百姓为何不能苟且活着呢?” “好,好,好!哀家也要好好活着,看尔等将置哀家于何地?” “皇太后,您乃是太宗皇帝的遗孀,您皇太后的徽号还是当年昭阳帝恭上的,皇太子继位,自然是顺理成章地恭封您为太皇太后。” “怎么,哀家当不当太皇太后,还是你一个首辅说了算的?” 谢眺当然没有这个权利,皇太后说这话,也不过是想将谢眺放在火上烤一烤,嘲讽他身为谢家人失礼罢了。 谢眺却笑道,“臣原本就有规劝人君之职,太子登基,依然以孝治天下,皇太后乃是太子的祖母,除非皇太后不愿成全孙儿的孝顺,否则,恭封皇太后为太皇太后,又有何失礼之处呢?” 皇太后怎么可能说得过谢眺这样的文人,她兀自气得浑身发抖,不得已,只有无理取闹,“不管尔等如何舌灿莲花,哀家都不同意大行皇帝的罪己诏。” “皇太后,大行皇帝做错了事,心中早有悔恨,请皇太后看在大行皇帝一向孝顺的面儿上,成全大行皇帝的德行,有过改之,善莫大焉!” 不管皇太后答不答应,天亮的时候,皇帝的罪己诏连同册封萧恂为皇太子的旨意,便已经张贴了出去,一时间,街头巷尾都纷纷议论起二十年前的那一场宫变。 卢容昭的马车,行走在大街上,耳边传来百姓们议论的声音,她闭上了眼睛,心里说,阿琅,你在天上都看到了吗?你的儿子,把欠你的都要回来了! 她厌倦了这京城,一天都不想再待下去了。 南熏门前的横大街上,这里离国子监很近,几个身穿襕衫的学子正在喝豆腐脑,旁边是三个年纪大了的老者,正在议论着自己亲身经历的事。 “那时候,城里突然进来了好多兵马,我想着,完了,都说宁为太平犬,不为乱世人啊,我用框子背了我老娘准备逃,谁知,到了半夜,只记得到处都是火油的气味,听说皇后烧死了,皇上自刎,仗没有打起来!” “昭阳帝是个好皇帝啊,他对我们这些老百姓们的恩德,这么多年,我们忘不掉。“ “唉,可不是啊,堂堂一个皇帝,哪能打不过一个谋朝篡位的王爷呢,说来说去,昭阳帝就是不想让我们这些老百姓们吃苦,送了性命呢!” 喝完豆腐脑,吃了两根油条,三个老者相扶着离开,穿襕衫的学子们面面相觑,谁也没想到,时隔二十年,居然还有人记着当年的好。 其中一人年纪约有二十四五,正要开口说话,坐在他对面一个年约十七八岁的青年朝他深深地看了一眼,这年长的青年便将要说的话咽了下去。 打横坐着的青年年纪又要长一些,约有二十七八岁,看了看二人,端起了豆腐脑一口气喝完,道,“喝完了,我们就走吧!” 从豆腐脑摊子出来,这青年邀二人,“前面有间茶社,里头的茶,比别的地方的都要好一些,其中有一种花茶,味道更是前所未闻,我只喝了一次,一直念念不忘。” “有这么好吗?走,今日我做东,我们进去尝一尝!” 这茶社便是清乐茶坊,因用的茶叶多是福建那边过来的上等茶,这些年来,生意一天好过一天。 三人要了一间靠窗的雅室,要了一壶清茶,两碟点心,便让人把门给关上了。 “用修,你刚才为何不让我说话?” “季卿兄,你刚才是不是听到那几个老丈说了昭阳帝,才想要说一二?” 用修是杨慎远的字,杨慎远乃是前任首辅杨傅的幼子。杨家祖籍庐陵,杨傅辞官之后,回到了江西。杨傅长女嫁与兵部左侍郎高渊长子为妻,次女庶出给了宣德侯世子续弦。 季卿乃是赵秉忠的表字,父亲赵熹官至吏部给事中,本就是出生于官宦之家,杨慎远一开口,赵秉忠便知道怎么回事,不由得汗颜,抹了一把额头,心有余悸地起身,朝杨慎远作揖,“多谢贤弟提醒!” 旁边徐简年长一些,他二十七岁,江西吉水人,家里有了兄弟之后,父亲将他过继给无子的伯父当嗣子。也正因此,他的话少一些,而方才,也正是因为想知道杨慎远要说什么,所以他才会提出来茶坊里坐一会儿。 老百姓们议论一下朝政,原本也议论不出什么来,几个老者坐着说两句闲话,可他们要是跟着说了,被有心人记住,将来是要付出惨重的代价。 第869章 继位 徐简将这些都记在心里,他端起茶碗,邀请二人喝,“尝一尝,这茶,味道着实不错!” 原本今年当有恩科,但朝廷迟迟没有发布消息,皇帝驾崩,时间也都错过了。 今年的恩科是不会有了,但来年,新帝继位,一定会大肆招揽人才,成为新帝门生,对他们来说,也是一件值得期待的事。 “我父亲写信来,说是杨洽先生已经去往燕京,准备在燕京开办书院,地点落在香山。宸王殿下知道了后,将香山别苑赐给了杨洽先生,听说书院五月底就会开班,父亲已经给杨洽先生去了一封信,让我前往拜访,最好能够入杨洽先生的眼,拜入他的门下。”杨慎远道。 徐简不由得紧紧地抓住了身上的袍子,他极为紧张,看向赵秉忠,见赵秉忠也很震惊,不得不问道,“不知杨洽先生招收学生,有没有什么条件?” 杨慎远笑了一下,“能有什么条件?杨先生不比别的人,力学勤志,不求闻达,勤励读书,累年不解带,听说曾经为宸王殿下讲学,那时候宸王殿下气走了七个先生,陈洽先生是唯一一个教宸王殿下超过三年的人,可见此人的为人与学问。” 杨慎远叹了一口气,“我父亲也正是因此,才会让我拜入陈洽先生的门下,一来长些知识,二来,新帝登基,第一年一向都是帝王出卷,人人都说宸王殿下文韬武略,越是这样的人,你越是不知道他天马行空会出些什么样的题目,但陈洽先生既然做过宸王殿下的老师,或许能够窥豹一斑。” “既是如此,我也跟你一块儿去吧,我们三人一起去。”赵秉忠当机立断,不但为自己做了决定,还帮徐简做了决定。 三人很快起身,付了茶钱之后,一起出了门。 国子监正在搬家。 一开始没有这么急迫,每天还在按部就班地上课。可是就从昨天开始,国子监祭酒赵贞吉似乎就着急了,开始号召大家搬家。 听说,燕京那边的贡院还有国子监已经全部都修葺妥当,贡院的规模扩大了一倍。六部衙门也都全不妥当。 三人刚刚赶到国子监门口,便看到有人从里面冲了出来,高兴地道,“用修,你们听说了吗?今日的大朝会上,宸王继位了!” 杨慎远等人愣了一下,旋即,人人脸上都露出了或真心,或敷衍的笑意,有些人家族受了寿康帝的恩,自然希望寿康帝的子孙能够承继大统,而很多人看过了大行皇帝的罪己诏,痛恨大行皇帝居然为了大位与西凉勾结,吃相难看,且这么多年,吏治腐败,世风日下,希望能够有一位有为之君来坐这江山。 寿康帝停灵在麟德殿上,萧恂坐在大庆殿的龙椅上,双手扶膝,陆偃站在他身边,两人都是面无表情地看着大殿上的文武百官。 “宸王,你简直就是乱臣贼子,你是不是逼着大行皇帝下了那样的罪己诏,你居心何在,你就是为了篡夺皇位,当上这一国之君,你既然认为大行皇帝当年篡夺了昭阳皇帝的皇位,你为何还要效仿……” 萧恂没有穿龙袍,他依然穿着一身紫色缎绣八团鱼塘富贵纹棉圆领长袍,腰间系着玉带,一侧挂着一枚螭龙玉珮,身子右倾,手肘搁在膝盖上,似乎想凑近了将张胜言看得更加清楚一些。 “你叫什么名字?”萧恂问道。 “噶?”张胜言没想到,自己说了这么多,萧恂居然不知道他名字,他忙道,“下官张胜言。” “你是御史?” “正是!”张胜言倨傲地道。 “御史一向都是以谏言而名垂青史,但历朝历代,御史这么多,若不多做点什么,与众不同一点,还真是很难有机会。不如,我今日赐给你一个机会,你撞死在这大殿之上,将来修史的时候,肯定不会有人忘了你!” 张胜言怔住了,所有的臣子们也都惊骇得抬起头来,不顾殿前失仪,看着萧恂。 “你说这么多,不就是想正节气,争名誉吗?朕赐给你这个机会!” 说完,萧恂站起身来,朝前走了两步,高高在上地看着张胜言,“这皇位,朕不坐,你认为谁能坐?” 张胜言哪里敢说话,他结结巴巴,此时也顾不上谁有资格坐这龙椅,他本意是要名垂青史,原以为新帝登基,又是得位不正,必然是要笼络他们这些臣子们,哪怕自己说了实话,萧恂也肯定会为了博一个好名声,而不会多计较。 他若是被罢官,那就再好不过了,张家将有个好名声,将来子孙后代,还怕没有机会? 但萧恂却是要他去死! “撞吧,今日这大庆殿就成全你的好名声,任何事情都要付出代价,喷点口水,可不是什么代价,朕今日放过了你,明日这个来说两句,后日那个来说两句,朕还要不要点清宁了?” 张胜言不撞,陆偃在一旁招了招手,便有两个年轻力壮的太监上前来,一左一右携了张胜言的手臂,拉着他就要往柱子上撞。 张胜言见此阵势,大骇,两腿一软,就要往地上跪,“皇上饶命啊!” “皇上?你喊的是哪个皇上?”萧恂冷笑一声,道。 “皇上,求皇上饶命,微臣死不足惜,只是别玷污了这大殿!” “说得好,这就是你们读书人的节气?” 谢眺斜睨了张胜言一眼,拱手上前,“皇上,吉时已到,请接受百官朝拜!” 一阵山呼万岁之后,萧恂叫了“平身”,他端坐在龙椅上,气势威严,目光扫过大殿,竟是逼迫得人不敢抬起头来。 他没穿龙袍,却胜过天子! “曾士毅!” “微臣在!” “大行皇帝的葬礼就由你全权负责,靖江王和二皇子……“萧恂说到这里,吩咐内阁拟旨,“封二皇子萧昶曜为清河郡王,封萧惟为延平郡王,萧恒为歧阳郡王。大行皇帝的葬礼就由靖江王和清河王佐理,有什么事你们三人协商着办!” 第870章 肚兜 二人跪了下来,萧昶曜更是心情复杂,他为朝廷办了三年差事了,父皇竟然从来没有给他任何封爵,他相信,若非当初孝成皇后临死前为大皇兄请封,大皇兄估摸着也和他一样,没有爵位。 “臣叩谢皇上!”萧昶曜真心诚意地谢恩,他在燕京的王府乃是礼部为他挑选的,一应的规制堪比亲王府,他决定等大行皇帝的丧事办完之后,就向朝廷请旨,要么搬出去,要么将门庭改造一下,以免逾制。 曾士毅正要说话,萧恂问道,“怎么,户部又没钱了?” 谢眺忙道,“去岁一年,边疆无事,灾害大减,支出不多,尚有余钱!” 萧恂这才对曾士毅道,“朕对礼仪不懂,有什么难决之事,大家商量着办,不要来问朕!” 萧恂有些不耐烦,夜里,他歇在紫宸殿,这里还留有他以前的衣服。 陆偃提了一盒子饭菜来找他,屋子里点了灯,烛火明亮,萧恂穿了一身道袍,正坐在灯前看书,眉头皱起,显得有些不耐烦。 陆偃不由得笑道,“谁又招惹你了?” 大行皇帝停灵要七七四十九天,这意味着,他一时半刻不能回到燕京去,而湄湄又在孕中,根本经不起长途跋涉,车马劳顿。 萧恂白了陆偃一眼,没有说话,将书往榻上一扔,抱怨的话,也实在是说不出口,这比不得别的,不是陆偃能够帮他做的。 “大哥,你去燕京吧,湄湄一个人在燕京,我实在是不放心,这边我盯着好了,免得我们俩都耗在这里。” 萧恂想了想,“我既然已经登基了,你去了之后,就把湄湄挪到宫里去,这边的人,尽量多带一点过去,那边上了正轨,将来我回去了,也好接上手。” 陆偃想了想,“那也行,我安排妥当了就启程?” “嗯,你顺便把这边的情况跟湄湄说一声,免得她担心。再,让钦天监择吉日,我回去后,就在那边举行封后仪式,别的都可以等,这个是耽误不起的。” 又不能喝酒,两人面对面用完膳,坐着喝了一会儿茶。陆偃将这边的人手都留给萧恂,把李宝桢喊来,将宫里的事务当着萧恂的面交代清楚,他才起身离开。 收拾妥当,已经是十天后的事了,这一次离开后,陆偃应是不会回来了,因此,将旧曹门街收拾得一干二净,一共二十多辆马车,浩浩荡荡地奔向燕京。 他一离开,带动了好多人往燕京搬迁。 谢眺回到了谢家,也吩咐钱氏开始收拾行装,将搬家的事都交给了谢仲柏,让他先将一些贵重物品搬到燕京城去。 燕京城这边的谢家,袁氏已经请人在原先隔壁买下的那块地上起了好几座院子,她搬到了左边后院的第一进院子里,将现在的院子腾出来作为主院,而谢明溪已经搬到了前院,单独住了一座两进的小院子。 接下来,陆陆续续地有载着箱笼的车从京城里运过来,袁氏这些日子便忙着安排婆子给各房卸行李,安排下人,忙得脚不点地。 谢知微身边多了三个安排膳食的婆子,她的陪嫁婆子里本来就有服侍孕妇的,内务府送来了两个,袁氏又送来了一个,先是彼此各不服气,后来,谢知微敲打过一番后,如今能够有商有量地为她准备膳食了。 午后的阳光从窗棂外洒进来,高大的海棠树遮挡了部分光芒,只落下了星星点点的斑驳的光影,空气中看得到飞扬的浮尘,让一切显得格外静谧。 谢知微随意挽了一个攥儿,穿了一件红地攀枝耍娃娃纹缎袄,下着一条白杭绢点翠画拖裙,坐在南窗前的炕上,正在绣一件巴掌大的孩子的肚兜。 玄桃快步进来了,欣喜地道,“郡主,百灵回来了!” 谢知微忙抬起头“啊”了一声,问道,“她是一个人回来的,还是两个人?” “一个人回来的,这会儿应是已经到了二门口了。” 说话间,百灵就已经进来了,穿过庭院的时候,跑着过来的,她出去了个把月的时间,性子越发活泼了些,进来后,先给谢知微磕头,又匆忙看了屋里的几个丫鬟一眼,道,“郡主,奴婢不辱使命,还给姐姐妹妹们都带了礼物!” “哎呀,这是我们的钦差大人回来了,今日可不得摆两桌,给钦差大人接风洗尘!”雨晴也跟着笑道。 京城里,墨痕回来了,见了郡主,说是殿下已经继位了,如今成了天子,如若不然,雨晴也不会开这样的玩笑。 谢知微也想到了,哈哈大笑起来,“你起来吧,怎么,只给她们带了礼物,也不说给我带礼物?” “带了,带了!”百灵忙道,“奴婢看到那边的大枣好,就多买了些大枣带回来,郡主有了身孕,正好好好补一补。” 屋子里气氛本来就好,百灵一说,都笑起来,谢知微便让甘棠去给嬷嬷们说,晚上炖一盅鸡汤,就用百灵带回来的红枣。 百灵越发欢喜,将她前往京兆府的事儿说了,“奴婢去的时候,路上就花了十日时间,这还是快马加鞭了,一路顺风顺水地过去,到了那边,奴婢先让人去打听了王家的事,幸好奴婢去得早,王大太太和方家已经把婚事敲定了,奴婢打听说方家大少爷就是个十足的傻子。” “奴婢气得不得了,将郡主的名帖递到了章大人那里,章大人忙让人请了奴婢过去,奴婢就说,王大姑娘向郡主求救,说是继母要将她卖给娘家侄儿,章大人让一个婆子去了王家,王大太太也就是原先的方姨娘抬起来了,她自然说不是这么回事,章大人便要升堂,奴婢还担心怕毁了王大姑娘的名声,谁知,王大姑娘一点儿都不怕,好在王大太太怕丢了脸面,不肯升堂。” “后来呢?”玄桃急死了,问道。 “后来,王家就说要悔婚,方大太太当然不答应,说大姑娘不肯嫁,那就二姑娘好了,二姑娘是王大太太生的,王大太太舍不得,不过,方家大少爷和王大姑娘的婚书是不作数了。奴婢后来去见了王大姑娘,正好王大太太在,奴婢就说,郡主要请王大姑娘来燕京这边玩,特意让奴婢去请她。” 第871章 用心 说着,百灵很是紧张地望着谢知微,这是她自作主张了,不过,她也是不想让王家知道,郡主是这件事的幕后主使。 谢知微点点头,“这件事,你做得很好,辛苦一趟,下去领十两银子,先休息两天,再回来当差!” “多谢郡主!”百灵行了礼,便起身下去了,她一身灰尘,自是要先下去梳洗一番。 玄桃端上来一盏白开水,递给谢知微,“郡主,王大姑娘既然与王家闹翻了,那以后怎么办才好呢?” 谢知微想到四位女大家要在桃源书院开女学,便道,“桃源书院那边,如今筹备得如何了?” 玄桃道,“四位女大家昨日到了,想必今日应当会递帖子过来,若今日没有,最迟明日会递进来。书院那边,原本早就收拾整理妥当了,服侍的人也都送过去了,地方不小,里面亭台楼阁,水榭长汀都很好看,应当是满意的。” 说话间,二门口递了帖子进来,谢知微让回话说明日早上四位女大家可以过来说话,她要留了人用膳,玄桃便为明日的宴会忙去了。 次日,四位大家联袂而来,苏碧成、林月英、徐佩云和沈容安,四人一起进了萧府,谢知微在西花厅里接待四人,让人上了茶,坐着一起说话。 徐佩云道,“若非郡主如今有了身孕,我无论如何都是要讨教一盘棋的。” 谢知微笑道,“来日方长!” 沈容安道,“当年,我进京城,就是听说了郡主的字,郡主不知这些年可有留下墨宝,若能赐一二,也不枉我从京城又追到了燕京城里来。” 众人哈哈大笑,谢知微也有些汗颜,忙让玄桃将她前些日子写的一张大字拿过来,上面写着八个字“淡泊明志,宁静致远”,已经装裱好了,她递给沈容安,“这是我为桃源书院开院送的贺礼,请沈先生笑纳!” 沈容安迫不及待地打开了,是一手行书,飘若浮云,矫若惊龙,却又难得地字势雄逸,兴合如孤峰四绝。她看着惊叹不已,见落款是一枚小印,上面雕刻着大隶“端宪”二字,便满意不已。 谢知微留了四位大家用过午膳,之后亲自送她们出了门,从始至终都没有提如何招生,都要招哪些人的事。 回去的路上,沈容安便提了出来,“说起来,端宪郡主的风度,比起之前的皇后来,还是要高出不少,当年,也是皇后召集我们进京的,也赏赐了园子,可是,今日来要招这个,明日来,要招那个,偏偏还都是些不怎么样的,平白堕了我们的名声。 林月英道,“眼下说这些还早,不如我们尽快把人都召集齐了,省得将来夜长梦多!” 沈容安回去后,将谢知微赐下的字,挂在了中堂上,八个大字,似乎是为这中堂量身定做的,远远一股“会当凌绝顶”的气息迎面扑来,让人不知不觉为之心神一凛。 桃源书院招生的消息传出来,很多人都开始为之准备。 要知道,桃源书院的四大家据说是谢知微请来的,专门培养大家闺秀,此其一;其二,既然端宪郡主赐下了“淡泊明志,宁静致远”的字来,便意味着女孩子要学着贞静,这也正符合了当今父母对培养女儿的理念,很多父母便希望能将女儿送进来培养。 新皇登基,当今皇帝身边只有谢知微一位正妻,之前萧恂只是个亲王,多少女子都希望成为他的侧妃,无奈,宸王殿下一年到头在外征战,谁知道当了他的侧妃会不会一不小心就守寡,而现在,他登基为帝,不可能不封妃吧? 端宪郡主提出的“贞静”,便成了天下父母对女儿的培养标准,为的是将来新皇选妃的时候,能够入新皇的眼。 试想,桃源书院肯定会收出色的女子,新皇不可能不注意到这一点,若是能进桃源书院,她们岂不是占了近水楼台的优势? 一时间,一些权贵大臣就跟一窝蜂一样,纷纷将女儿送到桃源书院,为了择优录取,桃源书院决定四月初三日举行考试。 百灵将听来的消息一一说给谢知微听,气得不得了,“真不知道这些人心里都是怎么想的,好好儿的做人家的正头娘子不好吗?偏生要上赶着给人做妾,真是不要脸。” 谢知微笑了笑,问道,“都有哪些人?” “承平大长公主府的三姑娘,东平伯府的二姑娘,庆云侯府的大姑娘,听说还有乔家的姑娘……”百灵边说,边偷偷地看着谢知微的脸色,却也看不出悲和喜来。 “郡主!”玄桃担忧地喊了一声,递上了茶水。 谢知微沉吟片刻,手指头在炕桌上轻轻地敲着,最终冷笑一声,“打听清楚了吗?乔家是想做什么?” “听说,乔家的姑娘原先本来是和朱家的大公子订了亲事,但不知为何,前些日子,两家分别把庚帖给换了,为了这事,朱家大太太气得不得了,逢人就说乔家不是个东西,看样子是闹得很僵了。” “朱家大公子是个什么样的人?” “听说生得姿容不凡,才十七岁,就已经中了秀才,是朱家最会读书的人了。”百灵将所有打听到的事都说出来,“奴婢还听说,朱大公子身边连个通房都没有,朱大太太的娘家是征虏将军李家的嫡次女,姐姐是嫁给岷王做王妃。“ 谢知微这才相信,为何百灵要怀疑乔家是想把女儿送进宫了,她不由得想到及笄的时候,见过的乔家大姑娘,她原先想给乔家一些体面,准备让乔家大太太为她做赞者,萧恂死活不同意,说乔家是商户,怕委屈了她,这才作罢! 谢知微想了想道,“王大姑娘来了吗?有没有说到哪儿了?” 百灵道,“王大姑娘说她最晚会在三月二十日启程,应是在路上了。奴婢安排人去打听一番。” “嗯,若是来了,就让人把消息递给我。” 四月初二日,王丽君进了京,递了帖子过来,谢知微请她次日过来用饭,专程让人去请了崔南菀来作陪。 第872章 退婚 消息很快就传了出去,又有人听说,郡主为了救王姑娘,专程派了自己的贴身丫鬟去了一趟京兆府,王家姑娘是如何伶俐,如何才貌双全,她人才刚刚到燕京城,美名就传了出去。 谢知微还是两三年前见过王丽君,现在看来,王丽君是瘦了不少了,神色间多了些憔悴,她恭恭敬敬地给谢知微行了大礼,谢知微忙让百灵将她扶起来,“在我这里,不必多礼!” “若非郡主,我难有今日,只怕是生不如死了!”王丽君难免落下泪来,“我母亲为了不连累我,自缢而亡,我当时就想,若是谁能救我于这苦难之中,我这辈子为她赴汤蹈火,在所不惜。郡主,我母亲过世之后,她的嫁妆我全部都带来了,想进献给郡主!” 谢知微也难免为她的赤诚感动,却笑道,“我要你母亲的嫁妆做什么?你若是有心,捐三千两银子出来,送到桃源书院去,还能为自己博个名声。” 崔南菀在一旁道,“正是这个道理,前些日子,我也捐了五千两银子去了,那边是沈大家在主事,说是要把一些捐献的人的名字勒刻在石碑上。” 谢知微笑道,“这原也应当。”她对崔南菀道,“表姐,王大姑娘来了燕京,你以后就有了伴儿了。” 王丽君见崔南菀一副妇人打扮,可神色间却是一股英姿飒爽的豪气,她早就听说君主的表姐是和离了的妇人,与郡主关系极为亲厚,郡主对她也极为照顾,一时间,她心里充满了感动,也决定好好与崔南菀交好。 崔南菀早就听谢知微说过王丽君的事,对她充满了同情,也起了结交之心,加上谢知微的撮合,两人很快就成了好朋友。 乔家在桃源书院为乔彤晓报了名,朱家很快得到了这个消息,朱大太太气得浑身发抖,一扬手将最喜欢的霁红茶碗摔到了地上,怒道,“她打量别人不知道她打的是什么主意?一个商户,还想飞上枝头当凤凰,她以为那皇宫是那么好进的?” 她身边的婆子严氏忙让丫鬟进来将碎片扫走了,低声劝道,“太太,这是好事,幸好把婚事退了,如若不然,这样的性格将来娶进来,更是麻烦。” 朱大太太也明白这个道理,可到底是心疼儿子,问道,“大少爷呢?在忙些什么?去吧他喊来!” 严嬷嬷忙让人去喊了,道,“大少爷也并没有太把这件事放在心上,兴许是前头还有好的等着大少爷。” 朱桐正好有事来找母亲,进来后,不等母亲说话,便道,“母亲,儿子有个请求,还请母亲应允!” 朱大太太心疼儿子心疼得不得了,若非退婚,原本她是想把婚期定在今年下半年,天气好,正好新都定在了燕京,新皇登基,不知道有多热闹。 “你说,娘有什么不能答应的?”朱大太太含泪道,哪怕是儿子让她去跪着求乔家,她也能做到。“ “娘,京城来了三个学子,儿子和他们结交上了,儿子想把他们邀请来家里住几天。”朱桐道。 “这有什么?俗话说京城居大不易,如今,多少人都在往燕京搬家,这边原先只是北契的陪都,酒肆客栈并没有京城多,来的商旅尚且好说,既然是学子们哪能和那些人杂居一块,你只管邀请,娘让人帮你把客房整理出来。” 这三人正是赵秉忠,杨慎远和徐简,三人到了京城之后,听说香山书院居然还要考试,他们忙准备着备考,谁知这边竟然找不到一个可以落足的地方。 三人在酒楼里用膳的时候,不期然遇见了朱桐。 彼时,朱桐正在与乔家的人起争执,他身边没有带人,被乔安远的人推搡得跌跌撞撞,杨慎远看不下去,便起身准备劝架,彼此言语间,杨慎远听说了朱桐被乔家退婚的事,不由得大怒,帮杨慎远把乔安远大骂了一通。 之后,他自己也后悔了,这里毕竟比不得京城,当年,端宪郡主进燕京城的时候,都要把四大家族给捧着,可想而知,强龙不压地头蛇。 朱桐则很感谢三人为自己解围,还帮自己伸张正义,听说三人是来香山书院的,便请三人先在自己家里暂住。 朱大太太亲自领着人将客房收拾出来了,晚上设宴的时候,看到三人,均是文质彬彬,温良恭谦的好儿郎,又是国子监出来的,准备明年的春闱,她很是高兴,觉得,这是上天派人来提携儿子的。 席上,为人极为耿直的赵秉忠问朱桐与乔家的婚事是怎么回事,朱大太太隔了一道屏风,听得心头一颤,但她没有阻止,她也很想知道儿子是怎么想的,她几次想问,都没敢开口。 “没什么,以前小时候的一桩婚约,前些日子,我因生了恶疾,让母亲去帮我把婚事给退了。”朱桐这是在帮乔大姑娘维护名声,他有了恶疾而退婚,是对乔大姑娘的名声有好处的。 朱大太太的眼泪顿时就哗啦啦地落了,她想到,或许在儿子的心中,还是极为看重乔大姑娘,要不然,为何会如此维护。 赵秉忠等人却是早就从乔大少爷与朱桐的争执中知道,这桩婚事,恐怕不是朱桐说的那样,极有可能是乔家无礼,如若不然,也就不会是乔大少爷那般猖獗,而朱桐气得涨红了脸,却又无可奈何了。 朱桐到底有没有恶疾,三人还是看得出来的,哪有一个有恶疾的人,身体这么好,能吃能喝呢? 赵秉忠便不再过问朱桐的婚事,而是说起了桃源书院考试的事来了,女子们分别要考琴棋书画,赵秉忠道,“说起来,若说是琴棋书画四绝,原来京城里倒是听说端宪郡主的琴棋书画,无人出其右,现在这些人一窝蜂地去学,又有什么意义呢?” “呵呵,如果说意义吗?我倒是听说了,很多人是奔着皇上选妃的事去的,新皇登基,如今后宫只有嫡妻一人,这么多年,听说皇上在潜邸的时候,身边连个通房侍妾都没有,这些女子们可不就动了这样的心思?”杨慎远道。 第873章 专宠 徐简依旧是一边听着,不说话,他素来寡言,但胜在为人十分稳妥,又仗义,是以,他多数时候不说话,也没人觉得不妥。 赵秉忠道,“桃源书院原是端宪郡主送给四位女大家开办学院的,四位女大家原先在京城的时候,招收学生就格外严格,也出了好几位温良贤淑的女子,也都嫁入了高门,这就让很多人生出了心思来。” 朱大太太还是第一次听说这样的言论,她身边的婆子也跟着觉得震惊,要说什么,朱大太太打着手势,让她别说,等出了花厅后,朱大太太站在庭院中,缓缓地抚着胸口,冷哼了一声,“我说呢,乔家原来是打着这样的主意。” 严嬷嬷还是不敢相信,道,“太太,这些话,我们可从来没有听说过,这些学子们说的到底是不是真的?” “不管是不是真的,总之,空穴不来风。我也是糊涂,这么多年在家里日子过得安稳了,就没当回事,却不想,今非昔比,以后可不能这样了,这里不再是边缘地,而是天子脚下了。” 严嬷嬷不由得想起那个年幼生得明艳,可是举手投足之间却尽显威仪的女子来,也不由得为她捏了一把冷汗,“太太,听说郡主有了身孕,新皇又在京城,也不知道有人趁机生出事端?” 朱大太太想了想,笑道,“这就不知道了,这就要看我们郡主的手段了,也要看新皇是什么人,我虽也有个女儿,可我是不舍得把女儿送进宫里去的。” 不说别的,只看郡主及笄后才和宸王圆房,这权贵人家,若嫡妻无出,通房妾室是不会被允许诞下子嗣的,多得是手段来防备这些,可听说宸王身边连通房妾室都没有呢。 这种情况下,椒房专宠,要么是谢知微太有手腕,要么就是宸王一心要给嫡妻体面。 朱大太太道,“给萧府递个帖子过去,我要去拜访郡主。” 不知道乔家的心思也就罢了,既然知道了,朱大太太实在是咽不下这口气来。 谢知微刚刚约了崔大太太过来说话,崔大太太穿了一身绛色缎绣八团云蝠花卉纹长身褙子,头上戴着赤金镶白玉福字形发簪,拉了一车礼物过来,各种补药,吃食,还用笼子装了两只肥硕的老母鸡,一篮子鸡蛋,一篮子鸽子蛋,一箱笼小孩儿的衣服,均是用松江三梭布做的,柔软舒适得不得了。 “这些松江三梭布比不得贡品,多多少少会有些瑕疵,也是好不容易才弄到的,除了给老太太留了一些做内衣,余下的,我让人全部都缝了小孩子的衣服,穿到两三岁是够了的。” 小孩子一天一个样,长得是极快,竟然能穿到两三岁,这是要把家里积攒的松江三梭布全部都裁完了吗? 松江三梭布细布光如银,是每年都要向朝廷进贡的贡品,因产量极低,因此流出外面的几乎没有,宫中用这布做内衣。 哪怕是崔谢这样的家族,家里有几匹松江三梭布,也都是织造上筛选下来的瑕疵品,留着给家里的长辈们用,崔家却是全部用来给自己还未出世的孩子做了内衣。 谢知微一件件将衣服拿出来看,崔大太太道,“你外祖母件件都看得极为仔细,生怕有个线头之类的,把孩子的肌肤给扎伤了。小孩子刚出生,比豆腐都还要嫩,你外祖母和我也实在是不放心把这内衣给别人做,就让家里几个亲近的人亲手缝的。” 她传出有身孕,也不过一两个月的事,谢知微道,“这又不是急事,慢慢儿来就好,舅母也是太急了些。” 崔大太太帮她把衣服叠起来,道,“已经洗过了的,又上蒸笼里蒸了一遍,前些日子,出大太阳,我就搬出来晒了,你好好收拾着,等将来要穿的时候,再让身边的丫鬟们好好浆洗一遍。” 她看着谢知微的肚子

相关推荐: 回到仙尊少年时[穿书]   【黑执事bg】切姆斯福德记事   Black Hole   重生之兄弟情深(肉)   小人物(胖受)   当直男穿进生子文   要命!郡主她被庶女拐跑了   和徐医生闪婚后   三金影后是伪娘[娱乐圈]   他是斯文糙汉